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微杂志的微构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7 17:0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关于微杂志的微构想作者:杨晓哲
关于微杂志的微构想
                           笔者:杨晓哲

前言:2011年4月29日,广州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发表了文章《加厚老师关于“微栏目”的创意》。并在文中提及微栏目的由来以及对微栏目的初步构想。黎加厚教授随后转载,并指出:“这是有关“微”、“碎片”、“积件式思维”等系列创想的文稿之一,尽管是一份没有实现的创意和设计方案,但这些创想的火花,却给人丰富的启迪。”与此同时,引起了广西师范大学郑小军老师,以及广大博友们的关注和讨论。随后,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老师于5月4日又一次转载了该博文,并提出新的想法:”我们何不将这个“微栏目”办成个“微杂志”,电子的。不受任何约束,自己搞!突出“新”、“快”、“准”、“悦“。” 笔者虽仅是一名学生,随即留言,希望能为微杂志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焦建利老师立马回复:”为什么不立刻就动起来?先拿出一个你的方案,然后再征求大家的意见。“于是乎,笔者大胆提笔,将自己对微杂志的较为片面的还未成熟的微构想写下来。形成此文,希望能对微杂志的创建有所帮助!
一、为什么要创办微杂志(教育技术)
人文与科学本不分家,理性的逻辑与感性的浪漫形影不离,学子们的思想需要与前辈们进行碰撞,前辈们的衣钵需要学子们相互传承。专业性的国家刊物固然不可缺少,可灵活闪动的思想火花需要承载的平台相互摩擦。而,如今,我们尚且缺乏一份这样的杂志,将这些“碎片”、“积件式思维”的创想展现出来;我们尚且缺乏一个这样的平台,将那些渴望思辨,乐于真理的博弈开展起来;我们尚且缺乏一种这样的思维,将宏大与细微并存,将复杂与简单并序,将诗意与缜密同在,将呈现与交流同时!
微杂志,正是我们所期盼的!我们所可以做到的!
二、微杂志(教育技术)现阶段服务于谁
简单说来,就是微杂志写给谁看的?笔者认为,虽然我们希望受众很广泛,但一开始针对性强是根基和基础。主要面对:教育技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高校教育技术老师。
三、微杂志(教育技术)发布形式
采用PDF电子版直接发布。并建立sina微薄群组建社区读者。初定为周刊。每期PDF页数控制在7-12页。
四、微杂志内容和栏目构想
共有6个栏目,分别为:
(一)微推荐:推荐本周不容错过的新资讯,新通知,新技术以及关注文章,热门资源,优秀网站等等。
(二)微串门:以小角度呈现各教育技术学校本周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并尽可能地创造相应资源和交流条件,促进读者身处何方均可参与其中。
(三)微故事:以故事的口吻,或叙事,或描述人物,为读者讲述不一样的教学与学习感悟
(四)微诗意:缠绵中娓娓道来,含蓄里包涵深意,疑惑中仍旧期盼,困顿里还有坚毅,或许一切尽在诗歌里。
(五)微思考:前辈们,老师们在这一周以来的灵动想法,哪怕就此一丝,虽未成文,也为您呈现!
(六)微争鸣:每一期发布后,所有读者均可以在微薄群内和各位老师展开针对性的讨论。微争鸣将记录前一期的经典讨论!
五、微杂志样本构想
该样本只是从初步上体现该设想的主体方案,并未对内容进行斟酌和充实。方便直观感受!
样品 View more presentations from xiaozhe Yang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微杂志的微构想,特别感谢黎加厚老师,王竹立老师,焦建利老师,郑小军老师等的鼓励和引导。期待各位老师们,同学们,博友们的批评指正,热心参与。
无论笔者该方案采纳度如何,仅此希望能更快地看到这本心想的教育技术微杂志!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be4ff90100trq3.html
笔者:杨晓哲 blog:http://blog.sina.com.cn/worldet QQ:626980463
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7:07:48 | 只看该作者
关中客随笔:微 杂 志



      提起微杂志,得从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两个诗人说起。

      中山大学的王竹立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是国内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两位颇有才情的诗人。王竹立老师9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95年在《诗刊》头条发表诗作《献给南方的歌》,以其酷似惠特曼的风格而在诗坛引起轰动,出版有诗集《春天的漫步》(香港新世纪出版社,1992年10月)、《逃出束缚》(花城出版社,2000年10月)、《在灵魂上航行》(广州出版社,2006年5月)。金岱说,“这些自由的、长长的、温和而强劲的诗句,给读者带来了一种从各式各样桎锢中解放出来的感觉,一种新鲜如晨,或天开地阔的感觉”。黎加厚老师是业界公认的颇有诗情画意的学者。在课堂上,在讲座中,在培训中,他常常会诗性大发,带领大家一起欣赏诗,创作诗,他总能把教育与技术相关的现象与问题与诗歌紧密地联系起来。两位都是受关中客敬仰的谦谦君子。

