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农村教师的成长编年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0 20:4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一个农村教师的成长编年史作者:朱永新
一个农村教师的成长编年史


(朱永新按):这是一位农村教师的成长编年史,也是他的心路历程、行走历程。他叫“云中”,却坚实地站在大地上。他犹豫徘徊过,但没有颓废厌倦。教师,如果不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不能够让自己的生命神采飞扬,多少是遗憾的。
云中逸客(原“镇西之家”版主)
  1991年7月,我毕业于荆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曾经在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上有过一些探索与成绩,但是一直都没有形成文字,也从来不曾发表过什么文章,只知道努力做事,为提高学生能力,真心爱学生而已。虽带实验班十年,师生所给的评价也很高。但现在回过头来自我评价,我只能算一个利用小聪明在做事的人、一个好人、一个没有失掉爱心与良心的老师而已。
  我曾经为教书劳与酬的严重不公而出去打过半年工,也曾经因为不想教书而自愿去村小支教两年(实际上是去混,拿安稳工资),并为爱人经营生意。但我说实话,几经折腾后,我觉得我还是做教师好。因为只有学校简约的生活适应我,我喜欢与学生在一起。
    2003年:悲悲戚戚,茫然不解成长的烦恼
  当坐在出租屋里,以板凳为桌,开始一边阅读教育杂志过刊,一边做着摘抄的时候,当全镇仅有的全日制中文专业的我不能教语文的时候,当居无定所,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饱受白眼的时候,说“悲悲戚戚”,一点不为过。不知怎的,这样的感觉只在我的脑海出现过一瞬间,而迅速地被一种激情占据:我不能让人看不起,我不能被这个时代抛弃。这段时间,前十年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成了我最美好最温馨的港湾,我躲在那里回味、享受……
  那些在记忆中永远鲜活的面孔和那些永不磨灭的情节,历历在目。每到夜深人静,我一个人趴在床上书写,回忆那些曾经走过的路,心中感概万千,激动异常。在白天,我就一遍遍修改,然后誊正在文稿纸上。没有想着去投稿,只想练笔,以此开始我的教科研之旅。那时,在我的思想里写教育类文章就是科研。写得不多,一个月两篇吧,但这都是我的心血,也是我当时的希望。
  生活条件的清苦,我不在乎。前路漫漫,我该走向何方?朦胧的意识里,身边优秀教师的出路,就是我当时最好的榜样。好好写文章,认真钻研课堂,多获些奖发几篇文章,把自己的资本弄足,然后去南方教书。于是,我按照南方招聘教师的条件一条条去充实自己。怀揣着这样的梦想,我义无反顾地上路了。因为我历经南下打工和商海沉浮,是第二次回到教育战线了。我别无选择。
  那一年我三十三岁。
    2004年:寻寻觅觅,憬然有悟成长的方向
  《教师博览》让我知道了朱永新教授,也让我知道了“新教育文库”,并走进了“教育在线”。说实话,最令我来劲的是在线人的成长与在线营造的良好环境,特别是很多家杂志的网上采稿。因为我当时的“教科研”观念就是写作与发表论文,一个错误的念头竟然改变了我的生活!短短的一周,我学会了打字、上网、发帖……
  真真走进网络,我有时间坐下来看帖、回贴了。我发现了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教育的天空何其广阔。教育在线,虽然也是一个虚无的世界,但是这里充满了真诚与友爱,善良与和平,美好与憧憬,只要你象做人一样在教育在线行走,相信你会发现在线的确是我们普通教师的家!
  每次读朋友们的帖子,总能感觉到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常为自己的不足感到不安。再说因为读贴、回帖占据了过多的业余时间,所以合理安排时间与充电学习就成了在线人的首要任务。
  朱永新教授送给张向阳老师的“读书、上网、写作”六个字,我常常记在心间。还有朱教授说过“要想写的精彩,就必须活的精彩!”在生活中,我开始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在工作中,我尝试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闲暇片刻,我对生活与工作进行反思;工作之余,我规定了自己上网的时间,同时也规定了读书的时间与写作的时间。这样严格按照朱教授的六字方针办事,我相信没错!
  从那一年开始,我摒弃了一些恶习,潜心教育教学,坚持业余自学,提高业务素质,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生活质量,就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亲手撰写的一百多篇随笔让我的世界为之充实,一大批书籍让我的精神为之振奋,时时刻刻地反思让我的人格为之升华。我已经完全不是以前的那个我了!
  2005年:真真切切,怡然处之成长的历练
  深入网络后,我了解了新教育试验的起源、教育在线的创办等内幕,对他们顿生敬佩之情。紧跟着朱永新教授、李镇西老师以及他们带领的新教育团队,我开始走上了新教育之路。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坐电脑前,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回顾与反思,天天坚持!说实话,有文字可写真的很幸福!因为只有活的精彩,才能写的精彩!我觉得自己很充实,不能为发表而写!一旦我沉下心来,我觉得教育原来如此的有趣!
