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史漫语】红叶题诗中摇曳的风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1 20:0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红叶题诗的故事流传很广,一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究其原因,大约在于其异乎寻常的传奇性。  此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孟棨的《本事诗》。书中说大诗人顾况与三位诗友在洛阳行宫---上阳宫边的皇家花园中游春,在流经宫中的溪流---御沟里捡到了一片大梧桐叶,上面有诗一首:“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第二天也在梧桐叶上题了一首诗,并走到上游放入溪水中,其诗云:“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十几天后,有在花园里寻春的人又在溪水中得到了诗叶,便将诗拿给顾况看,诗如下:“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本事诗》的记载到此戛然而止。以红叶为媒介,在溪水中进行诗歌唱和,实在是匪夷所思。
  故清代的四库馆臣便颇为“理性地”认为此则故事荒诞不经,而且其中诗歌也“猥鄙不足传”,肯定是“好事者”所为。然而没有了下文的传说却颇让一些“好事者”着迷,于是不久我们在唐人范摅的《云溪友议》又看到了这个故事。
  《云溪友议》的记载大多与《本事诗》相同,也是宫女题诗、顾况和诗,不过还没等宫女再和诗,故事就有了结局:玄宗知道了这件事,于是这位爱好诗歌的皇帝便将许多宫女遣散出宫。而关于那位题诗的宫女,《云溪友议》没有提及,但想必也应该会在释放之列吧。
  《云溪友议》还记载了另一个红叶题诗的故事,故事的时间由玄宗朝下移到了宣宗朝,故事的男主人公是后来中了进士并将官做到了司徒的美男子卢渥。进京赶考的卢渥与仆人在御沟边游玩,忽然看见御沟的水中有一片带墨迹的红叶,卢渥命仆人将红叶捡来,只见上面是一首诗,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卢渥惊诧感动之余,将红叶珍藏于箱底。后来宣宗外放宫女,并说外放的宫女可以嫁给官吏,但不许嫁那些尚未考取的举子。而卢渥已经进士及第,并在家乡范阳为官,于是就娶到了一位姓韩的宫女作为妻子。一天,妻子偶然见到了卢渥珍藏的那片红叶,禁不住感慨良久,红叶上的诗竟然就是自己题写的!韩氏于是告诉卢渥,并将笔迹一对照,果然如是,大家“无不讶焉”。
  这则缘分天注定的故事实在是远比《本事诗》的那则故事精彩许多,不过似乎还有些细节让“好事者”觉得不满意,于是红叶题诗又有了新篇,故事的女主人仍为宫女韩氏,男主人公则变成了于祐。事见北宋刘斧《青琐高议》之“流红记”:僖宗时,于祐在御沟流水中拾到一片带诗的红叶,上面的题诗也是“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于祐便也在一片红叶上和了“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与谁”这么两句,然后从上游放入水中。后来,于祐在宫中大太监韩泳的家中做宾幕,正巧僖宗放出宫女三千,赐予各级官吏。而韩泳因为同姓就领了宫女韩氏回家,并将韩氏嫁与尚未婚配的于祐为妻,小两口日子过得极幸福。一天,韩氏在于祐的书箱中发现了自己题写的那片红叶,感叹不已。韩氏还说自己后来在御沟流水中捡到了和有诗句的红叶,于是从自己的巾箱中拿出那片红叶,于祐一看,竟然就是自己写的那片红叶!夫妻俩当时为这前世注定的姻缘“相对感泣”,激动不已。韩泳知道这事后,设宴为小两口庆贺,并建议小两口该好好感谢媒人,韩氏于是索笔,题诗一首云:“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侣,方知红叶是良媒。”
  在流传过程中,红叶题诗被演绎出了许多版本,如五代的孙光宪在其《北梦琐言》中就有“云芳子魂事李茵”的故事。事情被置于僖宗时期,云芳子即韩氏。僖宗逃难入蜀,战乱中的云芳子得以与李茵结为夫妻,后来云芳子被人认出乃是宫女,被逼返回宫中,路上云芳子自杀,其鬼魂又与李茵生活了数年。后一道士识破云芳子女鬼身份,她才告别李茵而去。又南宋陆游的《侍儿小名录》里记载唐德宗贞元年间一个叫贾全虚的进士在御沟流水中得一花瓣,上面题诗为“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贾全虚读后感动异常,不禁在御沟边“涕泗交坠”,治安官便将“形迹可疑”的贾全虚捉住,事情于是为德宗所知,同样被诗歌感动的德宗后来查出花瓣诗乃是王才人的养女凤儿所写,于是就让凤儿与贾成婚并赐贾官位。此类故事尚多,不再一一道来。
  虽然“贾全虚”一名实际上已经表明了多数读者对于故事真实性的认知,但关于红叶题材的诗歌和图画依然层出不穷,康熙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中就载有多种此题材的诗、画,其中元人朱德润的《题红叶题诗图》一诗说得最好:“金殿风微拾坠红题,题诗聊寄玉沟东芳情有意随流水,细字无心学断鸿。别馆乍凉霜透幕,长门深夜月移宫。才情偶尔成佳配,不道周南有国风。”
  红叶题诗以小见大,反映社会问题、民间疾苦,虽涉传奇,但也颇见人道关怀、人性光辉。其结尾之团圆结局,尤合民族性格,尤能反映民生愿望。唐时政治清明,唐人胸襟开阔、性情浪漫,兼之帝王、文士、和尚、宫女,三教九流,例皆能诗,因此人们觉得,此类奇事倘若发生,必定只在唐代。(赵敏)
  《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8日第4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14:15 , Processed in 0.1002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