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关主题资讯专帖:教育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6:01:2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肖川:教师为什么要写作作者:田明章
    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我一向认为,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因为一篇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文章无非是这样几个要素:第一是主题——你要表达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文以载道”的那个“道”。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无意义的语言的堆积,它是需要承载一定的思想与情怀的。第二是素材,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与情怀,总需要依托一定的材料——你的经历、你的观察,你的学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第三是写作的技巧。如何地剪材选材,如何地布局谋篇、起承转合,如何地铺垫、渲染,如何地蓄势,如何地细处摄神,如何地横云断岭、横桥锁溪等等。第四是语言。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来表达,怎样讲究点文趣,如何使语言具有质感和美感。
    如果说主题(思想)是火种,那素材就是原料和燃料。火种从原料中提取,又通过燃料来使得星星之火而成为熊熊烈火,在暗夜里熠熠生辉。
    而一节课也无非是学习的主题,学习的材料,教学的技艺和教学的语言。作为教师,你能否上好一节课,就取决于你是否能透彻地理解学习的主题,你是否会有丰富的、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主题所依托的材料,你如何规划教学进程、设计教学的活动,你的课堂语言是否凝练而又舒展、平实而又雅致。
    具体地说,写作对于教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能提升我们阅读的品质。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你就不会满足于泛泛浏览,对于一些作品你一定会研读,你会自觉地去揣摩人家是如何立意,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遣词造句的,你会努力从别人的佳作中去汲取营养。
    第二,写作会使你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洞明世事,去捕捉工作中、生活中有意味的现象和信息,会自觉地去积累学识和生活。
    第三,写作会帮助你梳理思绪,使你的头脑变得井井有条,使个体经验概念化。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写作是非常有效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第四,写作会帮助你深化认识。如果你不就某个具体的问题写成文章,你的认识可能是一星半点或者是肤浅的,而写作会迫使你对问题作彻底的思考,从而深化和丰富认识。
    第五,写作能使你提升口头语言表达的品质。口头语言由于可以借助手势、表情和交谈对象及时地反馈与沟通,不一定需要非常准确与完整,而书面语言,由于缺乏特定情境和及时反馈,就需要十分完整和精当。当你在写作中炼就了用完整和精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与感怀时,自然而然,口头语言的品质也就提高了
    第六,写作会提升你生活的品质,使你更具有成就感。杜甫有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贾岛的名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都说明写作是一件多么有生命意义的事情。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如果这篇的确是你付出了心血与真情的,那你一定会很有成就感,一定会有一种收获的快慰。作家埃·米·齐奥朗就曾深有感触地说:“假如没有写作本领,我不知道我会成为什么。写作便是释放自己的懊悔和积怨,倾听自己的秘密。作家是一个精神失常的生物,通过言语治疗自己。多亏了这些非本质性的疗法,有多少紊乱、多少残酷的进攻我没有被击败阿!”当写作将你拔出平时的麻木和迟钝状态,使你一下子感应到人生的繁复意味的时候,它也同时在悄悄地改变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我们教师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教学实践,写作的题材十分广泛,诸如某一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法改革等都在可写之列。教学实践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教师们,拿起您手中的笔吧,有意识地去创作,把你的感动、您的困惑、你成功的探索、你的希望与梦想变成文字,写成文章。你会发现你的气质、情怀、你的内心世界,慢慢地、慢慢地,变得纯净,澄明,变得细腻和丰富。我相信,真诚的文字,能够将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


16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23:55:0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20位特级教师告诉我们什么?作者:罚点球
20位特级教师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教育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丁昌桂

  2011年5月,我们以“教育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为调查主题,设计了相关调查项目的问卷,向全省50位特级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陆续收到回复的问卷共2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在这些回复问卷的人员中,小学教师10人,占比50%;中学教师8人,占比40%;职业学校教师2人,占比10%。以学科和专业来分,语文5人,占比25%;数学3人,占比15%;历史2人,占比10%;地理2人,占比10%;教育科学5人,占比25%;化学、机电、美学各1人,分别占比5%。其中男性16人,女性4人。通过对他们问卷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对这些知名特级教师的教育反思与写作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他们平均著述128.5万字,人均论(编)著2.45部,人均论文125篇。当然这之中也不平衡,最多的论(编)著达到18本,论文达到300多篇。最少的没有著作,论文也只有十多篇。通过对这些特级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对教育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性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
