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校 校 行------管季超欢迎您在《教师之友网》免费‘看帖考察’[永久总置顶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1: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尔顿制”实验从上海走向全国
日期:2009-05-13 作者:金林祥 来源:新民晚报
柏克赫斯特女士
中国公学中学部校址,舒新城早年曾在此任教
中国公学附属中学道尔顿制实验,学生工作室
[/td]
    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全球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中小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尔顿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制度,乘着这股改革之风,飘洋过海,从美国被介绍到中国来。它率先在上海登陆,进而辐射到全国许多地区,数量众多的中小学校闻风而动,积极开展道尔顿制实验,在全国迅速形成了一股试行道尔顿制的教育实验高潮,对当时我国中小学教育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壹  道尔顿制创始于美国
   
    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女士(1887-1973),于1920年创立的一种教学制度,因其创始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而得名,又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
   
    道尔顿制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废除班级授课制和年级制,特别注重个别教学。它倡导一种自由活动的精神,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需要决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自由地支配时间,希冀通过协调教与学的矛盾,促使学生的个性和群性和谐自由地发展。
   
    道尔顿制强调三个基本原则,即自由、合作和计划。所谓自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能力指定作业,不强迫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因而,学生享有自己安排学习科目、学习内容的自由,自己计划或支配学习时间的自由,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完成学业、解决问题的自由等。所谓合作,是指团体生活中的相互活动,既有师生之间的合作,又有学生之间的合作。其中基于彼此之间问题相同,兴趣相投,相同年级或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所谓计划,也称时间预算,是指教学中完全打破按照课程表上课的制度,根据教师拟订的作业纲要的内容,采取师生共同签订学习工约的形式,由学生按照学习工约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实施道尔顿制,必须具备四个要件,即作业室、专科教师、作业纲要、成绩记录表。其中作业室,又称实验室,其本意就是要把学校的教室变成社会的实验室。它分学科而设,比如理科作业室、史地作业室等。作业室中放置关于该学科的各种工具和参考书籍,以便学生自学。专科教师是根据作业室的需要配置的专业教员,其职责是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必要时也进行集体讲解。作业纲要也称指定作业或学习工约,是指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成绩记录表是用于记录作业纲要完成情况的统计表格。
   
    由上可见,道尔顿制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图消除班级授课制只重视教师讲授,而忽视学生主动学习的痼疾,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自由发展。它迎合了当时要求改革传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时代要求。因此,道尔顿制刚一出现,就受到美国教育界的关注,并很快被介绍到世界各地,受到许多国家教育界的追捧。
   
贰  率先在上海登陆
   
    道尔顿制被介绍到中国来,率先在上海登陆。1921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发行量很大的教育刊物《教育杂志》,在第13卷第8期“欧美教育新潮”栏目,登载了题为《道尔顿制案》的短讯,最早将道尔顿制传递给中国教育界。不久,也在上海出版的另一重要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在第12卷第1期,发表了正在英国留学的余家菊的文章《道尔顿制之实况》。紧接着,《教育杂志》第14卷第6期,又刊登鲍德征的文章《道尔顿制实验室计划》。这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道尔顿制的原理、特点,以及开展道尔顿制实验的方法,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注意和兴趣。可以说,国人正是从这两篇文章开始接触和认识道尔顿制。
   
    不仅如此,上海还在国内率先开展道尔顿制实验。最早开展这项实验的学校是中国公学中学部(即今上海市吴淞中学的前身)。下面是该校当年国文教师沈仲九,描述他从事国文科道尔顿制实验的真实场景:在一个教室内,墙上挂满了文学家的肖像,沿墙的书架上陈列了语文工具书和各种文学著作,教室的中央用课桌拼成了一个大会议桌,围着会议桌安放了课椅。面对着学生们的新奇,惊讶不解,国文教师沈仲九朗声说道:“你们今天到这里来,有怎样的感想?你们以为这是大菜间,今天教员请酒吗?以为这是会议室,今天开教员学生联合会吗?以为是会客室,教员会许多学生吗?不是,都不是。这是你们的图书室,是你们的研究室。现在虽然没有把教室这名字取消,但这已不是教员‘教’的地方,是你们自己‘学’的地方了。教员仍旧在这里,但他也和你们一样的‘学’……你们此后要靠自己,不要专希望人家给你们。”于是,学生们在新奇或困惑,理解或不理解,希望与失望之中,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与研究。道尔顿制在中国的实验,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中国公学中学部同时开展道尔顿制实验的还有常识科,时间都是在1922年10月。此时距道尔顿制在美国创立,仅仅两年;距道尔顿制被介绍到中国来,更是只有短短的一年。从中可以窥见,当时上海教育界学习道尔顿制心情之迫切,行动之迅速。
   
