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关主题资讯专帖:教育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7:30:51 | 只看该作者
来吧,来熬汤,熬道鲜美的博客汤!

  寒假前,我收到了校信通的朋友“掉线掉的屁屁疼! ”给我寄来的一本书《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程》。我用了大约一周的时间见缝插针地读完了这本书。本想当时就想写篇读后感,无奈临近期末杂务比较多,此文也就这么耽搁下来。转眼,时近四月,在忙忙碌碌中,我蓦地想起,2008年3月30日,是我在网上开博两周年的纪念日。

  
   2006年3月30日,我在“教育在线”上开辟了我的第一个网上家园:“童心@彤心”http://blog.eduol.cn/user1/woaitaotao/;写下了我的第一篇博文:《今天代笔改了几本作业》http://7948.eduol.cn/archives/2006/34670.html。文章很短,只有几句:“由于干教务工作的关系,好久未改学生的作业了。今天,找了个机会,批改了两本作业,并给一个学生指出“束”字怎么写好看,告诉他写字要规矩。看着他认真地写字,又找回了往昔的感觉,真好!”与今天的洋洋洒洒、动辄千字相比,那时我的博客真是稚嫩呢!文虽短,情却真。我的博客从那时起,已开始蹒跚起步了。犹如《石头汤》中那最初的三块石头,一锅神奇的博客汤就这么开始熬起来!
   开博两年,累计在“教育在线”“校信通”等博客上写文约400余篇。不能说自己对博客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和理解,我写不出像《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程》这样的书来,但我想谈点个人的体验和感悟还是可以的。对每个写博客的人而言,最初开博的目的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那道鲜美的博客汤中最初的那三块石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开博,可能是出于好奇;有的人开博,可能是出于激情;有的人开博,可能是出于领导的号召或朋友的引荐……但一个好的博客仅仅有这三块石头是不足以熬出一锅鲜美的博客汤的,在这道汤中,还有几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后来村民们不断往汤中添加的那些原料:盐、胡椒粉、胡萝卜、洋葱、蘑菇、豌豆荚……,才使汤的味道越来越鲜美!那使博客汤鲜美的“原料”或者说是重要的因素有哪些呢?让我们结合着《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程》这本书来谈一谈,边谈边品美味的《石头汤》。
  
   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程》一书是由福建师范大学的余文森教授主编,以“成长博客”和“中国教育资源平台(CERSP)课堂教学网”为研究对象的一本博客研究文集。与常见的专业书籍不同,这本书并没有用抽象的概念来论之博客的优越与局限,而是通过一篇篇博友们对博客的真情告白、感性形象地描述了博客对他们职业生涯的改变、对专业成长的促进。就像书中的一段文字所言:“你是一名教师?如果是,但你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你是一名教师博客?如果是,但你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博客。哪怕你已经是一名优秀教师,但还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博客,那还不能算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如果你已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博客,那么你离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已经不远了。”(《优秀教师博客的成长》,郑璘玲。以下文字中的引文,如无特殊说明,均引自该篇文章。)
  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博客的世界”收录了余文森、周彬教授等专家们论述博客价值的文章,是本书中理论性最强的一部分;接下来,分“心灵的栖居”、“永远的爱恋”、“成长的笔画”、“生命的积蓄”四个部分,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教育博客是如何走进一个个普通教师的心灵,如何改变他们的专业行走方式,如何在教育博客中跨越成长的全景画卷;第六部分“成长的见证”,本书编者之一魏为燚老师的《课堂教学网的发展历程》以“大事记”的形式总结了课堂教学网经营博客的点点滴滴。其实,本书最为华彩的乐章,还是中间的四个部分。这些普通一线教师们所写的博客礼赞,篇篇洋溢着激情。不用细读文章,仅读标题,就可以知道老师们是如何地热爱博客。不信,你瞧:《教育生命诗意栖居的家园》《有朋自博客来》《博客情缘,美丽在线》《当记录成为一种习惯》《穿过记忆的流年——爱就爱了》《博缘情深》《博客,我心中的明月》《引爆生命的精彩》《你给了我整片森林》《飞翔的翅膀》《我们成长的田野》《春种秋收,快乐耕耘》《为成长寻找一个新的支点》《风景这边独好》《打造起飞的机场》……这些题目不亚于咱们校信通“博腕”们的获奖感言呀!
  
   细读这些文章,我们似乎能梳理出一些经营博客的规律,似乎闻到了那一道道鲜美的“博客汤”是如何熬制出来的。来吧,来熬汤!先从“石头”开始——
  石头一:好奇
  好奇绝对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学习品质。在《石头汤》中,当村中人都关窗闭户之时,只有一个小女孩一直在看着那三个外来的和尚。她勇敢地走上前,问道:“你们在干什么?”“我们在捡柴火。我们在生火。我们在煮石头汤……”三个和尚分别说。于是,小女孩帮和尚们在院子里找石头。为什么第一个与和尚接触的人会是个孩子呢?因为与成年人相比,孩子更具好奇心。而孩子的好奇心,也引发了村民们的好奇心,“村里人一个接一个走出家门,想看看石头汤到底怎么煮。”在《Blog家园——别有洞天》一文(《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程》,第53页)中,刘冬岩写道:“茶余饭后,团队成员们常常会针对博客中的某些问题、人物各抒己见,谈笑风生,让我羡慕又憧憬。那几日,尽管忙得昏天暗地,他们依然会忙里偷闲地去‘照料’各自的博客家园,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牵系与爱恋?在惊奇之余,我偷偷溜进他们的‘自留地’……”我简单地做了一个统计,在该书中和刘冬岩老师一样,因好奇而踏入博客圈的,有五六个人呢。
  石头二:激情或兴趣
  人的生活不能缺少激情与梦想。套用看云的话:“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将其改为“缺乏激情与梦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没有激情与梦想的日子犹如做汤时没有放盐。《石头汤》里的阿福和尚说:“当然啦,煮传统风味的石头汤,加点儿盐和胡椒粉,味道会更香。”陈世滨在《教育博客“意味”的深韵》一文中写道:“一直执着地寻觅一片能够自由独白心灵、袒露幽思、激扬文字、畅叙理想、迷恋童真的思想家园。但直至与教育博客不期而遇,我才得偿所愿。”博客使飞扬的激情终于得到了一个倾泻的渠道,“作为喜欢动笔的老师,博客无疑会让你仿佛遇到了知音。”尤其是那些早已是“网络飞虫”的博客们,比如,福建省厦门市实验小学的李玲玲老师,从2003年开始,就已经在经营自己的网站“小数教研网”,网站上有一个随笔专栏——教研散记,得到了老师们的喜欢。“于是,没有过多的考虑,我在成长博客上申请了自己的空间,教研散记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我的博客名称,希望自己一如既往地保持着真诚的情怀,进行着真实的记录!”
  
  石头三:号召或推荐
  在《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程》一书中,半数以上的老师讲述自己开通博客,都是因为上级的号召或是因为朋友的引荐。“其实,我与博客的相识既不诗意,也不浪漫,缘起于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发出的一份《通知》。《通知》要求全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必须在课堂教学网上建立个人成长博客。从此,我与课堂教学博客结下了不解之缘。”(卢永霞:《教育生命诗意栖居的家园》)发出这号召或引荐的人犹如《石头汤》中的那三个和尚,在煮着一锅香喷喷的汤:来吧,来熬汤吧,来喝汤。
  这三块“石头”仅仅是“引子”。要想熬成鲜美的博客汤,还需要很多因素:比如,需要一口适合的锅。《石头汤》中,和尚阿寿说:“这些石头可以煮成极其美味的汤。可是这么小的锅,恐怕煮不出很多。”“我妈妈有口更大的锅。”小女孩说。这口大锅是对“石头汤”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口大锅,那么鲜美的汤将存于何处?博客也一样,你需要一个博客的发表平台。如今各大网站都开辟有个人的博客空间,犹如一口口或大或小的锅。面对那么多的博客平台,我们需要选择一口适合自己的锅,不一定是大锅。对《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程》里的博客们来说,课堂教学网成长博客就是那口合适的“锅”;对刚一触网即在论坛中异军突起的“看云”来说,教育在线、亲近母语就是那口合适的“锅”;对我和校信通的绝大多数博友来说,校信通博客就是适合我们的那口“锅”。这里是纯净的,没有其他大站博客里乌七八糟的“少儿不宜”的东东;这里是绿色的,没有某些教育博客里专业理性的“灰色”,更多的是来自家长、学生和教师互动而来的清新绿色;这里是生机勃勃的,没有某某通博客的冷清与淡漠,校信通博客“管家们”的辛勤劳动、用心经营,换来的是博客园地的百花齐放、万树葱郁……来吧,朋友,来这里熬汤吧,熬道鲜美的博客汤!
  