  一、教育写作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和独特路径。
  我们根据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余文森《校本研究九大要点》等学者著作中经常提及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路径为要素进行相关性调查,这些要素包括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教育写作、校本教研、学习培训、关键事件、磨课赛课等8项,外加一个“其他因素”,共9个调查项,请被访问者从这些因素中选出对自己专业成长最重要的3个因素,并以重要性为标准进行排列,同时简要说明理由。
  结果显示,“自我反思”在影响教师专业成长若干因素中居于首要地位。来自一线成功教师的感受与学界专家的认识取得了惊人的一致。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们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到了反思的意义。薛丽君认为,自我反思能够让我澄清模糊认识,不断理性前行。②冯卫东说,我几乎每一天都处于反思之中,在进行着“内对话”,这让我不断收获理性,获得智慧的生长点。戴林东说,反思是创新的基石,没有反思就没有思想的进步。
  “专家引领”与“教育写作”在影响专业成长的诸要素中处于并列第二的重要地位。这样的结果与不少人既有的认识似乎不太一致。实施课改以来,一线教师对专家的信任经历了从迷信到怀疑的过程。经历了课改初期对专家报告的新鲜与好奇感阶段之后,一线教师对有些专家的报告再也不那么有兴趣了。有些基层的教师甚至这样调侃:听了专家报告,“会场激动,途中躁动,回到学校无法行动”。于是,有些学校开始推崇校本教研、同伴互助等所谓草根化、接地气的方法与路径。但这次调查的结果似乎颠覆了人们的原有观念——有些人津津乐道的同伴互助、磨课赛课在诸因素中居然分列于倒数一、二位。这样的结果为我们始料未及,也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另一个让我们颇感意外的是,“教育写作”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居然与“专家引领”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薛丽君还形象地将这两者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相提并论,并进行比较:“专家引领”是乘电梯,而“教育写作”是爬楼梯。她形象地指出了这两种因素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影响,但都可以达到目标。调查中,教师们普遍认为,教育写作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是校本研究和教育反思的成果体现,同时,更是进行教育反思的平台和工具。运用好这一平台和工具,可以促进自身走向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法国思想家埃德加·莫兰说过,很多事情并非二元对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圆环。诚如斯言,调查之中,不少教师指出,自我反思、教育写作、校本教研、学习培训……这些因素有的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相互联系,甚至相互影响着。

  二、教师第一次发表教育文章成为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不仅鼓舞着教师的专业成长,还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
  行动研究的学者斯滕豪斯曾多次指出“公开发表”的意义,他甚至认为,未发表的研究对他人几乎没有用处。原因之一是“未公开发表的研究得不到公众批评的滋养”。管建刚老师对“公开发表”的意义也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发表带给人的刺激,恐怕会有很多人在第一阶段就坚持不下来,被淘汰,被淹没。”在公开发表当中,第一次发表意义更加重要,那么,这些特级教师对此持有怎样的看法呢?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调查项:你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题目是什么?发表在哪年哪月的何种报刊上?结果显示,95%的调查者都能够准确记住自己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题目以及时间和刊载媒体,好多人至今还对首次发表后的兴奋情景记忆犹新。只有5%的调查者不记得发表的报刊和具体的时间,但还是能够记得当时文章的内容,原因是后来改教其他学科了。调查者中距离第一次发表文章的时间最长的已近四十年(王栋生1974年4月发表第一篇文章),最短的也是十年八年。为什么岁月的流逝没能冲刷掉人们心中记忆的痕迹反而历久弥新?对此,有人说得很俏皮,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次”。
  其实,真正令这些教师终生难忘的原因在于:这是他们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研究表明,“关键事件”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这里的“关键事件”是指教师专业成长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能够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起到提供动力、促进飞跃和指引方向等重要作用的事件。有学者研究认为,“关键事件”包括成功型的、失败型的、启迪型的等。文章的第一次发表无疑属于成功型的关键事件。好多教师回忆,第一次发表后获得的成功和喜悦的积极情绪曾经较长时间伴随着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成为一种激发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沈茂德说,由此,自信心和研究意识大增,……也由此促使我“教后思”“行中想”这样一些研究习惯的形成。戴林东说,“从此,我觉得我还行,还能做点事。”
