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湖南师大附中语文教育改革的报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8 19:0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湖南师大附中语文教育改革的报道来源:《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7-09-18


    前不久,我带领我校师生一行24人赴加拿大温哥华南伯特中学回访,特意对他们学校的课程标准体系进行了考察,很受启发。我注意到,在他们开设的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是校本课程,供学生依个性和兴趣自行选择,只有两门是有国家统一标准的,那就是英语和数学。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学段,母语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在社会生活中,无论是与人交往、沟通,还是从事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学习与研究,都离不开语文。所以我说,语文应该是百科之本,因为她是一个人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品行修养的起点,对此,我有着深切的体会。现在,不少学生认为语文难学,不少教师认为语文难教,我看关键是要解决好课程标准的问题,要让语文教学重新回归生活,讲求实效。如果为应试而学、为应试而教,那肯定会困难重重,也一定是学不好也教不好的。
    师大附中的语文教学,历来有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优良传统,良师辈出,实绩斐然。在师大附中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语文学科具有重要的地位,凸显了不少亮点。通过大批优秀毕业生的反馈,我们注意到,在他们对母校充满深情怀念的同时,往往流露出对他们的语文任课老师的衷心感激。
    我真心希望,我们各个学科的教师,我们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语文学好。


“湘水映春晖,麓山钟灵秀。附中广益,广益附中——”
  当湖南师大附中这所百年名校伴着这青春的旋律迈入2007年,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射到她的身上。
  也许大家还记得,正好是十年前,《人民教育》和《湖南教育》同时以“四大发展目标,一条高速航线”为题,大篇幅报道了湖南师大附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附中人用自己长期的艰苦探索,诠释了高标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对全国中学素质教育的风起云涌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今天,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她的一个点:语文教育。
  为什么要关注语文教育?曾几何时,封建科举以文取士,把语文的功用推至登峰造极;曾几何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语文又被放逐到沉寂的边缘;曾几何时,应试教育把语文的人文和诗性消磨殆尽……起起伏伏之中,语文甚至成了道理上“重要”,而事实上受到轻视的学科。
  如果语文为之轻,孰能为之重?
  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南师大附中,走进他们的语文教育。