   ……阿寿尝了尝。“上次我们煮这么大,这种颜色的石头时,还放了一些胡萝卜,那汤可真甜。”……“再放几个洋葱,你们觉得味道会不会更香?”阿福问道。……“不过,要是我们有蘑菇的话……”阿寿说着,摸了摸下巴。……当每一个人敞开胸怀付出时,下一个人就会付出得更多。就这样,汤里的料越来越丰富,饺子,豆腐,云耳,绿豆,芋头,冬瓜,大蒜,百合,甚至人们还大喊着应该加一点儿酱油!和尚们搅啊搅啊,汤咕嘟咕嘟冒着泡。闻起来可真香!喝起来一定更香!……何止是石头汤,博客汤也需要这么熬呢!
   原料一:真诚
  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别人无法知道你是谁。有人戏谑:假若一条狗会敲打键盘,在网上,也许有人会把它当做一个心仪已久的梦中情人。“在互联网上,没有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对博客却并不适用。博客,说通俗一些,就是一本个人的网络日记,因此,它难免暴露出博客主人的个人风格和色彩。即使开始不知道你是谁?天长日久,也将水落石出。
  因此,真诚绝对是博客的第一守则。以校信通博客为例,里面的博友都是省内各个学校的家长、老师、学生或与教育有关联、热心教育的人士,素质水准都比较高。优秀的博客必然是以坦诚、率真的面貌呈现出来的。使用真名,可以让别人更信任,也让自己对说出去的话更负责。有的教育博客,要求实名制,而不是匿名或者笔名,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假如没有了真诚,不想与他人分享,只是盲目地应付任务,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是不可能的。真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只要有心来沟通,一定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的。文章评点的鼓励,节日的问候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真诚是教育的真谛,也是一名优秀博客的灵魂。“当每一个人敞开胸怀付出时,下一个人就会付出得更多。”
  原料二:交流与分享
  博客与传统的个人日记本,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互动性、开放性。以我为例,之所以在四五个网站开设博客之后,始终选择在校信通博客,就是因为喜欢这里的如家般的交流氛围。这家一般的温馨,还经常从网络上流出来,化成现实中博友们的一次次的欢聚。
  陈进兴老师说:“漫游别人的博客,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交流,到各种博客去看看,有什么想法就可参与交流,这是对博客主人劳动的尊重,也促进了自己的思考。你发的评论多了,别人也就更多地知道你的博客,也就会到你的博客上来学习交流。这样,你的博客就热闹了,留言和评论也就多起来……”神采飞扬 可谓是校信通博客上的“超级人气王”,她的文章往往一发出来,评论很快就会有十多层楼高。好几次我都自信满满,以为能抢到沙发,可惜常常是坐板凳。当然,神采飞扬的文笔精彩,文图并茂,背景音乐动听,再加上“有评必复”都是她独占花魁的重要原因。
  博客的精髓是什么?表达、交流和分享。博友们的点击和回复是一个博客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和动力。《石头汤》中说得好呀:“谢谢你们,”村民们说,“你们带来的礼物,我们永远也享用不尽。你们让我们明白了,分享使人更加富足。”“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样简单。”和尚们说。
  原料三:坚持与勤奋
  写博客可不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毕竟,需要你经常更新建设。对于教师,课务量大工作忙时间紧;对于家长,白天忙工作,晚上回家家务、辅导,哪一样也少不了;对于学生,即将自己能写博客,也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因为时间都会被大量的作业所占领……因此,真正的优秀和成功百分之九十九还是靠勤奋,靠持之以恒。
  写博客不在篇幅长短,只要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一有所思,及时记录,灵感才不会流失。三言两语或长篇大论均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大部分博友更喜欢看短小精悍的“百字文”“千字文”。文章短了,自己更新博客的频率就多了,也更能够持之以恒。以“缘来如此”老师为例,他博客中的文章多是“百字文”“千字文”,短小隽永,特别有味道,深受博友们的喜爱,几乎篇篇被推荐。
  原料四:专注与适度
  “一个人将专业知识不断灌输到自己的肚子中,他就成了博士;一个人不断将网络世界中的好东西开放给大家,他就成了博客。一个人一辈子把知识不断地装进脑子,就成了著名的专家;一个人随时把好知识与别人分享,就成了优秀的博客。”“优秀博客的最重要秘诀就是专注,专注更是优秀教师博客的生命!流水账能优秀吗?任意涂鸦会优秀吗?无所不包会优秀吗?当然不会。博客是一个人看世界,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把你有限的精力和能力投入到更有限、更专注的方向上。力争做到在你博客的领域中,你就是最独特最好的,别人一遇到问题就想到你的博客,在你的博客中一定能找到与此类问题有关的材料,那你的博客自然能够脱颖而出。所以如果你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某一个特长,在某一领域里常年不放,持之以恒,积累下去,你的博客就是丰富的知识库,你不想成为专家都不行。(摘抄下这大段的文字,与各位教师博友们共勉!)
  但博客不是生活的全部,勤奋也好,专注也罢,都有个“度”。这个度就是不能因为博客,牺牲了大多数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工作时间、睡眠时间……书载:“某位教师为了做好博客,经常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博客上面,博客排名飙升,文章写得也相当好,半年内在各大教育报刊上发表文章近二十篇,然而所教班级学生却是一塌糊涂。”这就与做博客的初衷背道而驰了。虽说许多博友的博文、回复、评论都是在晚上、看电视的黄金时段写的,但这世界上有比博客更重要的东西。有时间,就更新;没有时间,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更新。人不能成为博客的奴隶,为赋新文强说愁。校信通博客开展活动,要求博友更新的篇数往往定在每月不少于4篇,平均一周一篇。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绝大多数博友都能够做到的要求,“每天一篇”除了炉中煤 之外,恐怕没有几人能行。
  
   “我想写博客只是形式,它带动的是阅读,是思考,是实践。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才气。”这才是教师博客的初衷。还是《犟龟》封底梅子涵先生的那句话:“上了路,就天天走,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补叙:也许是巧合吧,2006年3月30日,我的第一篇博文诞生;2007年3月31日,我参加了校信通举办的第一次博友见面会——“相约春天”濮阳博友见面会;2008年3月31日,2008“书香寒假”评奖结果揭晓,我校有两个班级获“书香班级”称号,我获“优秀指导老师奖”。梅先生的话真是有道理呢!)