叁  又从上海走向全国
   
    无独有偶,热情面对道尔顿制的并非只有上海教育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在上海教育界率先介绍,并最早开展教育实验之际,全国教育界人士也闻风而动,纷纷撰文介绍和研究道尔顿制;许多地区,尤其是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实验研究。霎时间,一个介绍、研究和实验道尔顿制的热潮很快在我国形成。
   
    当时,国内许多教育杂志大量登载介绍、研究道尔顿制的文章,有的甚至还出版了道尔顿制专号;各大出版机构也抓住机遇,纷纷出版各种有关道尔顿制的译著和著作。据不完全统计,从1922年至1925年,国人撰写的有关道尔顿制的文章150篇,出版的各类著作17种。
   
    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许多中小学校也积极地开展实验研究。有学者统计,从1922年至1930年,全国实施道尔顿制的学校有上百所,地区遍及江苏、北京、河南等8省市。其中,北京艺文中学实施道尔顿制的时间最长,从1925年开始,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南京东南大学附中的道尔顿制实验,因实验组织的科研性和实验结果的说服力而影响最大。
   
    南京东南大学附中是一所名校,当时主持校政的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在他主持下的道尔顿制实验,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其要点是:在本校初一、初二两个年级,随机选取两个平行班,一班为实验班,另一班为比较班。无论是实验班还是比较班,在开始实验之前都通过测验积累每个人的相关数据;实验教师必须同时兼任实验班和比较班内容相同的课程,但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实验学科为国文、英文、数学、混合地理和混合理科,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实验结束时,又对两个班的每位学生重新进行测验,然后比较分析前后两次测验的结果,核算出各个人进步的数量、每班进步的平均数和每种测验进步的平均数,并核算实验系数。同时,还采用调查法,分别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实验的看法和意见。最后,实验结果表明,道尔顿制和通常采用的班级授课制的实际效果不相上下。于是,他们得出结论:道尔顿制的特色“在自由与合作”,但根据我国具体条件很难实行,“班级教学虽然有缺点,但也有它的特色”。廖世承据此实验写成的《东大附中道尔顿制实验报告》一书,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也成为我国教育实验史上一部经典著作。
   
    1923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九次年会,通过《新制中学及师范学校宜研究试行道尔顿制案》。1925年7月14日,道尔顿制创始人柏克赫斯特女士,应中华教育改进社的邀请来我国访问。她先后走访了全国7个省的9个城市和1个县,行程约3600公里,讲演50余场。这些都对道尔顿制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道尔顿制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还与舒新城的竭力提倡和积极实验密切相关。舒新城(1893-1960),湖南溆浦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1920年秋,他应聘主持中国公学中学部校务,在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试行分团教学法,实行选科制,革除男女不同校的传统习俗,率先招收女生,开中学男女同校之先河。道尔顿制传入我国以后,他又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提倡和大力宣传。他在《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教育与人生》、《京报》等报纸杂志,发表了大量介绍和研究道尔顿制的文章,出版了《道尔顿制概观》、《道尔顿制研究集》、《道尔顿制讨论集》、《道尔顿制浅说》、《道尔顿制概要》、《个别作业与道尔顿制》等多部在当时颇有影响的著作。他还力排众议,率先在中国公学中学部实验道尔顿制。1923年2月,他应聘担任东南大学附中研究股主任,又与同事们积极开展道尔顿制的教育实验,并取得颇有说服力的实验成果。此外,他利用假期举办“道尔顿制暑期讲习班”,向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等,系统讲授道尔顿制,解答相关疑难问题,推动道尔顿制的普及和实验。他还到处作关于道尔顿制的公开演讲,足迹遍及南京、上海、武昌、长沙、武进、宜兴等地。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我国推行和普及道尔顿制的最力者。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1: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尔顿制”是这样上课的2009-06-28
来源: 解放网-新闻晨报(上海)