  那届的学生与我一起玩耍、唱歌、摔扑克、打篮球;有事没事,他们总喜欢跑到我家来;很多学生以与我在一起为乐,他们认为我是他们最好的朋友。那次我去市区参加考试三天,学生欢迎我回来的那份激动依然在我心中澎湃;还有,从成都回来后,他们向我倾诉我不在家时他们的孤独与思念,“老师,我们好想你!”至今,这份感动依然在我心底默默流淌。
  说实话,我得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让我与青春同行永远年青,是他们让我时刻反思不断提升,是他们让我感受真诚体验感动,是他们让我充实自己不断前行……
  这一年,我虽然没有做班主任,但是我没有一刻停止对学生思想工作的关注。只要看到他们有不良的言行,我总是想尽办法,让他们感受到细节与成败的关系,给他们一些应有的建议,帮他们改正。我利用给学生朗诵美文的时候,我选择了《鲁滨逊漂流记》、《教你一生好习惯》、《爱的教育》、《世界上最感人的美文》等书籍,给他们全文朗诵,教他们独立自主、养成好习惯、学会感动等。我开始“师生共写随笔”的试验。我的教育随笔主要围绕与学生的交往以及对学生的教育来写。其中,学生成长个案主要是为全班乃至全校最差的一个女生写成长记录日记,最终成文七万多字,但她还是退学了!记得我将自己给她写的四个月的成长记录(两万多字,后来坚持写了7万多字)装订好,亲自签名写上题目“朋友,一路走好!”做为元旦的礼物送给她的时候,她的面部肌肉瞬间的凝固,语无伦次……虽然这个学生当时没有转变,但是两年后,她洗心革面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后又进入通信公司,成为销售代理,再后来自己开美容店成为老板。一个老师、家长头疼,都要放手的孩子能在今天自食其力,我感到欣慰,不亚于我的学生考上了清华。
  一个人远离了尘世的喧嚣,静静地将教育融进自己的生活,默默地享受教育带来的愉悦。同时也愉快地让自己走进学生,倾听花开的声音,感受青春的脉动。可以自豪地说,我是青春的,我是阳光的,我是幸福的!
  2006年:是是非非,坦然面对成长的阵痛
  文章发表越来越多,在网上名气也越来越大,我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与自我的膨胀之中。当与王晓春老师就我的几篇文章进行了几个回合大量的交流后,我才豁然开朗!王老师能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故事进行理性的思考与质疑,给我很大的启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案例《一次特殊的家访》,经由万玮、魏勇、王晓春三位名家点评后,网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网下我对这个案例的研讨持续了整整一年。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交流,让我学到了科学的态度与专业的精神。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到一个故事的背后会有如此多的问题。同时,一个案例也不是我们写好了,甚至发表了就成功了,完事了。我们更重要的是让这些案例成为我们日后工作的借鉴与指南。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遭遇到了或褒或贬的声音。教师工作是艰辛的,生活压力是巨大的,而老师们能够在工作之余,在茶余饭后,或公开、或三五成群地谈到我,“肖盛怀班级这次考试成绩如何?”、“肖盛怀文章真写的不错!”、“肖盛怀只会进行教学研究,不会教书!”等等,我由衷地感谢他们!因为他们的关注,让我感到庆幸。为什么呢?当他们心悦诚服地褒奖我时,当他们轻轻地安慰我的时候,当他们狠狠揣我一脚的时候,我庆幸我是活的!因为谁会对一头死狗感兴趣呢?是他们让我学会了冷静地反思,不屈地忍耐,真诚地待人,正直地生活,谢谢他们!真心地谢谢他们!
  2007年:兢兢业业,昂然直入成长的蜕变
  你写了这么多文字,是在制造垃圾吗?你有你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吗?究竟有没有一两篇代表作?…… “不汲汲于一时一事的所得,而致力于一生的成长;不汲汲于早日名扬天下,而致力于自身切实发展;不汲汲于眼前的名利,而致力于自身生命的厚重;不汲汲于发表一两篇文章,而致力于撰写万古长青的教育诗;不汲汲于眼前的火爆,而致力于自身教育生命的深沉;不汲汲于他人的重视青睐,而致力于自身灵魂深处的修炼;不畏惧寂寞,不畏惧挫折,不迷信导师,不依赖导师,主动发展,自觉发展,持之以恒发展,让我们充实、充实,更充实;沉静,沉静,更沉静;提高,提高,更快提高!”是张万祥老师让我找到了方向。
  写作、阅读、上网等让我有了实质性的转变,也取得了方方面面的成绩,时常会冷静地拷问自己,我究竟有多大的能耐?我做了多少实质性的研究?我有哪些文字是有价值的?我的专业道路该如何走下去?……
  沉下心来,我总是觉得自己根基不太牢固,文化底蕴不够深厚,于是我开始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反思。
