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1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教育博客第一人’:广东许锡良先生的若干个博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7 02:3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02:32:47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02:33:35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02:34:25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02:35:21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02:35:57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cersp.com/index/1032483.jspx

http://blog.cersp.com/index/1032483.jspx

http://blog.cersp.com/index/1032483.jspx
互联网改变世界,博客改变人生
来源:http://blog.zzedu.net.cn/user1/gyq123/archives/2013/611412.html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3日



        11月29日上午,参加了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我的教育梦—-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论坛”活动。许锡良教授从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开始,就教师怎样读书写博促进专业成长的报告,许教授以他的博学广识、见解独特犀利更是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听了许锡良教授的报告使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全新的认识。
        互联网让我们在一个平面的世界里相知相遇,打破了传统的金字塔,人与人之间知识信息的传播变得迅捷、方便,同时成本极其低下。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其实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信息的大量呈现,人们在互联网上,特别是博客上的互相交流探讨,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思考的习惯。这就是改变学习方式的最大动力来源,因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时代,有了电脑,有了这根网线,你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就始终是流畅的。无论是在多么落后贫困的地区,你都能够保持与世界的交流,能够寻找到中国,乃至和世界上最优秀、最智慧的头脑进行交流。
        博客出现后,打破了身份地位对人们掌握知识信息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进入学习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学习。通过写博客,提升自己的思考力、观察力与学习的主动意识,这才是目的。
        写博客,不要一下追求完美,也不要等到完全想清楚了再动手写,而是有一点,就先写一点,边写边理清思路,边补充材料,补充新的想法,或者作出修订。这样把现实的感触与书上的思想理论,通过博客联系在一起。要打破写作的神秘感,写的过程其实就是重新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有时,写之前还是一个模模糊糊的东西,一边写思路就清楚了。写博客能够使你的心思更为缜密,精神更为集中,思维得到锻炼,从而也会使你的思考方式得到改善,从书面到口头的表达能力也必然会得到提高。单纯地读与思考,都会难以长期坚持下去,而以写带读、带思,却会使自己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互联网为人们全方面、立体、动态地学习与思考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互联网改变世界,博客也会改变人生。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4:55:4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写作境界
许锡良
    肖川先生说,写作有三重境界:历史的境界,哲学的境界,美学的境界,这对于对写作有特别爱好的人来说,实在是太精妙了,这真是大手笔与大气魄的大眼界。事实上,读肖川先生的文字,常常就有这样的层次分明的境界感。我也非常赞同他说的文字要简约的要求,他把过去流行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干脆改成了“有话则短,无话则免”,这也是对经常写作的人一个非常好的衷告。但是,这样的写作境界是需要有特别的天赋与特别的机遇才可能有的,这种境界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常常是可望不可及的,只有极少数的雄才大略的精英才可能做得到。



    对我来说,我更愿意作为一个普通平民的生命来体验,来感悟,来写作,因为,我对自己还是有一点自知之明的。因此,我的写作只有一个境界,就是表明自己曾经来到过这个世界,证明自己曾经活过,想过,笑过,哭过,爱过,恨过,努力过,体验过,而且是按照自己的生命意志在活着。如此而已。我从关心自己的生命开始,努力去发现自己的生命境遇与意义,因此,我开始思考与我一样的生命境遇。如果说,我的写作会有人读,会有人赞同的话,无非,只是真实地写出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生命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真实体验,如此而已。也就是为已的写作。



    其实这样的写作,19世纪的时候丹麦思想家戈尔凯郭尔已经做出了榜样,这个大学毕业后一生没有工作,只靠父母留下的一点遗产维持生活,只活了四十三岁的思想家,一生写了那么多的东西,全部是自己的真实体验与真实的想法。他以自己真实的体验顽强地对抗着当时霸占着整个德国及至世界哲学思想界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后来的叔本华也不约而同地写出了自己的生命的意志,坚定地认为,这个世界只是我的表象与我的意志而已。因此他写了《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书。我们后来说,这是唯心主义,可是,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我”作为一个人的生命存在,那么,这个世界你又如何去理解呢?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这与现在西方人的生活观与世界观是基本一致的。现在西方世界里,常常就有一些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唯我独尊。这样的生活观,不是说,你可以横行霸道,恰恰相反,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的尊重,才会有可能尊重别人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理解透彻,才可能对别人的生命理解透彻。一个珍爱自己生命的社会,人人的生命才可能得到尊重。这样的生活观与世界观,不会对社会,对他人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唯一不良影响就是对专制的制度与总是有圣人王情结的人产生致命的打击。因为,不论你如何称颂这个世界如何美妙,但是,我仍然有资格谈自己的真实体验。我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对这个社会的感受,这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的感受,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因此,如果有人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旦遇到: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的时候,就难免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敢说出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的人,大概只有鲁迅一人而已。无论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吹得多么美妙,鲁迅作为一个从社会底层里走出来的中国人,他的种种境遇让他说出了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真实的生活感受。当然,这种感受首先是来源于与他国人生活的对照。



