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5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厦门印象-电视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3 08:5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08:51:51 | 只看该作者
散文《鹭岛苍苍》
作者彭涯

    老公祖籍厦门,6岁以前是随奶奶在鼓浪屿岛长大的,对这片我从未涉足的土地总是念念不忘。最近,他跃跃欲试在厦门看起房子来了,说准备N年后养老居住。适逢看到一个电视片《厦门印象:鹭岛苍苍》,画一般的风景,诗一般的文字,立刻吸引了我。想想看,在这个四季如春安闲美丽的城市,两个白发老人携手漫步,观海景,吃海鲜,每天迎接新的朝阳,该是多么安逸自在;春夏之际回西安看看老友,收收房租,不亦乐乎?
    《鹭岛苍苍》这片散文诗实在太美,留存于此与君共享——
    这是一座与海一起呼吸的南国小城,白鹭的故乡,安宁的归处。这是摇篮里的宠儿,被海摇睡,被日出唤醒,在光影的宠爱下酿着醉意。这是大时代的一片绿洲,她远在天堂之外、近在心边,在永恒的蓝与白之间。
  
    厦门是个岛,古时先有白鹭聚居,所以别称“鹭岛”。小城的中心是中山路和思明路的交叉路口。几公里半径内有山、有海,有万石植物园,还有浪漫温情的鼓浪屿,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与小城以合适的距离守望着,与尘嚣隔着适当的距离空灵着。
  
    在厦门,保留着一种十分传统、古老、且乡土气息浓郁的音乐——南音。相传南音形成于晋唐,五代时期传入泉州一带闽南地区。在这些缓歌慢舞的音乐声中来来往往生活的人们,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聚在一起泡茶,而且,泡的一定是乌龙或铁观音。你在街上只要和他们闲聊上几句,他们就会请你一起泡茶。沉浸在这年年岁岁无穷尽的茶香里,和着这高高低低慢节拍的吟唱声,生活也被泡得有滋有味。
  
    这里的典型建筑是骑楼。我听前辈讲过,二十年前的厦门,那时骑楼挨得很紧。下雨的时侯,在骑楼下可以走到任何一条街而不会淋湿。那个年代在每一条街、每个小巷,都能听到闽南味十足的歌,想来是那样贴切。
  
    每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小城,那味道总是藏在老巷民居中、活跃于独特的小吃里。当视线不够顾及时,味觉往往记得更牢。这里的小吃是独特的,盛载着厦门的味道。沙茶面、鱼丸、海蜊煎、面线糊、扁食、花生汤……对外来的人是新鲜,对游子是童年。
    厦门人每天可以在海边漫步,他们的第一步可能就是从沙滩开始,儿时与海一起玩耍长大,结婚也要让海来见证。此后,为生活努力工作的同时,还可以信步于植物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多少烦忧都会被冲淡。这种奢侈是上天的恩宠,是对勤劳的补偿。一切都告诉你——这里,这样的生态小城才是适宜人居住的地方。
  
    对旅行者来说,鼓浪屿似乎更令人向往。坐轮渡过去,只需几分钟光景就到了。岛上硕大茂盛的古榕树,单棵就有雨林的姿态。阳光下,花香时隐时现。各具特色的建筑被起伏的街巷缠绕,空宅锁满故事。不是住在这里的人,是来不及走进这些故事的。鼓浪屿也有炊烟,还有精神。因为郑成功,有了气节;因为林语堂,有了文学;因为殷承宗,更是因为钢琴与海,而有了音乐性,或激扬澎湃、或细腻温婉。往事尘烟便在这无际无涯的涛声波唱里代代相传。
  
