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程少堂语文命题艺术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6 18:1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程少堂语文命题艺术初探
——试探程少堂命题的人文价值导向

马恩来
      (作者为深圳市名师、深圳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本文发表在《语文月刊》2012年第11期。发表时用题目《试探程少堂命题的人文价值导向》)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定义,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价值的重新定位,昭示了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而“语文味”流派创始人程少堂提出的“语文味”理念的核心内涵是:“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教(学)出语文的独特感情”,并以此“积淀民族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这一理念所倡导的人文价值追求,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人文性是相一致的。事实上,程少堂在近些年的语文教育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中,包括他所担纲的深圳市每年的高考模拟考试命题中,都始终渗透并践行这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本文试图从深圳市近四年模拟考试的现代文阅读命题,探究其人文价值之所在。
下面是2009年至2012年四年间,每年两次模拟考试中现代文阅读命题的选材,包括必考的论述类阅读,以及选考的文学类阅读和实用类阅读,共24篇阅读文本。

年份与次序
论述类阅读文本
文学类阅读文本
实用类阅读文本
2009年一模
要善于应对美国霸权 王逸舟
远去的邮车(散文)迟子建
探询天才的基因(科)〔英〕科林•布莱克莫尔
2009年二模
现代化的定义〔美〕 艾恺

(小说)何敏翔
求见奥古斯丁•戴利(传记)伊莎多拉•邓肯

2010年一模
剥除伪装像呼吸一样自然
李海鹏

佩弦周年祭(散文)
叶圣陶
湄公河源的疑惑与意义
(科普)黄效文
2010年二模
扁平时代的写作
韩少功
草房子(小说节选)
曹文轩
我的祖国,你的祖国(新闻)(美国)罗纳德•卡尔弗特
2011年一模
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张伟

秋江上的浪漫(散文)
李国文

杜尚:“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传记)

2011年二模
美丽的汉字书法
杨键
呼兰河传(小说节选)

跑步圣经 (科普)乔治•希恩
2012年一模
说深刻
林凯

狐狸的窗户(小说)
(日)安房直子
回忆鲁迅先生(传记)
萧红
2012年二模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妈妈,我爱您(散文)
(韩)金河仁
这个时代为何缺少思想家?(专访)

从以上选文的题目和作者看,各类文体中,不乏名家经典,也有不少名家新作和新人新作,同时兼顾中外。这些材料文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凸显传统文化精神特质,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回归传统,积淀民族文化,是语文味,也是程少堂的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近年他提出的“文人语文”,以及他的《荷花淀》《诗经·子衿》《世说新语·咏雪》等经典课例,无不以传统文化思想为逻辑起点,在传统文化的观照下进行思考和解读,因此,在命题的选材中,也特别重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如,2012年二模论述类阅读,他选用了当代学者张再林的《“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该文从儒家恕道的经义出发,阐释了中国的医患关系、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体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并以此推出“体贴”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该文见解新颖,说理透彻,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逻辑性,能有效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再如,2011年二模的论述类阅读选文美丽的汉字书法》,通过台湾学者蒋勋的见解,介绍了汉字书法的美学价值,强调汉字传承一直是东方文明的核心命脉。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和书法艺术的热爱。又如2011年一模文学类阅读,选用现代著名作家李国文的散文《秋江上的浪漫》,通过讲述南宋张孝祥的浪漫故事,认为浪漫是中国文人的特质,大文人就有大浪漫,进而阐释文人自由与文学繁荣一致性的主题。还有,2011年二模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萧红的经典小说《呼兰河传》(节选),其中的念诗、学诗的场景描写,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再现。这也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生活有了间接的感知与体验。当代作家迟子建的散文《远去的邮车》,出现在2009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面对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作者用“远去的邮车”设喻,寄托了对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冲击而淡化所抒发的淡淡的忧郁和伤感之情。这种情感是深沉而珍贵的,值得现代人反思——快节奏和没有距离感的现代都市生活,不应该遗忘和排斥传统文明的精华。
2. 直面社会,关注当下,以理性之光引领学生走向成熟
程少堂强调语文回归传统,却并不回避现实。面对波云诡谲的国际风云,以及日趋复杂多元的社会,倡导辩证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公民意识,以理性之光引领学生走向成熟,恰是“语文味”理念“丰富生存智慧”中的要义。因此,在命题选材中,程少堂特别强调对现实的关切,有关国际国内重大问题或热点话题,且有见地的时政文章,也常进入他的法眼。如2009年一模论述类阅读《要善于应对美国的霸权》。该文是学者王逸舟所著的《中国外交的思考与前瞻》一文的节选。作者探寻了当今国际背景下,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未来关系发展走向,提出如何看待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霸权因素和王道成分即如何看待美国主导的当今国际体系的不公正性和合理之处是中国外交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并寄希望“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最重要的就是中美关系面向未来的良性塑造21世纪前半叶唯一超级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非零和关系的最终确立”。文章辩证理性,客观深刻,其基本观点,对固化的“反美”情结,和日益高涨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有一定的正面导向和“稀释”作用。再如2011年一模论述类阅读,选用中国青年报记者张伟的时评《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该文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在北京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并发表演讲为新闻背景,介绍并分析了乔姆斯基长期以来以“异见”姿态面世,对美国政府严厉批评,并未给他带来太大的麻烦,反而却为他赢得卓越的声望的基本事实,并以此获得启示——“古今的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一个如同乔姆斯基这样的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这样的观点出现在当今中国主流媒体上,是相当大胆却又令人深思的,同样富有眼力和胆识的程少堂将之选为阅读材料,成为本次考题中最大亮点。2010年一模论述类阅读,选用南方周末的时评《剥除伪装像呼吸一样自然》。这是一篇评价韩寒的文章,尽管对韩寒的评价仍存争议,但他作为80后意见领袖,作为一个具有强烈公民意识的青年作家兼赛车手,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作为一种存在,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选用此文,无疑表达了命题者的价值取向——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如韩寒一样,崇尚自由,具有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的现代公民。

