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德国摄影家罗兰·费舍让人脸陷入一片纯净的蓝色文/丁晓蕾
德国摄影师罗兰·费舍(Roland Fischer)的个展近日正在上海140 平方米画廊举行,费舍认为,自己的作品,体现了生活中精神和物质的两面性,当中国正在进行大转型的此时,将焦点放在个人身上,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尝试。
罗兰·费舍(Roland Fischer)是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一批利用摄影进行观念艺术创作的人。此前,摄影或多或少总是纪实性的,此后,摄影在观念艺术上的潜力被逐渐开发出来。
费舍生于1958年,大学就开始尝试创作,早期拍过“修女僧侣”肖像系列,并因此成名,他后来的作品也主要以人物面部肖像和建筑的截面图案为主。
从不被承认到广受赞誉,费舍亲身经历了摄影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他的作品中,摄影天生就具有的“此时此地”的特点被淡化,而画面背后的东西——例如人性、精神、情绪——则浮现出来。
1992年,他拍摄了《洛杉矶肖像》(Los Angeles Portraits)系列。在此系列中,模特们面无表情地浸在亮蓝色的泳池中,露出胸部以上的部分。多年以后,罗兰·费舍又创作了《中国游泳池肖像》系列,采取了与《洛杉矶肖像》极其相似的形式,对模特的选择也很相近。
《中国游泳池肖像》中,模特从亮蓝色的水中浮出,露出肩膀和头部;脸转向一侧,并不直视镜头,有人说这些像中人物有“身体存在感过度,却从世界中缺席”的意思。而费舍认为,自己的作品,体现了生活中精神和物质的两面性。近日,他的个展正在上海140平方米画廊举行,费舍也来到上海,并接受了本报专访。
B=《外滩画报》
F=罗兰·费舍(Roland Fischer)
B:是什么给予你灵感,用照相机来进行纯艺术的创作?
F:我从14岁就开始用相机拍照了,之后,当我开始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发展我的视觉语言时,摄影是我用来表达自己的最自然的选择。至于灵感,音乐、文学、绘画、食物、爱情与对生活和他人的观察,都能成为我的灵感。
B:你拍了很多脸部肖像系列,从之前的“僧侣”系列,到“洛杉矶肖像”系列,再到现在的“中国游泳池肖像”系列,为什么对人的脸这么感兴趣?
F:我的作品主要是关于生活的两面性。观察人们的脸,能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本性。
B:“中国游泳池肖像”系列与之前的“洛杉矶肖像”系列形式上非常相似,都是选择了在泳池中拍摄人的半身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F:我选择泳池,是因为我想让人的脸陷入一片纯净的蓝色中。这创造了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张力:裸露的肩部代表了我们的身体——人们现实生活中非常物质的那个部分;游泳池水单纯的蓝色,代表了人们的精神与意识。这就是我所说的,“生活的两面性”的一个例子。这一点上,“中国游泳池肖像”和“洛杉矶肖像”是一样的。我强烈地感受到,现在是在中国做这个项目的最好的时机。
在这个国家正在进行大转型的时候,将焦点放在个人身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尝试。当然,在中国的这个系列中,我加入了很多身体姿势上和构图上的新尝试。
B:你对中国的兴趣从你的作品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你创作了很多以中国人和中国建筑为对象的作品,你是如何对中国产生兴趣的?
F:自从10年前我第一次来到中国,自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中国,喜欢中国人、中国的食物,以及中国“放松的生活方式”。我的女朋友也是中国人。第一次来到中国之后,我受到一个艺术家项目的邀请,在中国待了两个月,以对这个国家有更多的了解。
B:也就是在那时,你创作了“北京大学学生肖像”系列?
F:是的。那个时候,我创作了自己第一个在中国的作品。我给450个精英学生拍照,每张照片都印上被拍摄者的名字,然后将照片排列组合,最后印在一张1.25×4米大小的相纸上。
在这次上海的展览上,你能看到一幅450个士兵的照片,那是我多年以后创作的。我还拍了450个农民、450个炼钢工人。
B:你是如何开始拍摄中国建筑的?
F:1988年,我开始拍摄建筑,于是我又多次回到中国,拍摄中国的建筑。这个系列主要以世界各地摩天大楼上的几何花纹作为拍摄对象。
我拍了照片之后拿回我的工作室,然后将我需要的花纹裁剪下来,这些原本很具体的大楼建筑忽然变得抽象了,甚至有人说像是抽象画。但是,这些“抽象画”都取材于实际生活,那些真实存在的建筑。换句话说,它们既属于现实,又属于想象,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