    在我有限的阅历中,环岛路是这座城市便捷与美观结合的典范。沿着珍珠湾海滨浴场前行,经过礁石群上的木栈桥,在这段1.5公里的美丽海滨,点缀有书法广场和音乐广场。书法广场雕刻有各种字体的石刻,甚是壮观。罗丹先生是当地书法家,自成一体,颇有建树。而音乐广场在曾山脚下,有世界各国音乐家及厦门籍音乐家李涣之先生的塑像。海天一色间,凝望茫茫烟水,那浓浓的乡情在浩瀚无边的涛声中,化作细碎的浪花随风起伏。到了夜晚,整条公路代替海浪,用灯光为小岛边界标出轮廓,枕着潮水,吻着海风。此时的演武大桥俨然是点睛之笔,如出海蛟龙。虽然很现代,但它依然是一条浪漫的路。夜晚是自然赐给睡眠的,可南国的夜晚尤其温润。晚风中,小城的情调浓得能流出来,竟比白天更迷人。此时此地,不忍早早睡去。梦可以醒着做。一个城市的昵称叫“小城”,这“小”多么惹人怜爱!
  
    小城还有不少古老的小巷。她正越变越小,也在越变越大。前辈讲述的有些情境,总觉得以前曾经见过,有些已不存在而又历历在目。但不管她将变成什么模样,在我心里,依然是那可爱的小城。小城新的部分犹如铁观音的飘香,飘香功在此刻。小城的小与旧,犹如普洱茶的沉香,那味道是一点点透出来的,能慰籍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也想象过二十年后再和厦门相会,隐约有一种激动蔓延于心口……我就这样被放在两个二十年之间。我还弄不清这种激动的来源,只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什么是这座城市留在我青春里的财富,也许是一种信念,也许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情感。
    我弄不清为什么喜欢雕塑。难道它真是传说中雕刻时光的艺术?想象一下,二十年后回望这个年纪,我正努力想成为当代青年,而忘了我本来就是。
  
    在厦门住过一段日子的人是幸运的。要是能在这样的小城相遇一份恋情该多美好啊!这个念头一起,甜蜜就来了。
  
    又是一条街道,又是一个陌生的小巷。陌生的是名字,熟悉的是样子。有些街道,我可能永远不会走进,有些记忆,也会慢慢淡去。唯有海的气息已进入我的每一次呼吸,小城的味道会沉在心底。

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08:53:09 | 只看该作者
厦门,是一座充满朝气、朝晖的年轻城市。没有想到:别后一年,我静静地坐在电脑面前用心和爱去思念她……

——题 记

怀念厦门(散文)

吴付刚

一年前,我在出差途中无意接到了10年前的学生电话,邀请前往厦门。那一段时日,我受命于县里一家单位创作一部电视短剧剧本,其间,所有的累都浮了出来,实在很想清闲。事情办妥之后,我想:何不忙里偷闲?于是,没有告诉任何人,悄悄从遵义前往重庆,登上了飞往厦门的航班。

人在重庆,什么心情也没有,心里只想到厦门这座年轻的城市。次日临近中午时分,我便出现在厦门机场,当年的学生,个个精神抖擞,10年不见,不是刮目相看的问题,而是当换一种思维审视了。10年前调皮淘气的小小少年,如今成了大小伙子了。

厦门与我来说,是一个个陌生的城市,又是一个熟悉的地方,陌生得像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小伙子,熟悉得早已闻听厦门的山水。走出厦门机场那一刻,我站在春夏之交的阳光下,脑海里浮现出来有关厦门的点点滴滴。诸如远华集团的故事,鼓浪屿的美丽,厦门大学的诱惑,还有就是遥望台湾的感怀……

我不喜欢带任何东西出门,就连身份证也没有带,在确定前往厦门的那一刻,我是电话回来让派出所给我开具的一张身份证明,没有人知道我那时拿来干什么的。在厦门,几个学生当即为我准备了换洗衣服,在安体育馆租了一个篮球场地,他们知道我原来在教书的时候爱好篮球,当天即带我去活动了一下筋骨。离开学校已经10年了,我已不如当初,尤其是近几年来,或许是工作忙了的缘故,或许是在一次体检中发现窦性心脏早搏的缘故,反正,我已经似乎好些年与篮球无缘了。