    为自我生命的写作,为自己真实的生命感受写作,写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普通生活常态,既然如此,我感觉有必要写出来的,就可以写出来,中国需要精英与雄才大略的人,但是,也需要一个普通的平民,来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与感受一个时代,与一个社会,因此我常常预想的最重要的读者仍然是我自己,就像戈尔凯郭尔那样,一生写作无数,每天都写大量的文字,只为消解自己的忧愁与恐惧,为自己的心灵寻找到一个安宁的家。我坚定地相信,即使只是个人生命的感受,也一定会有社会的意义。因为,类似我这样的人肯定很多很多,而且,能够互相关注,却不可以互相代替。因此,我的写作虽然只是以一个中国普通平民的姿态出现,但是考虑到生命的尊贵与无价,文字之间也难免常常会有一种:天地之间,唯我独尊的味道。但这并不表明我比别人更尊贵与高明,而只表明我的生命比任何世俗的权力与偏见都尊贵。如果有人想从我这里为我的生命“立命”,“立心”,“继绝学”并强行加诸于我,并从我身上“开太平”,这是根本行不通的。如果有人还想: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并且将我视为“下民”之一员,我是坚决不会答应的。那时,我就会用我的文字作出属于自己的反应。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4:58:57 | 只看该作者
批判是最好的学习,创造是最高的学习
                    许锡良
   


  批判是最好的学习,创造是最高的学习。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在于批判是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辨别与体察,即使是挑刺找茬,也必须对这个事物有独特的理解视角。一个人在批判一个东西的时候,必定要寻找使用逻辑规则,遵循事实根据,同时投入自己的切身体验,才会有的。那种把批判视同谩骂与粗口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可以这样说,西方的思想体系就是建立在批判的基础上的。每一种学说的创立都必然是对前人的思想学说的一种极其深刻而认真的反思的结果。因此,批判性思维天然地与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任何发明创造都不是凭空而起的,而是对前人的东西在认真考察之后针对其弱点与漏洞作出的调整与改进。可以这样说,不会批判就不会有创造,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继承与发扬。一个学会了批判的民族,就是一个真正有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民族。批判是继承与创造必不可少的枢纽及核心环节。

    批判和记忆及背诵的关系并不完全排斥,不过,如果一种文化与教育把学习当成记忆与背诵,并且将记忆与背诵看成是学习的成绩标志,那么这种学习观则与批判的基本准则完全背道而驰了。虽然批判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的,但是前人的东西并不是要你靠记忆背诵下来之后才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去创造,他们的根本差别就在于,批判始终是在围绕着问题来组织材料,来寻找改进的办法,因此材料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你记住了某些要用的材料,也常常是无意中的,而且也远非是目的,目的是要你学会运用这些材料去证明一个问题,或者发现一个问题。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只以记住甚至背诵出一大堆东西为目的,至于记忆与背诵这些东西的意义何在,我们从来不去追问,也不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其实背诵与记忆来的东西不但容易忘记,而且其作用也只配在考试时发挥出即时效应。可以当为判分的评判标准呈现出来给大家看到,对于其本人来说却未必有多大的价值。有许多人背诵了许多经典格言警句,但是其价值也不会超过一个四脚书柜的作用。我们可以反思一个现象,就是许多考高分的考生生活适应能力却很差,同时发明创造与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也几乎等于零,这样的考生就是这样的教育害的。因为这个过程中他没有学会批判,没有学会开动脑筋,没有学会认真仔细的观察与思考的习惯,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更没有将自己的生命体验参与到知识中去。因此,这样学习的知识只能够是死知识,学了那样多,读了那样多的书,却不能够写一篇文章,即使写出来也不是自己的话,而是抄袭别人的东西。
  
