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影像成为一种进行时的行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3 03:3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影像成为一种进行时的行为

——评黑明系列摄影

文/高星


    前几天,我到某单位参加职工摄影比赛评选,感到凡是一些出众的作品无怪乎是:有虚实变化的花卉;难得一见的飞鸟啄食;更多的题材是西藏的雪山,云南的梯田、城市的夜景、节日的礼花、儿童的笑脸、青春的少女等等,绝少有对普通人、特别是边缘人的纪实性记录,表达出那种朴素的关怀。
    这些作者们还是遵从一种标准化的美学角度,附庸于技术的领先境地,因为他们认为这才是“参赛作品”。其实,现在摄影的权威性早已打破,不仅数码相机的普及,就连手机、ip、mp3等等的普及,人人都在随意地拍照,似乎是在大众的娱乐化中,否定着自己的“专业性”。
    正如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中指出:“如今摄影几乎已经像性和跳舞一样被视作一种娱乐。这意味着,和其他群众性艺术形式一样,摄影并未被大多数人看做一种艺术。它主要是一种社会礼仪,一种抗拒焦虑的屏障和一种力量的工具。”
    旅游、聚会、饭桌,成为手机摄影的广泛内容,加上微博微信的捆绑,随意、即时的发布,最大范围内呈现它的存在意义,只是存现那个瞬间,而无需冲洗、成像,更无需成为作品。
    最为职业摄影家的黑明,也不愿把自己看成一个纯粹的摄影家,他觉得纯粹的摄影家只是小圈子的事,而他是在通过摄影的手法在表现人生状态和整个社会的变迁,给更多的人传达他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而那种纯粹的摄影家不能完全表达他的思想。
    正因为此,在摄影圈里才有了“黑明的成功,是题材的成功而非摄影的成功“之说。但我要说:黑明的成功是文化的成功,因为黑明早已超越了摄影艺术本身的界定。
    黑明是一种空缺的现在。在当代先锋绘画艺术中,有相当一批人在玩行为艺术,摄影成为他们发声的手段、媒介,如洛齐对历史与记忆的创作;刘树勇对权力的复制性的创作;宋礼平对家长制与父权的哀落的创造等等,出现了许多类似摄影的行为艺术。而在摄影界中也有大批的人在玩观念摄影,当然也有人将行为摄影经过巧妙调整与通俗化,形成介乎中间的艺术形式,如姜健的《主人》;王进元的《家谱》;范顺赞的《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等等。
    但黑明不在乎自己的定位,没有表达高扬的创作姿态,一直身体厉行地进行着他独到的、也是创新的艺术实践活动。他从1995年起,便一改自己已经10年的摄影方式,开始拍摄100个知青、100个右派、100个北大清华的学生、100个和尚、100个藏民、100个农民、100个边民、300个在天安门广场照过像的人,现在又开始拍摄国民党抗日老兵。
    他关注着的是被遮蔽和遗忘的某一群体的影像,但他本身也被遮蔽了,被忽略了,成功成为了他表面的现象,就像他的摄影画册是卖的最好的一样。其实另类的黑明是一种不在场的,他早已超越了观念摄影和行为艺术本身的界定。
    黑明的大部分专题创作,不仅作品呈现了一种时间的跨度,而且他的创作过程本身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完成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观念。
    如他对知青、右派、老兵、老窑子村民的现状记录,本身就是一种类似田野文化的调查,人类学的记述。
    而他对天安门广场照过像的人进行同等比例、同样角度的再次复制,这个拍摄过程及形式本身就有着行为的意义,而且更是对历史记录的再现和时空跨越的重返与重建。
    所谓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的纠缠,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成为接受美学的一种审美需求。黑明的自信,让摄影成为一种极其自由的媒介,追求摄像价值标准的多元化,而不是技术的专一化,所有的作品传递的信息,都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重叠和开放的。
    毫无疑问,中国已进入一个消费社会,城乡环境巨大变化,传播媒介迅速扩张,特别是广告图像与摄像在城市生活中的强势推进,改变了人们对图像认识的视觉习惯。敏锐的艺术家可以直觉地认识到了构成现实环境的影像压迫力量,无形中催生一种以自己独特的影像表现与之对话或对抗的表现冲动,单纯、夸张、重复变成了使用的手段。
    黑明作为摄影行为艺术的最早实践者,也不为跨界争取所谓的声明,他一贯反对摄影的技艺,重归摄影的最原始最初始的状态。他大多数作品所呈现的形式,似乎只是家庭标准纪念照构图,纯粹纪念照的摆拍,这都是反艺术的,特别是天安门系列,黑明重复的不仅是对每一张老照片的复制,而且是这一系列作品的严重重复地拍摄,这种风险被二张新旧照片之间的时空间隔所弱化和安全转移,黑明首先要放弃自我的意识和表现欲,在严格遵从历史客观中,最大限度呈现先后对比的反差,社会与生命、集体与个体的鲜明对比,安全被影象和符号所覆盖。重建的力量远远大于记忆的流传,大于口述的表达。而且黑明十分乐于这种复制,甚至在角度、服饰、站姿、季节、天气,甚至天上的一朵云都要严格保持与旧照片的一致,这种行为在进行中的魅力只有黑明一人才能体验。
    同样在北大、清华、少林寺的系列拍摄中,那种貌似呆板雷同的标准固定式的人物素描立像,把重复做到了极致,重复也是一致强化的表达,只有重复才有归纳的真理。
    桑塔格说:“即使摄影师们最为关心的是镜子般地反映现实,他们还是会被趣味及道德的无言规范所驱遣。”“摄影给人以一种把住了非真实的往昔的幻觉,它也帮助人们把握住了不牢靠的空间。”
    黑明用极简的方式构图,呈现更加强势的语言表达。“照片不可能创造道德立场,但它们可以强化某种立场,一并可以催生某种观点。”流动的时间跨度,构成了黑明摄影的历史经验,所有的解释和叙述,都沉浸在时间之中。
    而黑明摄影的极简主义,又使摄影图像中每一个细节,呈现放大的符号和象征意义的证明,如《少林僧》手中的道具;《知青》背景中的一辆自行车;《右派》墙上的一张画;《老兵》中的一只饭碗;《天安门》中的一把椅子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表达,承载着加倍的信息。
    黑明照片后面大量的文字,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学的人文意义,成为一种存在,自然而然地存在那里,甚至有它的独立性。而黑明的一个又一个系列作品,像他不间断的创造力一样,让人羡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11:00 , Processed in 0.12797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