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厦门市召开“厦门地区省特级教师协会课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3 23:4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市召开“厦门地区省特级教师协会课题
《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探究》”中期汇报会
http://www.xmaes.cn/xxjy/yw/201011/t20101128_24024.htm
11月24日,我市在厦门实验小学举办“厦门地区省特级教师协会课题《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探究》”中期汇报会。厦门市小学在职文科省特级教师、参与实验学校课题组骨干教师以及各小学教师代表一百五十多人与会。
会议观摩了三节现场课堂教学,分别是厦门市实验小学陈倩荣老师执教的《从现在开始》、厦门火炬学校方芳老师执教的《诗经采薇》和海沧育才小学邱晓兰老师执教的《说明方法复习课》。
三节课从不同侧面形象地呈现了各自对“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探究”的作法,陈倩荣老师的《从现在开始》的“品词析句”教学很有创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形象,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感。方芳老师的《诗经采薇》以指导诵读取长,学生的诵读中身临诗的意境,感受诗中画,画中诗的中华经典的魅力。邱晓兰的《说明方法复习课》的独到之处在于把复习与训练相结合,在练习实践中既复习旧知识又培养新能力。
参与课题研究的厦门实验小学、湖里实验小学、厦门火炬学校、海沧育才小学、厦门外国语附属小学、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厦门音乐学校、厦门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还汇报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做法,交流了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厦门市教科院特级教师肖俊宇老师布置了下一阶段课题的工作任务,要求各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学校,继续积极转变语文教学方式,不断深化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探究的研究。同时,各单位应认真总结课题经验,做好课题结题前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厦门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题组)


2010.11.24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23:49:42 | 只看该作者
陈建志福建省普教室小学教研室主任、福建省“小语会”理事长

黄国才:福建省教研室教研员,福建省小语会常务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

肖俊宇:福建省厦门市小语教研员,特级教师,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对象

邵巧治:福建省厦门市小语教研员,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叶秀萍:福建省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名师培养对象,厦门市专家型教师

金文伟:福建省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教研室副主任(主持语文教学)。

郭宏君: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叶卫红: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吴金红: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

