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构思精妙 合理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4 01:5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构思精妙 合理创新
——孝感市2013年中考理综化学试题第16题解析与启示


汉川市韩集初中 刘金顺


中考过后,笔者仔细研究了2013年我市中考化学试卷,为今年出现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颖试题拍手叫好。其中理综试卷化学部分的选择题第16题,尤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现作简要评析,与大家共赏。
【题目】
【解析】
本题以化学实验为依托,考查了稀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盐酸的挥发性,盐酸与金属、碳酸盐和碱的反应。
A,由于“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说明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而A选项中的固体KOH与稀盐酸反应不产生气体,虽然可以理解成酸碱中和反应放热使空气膨胀,但是不可能“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从而排除了A;
B,再根据题目中“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的现象可以排除B选项,因为B中反应生成CO2和NaOH反应不会生成沉淀;
C,正确答案只能选C,理由是:
(1)Z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符合题目中“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的题意,
(2)金属与酸反应放热,一会儿之后使稀盐酸的温度升高,HCl气体的溶解度下降,从溶液中挥发出来,通过导气管进入乙试管溶液中,与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
D,D选项中反应生成的CO2与Ca(OH)2反应会立即产生沉淀,而不会出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的现象,因而D也要排除;
【评价】
该试题表现以下特点:
(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该命题素材,创设了精巧、新颖的试题情境来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联系可能用到的相关知识,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立足于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让学生感悟了学习化学的价值。
(2)兼顾知识覆盖面,考查了主干知识.就化学学科而言该题考查了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盐酸的挥发性,盐酸与金属、碳酸盐和碱的反应,以及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其中酸的性质是初中化学重点、主干知识。
(3)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能够较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问题,着力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个性。
【启示】
化学教学要重视实验教学,要正常开展实验活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工具,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催化剂,更重要的是在化学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对实验予以足够的重视,不要因为某些化学实验存在污染和危险而不去做,因噎废食不是解决化学实验中污染的好办法,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学生去改进实验,使存在污染的实验变为少污染甚至是无污染的实验。改进实验方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调动思维,因此实验方法改进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合理安排教材中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九年级化学教材(仁爱版)中的“活动与探究”很多。在实验活动设计中,没有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堂实验”、“实验习题”,对实验基本技能的练习要求,也没有具体的指派。教师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依据,合理安排学生做好实验。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分别让学生亲自向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通过亲自实验,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教师再作分析、归纳,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从以下几点谈谈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例如,探究常见的金属铁生锈的条件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例如,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发质的影响时,就可以作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的协同实验。
(3)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思维流畅,信息沟通,反馈畅通,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传统的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在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的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训练和加强,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索“竹子里有什么气体”。
(4)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物质,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对鸡蛋壳的成分的进行探究;学校也可以创造条件全面适当地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发展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2.做好典型实验,让学生触类旁通。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学化学就实验内容来说可归为以下几种类型:①物质制取实验;②物质性质实验;③化学与生活实验;④有关概念定律阐明实验;⑤有关定量计算实验。而每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都有规律可循,因而教师应做好典型实验,让学生触类旁通。由典型实验引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技术,使演示实验更形象更直观,效果更优化。
4.适当补充和改进实验,做好实验的开发和拓展。九年级化学教材(沪教版)中的有些实验内容比较空洞,缺少说服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不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宗旨,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补充。
5.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验探究中的组织引导作用,增加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求异思维,敢于设想,善于设想,发表创见。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索“竹子里有什么气体”。
6.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图为实验教学服务。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01:51:44 | 只看该作者
坚守创新有度
生活语文无痕
——浅析2013年孝感市语文中考综合性学习命题
安陆市解放路初中
张明霞
纵观孝感市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命题情况,大致如是:2009以“民间艺术寻踪”为研究专题,考查调查方法及材料探究;2010年以“注意安全,珍爱生命”为主题,考查活动方式及材料探究;2011年以“关注食品安全”为主题,考查图表类材料探究及纯文本材料探究;2012年围绕《弟子规》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及设计活动项目。2013年综合性学习命题如下:
请参加以“读万卷经典书,行万里文明路”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活动。
①阅读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0字以内)。(2分)
材料一:
位于湖南境内的江南名楼岳阳楼在今年春节和清明节开展背诵名篇《岳阳楼记》免票游览活动,受到游客好评。
同样,江南又一名楼江西滕王阁在“五一”假期推出“背诵免票游”活动,游客只要能背出《滕王阁序》,就可以免票在景区游玩,这一做法受到广泛好评。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今年五一”假期也出台新举措,凡是能够在10分钟内完整背诵《论语》其中30条的游客,就可以免费游览孔庙、孔府、孔林景区。
主要内容是:

②阅读材料二,请你在“青苹果乐园”栏目前中跟帖,丁姓同学、家长、媒体、网友任意一方说几句合宜的话,表明你对此事的态度(不得超过50字)。(3分)
材料二:
南京一名丁姓学生出国旅游时在埃及神庙刻下“到此一游”。事件曝光后引发各方热议,学校网站论坛“青苹果乐园”栏目中帖子骤增,有谩骂丁姓同学的,有指责家长的,也有委婉批评媒体热炒、网友过于苛责的。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对

说:


③针对国人出游存在不文明行为的现象,孝感市有关部门准备制定《文明出行公约》。请你就材料二的内容仿写句子。(2分)
行路重安全,遵守交规莫儿戏;排队讲先后,礼让他人有情义;
环保记心中,不要随手扔垃圾;


看了上面的题目,笔者的第一感觉是,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在综合性学习上有三处设题,这三处设题没有把积累运用中的常规题重新组合,组合默写名句、拟写标语、口语交际等,挂“综合性学习”的名头,行积累运用考查之实。考题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学习”,尤其合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对7-9年级学段的要求:“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现就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的综合性学习命题浅析一二:
首先,生活语文课本语文联袂以出——戎车既安,如轾如轩。
此项综合性学习与生活很亲。大多数初中生每至“五一”及国庆假期,会被家长安排出去旅游长见识。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及山东曲阜孔子故里都可能是考生曾经涉游之地,而出国旅游也可能是很多考生未来将要经历的。
此项综合性学习离课本很近。材料一至少相关课本中三处综合性学习活动:八年级下册“背起行囊走四方”、九年级上册“好读书,读好书”、 九年级下册“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且材料中提及所背的名篇《岳阳楼记》也是八年级下册的文言篇目。
综合性学习的考查离课本近易,离生活亲难。平时,我们一线语文老师经常会感觉到,某些素材能够紧扣课本上的综合性学习但离学生生活遥远,若拿此类的素材来命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纸上谈兵,学生答题往往只能僵硬地套课本背答术语,教师在讲解这样的题时,也往往只能教条主义照“本”宣科,思想受缚自由不得。
其次,与自然社会他人正能量互动——随风细雨,润物无声。
第一处设题。针对材料一,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考题难度不大但用心良深。三处名胜,前二处皆由名文诞名胜,后一处则是追寻名人怀故里。背相应的名篇就可以免票赏名楼,背《论语》30条就可以免票游孔子故里。这是不是在悄悄地激励考生:知识就是财富(名人有知识写出名文可以造就名楼的产业额,自己有知识背出名文可以免票额);有才能受人尊重(某楼因名人写了名篇就成名楼了,某地因出了名人成名地了,旅游胜地愿意少赚些钱来纪念名人同时传承优良的历史文化)……积极健康和谐的正能量,在无形地影响着考生们。
无独有偶,材料一和材料二恰从正反两方面在悄悄地“榜样”和“提醒”考生,文明出行,文明生活,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三处设题,针对材料二,丁姓同学、家长、媒体、网友任意一方说几句合宜的话,表明你对此事的态度(不得超过50字)。每个主体面对丁姓学生一事(《南京一学生在埃及神庙刻“XXX到此一游”》
http://www.06news.com/shrd/2013-05-26/1307.html),内心都会有个人的思维活动,之于此事的褒贬态度及看法,如能给其一个适当的平台,每个主体都会恰有说辞。这个设题顺势而为搭起了论坛这个平台,而跟帖的形式则是递给了学生一个“话筒”,能激起主体从思维到语言的倾吐热情——有引出主体合宜的话的场景,正义感责任感等正面的能量相应喷薄而出——能引发主体的情意态度。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此题设得贴近主体心理,有张力且自由民主——好的设题,就是合宜地成为主体倾吐的“诱因”。但是,这个张力和自由民主是有度的,其张力和自由只是指主体对话的对象不唯一,可以四选一对话。而实际的限制之一是看似无要求,实则有立场:丁姓同学的行为肯定不对,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与疏导,媒体热炒与其说是热炒而不如说是广而告之——此种行为当戒!旅游时四处涂鸦,是很多中国人的常见行为,因常见故孩子模仿。神庙里的‘到此一游’,不是偶然,确实让国人无地自容”。又如新华网《武当山现最强“到此一游”:石壁刻一家6人名字》一文中网友所言“以破坏公共环境为代价的留言,只会让自己蒙羞”。(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3-06/14/c_124852960.htm)网友谩骂不该——那是另一种形式的不文明,当事人毕竟是个孩子,要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媒体批评和网友指责实质当是希望国人出游不再出现类似有损国人形象的“事故”。限制之二是态度要明确合理。这首先考考生是否明事理,然后考考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此题的第二处设题一方面是在考试选拔甄别人才,另一方面恰如课标中所言,提高考生“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引自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中“7-9年级学段综合性学习实施建议”)。
第三处设题,仿句,写文明公约。此处仿句,内容上围绕“材料二”,让主体打开生活记忆库房的大门,反思和规戒自我——不在景区刻画,算是一次文明出游的自我教育吧。相信,做过此题的考生,可能是不会再出现“到此一游”的类似事件的。形式上要和例句相似,有句式和韵脚的隐性要求。第三处设题既体现了命题的时代性、思想教育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更体现了命题的语文性,语文味颇浓。
三处设题,很有序,一步步地实现了“读万卷经典书,行万里文明路”这一主题活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综观整个综合性学习的命题,既兼顾了“社会热点”和“学科综合”,“地方性”,也突出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命题素材具时代性,命题形式紧跟时代生活在创新(如论坛跟帖)。三处设题,7分权重,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从生活的大空间来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内容概括、语言表达、思想认识、情意态度、表达规范”等等能力点。总之,有坚守,有创新,有生活,有语文。
品评滋味张张嘴,烹饪美食道道工。陋笔数行,权是笔者阅读思考的肤浅体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14:56 , Processed in 0.3394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