站在厦门的灯光下,我仿佛感到这座城市的美丽是特意为我装扮的。对于一个大山深处的男人,在偌大的城市里,在辉煌的夜色下,我有山一样的豁达与山一样的彪悍也不再从容,只有我面前的小小少年,完全就是厦门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也只有他们才能和厦门交流,才能和厦门对话。我对厦门的理解,只有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里的易中天背后那里知道,只有从远华集团的故事中知道,只有从鼓浪屿的美丽中知道。我想,我就是一个山野村夫,与厦门不语,与厦门无梦。谁料:一年以后,厦门确实我最值得怀念的城市。

厦门市中心,当地人称之为“岛内”,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刚到厦门的那一晚,我几乎是在学生的介绍下度过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档案,厦门也不例外。据说厦门的美名是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从晋太康三年起,厦门先后置县、郡、州,历史悠久。那一晚,我们聊到很多厦门故事……

到厦门不到鼓浪屿,那将是一生的遗憾,我知道我也还会有机会去厦门,也有很多次到鼓浪屿的机会。在去鼓浪屿的一上,我努力回忆我对鼓浪屿的熟悉与陌生的地方,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鼓浪屿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又称“园沙洲”或“园仔洲”,元朝末年还是一个渔村,听说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每当海涛冲击,发声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岛也因之得名“鼓浪屿”。

鼓浪屿很热情。我在鼓浪屿那天,游人如织,乡音交错。走过鼓浪屿的石阶,穿行鼓浪屿的林荫,那种宠辱皆忘,心旷神怡油然而生。我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人,可是在那天,我刷新了我的记事本,把所有的忙碌和烦恼抛诸脑后,任由海风静静地吹,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在鼓浪屿的小路上。看到陈旧的炮台,想起了郑成功抗击倭寇的壮举,脑子里闪烁着那金戈铁马、杀声震天的隆隆炮声,走到中央音乐学院门前,仿佛听到了来自京师的琴音和箫声,又似乎闪现出来怀抱琵琶宁静而矜持的少女从学院的大门向我走来……

我看见一座陈旧的英式别墅,拱券回廊,前部为两房夹一厅,为两层坡顶。后部中间为小花圃,两旁为二层小楼,连着前面的主房,后花园里还有鱼池。别墅的线脚重叠纤丽,一楼中厅拱券前为一长长的石阶,石阶四周为古榕、龙眼、玉兰,把小花园笼罩得浓荫婆娑,清新凉爽,格外温馨。窗户有些破烂,墙体是略有修补。在那里,我看到了当年一个白面书生凝神静气坐在窗户面前。

陪同我的几个学生都不知道那别墅的主人,可我从游人的交谈中得知那好像是林语堂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听到林语堂,我肃然起敬,我知道林语堂1919年8月与廖翠凤举行婚礼,新娘房就设在廖家别墅前厅右侧的厢房里,可是,林语堂婚后三天,怀揣1000大洋离开廖家。他一生写了六十多本书、上千篇文章,大多是用英文写的,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3月26日逝世于香港,终年81岁。对于林语堂在这里居住过,我还是第一次耳闻。后来我在北京学习期间,专门聆听到了林语堂的人生哲学。从北京回来,我在西单图书大厦买了两本《林语堂散文》送给朋友。

