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素质 提高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0 14:0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培养素质    提高能力
——建立高师写作训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任遂虎
    现代社会空前地扩大和加速了各类信息的开发和传播。文字书写是信息开发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写作课的重要性已为举世所公认。美国费城波林学院院长玛丽·麦克逊认为:“写作是文科学生的基本功,是全面训练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90年代后期,我们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和社会文化的需要,制定了高师写作课程教学训练体系,并开始在中文专业(包括本成人教育)本、专科教学中实施。该训练体系以提高书写素质为训练目标,以“知——能” 转换为训练模式,以实际操练为中心环节,以习作评价为动力机制。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的做法有:
    一、编写适应时代的写作教材
    我们编写新教材时,力求超越“文本制作”和“板块组合”的旧文章观,从社会文化发展的高度定位写作目标。换言之,写作教材不只涉及文本的形式化生成,更要涉及文本的社会化功能。当今,文本的社会化功能表现在与勃发的市场经济潮流相合拍,与信息传播的网络化趋势相合拍,与“高技术和高情感平衡”的新价值观相合拍。据此,我们先后完成了成人用写作教材,应用型专业自考写作教材和高师本科写作教材。用于高师本科的《写作训练教程》系统地阐述了写作学科的基本原理,讲述了写作的特性、构成、规律,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介绍了常用文体知识和新文体常识,同时设置了配套的提高书面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题例。教材加大了师范生应掌握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会写”的同时,“学会教写”,即掌握中学作文教学和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用于学生参考阅读的《作文指导》一书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帮助学生完成从中学写作到大学写作在思路、方法上的衔接。我们还编写出版了一系列和写作教学有关的辞书。
    二、设置综合的写作达标考核项目
    写作教学的核心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用于教学的写作理论做到了深浅适宜,繁约得当,博精合度,力求易学、易用和易考。从理论到常识,从习作布置到成绩评定,都落实到提高学生的“采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这一主线上。我们把训练目标具体化为四个可检测、可评价的指标:(1)常识指标:即基本的知识体系,可通过书面考试得到检测。在几年的训练中,学生掌握了整体的知识体系,书面考试合格率达到98%,经补考合格率达到100%。(2)规范指标:即文字书写、文面布局、行款格式的标准化程度。统计证明,除个别学生之外,绝大部分学生经过训练,在书写、文面、款式上能达到规范指标。(3)速度指标:即书写的速度。我们按不同对象、级次提出了单位时间内草拟和清誉的字数标准,并根据信息社会的需要,推广“快速写作法”。经训练,本科学生的清誊速度平均能达到25字/分。(4)质量指标:即内容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它通过综合衡度得到相应的比值。经一、二年级的学习和训练,到三、四年级,一般都能写出观点正确、材料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畅的文章。
    三、采取了多样化的训练方式
    “写作训练体系”采用了多样化的方式,特别是注意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学环节的需要,适时引导学生收集材料,调查研究,提高实际的写作水平;根据写作能力提高的逻辑程序,采取分阶段、分目标、分项、分格的教学法;注重了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注重训练体系的配套性和可操作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兼顾到基础性与专业性,文学性与实用性,常识性与实践性,传统性与现代性,共向性与个体性。