  1923年舒新城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道尔顿制与小学教育》一文,详细地介绍了英国康克斯达路学校4年级到8年级采用道制历史教学的情况。其中历史和地理共用一个作业室,并配备了专门教员辅导学生的学习。作业教员将作业贴于布告牌上,由学生抄录下来并独立完成。
  比如四年级三月份的一份历史作业清单是这样的:让学生研究寺院是怎么获得僧食和银钱的?罗马丐僧的大概情况是什么?爱华德第三世的时候中世纪古城的情形(14世纪)?而且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对学生的笔记也提出了要求,比如让学生把134页的家系做一略传,但不要画人物画;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记述罗马丐僧的情形;让学生想一想里慈各街是否与14世纪的相似?让学生把所知道的商业基尔特的情形写出来?
  1930年,朱智贤在其处女作《小学历史教学法》中举了两所实行“道尔顿制”的中国小学的情形。
  湖南长沙城楚怡小学5年级的一位历史教员写道:“第二节社会团体课,有一个叫周怒安的学生提议道:‘今天早我们从家里到学校来,看见许多兵背着枪在街上站着,我们过细打听,说是今天有许多人游街,反对北京关税会议,政府特派兵防守。我们上谈话课时,曾把这个问题讨论,因时间短促,还不十分明白,缪先生要我们在社会课里研究。我想:在这一周里专门研究关税会议……’后经同学互相讨论,一致赞成研究关税会议。”这位历史教员在这里还专门做了注:“此种学生自发动机与自然环境,急宜利用,然指导者预知学生有此需要时,应做充分的准备,教学上所收之效果,当更宏大”。于是,学生们开始研究和讨论:什么是关税?中国关税有多少?中国的关税历史如何?关税会议如何形成?大家反对什么……
  江苏苏州第四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一位历史教员写到:“我刚走进教室,就有一个很富有感情的学生,站起来急急迫迫的说道:‘去岁周老师曾经说过,日本侵略中国的地方很多,满洲不过是一部分罢了,等到研究外国地理的时候,再将日本和中国的一切关系,详细细的讨论。现在我们已经研究到外国地理了,不如就现在定研究日本的纲要吧’。还有许多学生接三连三的说:‘日本去岁出兵到东三省,今年又开始打大沽口,真是岂有此理。’‘日本惯欢喜欺负中国,是什么道理?……’于是,大家研究起了日本。”
  
(本文来源:新闻晨报 )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1: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威学校》是一部关于教育杜威的教育理论专著。全书分历史的发展和组织、课程、科学方法在教育上的应用、人员—组织—评价几个部分介绍了杜威学校教育的相关内容,适合教育工作者参考学习。

目录
译者前言
引言
原序
新版编 者前言
第一编 历史的发展和组织
第一章 一般的历史
第二章 课程的实验基础

第二编 课程——社会性作业
第三章 发展课程的实验
第四章 家务作业
第五章 为家庭服务的社会性作业
第六章 进步来自发明和发现
第七章 进步来自探险和发现
第八章 乡土历史
第九章 殖民地史和革命
第十章 殖民地开拓者的欧洲背景
第十一章 专门化活动的实验
第十二章 专门化活动的实验
第十三章 专门化活动的实验
第十四章 指导选择活动的原则

第三编 科学方法在教育上的应用
第十五章 发展科学方法和概念的实验活动
第十六章 社会生活的起源、发展及其背景的实验活动
第十七章 发展交往和表达技能的实验活动

第四编 人员一组织一评价
第十八章 教师与学校的组织
第十九章 家长和儿童
第二十章 原则与实践的评价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1: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威学校》
转载▼



2010-11-02
最近在看《杜威学校》,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杜威在1896年到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时按照自己的理念搞的一个芝加哥实验学校。这是进步主义教育的最早的实验。这个学校1896年开学,只有16个学生,到1902年,学生达到140人。后来因为杜威辞职而停办。
杜威本人在中国待过几年,四处演讲,在中国有很多追随者。但解放以后,杜威的教育在中国就销声匿迹。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7年实践所总结出来的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的课程,这也是杜威创办这个学校的目的,就是要探索最适合孩子的课程和科目,如何通过最适合的学习方法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杜威最强调的,就是连续性。他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延续,而不是毫无关系。各个科目也彼此相依,而不是彼此独立。只有把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并给予他们最大的满足。
他认为传统的学校不仅把学习和应用割裂开来,把各个科目的知识也彼此割裂开来,这不仅违反了学习的规律,也对孩子错误地架构了科学体系。
比如阅读,他认为没有必要单独开设阅读课,而是在学习历史、科学的过程中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音乐、美术、舞蹈和戏剧都可以和学习其他科目联系起来。比如通过戏剧的方式来表达学到的农业生产过程,并通过图画来表达某些场景。
杜威学校的实践比较有意思。他通过学习和重演家务、农业生产,冶铁,畜牧,运输,商业交换,甚至重演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希腊社会、印第安部落、殖民时代等等历史场景,来帮助孩子学习各种知识。
比如体验原始人的生活,如何取火,如何耕种,如何狩猎,如何制作石器,如何制作帐篷和露营,在这个过程中来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比如铁器时代,通过冶铁来了解不同的金属的属性和产地,了解通风,了解武器的制作和应用。
这本书给出了每个年龄段适合的课程,从4岁一直到15岁,并介绍了老师在其中应该起的作用。
杜威学校给我的感觉是,想法很好,值得借鉴,但没必要照单全收。
最值得借鉴的,就是他对于连续性的强调。孩子学习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的知识体系的一次更新,必须要和已有的知识有一定的连续性,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也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满足。还有就是孩子是在做中学的。杜威学校的孩子基本上都在活动,不是出去郊游,就是手工制作,或者表演和讨论。因为杜威认为孩子有四种基本冲动:社会性冲动,建造性冲动,研究性冲动和表现性冲动。就是说孩子喜欢扎堆儿地做东西,还喜欢探寻原因、想办法,并喜欢表现自己。应该满足孩子的这些冲动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对于杜威学校的具体做法,我有不同的想法。我不认为完整地重演历史,比如石器时代,铁器时代等等有一定的必要性。首先,这对教师的要求过高。杜威学校的老师全是专家,因为他不缺大学的师资,不缺专家,但对于很多学校来说,这很困难。重演历史,需要对那个时期的历史细节非常清楚,并可以完成那个时期的很多工作,至少我做不到,而且我不认为做不到这个就不能搞教育。其次,这个重演究竟对于教育来说有多大的意义?孩子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对那个时代也许没有太大的兴趣。为什么我们不能从身边做起呢?而且,重演那个时代,究竟需要多少原料,需要多大的场地,也许都使他的实践成为一种奢侈品。
但我们应该如何来选择我们的课程呢?应该如何来实现这个连续性呢?也许可以从华德福、蒙特梭利、芬兰教育、美国教育的书里找到更多的启示。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地址:如何看待“杜威学校”的教学实验作者:晓苑
内容摘要:

杜威在1896年创设了“杜威学校”——芝加哥实验学校。该学校是杜威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实验室。实验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各包括一个过渡阶段),学生按年龄分成十一个班级。学校为每个阶段、每个班级安排了不同的活动环境、课程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年龄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杜威的著述和教改实验以为全世界所周知,并已引起各种不同反响。本人经过研读相关文献,得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杜威学校  综合化  生活化  人性化  社会化

杜威,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言人,他力图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认为传统的课程最明显的弊病,便是与儿童的个人生活和经验相分离,他主张学校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如何使学校教育能真正适合儿童的生活呢?他指出:应当注意课程的内容是从社会生活最初务实的统一体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必须把哥们学科的教材或知识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恢复到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消除儿童与课程之间的脱节和差别,把两者联系起来。从这些可以看到杜威关于改造课程的学说有两条基本准则:其一,课程要与儿童的经验结合起来,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状况;其二,要做到课程与儿童生活经验的结合,就要实现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杜威的课程,是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的学科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具体的途径是通过活动组织课程。
为了把自己的理想和理念付诸实践,杜威在1896年创设了“杜威学校”——芝加哥实验学校。该学校是杜威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实验室。是“美国整个教育史上最重要的大胆的试验”,学生年龄为4-15岁。实验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各包括一个过渡阶段),学生按年龄分成十一个班级。第一阶段:包括一班(4岁)、二班(5岁)、三班(6岁);过渡阶段:四班(7岁)、五班(8岁)。第二阶段:六班(9岁)、七班(10岁);过渡阶段:八班(11岁)、九班(12岁)。第三阶段:十班(13岁)、十一班(14~15岁)。学校为每个阶段、每个班级安排了不同的活动环境、课程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年龄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从实验学校的组织来看,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与当时一般将幼儿园和小学分设的做法不同,实验学校将二者合为一体,并且包括了中等教育的一部分。这个做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儿童发展的连续性。第二,实验学校的组织是以杜威对儿童心理发展是认识为基础的,反映了一种不循规蹈矩、大胆尝试的态度和勇气。第三,实验学校的组织既然是以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为依据的。
杜威的著述和教改实验以为全世界所周知,并已引起各种不同反响。本人经过研读相关文献,得出了一些肤浅的认识,敬请在这方面有研究的教育同仁给以指正。
一、 “杜威学校”体现了课程的综合化。
试举十班(13岁),摄影术和科学活动,这班学生的主要兴趣之一便是摄影术。他们的科学作业,就跟照相机的应用和对它的部件、定焦点、透视的规律的研究联系起来。从学摄影术可以看出,照相机的应用和对它的部件、定焦点,这是物理学方面的内容;而透视的规律则是艺术(美术)方面的内容。这些集中体现了课程的综合化。
这样,学生可以专门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通过一系列紧密联系的活动从不同角度增长知识,做到了知识的连续性。这种思想正好与现在中国所倡导的新课程教学改革相吻合,所以受到现代众多教育同仁的称道。
二、“杜威学校”体现了课程的生活化和人性化。
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角度,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他认为生活是生长的社会表现,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可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所以教育就该是生活本身,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溶为一体。在杜威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教育就是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而不问他们的年龄大小;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应把学校改造成简化、净化的雏形社会,学校中的课程不应该着眼于文字科目,而应着眼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现有的直接经验开始,注重培养儿童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
的确,“杜威学校”注重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和培养技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思考,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如让学生描述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生活,每个殖民地的特殊情况,每个殖民地对整个国家作出的特殊贡献等,每个学生按照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阅读或作报告,在写作时自由参考各种书籍,完成历史作业。这就比教师简单的说教好得多,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就会更扎实。不让学生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解放了学生思想,发展了学生个性。
三、“杜威学校”体现了课程的社会化。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这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社会即教育”的思想如出一辙。陶行知说到:“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这种主张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办,使学校和社会息息相关,学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必需。”
“杜威学校”完全做到了这一点。它注重了知识与社会的联系,把所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为整个社会服务。如十班学习代数和算术,计算作业广泛地用于工场里俱乐部会所的施工图样和各种费用的估计和会费的核算。这样,学生能做到知识的学以致用。
四、“杜威学校”体现了课程的活动化。
在实验学校里“作业”是个核心的范畴。“作业”包括儿童的各种活动形式,通常有缝纫、烹饪、手工制作、艺术、表现、模拟(以历史、社会为主题)、科学研究和写作、言语交流、计算等。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知识得到了升华,能力得到了培养,达到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李稚勇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陈旭远主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zt]