鼓浪屿与台湾遥遥相隔,站在炮台下面,抬眼即可遥望台湾。那天,我第一次理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那种离散之苦。我在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原习水县官渡区周春辉先生黄埔军校毕业后,一直在国民党军队工作,1949年,国共进行最后的对决时,周春辉的妻子袁夕静女士当时身怀六甲,不能随周春辉前往台湾。35年后,袁夕静女士通过对外机构多方查询才得知周春辉健在,方有书信往来。鸿雁传书,真情永存。周春辉在为袁夕静女士写下了多首诗词,其中一首这样写道:“寂寞人生路,凄凉两地家,声声无奈鬓双华,何日重归故里话桑麻。熬住心头沉重,历尽人间悲痛,尊荣镜里花,风尘洗尽夕阳斜,回首恩仇恰似浪淘沙。”离愁别苦,望眼欲穿,谁不思念自己的亲人?台湾,离我们遥远,却又近在咫尺。此时此刻,我才想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那一天,遥想台湾的思绪剪不断理还乱,鼓浪屿的留恋和感概从心中一幕一幕升起,可疲倦让我不得不作别那些从脑子里划过的影子。夜里,告别了一天的喧嚣和躁动,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停泊在厦门湾的避风港,像玩累了的顽皮孩童,头枕着温暖的夜色很快驶入了梦乡。

在厦门,我没有去“红楼”,不是我的学生不带我去,而是我打心里不愿意去那个曾经隐藏着粪土金钱而又肮脏交易的地方,但是,我去了赖昌星修建的“远华影视城”。

“远华影视城”是一座金碧辉煌的仿古人造景观的娱乐城,“远华影视城” 位居厦门岛北部同安区五显镇的东溪河西岸,总占地面积1000亩,第一期占地120亩,是旅游娱乐、拍片摄影、休闲度假的极佳园地,与闽南著名古刹梵天寺为邻。她选取了北京紫禁城(故宫)的天安门、太和殿、养心殿,颐和园的长廊和一条明清风情街作为基本的建筑群,除了古香古色的紫禁城外,影视城中还有再现侏罗纪的恐龙世界。

我是在一个匆忙的早晨离开厦门的,因为电话一直在催我回来,所以,我十分不情愿地离开了厦门。

我认识不少城市,凭心而论,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与北京都是无法比拟的,厦门亦是如此,相对来说,太小了点,也太显简陋陈旧。但是,厦门有自己的特色,那种充满南国景貌的植被,那充满风土人情的韵味,那充满年轻朝气的蓬勃,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我们的视觉。离开厦门的那天早上,美丽的城市被灿烂的朝阳镶上一道金边,海的声音与味道却也无从闻到,只是心里的那种依恋,竟似要与一位刚结识的好友分别一般,酸酸的、涩涩的,更多的是不舍。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5f7f40100d9bf.html
4#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08:54:25 | 只看该作者
七绝·厦门八景
虎溪夜月日观洪,五老凌霄万寿中。
白鹿含烟鸡晓唱,员当鼓浪洞天隆。
七律·厦门行(六首)
题记:辛未春到此,庚寅秋重游,时过二十年矣。

