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本”贵在固“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7 01:4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本”贵在固“本”
安徽巢湖市柘皋中学 唐金龙 238062

在新课程理念下,“校本”被频繁提及,也确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本”,就是根本,是底子,是基础。
为了说清这个话题,不妨分开来说。
一、校本教研
基于学校实际,切合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校本教研。这里的所谓“本”有两个层面。
1、学校需要
什么样的学校需要什么样的研究模式及操作规程。小学跟幼儿园不一样,跟中学也不尽相同。这里姑且不讲具体方法,只说理念。现在我们大多开展的校本研究,还是侧重于应试教育,研讨的内容多半是提升学校知名度,而方式也只有一个,就是设法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学校需要的其实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少数学习尖子的训练场。
可以说,当下校本教研已经被应试异化了,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教育之“本”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与创新因子的人才。如此说来,基于学校发展的校本教研,理应目中有“人”,而这个“人”不是考试机器,是所有人。
现在强调创办特色学校,避免千校一面,似乎为校本教研奠定了基础,但实际上不管是什么特色,到最后都必须要贴上应试成绩的标签的。这就是教育教学去“本”化的具体征兆。
2、教师基础
校本教研,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个性化发展。现在来看,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盲目性。不少学校不顾教师专业实际与个性爱好,一味行政化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要几年内让多少教师成为骨干、名师什么的。
教育体制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够畸形的了。再加上人为操作,更是让广大教师远离“人师”而不得不沦为“经师”。现在所谓的名师,都是发表了什么重头文章、让学生拿了多少竞赛的奖牌、学生考上了多少名牌高校,等等。
其实,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是要让教师快乐地享受职业快乐,在自我选择中进步成长。想写文章的写文章,而不是逼着教师必须要完成多少文章。如果一个教师关注了留守孩子,给了他足够的温暖,让留守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他就是成功的,也是他职业操守最美丽的表面。
还有,教师的基础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教育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校本教研,不能遗忘这一部分人,要根据他们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他们找到职业定位,享受快乐工作。
二、校本教材
真正有效的校本教材,必须有两个支点。一是教师,二是学生。
现在我们看到许多学校,把人家编印好的校本教材拿过来,换个封面,就是自己学校的了。这种赶鸭子上架的行为,完全是悖离教育教学规律的。
1、
有什么样的师资,才会有什么样的校本教材
人家开设唐诗选读,你也开设。人家弄奥数,你也来这一套,那哪里还能叫“校本”呢?如果有教师对围棋有研究,就对自家学生进行围棋知识教育,如果有教师对谜语有研究,就开设相应的谜语课程。也就是说,不在乎高大全,而在于学校实际,根据现有师资水平与能力,开设相应校本课程。
2、
有什么样的学生,才会有什么样的校本教材
这点也特别重要。如果是强制向学生发放教材,不管学生爱好如何,必须要学才能完成相应学分,那是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简单的背后是对学生个性的不尊重甚至是漠视。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自由选择是根本的根本。让学生自主确定他们自己所想学的内容,学校、老师不强求,不干涉,甚至也无须引导。真正让学生学而有趣,学以致用,培训能力,发展素质。
三、校本作业
就教学环节来说,作业是重要的巩固手段,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方式。学生作业讲究“校本”,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举措。
1、摸清学生学情
现在世面上大量教辅类作业,都是冲着高考的,而且面向的是重点中学学生,其目的不一个,那就是通过作业训练考出高的分数来。而不是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这种情况的。相对薄弱的学校,学生基础较差,编制符合他们学情的作业更为重要。在他们所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发展空间,量身定做训练题,针对性的提升他们判断与思维能力。
还有就是现在名校效应,大量名校的秘制教辅作业进入市场,其实,不论学生学情一味拿来,肯定会水土不服的。
2、作业形式多样
可以是套餐形式,让学生有所选择。一个班级几十号学生,也不是在同一层面上的,如果一套试卷全班适应,那也不尽科学。当然,这样做会增加老师的负担,会增加学校的教育成本。但能够切实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训练题,只有对号的训练才最具有针对性,而只有针对性强,训练的效果才可以体现出来。
3、批改方式灵活化
不一定每次都得量分,也可以用等级来评定。除了老师批改,也可以让学生自改,相互之间互改。主讲作业,也可以考虑让学生讲,让学生讲解题思路,讲典型错误。这样针对性会更强。
如果是借助网络等媒体布置的作业,在批改时还可以跟学生随时互动,在反复切磋中让学生不光是做题,重在要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形成能力,积淀成智慧。
总之,校本不是光鲜的概念,不能简单化操作,而要顾及其“本”。这个“本”不能是行政命令,不能是花哨的摆设,不能是人云亦云的照搬照套,只能是根据学校实际,根据教师实际,根据学生实际,切合可行的本土化运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9 09:39 , Processed in 0.88980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