      黎加厚老师大力倡导微型诗。2010年年初,黎老师突发奇想,给王竹立老师写了封电子邮件,建议王老师为国内某核心期刊开设一个“微栏目”。在邮件中,黎老师说,“将你青年时代的诗人梦,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让我们和教育技术领域的学子们在交流和碰撞中思想闪光。” 后来,根据黎老师的意图,王竹立老师对该“微栏目”进行了初步设计,后经黎老师仔细修改补充,形成了一个方案。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今年的4月29日,王竹立老师在他的博客中发表了“微栏目”设计思路和样稿,他觉得,现在看起来,“这还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贴出来作为历史钩沉”。博文一经发表,迅速引起了广西师范大学郑小军老师以及广大博友们的关注和讨论。5月4日,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教授看到了这篇博文,在评论中,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创意”,“我们何不将这个‘微栏目’办成个‘微杂志’”?这个提议正好迎合了由王竹立老师负责的中山大学正在策划一个面向校内师生的教育技术简报。于是就有了中山大学《微杂志》,就有了这样一个由微诗歌到微栏目,再到微杂志的故事。到目前,微杂志已经出版两期。

      在中国,杂志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细,从不完备到体例齐全的发展演变过程。早在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782-1834年)和米连共同创办并主编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学界一般认为,这本杂志是近代以来以中国人为读者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杂志,揭开了中国杂志史的序幕。然而,从那个时候开始直到今天,这种书籍状的、定期编辑出版发行的杂志形态却鲜有改变。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杂志”应运而生,不久,电子杂志的三巨头,XPLUS、ZCOM、POCO,也相继包装上线,实现了集发行、下载、派送、订阅、制作、上传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杂志平台。电子杂志以其“免费共享”、“互动性强”、“低碳环保”、“多媒体化”、“分众性佳”等优点深受读者的欢迎。2005年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电子杂志的元年。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更多新兴技术将被应用到电子杂志中。日益丰富多样浏览格式不断涌现,多姿多彩的版面设计层出不穷,超链接的创造性应用异彩纷呈。这些电子杂志在不断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顺应着今天这个“微”时代。

      其实,“从以短、精、深为特点的微型诗,到用140个来表达我们的感情与观点,和其他人分享日常生活的微博,“微”成了这个时代人类的全新表达形态。微杂志可以说是传统杂志的一个缩影,是数字技术背景下衍生的杂志的新种类。这种以全新的表达方式,以基于网络的新媒介来传递思想的方式方法,正好迎合了今天我们所处的“小时代”和“新世界”。

      微杂志的特点,在关中客看来,应该体现在“新”、“快”、“准”、“悦”四个字。所谓“新”,就是要报道最新进的行业进展,以短小精悍的篇幅揭示世界和领域的新进展。所谓“快”,就是要利用Web2.0技术及相关的网络应用,以快捷的速度迎合今天社会的快节奏,迅速地传递知识和思想。所谓“准”,就是要实现精准投放,把领域内的知识和资讯快速精准地传递到恰当的人手中,实现精准传播、个性化订阅和针对性转播。所谓“悦”,就是要赏心悦目,以多媒体技术和赏心悦目的形态表现出来。这些特点,往往是传统意义上的杂志没有办法做到的。由于编辑和出版流程的原因,传统刊物无法做到“新”,至少是不够新。也正是因为编辑流程和发行渠道等原因,也没有办法做到“快”,至少是还不够快。订阅固然是个性化的,是读者自己选择的,但是投放的“精准”程度依旧有待提高。传统的纸质杂志,有板有眼,严肃有余,轻松愉悦不足。

      从已经发行的两期中山大学微杂志来看,在内容上可以说是做到了短小精悍的“微”,但是,仍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比如,微杂志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它和通常意义上的电子杂志有哪些异同?微杂志的读者群是那些人?读者群有什么特征?微杂志如何组稿?微杂志应该如何呈现?订阅发行的模式究竟是怎样的?过期杂志的查阅浏览应该如何满足读者的需求?传统印刷杂志是否可以有自己的微杂志?这些微杂志究竟会对传统印刷杂志产生正面积极的推动作用,还是会造成负面的不良影响?

      就在本文即将完稿之际,关中客看到了三则好消息。2010年8月,由网友MiniX先生开发的Miniweek网络微杂志(http://www.miniweek.com/)开始测试。2011年,九南门文艺传媒工作室旗下于创刊的“微杂志”品牌《九界》,与新浪微博独家合作,开始完全通过微博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播。2011年5月5日,盛大微博 “推他”推出了盛大微杂志的测试版(http://o.sdo.com)。

      微杂志能否将电子杂志带入一个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新境界,让我们拭目以待。

      【Johnnie题注】本文系作者关中客为《远程教育杂志》撰写的随笔文章。文章将发表在《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第四期上。转载征得了《远程教育杂志》及作者的授权。特此鸣谢!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jiao.blogbus.com/logs/13351779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7 23:27 , Processed in 0.09003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