  首先,我整理了自己100多万字的文稿,除教育日记外。其次,我利用参加市省班主任培训的机会,系统地学习了班主任工作思路与理论,同时也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进行了梳理,集中做了几个主题。后来有两个主题在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中全市巡回讲座。最后,我也回顾了自己的阅读史,按照教育在线“网师”的要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自己专业阅读的症结。
  在整理自己的文稿、回顾自己教育教学的同时,我反思了自己的专业发展的过程,感觉到自己像暴发户一样突然膨胀,很需要冷静,更需要伏地前行,于是我去了些浮躁,不再追求文章的发表,而是平和地做些实质性的研究,多读书充实自己。
  2008年:平平淡淡,悠然自得成长的真谛
  享受学生,与青春同行;享受课堂,与科研同行;享受网络,与大师同行;享受生活,与幸福同行!默默无闻,教育教学成了我的兴趣,不需要谁来要求我,不需要谁来表彰我,更不需要谁来奖励我。既然选择了教育,就应该选择清贫,就应该享受奉献。我常对身边的人说,我既不想做什么领导,也不想要什么先进,我只想安心教我的书。或许是受李镇西老师的影响吧,我觉得领导、先进是暂时的,而教师却是永远的。
  感谢干国祥,是他的《寻找并担当你的天命》让我醍醐灌顶。记得从看第一句起,我就不由自主地轻声朗诵,我被深深感动了。
   把一个班带好,这是使命,但还不是天命。促使你把班级带好,带到卓越的那个“因素”,才是你的天命。它会贯穿于你生命的所有地方,所有时间,它是生命终极的回答,也是人生第一问题。
   ——摘自干国祥《寻找并担当你的天命》
  我现在正努力地把自己的班级带好,我也在朝着“卓越”的方向奋进,我也早就把教育作为我的天命了,但我总觉得自己还不如干国祥、魏志渊等人痴迷。为什么孔子的自性,能达到那样的境界而俗人不行?干国祥说,因为一愿不灭,一念不熄。 “愿”即是种子,而岁月中的“信”,即是念念不息。
  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围着班级与学生忙碌,有时想想,真的为了什么啊。应该说在农村我是“功德圆满”了。中高到手了,工资也起来了,省先进也拿到了,还有什么追求?也许有人说我傻,但我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为什么呢?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陀螺在不知疲倦地旋转,老有累的感觉!
  干国祥让我找到答案了,因为我还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他让我知道了我目前的处境。我虽然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天命,但还没有真正地去担当我的天命,更没有敬奉这个天命,所以我难以达到生命的至高的境界。所以我才时常感觉疲倦并时而有些抱怨!
   我们的使命,若只体现于班级。那么放学了,使命便暂时消失;放假了,使命就暂时中断;毕业了,使命就告一段落。我要说,这还不够。
   只有将最终的天命认识清楚,并在自己的全部生命中体现这个天命,敬奉这个天命,才能让生命达到至高的境界。
   ——摘自干国祥《寻找并担当你的天命》
  既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命,那么就勇敢地担当起来吧,用饱满的激情去敬奉“教育”这个天命,因为它可以让我达到生命的至高的境界,因为它可以让我尽情地享受来自学生来自教育的幸福!
  2009—2010年:迷迷糊糊,悄然堕入成长的迷茫
  应该说2009年3月到2010年,相对前几年来说,我写得很少。我主要在整理自己的书稿,在这个过程中,我真感觉自己根本不会写文章。
  2009年5月,经过《仙桃日报》、仙桃教育信息网公示,我被仙桃市教育局推荐参与了“湖北名师”的评选。因为我本来就属于破格申报,评选的名额也特别少(全省初中名师只评五名),最终没有评上。同年8月,我也参与了湖北省第八批特级教师的评选。由于也是破格申报,本来可以上报的,市局领导考虑我还年轻,建议我好好准备下届。8月底,我还被市局直接确定为“湖北省优秀农村教师”,在教师节前夕作为仙桃市教师代表受到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的接见。11 月,我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培计划——中学班主任培训者”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年底,我作为仙桃市农村教师代表参加了仙桃市教育系统一年一度的新年团拜会。
  2009年,是我在市局频频露脸的一年,也扩大了我在市内的影响。鲜花和掌声虽然算不了什么,但是,我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让我在很多场合比较尴尬。我是一个不太会应酬的人,我想安静。在2010年9月,学校有支教的指标,我于是申请到村小支教。考虑到我在市局的影响,镇中心学校安排我到村小做校长。初做管理,我想实现我自己的教育理想。只知道努力去做事,没有想到很多关系的微妙与复杂,也与上级沟通甚少。两个月后,因为要去北师大参加“楚天卓越工程” 的学习,我没有做了,回来后安心带几节课。
  自认为我管理再大的学校与机构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在校长成为“行政长官”的环境下,使手腕,磨心眼,我真的难以适应。往后的几个月,我冷静反思,觉得自己还是不够成熟,我还需要修炼。于是我整天与学生泡在一起,坚持锻炼,修身养性,真正的隐了下来。我给孩子们从家里带去篮球、羽毛球以及大量的图书,组织了很多活动,孩子们与我都自得其乐。轻微的肩周炎好了,慢性咽炎也逐渐好了,心情也平和了。我就那样的静静的混迹在人群中,消磨时光。不再阅读,不再写作,就那样得意的认为,我就凭现有的荣誉与成绩混退休也不会怎么差。养好身体,无忧无虑,多好啊。