  朋友们,来熬汤吧,熬道鲜美的博客汤!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7:34:21 | 只看该作者
六载风雨路 博文数万篇 郑州教育博客传播“正能量”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 ... t_847867.htm?div=-1

  本报记者   胡炳俊

  1月16日,由郑州市教育局主办,郑州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承办的第六届教育博客大赛颁奖典礼在郑州教育电视台五楼演播厅拉开帷幕。颁奖典礼仪式结束后,本届大赛获奖博友与郑州教育博客热心博友、历届博客大赛金奖获得者一起分享了写博的快乐。

  六载风雨路  博文数万篇

  郑州教育博客是郑州教育信息网的主要频道,2006年3月正式上线,专门服务于郑州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该博客设有名师博客、学校博客、博客圈子、博客之星、博友相册等栏目。经过六年的洗礼,郑州教育博客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如今已有5万多位博友在这里建设了自己的网上家园,日志总数达46万多篇。

  记者了解到,伴随着郑州教育博客的发展,围绕教育博客开展的大赛也已举办了五届。本届博客大赛为期11个月,分为“管理类”、“教学类”、“生活类”、“学习类”四个类别,共有参赛博客2277个,发布参赛日志达40575篇。经过网上初评和专家评比,本届博客大赛共评选出博客新秀10名,微达人5名,5位博友被授予“教学新锐”奖,5位博友荣获“网络人气王”,评出“十佳博文”10篇,优秀奖博客100名,银奖博客24名,金奖博客4名,优秀教育博客工作者20名,优秀组织奖15个。

  “博客与教育结缘,受到了郑州市许多县(市、区)教体局和局直属学校的欢迎和支持,这些掌门人不仅鼓励本区域教师开建博客,还自己带头开建博客,吸纳整合本地本校的优质资源,使教师间的交流更加便利流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郑州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助理郭向敏说,前五届大赛平均每届均有近千人参加,发表作品近万篇。每年的大赛主题都推陈出新,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网上畅谈教育理念,记录真实生活,讲述奋斗故事,书写非凡梦想。在博客编辑与博友充满激情和理智的互动交流中,在全市广大教师的悉心呵护、辛勤耕作下,郑州教育博客正在以燎原之势蓬勃发展。

  博客聚智慧  传播正能量

  郑州教育博客给广大教师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键盘里,屏幕前,经意或不经意间,数月光阴倏忽而转。抬望眼,博园中早已锦花簇簇,姹紫芬芳一片嫣然。博友们在博客中探索教学新径,交流管理经验,品鉴生活真谛,畅谈学习情怀……”一位博友在博客中写到。

  郑州市二七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刘子科说,郑州教育博客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工作、学习、研讨交流的平台,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同时,还有效发挥了全市教育专家、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带动了广大教师的博客教研与交流。

  “博客,一个凝聚智慧平台,是教师展示行动研究成果和自由表达思想的优秀平台。作为网络教研的一种方式,它是教育反思的有效载体,也是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沟通桥梁,对于传播教育思想、探讨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参与博客写作的博友,我期望有更多的同仁能加入到郑州5万博友的行列,真切地体会教育博客给广大教师的职业生涯带来的可喜变化,真切地期待实现真正的网络成长共同体。”在颁奖典礼进行互动访谈时,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感慨地说,一幕幕精彩,一篇篇美文,传递着感动,传递着真情。教育博客中透出来的这股蒸蒸日上的“正能量”,正成为我们郑州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心中的动力引擎。
15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7:37:04 | 只看该作者
[/tr]
利用博客圈,创立青年教师成长营
http://www.zzedu.net.cn  2011-03-31   
建新街小学“新青年教师成长营”博客圈
  当你打开郑州市教育信息网的“博客圈子”,就会看到一个博客圈名叫“新青年教师成长营”,这就是我们二七区建新街小学的博客圈。
  学校校长兼“新青年”教师成长营营长齐华率先在郑州市教育信息网建立了“新青年”教师成长营博客圈,目的就是为学校一帮尺码相同、热衷成长的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分享的空间。自圈子建立以来,学校已经有57位教师自愿加入到了“新青年”教师成长营博客圈,大家互相鼓励,互相监督,积极撰写教育教学博客,进行着心灵的交流,碰撞着智慧的火花。截至3月30日,教师已经撰写了二百余篇博文,这些博文有的详细地记载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有的生动地描述着发生在班级、校园里的或开心、或悲伤、或遗憾、或感动的事,有的分享着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有的提出工作中的困惑,寻求更多人的指点与帮助……
  二七区建新街小学“新青年教师成长营”博客圈的成立,实现了教师间的优势互补、经验分享、思想交锋、智慧启迪,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起了平台,多途径、全方位地培养教师,促进名师队伍的迅速“膨胀”和健康成长,学校已经形成了“让反思成为习惯,让互助成为风气,让发展成为目标”的良好氛围,全体建新人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回归教育的原点,追寻教学的本真!




(图/文: 二七区 张琛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7:38:58 | 只看该作者
试论教育博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    柳永忠
      
      摘要:在对“教育博客”和“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概念进行一定的界定以后,我们发现教育博客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帮助教师找到专业发展之路,实现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教育博客  教师专业发展  界定  作用
      
      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发展究竟有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有,教育博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曾经看过很多探讨这一问题的文章,从大家的讨论中,我对教育博客的了解更加深入了,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的理解却还是不十分清晰。由此我感到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没有把“教育博客”和“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界定清楚以后再论述两者的关系。所以,本文想首先在初步界定这两个概念以后,再说说两者的关系,试图把教育博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论述得尽量清楚一些。
      
      一、对“教育博客”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
      有关“教育博客”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是很多的,本文为了说明笔者想说清的问题,对两者作一定的界定。
      
      1、关于“教育博客”
      本文因为是探讨“教育博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这里所说的博客除了具有一般博客的共性之外,还应该有它的特别之处。在看了各种各样的博客之后,我认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能起到明显作用的教育博客至少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个性”特点。
      首先,在博客的内容方面应该是主要与“教育”相关的。这里的主要内容可以是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各种课件,可以是自己的教育教学随笔及论文、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等;也可以是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转载等。当然,为了使博客更加丰富多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博客内容也可以适当抒写教师情怀,叙写教师的日常典型生活。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密切的博客内容决不提倡以叙写生活和抒发感情为主,更不是教师发牢骚、相互扯皮的灌水的地方。
      其次,博客圈或者博客群体的组成也应该主要以教育界的人士为主。在博客群体中可以有一线的教师,可以有各级教研员、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各类教育专家,当然也可以有与教育相关或者关心教育的其他成员,比如,可以有学生、学生家长,或者社区教育工作者等。由这些共同关心教育的人走到一起,才会就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甚至争论,发展教育的同时也发展自己的专业。
      再次,在这个博客群体中应该有它的良好的氛围。其一,这里的成员应该是勤奋的,几乎每天都会更新自己的博客。其二,这里的成员应该是注重互动的,你的问题我关心,他的问题你关心,我的问题他关心。在每个人的博客中几乎天天都有思想的碰撞。其三,这里的成员应该是注重实践的,他们博客上的内容都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因为“实践是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意识觉醒的动力,也是学习、反思、以及BLOG本身发展的源泉。”(引自“苏州教育博客”)
      总之,我们可以借用“苏州教育博客”首页上的游动文字来说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博客所应该具有的特点:“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是苏州教育工作者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通过Blog这一社会性软件,用心灵书写日志建设起来的跨越时空的网上头脑风暴群。”“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是苏州教育工作者的网上家园。开放、互动、交流是共同体的基本特征;真诚、分享、互勉是成员的基本品质;从事行动研究是成员的基本义务;发表与获得认同是成员的基本权利;尊重知识产权,自觉为转载内容及其作者(网志、网站)作好链接,拒绝‘灌水’与无聊的网络争吵是成员的基本道德。”“在教育信息化生命环境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生命彼此感应,火花彼此碰撞,每一个成员都将在创新教育生活、创新生命价值的学习、实践与发展中获得心灵的升华。”
      