“个性”的语文:打造一流的教师团队


“开放”的语文:蓝天,白帆,绿地,红叶……

  提到湖南师大附中的语文教育,首先会想到他们的蓝天作文网。
  师大附中一直坚持着大语文的方向,而“蓝天”开放、高远的意象恰恰吻合了他们所秉承的语文教育思想。
  我们知道,传统的作文教学是这样展开的:一般情况下,任课教师是文章惟一的最终的读者,孩子作文的目的是看如何应付这次作业;反过来,教师即使认真批改了文章,批语的读者也是惟一的、最终的。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师大附中的语文教师们决定从网络寻找突破口。他们感觉,网络作文有虚拟时空、立体架构、多向交流和写作的自由度、保存的无限性,还有图文音乐的辅助表现,都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正契合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互动”的学习原则。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蓝天”作文网应运而生。
  但附中人创办蓝天网的目的,还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学会做人,体味尊重,积累思想,培养情商,整体提高语文素养。
  蓝天网站建成一年时,主帖便达两万多篇,五星级佳作过半。粗略统计,全国各类报刊从网上采稿不少于200篇;评论12万多篇,平均每个主帖有回帖6篇,其中有几次很有意义的讨论,每个主帖的回帖数以百计。首页IP访问总量582144,主题文章浏览总量7905657。从这些数字中,我们看到了“蓝天”平台的“火爆”程度,附中人由此开辟出语文教育的一片魅力空间。
  在“蓝天”网上,实现了社会各界对语文学科的多维度关注。广大家长同他们的孩子一样,被“蓝天”深深“网”住了,海外的游子把“蓝天”当作了向祖国母亲倾诉的“圣地”,老师们则把“蓝天”上的作品当做了难得的教育教学资源。
  “蓝天”的主人——孩子们的感受最为真切动人:
  “ 我总在想,这里就是一片真正的蓝天,白云朵朵,我们就像一群自由自在的鸟儿,扑哧着翅膀,尽情地翱翔。这里有领队的鸟儿,有追逐的鸟儿,还有刚刚起飞的雏儿。我们都在歌唱,我们从文学的晴空飞向美好前程。”
  “我一直认为人是需要两个家的: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家,一个是精神的家园。在那里我们可以纵情恣性地放飞心灵的牧歌,展示真实的自我,把久违的冲动拿出来晾晒,快乐抑或忧伤。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心灵的蜗居。”
  “也许,对于蓝天来说,我只是沧海一粟,一瞬间便淹没在连天碧色中,但千千万万朵小小的云彩,才点缀出了蓝天的阔大与多彩。喜欢蓝天,喜欢它的包容;也许,对于蓝天来说,我只是馋嘴的丫头,觊觎着春色满园。”
  网站的主要创办人、学校语文组组长汤正良老师介绍说,作文恐怕是学生和老师都感头疼的事,学生写作、老师批改普遍缺乏兴趣,而“蓝天作文网”的开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的的例子太多了。许多学生一个学期就写了几十篇文章,真正实现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苦差”为“乐事”。当写作成为了表达需要,成为了“不吐不快”,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成了“必然”。在网上,我们看到了许多极鲜活极具灵性的文字,也许这即是巴金老人讲的“只有写作才能学会写作”罢。高中2002级学生是随“蓝天作文网”一起成长的一届学生,2005年高考学生语文人均成绩110多分,为全省第一。几位毕业班任课教师说,这届学生考得这样好,与“蓝天”作文网有着必然的联系。
  湖南师大附中的“蓝天”作文网着实声名赫赫。湖南省纪委书记许云昭(时任分管教育的副省长)视察学校网络教学时的题词就是援引“蓝天网”的题标——“同在蓝天下,共享阳光和雨露”。“蓝天中学生作文网”曾在互联网综合排名15000名,被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媒体报道,省作协副主席叶梦女士曾向国外的教育考察团极力推介“蓝天网”。
  不惟“蓝天”,师大附中的语文社团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意境悠远的诗意系列:红叶剧社、绿地朗诵艺术团、白帆文学社……白帆文学社是国内最早的中学生文学社团之一,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生文学社团百家”“湖南省十佳文学社”,社刊《白帆》为“全国文学社示范性社刊”。红叶剧社、绿地朗诵艺术团凡参加省市中学生文艺汇演话剧调演朗诵比赛,均获一等奖。
  这样,每个语文社团都是学生可以尽情展示才情和飞扬个性的广阔天空。
  附中人都还记得,多年前一个冬日的下午,天空飘着鹅毛雪花,附中艺术节闭幕式上学生社团在为师生们作汇报演出。寒冷没有影响观众热情,高三毕业班何炅、龙丹妮等同学的朗诵,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大家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久久不愿离去。
  红叶剧社也留有许多佳话。在观看一次演出时,常力源校长被感动得落泪了,他对一起观看演出的老师和来宾啧啧称赞说,别看这些孩子年纪小,却个个“身怀绝技”,蛮厉害啊。校长的感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附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中南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的姚远曾是白帆文学社社长,学业之余,创作了3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遗忘的时光》出版。她说,没想到中学阶段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至今,文学丰富了我的生活,也提升了我的人生质量。
  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袁先欣也曾是白帆文学社社长,她说:“白帆文学社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锻炼,不仅仅是文笔,更多的是活动组织能力;我保送进清华,文学社社长的经历也帮上了大忙。”
  经常听附中的学生说,在附中学语文就是“有味”。“有味”一词的背后折射的是什么呢?乃是附中语文教育开阔、高远的襟怀。


