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不”教师轶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6 01:2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不”教师轶事
作者:蔡兴蓉

       年逾古稀的杨孟琪校长每提及母校武汉二中的“三不”(不摆架子,不称老子,不打板子)教师时,总是目光明亮。半个世纪过去了。复现“三不”教师,或许仍有裨益。

沸腾的教室

有一回语文老师在讲完骈体文《与朱元思书》后,讲起了怎样写对联。他首先讲了四条规则:一、词性要相对,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之类;二、语言的结构要相对,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之类;三、逻辑等级要相当,如“飞禽”只能对“走兽”而不能对“奔马”之类;四、要仄起平落,即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讲完规则后,就出了一个上联“春秋多佳日”给学生对。

“欧美尽洋人。”思维敏捷的杨孟琪随口答道。

“不对。”老师摇摇头。

“为什么不对呢?我符合您讲的四条规则呀!”

“你虽然对得不错,但‘春秋多佳日,欧美尽洋人’上下两联意思上没有联系,别人不知所云,也是不对的。”

        “您可没有提出上下两联意思上要有联系的规则呀!”
“这是我的疏忽,这是我的疏忽。”

“老师,您给我们对对好吗?”同学们向老师提出了要求。

“农家少闲月”,老师端端正正地板书在“春秋多佳日”的下面,仍然用的是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句子。

但是老师的对联一出来,全班就沸沸扬扬地议论起来了。老师点了学习委员,让他把大家的意见讲一讲。

“大家认为您的下联开头的‘农家’是偏正结构,而上联的‘春秋’是联合结构,这就违反了您给我们讲的第二条规则,在这点您还不如杨孟琪对得好,杨孟琪的‘欧美’也是联全结构。”

“说得好,我违反了第二条规则,上下两联的结构对得不工整。”
       最后老师总结:“第一我讲得不够严密,疏忽了上下两联在意思上的联系,第二我对的没有同学的工整。”

                                                        奇异的答卷

武汉二中的小考比较多,但老师和学生似乎都不太在意。

有一回考语文,外面下着大雨,杨孟琪拿到卷子,没有做题,即兴写了一首小令:“窗外雨潺潺,出题容易答题难。长叹一声交卷了,分数若干?”就缴了卷。语文老师提笔写上:“虽未答题,但颇有文采,80分。”
       另一次考数学,杨孟琪如法炮制,在考卷上写了一幅对联:“英雄缴白卷,慷慨得零分。”既而昂首阔步走了出去。数学老师一笑批道:“此次无分扣,下回扣五分。”并另加横批:“一5”。到了“下回”,杨孟琪果真被多扣了五分。

英文教师眼睛近视,考题别具一格,他将一首英文诗I  have   a  sister  共二十八行抄在黑板上,要学生在第二天当堂背诵。杨孟琪个小,坐在第一排,第一个背诵的总是他。第二天,他照例站起来,却显得比往常紧张,把“l   have   a   sister(我有一个小妹妹)”读成了“l  love   a   sister(我爱一个小妹妹)”,惹得全班大笑,英文老师也像喝了口笑气,直不起腰。杨孟琪乘机打开笔记本,飞快地读了一遍。末了,英文老师评论说:“声音宏亮,吐词清晰,就是第一句错了一个单词,90分。”

杨孟琪向后做个鬼脸。这正是他们事先磋商好的应考法子。


                                                                     一碗热干面
元旦前夕,校辅导员找到杨孟琪等四位“鬼才”,请他们帮学校写两幅楹联。并约定:如果写得好,每人奖一碗热干面,如果写得不好,每人罚扫一天的地。

杨孟琪问:“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呢?”

辅导员说:“第一,必须是自己创作的;第二,必须吸引人,使大家都争着去看。”

辅导员一走,大家立即畅所欲言,并把话题锁定在教师身上,置此新春之际,意欲与教师幽一默也。

第一幅楹联是:“扭七扭八柳老爹,笑吃笑喝肖大脚。”取材于本校一对中年夫妻,男的姓柳,以性格倔强著称;女的姓肖,以作风泼辣闻名。

第二幅楹联是:“王诗邓对二人千古,驴头马嘴一笑半天。”前句仍是“妙手偶得”,后名则是“姑且为之”,因为大家抓头搔腮,搜索枯肠,不得要领,只好以自己的狼狈相来“续貂”了。

第二天,对联前果然竖满了人,大家说的说,笑的笑,比比划划,评评点点。王邓二位教师脸上有些挂不住,就去找校长评理。校长呵呵一笑道:“元旦佳节,让学生们闹一闹,图个喜庆,是学校的传统嘛!君不闻‘三天无大小?’再说,王教师
的诗作得好,邓教师的对子作得好,大家都是晓得的。——二人能够千古不也很好吗?”

就这样,杨孟琪等四个同学都得到了一碗热面。
                                                                    老先生其人

学校有个老先生,有才子之称,说话总是半文半白。看人投篮不中,他就在一边议论:“非球之不进,乃投之不善也。”见一学生湖边静思,他就走上去问:“这位后生,你是投亲不着,还是访友不遇?为何出此下策?”一次到男生宿舍视察,他看见火炉上一边烤着馒头,一边烤着靴子,就一拍脑袋道:“谁敢篡改王勃的诗句?人家是‘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却弄成了‘馒头与靴子齐烤,香气与臭气同飘’。”还有一次上课,话题到崔颢的《黄鹤楼》时,他如痴如醉,感慨系之:“武汉本有地灵之称,崔颢,人杰也。人杰来到地灵,焉能无诗?此诗千古绝唱,遂使人杰更杰,地灵更灵……”忽有学生喊:“老师!我的书——”原是烟灰垂落,烧燃了一个女生的书。老先生凝视片刻,解释道:“此死灰复燃也,死灰复燃也!”

       这一幕大大激发了杨孟琪的灵感。一星期后,一篇以老先生为原型的小说《某先生传》已在班里广为流传。班主任亦是性情中人,看过,笑道:“好一篇讨朽檄文!”
有个爱恶作剧的同学竟将小说呈给了老先生本人。

不想先生本人也不生气,还笑眯眯地送给杨孟琪一本《文心雕龙》。

杨孟琪现在还记得,首页留白处,是老先生的亲笔摘要:“水性虚而涟漪结,木质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廓类犬羊,犀凹无皮,资之丹漆,质待文也。”

遗憾的是,杨孟琪当时仅把这当成了老先生“迂”的新证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0 12:35 , Processed in 0.1124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