谢碧玲: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23:50:24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唐晴晓.com/
4#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23:51:46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叶
澜         
各位老师,各位参与论坛的特级教师们、各位领导,今天坐在前排的老师辛苦你们了。现在给我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刚才我们张老师说让我开题,听了前面的开幕式就知道题已经开了,我们这次来讨论什么?以及我们的领导,我们的主任,他们对语文教学一些想法,以及当前要研究一些什么问题的思考,我觉得这个题已经开了。我作为一个非语文教学的专门研究人员,不大可能来开题,我只能和各位做一个交流,谈一谈《中国当代语言改革之我见》,这是我的一个看法,这样一个看法作为论坛就是交流不同自见的场合,非常感谢会议的主办方,邀请我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让我有机会跟这么多语文教学当中的精英,包括前排在座的,听说都是浙江省语文教学的骨干教师,跟这样一个层面的老师来探讨,来谈一谈我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看法,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我非常感谢。可能大家说,你不是专门研究语文教学,为什么你愿意来讲。我告诉大家,我很喜欢语文,喜欢语文从小学就开始,这要感谢我的老师,他上课首先他非常注意普通话,所以大家觉得我的普通话还可以,不是说的上海腔很重的普通话。另外,他教的我喜欢看书,喜欢朗读,对语言课有一种感受,这样一种培养,让我到现在还是离不开阅读,不仅阅读我的专业著作,我的床头总有一些文学方面的杂志,散文之类的东西,这一类作为我的精神调节非常重要的资源。其实我现在确实稍微忙一些,没有整段的时间让我像小时候那样捧着一本小说不放,可以一个晚上啃完一本小说,但是我现在是慢慢的享受,这种爱好什么时候开始,在小学就培养出来了。
我对文科的兴趣就是从对阅读的兴趣开始,对人文的感受开始,所以到高中自己就很明确的知道,自己喜欢人文科室,所以我报大学报的都是文科,最后选择教育,因为我觉得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所以我是华师大教育系毕业,在整个大学其中,也没有只读教育的书,各种书,特别是文史书,还有外国古典小说的系统阅读,那是在大学里完全的,喜欢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正因为这样,也许因为我比较爱好文学,所以我对教育完全不同于完全是理性的、科学的、数字的,而是这种用心灵去感受的,所以这种理解是体悟式的理解,这种文学给人带来这样一种特别心灵的丰富。接下来我在大学毕业以后,当时被分配在华师大,当时毕业留校都是规定让你做什么,我就分配在小学教学法的教研室,我又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从事这方面,因为我是从小到大一直在学校里读书,这么顺着上来的,没有过小学教育的实践经验,所以我们那里有一个规矩,凡是做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的,没有经验的要到小学去锻炼两年,所以我那个时候到小学去锻炼了两年,到华师大附小,第一年我是满怀信心的进去哭着鼻子离开课堂,这时我发现我学的在东西在课堂里不能解决问题,孩子不满意你这个是不是教育系的毕业生,他觉得你这个课抓不住我,他就讲话,他就乱,所以搞了一年左右的六年级的乱班,后来我又教二年级,再教三年级,这个时候孩子稍微小一点,我周边的老师教我经验,你要怎么对孩子,不能一天到晚笑,你笑他们就爬到你头上,后来他们发现叶澜不大会笑,带着孩子的时候很严肃,手还要放在背后,那个时候就慢慢的三年级教过来,当时觉得好象是进了一个炼狱,是这场苦难,但是现在我非常珍惜这段经历,所以我觉得小学语文老师,小学老师不容易,不是你有很多的学问就能做得好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所以我对所有看不起小学教师的人,可能我心里首先看不起他,我觉得他不懂教育,不懂童年的重要,不懂教学可以是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人类最需要创造的一个工作。我回来以后,文化大革命等等,我就开始做教育基本理论,但是这样一个小学教育的情节在我心里面扎下来,结成了。最早在80年代初期跟着刘福年(音译)校长一起做中小学语言教学改革一条龙的研究,当时在附小从事工作,在80年代跟天长小学发生了关系,所以我对天长还熟悉,天长的老校长李校长现在已经故世,但是我们是非常熟悉的,我跟着我们的刘福年(音译)校长做研究,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做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作文写作的研究,这个研究是我第一次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在后面90年代周期开始,1994年开始,有一点了解,并不是都了解,我开始进行以转型时代的学校转型为主题的一个大型研究,那就是新基础教育研究,刚才大家听到了,介绍我是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我纠正了腾主任,我说我不是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因为今天你们的中心在课程与教学,所以把我也往那边套了,其实我不是,我就是做新基础教育研究,它是一个学校的整体改革研究。另外他刚才提到,在新一轮的课改当中,我把教学和生命结合起来,我稍要纠正的,我这个不是在新一轮的课改之中,我的研究在课改之前就开始了。
大家还记得我刚才那篇文章,提到的那篇文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那是1997年的发表,课改是从2000年开始的。现在我们的国家在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重心是放在课程改革,所以一讲什么都变成了课改,其实我做的是整个学校的改革,在整个学校的改革当中有教学改革,但教学改革不是学校改革的全部。教学改革当中有各个学科的改革,我们的重点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最基础性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本来不想说那么长,但是我想等一会人家把我当课程专家,其实课程改革的会,高端领导性的会议,我一次也没有参加过,所以大家不要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我的理念,也不是我的想法,这是一个更大群体的研究,我只是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愿意在当代这样一个大时代,社会转型的大时代,做一些我认为我能够做的事情,那就是我愿意跟小学、中学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校长一个一个学校,我们一起来做学校转型性的品格,来创建新型学校,这个改革我们已经做了15年,在两年以前,我们完成了三个阶段的研究,现在开始我们在激励学校做生态研究,做学校改革的生态区建设研究,我让大家了解我一下,抱歉一说又占掉了一刻钟。今天我可能不能把我的想法全部跟大家交流,我知道因为你们接下来还有50分有一趟课,所以我的时间会在10点40分。不管讲完不讲完就结束,因为后面大家还有一个活动,我现在不可能认识大家,但是我想让大家认识我,以后我们需要的时候,你们就会知道了叶老师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她,这样交流起来不会比较盲目,以为叶老师是干什么的,这是第一个;同时也就说明了,我为什么愿意来参加这个论坛,就是因为我对语文有感情,我对语文教学的改革,特别是当代的改革,有所参与,有所思考,有所探索,有所体悟,当然跟你们专门,这么长的时间一直在从事语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的老师,那还是有距离的。我最深的感悟那就是改革不容易,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刚才大家的界定是从新课程开始,新课程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年了,现在第二个十年开始了,我特别欣赏翟老师刚才的发言,我们要回过来再想一想,到底我们现在走到哪里了,我们做了一些什么,我们长了怎么样,我们还可以怎么长,我们还应该怎么长,所以这些问题,十年一截再明确一下后面的发展方向,这是这次论坛的主题,这个主题选择的很好,其实人就是在学习实践反思重建中不断的朝前走,因此这样一个聚合,让我们集中的对已经有的东西做一次梳理,我们的成绩,我们的发展,我们的困惑,我们的问题,我们的追求,语文特级教师研究会在这样一个时间成立,我觉得很是时候。第一次的论坛,就抓了这么一个问题,那是一个有远见的思考。
看了大家的两个主题,一个就是对改革,当然改革有一个现状的平息还有未来的思考,我把它归成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来认识当前中国的语文教学改革。第二个问题提出了语文教学教什么,我看了你们给我的通知里面讲的两个,语文教什么,教了那么多年大家想教什么,挺有意思,这是什么背景下提出语文要教什么。从我的一个想法来讲,最好还有第三个主题,就是特级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这样一个问题,我相信任何一个人,我觉得越是走在相对高端的人,他更加要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很可能到了高端,就出现一个高原状态,可以把已经有的东西用很长一阵子,因为我们的特级教师都是佼佼者,有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靠现有的这些东西,跟广大刚刚进来的,或者是其没有悟出太多门道的,并没有真正对这个学科下功夫的,比起来我们绝对是特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是不是我们就可以依靠我们已经有的东西再过那么十年,所以有一个我们自身的发展,只有在自身追求发展的人,才有可能引领队伍发展,所以这样一个发展,即是我们特级教师已经在思考和努力的,同时它也是我们语文教学教师队伍整体的发展,这个带头羊这个群体怎么引领在改革的风浪中不断的往前的问题。这个问题你们也没有提出,如果我真要谈这个问题,我很想和这些特级老师教朋友,更多的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追求,了解他们的思索,了解他们的创造,了解他们的困惑,只有这个时候我们会更多的交流,所以这个问题我不敢谈,但是我觉得显然是我们特级教师,研究中心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刚才翟老师也谈到了我们自己发展的问题。