  说第一次发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是一次人生的重要拔节,是“职业生涯的里程碑”。按照生涯发展的理论,一个人完整的职业生涯要经历入职期到成长期,再迈入成熟期、创造期和衰退期。但也有学者认为,多数教师并没有所谓的创造期,他们在成熟期后就进入职业发展的高原期。高原期的教师会出现激情不再、职业倦怠、原地踏步等职业特征。教师难以走出高原形成高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找不到有效的发展支撑。这次调查发现,进行教育科研和写作就是教师走出高原形成新的职业高峰的有效路径。如果以此为契机,他们将会告别过去,重拾激情,再次出发,走进职业发展的新境界。周如俊老师说,自己教书十多年,没有想到写作,也没有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慢慢地觉得自己进入高原期了,于是,开始阅读与写作。戴林东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抓住集体就餐良机,培养学生文明行为》。现在在他看来,这篇稿子也就是当时学生管理的一点感想而已,但“至今还记得稿子发表之后的难以抑制的喜悦和兴奋”,“那篇稿子的发表,成为我专业成长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与这个第一次发表的关键事件相关的还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冯卫东说,当时在南通师专读三年级,梦见自己的文章发表了,过了没几天,他的第一篇文章《景情水乳融 领人入佳境——〈小石潭记〉的一段前导文字赏析》,果然刊载在《语文教学之友》1984年第9期。发表之后,他兴奋得一夜没睡着,拿了10元稿费,都买糖分给班上的同学们了。这次发表,“似乎对我后来的生命走向有一定的内在规定性”。因为这次发表,他获得了一种成功体验,这种发表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成为他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于是他沿着这条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从而走向职业成功。
  三、教师教育写作的动机各种各样,其开始并不都是为了专业成长,但一旦坚持下去,不仅促进了专业成长,而且走上了幸福的人生之路。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与写作?最常见的看法是为了专业发展。调查表明,的确有人从一开始就是为专业成长而走上这条路的,但更多人走上教育写作这条路的初衷并没有这么清晰和“高尚”。
  有的确实是因为工作的需要。祝禧说,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十年间并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也不觉得写作有多么重要,也从来没有想到写作。后来,从教学岗位逐步走上了学校管理岗位,角色的变化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自己不仅要教好书,还要经常给教师一些“引领”。比如,要给教师开会、作讲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有意识地从已经有的教育经验中寻找话题,找到能叙事的实践故事,并把它们写下来。当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时,成功与幸福感油然而生,也就成了一发不可收的动力”。
  有的是为了追求一种成就感。比如,顾广林老师在大学毕业十周年的同学聚会上看到多位同学都有了成就:有的走上了学校管理的岗位,有的进机关当上了公务员,还有的做生意发了财。此时此刻,他这个还在乡下偏僻学校教书的普通教师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于是他暗下决心,就在现有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做出点成就来。从此,他开始摸索教育科研和写作之路。长期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他的第一篇文章是1999年6月发表的,当时他正从医院看病回来,在学校传达室里看到编辑部寄来的《中小学数学》上有自己发表的文章,他非常兴奋,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此时似乎不要吃药病也好了”。
  有的是为了克服职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周如俊说,“2004年之前,我一心想教出好成绩,认为不会写文章照样能教好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劲使不上的感觉,甚至有一种事倍功半的感觉,我感到困惑和迷茫。”无聊之中,周如俊就热衷于上网。有一天,他在网上看到朱永新教授的所谓职业成功保险公司,由此受到了启发,于是尝试在网上写作一些反思、随笔、教育叙事之类的文章,渐渐地,他把有的文章拿出去居然发表了。于是,他坚持写下去,如今已“写”成了江苏省职业学校中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
  有的就是为了评职称、拿奖金,戴林东老师就是这样的。他从教多年并没有写文章,到了评职称的年龄,他开始写作并投稿,但写了多篇累投不中,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走花钱或者找人之类的歪门邪道,而是累败累战。终于,他的第一篇文章在1998年第4期的《职教通讯》上发表了。从此,他走上了教育写作之路。严育洪老师说得更有趣,他走向研究之路的起因是当时他所在的学校在全县的学校中发表文章为“0”,为了取得“0”的突破,学校用10倍稿费的奖金来重奖突破“0”的教师。那一年,他发表了两篇文章,获得了600多元的奖金。后来学校变卦了,修改了条例,降低了奖励的力度。他认为这是针对他的,于是负气坚持写作。到后来,他真正体会到了写作对业务的帮助,也品尝到了职业的乐趣,因此一直写到今天。
  有的是因为工作场域影响,比如高子阳老师就是这样的。当年,他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在一所农村学校工作,看到周围的不少教师在进行教育研究和写作,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也能写作并发表文章多好啊。”
  可见,尽管走上教育写作的起因和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有的是出于外在的压力,有的是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但殊途同归,开始了教育研究与写作之后,如果选择坚持不懈,形成了习惯,产生了兴趣,就一定能品尝到职业的幸福感,收获成功。对于这些特级教师来说,教育写作不仅是一种职业生存方式,更是他们热爱生活、记录生命的方式。