   国内研究杜威思想的人很多比如单中惠、张斌贤、戚万学、丁永为等,如果他们是专家学者,我就是一个杜威迷或者杜威爱好者,如果把他们任何人比作参天大树,我就是树边弱不禁风的小草,如果把他们的著作看为鸿篇巨著,那么我的就是心得随笔。下面就简单的从四个方面谈自己的对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一点思考。
一、杜威其人
杜威1958年出生在福蒙特州柏林顿。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是很普通的,而且有时常常参加工场或者田地里面的劳作。大概16岁的时候在当地的福蒙特大学学习哲学。毕业之后做过两年的中学老师。这两年的早期教师经历为日后以教育问题为毕生研究轴心是分不开的。随后进入了霍普金斯大学开始研究生学习。在密执安大学教书的时候,结识了当时还在哲学系求学的奇普曼。但是奇普曼比杜威大一岁,两人很快组建家庭,奇普曼后来成为杜威学校的校长,为杜威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成为杜威教育思想形成的条件,因为杜威经常观察自己的孩子行为变化,写成观察日记,后来杜威的学生陈鹤琴也是观察自己的孩子撰写了《家庭教育》一书。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是与自己女儿合作的著作。
杜威一生任四所大学的教授即密西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这为杜威开阔视野,造就世界级的大师奠定了基础。在芝加哥大学校长哈佛支持下创办了杜威学校,后来改为芝加哥实验学校,在杜威逝世之后大家为了纪念杜威而称为杜威学校。
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来源于三个方面:知识论、伦理学、心理学。在知识论方面,杜威以前是一位黑格尔哲学的追随者,认为一切都有一个绝对精神支配着这个世界。在《杜威传》中有一篇《从绝对主义到实验主义》描述杜威知识观的转变。杜威写自己知识观的以经验为基础,主张知识的学习在于个体建构。在伦理学方面,杜威反对康德的先天经验,主张个体道德情景中对行为善的选择。杜威提出了“好人”和“坏人”的概念,坏人就是那种不管他以前有多好,但开始恶化,变得不够好的人;好人则是那种不管他以前在道德上多么糟糕,但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人。在心理学方面,1896年发表了《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喊出功能主义心理学的先声。
二、杜威学校
杜威学校是杜威教育思想重要的实现基地。杜威认为初等学校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如果让儿童的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更加紧密的联系?如何让儿童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与儿童经验发生联系?如果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兴趣?如果让教材和儿童的活动联系?如何处理儿童个性成长与参与社会合作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引导青年人的社会性冲动?由于芝加哥大学与杜威后来产生了矛盾,使得杜威学校只持续了八年。但是从杜威学校毕业的学生,明显的比一般学校的孩子爱学,而且创造能力略胜一筹。这也是后来很多进步学校受到批评,而杜威学校一直影响美国颇深的原因。只是可惜杜威学校只存在了八年,而没有看到杜威对于初中学校的构想与规划。
三、杜威与中国
杜威在日本讲学期间,受到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邀请,蒋梦麟是杜威早期的中国学生之一。先说是来旅游,1919430日抵达上海,没有想到的是杜威在中国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亲历了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目睹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热情,感触颇深,后来杜威更加注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提出教育是改造社会的工具。杜威足迹中国三十多个城市,到处宣扬自己的哲学与教育思想,当时留学青年才俊胡适博士任杜威翻译,好多学生是想一览胡适尊容而去听杜威讲座,杜威看到自己演讲时听众爆满,心中分为高兴,而不知其内在蹊跷。孙中山先生亲自下塌杜威居所以知行哲学问题商讨救国良策,可见杜威当时在中国的影响极大。杜威对中国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中国对杜威哲学教育思想影响反应在杜威的后期著作之中。
四、杜威与陶行知
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在杜威离开中国之后,陶行知创立了平民教育促进会。陶行知认为中国之所以贫弱是因为受到教育的是少数达官贵族,而要改变中国贫弱现状必须让占人口多数的平民接受教育。为了避开教师稀缺状况,提出了小先生制。为了解决教育经费短缺,创办了上海工农兵学团,为了扩大教育对象,把杜威的思想翻个半个跟头,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这样就大大扩大了教育界限,使教育走出学校。陶行知为了扩大教育对象,让教师从学习走出来,在田间地头与农民生活,相互学习,要求教师有科学的头脑,农夫的身手。杜威提出学习是经验的改造与改组,而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怎么做就怎么教,怎么教就怎么学。关于杜威思想与陶行知思想的辨别我不多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研究。
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可能可以写一本很厚很厚的书,我只用两千字不到写完了,就是闲谈,不具有学术权威。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2: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2: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56号教室