今天我本来就想谈两个问题,时间来不及就少说一点。第一个问题,深入认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第二个问题,重新审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没有对第一个问题的思考,就不会出第二个问题,所以我想第一个问题先跟大家谈一谈我对语文教学复杂性的认识,现在我总的一个感觉,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复杂性都有体悟,但是一个在当代语文教学的复杂性、挑战性,它独特在哪里,好象还比较缺乏一个系统的梳理。所以我想谈一谈,这也许是搞基本理论人的学术倾向,可以说是长处,也可以说是毛病,做事情把一个问题想得比较明白再去动,而不是说动起来再说,看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希望用自己的头脑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包括改革的行为。我认为要认识这一个复杂性,我们必须看清楚当代是一个什么时代,那就是中国社会很少遇到的大的社会转型的时代,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挑战性,它跟我们处在一个平稳发展的时代不一样,所以我跟我的学生,跟我一起合作的老师都讲这句话,我说我们遇到一个大时代,今天我们不好好做,不是时代对不起我们,是我们对不起时代,是我们没有读懂这个时代,是我们不懂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多少的挑战和机遇,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是出大师的时代,这些大师未必都是高校的教师,或者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我们小学教师里完全可以出大人物,比如说叶圣陶先生大家都非常崇敬的,他也当过小学老师,所以在这样一个问题上面,当然不仅因为时代可以让我们当大师,所以我们喜欢这个时代,其实大师都是赋予时代重任搞得清楚社会从哪里走,我该做什么这样一种自觉的人。我觉得一个人能够自觉的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他就是一个最幸福的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尽管是小学老师,可能我们真的很忙,天天面对着那么多的孩子,把一节一节课上下来,就非常的累了,还管它什么时代不时代,但是你不管时代时代管你,可能我们在生活上,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已经能够感受出这个时代的变化给我们提出种种新的可能和问题,但是也许把这样一个时代的变化和我们语文教学本质关系的认识,也许觉得远了一点,搭不上边,其实它是非常紧密的,我们可以很简单的说一说,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很剧烈的两个转型时代已经过去了,一次就是春秋战国,还有一次就是晚清到明国,这是我们结束几千年封建的时代,进入到近代,现在又在努力的奔向现在历史的进程,如果回顾这两个时代,我们不说很多,就在语言文字上面,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的时候,那就是语言文字,最初文字发明创造的很早,初步的成型就是皇帝时代的产物,当时大家对文字的创作,有过一个说法,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文字的诞生,一个民族文字的形成,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事情。甲骨文一路演化过来,最后到秦朝大变动的时期,各种各样的字体,各种各样的解释,都呈现到秦朝的时候,我们开始了统一,到汉朝的时候,第一部文字书那就是尔雅就是已经存在了,而这个尔雅根据小学古代对文字、训诂、音韵这些研究称为小学,这个研究它认为就是在战国时期形成,到汉朝做书了。这样一个大变化的时代,语言、文字都会有一种很剧烈的变动,也就是说这个变革时代,跟语言文字的变化关系非常的密切,一个大时代改革深到什么程度,原来的语言文字的方式受到挑战,这个改革就大了。我们说从晚清到明国,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文言文变到白话文,到了白话文以后,大家都知道鲁迅、胡适都是新文字运动起首推进者,这样的一个变化,到1920年当时的教育部就下文,小学的一二年级语文教材全部要用白话文,所以今天白话文为主的语文教材,就是从一场大争论,然后再一点一点的摆过来,到2000年作为正式的文件定下来,一步一步的推进,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变革。当时胡适关于文字改革有两段话很精彩。第一段话在语言文字的严格上,从来小百姓是革新家,而学者文人都是顽固党,这是一个通则。第二个,他说促进语言文字的革新,是让学者文人明白,他们的职务是观察小百姓语言的趋势,选择他们的改革方案,给他们正式的承认,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文字的发展,在整体上它是有时代性的,到了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语言文字本身就接受挑战,它是一个从俗到雅的过程,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因此今天这个大时代,我们又一次在语言文字的本身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所以我们教语文,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我们已经又一次面临着,我们所教的最基本的载体,语言文字面临着时代的挑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击,不用举很多的例子,大家身边都能感受到,就是网络、信息技术,它已经开始影响了我们新一代对文字的理解,网络阅读、网络语言、网络写作,包括网络上发明许多新的字,所以整个语言文字所有的,包括语文阅读,从写字、阅读到说话,都面临着网络时代的挑战,而孩子们对网络世界的亲近,可能都超过我们,所以我们就要面临着一段,不仅是看文字书,而且大量的跟网络接触,网络阅读,在网络深会写微博等等,这样的一群孩子出来了,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办?把网络语言都关在外边,还是怎么样,还是都吸收,还是怎么办呢?所以网络阅读到底我们是应该赞赏还是应该批判,那都是简单化的,恐怕不是批判和鉴赏两级选择,它需要我们做认真的研究思考。正因为这样,还有外语来了,现在我们很多的读书当中,如果没有一点外语基础的话,经常会碰到外语的拦路,作家写作写着写着加了一段外语的词,一段外语的表达,不仅仅是这个了,现在方言向普通话战了往往是发出了救救汉语的呼声,我们上海发出了救救上海话,改革开放的时候,最时髦的语言不是普通话,首先是广东话,广东话造字最能干,读香港的报,开始我们读不懂,他们会把口语变成文字的方式来表达,最近我们上海新明晚报就专门开开辟了一个栏目,叫做学学上海话,它是文字表达的如果不懂上海话,你去看它文字,比如说厉害,上海话有一个结棍(音译),他写出来是结棍(音译)的方式,怎么能看得懂,现在杭州话也要变出来的,在童谣里杭州小雅儿(音译),北方的老师就不懂,方言都冒出来,都愿意在语言文字上面有他们自己的贡献。还有古文,我们对小学教育文字的研究积极性很高,现在开始现在让孩子小和尚念经的念三字经、千字文、经典诵读等等,不可能全懂,这样很多古文的东西也来了,也进入到当代的语言文字之中,所以古今中外,哑语和方言,全面的在那里大活跃,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仅仅就知道我们语文课教汉语拼音,这一些恐怕不够,我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元的,各种意想不到的东西都在往上冒的时代我们怎么教语文,这样一个问题就反映出来,何况这还是最基础的语言文字而言,更不要说文学的价值取向,孩子们文学的功能,原来我们文道的问题讨论的很多,现在不是文道了,最主要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表达自我,表达独特的感受,我们相信大家都会感受到,韩寒的文字和叶圣陶的文字不仅文字的风格不一样,表达的东西大不一样,所以在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的孩子会读书了,你就挡不住他去读各种书,也不该挡,语文教学应该给他什么,如果单一的贫乏的就好办,现在是如此的丰富,集中各样的价值观都有了,在小学的时候会识字就叫爱读书了,小学四年级开始,一本一本当年的革命小说,铁道游击队就一本一本的啃下去了就读书了,所以孩子的读书,有什么就读什么。那么语文教学干什么,我们课堂里这样一堂一堂课的上,一篇一篇课文的教,我们究竟为什么呢?是不是满足于会识字、会读书、会理解课文段的大意,会知道写作的手法,会自己运用这些表达他想要说的话就可以了呢?所以在这样一个复杂社会的背景下,他让我们要重新思考语文教学的价值,它的价值除了它的最本体的这些以外,语文教学哪天说不要识字不要写字,那就混了,什么时候把这个推倒历史就要惩罚你,有的从文革出来上一年级,正好十年初中毕业,如果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人教就这样长着,那写一篇文章错别字是不得了,努力把他能够写的字在句断中来表达,你只要读得懂就算了,你知道他写的是错字,文革最大的返回是回到基础,所以基础教育你永远不要忘掉你的基础是什么,砖块是什么,但是光知道基础是什么,砖块是什么,还不等于你懂了基础教育。