  四、教育写作以怎样的方式、从哪些方面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自一线的鲜活材料揭示了教育写作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特点和规律。
  教育写作如何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其他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相比,它的独特性在哪里?调查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依赖自我驱动,自主发展。如果说磨课赛课、学习培训、专家引领给教师带来的是由外而内的变化,教育写作带给教师的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一时半会儿不易看见,但“每一次写作都记录着自己成长的足迹,记录着自己的教育主张乃至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每一次的写作都能促进自己的点滴改变”(祝禧语)。教育写作是一段教育和人生的旅程,所以,它带给人的变化是渐渐的,是不断积累、渐入胜境的过程,而不要指望一夜之间脱胎换骨,羽化成仙。她还以自己不同时期论文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变化为例,证明写作给自己带来的思想和行动的深刻而不易觉察的变化。
更多人认为,“教育写作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实践根基和品格。(祝禧语)”杨文娟认为,“离开实践的教育写作不是中小学教师的真写作。”魏光明说,“教育写作是写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薛丽君说,“教育写作是基于教育工作的发现与思考。”她还以自己的文章《文化策划:将学校从昨天派往明天》为例,来说明教育论文的写作是来自实践推动实践的过程,“是学校理念如何进行转化与渗透,落实到学校工作方方面面的过程”。

  管建刚老师则从赛课、上课与写作的比较视角对教育写作的独特性提出见解:教育写作,是一条经济的专业成长方式。因为无论是上课还是赛课,这些机会都是需要条件的。比如,要有别人给你机会,还要有他人的协作与帮助,而教育写作则是可以自己当家做主的事情,除了自己的精力之外,不需要其他的经济上的投入。
  教育写作从哪些方面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调查显示,教育写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影响教师的专业态度。所谓专业态度最核心的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认知。老师们普遍认为,通过写作,他们感受到这份职业的乐趣,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通过教育写作带来了自身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和工作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戴林东说,“教育写作给我带来的首先是教育思想的变化。在教育写作过程中,我逐步形成了个性化的主体性的教育教学思想。其次是教育情感的变化。可以说,离开教育写作的教师情感,只能是感性化、浅表化的流动,而在教育写作基础上产生的教育情感是理智的、深厚的、持久的,是深入人心的激荡。最后是教育行为的变化。教育写作是思想的披沥、情感的体验,必然导致教育行为的更新,教育写作造就的人格修养,必然促进教师迈出有力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步伐。”
  其次是影响教师的专业习性,培养他们优秀的思维品质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杨文娟说,“教育写作让我学会了观察思考。因为每一次写作都是基于真实事件的记录或者基于问题的思考,写作就需要平时善于观察,勤奋思考,渐渐地,洞察力和敏感度增强了;写作让我克服了懒惰,学会了坚持。”李建成认为,教育写作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关键在习惯养成方面,因为有了写作,所以养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探究习惯。沈茂德说,“写作是修炼自己的过程,性格锤炼的过程。写作可以使自己获得动力与信心。教育写作带来的是对校园生活的眷念,对朴素教育故事的关注,对教育案例的深度解剖,从而以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的眼睛去看学生、看自己、看学校,才能总是满怀教育理想、满腔热情地寻觅着教育未知和教育规律。”
  第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形成自己的专业智慧,使自己能够专业地思考和处理问题。杨文娟说,写作“使自己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智慧迈向理论智慧”。孙双金说,写作不但能怡情养性,还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品质,使自己得到系统、深刻的提升。管建刚认为,不停的写作,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术,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效能。
  第四,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写作是另一种阅读。”不少教师认为,教育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知识不仅得到了整理,而且可以获得更新。有人认为,写作是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个认知活动,当你把经验、故事提炼成思想观点时,你的认知活动就提升了。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知识生产建构的过程。对教育写作也是知识生产的问题,范梅兰早已提出过他的解释:“写作,其实就是对教育现象的一种解释,当这种解释上升到反思阶段形成具有一般性指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并指导教师行动时,便成了实践性知识。”概而言之,教育写作让教师从传统的知识搬运工变成了知识的转化者、生产者,让教师从感性的实践者变为理性的思考者。
  冯卫东则用诗性的语言陈述了教育写作带给他的改变。他说,教育写作使自己模糊的思绪变成清晰的思想,用余秋雨先生的话来说,不断地表达是对灵魂的不断重组。“我觉得写作使自己走向了丰富和深刻,使自己内心世界变得较为单纯,也多姿多彩。没有写作,我就是一个凡夫俗子,有了写作,我成了一个对教育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教育写作是我向教育世界进行抒情和对话的极好通途。”
  教育写作为什么能够给人带来如此鲜明的变化?