3. 拓展认知领域,尊重人类多元文明,促进精神价值追求
“提升人生境界”,是“语文味”核心理念之一,也可视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命题过程中,程少堂也致力于这一理念与目标。为此,他选用前沿成果或深刻思考凝成的文字作为阅读文本,以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在加深对当今世界的了解的同时,尊重人类多元文明,促进精神价值追求,提升人生境界。2009年二模,选用美国学者艾恺的著作《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的节选《现代化定义》,文章内容比较陌生,也有一定的深度,但可让学生从中了解“现代化”的内涵和定义,并对当今世界现代化发展不平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角度。2010年二模论述类阅读选用著名作家韩少功的《扁平时代的写作》,则是一篇反思性文章。针对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提出的“世界是平的”的观点,提出扁平时代的文学写作“民主化”的质疑。让读者了解到因特网促成了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同时到来,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也了解到文化特别是文学领域的特殊性,可能有异于世界经济发展方式和格局的变化。文章从一个作家的视角,对全球化发展的担忧。这为学生提供了学会不同角度思考和认识的案例。2012年二模实用类阅读,《这个时代为何缺少思想家?》是一篇新闻访谈,该文也是一篇反思性文章。新闻由头是英国 《外交政策》杂志评选的2010年度 “全球百大思想家”名单中,占据榜单前列的,并不是以思想闻名的学者,而是以比尔•盖茨、巴菲特、奥巴马为代表的 “行动派”名人。即便因学术思考而上榜的学者,似乎也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属于这个时代的思想家究竟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时代为何不能产生苏格拉底、黑格尔、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老子、庄子这样的思想家呢?访谈讨论了思想家的特点、思想家的意义和价值、思想家产生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等问题,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引发了我们的时代缺乏思想家的思考。这是人文知识的启蒙,也是对思想家敬畏的引导。2010年二模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一篇新闻经典作品——美国人写的一篇社论《我的祖国,你的祖国》。1938年,慕尼黑事件震惊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阴云密布。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俄勒冈人报》的主编罗纳德•卡尔弗特为唤起美国人民的危机意识,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社论。该社论一经发表,马上风靡全国。1939年,罗纳德•卡尔弗特因此文“在世界为战争风云笼罩之际,有力地唤起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从容应对的理智”荣获普利策奖。文章通过大量的事例告诉国民,美国是一个自由、平等、和平的国家,希望美利坚的每一位国民都应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捍卫政府的理想。此文从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看来,显然有美化美国之嫌,但正是这样一篇文章,让我们认识到爱国主义的真谛,并激发出对人类共同文明和崇高精神价值的追求。

