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未成年人惩戒切莫过了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8 23:5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未成年人惩戒切莫过了头  2013年05月28日  作者:姜朝晖   
  日前,微博爆出埃及名胜卢克索神庙的石壁上出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的不雅字样,媒体热议纷纷。还有网友发现孩子曾就读的小学校园网被“黑”了,打开网页最先显示的竟是“丁锦昊到此一游”。笔者以为,“到此一游”的做法固然应该批评,但是这种“人肉”和“黑手”的极端做法更应受到谴责。
  不可否认,在国外著名古迹涂鸦的做法,不仅破坏了人类共同的珍贵文物,而且也影响了我国声誉,理应对丁锦昊及其监护人提出批评,并让更多人以此为戒。但是,我们在惩戒和批评丁锦昊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孩子的年龄阶段和心理承受能力。况且,在旅游景点上留言标榜“到此一游”,国外游客类似的做法也屡见不鲜,为何不见媒体穷追猛打?
  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笔者以为,应主要以呵护帮助为主,惩戒也应坚持适度原则,以长远的角度和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过失。前段时间热议的“校长开房案”,有媒体认为女学生本身行为不端,生活方式失范,存在去酒吧、“认干爹”等问题,应对事件负责任,还有媒体不断追问受害学生相关细节。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孩子作为未成年人这一本质特征。对未成年人,教育者一定要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既要坚持一定的教育,同时又要加强适当的引导。那种把所有责任都强加于未成年人身上,甚至为肇事者开脱责任的做法显然偏颇。
  事实上,在“神庙涂鸦”事件中,如果说最该负责任的,首先应是孩子的家长和导游。这一事件反映了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时家长和导游也未能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必要的制止。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在我国各大景点,随处可见“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这样一种不良社会风气也诱使孩子产生了不当的动机和行为。家庭教育需要反省,家长们需要做好榜样,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风气更要正本清源,不仅我们需要维护国际形象,抵制负面影响,也需营造良好的国内旅游文化生态。这些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甚至社会教育共同去完成。
  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孩子曾就读的校园网站被“黑”,这无疑是一种典型偏执过激的做法。幕后操作者以“正义”自居,用在学校和孩子身上显然不妥。适度惩戒孩子的不当行为固然必要,但对于这起事件所引起的社会反响和各种极端的做法,是不是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日常生活中,可以对许多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保持缄默,却对一未成年学生的过失错误穷追不舍;可以对国内很多不法行为熟视无睹,对国外发生的一些小问题就无限放大。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可取。笔者以为,我们不应该是冷漠的“沉默者”、热闹的“围观者”或是道德的“审判者”,尤其对待未成年人,应该多份理性,多份宽容。
  教育惩戒的最终目的,是让未成年人知道对错,明晓是非,改正缺点;而不是对孩子棒杀到底,使其永远背上道德的惩戒,这和教育本身的初衷背道而驰,我们不主张也不提倡这样的惩戒。(姜朝晖)
    《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28日第1版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23:58:13 | 只看该作者
湖北省教育厅告诫:学生不要贸然下水救人


2013年05月28日  作者:龚雪 梁炜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龚雪、特约记者梁炜)近日,蕲春县发生两起5名中小学生溺水死亡事故。昨日(27日),湖北省教育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防范青少年学生溺水事故,增强在危急状态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省江河湖泊众多,每年因游泳、戏水而引发的溺水事故时有发生。省教育厅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危急状态下的自我保护。学校要督促班主任每天在学生离校前进行安全警示教育,教会学生在发现有人溺水时,立刻就地呼救求援或拨打119,重点告诫学生不要贸然下水救人。
  同时,省教育厅强调要增强家长对孩子离校状态的安全监管。近期,各中小学幼儿园都要就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给家长印发一封《告家长书》、发送一则警示短信、召开一次家长会、开展一次留守儿童家访,向所有学生家长通报最近发生的中小学生溺水事故,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看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9:07 , Processed in 0.1124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