  首先,教育写作不仅提供了一种反思的平台和工具,而且促使教师完成教育学意义上的反思过程。多位名家论述过教育反思对专业成长的意义。但教育学意义的反思不是生活中的让我想一想,而是包涵一个完整的过程。杜威认为,反思由五个步骤构成:(1)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情境产生“困惑、混乱、怀疑”;(2)对现有的原理或情境意义及其可能后果进行“预期推测和尝试性解释”;(3)“检查、审视、分析各种可能的方法”,界定并澄清遇到的问题;(4)对各种尝试性的假设建议进行说明;(5)采取“一项行动计划”或者根据期望的结果“做出行动”。调查告诉我们,不少教师正是通过教育写作这个平台和工具,对自己教育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给出符合规律的解释或结论,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付诸自己的教育行动。如此循环推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写作就是要记录和提纯这个过程中的得失和收获,完成系统深入的教学反思过程。在这种深入反思的过程中增加专业理解,促进专业成长。
  其次,教育写作也是逼着作者进行专题化学习的过程。“写作是阅读下的蛋。”刘良华教授提出,“用写作促进有意义的阅读,不断扩张生命的视野。”很多教师在问卷中都强调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读书是欠债,写作是还债。”有人甚至以自己的经验为例,认为如果要写出1万字,起码要阅读4万字以上。顾广林说,“教育写作逼着我读了许多理论书籍,逼着我平时多思考教学中的问题,使我学会了发现问题。”我们认为,为了写作的阅读是一种高效的有意义的阅读,它不同于平常的休闲性阅读,是一种应用性阅读与学习,是一种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阅读与学习,还是一种专题化的深度阅读与学习。这种学习是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不同于参加培训之类的被动学习,因而也特别有效益。
  再者,教育写作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而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研究是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伴相生的。郭元祥教授认为,“写作是与研究相伴而生的。”当然,研究有多种方式,在人文科学中,观察与写作就是一种研究的方式,也就是马科斯·范梅兰所说的生活体验研究。而研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不争的事实。高子阳说,真正的教育写作就是研究,就是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就是经过思考直接把优秀的教育思想整合起来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文章就是记录自己的教育行程,研究自己的教育史。冯卫东认为,研究有多种形态,教育写作就是一种形态,它同时又是一些具体研究行为的终端,它还是对平时零零碎碎的一种研究、一种提纯。当然,有的写作不是研究,如急功近利的写作、无病呻吟的写作等就不是研究,更不是所谓的真研究。的确,研究是一个大概念,而且研究有多种形态和样式。教育写作,也是一种广义的研究,甚至是有效的行动研究。
  当然,也有人对教育写作与研究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杨文娟说,教育写作并不一定要与研究挂钩,不是从事教育写作的人都在做研究,做研究的方式也不止教育写作一种,科研成果虽然多是通过写作来实现,但也不是只有教育写作一种表达方式……教育写作也许是一种兴趣、爱好,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而已。
  五、有人认为,“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对教师应当提倡上好课而不是写好文章。那么特级教师们是怎样看待和对待教育写作与课堂教学的呢?