  2011年:轻轻松松,自然迈入成长的轮回
  在2010年除夕,看到我最初与我“师生共写随笔”的一批孩子还在坚持写日记,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我又重新开始了写作。不过我不再逼迫自己写了,就那么随意,想写点就写点。
  2011年3月,我如愿地参加“楚天卓越工程”省外高端培训,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了一个月。本来学院只要求学员写每周学习心得,但是我每日坚持写。我又找到了写作的感觉,并且利用这个机会,我系统地梳理了自己的教育思考与实践,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收获不小。一整年,原创作品69篇,计十五万多字。很舒心,很享受,我就这样自由地写着自己熟悉的生活,一直坚持。
  支教、育儿、语文教学研究、班主任工作以及与网络上广大一线班主任们交流等,这就是我的生活,也是我写作的源泉。很少投稿,也很少为征稿写稿,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以及自己有言说欲望的内容,我会尽力表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写自己想写的文字,很自由。有时也完成一些约稿,也帮编辑朋友们征稿,也给别人辅导些写作什么的,但没有功利,只是爱好,只讲感情。
  把写作当一种爱好,就像唱歌一样,能给我生活增添乐趣。想专业点,可以学;不想,就玩。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写属于我自己的经历、情感与思想,这样你会无比的舒畅。偶尔发表几篇,为平静的生活增添点情趣;来点稿费,喝点小酒,吹吹牛皮,我会觉得生活如此美好。
  2011年11月,一个朋友推荐我进了一个QQ群。这是一个班主任民间团体,群主梅洪建是我以前的熟人,而且以前教育在线、班主任之友等论坛的很多熟人都在这里,我又重新回到了网络中间。我与一线班主任老师一起前行,相互探讨,我如鱼得水。由于我基础比较扎实,以前在网络上还小有名气,很快就有一些网友、媒体等开始关注我。特别是《班主任之友》小学版在12月,请我给一线班主任做了一个“答疑”。以前一直想在《班主任之友》杂志上发表文章,现在就在不经意间居然做了个专家答疑。这让我更加坚定,同时也十分懊悔前两年在网络上的淡出,失去了很多好的机会。
  2012年:快快乐乐,欣然享受成长的幸福
  3月,我被《中国教师报》作为“新生代班主任”隆重推出,一张照片,一个简介,还有一篇四千字的文章,占了整整的一个版面。这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积极主动的发展自己。
  暑假期间,我参与了在河北、山东的两次公益讲座,看到了很多如我前几年一样渴望进步的老师们,我不禁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让有梦想的一线班主任愉快的工作幸福的生活,应该成为我——一个新生代班主任——生活的一部分。
  9月,我结束了两年的支教生活,回到了学校任六年级班主任。我教孩子们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每天与孩子们在一起快乐的生活。我每天坚持写班主任日记,也在网上上倡导班主任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教育教学。我希望一线班主任能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愉快的生活,开心的工作。
  12月,《福建教育》把我作为“全国知名班主任”进行介绍,照片放在了封二,并推出了我五千字的“治班之道”。
  以前我的写作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因为只有在那样的环境我才能写出文章来。长时间的坚持,白天很多时候有些恍惚,让我感觉这样在伤害身体的前提下发展自己实在不值得。一直以为就是自己写作基础差,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很羡慕李镇西老师,随时随地都可以静心写作,文思泉涌。现在我逐渐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时间,晚上十一点左右必须上床休息,保证身体的健康。现在任何时候我都保持着旺盛的精力。想想前几年,自己真是太鲁莽,只知道往前冲,不知道停下来想想为什么。当我在办公室嘈杂的环境中撰写班主任日记的时候,我才知道写作就是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洒脱。开开心心的记录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自己开心,孩子们也开心,真的很好。
  闲下来就整理自己的工作思路,进行有效的反思与提升。在周末的时候,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去讲讲课,与一线教师零距离交流,让我更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
  