刚才几位老师的发言,在人的成长中,在他生命的发展历程中,他的一个独特的育人价值,我们讲育人马上想到道德教育,不是的,人是一个全面的,是一个丰富的,整体的一个生命体,他有多种需求,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分开来,他其实在生活中不断的感受价值,不断在体验着情感,不断的在锤炼着意志,不断的在发展着认识,不断的和不同的人交流,所以在所有的这些不断之中,都不能没有语文,因此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教法,很多的技法,很多的风格,但是我们需要有一个对这个时代它赋予我们独特的教育使命的认识,然后把这样一个对新人培养的认识,划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之中,所以语文教学是最要划的方式进行,而不是用加加减减的方式进行,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考问自己的时候,我有没有弄明白,当代小学的教育,在培养人当中,我们要为孩子奠定怎样的人生基础,我们现在都会说,小学教育为人的一生奠定他的发展的基础,但是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个时代所要求的人生基础和我们全面处在一个相对平静,甚至是封闭的时代,它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都会讲,我们要追求高质量,但是当代高质量内涵是什么,什么是当代高质量的要求,跟过去时代的差异在哪里,问题在哪里,这些问题不仅是从事教育人应该思考的,我认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使自己不处在昏昏状态都要思考的问题,都要学习的问题,研究的问题,而语文教学,又是有它独特的重任,这是复杂性的第一个,我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从一个时代来说。
我们再看一看我们圈内,可以说对语文教学的七嘴八舌,大概当代也是到了跟过去比的一个最高峰,谁都来说语文教学。我跟大家说我喜欢语文,我又跟语文的教学的改革一直在参与,这些年的改革当中,十七八年的改革听的最多的课就是语文课,我不听名师,我听一般老师,因为我觉得中国的教育是千千万万的普遍教授撑起来的一个大厦,如果普通教师他不愿意改革,他不变,那么千千万万的孩子他就会在这个教育中受到很多的损失,我们天长很好,但是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天长。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是草根,做普通学校的改革,像天长这样不会欢迎我,因为他们已经有名气了,他们有自己的传统了,他们已经能够独立的改革,从事他们的研究,所以天长我就不来了,就是这个道理,不来干扰他们,让他们好好做他们愿意做,一步一步用他们自己的实践体悟当代的教育,这个很好。但是我感受到更多的老师,还是希望我们能够和他们真正的作为合作伙伴一样共同来探讨当代的改革问题,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新结,有这样一个投入,我更加关心语文教学的评论,我看到报纸上批评不得了,当然也有特级教师的经验介绍,怎么教语文,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观点也都很精彩,但是从新闻的角度来说,更夺人眼球的是批评,谁敢骂语文好像还蛮英雄的,我看到各种对语文的批评意见,有一次我看到一个老师的一篇文章,我特别感到这个老师好,他说我们不理他,这么多的人七说八说,都说我们不好,这个要我朝东,那个要我朝西,还有一个叫我朝南,还有一个叫我朝北,我到底朝哪里走?我朝我自己认定的方向走,这个思想好,他认为他需要独立思考,而不是谁的权利大,谁的权威性高我就跟谁走,他需要思考研究,不是一种盲目的自大,盲目的坚守,而是在一种批判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点去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如果回顾一下,语文教学我们圈内各种各样批评的主题重心也是在不断转换,也许我说的不是很全面,我相信我们特级教师会梳理的更加清楚。
最早的批评是对我们语文教师水平低的批评,这一次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很多写错别字,念错字等等,语文教师自己文理不通,还要来教孩子,就延误学生,所以那时候主张语文教师基本语文素养的提升,包括写作文,你自己要写下水文这一类的特别多,这是第一阶段,是涉及到语文教师基本素养影响学校教学质量这是第一类。

