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0

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0 06: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科研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名称:《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课题编号:2006A095  
课题负责人:张卫波
所在单位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
通讯地址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路8号

[内容摘要]:
本课题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及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依托本校师资和社区优势,围绕学校“筑基”办学理念,引导学生在礼仪中成长、在运动中锻炼、在艺术中感悟、在快乐中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原则、步骤、方法、评价。以体艺教育为突破口,建构适宜本校学生需求,充分体现教师特长、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课题组成员们五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学校师生得到共同发展,学校特色得以日益彰显:学生走向“合格+特长”;教师走向“专业化+研究型”;学校走向“特色+品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课题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体艺  校本课程   开发  实践  发展


引言:
2004年7月国家教育部为了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实行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体育、艺术课程改革的发展。)这给我们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带来了理论指导并引发了我们进一步的思考。“让学生在礼仪中成长、在运动中锻炼、在艺术中感悟、在快乐中学习”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五年来,我们在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指导下,在开发区教研室的帮助下,我们课题组12位教师共同努力,坚持体艺校本课程开发,不断地深化与发展,走过的是一条研究探索、实践反思、提升创新、发展共赢之路。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学校办学理念,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丰厚了学校文化,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文献综述
校本课程开发是1973年由菲吕马克和麦克来伦两位学者在爱儿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得到了众多学者及教育实践工作者乃至教育行政官员的积极响应。我国学者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对“校本课程开发”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从理论上加以探究。例如,钟启泉教授的《现代课程论》(1989)和《课程设计基础》(1998)、崔允漷教授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2000)、王斌华教授的专著《校本课程论》、吴刚平教授的《校本课程开发》(2002)等几部力作,是我国校本课程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著作。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再次肯定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明确将课程管理权力下放到学校。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校本课程开发在大陆一些较为先进的学校中早就存在了,如上海市大同中学、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多数学校的校本课程遍布哲学、政治法律、历史、艺术、语言文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工业技术、信息技术、体育与健身、综合实践等众多领域,基本能满足学生多样的需求,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
体艺类校本课程开发是在"九五"期间学校开设形体课教学的基础上,将体育与音乐、美术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构建既具有时代性又符合学校特点的体艺类校本课程。本课题目前在中学的开发与实施已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在小学还没有形成可以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
2008年元月《川、渝、云、贵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谈到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中遇到的困难,调查显示:76.5%的教师认为缺乏足够的时间精力;64.1%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关的资料;62.8%的教师认为缺乏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术; 50.1%的教师认为缺乏规范的评价。 而分析困难和问题产生的原因,83.4%的教师认为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是经费的缺乏;70.4%的教师认为缺乏专家的指导;40.1%的教师认为是教师能力有限;15.4%的教师认为领导不重视;14.8%的教师认为家长不支持。目前,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存在的问题是:
(1)开发理念上注重学校办学特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忽视学生这个开发主体。
(2)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
(3)校本课程开发的界定模糊,忽视校本课程开发本质特征的研究。
(4)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相当封闭,民主程度不高,普遍缺少合作意识。
(5)缺乏激励机制,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满足本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及学习需求的需要。
我校是2002年开发区新建的第一所社区小学,办学条件优越,但生源面广,大多数学生来自周边社区,少数来自商住小区,学生差异大。学生迫切要求在体育、艺术方面得到锻炼。确立此课题前期,我校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做了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参与问卷的500名学生中,有97%学生希望自己有一技之长,90%同学看到别的同学比赛中获奖表示羡慕。85%的学生对体育和艺术活动表示有兴趣,经过此项调查,我们对体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极具信心。这样一个基于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2、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塑造现代人人格魅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中的身体素质及艺术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健全的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是现代人是否具有人格魅力的重要标志。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体艺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