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puith),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教师之一,是唯一同时获得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奖”和英国女王颁发的帝国勋章的人。雷夫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5年来,雷夫老师一直在霍巴特丛林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丛林小学位于落杉矶市区,是美国第二大公立学校,有2000多名学生,他们大多来自美国中部的贫穷家庭和一些亚非移民家庭,英语是他们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雷夫几乎将他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他所在在班级——第56号教室,他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30到下午6:00,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点钟到下午2点钟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从早上6点钟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钟,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在这块小天地里,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他所带的五年级学生在美国标准考试(AST)中成绩一直位居前5%-10%的位置,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呆到下午五、六点才回家。即便在节假日,孩子们也来到学校,跟随雷夫老师一起阅读、做算术、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一起去旅行。雷夫老师的成功教育经验向传统的教育模式发出了挑战,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了解第56号教室的教学理念,也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他的教育经验,他编写了《第56教室的奇迹》一书。该书一上市就受到广泛的好评,获得了美国亚马逊图书奖,同时在日本、韩国、印度也居于教育类书籍榜首。
第56号教室雷夫的理学理念雷夫认为成功无捷径,必须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雷夫将信任做为第56号教室的基石。基于信任,来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第56号教室里没有害怕,雷夫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孩子拥有充分的自由。孩子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孩子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雷夫在教学中重视这些议题:品格、诚信、道德、胸襟。
雷夫的教育目标雷夫围绕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六层次”来教育孩子,他希望孩子们能够不段往高层次发展。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当传统教育中,老师往往扮演着“警察”的角色。如果孩子不听话,老师会告诉孩子再不听话就要处罚。因此,孩子遵守纪律往往是“不想惹麻烦”。然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在这个阶段,孩子能遵守纪律,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多得到几朵“小红花”。但是,为了“小红花”而学习,往往难以真正理解知识本身。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孩子懂得好好学习,因为这样可以得到父母、老师的表扬。但是,有时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的压力就会增大,以至于孩子最后对学习、生活感到厌倦。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孩子明白遵守规则是正确的,应该去遵守。孩子能够懂得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在公众场合说话声音要放小。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孩子能够明白在图书馆说话小声是为了不影响他人,到敬老院中去帮忙是因为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第六阶段: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孩子心中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能够独立衡量和判断事情的对错,能够有良好的个人情操。
雷夫的教学方式发明教室富翁游戏
  1984年4月,雷夫所带的五年级只有两个月就要毕业了,虽然班风有所好转,但他受到一个巨大的威胁,那些56号教室的其他任课老师,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跟他完全不一样,他们毫不留情地破坏了雷夫千辛万苦带来的改变。