  冯朴认为,教学是教师的天职,也应当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但是,单有课堂的精彩是不够的,还要能将这种精彩进行记录和理性反思,这样既能够与人分享,也能提升自己。孙双金则赞同“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这样的说法,其理由是:教师的主要价值是指向学生,而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传承、碰撞启发、引导点拨的主要阵地。从这个角度讲,教师上好课是最重要的。教师写文章的重要性位列第二。因为教师要走向名师、教育家,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有思想就要有思考、有实践、有探索、有研究,就要有自己的文章。
杨文娟认为,写作与课堂教学并不矛盾。只从事教育写作,疏忽了课堂功夫的人,不是合格的教师;只专注于课堂,而忽视了教育写作反思的人,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这两者必须同时合格,才能走向教育家。

  冯卫东则是从道德和伦理角度阐述了他对教师上课与写作关系的认识:能否在课堂上站成一个真善美之人,是写作的前提;如果不能,他是没有资格谈写作的。同时他又认为,没有一个名师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进行教育教学写作。写作是他们走向成功之境的必由之阶。
  六、教育写作写什么?怎么写?是该从问题入手还是从兴趣入手?是写他人还是写自己?怎样处理教育写作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这次的问卷我们也设计了这方面的调查项,意在了解专业发展方面取得成功的教师们在教学研究与教育写作方面的一手经验。
  教师们普遍认为,教育研究与写作,应当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为对象,而不应在自己的工作之外另辟领域。不少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指出,教师写作应当教什么写什么。高子阳教数学就写与数学相关的文章,后来改教语文,就开始语文方面的研究与写作,而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李万龙原来教历史,就写历史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章,后来改教地理,就写地理教学方面的文章。杨文娟原来做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就写作了《用情铸就人生》等一系列有关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研究类的文章,后来教思品课就写作了《小学思品课程中的资源整合》这类文章。这些经验归纳起来其实就是把工作当研究来做,干什么就研究什么。只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和敏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会有所发现。相反,如果好高骛远,老是把自己的目光投放到那些与自己工作和专业不相关的领域,不仅难出成就,而且容易影响工作,还得不到学校的理解与支持。
  当然,写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是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比如写自己的孩子,实际结合了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是结合了自己的生活。有多位教师用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写作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所谓写自己的孩子,就是把自己的孩子作为观察对象来写,写教育孩子的故事与体会,他们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爱得更理性、更科学,而且还能够爱得更专业。杨文娟老师不仅将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名牌大学,而且把教育子女的经验写成了《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书,市场反映良好。高子阳不仅把孩子成功送进了名牌大学,而且读到了博士,他把教育孩子的经验写成多篇文章发表。现在他还在继续这样的写作,并打算结集出版,在女儿出嫁时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她。
  关于写什么、如何写,还有的教师从体裁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孙双金说,教师应该写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写教育思考,写教育研究。也就是说,他不太提倡写纯理论的文章,“因为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在实践一线,他们首先是教育实践家,所以应更多地写叙事案例教育实践。当然,对于那些有相当教育素养和理论功底的教师也鼓励他们写教育的思辨,写教育的思想。”沈茂德说,教育写作还是要多写教育随笔。在教育生活中,大量的教育案例,或有启迪,或为教训,这些东西写出来,可以是有用有趣、鲜活真实的培训材料,也易被教师学习借鉴。王栋生老师在教育写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都是教育随笔的佳作,但他并不主张教师的写作应当提倡什么。他说:“我主张自由写作。不要提倡或者限制教师写什么内容。愿意写自己的教学体验和心得,热爱文学创作,记录自己的思想录,都很好,前提是热爱。有位教师热衷于写游记,只写游记,还听说有位教师每天写菜谱,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写,愉快就行。”
  教育写作,是从问题入手还是从兴趣入手?这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这次调研中还是相持不下,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写作不要规定写什么,而是应当让教师自己选择,他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从教师的兴趣出发,不要让写作负载太多的东西。但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写作,本身是教师的一种职务行为,应当提倡为提高工作效能而写作,为专业发展而写作,最根本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写作,正如有人说“如果发展了自己,而耽误了学生的写作,是应当反对的”。“教育写作应当有问题意识,如果说脱离实际的写作是空写作,那么,没有问题的写作就是假写作。”(顾广林语)
  有人认为,教育写作不仅应当思考写作的技术问题,还应当思考“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了什么”这些原点的问题,也就是终极于教育的最终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