    习作选题、集材、草拟、修改、批阅、讲评是写作训练的主要途径和中心环节。为此,我们根据课程内容,随时穿插单项练习,并要求学生每学期完成3—5篇完整的习作。为了达到写作教学与训练的特定目的,我们特别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训练。写作是有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用情境感发、趣味感染来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用扩大参照、打破定势来培养学生的活性思维,用抓重点、破难点、找热点来培养学生的约性思维,用用留有余地、张弛兼容来培养学生的弹性思维,用提倡含英嚼华、内心意会来培养学生的悟性思维,用发现特长、挖掘潜能来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同时,我们还注重建全文章写作的动力激发机制。我们采取的动力激发机制的主要措施有:A、是鼓励、帮助、指导学生自办刊物(内刊);B、鼓励、指导学生向有关报纸、杂志投稿;C、开展有关专题辩论、专题演讲、习作朗诵及学术讨论等活动。动力措施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改变了“要我写”的被动局面,进入了“我要写”的自觉境界。近几年间,据不完全统计,我系学生在国内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文章150多篇。我系学生自办了文学内刊。其中有定期内刊《先锋》,还有不定期的内刊。近几年,我系学生在内刊上发表习作300多篇。这些“实地练兵”,既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其间要经历阅读与训练、认识与实践、输入与输出的交替反复。我们在教学中强化了有层次性、阶段性、递进性和联系性的操练,通过降低“坡度”,增加“阶梯”的方式,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递升。在“基础型写作”阶段,重点解决文字表达、书写格式问题;到“采集型写作”阶段,则引导学生深入校园生活,深入工厂农村,调查社会现状,采集生活材料,加以整理研究,写纪实性、应用性文章或文学小品。实践证明,提高写作能力的训练,适应了知识经济背景下手脑并用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以致用的新型人才。写作训练依赖于有序的程式、配套的环节和多样化的形式,而“知——能”转换的训练模式,具有程序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分阶段的实际练习,符合循序渐进、阶梯上升的教育规律。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0 14:11:03 | 只看该作者
面向21世纪的写作教改设想
任遂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写作教学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学科地位得以巩固,课程范围日渐扩大,教师队伍趋于稳定。尽管如此,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最突出的问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课堂与生活脱节,造成教学与训练的封闭化、单一化和形式化倾向。因此,高校写作教学应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及时予以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社会时代的需要。下面,谈谈面向21世纪的写作教改问题,以便与写作学界同仁交换意见。
    1、  教学目标、任务的再定位
    新时期写作教学应当超越“文本制作”和“板块组合”的传统观念,从社会文化发展和需要的高度定位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写作教学不只涉及文本的形式化生成,更要涉及文本的社会化功能。这就要求写作教学与勃发的市场经济潮流相合拍,与素质培养的教育任务相合拍,与信息传播的网络化趋势相合拍,与“高技术和高情感平衡”的新价值观相合拍。据此而言,写作教学目标可概述为:通过讲授课程和操作训练,使受教育者掌握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文体知识,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和相应的文化素质,学会一般文章的写作并能灵活运用,为将来从事社会工作和专业研究打下必备的基础。这一目标要求写作教学日渐科学化(方式、途径、工具)、系统化(结构及联系)、现代化(观念、内容及所达水平)和民族化(概念、体例及表达)。写作教学的核心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用于教学(研究例外)的写作理论应力求揭示规律,有利于指导实践,做到深浅适宜,繁约得当,博精合度,力戒繁而杂,多而滥,深而晦。从理论涵盖到概念赋义,从习作布置到成绩评定,都要落实到提高学生的“采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这一中轴上。就学生的表达能力而言,训练目标可以具体化为四个可检测、可评价的指标:a、常识指标——基本的知识体系,通过书面考试得到检测;b、规范指标——文字书写、文面布局、行款格式的标准化程度,可按规范指标得到统计;c、速度指标——按不同对象、级次提出单位时间内草拟和清誉的字数标准;d、质量指标——内容所具有的价值程度,通过综合衡度得到相应的比值。
    应当说,写作教学目标既要有整体的、全程的目标,又要有分项的、单程的目标。这样,达标训练才能落到实处。
    2、  教学方式、手段的再创新