  于是雷夫向校长申请包班教育,由他一个人担任所有的课程。他倔强地要跟校长打赌,给他两个月时间,如果56号教室在6月份政府组织的考试当中,成绩高于往年,56号教室的事,从此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从一个化学老师兼班主任,到要教授数学、自然、地理、历史、英语、音乐、体育等多门课程的老师,这对雷夫来说是个挑战巨大,他的策略就是各科不截然分开。在讲授地理时,他让每个同学代表一个州,按照地图上的位置站定,然后问“美国的州数”(50),加上“一打”(12),减去“最高法院人数”(9),加上“半个月的周数”(2),再除以11,等于多少?以这样的方式,穿插着教授数学和社会。
在课程整合的思路下,雷夫还借用经济管理制度来进行班级管理。他在全班发行一种虚拟货币,答题积极,或者测验靠前的,都可以获得货币奖励,而课桌椅就是商品,座位越靠前,费用越高,存款不多时,可以租用,当存款超过租金的三倍时,就可以买下座位的所有权,如果更多,就可以买下邻座,然后向别人收取租金。
雷夫还给孩子们分发了一个分类账本,上面标着日期、交易名称、收入、支出等。班上设立了4个银行管理员,他们分别管理八到九个孩子的账户副本,这样每个孩子的财务情况,雷夫都会一目了然。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计算,还知道了什么叫所有权和使用权,懂得了投资与财务管理,体会到了父母赚钱的辛苦,更重要的是,他们亲眼见到一些富翁的产生或者破产,知道努力就能换来位置的上升,懒惰就会掉队。
当年6月,雷夫的39名学生参加了斯坦福九级测试。结果有3个孩子进入全州前五十名,10个孩子进入洛杉矶前五十名。这创了伯恩特小学的历史纪录。
雷夫从此明白了教无定法,只要用战士般勇敢的精神,哲人般的智慧,勇于探索,那么即便身处灾难般的制度中,也能营造一片不同的天地。
疯狂的芝加哥远足
考试的成功,让校长视雷夫为高分的保障,请求他尽量多地带一些孩子。雷夫不想让孩子们只抱着拿高分的期望走进他的教室。他坚持整体接收一个班的39个孩子。
一天的新课上完后,雷夫会设计三十道题,在最后一节课上让学生做巩固练习,做完的没有家庭作业,做不完的得回家再做。而他批改作业的方式不是评分的高低,而是根据错题的多少,要求全部重做,或者部分重做,学生害怕重做,所以做得又快又好。雷夫将这种思路推广到全年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对学生许诺说,如果他们能在十二周内学完十四周的课程,那么剩下的两周,他就带他们去旅游。
学期末,学生们果然提前学完了课程,但答应赞助学生们旅费的一个企业家出尔反尔,取消了资助计划。雷夫将这一变故,作为人格修养的案例告知学生,引导他们研究和评价社会上一些人的人格缺陷。为了兑现诺言,雷夫带领孩子们刻苦排练莎士比亚剧,并在学校搭建简易舞台,邀请家长们前来观看。因为雷夫已经有了一定的声望,那些没有机会将孩子送到他班上来学习的家长,将看表演当做观摩和学习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成功赚足了旅费。
钱是自己赚的,又是第一次出远门,孩子们特别听话。在飞往芝加哥的飞机上,他们一个个变成了淑女和绅士,以致于从未见过如此彬彬有礼的学生旅游团的机长,特别地当着全体乘客的面,声情并茂地念了一封感谢信。雷夫知道,人格之花盛开了,它们比窗外的蓝天白云更壮观,更美丽。
芝加哥之行,让56号教室从此多了两项人格教育的内容,即通过演出艺术节目,赚班级费用;压缩课堂授课时间,增加户外出游的机会。此后,雷夫的学生一年只有四十周留在课堂学习,其他时间都在外面旅行。
北京博苑实验幼儿园56号教室北京博苑实验幼儿园56号教室是一个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试点教室,它的理念最早源于美国洛杉矶的丛林小学。56号教室认为孩子的课堂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校内部,而应该走出去,将广阔天地中的万事万物都当成教材,到实践中去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老师的作用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辅助和引导孩子,让孩子去攀登自己的高峰。
教室培养目标
56号教室是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奇妙园地,它的目标是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里的老师们认为,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上了什么学校、不是得了多少分数、不是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不是衣食住行都讲究名牌、不是长大后嫁了帅哥或者娶了美女、不是当了大官发了大财,那是什么呢?
是小时候学习不用家长操心、是长大后工作要让家长放心。这其实是多少家长的梦想呀!做到这些其实并不难,办法就是在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成长的关键期里抓住机会个性化的去培养这样的能力。56号教室帮助家长们开启这种现在不操心、将来还骄傲的美好生活,帮助孩子们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石。
教室的课程设计理念
该教室的课程和活动根据以下六大原则设计:
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让孩子学习、做事有信心、有成就感、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让作品和经历使孩子产生我能行、我能做好、我应该做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体协作、情境设计、民主决策、个性发挥的活动设计让孩子们逐步积累这样的感觉,而这个感觉,将是孩子一生的最宝贵财富。
让孩子遇到问题更多的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即遇到困难和问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和解决,而不是去找理由和借口,不退却、不逃避、迎难而上。活动中的同伴的激励、竞争者的成功示范、知耻而后勇的心路历程,都在不断塑造孩子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品质。
让孩子多渠道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技巧,培养孩子的细心和耐心。日益物质化、商业化、媒体化的生活环境,从某种角度上对孩子的耐心、注意力和探索精神是一种伤害。56号教室给孩子们创设全学科的实验室环境,让孩子去探索为什么,体验知道答案的过程的乐趣,而不是知道结果的乐趣。