3、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增强学校课程适应学生需求、本地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开发体艺类校本课程能最大限度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把潜藏的资源转化成现实课程。我校是是开发区窗口学校,起着对内辐射,对外交流的重要作用。教师实行全员招聘,素质全面,特长突出,敬业精神强。这些都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促使提高学生的体育艺术素质的同时,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4、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深化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的需要。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的特色。我校坚持“筑基教育”, 秉持“感受今日幸福,奠基明日成功”的办学理念,把整体平衡、优势发展、卓越成长,培养一批身体、习惯、品质、心态、学识、才艺都得到和谐发展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把“在礼仪中成长、在运动中锻炼、在艺术中感悟”作为办学特色,努力让每个孩子从而都有健全的人格,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突出的特长。而我们的教材有时不能满足课堂的具体需要,不能满足所有学生个体的需要,而校本课程的建设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生长点,因而体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校本课程开发理论
校本课程开发是1973年由菲吕马克和麦克来伦两位学者在爱儿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得到了众多学者及教育实践工作者乃至教育行政官员的积极响应。体艺类校本课程开发是在"九五"期间学校开设形体课教学的基础上,将体育与音乐、美术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构建既具有时代性又符合学校特点的体艺类校本课程,已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这些为我们确立了研究的视角,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也有助于课题研究价值判断。
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中的身体素质及艺术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健全的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是现代人是否具有人格魅力的重要标志。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体艺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兴趣、需要和特长的个性化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当前与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因而结合学校的具体特点和优势,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构建体艺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和运行机制,能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的界定
校本课程:学校的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崔允漷教授总结了国内外许多不同的观点,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出发,将其定义为: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本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体艺教育” 是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体育艺术教育及功能融合起来,将课内外的体育艺术活动结合起来,适当加大两者在学校课程安排与教学活动中的比重,使其广泛渗透于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中,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其生命得到全面和谐成长与发展的教育。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原则、步骤、方法、评价。以体艺为突破口,建构适宜本校学生需求,充分体现教师特长、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学生发展目标
“合格+特长”。 形成主动积极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养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乐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整体平衡、优势发展、卓越成长,身体、习惯、品质、心态、学识、才艺都得到和谐发展的人才。
3.教师发展目标
“专业化+研究型”,提升教师开发、研究、实施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一批研究型的教师,促进体艺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提高教师生命质量。
4.学校发展目标
“特色+品牌”,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以“科研兴校”为目标,树立“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迅速成长”的办学宗旨,实现体艺教育——课程与研究——学校特色——师生发展——品牌形成的一体化。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情、教情、校情现状调查,分析评估。
(2)理论研究:校本课题开发的原则、步骤、方法、评价研究。
(3)建构体艺校本课程:
在学生中,通过对体艺校本课程内容的调查,充分发挥教师资源,结合易于实施和普及的原则,确定了以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子项目。
韵律操的开发和实践: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音体学科结合,创编并推广适合学生发展的一套全校韵律球操和展示型韵律球操。
纸艺的开发和实践:根据学校师资、学生特点,进行 “纸艺的开发与实践”。
礼仪操的开发和实践:弥补韵律球操雨天操作的不便,结合学校礼仪教育的特色,结合体艺教育,编制、普及礼仪操。
随着体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校第三阶段(2010-2014)发展规划为指南,围绕学校学生“整体平衡、优势发展、卓越成长”的培养目标,集中力量打造《童·趣》、《文·彰》、《武·艺》三类校本课程,以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
《童·趣》
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以丰富的游戏活动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阳光一小时”安全、有序、有效地设置和开展游戏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合作、快乐竞争、健康发展。做到“三结合” 室内与室外项目相结合,班级、年级项目相结合,大课间与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如跳绳、溜溜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