第二类慢慢考试恢复,对语文教学的批评,集中在教学评价质量的评分,特别是对考试,语文的考试评分,我们高考0分也出现过,100分也出现过,0分是不拿出来的,但是大家内部是知道的,100分大家也议论纷纷,是否作文可以打满分,最后发现有一次打满分是抄的,有这样的情况,更多的是对平时的考评,这是家长的意见,最近华东师大有个教授就在文汇报上发表了,有一个意见,最后很多文章,很多报纸都转载,我看到了好几次,他批评的是小学,他一个中文系的老师,他做不来小学的语文卷,所以批评的是小学语文,比如说对词义的理解,同义词,这些东西有的时候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有几个答案,但是我们有标准答案,其实是可以替换的,我们给他做,所以对小学老师教学评价的问题上,比较多的批评的是死守、刻板、规范,整个档案包括作文也是这样的,老师有个范文设想,有一个主题阐述的设想,所以在这个时候,孩子利用他的想法和选择的时候,往往扣分会扣的很厉害,包括作文现在跟多都是套路作文,第一段什么,第二段什么,孩子小学通考的时候,很多老师为孩子准备多少篇作文,背出来,孩子记忆好,到时候你自己要套上去,题目稍微变一变就可以了,所以对这个东西会很反感,对这个评价不太好,语文教学评价还不涉及教学过程如何评价,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小学可能就是讲他太死板,到了高中这一类,到了大学觉得主观性太强,哪个老师喜欢哪类风格,评分的时候分数就高,为了公平最后就采取把题目简单化的方式,这个涉及到评价。
第三个,最近讲的特别多的是讲效率,教学的效率问题。减负,还有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刚才浙江省的领导讲了,你们在举行语文的小学、中学、初中、高中,同上一篇课文的活动,我们上海也有一个区,举行的不是同上一篇,同时上三节,比如说阅读课,小学的阅读,初中的阅读,高中的阅读,领导也去听,听完了以后他一个评价是什么呢,他就觉得怎么一个感觉,中学、初中、高中包括小学在内,到了高年级,语文教学呈现的状态差异不大,都是看看、画画、说说、议议,我没有听这个课不知道是怎么样,至少他的反映是这么一回事,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所以效率意识,减负要轻负担又要高质量,有一段讲的相当多,现在讲究要提高效率,效率比较典型的表达,学生懂的你就不要说,不懂的你再讲,这样效率就会比较高了,所以对教育学效率的问题我们怎么考虑,怎么认识,这个效率是经济学和工业生产等等,是一个生产领域系的词汇,他讲究投入与产出,讲究这样一个东西。教育、教学最后的效果,是不是都能够用这样一种,一节课下来的投入产出能够清晰的界定,我们都说语文是需要有一个积淀的过程,有一个进论的过程,有一个跨的过程,那么进论和跨是不是通过这个课堂,每一节课能够很亮的出来,所以我们把人文的东西,用机械的东西去衡量去比较,那可能就要出问题了,我们就会追求短期效应,我们会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在加加减减上做文章,随着效率又往下走,就走到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关系,这个也是一个老问题,不断的在改变,最初的时候那完全是教师主宰着整个的课堂,这些年随着我们逐渐的强调,学生在教学中,他是一个学习不能代替的主体,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大家都比较接受,随着又出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主导和主体之间从两个角度谈问题,一般说老师是主导,那学生是被导,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导,用这样的加法关系来表达教与学的关系,现在为了提高效率,最近我发现比较时髦的,认同的比较多的,大概从普通教师到一些特级教师,都会主张叫做先学后教,根据学下来学生有什么不懂我再来教这样一个思路,总体都是在加强,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样一个作用的认识,这样一个不可替代的在教学中的地位,他的作用的认识,都是有道理。包括课程改革纲要里面,我不是课改领导小组的成员,但是最近聘我做国家课程改革的咨询委员,所以最近出的语文教学的修改大纲,他们送我这里来,语文、历史让我看一看,提一些意见,我看了从前面第一次的一直到现在,他在里面提到的教学,主张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开展学习活动。我的思考在哪里,我的思考是在这里,教和学的关系,不是主和次的关系,也不是你主导我主动的关系,不是分隔开来的关系,也不是谁先谁后的关系,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是一个整合体,我们研究教学是研究教与学怎么在一个课堂中,有机的交互作用,它动态生成,要研究这样一个有机行为,而不是隔离开来,教怎么样学怎么样,还是我先你后还是你先我后,你中心我围绕中心,或者我边缘,这样的思维方法,不是理解教学作为一个有机生活过程的研究,要把教与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单位来研究它们之间在课堂中的真实的互动,这才是我们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谁主谁次,谁先谁后,谁导谁主动,所以这个是对关系模式认识错误,要集中到对关系性质的一个认识,这个就是我跟主流不太一样的观点,但是我认为一个真实的,能够促进的是教学,而不是简单的我先教你再学,或者你先学我再教,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就需要重新去研究它们之间各种各样内在的关系,这个是到教学关系了。
最后,现在比较热闹的,因为大纲在修订,教材的二轮修改又面临现实的挑战,所以关于语文教材的讨论开始也就一直有。最早的时候,文革以后比较可能敏感的政治意识形态的东西在语言课里面,我以载到的道基本上都是意识形态的道,所以希望减弱一些,要增加一些实文,增加一些表达人类最基本感情的东西,表达人对自然感悟的东西,所以一些优秀的散文,名篇名家以前政治上不太行的,这些人也进来了,这些人的作品也进来了,进来了以后又发现问题,还有几个觉得有些文章不太适合,最近讨论比较热闹的就是鲁迅,鲁迅的文章到底在中小学里面应该占多少,原来比例很高,在作家的比例当中很高,还有对一些英雄人物,历史革命传统,像狼牙山五壮士,课文里要不要,有的反对,有的说要,最近教育部新上任的副部长在中国教育协会开会的时候,他也来谈到,讲话当中他谈到语文教学,他说一部分主张要减少革命传统的东西,离孩子太远了,要增加当代性的东西。另外一部分人坚持认为革命传统也是我们的传统之一,这是不能丢,要加强不是减少的问题,可能是他的个人想法,但是我们也在讨论,是不是将来编一个课文叫红色课文,我说最好是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来,红色课文,蓝色课文是自然的,还可以叫金色课程,金色课程是讲辉煌的,白色课程是讲纯美的,将来语文课能不能这样编,如果我们语文老师的素养提高了,我看是可以,国外没有把教材当圣经那么读的,没有像中国老师教材是一部,超过一部教材倒过来发展不能超过教参,倒过来再发展不能超过教研员,再倒过来发展不能超过师傅的话,把自己越来越窄化,忘记自己是谁,忘记你有思想,你能创造,如果我们教师都成为不能思想,不能创造的人,我们很难把我们的新一代培养成能思想和创造的人,这样的思考和创造需要底蕴,需要多方面知识的丰富,能力的丰富,情怀的丰富,胸怀的宽广,所以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红色教材很有意思,如果让我来编就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来一套,大家怎么喜欢就怎么挑,挑合适的,我不管你怎么样,最后五年里面你能够组成里面说清楚,为什么这么组成,为什么和大纲基本是一致的,最后你还能考好,那就了不得,这样我们的教师就活得更加有滋有味了。
还有一个教材讨论,怎么去贴近学生的生活,怎么来符合儿童学习的需要,这个也是最近我们讨论相当多的一个问题,一个跟时代、历史的关系,一个跟我们教育的对象,儿童、学生的关系,这两个东西,怎么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实现它的一致,区分他们的差异,找住基点,儿童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他最后要成为一个社会人,怎么从儿童原来的状态出发,逐渐的促进发展,而不仅仅是适应现状,所以就有一个如何促进,怎样的促进才是合适的促进,像这些问题,刚才我是从质量评价效率,还有教学关系,教材等等这几个方面,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这个是我们圈内的,大时代对我们提出这么多挑战,我这里没有谈到各种风格,各种学家,比如说文字学家,现在要你加强文字学的渗透教育,应用学就要强调应用学的问题,专家们语言学有语言学的,语言学还有很多的流派,不同的流派主张抓住语文的什么东西,所以真是太丰富了,丰富到我们有一点晕呼了,现在是丰富的杂乱,怎么从丰富的杂乱中走出来,我们面对一个复杂多元的世界,它最大的挑战在哪里,要你学会面对复杂,学会从复杂问题的解决中增长智慧和才能,而不是把复杂简化为一般,简化为不要个性,简化为一刀切,这是最容易做的,这是机械化思维的产物,语文教学不能用机械化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语文教学的丰富和它独特的价值。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回顾,就是为了让我们确定起对改革的一系列认识,改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对我们提出的挑战,认识到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改革不可能齐步走,我们这样一个转型,我看真的语文教学到慢慢的,我们能够形成时代的丰富的上品味的,上升到这样一个水平,我看没有20年做不到。我们要有一个长期不断的探索,去研究、创造、丰富、完善,但是道要有走对,不要都在方和术,我们古代到儒家这个时候,包括道家,非常强调的是对一个事物整体的变化的哲理意义上的把握,而方和术不是不要,但是它是在对一个大问题想明白以后,一级一级划到末梢的时候才需要去思考,所以现在我们在一定的意义上,很多的多元丰富,就是在方和术上的多元丰富,对大问题,对总体的认识,对变异的过程,对我们自己这项工作的复杂性,丰富性,缺乏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这就局限了我们的眼界,我们可能有蛮多教师,现在比较着急的是我怎么形成我的独特,我怎么能够上好一堂课,把课文能够晒出来,晒出来我就希望上一节,一节一节的上,今天的做法有点像法国革命时期的做法等级,我们特级教师是坐在后面的,坐在前面的是第三等级,一步一步的往上走,是这样一个方法,这样一个用小聪明,小办法,小努力,来达到自己外在职称上的获得,如果我们队伍中充满着这样的人,让这样的人成为骨干,可能我们语文教学发展的后劲,就会出现偏差。我想对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充分的认识,要花死功夫。