      2、关于“教师专业发展”
      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由此,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话题也越见越多。本文探讨的是教育博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笔者只想从两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界定。
      首先想说的是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哪些方面的发展,它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专业自觉的发展。所谓教师专业自觉,就是教师应该了解自身现状,包括对自己职业特点的充分了解。应该明确,要改变教育对象,首先要努力改变自己,从而产生改变自身的动机。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教师都试图以昨天的知识来教育今天的学生,让今天的学生改变明天的社会。教师总想着改变学生,改变社会,惟独没有想到改变自己。这就是典型的缺乏教师专业自觉的表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应该发展的就是他们的专业自觉。
      第二是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主要指教师专业思维的发展。简而言之,教师在从事专业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走通“思维的两条道路”。思维的“第一条道路”是指教师要能够“由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思维的“第二条道路”指教师能够“将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也就是教师由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思考将经验转化为理论能力,教师在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之后,通过实践、思考转化为经验的能力。
      第三是专业知识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这是我们都熟悉的,就不再赘述。
      其次想说的是有关专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华东师范大学王俭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要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要反思教育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要尊重教师同行,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要投入教育研究,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
      
      二、教育博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对“教育博客”和“教师专业发展”作了一定的界定以后,我们再来探讨教育博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究竟有哪些作用。
      
      1、 教育博客能帮助教师激发专业自觉
      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是教师专业自觉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自觉其实是对自己职业认识的一种质的飞跃,是专业发展的一种动力。这种认识的飞跃和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只要教师走进教育博客,用心读读教育博客群中的那些文字,看看博客群中那些教师的成长历程及骄人成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就会有全新的认识,从而产生不尽的专业发展动力。
      在“苏州教育博客”上,我们就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徐邦桃老师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是比较出色的,他在初中语文教学及教育科研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的专业自觉就来自于“苏州教育博客”,他从金陵老师的“金陵叙事”中受到过启发,也从王之华老师的“之华谈心”中得到了专业发展的动力。我们不妨来读他的文字:“我是2005年8月注册苏州教育博客,从推荐博客‘之华谈心’上了解王老师的,当时就被他的‘和教师的谈话’、‘和家长的谈话’中的文章所吸引。透过其文章,我凭直觉知道这肯定是一位学术上大有建树的宽厚的长者。因为从他的文章中我总能汲取到丰富的营养,所以常常是静静的阅读,静静的咀嚼,静静的思考,当然偶尔作些回复交流。”“但是令我惊讶万分的是金老师介绍说王老师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首批科研型教师。我惊讶的主要原因倒不是王老师的头衔和所获到的荣誉,因为有这样的头衔和荣誉的名师,我也接触过不少。惊讶的是有这样的头衔和荣誉的名师还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还一直坚持写自己的博客,还在不停的反思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见到这样的名师的确是我的荣幸。”从徐邦桃老师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专业自觉不正是被博客群所激发出来的吗?
      
      2、 教育博客能帮助教师寻找发展之路
      教师专业发展究竟该走哪条道?学校领导开会时的讲话和很多专家的讲座中尽管都有涉及,而且讲得有理有据。但很多教师在听过这样的讲话和报告以后依然是老样子,依然不知道该如何行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总是那样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用朱永新教授的话来说,很多教师30年教师生涯都是在重复着第一年工作的故事。教师一旦走进教育博客,感觉就两样了。领导的讲话和专家的报告只是“说教”,而教育博客中有活生生的“例子”。在教育博客中,教师可以看到鲜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案例,而且他们还在不断生成着。虽然各博友从教的学科不同,研究的领域各异,有的或许是专门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但只要用心读他们的日志,就会发现他们共同的专业发展历程:实践、学习、反思、写作、交流。
      我们学校有一个青年教师,他十分上进,可就是苦于专业发展无路。我介绍他进了我们区教育局的“吴中教育网志”。他先是阅读,从阅读中摸索到了我们吴中区那些名师正走着的专业成长道路。被网志激发的动力促使他申请加入了“吴中教育网志”,他也走上了博客群中那些教师共同走着的专业发展之路。他研究的是班级管理,因为加入了网志,因为不懈努力,班主任工作很快有了气色,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3、 教育博客能帮助教师迅速完善自我
      上文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中已有论述,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自我反思、借鉴他人经验以及不断地研究。而上文对于“教育博客”的界定中,教育博客需要教师的勤奋、教育博客的互动等特点正能使教师做到反思、借鉴和研究。在博客群中,大家都相互关注着对方的专业发展情况,每天都会去熟悉的博友“家”走走,当发现熟悉的博友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动静”的时候,他们会用委婉的提醒督促对方的反思和研究不能懈怠。如果是共同关心的问题,彼此还会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有时关心这一问题的人还会越来越多,产生“头脑风暴”的积极研究效应,使关心这一问题的每个人都在探讨中取得收获,得到提高。当然,现在我们不管是各科教师还是教育理论工作者,都在解决一个重大的课题——如何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有这样的“大课题”引领,在教育博客的每个成员应该都有共同的话题,这样巨大的“头脑风暴”将使每个教师的专业能力(即上文所说的走通思维两条路)和专业知识得到快速地发展,同时,也会使“草根化”的研究显示出它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大价值。
      上学期,我曾对一位作文“后进生”进行了“5分钟作文”的研究。金陵老师专门写日志邀请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一问题,许多语文老师和其他关心“后进生”教育的老师都到我的日志中发表文字表达他们的看法,提出研究的意见和建议,有的老师还专门撰文和我一起研究。这不但使我研究的劲头始终高涨,而且使我的研究由浅层进入深层,体验了自我专业能力发展中走通“思维两条路”的过程,从中摸索到了很多转变作文“后进生”的方法。研究的不断完善,也是我的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
      
      教育博客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加入教育博客,就是教师走上专业发展快车道的开始。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5:41:38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专业成长:基于“博客”的路径选择(一)
                                          陈进兴 

 教育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但正因为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它去除了教育日常生活中的习俗与权威,让教师们获得了教学理念与教育理论上的平等权。在教育博客中,每一个著者与论者都是平等的,不管我们是否认识著者或者论者,只要大家相遇在教育博客中,就意味着我们愿意抛却日常生活中受习俗与权威控制着的交流方式,愿意以平等的态度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去评论他人的思想,去接受他人的评论,这是传统的教育环境所无法企及的。

教师专业成长:基于“博客”的路径选择

  学校教育环境往往以工作为本,它为教师专业成长预留的空间并不大。虽然我们希望教师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可每天三到五节课的教学任务却是必须完成的凰淙晃颐窍M淌δ芄恢泵婵翁媒萄е写嬖诘奈侍猓稍谘9芾碇薪淌θ幢匦攵哉庑┪侍獬械T鹑危凰淙晃颐枪睦淌Ω矣谥室山萄ё业墓鄣阌胍饧山萄ё叶越淌翁媒萄У钠兰廴ㄈ词遣蝗萏粽降摹6越淌Φ淖ㄒ党沙ぃ颐腔褂兄疃嗟南M肫诖稍谙质档慕萄榫持校庑┫M肫诖唤逃导髌啤U窃谡庋谋尘跋拢逃┛偷牡淌Φ淖ㄒ党沙ぬ峁┝肆硗庖桓鲋档孟M肫诖幕?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只有把握好了这个机会,教师专业成长才可能有更为美好的前景。

一、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教育博客的出现,让我们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了更多的期待。教育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但正因为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它去除了教育日常生活中的习俗与权威,让教师们获得了教学理念与教育理论上的平等权。在教育博客中,每一个著者与论者都是平等的,不管我们是否认识著者或者论者,只要大家相遇在教育博客中,就意味着大家愿意抛却日常生活中受习俗与权威控制着的交流方式,愿意以平等的态度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去评论他人的思想,去接受他人的评论,这是传统的教育环境无法企及的。在教育日常生活中,尽管我们强调“人人平等”,但学校的教学传统是容不得教师个人去打破的;学校中有形与无形的等级体制是教师个人不能超越的,这些都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中的障碍。在外在教学传统的约束下,在外在管理权威的规范下,教师无法与代表教学传统的专家们平等对话,也不可能与代表管理权威的学校管理者理性探讨,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也就仅限于获得一些教学技巧上的增进了。