(一)又见厦门
步履秋髙莅厦门,几曾圆梦海天存。尝闻渔火添新盏,今见森榕续旧根。
花落花开终有意,潮来潮去了无痕。一湾碧水知多少,不尽乡思欲断魂。

(二)重访集美
一帜飘扬映五洲,星辉集聚照千秋。望乡不忍丸旗舞,去国何堪片瓦愁。
立教非惟兴鹭岛,盖棺犹未占鳌头。寸心还念归来事,昼夜门前独自留。

(三)再登鼓浪屿
记得当年草绿深,日光岩上听潮音。近闻浪鼓声穿石,遥念澎湖泪沾襟。
旧馆无人琴可待,新风有韵海当吟。远峰摇曳霜涛外,今又登高满目寻。

(四)泛舟厦门海
天高海阔水无垠,浮玉明珠满目陈。望眼金门终不远,回身鹭岛已成邻。
云舟破浪翻新页,鸥鸟飞身引故人。一片霞光铺两岸,千帆竞发接新晨。

(五)观胡里山炮台
锁钥东南胡里山,百年坚守厦门关。但闻巨炮三声响,堪笑强徒八脚还。
何叹银花簪铁壁,应悲玉璞饰风鬟。宜将数码争高摄,此景须知不可删。

(六)走进永定土楼
山抱人家水抱幽,客家寻梦客家楼。炊烟犹识甘和苦,天井应藏喜与忧。
圆缺空浮尘世外,悲欢夯实土墙头。和风莫道春才有,此地由然四季留。
-



-



(转载)。

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08:55:31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08:56:25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09:02:03 | 只看该作者
厦门
厦门(厦门一名鹭岛、宋曰嘉禾屿、明曰中左所)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副省级城市。位于福建东南部,建城712年.闽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是首批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市内有鼓浪屿、集美学村、万石植物园等景点。厦门和金门对望,曾是国共双方距离最短的前线阵地,在两岸敌对期间曾经炮火连绵。

地方上通行闽南语。多年来大力推行普通话以及外来非闽南民系人口的大量涌入,普通话早以成为厦门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厦门市位于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厦门岛内外坐落有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双十中学、厦门第一中学同安一中等几座在省内外甚至是国内外都十分著名的学校。

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为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全市人口中以汉族居多,另有回、满、壮、畲、苗、及高山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因素,拥有众多的归侨、侨眷及厦门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

厦门市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有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至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总户数47.20万户,总人口 153.22万人,比上年增加6.44万人。家庭户均规模3.25人,比上年上升0.02人。其中,城镇人口96.1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62.8%;岛内的思明、湖里两区户籍人口合计有68.84万人,占全市人口的44.9%,岛外人口比重为55.1%。人口出生率10.68‰,人口死亡率5.09‰;人口自然增长率5.59‰,比上年下降0.11个千分点。按性别分,男性人口总数77.47万人,女性75.75万人,各占户籍人口总数的50.6%与49.4%,性别比为102.3(女性100),与上年持平。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25万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图为厦门新区划示意图。1、同安区;2、翔安区(辖原同安区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镇);3、集美区(增辖杏林街道办和杏林镇);4、海沧区(由杏林区更名);5、湖里区;6、思明区(由思明、鼓浪屿和开元三区合并)。(本图根据现有区划绘制,仅为示意图。法定正式区划界线须由有关部门依法勘定公布。)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09:03:01 | 只看该作者