    现代科技迅猛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自然也迅猛地改变着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写作教学的调整、改革和更新,在相当程度上意味着传统方式和手段的改变。写作教学长期被封闭在狭小天地中,除了“一张嘴”、“一本书”,就是“一张纸”、“一枝笔”,教师凭空讲授,学生凭空编造。改变这种单一方式的途径,就是引入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说,加强情景描述,穿插操作演示,利用实物、模型、教具等,可收到直观、形象的效果,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发挥想象。录像投影设备、电化教育设备、特别是多媒体电脑,更能造成直观生动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国际信息界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是美国SUN公司用Java语言开发的“3W”动态执行浏览器,可提供超文本格式的图形、图像、语音、动画与卡通等多媒体信息,并能将动态文档转换为动态执行代码,扩大了过去只能用于查询检索的功能,为远程的交互的教育应用开辟了可行途径。目前,比尔·盖茨等人正在设想创建适合读写的“绿屏技术”,进一步使电脑识别语句并了解其意义。诸如此类,将为写作教学带来革命性效应。它不仅作为输录和编排的工具而影响写作教学,而且作为采集和表达的工具而使人的感官功能不断延伸,思维功能不断深化。在写作训练中,既可以借用视屏检索、寻找必要的资料,也可以通过点击某一图标或热键看到图文并存的仿真演示,自然比凭空捏造式的作文训练优越得多。经过人工创意,电脑图像可以突破肉眼视觉的局限。如把宇宙宏观世界缩小,把细胞微观世界放大,把快得看不清的事物放慢,把慢得看不见和事物(植物生长类)放快等等。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叹的写作材料。
    3、  教学内容、思想的再斟酌
    基础写作课需要一定的综合度,不能因任课教师的兴趣、爱好和研究重点而偏科偏体。在已往的基础教学中,有人把“写作”等同于“创作”,钟情文学作品;有人拘泥文章的信息功能,偏重新闻体裁;有人注重现实,侧重于应用文体。基础写作课应包括“原理”、“常识”、“文体”三个部分。原理有理论涵盖性,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了解写作的本质和特征;常识包括结构要素、文面要求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要领;文体则是具体的品种,要把最常用的各类文章包括进去。
在防止以偏代全的同时,要防止以形代质。“质”是内涵、本质,不是单一的文本知识。任何文章,形体为内容而存在,为功能而运作。这就要求写作教学始终以知识理性为基石,以人文精神为动源,以文化价值为准则。从这个意义看,写作活动不能机械地等同于电脑的输出和输入。电脑操作本身不包含观念、情感和人文价值。而写作的内涵、本质恰恰在于主体性张扬和思想性弘发。
综合地讲,写作教学要把握这样几个“结合”:(1)基础性和专业性结合——既照顾到口径的宽度,又照顾到方向的深度;(2)文学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既学会审美意义上的表达,又学会实用意义上表达;(3)常识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既通晓已有之理,又长于操作之行;(4)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结合——既介绍前人的经验,又注重现代的观念和方法;(5)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结合——既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又不搞“概念搬家”、“名词爆炸”,着意融会吸收;(6)个体性和共向性的结合——既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又引导学生认同共向的价值准则。双向结合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引导操练,提高能力,培养素质。
    4、  训练途径、环境的再选择
    写作课属于技能性课程,不同于哲学一类抽象的理论性课程,不同于文字学一类知识性的课程,也不同于作品选一类鉴赏性的课程。写作的理论和常识,都是为直接指导操练而存在的。长期以来,从科目设计到训练途径,从写作环境到成绩考核,未能照顾到写作课的特殊性,把它混同于纯知识性的课程。教师限于“讲稿——课堂——考题”的有限范围,学生株守于“笔记——作文——考试”的狭小天地,对社会生活、大千世界了解甚少。为什么不少大学生写作时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呢?为什么出现“米不够,水来凑”,空发议论,堆砌概念,咀嚼幽思,抒发哀怨的现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幽闭楼院,脱离社会,缺乏生活材料和真切体验。因此,写作教学需要走出校门,接近生活,了解社会,收集材料,超越“自我”。如果说,文学写作需要生活功底的话,那么,实用文章则更需直接取材现实。如练写调调查报告、计划与总结、经济合同、商品广告等文体,很难凭空编造。写作教学需要开辟“第二课堂”,建立供学生观摩、调查、采访的“网点”,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近工农,了解国情,激发兴趣,获得真实的写作材料。这样做,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训练集材能力,又可以开拓文化视野;既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锻炼社会适应能力。