  教育博客是每一位教师教学思想的结晶,但它更是每一位教师向他人敞开的心灵窗口。在教育日常生活中,自我生存与生活保障是居于首位的,这使得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将自己与他人相异的教学思想隐藏起来,以便赢得他人或者群体的接纳。可是,只是简单模仿或者被动接受他人教学行为与思想的人,是很难超越自我教学品位的。教育博客既是教师个人的心理与理念世界,它允许教师将自己极具个性的思想沉淀并表达出来,以赢得远离自己工作群体的他者去接受与认可,当然这种接受与认可也可能以批判或者补充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教育博客又是博客人共同的专业愿景,它允许他人从自己的角度并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评论这些极具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因此,在教育博客中,每一位教师都是个性化的,也因此而变得专业化,并因为专业化而消除了教学中诸多的非教育类的社会化因素。正是教学思想的个性化与专业化的存在,每位教师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准备着迎接他人个性化与专业化的评论,这是彼此思想的交锋,但目的地是同一的:迎接教育真理的出现。

  教育博客是个人教学思想的文库,可当它把大家的教学思想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它又成了教师们的教学资源库。在教育博客这个思想文库中,我们不但可以获得教师们精心收集到的教学资源,更为宝贵的是,我们还可以感知每位教师最为真实的教学体悟,获得他们对教育教学实践最为诚挚也是最为专业的褒扬与批判。教育博客是张扬教师个性的舞台,同时也是教师群体进行团队修炼的平台。在这儿,因为每位教师的个性而变得丰富,因为整体的丰富而让每位教师变得更富有个性与专业化。

二、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不管我们如何褒扬教育博客,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和选择,它就只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旧仓库;不管它多么的完美,它就只是一个没有汽车奔跑的高速公路。因此,教育博客既可以成为一种智慧的宝库,也可以成为浪费教师宝贵时间的黑洞。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来看,仍然需要我们理性地在教育博客中为自己选择可行的成长路径。

  第一,教育博客是拿来“批判”教育日常生活的,而不是拿来“抱怨”教育日常生活的。批判是以未来为导向的,抱怨是以过去为导向的;批判孕育着对未来发展的希望,抱怨是对过去的否定,也暗含对未来的失望。在教育博客中,有些教师借用这个虚拟的空间,来发泄自己对教育实践的不满;可随着对诸多不满的积聚与回味,越发让自己对教育实践更加不满。事实上,当我们将教育日常生活用文字记录下来时,就恢复了我们对教育日常生活的理性思考,去除了我们在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激情与冲动,让我们对教育日常生活有了更为真实与理性的认识,为教育教学的未来发展赢来更为确定的未来。

  第二,教育博客是拿来“沉淀”教学思想的,而不是简单地“积聚”教学故事。教育实践是锻炼教师教学能力最好的阵地,但教育实践本身并不产生教学思想。可是教学能力却必须建立在教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只靠简单的教学技能的操练,是很难达到提高教学能力这个目的的。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是在教育博客中简单地积聚教学故事,这的确可以让自己“见多识广”,但如果缺少对教学故事的分析、探讨与研究,教学故事只会让我们更为世故,让我们对教学故事学会了适应,而不是优化与改造。教育日常生活是由教学故事堆砌起来的,利用教育博客来叙述与重构教学故事,可以让我们在叙述教学故事过程中超越自我的视野,去认识教学故事中他人的体会与感受;可以让我们在重构教学故事的过程中,去反思与批判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思想与行动;当我们可以理解更多他人时,当我们理性分析自己的思想与行动时,教学思想就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来了。

  第三,教育博客是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而不仅仅是向他人展示成果的舞台。在教育实践中,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是无法利用与推广教师的研究成果。在学校中,教师只负责教自己的班级,有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只能在自己的班级中应用。这种小规模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进行研究的成本很大,但收益很小,因为享受研究收益的学生人数太少。而且,学校并没有为教师研究成果提供推广的平台,教育报刊杂志更多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成果汇报的途径,一线教师是很难有使用这些渠道的机会。于是,教师很自然地把教育博客当作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舞台。展示研究成果原本就是教育博客的主要优势,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教育博客当作展示成果的舞台,它就只成了单向度的信息传递通道,我们很难去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更难去接受他人对自己教学思想与研究成果的批判。因此,怀着学习的心态来建设自己的教育博客,更容易让自己的教育博客成为自己与他人心灵互动的平台,也就更容易让自己在互动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文章引用自:http://eblog.cersp.com/userlog/7004/index.shtml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5:42:11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专业成长:基于“博客”的路径选择(二)

                                          陈进兴

    第四,教育博客是夯实自己专业信念的“根据地”,而不是打击自己教育实践的“地雷阵”。教育博客为我们提供了零距离的交流机会,但零距离的交流机会并不必然造就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教育博客这个信息交汇的平台上,有两种情况需要我们予以警惕。其一,警惕教育实践问题的汇集打击自己对教育未来的期望。我们之所以打造自己的教育博客,我们之所以利用教育博客这个平台进行反思、探讨与研究,是因为我们对教育实践有不同的看法,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与意见。可是,如果大家只是看到他人提出的问题,并转而将自己想到的教育问题串连起来,这会打击我们对教育实践的信心。其二,警惕由于教育理论的完善而形成对教育实践的消极展望。当我们用理性的态度来剖析教育实践时,教育实践显得非常的支离破碎,教育实践在理性与理论面前就显得非常的幼稚。可是,尽管在理论层面我们对教育实践有着尽乎完美的构想,可一旦回到教育实践中,我们又必须受制于学校的办学传统,受制于学校的管理权威。于是,在教育博客上获得的理性与理论,不但无助于我们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反而让我们在教育实践面前更加的无奈。为此,要士清楚教育博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功能定位:感受问题、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让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强的专业信念,有更坚定的教学自信心。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的阶梯,但对于特定的个体来说,并不是诸多教育问题的救世主;教师个人首先是自己教育问题的解决者。对教育实践,我们要走进它,但更要宽容它;对教育信念,我们要建构它,但更要养护它。

三、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

  理想既是个人精神的支撑,更是个人行动的支柱。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我们也提倡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但并没有为教师的教育理想与教学理念提供一个安顿之处。对于专业的教育研究人员来说,可以通过文章的发表与专业讲座,为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提供栖息地。可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管是教育理想还是教学理念,都只是一个漂浮不定的玩物,当我们需要它时可以将它捧得很高;当我们不需要它时,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与现实中的权威、评价与利益相比,理想实在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了教育博客,就等于为我们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安了家,从此以后我们有多了一种牵挂,有了一种企盼,它的动力就来自于自己在教育博客中表达出来的理想与信念。

  当教育博客把我们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文字化与固化后,我们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就有可能走得更加的稳健。可是,任何理想的东西都需要我们去精心的呵护;一旦我们遭遇到它的打击,这比教育实践中的打击更为沉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单元;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我们就让自己去顺应系统的惯性,去沿袭学校的办学传统,顺从于学校的管理权威。可是,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后,我们就必须调和办学传统与个性教学的关系,必须调和管理权威与教学自主的关系。

  在教育博客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可是,从教育博客回到学校教育环境中来,我们首先是学校组织成员,其次才是我们自己。既然是学校组织成员,我们就得遵守学校的办学传统,即使自己有创新的工作思路与教学理念,也必须以适应办学传统为起点;将这些创新思路与教学理念植于办学传统中,才可能让自己得到发展与走向成功。因此,教育博客与学校教育环境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求教师的个性与创新,后者要求教师的共性与服从。对于在教育博客中生存的教师来说,只有将两者协调好了,才可能以教育博客促进教育教学,而不是让教育博客成为教育教学的“发泄场”。在不同的环境中遵守不同的规范,但将不同环境中获得的收益融合起来,才可能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合力,避免教师在不同力量的较量中为难。