非常的抱歉,我不知道这个问题谈清楚了没有,我想我的发言如果能够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一些探讨,第一个发言的作用就起到了。谢谢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谢谢!
特级教师的教学习惯
1、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老师要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安静下来。千万不要不管班级里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开始上课,那样,你很难把课上下去。(特级教师 于永正)
老师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2、巧用课前三分钟
  课间休息结束了,一节课开始了,老师应该尽快地让孩子静下来,兴致勃勃地迎接“智力体操”的开始。老师应该具备这种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的本领,有效地用好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特级教师 李烈)
  有效地用好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3、第一印象很重要
  第一节课,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那么,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特级教师 于永正)
  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
4、上课时要充满激情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平和宁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香,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如果说你是奔腾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幕雨,沁人心脾——适宜禾苗成熟。因此,只要热爱孩子,你的平静平和中藏着的只不过是含蓄的激情——你同样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有人情味,更会细心、耐心……所有这些,为课堂气氛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特级教师 窦桂梅)
  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给学生一个期望
  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特级教师
李元功)
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教师充满深情的眼神、笑貌,给孩子赞扬、肯定,滋润学生的心田,焕发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荡起孩子幸福、欢乐、奋发、向上的激情,他们会显得特别活泼、开朗,与老师的感情也会特别相融,自然生发求知欲望。孩子一旦老师有约定,被老师寄托了期望,在他的身上就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们的智力、情感、甚至个性都能顺利成长,学生个个都可雕琢的神话就变成了现实。(特级教师 詹明道)
6、课堂管理要管放有度
  清代的冯班曾指出:“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怼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什么事过了头,都会走向反面。要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特级教师于永正)
  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给学生规定应尽的义务,指出学生在执行或未能执行合同要求的具体行为时,应得的奖励或惩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管理。(著名特级教师 宋运来)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而不宠”就要求严之有情、严慈相济。
7、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经常听教师们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心态不平和。如果教师上课时满脸的不高兴,一开口就批评孩子,那么,课堂上只有教师和学生紧张的、糟糕的情绪,这种情绪不利于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特级教师
张化万)
  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8、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作为教师,对待应该应严而有格、宽而有度,儿童尽管小,但是“冷暖自知”,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会珍惜教师的这份信任和期盼,所以包容是引导学生走出困境的一帖良药(特级教师
张化万)
教师的包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为学
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
9、把爱给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用爱唤起每一位学生心底的学习热情是教师的重要责任。(特级教师
吴正宪)
爱心贴近童心,它会让学生爱学、乐学、好学。(特级教师
丁谷怡)
10、保持亲和力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力。(特级教师
孙建锋)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11、赏识你的学生
  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特级教师
孙双金)
  蹲下来欣赏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也能学会去欣赏别人,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12、让学生在幽默和笑声中学习
  课堂上学生的笑既是一种愉悦的享受,也是一种对知识理解的表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恰如其分的、比较幽默的语言,常常会引发阵阵笑声,这种幽默往往会比清晰的讲述更有吸引力,它会使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概念,更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特级教师
李烈)
13、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还可以把举手发言变成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代表要经常更换,不要固定。有的学生发言占用时间过长,影响其他学生的发言,对此,要有时间上的规定,表述要简洁明了。如果有的学生说起来没完,教师就要提醒,甚至请其暂时停止发言。总之,要尽量多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特级教师
程翔)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14、让你的眼睛会说话
  课堂上,我的眼睛不是盯在教案上,也不是盯着正前方,而是用来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可以在教风上为学生作个示范。(特级教师
聂在富)
  眼神是一种丰富的无声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个恰当的眼神可胜过几多苦口婆心的长谈,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5、老师,请注意您的语调
  我讲到主要的地方就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就情绪高亢;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低沉。但是,这种“高低轻重的变化”是有要求的,即语调在其主旋律上应保持清新、平稳,在平稳之中再加以变化,做到“稳中有变”。(特级教师斯霞)
  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平地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6、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恰当地使用胶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握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特级教师
于永正)