4. 走进心灵世界,感受人性之美,呼唤人性回归
“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教(学)出语文的独特感情”,并由此引领学生走进心灵世界,感受人性之美,也是“语文味”的所推崇得理念。这一理念也渗透在程少堂的命题中,尤其体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阅读的人物传记中。如2012年一模选用日本作家安房直子的小说《狐狸的窗户》,这篇富有魔幻色彩的小说,让一个猎人受到小狐狸魔法的感化,交出了自己的猎枪,双方和谐快乐地相处,表达了对和平的呼唤,对亲情、爱情的渴盼,对善良、宽容的赞美。2012年二模《妈妈,我爱您》,韩国著名作家金河仁的散文,作者用其精致的文笔和闪光的心灵,带领我们重温难忘的成长经历,重拾我们灵魂的诞生之地。让我们懂得:妈妈的艰辛与痛苦,是理所当然,也是刻骨铭心;儿女的忽视与淡漠,是不经意间的过错,也是终身的遗憾;至真至深的母爱,是温暖,更是震撼。2011年李国文的散文《秋江上的浪漫》,阐述的是“中国文人浪漫气质”,却以南宋文人张孝祥向道姑妙嫦“示爱”的绮丽的浪漫故事为切入点。在某些人看来,这一惊世骇俗的风流故事,实在有些“少儿不宜”。但正是这种浪漫、热烈、真挚的爱情,成为传世美谈,并作为经典故事复活在后世的话本和戏剧里。也因命题者的慧眼和胆识,让学生在枯燥的考试过程中,因着一段美好的文字而被洞开一处人性的光亮。2009年深二模实用类阅读,选用了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自传节选《求见奥古斯丁•戴利》,文章描述了邓肯为了心爱的舞蹈艺术,奔波谒见,最终被人赏识的经历。作为一个伟大的舞蹈艺术家,邓肯毫不隐讳个人曾经的低微,“毫不保留地自我剖析,坦率得令人发窘”,同时其执着、真挚、热烈,“生动得让我们感觉到一个亮丽生命的耀现”。此外,在2011年一模实用类人物传记《杜尚:“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我们从中又可感受到另一种人性之美——为了内心状态和生存状态的自由,让心超越一切名声、金钱、地位的吸引。“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便是杜尚这位艺术大师留给我们的艺术之外的又一种精神财富,也是命题者向学生所推崇的最高远的价值。

5.探寻科学之谜,折射人文之光
实用类的科普性文章,常常给人的感觉的是严谨、平实,有些甚至有些高深、乏味。但程少堂所选的科普文章,富有探寻科学之谜的的理趣和意趣,同时折射出强烈的人文之光。
2009年所选的英国著名神经科学家科林•布莱克莫尔的《探询天才的基因》一文,介绍了一项令人匪夷所思的最新科研成果:科学、政治与艺术界的大量领袖人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是他们患有孤独症,内在理由是与该病症相关的特征恰好是同创造性天才素质相匹配的。研究认为诸如孤独症、亚斯柏格综合症等精神疾病也会有建设性的一面,患者在无法适应学校体制以及难以与人相处的同时,具有常人难以达到的很高的精神集中度。该文给我们多重启示:当上帝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却同时给我们开了一扇窗;对许多问题要辩证地对待;要正确对待他人或自己的不足,也许某些不足,可能也会具有某些优势;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缺陷而丧失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丧失对理想和幸福的追求,不要自暴自弃,要善待自己,善待生命,善待生活;对许多问题不可简单地以“正常”或“不正常”论之,也许在某些方面正常的,而在另一些方面却是不正常的;在某些方面不正常的,而在其他一些方面却是正常的。再如2010年一模《湄公河源的疑惑与意义》,作者是香港的一位探险家。该文的价值在于:不是宣布某个发现,也不是阐释某个成熟理论,更不是经验介绍,而是疑惑与证明。对两支探险队得出的两个结论,作者也无法判断,但说出了自己的疑惑和思考过程,甚至事实的真相不一定是非此即彼。这是一种严谨、务实、开放的治学态度,与现实生活中轻浮、草率的思想行为形成强烈对比。这对于学生为文为人和将来治学都有一定的启发和教益。2011年二模实用类科普文阅读,节选自美国运动体育学家乔治·希恩的畅销书《跑步圣经》,该书作者不仅汲取了不同时期伟大思想家和运动者的经验,同时还将其精华与自己的运动哲学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给我们解释了跑步之于健康的意义:不但可以让我们活得长久,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活得更好,能有更多的精力、更清晰的思维来处理生命中除跑步之外的更重要的事情,以及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有专家认为,材料的选择,便是命题者对这份试题的第一步创造。一份试题,能在最初的浏览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激发出阅读的兴趣,乃至于思维被拖拽到时空的长河里纵情徜徉的,就该是有生命力的试题。程少堂自己也说:“因为我极其看重整个试卷考点之外的选材,只注意了考点,材料没有人文性,没有语文味,或者说没有生命性的材料,我是不让放进试卷的。”显而易见,最能体现人文价值的现代文阅读材料,他是尤为看重的。
其实,除了选材,他根据材料所精心设计的题目,角度新颖别致,同样也渗透了强烈的生命体验,彰显出鲜明的人文性。试举几题为例:
示例一:2009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远去的邮车》17题——
文章最后一段的