  冰心老人在92岁的时候接受孙云晓一个半小时的采访,老人有句话说得很好:“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难道不也与孩子的成长类似吗?我认为教师也应该像野花一样自由生长。
  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我感到只有像野花一样的自然生长,才能有十足的长进!因为野花没有园丁的精心呵护,也就没有了那份不该有的傲气;因为没有人为因素的介入,也就没有了那与人追逐名利的俗气。在大自然中,有的只是拼命地吸取日月之精华,储蓄天地之灵气,为我所用。虽然也会遇到日晒雨淋、飞沙走石等恶劣的自然天气,但是,也只有在与之搏斗的过程中,才学会了坚强,才学会了面对一切的困难与折磨,才能真正独挡一面。是啊,在我的成长的过程中不也是这样的吗?
  看准一个目标:我要发展!于是,我以百倍的信心去奋斗,从来不考虑学校以及上级领导是否要求,更不考虑我这样做是否值得;从来不考虑身边的人如何看我,更不考虑我特例独行是否合群;从来不考虑哪些该不该做,从不考虑做后有没有回报;从不考虑自己要做一个如何如何伟大的人,更不考虑我会不会成功;…… 反正,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永远记住,我的导师张万祥先生在我们班主任专业培训班开班时的发言:不汲汲于一时的名利,不汲汲于一时的得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自己每天都开心快乐,也让身边的人都开心快乐!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我才是自由的,洒脱的。值得庆幸的是,有这样一个理想的平台,给了我自由的空间——那就是网络。在这里,有全国人大常委朱永新教授,有钱梦龙、李镇西、卢志文等大家,有韩军、窦桂梅、徐斌等名师,有王晓春、张万祥、干国祥等专家,有李炳婷、毛卫东、薛农基等编辑,还有很多的一线名师、名班主任以及一大批有梦想的教师……在网络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大家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可以誓死捍卫自己的观点。这里有的只是真理、科学。只要你付出,你就会有收获。
  在现实中,我努力实践,把这些日常的教育教学记录下来,发到论坛上,与大家一起分享、研讨,也对我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不断纠正完善自我。在这个民主自由和谐的“大家庭”里我逐渐成长起来。
  最近这几年,我申请带普通班、两次自愿到村小去支教、自费读教育硕士、坚持新浪写博、网上义务为一线班主任指导与答疑等,一切皆发自内心。不求名,不求利,我只想真实的活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像野花一样自由生长。
  前几天,收到编辑发来的消息,本月底,某知名刊物将在头版“名师有约”栏目讲刊发我十年网络发展的心得与体会《一线教师如何走进网络》,并附一张照片介绍我。这对于我一个农村教师来说,真的是无上的荣光。而我如今一切的一切,都应该归功于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试验,归于与“朱永新成功保险”。“参加新教育之前,我处于人生的最低谷,失败透顶,还差点惹上官司。现在我愉快从教,幸福的很啊,谢谢朱老师的新教育以及教育在线网站。”这是我在朱永新教授微博上的简评,朱教授也给我回复:携手圆梦。
  其实,我刚走进教育在线的时候,只想发文章、获奖什么的,然后按照南方招聘教师的要求来充实自己,到南方教书去。其实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会有今天,我会成为这样一个教育的追梦人!应该说,我一直都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沧桑,在经历了众多的波折与磨难后,我能重新站立起来,对我和我身边的人来说,都可以算一个奇迹!
  仅以亲身的经历献给“朱永新成功保险”走过十年!
  