音乐与诗歌鼓浪屿
李龙年
第一次比较深切地知道“鼓浪屿”这个名字时,我16周岁,刚刚进地质队工作。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地理知识》这本杂志——薄薄的,轻轻的,好像2、3角钱一本,骑马钉装订的,简朴而粗陋。但是我喜欢,喜欢那些质朴而清透的文字——现在想起来,恐怕是因为对于远方陌生风景的渴望与向往罢。
《地理知识》至今印象最深的,就是介绍鼓浪屿的那篇,很短的文字,说鼓浪屿是“音乐的岛屿”——“虽有闹市之繁华,却无车马之喧嚣”当第一次踏上美丽的鼓浪屿时,殷承宗的名字我早已耳熟能详,漫步于小岛静谧得一声鸟鸣,也会惊起几片落叶的一条条蜿蜒小街,我被一种无边的喜悦淹没。三角梅在高高的墙头灿烂开放,璀璨夺目——后来我读了舒婷的诗《致橡树》,读了王中才的小说《三角梅》,更加喜爱这座安静的岛屿——那些斑驳的旧洋楼,弥漫着遥远年代的记忆,溢散出异域文化的气息:古希腊的陶立克等三大柱式风姿各异,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门楼壁炉、阳台、钩栏、突拱窗……在月色或者阳光下,它们闪耀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梦幻般意味。
傍晚,漫步鼓浪屿,就是在音乐的海洋中漫无边际地漂荡——起起伏伏的乐符宛若星星点点的浪花,如梦如幻;隐藏在矮墙、竹篱笆以及铁门铁窗后的鲜花——曼陀罗、勿忘我、满天星、郁金香、康乃馨、花菖蒲、蝴蝶兰、紫丁香,以及更多的唤不出名字的花卉,让人有抑制不住的冲动,想拥抱路边那随便也得两三个人才能抱得过来的老榕树,对她絮语,述说心灵深处的秘密,述说对于美和爱情的渴望……
而这个时刻,钢琴声就叮叮咚咚泉水般流淌、鸣唱起来——是《绿袖》,还是《月光》——路边楼上的窗前,伏身倾心弹奏的少女,看来还没有路边的米兰花高呢,却把乐符弹奏成漫天的星辰,璀璨而深邃,耀目而遥远……雨丝就在这个时刻落了下来,斜斜的,淡淡的,有些迷蒙,有些清新。我有些疑惑——这些美丽的音符,都是殷承宗那些得意弟子传人的心灵音符吗?
音乐与诗歌其实是一脉相通的。所以,说起鼓浪屿就更必须说起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名诗人。有一年,鼓浪屿的旅游地图上,居然把诗人住家地址的门牌号码给标明出来——这怎么可以呢,哪怕是这样对于旅游有多么大的贡献。
其实这位诗人非常随和,非常简朴——我称呼她“老师”,她却从来不准,让我径直呼她的名字;曾有外地朋友告诉我:意外地在岛上人流如潮的市场看到诗人购物——我相信,因为我也曾在鼓浪屿街头遇到诗人素面朝天。他们虽然与诗人并不相熟,但从书籍中早已熟悉了诗人的形象。
一次全国性青年诗歌大赛,我受托延请诗人出任评委。我本以为这是小事一桩。不料,还没有与诗人联系,我就获悉:诗人从来就没有答应过出任任何一次诗歌征文的评委——哪怕是海外给的报酬再丰厚的大型诗歌赛事,也是一样。这事没有办成,主办方感到遗憾,我也有些怏然。但鼓浪屿的美,却让我感到加倍的高洁——前面说到那么多鲜花美丽的名字,其实,许多是我后来从诗人广受读者喜爱的散文随笔中读到若干细节时的深切印象——其时,鹭岛(厦门的别称)青年诗人们到诗人家聊天,诗人每每指着眼前的花卉让他们猜花的名字——满天星、金盏花……富于诗意的名词,让绿岛充满生机与亮色。
写到这里,想起当年一位活跃的厦门青年诗人,一位当年与我来往不少的诗友:他的《音乐抒情诗》曾经在中国诗坛激起美丽的浪花——譬如,丁玲主编的大型文学刊物《中国》,就曾一次性刊发他的50首《音乐抒情诗》——为什么他能够写出这么多富于音乐美(外在的内在的)的作品?我想,很大的因素恐怕就在于,鼓浪屿的音乐给与他诗歌的灵感。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09:04:51 | 只看该作者
厦门之色  