  当然,我们的调查发现还远不止这些,从中我们不仅发现了许多教育写作与专业发展的规律,还获得了不少教师们独特的写作故事。限于篇幅,无法一一陈述。
注释:
  ①此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普教重点资助课题“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机制创新”的研究成果之一。
  ②见薛丽君的调查问卷。这次调查问卷回复的江苏省特级教师有:薛丽君、高子阳、祝禧、杨文娟、孙双金、李建成、项阳、严育洪、魏光明、管建刚、顾广林、冯卫东、沈茂德、冯朴、陆军、王栋生、李万龙、马宁、戴林东、周如俊,本文所引他们的论述均出自他们回复的问卷,恕不一一标注。
    作者系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总编辑



16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00:57:47 | 只看该作者
基于教育博客的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调查与思考
http://blog.ntjy.net/articles/73392

  
一、导语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教师呈非均衡的发展状态,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障碍,诸如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缺乏开阔的人文视野,缺乏持久的内在动力……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地解决上述问题。
    基于Internet的“博客”技术,被形象地比喻为“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教育博客作为一种博客式的个人网站,是教师与学生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办公时间等),促进师生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记录师生个人成长轨迹。
    教育博客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放的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它的交互性、共享性、即时性,使得教师可以在灵活的时空当中自主地记录、反思、交流与学习。它为基层青年教师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自身人文素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南通市教育局主办的“南通教育博客”,正日渐成为通西片中小学青年教师诗意栖息的场所;看博、写博,已然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和生活的方式。
    为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掌握通西片青年教师开设和写作教育博客的现状,研究、剖析博客写作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关系,并针对博客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半年多来,我们对通西片青年教师博客写作及其专业成长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二、通西片青年教师教育博客写作概况及简要分析
    (一)开设教育博客的人数统计
    经初步统计,目前,通西片教师教育博客开博人数为71人。其中青年教师(40岁以内)开博数为65人,占全片青年教师总人数的12.7%;加入“通西教师教育博客群”的人数为25人,占开博教师数的38.5%。
    (二)博客日志的主要类型统计
    1.教育叙事类
    以随笔的方式,通过叙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日常教育事件或从其他途径获悉的教育故事,挖掘其中的教育道理,借此对教育的过程、方式、方法等进行反思,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关注教育事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类日志在目前通西片青年教师教育博客当中数量较多,占到总量的30%左右。
    2.学科教学类
    探讨所任教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关注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展示自己的学科教学设计、课堂诊断(教学反思)、分享学科资源等,侧重于对自我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此类日志占比在20%左右。
    3.教育管理类
    从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青年教师,有时也通过博客来记录自己工作上的一些做法、思考和研究。他们在不断的实践、积累和反思中,畅谈自己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对本校教师开展校本教研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此类日志占10%左右。
    4.生活感悟类:
    青年教师用富有诗意的文笔真实的记录自己的闲暇生活,讲述自己点滴的生活感悟。还包括对一些教育类、人文类书籍的阅读收获,外出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等等。这类日志占到30%以上。
    5.其它类:
    青年教师的一些个人爱好、健康生活常识转载、学生作文阅评等也占到一定的比例。
    (三)部分青年教师相关情况统计
序号
作者
网名
学校
日志篇数
教科研及教学的主要成绩
1
﹡张秀平
赵甸小学
1703
《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学校管理》等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第75期“南博之星”。
2
﹡张燕霞
燕霞齐飞
五接小学
308
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执教多节区级公开课;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去年晋升中学高级教师。
3
﹡戴国军
戴国军
英雄小学
188
20多篇论文在《班主任之友》等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执教区及市级公开课多节;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市“教坛新秀”;被评为区第二届“十佳青年教师”。
4
﹡姜文泉
姜文泉
李港小学
63
多篇论文、随笔在《语文教学通讯》《江苏教育研究》《班主任之友》等杂志发表;执教区级公开课多节;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