  注:参加新教育试验以来,我坚持教育写作,原创文字约200万,阅读教育类书籍200多本,上网学习约10000小时,在全国各地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和班主任培训讲座近100场。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0 20:43:4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成长是一种自觉的选择作者:李镇西


今天下午,我邀请了新教育实验的著名种子教师侯长缨老师(网名“快乐小荷”)来我校为老师们作报告。
我和小荷认识已经十多年(参见《见证快乐小荷成长》),当年她在网上给我“求助”,我建议她读苏霍姆林斯基,写教育随笔,进教育在线网站并加入新教育实验。如今小荷的教育获得了成功,成了全国有名的新教育实验种子教师。
小荷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向老师们展示她所带的“毛虫班”五年走过的路程。特别重点介绍了她在这个班开设的课程:“经济课程”“童话剧课程”和“整本书阅读课程”。小荷时而娓娓道来,时而眉飞色舞。老师们都被她的故事吸引了。
报告结束后,我做了即兴点评——
十多年前,当素不相识的快乐小荷在网上第一次向我求助时,其实当时也有许多素不相识的网友也向我求助,而且十多年来,一直源源不断有素不相识的老师向我求助,但为什么最后的成功者只是小荷等少数老师?
去年9月18日,我在武侯区教育局讲新教育实验时,那么多的老师都听了,可为什么只有王兮老师真正做起来了,而且昨天听说今天侯老师来我校做报告后,她便自愿来了?
我还想到,不仅仅是快乐小荷,还有桃花仙子,还有小风习习等等新教育的种子教师,或者说几乎所有的新教育种子教师最初都是孤军奋战。桃花仙子在湖南一座山坡上的小学搞新教育。她周围的老师,包括校长根本没有听说过什么新教育,可她就是一个人搞起来了。这是为什么?还有小风习习,一个人在郑州机场附近一所农村小学做新教育,周围也很少有人知道新教育,可她就那么执着地追求着。
还有小荷老师,当初做新教育,校长也不知道新教育,但小荷一做就这么多年,最后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新教育种子教师。
为什么是小荷?
因为教育是一种自我选择,成长也是一种自我选择。
我对那么多老师提供过建议和帮助,但有人并没听进去的,或者没毅力去做,但小荷做了,而且坚持了。这是她的自我选择。这是对一种精神生活的选择,对一种生命状态的选择。
不是外在的服从校长,不是“你要我做就做呗”,而是发自内心的对一种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追求。所以她做了那么多事,你们刚才看到了听到了,光说排练童话剧,在别人看来就特别特别辛苦,可小荷却做得那么津津有味。她没有去找校长算“工作量”,因为一切都是她自找的。我想到我年轻时候也是这样,一个人做那么多的事,给学生读那么多的书,开那么多的讲座,假期带他们去玩,毕业前给他们编书……可我从没向校长说:“你怎么给我算工作量?”这是我自己愿意做的,是我自己的乐趣,关校长什么事呢?
许多老师爱给我说,我是想做点什么什么,可家长不支持呀!你们看,小荷班上的家长多支持她。为什么?因为小荷感动了上帝——这“上帝”就是是家长!家长们看到了小荷的付出,看到她在用心做教育,看到她真正是为孩子好,怎么可能不支持呢?
今天小荷的讲座题目是《缔造完美教室》,但实际上她讲的都是课程。因为完美教室不仅仅是外在的文化包装,不仅仅是班名班徽班诗等等,更重要是有自己的课程。只有卓越课程能够支撑起真正的完美教室。所以,各位老师想想,我可以给孩子们开发什么课程?开发课程并不神秘,也不深奥,你的爱好可能就是孩子们的一门课程。而且一门课程所蕴含的教育内容实在太丰富了。一门课程就是一个立体的丰满的教育!而且在实施课程中,还有许多你事先无法预想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惊喜等待着你。
我多次说过,我不会做校长,更不懂小学教育,但来当了两年校长,却请来了全国有名的小学教育专家给大家见面,给大家讲课:吴正宪、王文丽、郭文红、侯长缨、时朝莉……平时我并不具体管学校的事,那我做什么呢?就是想给大家一种精神的引领,让你们的教育生活更加有声有色,富有诗情画意,感受到教育的幸福,为将来留下生命的精彩记忆。
侯长缨老师的网名叫“快乐小荷”,我曾经这样解读她这个网名,我说“快乐”意味着职业幸福,“小荷”意味着教育成长,慢慢绽放。十多年来,我看着这朵小荷一点点地绽放,我坚信这朵小荷将继续精彩地绽放!
让我们向小荷致敬!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10 20:44:3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敖双英:每间教室都是生命的原野作者:朱永新
敖双英:每间教室都是生命的原野
2013年06月21日 作者:朱永新   来源:光明日报
每间教室都是生命的原野——记湖南省桃源县茶庵铺镇中心小学教师敖双英