“人本”的语文:走内驱型发展之路

  走进附中的办公楼,映入眼帘的是“以人为本”四个大字。百年附中,治学理念上始终突出一个“人”字。
  如果说“蓝天”作文网是师大附中开放型语文教育的一种形式,那么他们长期所坚持的内驱型语文教育,其核心便是着眼“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语文素养不全是通过课堂“教”或者由教师“指导”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自己“悟”、自己“写”出来的。倡导自主学习,也就是授学生以“渔”,就是把开启语文的钥匙交给学生自己。
  凡是年长一点的语文老师,对特级教师、湖南师大附中副校长邓日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他于1991年参加了全国高考命题,当时全国只有两位中学教师获此资格。他主持的“中学自能作文分项训练”,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科研一项收效显著的成果,成为当时国内中学作文训练体系重要流派之一,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
  “自能作文”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注,它以心理能力训练(主要为思维能力训练)为前提,以写作技能训练为基础,以文体运用训练为主体,来划分训练项目,安排训练序列,以求培养和生成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达到写作中“人”的成长。
  现在,邓日等老一辈教师的“自能作文”传统不仅得到传承,而且扩展到阅读等诸多领域。对“人”的关怀,始终是附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条主线。
  为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附中较早进行了“初中语文系列课型训练”的实验,系列性地把课型分为示范课、典型课、自学课三类,分别由“自读——示范——质疑——讨论——小结”“自读——质疑——讨论——启发——小结——练习”“自读——设疑——自答——互议——自析——小结”等环节组成。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读——自疑——自析——自结”的独立阅读能力。
  基于“自能”学习的落脚点还在课堂,他们特别瞄准课堂学生提问这一关键环节,由学校党委书记、省中语会副理事长、语文特级教师周望城牵头,在全校范围进行了“课堂学生提问学习法”的课题实验。
  “学生提问学习法”是一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目的是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提问学习法刚开始只是用于阅读教学,经过摸索,也同样应用于写作教学。如课堂作文,先由学生针对作文题目提问,大家讨论怎样构思、怎样选材、文章的重心应放在那里等等;作文讲评时,也由学生提问、学生点评,大家发表意见,学生经过讨论,印象深刻,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
  附中的作文教学,在新世纪初高扬民主、创新精神,续写它的“人本”关怀。作文教学的民主、创新精神,是指学习的主体,为适应社会人生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参与作文学习全过程,其核心是“人”本位。
  高三的作文教学,几乎与生俱来地被烙上了“应试”的色彩。近几年,附中的高三作文教学也在寻求突破,向“人本”回归。他们先是做一个调查,让高三的学生提出作文的难点,甚至师生一起设计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作文专题。于是,传统的高三作文练习模式被改变,不再是一味猜题、押题、做题,而是能动地以作文的专题知识为指导,自主地探寻适合自己的作文表达方式。比如思维倾向于理性的同学,作文可以写得思想厚重一些;思维倾向于感性的同学,作文可以写得情感饱满一些。不同风格的文章都能找到发展点,学生当然乐于写作。同时,因这些专题来自学生的诉求,相关的作文教学,很容易被学生认同。
  这样一来,作文教学由传统的“练习生成”型,走向“人本发展”型。放手让学生去观察、积累、顿悟、构想、研究、表达、评点、提升等,在作文的全过程里,学生始终是主人。
  语文能力一般体现于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而中考高考都考不到“听”和“说”的能力。在附中,却经常看到“朗诵赛”、“演讲赛”、“辩论赛”、“硬笔书法赛”等活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附中视察时,看到学生的钢笔字书法展览赞不绝口。
  高中2004级学生研究性学习“两宋婉约词研究课题”的小组在5个月的研究学习中,广泛阅读,博采众长,有的组员在寒假就阅读了近10本理论著作,做了几万字的笔记。在研究中,遇到难点,经常在网上向方家请教。他们钻研越深,兴趣弥笃,组员已不满足于读他人之词作,开始学着填词作对,传上网络,多受赞誉,他们的结题报告达16万余字。
  从2003年起,学校开设“语文实验室”,由语文老师挑选、购置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化文学方面的书籍,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自由研讨的空间,所形成的良好阅读研讨习惯,辐射到与生活同等的空间。
  正是在这种丰富多彩、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充分发展,并受益终身。
  1996年高考湖南省理科第一名得主冯泓,高三时读完《鲁迅全集》,还读了粱实秋、沈从文的集子。坚实的语文基础,对他后来在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学习期间发表十多篇学术论文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现在美国攻读博士后的罗迟雁,在附中读高中时,有一次年三十晚上,家人在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他却溜进自己的房间读唐浩明的小说《曾国藩》去了。一个晚上,差不多读完两部。后来高二即凭物理竞赛保送北大物理系,仅大一一年,就在北大学报发表一篇文章,在北大校刊发表两篇文章。
  总之,附中语文教育者的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语文教学的优质场,以期实现叶圣陶先生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期盼。同时,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自能作文到自能阅读,从课外到课内,从开放到内驱,都展示着“人本语文”的魅力。这在揭示语文教育真谛的同时,也体现了附中人的自信和大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6:20 , Processed in 0.1161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