作者:王璐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17     

    ■鼓浪屿
    碧海环抱中的鼓浪屿,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是厦门“小而美”的集中代表。山峦叠翠与海相依,更集合着蕴涵“万国文化”的街巷和老房子。这个小小岛是你一个星期,一个月,一整年也欣赏不完历史和故事,这个小小岛是一个最适合慢行,最适合发现,最适合惊喜和感动的地方。


    ■环岛路
    沿海岸线环绕厦门岛一圈,周长43公里,在大海与青山中间划一条清晰的界限。可能很难有一条路如环岛路这样,汇合城市交通的快和休闲放松观光渡假的慢,汇合原始农业渔业与现代科技与艺术,汇合山和海,汇合一个城市的过去和未来。


    ■园博园
    建于2007年,汇聚国内几大园林流派、各色园林的经典之作,糅合不同风格、不同魅力的各地园林艺术,营造闽台独特的文化氛围,体现闽台同根同源,相互交流,不断借鉴、创新的共性,是厦门又一个新的重要人文、艺术景观。


    ■万石植物园
    万石植物园建于1960年,让厦门成为中国大中城市中少有的闹市之中有大面积森林旅游区的城市,让“一城如花半倚石”名副其实。依山托水,石头与植物营造出一种幽然重叠的立体层次感,跌宕盘绕,山路起伏,花木掩映,寺庙亭台,极目远眺不辨前途,令人有平地植物园的一览无余所不能提供的心灵愉悦。


    ■厦大
    中国最美的大学。凤凰花与大海,红砖墙与绿瓦飞檐的宿舍楼,芙蓉湖与嘉庚广场,厦大就像一位漂亮的少女,却又不因迷人而忘记对优雅气质的塑造,不因是南方的一枝独秀而停止前进的步伐,更不因往日的辉煌而忽略了对未来的高瞻远瞩。


    ■集美学村
    龙舟池畔,亭台水榭,龙脊凤檐,雕梁画栋,朱绕翠环,融中西风格为一炉,构筑了集美学村独特建筑之美。


    ■白鹭洲
    美在岛中有湖,湖中有岛。人们把它叫做城市客厅。女神的背后是蔚蓝的城市,繁华,休闲,干净。在海湾型城市的结构逐渐成型的时代,白鹭洲在厦门旅游局关于“城市原点”的大调查中得到了超过半数市民的支持,成为城市的发源地和根基所在。


    ■LED
    LED夜景工程不仅带来了流光溢彩的“不夜城”,还有更深远的产业促进和经济发展上的意义。每到夜晚流光溢彩的夜景,将厦门装扮一新,沿街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焕发光彩,烘托出厦门这座现代化城市优美、文明、繁荣、祥和的氛围。
    (王璐)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09:05:30 | 只看该作者
厦门之意
作者:谢小宝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17     
     ■厦门马拉松
    2002年12月3日,一封普通市民马达的邮件催生了2003年3月30日第一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开幕。到今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已成为中国著名赛事品牌,与创办于1981年的北京马拉松成“一南一北、春秋交替”之势。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大部分赛道在沿海的环岛路上,风光优美如画,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之一。


    ■海上马拉松
    作为厦门的又一创举,海上马拉松自200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已成为厦门的一张特色名片,沿海环岛一周正好是一个马拉松的长度,目前还没有发现其他城市有这样的特色。厦门海上马拉松是目前国际上线路最长的海上独木舟赛事,对于选手的耐力和毅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印象·厦门”
    10月1日至5日,“印象·厦门——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斗阵行”在海沧举办,26项闽南“非遗”第一次走出深闺全景展示。拍胸舞、宋江阵、莲花褒歌、闽南童谣……一次难得一见的文化盛宴,让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走近“非遗”,了解“非遗”,感受“非遗”的魅力,达到传承和发扬的目的。主办方拟将这一活动打造成厦门的文化品牌。


    ■放松节
    10月1日至3日,数万名市民与首届城市放松节一起″慢″下来。千人兔子舞、人体多米诺骨牌、箱庭游戏、激情枕头大战、清凉水战、烛光联谊会、萤火虫之夜、怀旧游戏系列、千人寻宝游戏、心理大剧场……大人找到儿时的记忆,小孩看到了真实的童话。生活就是可以这样放松。


    ■搜街杂志
    搜街,顾名思义,杂志内容主要是厦门的城市资讯,包括购物、消遣、旅游等等。厦门是容易有情调的地方,几乎具备了“小资”刊物生存的所有条件,《搜街》自然就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据说已被誉为地方DM媒体中最好的一本。每个城市都需要一本属于自己的杂志,《搜街》无疑具备了这种特质。它正努力做成属于厦门的真正有特色的本土杂志。


    ■创意艺术家
    2002年元旦,陈文令“红色记忆”系列雕塑在厦门海边展出;2007年1月,曾焕光在中山路上大摆“石头阵”;2007年5月,傅新民“生命的颜色”人与环境雕塑展在中山路登场……这些展览都曾轰动一时,而这些艺术家无疑是厦门创造力的最佳诠释者。
    (谢小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 18:50 , Processed in 0.12032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