《文·彰》:
开展以国学为载体的礼仪教育、以琴棋书画为载体的艺术教育,以“经典诗文为经,文明礼仪为纬”,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如开设国学经典、我学礼仪、纸艺、书画、陶艺等课程。
《武·艺》
以“武德武道为经,武术文化为纬”,让学生能够动起来,内外兼修,富有活力与生气,气质与涵养。将一套拳、一套操和综合性研究学习(3-4年级主要探究武术名师、5-6年级主要探究武术与生活)作为课程内容,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
4)体艺校本课程实施、评价、汇编文本;实施对象将在我校1-6年级全体学生范围内开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总结开发过程中的做法,筛选目前国内外较为成功的经验,指导后面的研究,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组织以及研究的思路及时进行调整,以使研究按计划顺利进行。其中涉及一些具体的方法
1调查法:对学生在体艺活动中的兴趣情况、情绪反映程度等进行调查。  
2、文献资料法;收集资料,获取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行动研究法:将体艺活动的开发和体艺活动的实践结合起来,增进二者的相互反馈功能,使体艺活动研究价值进一步体现。
4、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详细记录过程及发展中的动态变化。
5、叙事研究法:真实的记录下在课题的开发过程中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二)研究步骤
2007年7月,在上级科研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殷切期待下,我校独立承担的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正式开题。课题立项以来,学校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学校中层以上行政领导不仅积极参与,而且还分别承担课题的负责人及主要研究者。在探索研究中,我们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努力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积极开展各项学习培训、研讨活动。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它凝聚着三角湖小学全体教师的心血与付出。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迈出了坚实的步子,在曲折的道路上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
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2007年7月——2007年9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拟定实施方案,举行课题开题会,聘请专家指导,初拟课题组相关制度,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启动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10年12月)。
这阶段,我们确定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确定子课题,编排并普及第一套校园韵律操——《舞动彩球》,室内礼仪操,将纸艺课纳入校本课程,课题进行了中期评估和“同类课题横向互动交流研讨”活动,寻找并解决了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根据《三角湖小学十二五规划》,开发打造了《童·趣》、《文·彰》、《武·艺》三类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体艺课程文本材料,探讨出了实施体艺校本课程的途径、方法、教育模式及评价方法。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本阶段为研究总结阶段。课题组收集完善各种资料,组织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聘请专家进行结题工作指导,迎接结题评审。
六、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应该是务实而规范的,按照课题研究方案,我们课题组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探索。
(一)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一个好的团队必须有健全的组织管理、完善的工作机制。学校在体艺校本课程的管理机制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成立管理团队。由于学校人事变动,学校课题组成员进行了2次变更,现成立了以张卫波校长为首的课题领导小组,聘请周斌英、杨国珍、郭本俊、何文桂为课题组指导专家,领导小组下设课程实施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二次会议,规划蓝图、商议制度分工、汇报实施情况、解决困难疑惑等,做到胸怀蓝图、有的放矢、逐步推进。
2、确定研究团队。为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光有管理团队是远远不够的。韵律球操、纸艺、礼仪操项目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被确定为子课题;纵向建立专题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横向设立课题策划组、教学实验及教材编写组、调查测试组、资料收集整理、活动展示组,负责校本课程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实施校本课程计划,收集和教材相关的素材,编写校本教材。
3、建立学习制度,加强理论研究。课题组建立了学习制度,课题组的老师定期进行学习研讨活动。课题领导小组坚持对课题组教师分类指导,要求教师坚持自主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发体艺校本教材。
(二)建立课程体系,优化课堂结构。
校本课程不是一个独立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而存在的教学样本,而是在学校培养总目标统率下和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课程并重的一门课程,它应该和其他课程一样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
1.课程目标设置
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本课题组成员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首先制定了体艺校本课程的的培养总目标:学生走向“合格+特长”,教师走向“专业化+研究型”,学校走向“特色+品牌”;又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子课题具体实施目标。(详见附件三角湖小学《韵律球操》、《礼仪操》、《纸艺》、《文·彰》《武·艺》《童·趣》校本课程方案)
2.课程组织设置
在体艺校本课程组织的设置上,学校拟订了课程总体方案,以四种途径在不同层面的学生中开展。
途径一:课堂教学
音乐、体育、美术课中调适《舞动的彩球》、《武术操》、《陶艺》、《民俗画》等课程,在专教、综研、主题教育等地方课程开发并实施《纸艺》、《我学礼仪》、《武术与名人》、《武术与生活》、《国学经典》等课程。
途径二:大课间
实施《韵律球操》、《武术操》、《礼仪操》和《童·趣》课程,如跳绳、溜溜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
途径三:第二课堂
二课堂时间统筹安排各类校本课程和校级特色课程。校级特色课程有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打击乐队、鼓号队、腰鼓队、陶艺社、书画社(民俗画坊)、悠悠球队等,将校级社团和年级兴趣班相结合
途径四:节日课程
以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节日课程为载体,以大型体育艺术比赛为契机,全面实践和展示体艺校本课程。
