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检测评价的着力点应在促进学与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5 18:3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检测评价的着力点应在促进学与教
(518108)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

作为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几年来,命题改革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悄悄的变化,形形色色的命题试卷应运而生,但仔细阅读,你回发现,变的多是形式,多是表述的方式,不变的是内容,是机械刻板的知识。那么,命题,究竟应该给学生和教师留下什么?笔者以为,命题,出发点必须是学生,必须考虑学生应该学习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命题,必须能够促进教师的“教”,促进课程改革。下面,结合我区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谈点粗浅看法。
一、命题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考试考试,考考试试,就是让学试一试自己的身手,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看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存在哪些不足,从而增强自信,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我区上学期第二学段语文期末试卷,综合考虑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灵活地把知识与能力融入具体的情境,使考试即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核过程,又是学生语文素养训练提升过程。
1.链接生活,让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连接生活”是“课标”的一大亮点,因此,语文考试的命题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命题,让学生认识学习语文的价值;通过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例:小学六年级的生活一晃而过,真


。(写两个表示时间易逝的成语)我即将升入中学了,我想用“

。”来告诫自己,(填上恰当的名言警句或谚语等)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在即将离别之际,我还想祝愿我的同学


!祝我的老师
!(每条横线上填写一个表示祝福的四字词语,不重复填词语)
不难看出, 这个题目是在生活这个大背景下,
考查学生积累和运用能力,它不仅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语文,更让学生从中真切地体会到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际价值。在对试题的解答中,学生由衷地体验到语文是有用的,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
2.有情有趣,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新课程呼唤有情趣的语文教学,在语文试卷中, 同样也呼唤情趣。如果我们的试题也尝试着灵活多变, 形式多样, 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那必然能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快乐。
例:2010年的国庆节,我níng shì(
)着屏幕上lóng zhòng(
)隆重的阅兵仪式,一排排整齐的队列,令人yìngjiēbùxiá(
);一架架zhǎnxīn(
)的飞机接受着人民的shēn yuè(
),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这一题的设计有别于我们常考的“看拼音写词语”,它把六(下)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词语通过“观看国庆阅兵仪式”这一情境串联起来,不单单考察了学生生字掌握情况,还体现了较强的意义关联。学生完成这样的题,不仅受语境的提示,将学过的生字词成串地在大脑皮层呈现出来,还被语段中描述的阅兵式现场的气势所感染,更受到了一次热爱祖国的教育,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3.与时俱进,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鲜活
语文教学应该如一泓清泉,一路奔流,一路欢歌,紧随时代跳动的脉搏。所以在命题时我们要与时俱进,使学生在接受考查时,能体验到语文的鲜活灵动。
例: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当你看到或听说中国歼15的舰载机总设计师罗阳不幸倒在试验现场,你能给他的家人打个电话送去你的关心与安慰吗?请写下你想说的话语。






时时事事皆语文。学生要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必须学会关心生活,关心时事,要让他们觉得原来这些事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语文学习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4.倡导开放,让学生彰显语文知识的灵动
以往的考卷,客观题较多,主观题较少,旨在考查学生在同一标准下语文水平的高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命题角度的狭窄,不仅束缚了教师的教,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学,使学生在考试中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语文水平。新课程倡导建立开放而又活力的语文课程。那么,我们的命题也要注意开放性,注意个性的彰显让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
例:在六(下)第四单元“走进世界名著”的学习中,你最喜欢的一篇是《
》,喜欢的理由是