  恰当地使用胶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把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7、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
  教师通过精心设疑、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强烈冲突,充分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性极强。在学生精神焕散时,用提问的方法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特级教师
嵇明海)
教师精心设疑、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回答,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强烈冲突,充分开启学生心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18、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
  教师要改变观念,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特级教师
李烈)
19、让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
  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交汇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喷射;新的信息、新的学习需要不断涌动产生,通过讨论、辩论、争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这就是生成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拥有了创造的机会,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辉,闪烁着五彩的生命原色,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特级教师
于永正)
在课堂的精彩生成中,学生拥有了创造的机会,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辉,闪烁着五彩的生命原色。
20、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
  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特级教师
王海平)
  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有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1、表扬和批评要适度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表扬与批评可能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了,我认为应该以表扬为主,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从而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特别是当孩子犯了错误,在严厉批评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肯定它的积极因素,增强孩子克服困难、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表扬和批评看来很简单,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掌握好,尤其是“适当”的尺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只有善用表扬与批评这两种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特级教师
刘永宽)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给予及时适当的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兴趣得以调动,同时对学生的错误应及时加以纠正,促进其健康成长。
2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课堂管理中,树立榜样,相当于在集体中确立了一个坐标系,使学生感觉到有压力,有动力,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模仿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有榜样就能够给他们压力,给他们动力,只要在适当的时机推出适当的榜样,就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动力,使得学生能够以积极竞争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不断取得进步。(特级教师
华应龙)
  榜样的激励作用远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
23、控制好课堂的“活”
  老师不要经不住课堂上的沉默,因为,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特级教师
李希贵)
  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
24、善待学生的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出现错误后是孩子最容易丧失自信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给予关注,并且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特级教师
李烈)
  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和尊重,它一定会自然地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一种令人陶醉的教学艺术。(特级教师
于永正)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出现错误后是孩子最容易丧失自信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给予关注,善意地“忽视”学生不良行为,并且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不要让孩子带着遗憾回家。
25、帮助学生赢得信心
  对学生来说,家长、老师无疑是权威人物,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或评价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都会触及孩子的心灵,都会对孩子自信心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信是人追求成功的一种意念,是坚持走向成功的一种意志,是一种巨大的潜能,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切记:孩子的自信是学好的关键。(优秀教师
金荷华)
  自信是人追求成功的一种意念,是坚持走向成功的一种意志,是一种巨大的潜能。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切记:孩子的自信是学好的关键。
26、慎用您的课堂语言
  教师的语言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任何时候都不能伤害学生,即使批评也要充满激励性,教师的语言应该象“雪中炭”、“六月风”,应当把自尊、自爱、自我调整的权力留给学生,而教师自己则主要起点拨、引导和激励的作用。(特级教师 于永正)
27、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校里也不应该有一模一样的课堂,不同的班级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才能获得理想的课堂管理效果。
教师不能 “老”,经验固然可贵,但课堂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新”的,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教育教学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教学需要创新,创新能给课堂注入活力,创造奇迹。(特级教师 薄俊生)
  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教师不但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28、“课堂”管理功夫在课外
  东坡先生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确实,老师们只有重视课外工夫的积累,时时注意自己知识的“厚积”,对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学问,处处留心,兼收并蓄,才能得心应手地做好课堂管理工作。(特级教师 杨一青)
  教师们要重视“课外”功夫的积累,时时注意自己知识的“厚积”,同时也要意识到课堂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注意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自主性。
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23:52:16 | 只看该作者
■在教师中所占的比例全省最高 ■大多集中在名校 ■教语文数学科目的最多
作者:佘峥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2-04     