给孩子确定合理、可行的目标,培养孩子客观分析、评估形势发展的能力。确定合理、可行的目标是大人们工作的重要原则,否则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和伤害,而大人对于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要么过大要么过小,弄得孩子晕头转向、无所适从。给每个孩子合情合理的、稍加努力即可达到的目标,在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这样的目标时,我们再去锁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在这样的跃进中,一个有目标、有信心的孩子就跃然于我们的眼前。
让孩子在做事中,从局外的角度审视自己、调整自己、矫正自己,培养孩子的元认知能力。孔融让梨、韩信钻裤裆都体现出了这种惊人的内省能力。心理学上所称的元认知能力,在日益骄纵化、焦虑化的孩子身上体现得越来越少、也出现得越来越晚了。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仿佛给一辆车装上了刹车和方向盘,是孩子成长的主动安全系统,比装气囊和安全带要有意义得多。
让孩子在适宜的艰苦条件中磨练百折不挠的精神,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只因穷人的孩子经历了太多的不容易,这些不容易激发了意志和责任感。56号教室里,孩子们的远行、艰巨的任务都是为意志力的培养而设计的课程。
教室的特点
探索性的课堂。56号教室的教学以主题教学为主,但主题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去学会主题的内容,而在于老师要把各种所要传授的内容置入各种主题载体中,让孩子在趣味的主题中去学习课堂的知识,同时孩子可以在各种主题方向中去探索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
开放性的课堂。56号教室不只是一个教室,孩子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不会在教室里,他们可能在旅行、可能在球场上、可能在田野间、可能在朋友家、可能和老师一起去了老师的故乡听老师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他们的活动、他们的学习内容,老师是一个观察者、是一个支持者、是孩子们最可信赖的朋友,孩子们在这里获得一个全新意义的环境。老师会把每个活动做一个分析,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的成就和个性化表现将被老师记录和分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56号教室的教学理念不仅重视孩子书本知识的学习,而且重视孩子实践经验的获得,把间接学习与直接学习结合起来,把知与行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去感受团队精神、让孩子在艺术表演中去学习追求完美、让孩子在名山大川中去了解地理、让孩子在古今英雄成败中去领略历史、让孩子在自制出版物里去欣赏自己的文采、让孩子在现实应用中去知道数学的魅力。这样注定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系统,教学活动要根据民主产生的主题进行,而老师则把要传导的原则置于这些不同的主题载体中。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2: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2: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学园
黑柳彻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社会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理事长、“社会福利法人 小步的箱子”理事、“日本文学俱乐部”会员、“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理事、“岩崎画册美术馆”馆长。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该书已被译成了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时,《纽约时报》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这一“殊荣”,不仅在她之前没有人获得过,在此之后也再无第二人。该书的英文版仅日本国内销量就达70多万册,至今无人超越。后,黑柳彻子又写了《小豆豆频道》、《丢三落四的小豆豆》、《小时候就在想的事》、《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小豆豆的万花筒:黑柳彻子评传》《小豆豆与我》《小豆豆动物剧场》《阿朝快100岁了》。
巴学园以废弃的电车作为教室。没有固定的座位,每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没有固定的课表,从第一节课开始,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的课和每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所有问题点,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下面就开始上课了,从你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吧。”在巴学园,孩子们从来没有被教导“排成一列规规矩矩地走路”或者是“在电车上要安静”、“不许乱丢果皮纸屑”之类的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知道了很多,这些观念都已经深深地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巴学园的孩子从不乱涂乱画,因为每星期两次的音乐课,大家都会尽情地涂啊写啊,已经足够地享受到了涂写的乐趣。在巴学园,即使放学之后,孩子们也愿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到学校去。巴学园就是这么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一所让所有孩子神往的学校。小豆豆幸运的在那度过了童年。可惜的是,在美国的轰炸机下,巴学园消失了。
黑柳彻子的书《窗边的小豆豆》中,校长小林宗作是和蔼的人。在日本,小林宗作因为传播韵律学而知名。却不知小林宗作办了一个巴学园。
小林宗作在书中被孩子称为小林一茶先生。孩子们都很喜欢他。他在西方学习了韵律学的知识,也运用到教学当中,深受孩子的喜爱。而且他以他和蔼的态度,善于倾听,以及友爱,耐心,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朋友。
巴学园是孩子的天堂。
巴学园,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8 22:55 , Processed in 0.1213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