敖双英和孩子们在校外课堂。薛晓哲摄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她虽然也曾面临困局,却从不表现出凄凄惨惨悲悲戚戚,而是将精神的感人泪水升华为智慧的灿烂笑容。

  她充满活力,乐观明朗,勇于专业追求,不仅扎根乡村教室,更努力探索如何让山里娃也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认识她,是在2007年。那时,她是一个曾经外出打工又回到校园,曾经迷茫又不甘平凡的乡村女教师。那年暑假,她自费参加了在山西运城召开的新教育实验年会,不仅教育激情被再度点燃,更觉得寻到了教育的方向。会后,她回到自己的教室,立即开始了寻梦之旅。

  身为山区教师,她的月收入迄今不足2000元,但她倾其所有“武装”着自己的教室。积沙成塔地攒了6年,如今她的教室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3000多册经典童书、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台式电脑、手提电脑、网络、投影仪、电视机、影碟机、扫描仪、封塑机、打印机……她说:“一个爱打扮的女子,买到美丽的新衣会感到幸福,而一个爱上讲台的老师,打扮自己的教室同样会感到幸福。”

  虽然身在乡村学校,但她的学生们拥有令名校学生也羡慕的学习生活——

  每天早晨6点50分,师生们开始雷打不动的晨练半小时,晴天登山、雨天跳绳。天气晴好时,一边锻炼,还一边在晨曦里吟诵诗歌、演唱歌曲,在山顶诵读、讨论。

  傍晚时分,则是阅读时间。天气不好,师生们就在教室里静静看书。天气好时,要么到花坛边读书,要么干脆到校外阅读。

  入夜,她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孩子们争着分享所得,展示自我。不分台上台下,师生其乐融融。她以前教过的部分学生也时常返回学校“传经送宝”,因为他们已被聘请为“小小辅导员”。

  白天,当然按学校的课表上课,只是在迅速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外,她的班级还有更为丰富的“特色课程”——

  周一,电影课程。从低年级段的《大闹天宫》《狮子王》,到高年级段的《放牛班的春天》《孔子》,孩子们入迷地看,生动地写,一叠观影心得笔记见证着几十部电影带来的成长。

  周二,旅游课程。音乐课和午休之后,用来“游览”祖国各地:欣赏当地民歌、了解当地民俗、讲述当地传说,为旅游过的地点出版一份旅游手抄报。

  周三,童书共读课程。她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着《草房子》《100条裙子》《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等经典童书,心灵被纯真与美好不断滋养着。
  周四,预习课程。为下周的功课进行全面准备。

  周五,书信课程。她的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在信中向父母交流汇报一周来的学习生活,这不仅是教学的一部分,而且是幸福人生的奠基。

  周六、周日,艺术和自然课程。她为孩子们开办了表演、舞蹈、剪纸、书法、劳技5个兴趣班,可以自由选择参加。于是,她有时排练童话剧,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体验各种角色;有时与学生结伴走进山村,了解家乡,阅读大自然这本无字书。