  在教育博客中,著者与论者都是平等的,大家都心向“教育真理”,彼此少了诸多的利益之争与权利之争。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甚至更多的管理者,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先按照管理者的管理决策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个人的工作思路与教学理念往往要退居二线。当教师在教育博客中获得更多个性化的教育理想与教学理念之后,自己的教学决策与管理者的管理决策之间,就更容易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与矛盾。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冲突与矛盾,只要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理念融于管理决策之中,才可能让有效地让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理念得到认可与实施。

  总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教育环境更要求我们服从与敬业,它向我们专业成长提供的空间非常有限。与之相应,教育博客要求我们的个性与创造性,它倾其所有地向我们提供专业成长的机会与空间。在教育博客中,我们要更有策略地利用这些机会与空间,以期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判断能力与执行能力。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处理教育实践中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处理专业判断与管理决策间的关系;从更为实际的角度而言,个性必须在共性的土壤中得以生长,专业判断必须在管理决策中得以发展。

文章引用自:http://eblog.cersp.com/userlog/7004/index.shtml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5:42:48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博客:浮华背后的隐忧
    教师博客从开始出现就被寄予了沉重的希望。有人认为,教师博客创造了一种课堂教育之外的模式,称之为“集市式教育模式”:完全开放,资源共享,畅所欲言。一时间,教师博客风起云涌,一片欢呼,仿佛教育中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这方寸土地解决,然而,我们关于教育的理想,我们梦寐以求的教育境界,真的能通过这一方博客实现吗?

  通过访问大量的教育博客网站,笔者发现大多数博客要么从建立之初就空空荡荡,要么就是仅有一两篇无关痛痒的文章,点击率几乎为零,没有回复没有评论,更谈不上我们期望的交流。教师博客的虚假繁荣背后,是一片荒芜。

  截至今年5月30日,“中国教师博客网”显示共有博客6271个,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超过5000个博客日志总数为零,意味着从建立到现在,这些博客再没有人登陆,包括它的主人;在“教师博客中心”的网站上,其89页(每页50个博客)的博客列表中近80页约4000个博客没有任何文章。笔者5月23日晚访问了其主页显示的“最活跃的博客”中前三名的博客:署名“资源共享”的博客最后更新时间为2005年11月3日,署名“阿凡语文教学”的博客最后更新时间为2005年12月18日,署名“杨柳岸晓月”的博客中几乎不见与教育有关的日志,仅仅是关于个人生活和思想的叙述,不属于教育博客类型;“教师互联”网站显示,该网站共有690个博客,日志总数212篇,每三个博客才有一篇日志;在地区性较强的博客网站上,例如“宁德附小博客”、“苏州教育博客”、“海盐教师博客”、“榆林教师博客”、“海宁教师博客”等,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南京市教研室凝言主办的“ME博客”网站上,笔者随机访问了其中三名特级教师的博客,日志总数分别为5篇、6篇、8篇,其中两个最后更新时间为2005年11月,另外一个为2005年9月。

  教师博客缘何没有按照我们所设想的轨道前行,没走多远就呈现出一片落败景象。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这首先与教师对博客的认识以及其开办博客的动机有关。不排除一部分教师仅仅是为了跟风,“赶潮流”而开博客,申请之后因为工作忙或者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做,就再没有登陆过。盲目的动机导致教师对博客“不上心”、不重视。之所以如此,我们或许从中可以提炼出一个思维习惯的问题,大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在课堂上、在现实中解决教学问题,与学生的沟通和进行思想教育等工作,毕竟没有什么事情一定要通过网络进行。

  博客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个性化,每个申请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喜好布置归整。喜怒哀乐、嘻笑怒骂,都可以收在这一席之地,理想的成分多一些。而教育博客之所以在博客前加上“教育”两字,就注定其要担负为教育努力的使命,现实的成分多一些,也正是这份现实,这份使命使得教师博客暗含一种功利化倾向。正如有人对教育博客的诠释中所说的那样,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供人分享。上传的过程也是追求成就感的过程,不想被点击的博客不是好博客,恐怕没有哪一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博客天天被点击,日日有回复。一位中途放弃博客的教师就坦言,“开始弄的时候还挺有兴致,天天抽时间写,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资料都传上去,但一直就没怎么有人点击,何况你做的这些事情领导也看不到,还不如在教学上好好努力有前途。”如果把教师博客当任务来完成,我们又怎能看到它的希望;如果仅仅是为了抒情达意,记录思想历程,也许大多教师会选择大众博客形式,因为那里人气更足,点击容易,获得成就感的机会更多。更重要的是,在大众博客里,实名或者匿名都无所谓,随自己的意愿。但对于教育博客来说,实名或者匿名也是个问题,尤其是对地区性较强的博客而言。

  教师博客仅仅是一种工具,其成长绝对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选择,否则它就“只能是一条没有汽车奔跑的高速公路”。就教师博客作为教育教学辅助工具的技术性而言,我们应该把更多地关注放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表达本身,放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身上,而不能单纯追求技术的复杂程度。教育博客仅仅提供给我们一个空间、一种方式,如何在实践中摆脱随新鲜感而来的盲目和错位,使之真正成长为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真实记录的平台,去除浮华而真正繁荣起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所在。

  《中国教育报》2006年6月1日第8版

文章引用自:http://blog.cersp.com/userlog17/35442/archives/2006/97410.shtml
15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5:48:05 | 只看该作者
读书与成长
肖川
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这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道理很简单,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是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养教师的读书人的气质。现在大多的教师的阅读量太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量太大,心理压力太大,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境去阅读。但缺乏阅读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教育存在的一个缺憾: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品质

好的读物的标准是什么?我想就是那些能够唤起你进一步阅读和写作冲动的读物,那些使你亲近书籍和人类精神生活的读物。记得卡尔维诺说过:“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具体地说,一部好书给予读者的是倾注了作者强烈注意力(我们通常把注意力称为“心血”)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而一部糟糕的书给予读者的无所用心或用心很少地收集来的信息。张爱玲在评论爱默生的创作时说,爱默生的书不算多,因为他的书就像珊瑚礁一样,是在海面下缓慢地累积而成的,直到最后露出海面。

那么,读什么呢?首先,读一读中小学各种教科书。尽管教科书编得还不是很理想,但仍然是最适合中小学教师的读物。现在中小学的教科书上的内容对于许多教师并不陌生,但古人讲得好:“故书不厌百回读,要获新知读旧书”。林语堂先生就曾感慨:“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的味道来……四十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地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系统阅读中小学教科书,有助于我们夯实知识基础,丰厚文化底蕴,也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后续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之中经常提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其次,多读一些翻译过来的书籍。翻译过来的书籍或多或少经过了选择,更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英、美、法、德等国)有较为健全的知识产权的保障制度,简单的抄袭和剪接不太有市场,这就保证出版物一定的原创性和水准。另外,这些书籍中所渗透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是我们建立一个自由社会需要的。

再次,中小学教师可以多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如席慕蓉、余光中的诗。张晓风、刘墉、林清玄的散文,王小波、周国平的随笔。我建议中小学教师阅读的视野要宽广一点。陆游说:“功夫在诗外”,这是高度凝炼和充满智慧的表达。有一些书能够让我们增加善念和怜悯心,扩大智慧和见识,远离鸡虫得失的无谓争斗,把目光投送到更远大的天地,关注更根本性的、深沉久远的事物。读文笔和情怀优美的书籍,可以净化心灵、温润生命,可以使我们用更积极、更乐观的心绪看待世界和人生。

最后,在中小学教师读什么的问题上,我主张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报刊。因为优秀刊物上的文章比较精粹,也比较集中于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比较前沿和新锐。《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明日教育论坛》(福建)、《教育参考》(上海)、《中国教师》、《小学青年教师》(河南)、《教师博览》(江西)都是国内一流的教育类期刊。