    5、  教学程序、时间的再安排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其间要经历阅读与训练、认识与实践、输入与输出的交替反复,非“一次性”的知识传授所能完成。将写作课集中安排到某一教学段,力图“毕其功于一役”,不符合写作能力循序渐进的规律。新时期的写作教学应强调层次性、阶段性、递进性和联系性,通过降低“坡度”,增加“阶梯”的方式,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深化。一些发达国家从本科生到博士生都开写作课,体现了阶梯上升的教育设计。我们认为,对本科生来说,写作课在扩大课时的同时,分三个阶段穿插到四学年的教学之中。第一阶段为“基础型写作”,安排到第一学年,占总课时60%,重点讲授原理、常识,集中解决文字表达、书写格式问题。
    第二阶段为“采集型写作”,穿插到第二、三学期的假期前后,占总学时的20%,主要方式是举办讲座,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深入街厂农村,调查社会现状,采集生活材料,加以整理研究,写出相应的纪实性文章、应用性文章或文学小品,假期结束后由教师批阅,进行统一或个别的指导。这种“战地练兵”比“纸上练兵”的效果好得多。第三阶段为“研讨型写作”,安排到第四学年,占总学时的20%,主要从事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这一阶段,可举行报告会、研讨会、辩论会,就学术问题展开交流和争鸣,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定论题,查找资料,拟写提纲,起草论文,教师予以单独的、具体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术探索能力。这项工作,需要写作教师和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师共同完成。这种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知能转换和手脑并用,符合循序渐进、阶梯上升的教育规律。
    6、  考核计划、评分标准的再完善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不能缺少考试这一环节。写作虽是实践课,考核同样十分必要。通过考核,才能反馈信息,检阅成绩。当然,鉴于写作课的实践性特征,考核计划应与知识性课程有所区别。
写作考核应注意的问题是:(1)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可考查,可考试,可开卷,可闭卷,可口头,可书面,可全程考,可随程考。(2)既考查知识掌握情况,又考查能力提高情况。(3)兼顾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由于先天秉赋和个性差异,学生往往在文体、语体等方面各有所长。考题不宜局限过死,应有一定的弹性系数和选择空间,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和爱好。(4)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要减少“面面俱到”的考题分布,重在考查能力和应用,不鼓励无意义的死记硬背。(5)除了以“学习——成功率”和“时间——准确率”为成绩尺度外,还要结合“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及自身基础上的“提高程度”等因素。
    作文评价标准的弹性空间历来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行的作文评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综合打分,一种是分项打分(一般为内容、语言、结构、文面四项)。两种方式各有长短。无论使用哪种方式,都应注重“检测”和“评价”的双向结合。“检测”指客观的标准而言,如文字、文面、语言、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评价”指对作文内容所含价值的判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在具体评分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达标评价,即是否达到该学科、该专业、该阶段教学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个人在同级、同班水平中所处的位置。这样把既定标准的衡量与参照系的比较相结合,就能给出相对准确的分值。
     当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变革和发展,为高校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只要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不断开拓,写作教学会取得更加丰厚的成绩。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10 14:11:29 | 只看该作者
网刊:大学写作训练的新载体
任遂虎
    随着网络文化传播的日渐扩展,大学生中集体主办的网刊开始涌现。作为一种新的载体形式,网刊发表经过反复修改、相对成熟的优秀习作,可以成为大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的理想途径。
    由于诸多原因,在校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不高。“抓了外语,丢了汉语”的现象比较严重。面对这种现状,传统的写作训练载体、方式固然不能丢弃,同时新载体、新方式的开发应用也势在必行。对于大学生来说,办集体网刊要比开个人博客更为适宜,更为有效。时下开博客的人,多为职业文人及闲散人员。在校大学生开博客,弊多利少。因为学生以学业为主,不易在网络写作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以班级、年级、系院为单位的集体网刊,可以集群体之智慧,补个体之不足,在既分工而又合作的链条中,利用业余时间,有选择地发表推敲、修改后的文章,这样就不会过多的侵占时间和花费精力,能够起到交流传播、相互促进的效果。
