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茶居:为什么“一般不发教育时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8 08:0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一般不发教育时评”
林茶居

《教师月刊》自创刊起,我就给自己一个规约:一般不发教育时评。在自发来稿中,这类文章占有不小的比例。
有的教师朋友表示不理解。我说这并非文体歧视,而是,首先月刊的出版周期决定了不适合发表这种以时效性见长的文章;其次,也是更主要的原因,其中不少文章,只是简单的就事论事,纠缠于事件本身;或者,机械化写作,比如先引用或转述由头,再发表议论,最后“点明”某种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或者,缺乏针对性和问题意识,成为泛泛而谈的杂感、随笔;或者,“以暴制暴”,即以应试教育的理念批判应试教育;再有就是,满文闲言碎语、冷嘲热讽、唠叨抱怨,等等。
所谓时评,亦称时事评论,也就是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问题等,进行褒扬、肯定、批评或鞭挞,臧否抑扬之间,关键是由表及里,举一反三,洞幽烛微,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判断,挖掘或提炼其中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东西,用教科书话语来说,即“时效性、针对性、思想性的结合”。
作为一种文体,教育时评除了需要在这个概念意义上来框定,还需导入“教育”的视角,即它必须是在正确理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的前提下展开的,同时,基于当下时代现状,还有这些要素应该特别强调:历史眼光,普世价值,公民精神,儿童立场,人性关怀……
这个意思,还可以这样来说:
你可以鼓掌,但要避免成为意识形态的拉拉队;
你可以批判,但要避免成为腐朽思想的卫道士;
你可以说理,但要避免成为陈旧知识的搬运工;
你可以讽刺,但要避免成为个人恩怨的泄洪洞;
你可以调侃,但要避免成为垃圾情绪的水龙头……
教育时评的写作者中,教师是很重要的一个群体——或许值得顺便一提:是有一些教师,在努力成为教育时评“写手”的,他们甚至还摸索出了一套写作秘籍,以提高“命中率”和“发稿率”。对此,作为一个编辑,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来,勤奋写作是难能可贵的专业态度,应该尊重;二来,顺应这样的写作目的,将助长某种不良的精神习俗。
归结起来说,当前的教育时评写作,存在浮躁、短视、狭隘、应景等问题。回到具体的学校文化场景中来看,类似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反映在一些文件公告、标语口号、会议发言、墙壁装饰上,比如说,自1990年代以来,“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就分别被作为学校公共空间文化表达的核心词汇,新近的典型话语是:中国梦,教育梦,学校梦,教师梦,学生梦。
我的理解,将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口号),直接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是教育文化、学校文化的严重偷懒。学校教育作为国家意志的一部分,它自然需要与之保持思想上的一致性,在观念层面上有所呼应,但同时需要将其转化为专业叙事,而不是原封不动地注入与替换。
对于当下教育,官方的描述是“改革进入深水区”,民间的说法则纷纷纭纭。作为一份杂志,之所以拒绝那些所谓的教育时评,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被每天都在变化着的东西所迷惑,避免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而要专注于那些恒定的教育价值与意义,让自己的每一级台阶,都建基于对人的成长规律、对教育变革的内在机理、对学校文化发展的精神机制的尊重和呼应之上。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08:04:09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8:21 , Processed in 0.10990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