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活得精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5 01:3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活得精彩”
作者:崔允漷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课程因儿童而存在,没有儿童,就没有课程。课程既要为儿童明天的生活做准备,也要为儿童今天的愉快生活作贡献。课程既要为儿童参与社会生活做准备,也要为儿童个人的幸福生活作贡献。课程既要教育儿童“生得伟大,生得有意义”,也要教育儿童“活得精彩,活得快乐”。
然而,反思我们目前的中小学课程,“为了学生的明天而不顾学生的今天”的课程占主导地位;“代表国家意志、专家偏见、成人喜欢”的课程太多;“要我学”的课程太多,“我要学”的课程太少;“解题”的学习任务过于繁重,“提问”的学习任务关注不够;静坐聆听、纸笔测试的课程是常态。这样的课程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培养出来的现代公民“只有生,没有活”。我们国家“GDP世界第二,国民幸福指数全球第112”的状况也不可能得到改善。因此,我们需要重建课程,真正落实以儿童为本,提供多样化、可选择、活动化、全开放的,能让学生“活得精彩”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我国21世纪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尽管一些专家从不同视角解读,得出不同的定义,但如果置于中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语境中来理解的话,那就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有以下这些特征:一是要体现学校教育哲学,这是校本课程的灵魂;二是要体现与国家课程的优势互补,国家课程侧重关注国家意志、共同素养、学术质量,校本课程应侧重关注个性发展、兴趣特长、自由成长;三是要满足本校学生除了国家课程之外的发展需求,这是校本课程的立身之本;四是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本校或本地可获得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的开放性;五是课程开发模式是需求评估—规划编制—现场实施,而不是国家课程开发的研究—开发—推广模式;六是在课程形态上要体现多样化、可选择、有特色。
那么,校本课程开发到底涉及到哪些关键的问题呢?大体看来,经历10多年的课程改革后,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水平可以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学校拥有相当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的积累,此类学校需要不断改善已有的校本课程,也可以考虑如何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整合,逐步提高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另一层次是学校还没有很好地启动校本课程开发,或者说只停留在“课”的建设而不是“课程”的建设水平上。就此类学校而言,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需要研究学校教育哲学,即回答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需要清晰地描绘出学校毕业生形象,因为它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其次,需要研究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是校本课程的合理性依据。课程不能“因我们教师有什么就提供什么”,也不能“因我们校长想什么就开发什么”,校本课程需要问清楚“本校的儿童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再去追问“我们只能提供什么”。第三,需要编制学校整体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以及每门校本课程的《课程纲要》,体现教育的计划性、校本课程的专业性。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千万不要把“校本课程”理解为“校本教材”,因为我国的教材特指经有关部门审定或审查通过的学生用书。校本课程一般不需要编教材,如果有少量课程确有需要,需要经省级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才能进学生书包。最后,需要加强校本课程的审议与管理,这是校本课程质量的保障。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开发的主体是学校,而不是国家或地方,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起校本课程的管理责任,定期组织专家对各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进行审议;学校也应定期组织专家对教师开发的每门校本课程的《课程纲要》进行审议,以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6 07:18 , Processed in 1.29640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