(三)探究课程开发模式,注重课题实施过程。
 1、进行课程设计
在课程体系基本确立后,课题组教师根据课程总目标设计具体课程目标和年段目标,拟定相应课程的具体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可操作性。
如《纸艺》校本课程的目标:以“创造性地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为宗旨,让学生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吸取我国民间纸艺的传统方法,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从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从易,将纸艺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运用到孩子们的学习中。通过纸艺的意象、心象和吉祥艺术培养美感,锤炼情趣,丰富生活,使孩子们变得心灵手巧。
为此确定上册(三年级)的教学内容是:掌握平面纸塑工具使用,了解平面纸塑符号的识别与要领和平面纸塑制作的步骤,学会剪影、拼贴等的制作;把握住物体的形象特征,把它画出来;灵活把握剪刀,逐渐使轮廓达到准确而流畅,有些细部学会用刻刀刻出。能照简单的范例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作品。在班内开展折叠法、画法、剪法的竞赛,并将作品对外展示。
    内容确定后教师小组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等方面设计学习活动方案,对学习活动的灵活组织、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及教师的恰当指导,提出参考性意见。
2、挖掘多方资源
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是全面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注重挖掘多方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不断满足学生需求。  
  一是教师资源。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专业素养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一方面我们对照课程开发菜单实行课程招募,让一批有能力胜任校本课程的教师率先开发与实施。另一方面,为满足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需要,向外聘请有能力和专长的教师。如目前我校足球、乒乓球、围棋、纸艺等课程共外聘培训教师15人。第三根据课程需求有计划的对教师实行各类培训,尤其是校本培训、科技制作培训、彩陶培训、国学经典培训等。
二是家长资源。我们一直主张家长和教师人人都是教育者,课程开发与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广泛开展饮水浇园工程。我们将课程菜单向家长发放,一方面让家长了解我们所开设的校本课程,另一方面向家长进行课程招募,吸收有能力、有热情、热爱教育工作的家长来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如张雨晨同学的妈妈是篮球运动员,我们聘请她为篮球课程的教师。
三是社会资源。我们注重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育人网络,将社会与学校共建工作常态化。如为满足学生队列队形课程需求,我们与开发区武警支队合力,聘请教官为课程教师,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3、进行课程试验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正确理念指导下,围绕《课程纲要》提出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课程实施的建议,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课程试验;通过试验,检验和修订课程纲要,探索体艺各类校本课程教育教学方式和课程组织形式,组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研究课,有步骤地进行小结和研讨。教师边试验、边积累、边总结,保留那些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的内容,并随时进行补充,随时调整。
如在《纸艺》课程的试验中,我们发现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审美能力的差异、学习态度的差异,便及时调整课程难易,备好学生所需的制作材料,采取激发兴趣——讲解过程——动手示范——自主尝试——指导制作——展示评价的方式进行。
课程试验的过程虽然辛苦耗时,但是课程实施效果的有力保障。
4.开展小组研讨
自从课题立项以来,学校课题组先后大大小小开展了数十次比较完整规模的研讨会。每一学年课题组成员连同体育、艺术两个教研组都要针对本课题制定学校的体育、艺术工作计划,制定阶段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开展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更新体艺校本课程的教学思想,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其中重要的活动如下:
(1)、集中精力编排第一套韵律操。利用书籍、网络学习科研理论、校本课程开发以及韵律操的编排相关知识。另外课题组的贺小红、郑青松两位教师分别收集韵律操相关的音像、文字资料,选定韵律操的音乐,并编排第一套校园韵律操——《舞动彩球》。聘请了江汉大学体育系的艺术体操专业教师作指导。
(2)、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全校推广和普及韵律操。先培训实验组60名学生和所有40岁以下教师。2008年元旦组织“庆元旦校园韵律操”比赛。
(3)、纸艺的开发有条不紊地进行。在2008年3月开始进行纸艺的开发与实践,在师资不足的条件下,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利用学校特长教师进行自培等方法和途径加大教师学习培训力度,并将纸艺课纳入校本课程,每周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每学期进行纸艺教学的专题研讨。
(4)、组织阶段成果展示。如在2008年6月,在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上,课题进行了中期评估,展示了课题成果,获领导、家长一致好评。
(5)、同类课题横向互动交流研讨。2009年4月24日,9月22日,2010年元月15日分别在武汉市育才小学、汉阳区楚才小学和我校进行了“同类课题横向互动交流研讨”活动,实现科研信息有效沟通。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程及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探索科研资源共享、合作机制,突破个体及单个学校的局限性,扩大第一手材料的来源,丰富研究所需的数据、信息;突破成果应用转化的壁垒,提高了课题研究的科研价值及阶段性成果的推广作用。逐步形成了跨校、跨区域的研究协作团队,提高了课题研究质量和水平。
二是“校本课程文本资料的开发。”就怎样积累文本资料、编制文本教材和推广使用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明确了文本资料积累和开发的重要性,确立了实践中积累、分段编制、逐步推行的方式。
三是“我们该做怎样的教育科研成果?”通过互动研讨了,我们明确了研究成果提炼的一般步骤:提炼成果主题——选择成果材料——编拟成果提纲——.撰写研究报告初稿——形成定稿。研究成果提炼的基本要求: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的求实精神、严密的逻辑思维、严格的语言规范。研究成果形式:三种话语系统:研究报告、学术论文、随笔文章(案例、教案等)。两种发、表途径:专业期刊、报纸
(6)、编制一套礼仪操,全校推广,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一日行为规范。
(7)、2010年2月——2011年6月,以学校第三阶段(2010-2014)发展规划为指南,围绕学校学生“整体平衡、优势发展、卓越成长”的培养目标,集中力量打造《童·趣》、《文·彰》、《武·艺》三类校本课程,以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