。请你评价其中一篇的或人物、或作者、或作品。





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具有的知识和理解, 自由倾诉, 可谓“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这种开放性式的试题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更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机会。在这些充满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试题中,我们可以想像学生思维的欢畅, 个性的灵动。考试不再是一种负担,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 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心灵自由、表达独特情感的舞台。
一份充满新课程理念的试卷, 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让学生在考试中体验语文的妙趣横生, 体验语文的博大精深, 这正是小学语文命题所追求的境界。
二、命题应着力于引领教师的教学航向
一张小小的试卷,衍射出的是大大的语文课堂,如何让命题发挥引领课堂的导向功能?如何让命题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让命促进课程改革,成为引领教师教学的航标?
1.关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皮毛关系。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皮之不附,毛将附焉”,没有了工具性又哪来的人文性?而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升华。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就会失去灵魂。
在试卷上,我们发现,过去那种把只言片语抽取出来的单项训练,如今已悄然消失,因为这些单项的文字训练题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收效甚微的。如试卷中的“根据拼音写词语”一题,创设了“观看国庆阅兵仪式”这一情境,很好地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恪守语文姓“语”不动摇,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忽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也不可置人文性的感悟于一边,忽视对文本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性的体验。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使两者相得益彰,同生共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2011版课标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试卷中“语言文字”这一块无非是“积累——理解——运用”。运用是积累的目的,也是最高境界。六年级的试卷,考查积累与运用的分值不宜过大,一般在25分左右,考查的应是小学六年的积累。如书上的精华思想,优美片段和古诗词,园地里的格言等。尽管试卷中出现的是基础题目,但不要简单机械地呈现。因为,我们要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掌握,而不是有没有记住。正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指出的:教育的任务不是把死知识或无活力的知识灌输到儿童的脑子中去,而是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思维僵化,使儿童透过树木见到森林。教学时还要在“活”字上下功夫。
例: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璀璨的珍珠,大家一定积累了很多。请根据给出的作者,写出你印象最深的诗句。
(1)钱鹤滩                              

(2)杜
                                      





(3)王安石:                           
  



其中你最喜欢的诗句是:(
)喜欢的原因是:(


)。

这样的试题明显是考查学生的阅读面与积累的量。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少一些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扎扎实实抓语言文字训练。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四字”积累法。
一是“听”字。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体,组织学生听、看美文、童话故事等。利用午休时间,让学生轮流读些优秀的富有儿童情趣、生活气息的中外儿童诗或短小精美的文章给同学听,以此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这样,由“听”到“看”,水到渠成。不仅如此,还要把“听”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平时督促家长指导孩子听一些新闻报道等。
二是“读”字。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要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得琅琅上口,读得痛快淋漓,读到忘我境界,熟读成诵。不熟,书是书,你是你,书没有进入你的心里;熟了,语言储备丰富了,张口提笔,词句就会从你胸臆中自然流露出来。道理很简单:书面语言是精致的智慧的,发展语言主要依靠书面语言的内化。如果学生把书面语言读得“皆若出于吾之口”,“皆若出于吾之心”,那就内化了。读不仅指课内,还要延伸到课外,学生如果能多读多背,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必“冰冻三尺”。待到用时,便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记”字。语文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更应该培养学生“记”的习惯,做读书笔记就是一种很好的习惯,老师们可以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把好词、好句、好段等分门别类地摘抄、或剪贴下来,随时查找、翻阅。
四是“用”字教学中,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如开展课前3分钟演讲(诵读)活动;午间“精彩瞬间”,请学生轮流上来朗读或背诵课外美文选段等,既提高了学生说话的技能,又达到了巩固平时学习语言材料的目的。
3.坚持从整体着眼进行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一般遵循的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第二个“整体”情况的落实。根据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它的表达特色,并逐步上升到对作品、作者等的评价上,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提高。
例:《少年闰土》的开头(略)《少年闰土》的结尾(略)鲁迅原文的结尾(略)
1、《少年闰土》为什么这样开头?
2、请你比较课文与原文的结尾,谈谈你的看法。
这些命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文章通篇把握的能力。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整体观念,在课堂教学的环节处理上要照应整体。如:初读环节要照应整体。学生拿到一篇新课文,总是比较兴奋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的“兴奋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全篇的整体感知,不要一开头就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入手,一下子沉入对局部文字的分析之中。局部品读不忘整体。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品读训练。我们强调整体阅读,不是排斥局部品读理解,而是强调局部品读要为理解整体服务,优秀文章的细节有许多是作者的传神之笔,品评细节是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必经之路,但如果只从微观上研究细节,就很容易将完整的课文讲得支离破碎。这些都是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
4.聚焦课后练习,落实能力训练
备课时,所有的老师都会认真钻研文本,但不一定会去钻研课后的习题,但这些习题往往揭示着能力训练的重点,隐含着学习的方法,体现着训练的循序渐进性。把课后习题打入“冷宫”不是语文老师明智的选择。因此,我们要重视研究课后的习题。
如:回忆《凡卡》一文填空:课文在表达上有
特点,凡卡在写信时穿插了

两件事,目的是
这就是课后习题“把凡卡信中的内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和“你发现本课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派生出来的。老师们如果仔细研究过这些课后习题,就可以在课堂教学时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要善于把文本中的语文资源盘活,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并活用到文本外的语文实践之中。
总之,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应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7 06:13 , Processed in 0.1240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