    创造是最高的学习,是因为唯有创造才能够体现学习的终极意义。继承的目的也是为了创造,而且是继承的过程中创造,而创造也必然要有继承。创造力的缺乏是将知识固化的结果。其实前人的知识就是让人批判的,你在批判的过程中,自然容易明白前人的东西的妙处在哪里,弱点在哪里,这样就会代代进步,知识的大厦就能够不断得到新的砖瓦。因此创造的前奏就是要学会批判,只有发现了问题所在,才有可能进一步改进。不过,批判仍然不能够代替创造,从批判到创造仍然有一段路要走,但是,如果没有批判,则创造就完全没有可能。那么从批判到创造还有什么环节呢?这里面涉及的因素主要有:个人的天赋。创造是一项非常需要有天赋的事业,除了刻苦勤奋不可少外,恐怕灵感与资质也是最为关键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如果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创造仍然不会产生。当然人的创造能力有大有小,大创造力需要有大的天赋,顶级创造需要有顶级创造的天赋,这也就是为什么受同样的教育,在同样的文化熏陶下,只能够出一个爱因斯坦的原因。另外,创造对人的想像力要求是不可少的。教育对想像力的培养远比知识的学习重要。爱因斯坦作为一个有非凡创造力的人深刻地体会到:想像力比知识重要。因为想像力可以将你带到一个广阔无垠的宇宙世界,给知识安上自由飞翔的翅膀,创造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而背诵与记忆常常是想像力的大敌,良好的记忆如果运用不当,就会成为想像力的负担。对此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是最有切身体会的。他的记忆力惊人,常常有过目不忘之功,但是,他极少这样使用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为自己过于超强的记忆影响了自己的想像力的发挥而深感苦恼。这些世界思想智慧的伟人他们的现身说法与切身体验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反复玩味的。
  
   创造力与材料的新奇之间并没有必然关系。创造与发现常常发生在别人习以为常的地方,阳光之下没有新事,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具备一双创造的慧眼,生活常常在枯燥乏味的人看来才是枯燥乏味的。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人常常在别人使用过无数遍的旧材料里也能够得到许多新的发现。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他没有使用多少神秘的材料,他凭借创立相对论的物理公式与自然现象,都是当时物理学界习以为常的,但是,只有爱因斯坦才能够从牛顿力学与麦克斯韦方程中发现互相矛盾的地方,才能够从光速与万有引力这些极平常的现象中发现宇宙的奥秘。一颗创造的头脑最害怕的就是被强迫去记忆与背诵自己极没有兴趣的那些东西,强迫的记忆与背诵足够将一个鲜活的资质良好的大脑变成一个大傻瓜。
  
   现在知道中国人为什么创造发明少,思想理论贫乏吧?专制、独裁、圣化都是强调人的听话与驯服的,在他们眼里想像力是洪水猛兽,创造力是奇技淫巧,蛊惑人心的东西,该杀,批判思维就是犯上作乱,要诛。听话与服从自然就要重记忆,圣化自然就要背诵,(圣人与领导的话没有记住,你怎么服从?)一切专制独裁者都是要人民驯服,而要驯服就必须要记住对你的训条,那些训条就是借圣人的崇高威望来压迫你的聪明智慧与创造力的东西,那些训条被制造出来就是要用来让你顶礼膜拜的,而不是用来激发你的想像力与培养批判思维用的。重记忆与背诵那不是我们这个民族一个偶然的选择,而是整个价值取向、制度安排及人格心理特征的必然结果。中国人如果想明白这一点,孔子在当代的被一再崇拜恐怕就不会有那样的热情与动力了。

2008年9月8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5:00:59 | 只看该作者
思想贫困的岂止是中小学教师




                                                许锡良



    黄耀红先生的《名师崇拜与中小学教师群体的思想贫困》一文精要地分析了目前中国基础教育界广泛存在的中小学教师对名师的崇拜现象,及其后面的思想贫乏根源。其实我不是十分赞同简单地用一个群体来概括他们的思想状态。我认识许多中小学教师,他们的思想丰富而深刻程度远在一些大学教授与专职研究员之上。但是,如果不是在一竿子扫一船人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我以为这个判断确实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如果深入探究下去,当今中国社会思想贫困的岂止是中小教师群体,即使是大学教师群体与研究机构,也同样存在着这个问题。只不过是程度上有一些差别而已。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独立思考与自由言说的空间被过度挤压与掠夺的结果。思想贫困的后面无疑是思想禁区设置过多,人们自由言论的空间实在过于狭小的造成的。这应该是一个大气候与大环境的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只要存在着一天思想言论的严格控制,那么思想贫困就不可能在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个社会,本应该最具有思考能力的群体,却显得思想贫困,一个教授群体本应该是有高深思想,眼光深邃独到的一簇,却意外地思想贫困与目光短浅,这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总体的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这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是共存的法则。就是哪里没有思想言论的自由,那里必然思想贫困,目光短浅。但是,具体表现出来的方法与方式却是各有不同的。比如,中小学教师群体的思想贫困与大学教师群体的思想贫困产生的方法与方式就不大相同。