(8)、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解决。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不定期的及时反映发现的一些问题,如:体艺特长教师有限,教师们平时工作忙碌,不能集中精力同时开展韵律操的开发和纸艺的开发;有的班级教师不擅长教操,动作不优美,不具示范性;学生在使用球的过程中,球的携带和保管、安全问题;男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不如女生……对于在开发的过程中怎样依托学校师资,怎样发挥老师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等以上问题,我们及时发现,及时商讨,寻求对策,及时解决问题。
5.优化课堂教学
校本课程的实施,课堂是重要的实践阵地。我校的校本不仅落实在课堂中,而且定期进行课堂教学高效的探索和展示。余丹凤老师执教的《我爱三角湖》、童丽老师执教的《衍纸》分别在武汉市校本课程研究教学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
6.校本课程中彰显体艺特色
体艺校本课程在学校得到普及,在活动中得以彰显。
(1)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校本课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主体性充分体现的课程。它要求学校、教师意识到自己既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者。它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实践、体验和创造等,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校以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为目标,大力开展二课堂活动,大力推行阳光活动。以校本韵律球操和“三个一”年级特色活动给孩子们的大课间带来快乐无穷、活力无限;组建了校级田径队、舞蹈队、腰鼓队、鼓号队、礼仪队、合唱队、美术才子社、文学社等校级特色队,开设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跳绳、悠悠球等兴趣小组;学生们可以选班而学,教师根据学生选项组织教学,体现基础性、选择性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营造了人人参与体艺活动的良好氛围。
(2)给体艺课程开放的空间。我们坚持校本课程开放性原则,即一是学校课程内容的开放。它不限于学科课程,还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等领域。二是活动范围的开放。活动范围不限于学校、教室,而是将“课堂”延伸到了学校以外的家庭、社区机构、社会生活场所以及大自然等,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三是活动方式的开放。学生的活动方式表现为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自主实践;教师的活动方式表现为创设情境、参与合作、指导帮助。三角湖小学建校十年回眸暨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就是向全体师生、家长、社会各界展示了十年收获和体艺成果。本次活动展示了学校十年荣誉、经验和体艺特色,分回眸、收获、展望三个阶段,制作了宣传片、宣传册、美术画册,编辑教师教科研文集,《湖北教育》登载学校教师作品,反应了校本课程开发成果。最精彩的是学校师生及家长们以不同形式、通过13个文艺节目展示了素质教育成果和体艺特色,受到多方高度地赞许。
(3)、给课程插上个性的翅膀。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力争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出特色。所以,我校的校本课程着眼于学生兴趣课程和技能培养课程等,形式灵活多样。如在学校首届文化节课程中,文体活动相得益彰,散发馨香。一是“我是舞台小明星”,展示特色队之风采。腰鼓阵阵、鼓号声声、舞姿翩翩、画笔生花、文字挥洒,成为校园每日一道亮丽的风景。二是“美术才子绘世界”,书画纸艺童心童乐。书画是我校传统特色,纸艺是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走进校园的长廊、橱窗,你会感受到浓郁的书画氛围,你会为精美的纸艺作品而赞叹。三是“我运动,我健康”,扬阳光活动之精髓。学校组织了年级的体育竞赛活动,组织了全校性师生队列、韵律操比赛,营造了人人参与锻炼的健康意识和良好氛围,展示了广大师生的良好风貌。
(四)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我校丰富传统项目资源,开发具有自主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2009年2月——11月编制校本课程文本。分别是:韵律操类《舞动彩球——韵律球操》拟定文本初稿和声像资料,2009年5月第一次修订。纸艺类《纸艺——纸雕制作》 适用于中年级,2009年11月拟定文本初稿。《儿童手工纸艺——纸藤花制作》适用于高年段,2009年11月拟定文本初稿。2010年编制《礼仪操》校本课程文本和声像资料。
以韵律操类《舞动彩球——韵律球操》为例,文本开发的过程经历了三个过程:
(1)、实践探究,积累前期素材。
首先组织课题组的音乐、体育教师编排了一套韵律球操,原为《向前冲》,后更名为《快乐向前冲》。针对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融入了体操、舞蹈等内容,动作简单,活泼多变。从预备节到结束造型共10节。为了做好文本编制的前期准备,我们首先选定试验组的2名教师和6名学生,将一套完整的韵律球操拍摄制作成碟,完成了前期韵律操球操的音像素材收集。
(2)、组员协作,集思广益,拟定文本初稿。把这套韵律球操通过文本的形式编制出来,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的期待。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研讨,主要定出了:拟定初稿的内容、形式,即采用图例配图解的方式。有了共识和目标,我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但限于韵律球操的特点,我们最后确定了3名音乐教师、2名体育教师、1名语文教师主要负责。音乐教师和语文教师主要负责前言、编排说明、目录、电子排版。体育教师负责图例和图解。在统一安排下,大家分工协作,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完成初稿。
(3)、反复修订,确定文本。在课题组专题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文本还要体现出文本的切合性、适合性、科学性的原则,更多的从实验的角度出发,让操作性更浓厚。我们发现,初稿的图例动作不够连贯;注解不够规范,不具科学性;文本供教师使用比较理想,学生实用性不强;细节地方还要推敲。
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课题组成员进行文本的修改工作。补拍动作,调整图例顺序;体育教师集体研读注解,进行文字修改。另外还增设了“奥运知识版块”、“体艺类名人名言”,修改背景插图、文本排版、颜色搭配,甚至连一个页码标号、一个标点符号都认真进行考虑。最后请美术教师设计了封面和封底。这样一修改,使文本的可操作性、趣味性、整体美感有了极大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让课题研究成果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针对培养学生良好行规的目标,
在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编了一套礼仪操,在全校范围类推广,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一日行为规范。
(五)探索校本课程的评估方法。
校本课程的评价应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可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课程目标的有意义性,课程设计、内容选择、课时计划的合理性,课程实施和管理水平,课程的效能标准;包括三大方面:对课程本身的综合评估;对学生“学”的评估,对教师“教”的评估。对课程本身的评估
1、 对课程本身的评估。
实行主体开放性评价。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及社会各界都有权对开发的校本课程的功能做出评价。每学期初学校都会将校本课程公示给师生、家长和社会,学期末通过问卷调查和评教评校的方式获取各方的评价,并及时进行分析,做出调整。