  丰富的课程,立体的阅读,长期的坚持,使得她的这群最普通的山村学生个个身手不凡。十多位孩子的写绘作品发表在《家教与成才》《中国教师报》等十几家报刊媒体上;省、市、县里举行的写作、书画、文艺大赛中,十多位同学获奖;全镇运动会上,连续多次获得同年级组精神文明代表队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团体接力比赛第一名;在县里举办的“探寻红色三湘——做四有新人”征文活动中,全班18位同学囊括了年级组全部奖项……

  而她也没有想到,许多属于她个人的“额外奖赏”也接踵而来:2008年,“第二届运达喜来登乡村教师奖”;2009年,新教育“十佳教室”班主任;2012年7月,新教育“完美教室缔造者”……

  教学之路不会一马平川,她当然也会遭遇各种困难,但她却一直笑得灿烂:“真正明白自己站在讲台上的价值之后,我面对的挑战越大,创造的价值越大,赢得的幸福就越多。”

  她,就是敖双英,一个网名“桃花仙子”的山区女教师。尽管身处偏僻山区,她却运用教育智慧,把窄小教室扩展为辽阔原野。她和学生们的生命,正在这同一片原野上尽情绽放。(朱永新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人物档案
  敖双英,女,39岁。湖南省桃源县茶庵铺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1993年毕业于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在山村担任教师20年来,一直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摸索探究,在乡村小学践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师生教学相长,成绩斐然。

  人物评价
  茶庵铺镇中心小学教师彭雪梅:敖老师当班主任呀,伢儿带得活,学生能力强,她班上的孩子读书多,聪明活泼,胆子大,品行好。她的教学观念新颖,又一心为了学生,舍得花钱出力,就是不注意身体,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时间。

  敖双英的母亲满桂菊:我这个女儿一心为学生,确实是大公无私。别人总对我说,你女儿那么多钱,怎么还不修屋呀?我说她哪有钱呀,有些钱都给学生买书看了,家里真没钱。不过我支持她,只要她喜欢。

  茶庵铺镇中心小学007班学生满兴莲:敖老师带我们去登山、郊游、放风筝,在我们诵诗和唱歌时为我们拍照、录像。敖老师非常乐观,她做事都哼着歌,幸福洋溢在她的脸上,我们的心情也能变好。她穿得很朴素,但她懂大家的心思,比仙女还厉害。

  教师自述
幸福不仅是梦想
  这些年,留守儿童越来越多。除了教学,我一直带着孩子们组织课外活动,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给他们讲道理,但费力不少,收效不大。直到2007年参加新教育实验,当时我记住了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当场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新教育,我要用阅读来改变孩子!

  从此,我倾尽所有,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读书、选书、买书之路。2007年之前,我们镇上根本没有书店,每次进城,我的双肩包里都会背回大量书籍。与此同时,新教育研究中心、新父母研究所等机构先后捐赠给我各种图书,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老师也向我捐赠童书数百册,再加上网友捐书、同行图书漂流,我们的书越来越多了……

  现在,我们班拥有优质童书3000多册、2000多种。六年来,孩子们读书在1500册以上,其中我和孩子们共读、精读了200多册绘本、30多本文字书。共读,是为了让孩子们的生命与书籍产生共鸣。

  如果说阅读是为人生的幸福打下基础,课程就是为孩子的成长施肥。2010年,我自费在教室里装了网络。当时有几位好心的领导劝我:过不多久县里就会给学校安装网络了,你本来工资就不高,可别浪费了钱呀!我知道这2000多元钱不少,可一来学校装网络还说不准时间;二来我那时利用网络学做了新教育课程,教室里有网络会方便得多,我不想让孩子们老是当“乡巴佬”。

  网络通了,我们的教室变成了无穷大。课程开了,家乡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等等,都是最鲜活的素材。

  后来,我又结合学生们的学习阶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心灵日记、写绘日记、画信日记、班级日报、班级微博、家校联系卡、给家人的信……

  就这样,孩子们有了愿望,坚定了信念。现在孩子们到了毕业班,更是常常和我分享他们的梦想。我的孩子们呀,我衷心地祝福你们美梦成真!我也享受着自己不断成长的喜悦,享受着被认识不认识的学生们、学生父母们热情呼唤的快乐。(敖双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0 22:17 , Processed in 0.1301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