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本课程:源自学生真切的需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7 18:5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本课程:源自学生真切的需要 2011年12月16日  作者:李涵  
  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完善,来源于真切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学生的切实需要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探索。正因如此,学生、教师、学校才能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
  校本课程:源自学生真切的需要
  ■李涵
  当前,专家学者普遍认可校本课程有3种来源,分别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地方课程的校本开发、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
  开发与建设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的着力点。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校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这一研究囊括在我校“有效教学”研究之内,先期进行的有效课堂建设、大文大理集体备课、细化课程标准、命题研究、评价研究等探索,已经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主要进行的是,基于国家课程的资源整合、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开发、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建设3大类实践研究。
  基于国家课程的资源整合
  国家课程强调基础性和统一性,无法兼顾不同地域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一些相关学科间缺乏有机统筹,某些教材的编排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积极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与优化的实践探索。
  学校组织教师整合教学资源,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同时又具有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逻辑结构,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从而缩短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程结构更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
  学科内整合课程。以英语、数学学科为例。英语组教师仔细钻研教材,研究课程标准,将初中3年的英语语法点进行由简到难的大综合。以备课组为单位教研,对教材进行单元内整合。按单元以表格形式罗列话题、功能、语言目标、词汇、学习方法以及教学活动6大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细化语言和词汇目标;通过既定活动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增强他们精准运用语言的能力。单元教材整合后,每周节省出2-3个课时,每个学期可节约出3-5周课时,用以开设阅读课训练,加大阅读交际能力的训练。目前,我校的阅读课以英语国家本土语言教材为主要内容。
  数学组教师以“有效”为核心,以”便于学生学”为目标,统筹规划,把初中三年共37章198节346课时教学内容逐一进行了分析研讨,并重新整合为五大知识块:一是统计知识,二是概率知识,三是“平行线相交线”“三角形”和“证明”,四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和“证明”的整合,五是“四边形性质探索”和“证明”的整合。整合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课时。
  多学科专题整合课程。在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时,我们发现,学生存在反复学习来自不同学科的同样或近似的内容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兴趣降低,陷入重复低效学习的困境。
  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世界及自我的结果。而且,当代新的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证实,知识和技能只有镶嵌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更容易理解,并且更易于迁移,知识也只有在联系中才显示出意义。为此,我校教师开展了跨学科教研,积极开发多学科专题整合课程。我们先后开发了以“理化生常用仪器的使用”、“历史与文化名人”等为代表的跨学科整合课程,和以“黄河”“商城文化遗址探幽”等为代表的特色综合实践课程。
  下面仅以“理化生常用仪器的使用”课程为例说明跨学科整合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
  生物、物理、化学3个学科的起始学习时间分别是七、八、九年级.在每个学科开始时,学生都要学习常用仪器的使用。教师就此进行了多学科资源整合,开发了校本课程“常用仪器的使用”。这一课程最初在七年级生物课上开设,用两个课时介绍初中阶段各学科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又发现,每个学科对仪器的使用要求是不一样的,应选取学科对仪器提出的最高使用标准作为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熟练掌握仪器的用法,不能仅满足于了解。于是,教师又及时对课程方案进行修订,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增强。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8:56:46 | 只看该作者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开发  对于学校来说,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并且启发他们学以致用,勇于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学生在中学阶段,要树立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愿意服务大众、贡献社会的人。
  基于以上目标,我们开发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校本课程。当前,养成教育、数学思维、音乐素养等校本活动课程,已经成为我校课程规划中的亮点。模拟联合国、激发潜能拓展训练、赏识教育快乐营、“青春如歌感动你我”颁奖会”、“感谢有你”系列活动、“新年新希望”系列活动、民俗艺术进校园、心语墙等富于创造性、生命力的德育活动课程,就像一缕缕爱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营造出了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环境。
  下面仅以九年级拓展训练、养成教育、德育活动课程来说明其开发、实施过程及效果。
  刚刚走进九年级的学生,中考的压力已经不期而至。这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心理战,是孤军奋战还是集体拼搏,是随波逐流还是不断超越?在暑期班主任及骨干教师研讨会上,教师围绕“不同学段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九年级拓展训练活动课程。3天时间,一个个精心策划、用心实施的活动,给了学生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团队墙”——教师甘做人梯,“漫漫人生路”——信任是前行的力量,“探索与发现”——科学魅力无穷。课程反思时,学生从心底流淌出的感慨打动了所有的人:“我们既要毫不保留地去信任正在用心帮助自己的人,又要真诚地用行动去帮助朋友避开自己所经历过的坎坷,把平整的道路留给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上,温暖前行。”“科学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体。人类既然选择了进步,那每一个人都不能落后,要擅于学习,乐于探索,敢于发现。”活动的开展使班级的凝聚力随之增强,九年级各个班纷纷把集体翻越团队墙的日子定名为“班级日”,准备在未来的岁月里,无论身处何地,都要用自己的方式来纪念这难忘的时刻。这段共同的经历也让九年级师生关系更加亲密,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增强,学习兴趣也日益浓厚。
  关于养成教育课程。我校将多年学生工作中形成的管理常规编制成学生常规手册,每年秋季开学第一周实施教学。课程内容既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教育,又有培养学生“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意识和良好习惯,还有各学科学习习惯养成内容。这一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在思想认识、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发展和提高。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8:57:09 | 只看该作者
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建设  学生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级追求。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我校以社团建设为抓手,开发了文学写作与编辑、校园电视节目采编、课本剧编导与表演、电脑制作、定向越野、舞蹈基础、器乐演奏、合唱技巧等校本课程。并开展了多学科领域的探究性学习,如“成长的烦恼”、“近视的成因”、“正视畜牧业造成的环境危害”、“我们身边的水”、“学生书包内的物品和用途调查”、“学生购买零食的原因调查”、“中学生零用钱调查报告”等。
  回顾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我感受最深的是:所有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完善都来源于真切的教学实践,都是因为在实践中感知到学生的切实需要而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探索。正因如此,学生、教师、学校都在这一过程中获益良多。
  改革之路,风雨兼程。我们的教育要返璞归真,再好的理念、再华丽的词汇,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在学生的发展、成长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当升学、就业有了更多自主规划、自主选择的余地时;当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不是为了夺冠军、争第一,而是为了培养能力与习惯时;当评价与考试不是为了带来挫折和惩罚,而是为了让师生知道从哪里去改进,并最终取得共同进步时;当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不再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当成唯一评价指标时……教育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回归。我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并会为之不懈努力。(作者为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校长 李涵)
  《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16日第6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6 14:15 , Processed in 0.10577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