如:三角湖小学韵律操问卷调查(家长)情况
学生们在学练韵律操期间,学生家长全员参加。在全校性韵律操比赛中,各年级均请部分家长观摩,并请家长对此次活动予以交流反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调查反馈表
年级
类别
小计
学操
兴趣
15人
16人
10人
10人
6人
10人
67人
一般

2人
2人

1人

5人







练习
程度
9人
9人
8人
5人
5人
5人
41人
一般
3人
4人
3人
1人
1人
3人
15人
3人
5人
1人
4人
1人
2人
16人
难易
程度
简单
6人
10人
6人
4人
4人
7人
37人
一般
8人
8人
6人
6人
3人
3人
34人
1人





1人
学操
意义
15人
17人
11人
10人
7人
10人
70人
一般

1人
1人



2人
各年级家长到校人数
15人
18人
12人
10人
7人
10人
72人
家长对我校韵律操的推广反映良好,都认为该操节奏感强,动作简单,适合小学生学习,有利于舒展学生四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易于提高学生韵律节奏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丰富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尤其是全校教师积极与学生一道学习、表演,给学生们树立了榜样,让学生及家长感受到为人师的教育魅力!
2、对学生“学”的评估。
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或指导性评价。我们要求不论哪级课程,不论是体艺活动还是二课堂、还是训练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载和反馈,让孩子们重视,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实效。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相应情况和数据。
对学生学习实行动态方式评价。通过对学生的理解、表达、技巧、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实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展示型的、有表演型的、有竞技型的、有考核型的。采取多维度的适合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既丰富校园文化,又促进了学生体艺兴趣和技能的培养。
3、对教师“教”的评估。
对教师的评价采用自评、学生评、家长评、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把自我评估、同行评估、学生评估、领导评估结合起来;坚持评估方式多样化,把结果评估与过程评估、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结合起来;通过日常抽查、每月检查、成果展示、资料整理、经验文本、教材编制等五个方式进行。
(六)课题研究的物质保障
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学校从有限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课题专用经费,保证课题组教师的外出学习、开展活动、购买学习资料、研究奖励等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致力于体艺文化渗透校园,竭尽全力建好了校园“班班通”,开辟了体艺作品长廊、体艺理念文化长廊、体艺成果展示墙等。每年的体育节、艺术节,学校也要拿出数量可观的经费来用于师生活动的开展。这些为体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课题资助经费决算:
批准资助金额
  3000元
资助总金额
玖万零伍佰元
经费使用情况
        年度
开支项目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资料费、查新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2000
调研费
1200
1500
1500
1500
1500
5000
小型会议费
1000
1000
1200
1200
1500
7000
差旅费
1000
1000
1500
1200
1500
6000
印刷费
2600
3600
6000
5000
4000
15000
管理费
1000
1000
1500
2000
2000
3000
小计
7800
9100
12700
11900
11000
50000
总计

90500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感到了学校系列教育活动的优化,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学校特色的日益彰显。
1.学生走向“合格+特长”。
学生自主选课,自主学习,使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成长。校本课程的开发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更加精彩、绚丽。
 (1)、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第一、学生体艺素养得到提高,表现在学生对体艺校本课程兴趣浓厚。课题组采取问卷的方法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下面是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反映如下表:

年级
随机调查人数
喜欢
无所谓
不喜欢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一年级
50
49
98%
/
/
1
2%
二年级
50
48
96%
2
4%
/
/
三年级
50
47
94%
1
4%
2
2%
四年级
50
46
92%
1
2%
3
6%
五年级
50
50
100%
/
/
/
/
六年级
50
49
98%
1
2%
/
/
合计
300
289
96.3%
5
1.7%
6
2%
从表中可看出,以体艺教育为核心的校本课程激起了广大学生的兴趣,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所喜爱,由此可以说明,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它丰富了学生生活,成了学生生活中的一件乐事、一种需要。
第二、学生个性得到了发展。 学生的个性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它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特色风貌。通过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涵养了学生性情,增强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了民主合作的精神和责任心,实现了学生在智力、情感、体质、交际、审美、灵性等方面的整体平衡、优势发展和卓越成长。
如体艺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的体艺爱好、特长的发展,学生在各级各类体艺竞赛中屡屡获奖。
三角湖小学学生2007-2012年区级以上体艺类获奖情况统计表
年度
07-08
学年
08-09
学年
09-10
学年
10-11
学年
11-12
学年
获奖
人次
39
132
111
181
196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校本课程的立足点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这往往也是学生思维的“机敏点”所在。容易产生创新的火花。在课程的开发中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保证这一火花的闪现,并且在学生有所创新表现时、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肯定,能有效地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个性培养的发展过程中,学生在选内容、找师傅、学本领、考特长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独立解决一些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3)促进了学生学科的学习。
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生智力、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的提高,有效促进了学生学科的学习和质量,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五年来,学校各年级各学科均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学科优秀率达到70%以上,且呈递增趋势。其中毕业年级学生在2007、2008、2011年开发区毕业调考中综合指标位居第一名,2009年、2010年综合指标位居第二名。学生能坚持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逐步提高。学生能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和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95%的学生会使用电脑,60%以上的学生会网上学习,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近三年语文、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统计表(2008-2011年)
学年度
实考人数
学科
及格率
优生率
2008-2009
1495
语文
98.7%
86.6%
数学
96.2%
83.0%
2009-2010
1584
语文
98.6%
77.1%
数学
97.5%
86.6%
2010-2011
1667
语文
98.9%
81%
数学
98.9%
88.0%

2、教师走向“专业化+研究型”
(1)、在新一轮的规划中,学校提出教师“四个一”(一种精神境界、一门专业学科、一项特长、一门校本课程)的发展目标,形成教师多元化发展格局。
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课程开发需求学校一方面加强全体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与考核,举行教师素养大赛,组织教师社团活动,教师打击乐团、教师太极拳、教师文学社、教师篮球队、教师舞蹈队,人人有项目;另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纸艺、韵律操、礼仪操等课程开发类的技能学习和理论学习,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做好储备,力争每名教师就是一门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来说不仅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个机遇。校本课程开发带给老师的是精神领域、知识领域和技能领域。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发展,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了教师的合作精神,教师们在开发课程内容、编写教材、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在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课程研究成果,如在市级校本课程优质课竞赛中,我校教师自主研发的校本课《我爱三角湖》、《衍纸》,分获一、二等奖。
(2).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扬弃,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们在各种杂志上共发表体艺类相关的论文8篇,武汉市第二届音美教师综合技能竞赛新城区小学组一等奖,体育组、艺术组双双荣获武汉市优秀备课组,在各级各类体艺方面竞赛中获奖情况也呈上升趋势,具体统计如下:
三角湖小学教师2007-2012年体艺类获区级以上奖励情况统计表
年度
07-08
学年
08-09
学年
09-10
学年
10-11
学年
11-12
学年
获奖
人次
23
23
19
34
33
三角湖小学课题组成员研究成果刊登情况
成果情况(包括主要的阶段成果)
序号
作者
成果
形式
成果名称
出版社及出版日期或发表期刊名称、期号或获奖等级及评奖机构名称
1
李敏
自编教材
《纸艺》(低段)

2
刘江春
自编教材
《儿童手工纸艺》(高段)

3
贺小红、熊静怡、郑青松等
自编教材、
配套光碟
《舞动彩球》
在全区推广
4
张海霞、万能艳等
自编教材、
配套光碟
《一日礼仪操》

5
朱凤江
论文
《修身在礼》
《湖北教育》2011年第9期
6
张海霞
论文
《礼仪催开文明花》
《湖北教育》2011年第9期
7
曾小玲
论文
《摸索  前行  深沉》
《湖北教育》2011年第9期
8
姚利
论文
《坚持校本课程开发  为学生人生筑基石》
《湖北教育》2011年第9期
9
刘江春
论文
《如何上好“纸艺开发”课》
《湖北教育》2011年第9期
10
李敏
论文
《创意纸艺  激发思维》
《湖北教育》2011年第9期
11
熊静怡
论文
《歌曲伴奏带来有效音乐课堂》
《湖北教育》2011年第9期
12
张卫波
论文
自律 自发 自主
——浅谈教师管理文化
《湖北教育》2011年第9期
3、学校走向“特色+品牌”
课程改革对学校的管理理念提出了挑战,校本课程的研究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全新尝试与探索。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理念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构建学校的学习型、研究型组织,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提升。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家长、社区、社会的充分肯定,办学声誉不断提高,被评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先进实验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开发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在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依托区域师资优势,结合学生兴趣开发了体育、艺术类校本课程,打造了体艺教育特色,也以丰硕的体艺教育成果显出其独特魅力。学校体艺类集体项目比赛就捷报频传。
三角湖小学2007—2011年体艺类区级以上获奖成果记载表
序号
获奖时间
获奖名称
授予单位
1
2007年5月
首届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一等奖
开发区教育局
2
2007年11月
武汉市中小学生迎奥运知识竞赛团体一等
武汉市教育局
3
2008年4月
2008年中小学生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团体奖
武汉市教育局
4
2008年5月
开发区首届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比赛小学组一等奖
开发区教育局
5
2008年6月
武汉市体育学科先进备课组
武汉市教育局
6
2008年6月
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先进集体奖