    本报讯 (记者 佘峥)昨天召开的特级教师新春座谈会,使人们得以对特级教师这一优秀而特殊的群体多了一些了解。
    每年特级教师协会都会召开此类座谈会,不过,今年的座谈会一改以前的泛泛而谈,而有了主题。市教育局副局长、数学特级教师任勇说,我们要求每位特级教师谈谈他们的2006年,展望他们的2007年。总的说来,读书、写文章和搞科研是大多数特级教师2007年要做的事。
    特级教师并不是职称,而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荣誉称号。


    在职教师与特级教师之比约为500比1


    去年,我市新增11名特级教师,这也使得厦门的特级教师人数达到98名。
    截至去年底,全省特级教师总共有930名。在九个地市中,厦门的特级教师总量并不是最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厦门市特级教师在教师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在厦门的98名特级教师中,在职的有45人,相对于全市两万余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大约平均每500名在职教师中就有一名是特级教师。
    有人33岁就评上特级教师
    我省第一届特级教师在1987年产生,当时,特级教师的年龄都偏大,往往是刚评上之后不久,就退休了。但是,现在,特级教师已越来越年轻。我市目前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是厦门一中化学老师钟灿富,1998年他评上特级教师时只有33岁,现在,钟灿富据说也是厦门最年轻的特级教师。
    我省特级教师先后评了6次,每次大概200名。从1998年开始,每四年评一次特级教师。


    厦门一中双十中学特级教师最多


    从目前看,虽然特级教师分布广泛,即在各个级别和类别的学校都有,不过,总的来说,特级教师还是集中在名校。
    中学方面,厦门一中和双十中学的特级教师(包括退休)数目几乎旗鼓相当,两所学校各有十余名,厦门六中、集美中学等紧随其后;小学方面,市实验小学的特级教师人数最多,全市小学有12名特级教师,7人在实验小学。
    幼儿园也有特级教师。我市的第九幼儿园和日光幼儿园就有两名特级教师。
    不过,开始时,特级教师的分布是比较分散的。1987年,我市首批获得特级教师称号的有6名,中学5名,小学1名。第一批特级教师除了双十的巫日辰、郭镜雄、彭永叔和实验小学的吴岳之外,其余两人来自当时的普通中学,他们是:厦门二中的林梅英和华侨中学的黄金根。
    老一辈人说,这是因为文化大革命导致很多优秀的教师被“发配”到普通中学,所以,分布比较分散。例如,当时的华侨中学,除了黄金根是特级教师,还有化学老师洪如诗也是特级教师。



    语文数学两科目特级教师最多


    从学科来看,语文和数学的特级教师最多,其次是物理、化学和英语。每个学科都有特级教师,包括体育和音乐。
    尽管在学校里,女教师是半边天,不过,遗憾的是,在特级教师中,男多女少。
    据初步统计,目前在职的45名特级教师中,至少有18名是引进的,厦门的地理优势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厦门一中英语特级教师余宪林是从贵州来的,昨天他说,我准备把我的后半生贡献给厦门了。厦门的特级教师每月能拿到350元的津贴。有资料说,这一标准已是全省最高的,不过,特级教师昨日也说,这一标准已有十年没有发生变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 16:42 , Processed in 0.27636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