处可以加上“?”、“!”或双标点“?!”等,请你根据文章的整体风格和情感基调,说说这里用哪一个标点更有味道。
提供的参考答案是:
问号最有韵味,“?!”双标点次之,感叹号最次。文章所表达的是浪漫、遐思、怀念等等传统情感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给作者带来的一种伤感与无奈和不舍,同时也试图引起人们的思考。文章的整体风格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如果用感叹号,感情过于强烈,难以体现这种淡淡的忧伤,而且感叹号语气过于肯定,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思考。所以问号的淡淡的忧伤和思索的韵味很足。

这是一道评价鉴赏题,考查考生对文章风格和感情基调的把握。题目不是直接提问,而是别出心裁,通过三种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细微差别,让考生加以比较分析,说说哪一个更有味道。其中的“味道”“韵味”等词,就如同“语文味”一样,源自一种生命体验,它本身就着上很深的人文色彩, , , 。
示例二:2011年一模传记阅读《杜尚:“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第21题——
文章说,“让心超越在一切名声、金钱、地位的吸引力上,只有极少极少的人可以做到。而杜尚做到了。”你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一思想流派也追求这种超越?其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是怎样描述这种超越境界的?

提供的参考答案是:
①道家(老庄)学派。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②庄子的《逍遥游》“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或“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或描绘鲲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这些描述,体现了道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思想。
此题为开放性探究题,在设问时宕开一笔,将杜尚的生活哲学与中国传统的道家庄子思想进行比较,并要求加以例证。与必修课文呼应。这是一种意识,强化学生学以致用,重视所学篇目,形成知识关联,更主要在于:命题者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和价值追求,引导考生“让心超越”。
示例三:2009年二模实用类传记阅读《求见奥古斯丁•戴利》第21题——
伯牙曾经在铺天盖地的波涛中,在茫茫无际的天涯里,在扶摇直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鸟身上得到启迪,他的琴声忽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清冽而又浩瀚,刚健而又缠绵,悲切而又欢乐。本文中画线的句子和伯牙的故事,让你从中领悟到艺术创作的一个什么规律请再举一个同类的例子加以说明。
提供的参考答案是:

大自然是艺术灵感的重要源泉。如:鸟巢的设计,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等都是从自然界获得创作的灵感。
或:伯牙和邓肯的事例都证明大自然是艺术灵感的重要源泉。伯牙是从波涛、天涯、鸥鸟这些自然事物上得到弹琴的启迪,邓肯是在波浪、松林中领悟到舞蹈的真谛。两位艺术家时代不同、环境迥异,但在艺术灵感的触动点上惊人地一致,这说明从大自然中获得启迪是古今不变的艺术创作规律。
探究性题。从一般命题要求来看,此题目字数似乎过多,前面介绍伯牙的两组精彩的排比句只是题引,似乎是邓肯热烈、执着、奔放情感的补充和延续,而题目最后让考生从二者的类比中,领悟到艺术创作的一个规律。并要求举出同类例子。此题设题角度独特,命题者用自己的艺术感受和生命体验,引领考生走进大自然与人的心灵共创的美的世界,感悟比较陌生却又丰富的人文内涵。
示例四:2011年二模实用类科普阅读《跑步圣经》第21题——
跑步本来是一种简单常见的锻炼方式,但是在作者笔下却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请结合文本说说这种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并请谈谈你对这种人生哲学的看法。
提供的参考答案是:
本文揭示的人生哲学是:跑步的真正目的,是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和谐统一,达到我应该达到的层次,发掘我“最初的辉煌”。身心和谐是生命的最佳状态,是人更接近于神的一种生命状态。跑步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都只是“方式”,而对这种生命状态的追求,才是我们通过这些“方式”所要达到的目标。
此道探究题,重点就是探究文本所蕴含的由作者的生命体验所形成的哲学思想。题目和提供的参考答案,体现了命题者一种明确的人文价值导向——追求身体和心灵的和谐统一,提升生命质量,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诚然,人文思想的渗透,自然不止于现代文阅读的命题中,在诗歌鉴赏题、语用题和作文题中,乃至在语言基础题的选材中都有程度不一的体现。事实上,十余年来,程少堂和他命题组团队,以杜鹃泣血般的精神,将自己的才智心血,以及崇高的人文价值理念,渗透到每一套试卷,每一道试题之中。正如程少堂所说:“我是用我整个的素养乃至整个生命在命模拟试题,我的人生体验强烈地渗透在试题之中,所以我命的试题从选材到题目不仅语文味浓,而且生命感强,或者说具有生命性。
因此,程少堂担纲命题的深圳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直备受关注,尽管如同每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一样,都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或以其命题者较鲜明的个性特色而让少数人不太适应,也可能因此而产生争议,但总体上看,每年的每套试题还是受到更多的来自各方面的肯定与赞赏。如深圳市沙井中学王如宏老师对2009年一模卷评价:“让我们语文老师能够从选材、命题、答题等多角度、多层次审视一道语文试题,让我们看到或体味到一道好的语文试题所蕴涵的人文价值,包括历史的、地理的、文学的、文化的,甚至是考据的等等,看到了命题中的博大、精深、审慎、严密、创新的风格。”2011年一模,龙城高级中学钟玉霞老师尝试走进考场,与考生一同考试答题,考毕,兴奋不已,赞叹道:教我如何不爱她!她说:“对待语文,我们已经愧疚得太多,当语文教学一步一步地不断降低为一种技术指导的时候,当语文被各种各样的框架、模式、套路限定死了的时候,我们还能从中看到多少人文的关怀和生命的律动?而这份试题却有着孜孜拳拳眷眷的语文赤子心。不仅让人一见倾心,且还从中读到了她知性、智慧、用心、独到的美!”深圳市光明中学的政治教师方庆老师,研读一模语文试卷后,撰写长文《恢弘大道——从深圳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卷看为人、为文、作研究》,他对试卷每一考点的选材、题目、答题都进行了独到且不乏专业水准的思考探究,引发“恢弘大道”的强烈共鸣。如果说本地教师对语文试卷可能存在某种偏爱,但来自山东的老教师姜国廷看到2011年深一模语文试卷,抑制不住内心的敬意和激动,写了一首长诗《一份试卷的联想》,其中道:“他手无缚鸡之力/他只有强大的脑髓/他只有热血一腔/他在荒原上奔突/他在樊笼里冲撞/他的考场虽然还留在烂泥塘/他先把心血铸成试题/用灵魂引进万道霞光!”
在当今中国应试教育中,一份普通的语文试卷,一般看来,只是一种用以检测或选拔的文字或数字的排列组合,一种僵化的考试模式的载体,甚至是一种无聊的文字游戏,而深圳的高考语文模拟卷却为何引起强烈共鸣,赢得如此赞誉?从以上探析中不难看出:尽管作为一套高考试卷,或是模拟试卷,本身就是应试的产物,命题者也只能是带着镣铐跳舞,不可能跳出考纲,突破既有的考卷模式,但却完全可以像程少堂一样,赋予一份试卷更多的人文内涵,使之充满生命和灵动;可以渗透命题者先进的理念和崇高的精神,让考生接受检测或选拔的同时,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


201294完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4 22:57 , Processed in 0.12857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