在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上,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只要是有价值的书籍,都是能给人以思想、睿智的。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说,则应倡导创造性的阅读。爱默生说:“当心灵被劳动与创造所激励时,则无论阅读何书,每一页都会变得熠熠闪光,意蕴无穷,每一句话都意义倍增。……我们觉得作者的见识有如天地一般宽广无边。”

我个人的经验是,不一定要读得很多,但一定要读得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应该反复读。就像西方虔诚的信徒用一生来读《圣经》那样,作为中小学教师也需要读几本常读常新的好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发现”,就是一种难得的阅读体验,这既可从轻松阅读中“发现”愉悦、轻逸、趣味,令人捧腹,令人莞尔;也可从沉重阅读中“发现”生命内部的震撼,灵魂的激荡风暴。

宋代朱熹提倡:“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所谓“穷理”,就是作彻底的逻辑追问,就是追求理论的彻底性,就是努力求得思想的澄明,而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朱熹)“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杂”……这都是如何读书的经验之谈。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5:55:03 | 只看该作者
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校本教研的思考
清水濠小学龚家文


【摘要】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网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提供了有效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及email、QQ、BBS、Blog等主要网络交流工具,充分地进行网络交流和学习活动,为校本教研开辟新的舞台,促进自身专业更快发展。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体现了当代最伟大、最活跃的生产力。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对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均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的巨大优势在学校教育领域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今天你QQ了吗”“今天你论坛了吗”已成为许多教师交流的时髦用语。网络为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提供了有效平台,许多教师在互联网中得到了迅速的成长。网络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有效平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不就是记录他平日所见、所做、所思吗?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实践和不断的反思,网络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和平台。

1.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

过去教师要想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学校或个人订的有限几本教育教学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已陈旧的理论书籍,学习渠道极为狭窄。网络的明显优势在于其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而且不受时空限制,搜索查询资料十分方便。在信息社会时代,网络已经是教师知识来源的主要窗口,网络资源是教师最大的参考书,网络电子文本资源具有数据量极大、数据内容异彩纷呈等优势。在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电子书籍、教育专题网站等。而且网络资源更新快,可以保持数据的完善与新鲜。这些不是书本这种古老的传媒载体所能比拟的。教师只有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扩大教育视野,才能更好地进行反思。网络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教师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可以获得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料,如通过google,百度(www.baidu.corn)等搜索引擎,输入需要查找内容的关键词,就可以找到相应主题的文献资料。在笔者接触的老师当中流行着这样的一句熟语:“有问题?百度一下!”。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优秀教育网站获取教育教学信息资料,优秀教育网站如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2.Blog是很好的教师自我反思平台

过去许多教师在工作中经常写一些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育个案,这些作品的读者很少,即使在学校内部交流了,范围也是很小的,而且也看不到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建议,因此对自身素质提高作用很小。当然如果这些作品非常优秀,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又不多。如果把这些作品发表在博客Blog上就不一样了,等于向全世界公开了你的观点、你的教育思想,还能实现网络互动交流。因为有了网络,大家相互之间的交流就少了许多现实中的繁琐,普通教师也有发表自己声音的机会。Bl。g是WebBlog的简称和缩写,常被意译为“网志”,音译常为“博客”。博客是教师存放、整理个人资料最好的网络空间,也是教师的个人资源库,教师可以把教案、随笔、案例、课件,还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放上去进行整理。博客Blog是很好的教师自我反思平台。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教师在博客上就可以随时记录教育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诸如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今天若失败了,原因何在。具体到课堂教学,课的成功之处、课的精彩之处、课的不足、学生的进步等等,都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只要我们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我们必能快速成长为优秀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回头看看写过的教育日志,教师就会发现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和有用的经验蕴藏在其中,发现自己进步了许多,这是一个宝贵的个人知识财富。同时博客上的内容能够得到网友的点评,实现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博客上发表的每篇日志都有时间显示,学校也可以通过博客日志的时间表,检查教师写教学反思录的情况,了解教师近期思想动态,避免了有些教师在学校临近检查时,临时补上去的做法。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博客,并在网站首页上公开,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值得广大学校和教师借鉴模仿。实践证明,由于Blog使用简单、功能强大,因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教师的学习、思考、隐性知识显性化、知识管理等有很大的帮助,因而非常适合作为校本教研的平台。作为一位博士、北师大的一名教师庄秀丽老师几乎每天更新她的Blog,从她的Blog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博士、一名年轻教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她的Blog经历,也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经历。笔者是一位有七年教龄的教师培训工作者,一直困惑于自身专业发展上的“高原现象”,在就读教育硕士期间接触并开始利用Blog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收获颇多。

二、网络为教师同伴互助提供了有效平台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可以把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进行加工凝结在一起,最后综合成远远大于单个教师研究的简单相加效果。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就是教师群体之间相互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将全世界融合为一个大家庭,让我们同处于一个村落。校本教研中的互助同伴不仅局限于学校内部教研组或课题组,还可扩展到校际教研活动、网络上的教师群体。除上面讲到的博客Blog外,还可通过email、QQ(或MSN)、BBS等工具建立网络互助教师群体,实现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1.基于email技术的教师同伴互助

电子邮件email,比传统的信件先进,不仅能像传统的信件一样将信息带给远方的人,而且电子邮件所携带的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传送信息速度更快、费用更廉价。电子邮件可以将研究者互相合作研究的材料不受时间、地域、位置的限制进行传送交流,可以让合作研究者足不出户就完成资料的交流。

2.基于网络实时通信技术的教师同伴互助

网络实时通信工具有QQ、MSN、网易泡泡等,QQ在教育教学上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QQ可以用文字一对一即时交流讨论教育教学问题,也可以进行语言视频聊天,像电话一样与远方的朋友一起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同时可以点对点传送大容量的文件,及时进行互动交流探讨;QQ还提供网络硬盘,随时在网络上存放电子文档;一个班级或者经常联系的朋友可以建立QQ群,如果有什么消息可以在QQ群发布信息,加入QQ群的成员可以及时了解群体发布的各种信息。

3.基于论坛BI3S的教师同伴互助

教育论坛,顾名思义即是研究、探讨教育问题的专业平台,为教师研究、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笔者碰到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时,总喜欢求助于论坛上的朋友,有了网络论坛,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这让笔者感到很舒心。在网络世界里,虽然很多朋友从未见过面,但是大家相处得很好,谁有什么疑惑提出来,马上就有很多的朋友来帮忙。学校可以利用论坛为教师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在论坛上每位用户都有自己的积分,学校领导根据每位教师在论坛上拥有的积分来了解教师参与论坛的积极性和频率,通过论坛用户资料查询,可以进一步了解教师在论坛上的发言情况,并且根据教师在论坛上的讨论情况作为衡量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一个依据,对论坛上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教师本人也因自己积分不断飙升,感到无比欣慰;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参与讨论和发言的过程中,为自己解决了教育教学上的困惑,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教育理论素养。论坛交流具有民主性和平等性。在网上交锋,你可以不用顾及他是谁,他也不知道你是谁,可以把平时不敢说的说出来,也可以把平时认为丢面子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在论坛上写随笔已成为许多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因此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智慧和财富张万祥、万玮2005年主编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中讲述了30位优秀教师的成长故事,其中万玮、张曼凌、朱国红等许多优秀教师都是教育在线论坛上的活跃分子。他们在论坛上收获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如万玮出版了《班主任兵法》、张曼凌出版了《小曼老师讲故事》、朱国红出版了《没有孩子是差生》等,这些书籍很受教育同行的喜爱,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目前比较好的教育论坛有教育在线论坛、K12论坛、人民教育网论坛等。