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
7
2008年10月
“武汉·中国车都”首届文化艺术节一等奖
开发区管委会
8
2008年10月
开发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第一名
开发区教育局
9
2008年10月
开发区第九届教职工广播操比赛小学组一等奖
开发区教育局
10
2008年11月
武汉市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比赛一等奖
武汉市教育局
11
2008年11月
师生同台演绎《舞动的彩球》武汉市教职工文体活动展示会“最佳展示奖”
武汉市教育局
12
2008年12月
武汉市第六届中小学队列与体操队形比赛小学组一等奖
武汉市教育局
13
2009年6月
开发区学校艺术节文艺汇演一等奖
开发区教育局
14
2009年11月
百人垫上操参加湖北省中运会开幕式演出
湖北省教育厅
15
2009年12月
武汉市第9届学校艺术节学生优秀文艺节目二等奖
武汉市教育局
16
2009年12月
2009年武汉市小学音乐学科备课组建设工程十佳备课组
武汉市教育局
武汉市教科院
17
2009年12月
武汉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武汉市教育局
18
2010年5月
第二届“东风本田杯”小学生环保绘画比赛中荣获团体赛最佳色彩奖
开发区教育局
东风本田杯公司
19
2010年10月
区教职工运动会团体第一名
开发区教育局
20
2010年10月
校园集体舞在湖北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优秀文艺节目评选中获一等奖
湖北省
21
2010年6月
腰鼓队获得武汉市特色队比赛金奖
武汉市教育局
22
2010年11月
2010年小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一等奖
开发区教育局
23
2011年6月
开发区教育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教师红歌赛一等奖
开发区教育局
24
2012年1月
“小白灵”合唱团应邀赴美国演出
湖北省教育厅选送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2008年、2010、2011年在开发区运动会中获得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武汉市校园集体舞比赛中以遥遥领先之势获得第一名,在武汉市和湖北省第二届“大家唱大家跳”比赛中,我校学生团队一路过关斩将,以绝对的优势荣获省级全能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武汉市第六届中小学队列与体操队形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市教职工阳光体育展示活动中获得“最佳展示奖”,在全国书画比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等。“美国教育专家安教授对我校的传统纸艺、结艺给予高度的评价;有另类校长之称的郑洁老师对我校的体艺教育给予高度评价。学校鼓号队、腰鼓队、舞蹈队、美术队、管乐团多次参加开发区、武汉市的展示宣传活动,其中舞蹈《草原欢歌》在武汉电视台少儿频道的春节晚会获得了高度评价,2012年1月我校《小百灵》合唱团应邀参加了美国常春藤联盟校的春节演出,学校艺术特色已经走向国际。学校一系列特色活动的开展,走出了一条体、艺特色之路。
4、校本课程文本经验得以积累和提升。校本教材文本:《舞动彩球——韵律球操》、《纸艺——纸雕制作》、《儿童手工纸艺——纸藤花制作》、《礼仪操》。
七、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困惑
课题研究我们虽然做了五年,但回过头仔细反思,我们发现在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困惑:
1、校本课程的建设比较单一和粗浅,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体育艺术活动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通过进一步实践研究,最终形成操作性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分年龄段的课程框架图式。
2、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虽然我们正在尝试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从不同维度评价学生,但很多时候还是比较肤浅的,没有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3、因我们的时间、精力、水平均有限,所以学习还很不够,对有关一手资料的整理还不够系统,理论发掘还不够深入。
九 、通过本课题研究引发的思考。
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力图通过本课题的后继研究,一方面继续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转变教师传统的课程观念,使其不断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转变引起学生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校的特色与品位。我们的思考是:
1.组织课题组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使学校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借助社会、家长的力量,使课程的开发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建文化。
3.不断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要对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为学校领导和课堂教师修正和完善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实施等提供依据,制定出适合学校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及实施细则,使校本课程开发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4、规范研究成果,出版文献。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长期工程,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初步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和尝试,还有很多欠缺和不完善之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地开展一系列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和兄弟学校合力攻关,吸取成功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带动我校的艺体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在提高校本课程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促进学生个性和学校特色的形成,为学校的整体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和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林忠:《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误区与建设策略》,《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10期。
[4]崔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主要精神》,2002年6期。
[5] 加德纳:《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1989版和《课程设计基础》1998年版
[7] 《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8]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 2002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8 17:48 , Processed in 0.1595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