    众所周知,文章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写文章,不只表现着制造文本的技巧,同时表现着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不只是词语概念的运用,同是也是内在精神的外化。一个人学写作,如果只用心于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的问题,忽略资讯获取和思想发挥的问题,只关注语法常识和篇章知识的问题,而忽略思维能力训练和精神品格培养的问题,那么只能是舍其本而逐其末。从教育学角度看,写作训练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文字编码来训练传递信息的技巧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综合性、多环节的智能行为而使已有知识得到消化和应用。因为写作是一种智能性生产方式,是一种综合性行为方式,能够对已有知识起到巩固消化、改造重组和选择应用的功能,能够有效训练采集、筛选、分类、构想、表达、修改等多重能力,因而写作从来就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手段而存在。西方国家就有“学习通过写作”的口号。这正是写作训练必不可少的原因所在。
    不难发现,网刊写作具有时代的优越性。纸质刊物成本高,办起来费时费事,交流和传播的渠道相对窄狭,难以得到人们的广泛了解,也难以做到有效的反馈互动。相比之下,网刊就有诸多优势。一是投资低廉。虽然办网刊不是“零投资”,因为有一个用机、耗电的问题。但它比起纸质刊物来说,成本要低廉得多。这对于大学生群体活动来说,十分适应。二是灵活便捷。组织者可以在校园网上申请网页,也可以在国内网站上以博客形式开办专题网刊。编好的文稿可以随时上网,上网后的文章可以较长时间存在,也可以根据需要更改、删换。因为没有复杂的人事纠葛和利益关系,操作起来方便,快捷。而且,网刊文本页面上还能做到声色光影的配合,使形式更为生动活泼。三是利于互动。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学生习作由教师批阅和讲评,由于受到有限的时空尺度的制约,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难以进行。网刊的出现,可以变“一言堂”为“众言堂”,学生可以自由发贴评论,在讨论、争鸣、撞击中激发思想,提高见识。由此可见,网刊实际上可以将习作本、壁墙报、小报刊、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读写训练形式熔于一炉,在广阔的时空天地中随时实现交流。而且,学生可轮换做网刊的编辑,选择、组辑、修改等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提高,还可以根据需要写一些诸如编者按、卷首语、编后记等文体,在“实战”中来“练武”。
    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集体网刊要以健全人格为基础,以发展教育为目标,以价值理性为主导,以高雅鲜活为内容。这是针对网络传播中存在的低俗、丑陋现象而提出来的。人们可以看到,在网络传播中,诸如暴力色情、人身攻击、调侃恶搞、下流语汇、造谣生事、包装造星之类,对社会文化造成负面的影响。而这类低俗、丑陋的内容也会渗入大学生的思想及创作之中。因此,高校学生集体网刊在发表习作、训练表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讲究品位,追求高雅,注重价值,抵制庸俗。这里要说明的是,笔者并不反对文化程度视域上的“浅写作”,只是反对内容取向视域上的“浅写作”。前者意味着通俗浅显,而后者却意味着低俗无聊。集体网刊,不同于个人博客的随心所欲,不宜琐谈无意义的俗事俗情,不能追求空虚无聊的观感刺激。同时,那些不具备教育内涵的功利诉求,那些不利于道德教化的情感宣泄,同样在拒绝之列。除此之外,办网刊也需要有版权意识,反对投机取巧、抄袭偷窃、变相掠夺、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应当说,集体网刊追求高雅品味,不仅对在校大学生树立优良文风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网格文化有示范和导向作用,对优化网络环境、仍至净化社会空气有间接的助益。
    现代教育中,网络为知识传播、资讯获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然“网络”自身是工具而不是目的,目的需要人的操作而实现。有人以为,网上写作容易坠入低俗,实是一种误解。“网”如道路,什么人都可行走其上。不能因路上走过坏人而对路有成见。网上有黑客,不等于网是黑网。作为载体形式,网文可同“白纸黑字”一样,赋予现实性(针对虚拟性)内容和人文性(针对技术性)内容。网刊的价值实现过程,即是以“网”求“鱼”的过程。“鱼”就是有价值的文化成品传播,就是在传播交流中实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质而言之,以网络为载体的习作传播,是大学生写作训练的一种可行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12:04 , Processed in 0.11145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