三、网络为教师专业引领提供了有效平台

以前一些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只能在杂志上看到,要聆听他们的观摩课和讲座,必须要走很远的路,来去匆匆,花费很大,很多教师也没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因此很多教师的成长是闭门造车,收效甚微!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好实现了向专家学习、请教,同专家交流、对话的可能。如果某一地方举行了大型的教学研讨活动,在网络上马上就可以看到相关信息,一些热心者还会把他们的听课实录、听课感想在网上发布,专题网站会把观摩课的视频放在网上,由大家自由点播收看。这样你不用一点花费,不用走出家门,就能观摩到这些优秀的课例,就能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网络上视频课例想什么时候看、想在哪看、想看谁的课、想看几遍等都由你自己决定,没人会来干扰。如央视对朱永新市长的采访刚结束,在“教育在线”首页就贴出了热心网友整理好的访谈实录及现场照片;如浙江教师研修网上有“视频案例”栏目,教师可以上网观看相应学科视频案例的某个课题。email、QQ、BBS、BIog既可作为教师群体的交流工具,又可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提供最大可能。教师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获得名师指导;通过QQ与名师进行即时交流;通过论坛BBS上的“名师专栏”向名师请教;通过浏览网络上名师博客,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教师在线研修网中的“名师专栏”获得名师指导等等,这些途径很好实现了教育专家对年青教师的专业引领。在网络时代,每位教师的成长与网络发展息息相关。教师要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积极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拥有个人QQ、email、BBS、BIog等网络交流工具,充分地进行网络交流和学习活动,为校本教研开辟新的舞台,促进自身专业更快发展。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6:00:4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博客教研:教师成长的新途径(转载)作者:逍遥行者
博客教研——教师成长的新途径转自赵老师教育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f6ce5010142u9.html
2012年9月23日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博客也迅速走进教师的视野,并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种鲜活的学习和教研方式。教师们将日常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到网站上公开发表,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与阐释。我校“教研博客”的开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把博客作用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博客改变我们的学习和教研方式,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博客,促我勤思考
    从写博中体会到乐趣,学到了东西。在坚持写博客中增加了交流,扩展了知识层面,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有帮助。利用网络技术写博客,特别是坚持写博客,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是有必要的。即使没有便捷的网络,坚持写教育日记也非常重要。而写博客的好处是便于储存与交流。
    博客不仅能提升思想认识和专业水平,更能使教师保持几分清醒,让教师透过种种教育现状去反思、觉醒,博客是一面镜子,透过它,能看到自己和同行前行的步伐,在博客的引领下,我不敢慢怠。
    教育博客里写的主要是自己对教育的感悟与思考,博客好友们读完我的文章以后,常常会在后面跟帖,加以评论,提出了许多的观点。如:“你的这篇文章,构思好,但叙述的不够具体。”“文章的标题值得思考。”“这篇文章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你的某个观点我不赞成。”等等,我真的太感谢他们了。有了他们的关注,我的思维变得更加严谨,表述更加严密,谴词造句也十分用心了,同时我的教研水平、反思能力和写作能力变得日益成熟。
    有了博客好友的帮助,慢慢地,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网友们鼓励我投稿,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照他们说的去做了。这一试还真的出了效果,居然有多家刊物发表了我的文章。
    当然,我不但写自己的博客,也常常看人家的教育博客,也会去跟帖,对别人写的东西,提出批评与建议。在教育博客里,大家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共享成长的喜悦。我开博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了,博客上的文章已达200多篇,博客的点击率很高。有了博客,教育的天空不在寂寞,有了博客,教育的路上有了许多理性的思索,有了博客,教学的研究充盈着生命的感动,我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我的博客。光临我博客的不但有我的同学、同事,还有许多不相识的朋友。
    博客满足了我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记录了我的教前记、教中记以及教后记。从上课前对教学设计的构思,对这堂课的预测,到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尤其是偶然的灵感,使这堂课精彩万分的地方,再到教学反思记录,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总之我的博客内容可以称得上丰富多彩。在复习和回味中还可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心得,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在以后的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所创新。
    在博客上也能经常接触到相同兴趣的博友,通过交流也能分享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从而与自己的思想发生碰撞,激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促使你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博客,让学习、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博客,是个人反思的载体,使用博客有“写――录,思――享,品――学”几个层次,写就是写自己的所思,录指引用他人的观点,思指思考与反思,享是指共享与交流,品是指品味他人博客的思想,学即通过博客去学习。这为教师反思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教师通过创建自己的博客,记录着每一天的工作心得等,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己理论学习与反思实践更加理性化、有效化,不断拓展自我反思的广度和深度,养成教学反思和教学再设计的习惯,通过反思,教师不会整日活在这个或那个专家或权威下,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成为实现正常自我思想的一种行为。
    在与博客“亲密接触”的日子里,深深地感觉到博客对教育的促进,对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帮助。在不断地积累中感受着学习的乐趣。在博客里写作已经逐渐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这样的习惯让大家慢慢学会思考。
    三、博客,在交流分享中成长
    博客所具有的“即事即写”特征,满足了及时和完整地反映对工作和生活的思考过程的要求,在教学中,博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师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张扬个性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的收获与灵感,及时记录下来,用博客表达出来。
    由于博客具备“发布、分享、交流”的功能,它让学习者把自己的学习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进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
    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个博客,都是跳动着的一颗生命,是闪烁着的一束火花。生命彼此感应,火花彼此碰撞……在这个团队中我们是一帮志同道合者,一帮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教育人,在“一路前行”!因为志愿,因为相信,我们主动努力、认真去做,我们全身心投入地去做,这样做出来才有品位和质量。
    在我校“校园博客”的研究中,已有近一百人加入到我们的“教育博客”中来。在这个博客学习共同体中有青年教师,有中老年教师,我们在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一起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保存,与有共同爱好的同行分享,从中体验到专业成长的快乐。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启发了我们的灵感,也强化了课改指导,使我们真正走近教育科研。
    博客走入教研,给校本研修注入了新元素,带来了活力。博客教研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工具,在教师自我反思、交流、开展自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写博客的九点好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f6ce50101420y.html1. 促进学习。
写blog可以促进学习,
想写出文章来,自然不能是泛泛的了解就可以的,
要理解了才能写得出来的。
这就促进了对某些领域的不断学习和思考。
对教师来说,尤为如此。

2. 记录收获。
blog中,常常是记录下来都是瞬间的灵感,对事物的感悟,
经过多日思考和实践的结果,
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
诸如,教学反思、体会等等,
这些都是财富。要记录下来。

3. 反映成长。
写blog,可以反映出人的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思考结果。
对一个问题或领域,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精通。
这纪录了一个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成长过程。
很久之后,看到自己之前的文章,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吗?

4. 结交朋友。
写了blog,自然会有许多志趣相同的朋友来阅读,
这可以认识许多朋友。
大家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然谈得来。

5. 共享知识。
blog给大家看,大家的blog也给你看。
这个问题我解决了,那个问题他解决了。
大家互通有无,建立起一个社群,总好过闭门造车。

6. 交流看法。
回复的人对blog的观点或赞同,或反对,
大家一起讨论,听听别人的思想,
可以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

7. 包装自己。
找工作或跳槽的时候,附上一个blog地址,
招聘的公司一看,就能知道这人的基本水平。
看到一篇篇用心写出的文章,自然是对自己知识技能的最好宣传。

8. 练习文笔。
写blog,得考虑这篇文章是否拿得出手吧,
全是不通的语句怎么好意思给人看,这是锻炼汉语。
当然如果用英文写,练习外语也是不错。

9. 锻炼毅力。
写blog,要坚持不懈,这可以锻炼毅力。
至少每周要更新几次吧。
花20分钟写一篇的blog都坚持不住,
那还有什么事情能坚持下去呢?
你真的挤不出20分钟写blo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5 12:06 , Processed in 0.1976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