     中小学教师群体的思想贫困主要是“应试教育”与“集中营式”的管理造成的。“应试教育”主要表现在,像教师这样本来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有广泛的阅读面与阅读兴趣,需要深入思考,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职业,却被步步紧逼的统一的考试制度与升学率和各种频繁的检查、比赛与奖惩变成了只需要阅读教材与教参这两本书就足够应付的职业。而且集中营式的管理与专制思想的霸道,使得那些有阅读兴趣与思考习惯,能够有较深刻思想的少部分教师成了学校中的异类。他们常常成了管理制度修理的对象。也是专制者打压的对象。认为他们是异端,他们是不务正业,不走正道。致使他们常常在本来思想贫乏的学校里备受打压与孤立,甚至变得没有生存立足之地。我们的这种教育,我们的这个社会,本来就不容有思想见地的人。哪个人有点思想见地,哪个人必然容易在他的生存环境受到打压,变成另类与异端。我们的教育只需要不断产生高分的机器,就像养鸡场只需要不断产蛋的母鸡一样。在制度化的功利压迫之下,依托制度炮制出来的供中小学教师们学习与模仿的典型,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思想上表现出格外的驯服,决不胡思乱想,更不说不符合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话。即使偶尔私下嘀咕几句,也只是小骂大帮忙的策略与技巧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太有思想,太有主见,太有个性的人是绝对没有成为钦定“名师”的可能的。这些被体制扶持起来的名师典型,他们名利俱收。给人的错觉是他们成功了,他们了不起,其实,这种“名师”与中国古时候的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举人、进士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制造伪钞的高手,也仍然只是与“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是一个套路。皇帝的策略就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矣”。既然目的只是让天下英雄“尽入吾縠”,那么,用什么做网就不是最重要的。制造一些垃圾让一些人去争抢,那些有限的垃圾,一时也就成为宝贝。然后再由皇帝老儿来收购这些垃圾。因而这些垃圾专家一时就成了“举人”与“进士”。名与利就是这样得以实现的。在争夺垃圾大战中,人们无暇他顾,绝对驯服,天下因此太平。这种利用“名师”榜样来统御中小学教师,剥夺他们的思想能力的技俩,其实自古如此,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在这里驯服是第一要务,而要使人驯服,剥夺其思想锐气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因此,我们的中小教师终日被陷入考试、检查、评估、比赛、监视学生的无限的恶性循环之中。他们在忙碌中,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活着的生命,他们为一点点蝇头小利日夜争夺不休,为一点点分数,为一点点竞赛的名次而沾沾自喜。一个最需要人格完满的群体,一个最需要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世界的群体,一个最需要用知识与智慧来武装的群体,就这样变成了只读两本书,然后靠权威与技术去驯服学生的职业。中小学教师群体的思想精神日益变得荒芜,其后面的根源就在这里。这也使我想起法国的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的,专制者,总是先剥夺人们的思想能力,剥夺人们的知识,然后把一些貌似知识与思想的东西塞给人们。人们在拿到这样的伪思想与伪知识之后,还以为拿到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为什么要让中小学教师变成这样?奴化与专制是密切相联的。有人就是喜欢这样,有人就是要追求这样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便以为自己治下的天下太平了,因为思想停止,也没有人再有能力批评自己的胡作非为,甚至是为所欲为。

    对待大学教师的办法也类似,只是少了一层升学考试的压迫。但是,技术化的官僚统御之术正日益在全国的高校里漫延开来,日益成为一个铁桶,窒息着人们的生命活力。创造力成了技术化的官僚统御之术的死敌。同样是频繁的检查、评估、末尾淘汰制度,外加一点点甜头,让你们有做不完的课题,争夺不完的科研任务,评职称、当教授,做博导,当院士,甚至封官许愿,加官进爵,当这个委员,做那个会长。让你们的舌根有一丝丝甜头,让你忘记自己还有一个脑袋,而只记住了自己的屁股。在中国的大学里,教授们把屁股的重要性看得远在自己的大脑之上,甚至也在自己的唇舌之上。只要让你的屁股坐稳,大脑与唇舌甚至都可以完全不要。一个最需要大脑的地方,就这样变成了最没有大脑的地方。在这里,思想智慧,发明创造,都是不重要的,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人格健全也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屁股坐的位置能否有机会再往前挪一挪,靠一靠。在这里,如果要发达,要晋升,最重要的素质就是驯服,就是要学会瞪着眼说瞎话,就是要学会在权贵的鞍前马后的殷勤与迎逢的技能。中国大学教师群体,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之下,日益变成一个逆淘汰机制下的牺牲品。

    技术化的官僚统治之下,越是有思想见解的人,越是容易被边缘化,越是有创造力,越是有被淘汰的危险。在这种体制下,有人玩起魔术飞刀来法力无穷。貌似要给出一把飞刀,其实仍然在自己的手上。中国的大学其实仍然是没有自由的。能够意识到人的生命短暂,意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思想与精神的人毕竟不多。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当人的生存甚至生命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过多地指责那些躲藏在所谓的大学里苟延残喘,展示自己犬儒精神的人。毕竟能够做思想烈士的人古今中外,都不多见。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思想与精神的贫困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大家在安乐之中走向灭亡。

2008年6月25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2:14:40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为帅哥许锡良留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3 14:26 , Processed in 0.30984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