5
﹡陈钰枢
静心成长
英雄小学
59
近20篇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讯》《江苏教育研究》等各级报刊发表;执教多节区级公开课;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市“教坛新秀”。
6
王俊杰
自由的
三叶草
新联中学
81
多篇论文、随笔在《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学与管理》等核心报刊发表;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教科研先进个人”;指导学生在《语文报》、《全国优秀作文选》等数十家知名报刊发表作品一百余篇;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
7
丁锋
苏北以南
新联中学
26
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班主任之友》《江苏教育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核心期刊发表;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区德育工作沙龙成员。
8
张小龙
鱼之乐
平潮小学
65
多篇论文在《班主任》《江苏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执教多节区级公开课;区“名师之路”协会成员。
9
黄明芳
淡淡清茶
五接小学
75
荣获区小语赛课一等奖;获通西片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评比第一名;多篇论文、随笔发表。
10
张宝书
几何
新坝小学
110
多篇论文在各级杂志发表;执教多堂区级公开课;系分管教学副校长。
注:① 加“﹡”号教师的博客均曾在《通州教育》“博客平台”栏目中推出;
     ② 以上统计数据自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20日。
    (四)青年教师开博、更新及互动情况分析
    就学段而言,小学教师开博客的人数远远超过初中。而不同学校之间的情况也很不均衡。
    教师开博,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自上而下的要求。在南通市首届“成长杯”教育博客大赛的推动下,一些学校领导发动教师集体开博;二是自发开博。在片内、校内开博老师的带动下,一些教师也开始撰写教育博客。但开博容易养博难。就初步的调查统计看,许多教师的教育博客更新的频率不高,能坚持做到每周一篇的教师还比较少。另外,经常登录到他人教育博客里浏览、点评的人数也不是很多。有少数教师的博客受到关注,本片教师也有留言,但这种互动已经形成了几乎固定的圈子。更多的人还只是习惯于以“游客”身份进行浏览。
三、教育博客写作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分析
    (一)教育博客——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翅膀
    1.在记录与反思中唤醒成长意识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博客生活,实际上就是教师自主性成长的生活。
    以通西片李港小学为例,2009年下半年学校倡导教师参加南通市“成长杯”教育博客大赛。老师们开通自己的教育博客后,便开始用日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他们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公开教学后的课堂诊断以及平时的读书笔记发到空间里面。在近3年的教育博客之旅中,许多老师在博客中撰写了教育叙事、教学论文,形成了很多鲜活的案例。有多位老师在南通市“成长杯”教育博客比赛中获奖,成为那次比赛中通西片获奖最多的学校。李港小学成为通西片中小学校青年教师教育博客写作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正是教育博客的写作促发了青年教师成长意识的觉醒,成为加快其专业成长的有力推手。
    2.在分享与交流中提高专业水平
    教育博客具有“发布、分享、交流”的功能,它让青年教师把自己的研修与他人的交流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网络“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聚集了一群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教师,他们彼此在网络空间里平等地进行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可以说,教育博客不仅唤醒了老师们的“成长意识”,而且,在相互点击中大家感悟着共同成长的律动,聆听着生命拔节的声音这种青年教师彼此之间的默默关注成为了坚持的源动力。习惯成自然,教育博客的写作已经逐渐成为一些青年教师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个人的学习与实践的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要形成合作的文化与氛围。在“南博”以及其他教育博客里,有许多特级教师或名师的博客。这些资源,对于农村学校的青年教师而言,显得尤为珍贵。他们可以在这里获取很多改进自身教育教学的信息。在教育博客的分享、交流和碰撞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优秀教师对普通教师成长的引领。
    3.在积累与提高中满足成就动机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得益于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案例分析,并逐渐积累、形成富有个性的教育见解与教学创意。课堂上即时生成的火花,只有及时聚拢起来,才能形成火苗,为以后的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否则火花稍纵即逝。正是在平时的教育日志中,通西片的青年老师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素材。这种积累显现出的成果,在一段时间以后连自己也吃惊不已。李港小学很多老师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相当部分就是在自己教育博客写作的基础上反复斟酌修改而成的。五接小学张燕霞老师在致“南博”管理员苏斋老师的短消息中这样写道:“南博给我们农村的一线教师提供了学习与练笔的机会,很感谢!一点不夸张地说,我加入南博写下的文章,比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文章还多,真的很喜欢南博。也希望自己在南博这个大家庭里能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推动的力量不仅来自于外在的激励,更来自于教师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内在成就感。
    从我们调查统计的情况看,近年来,通西片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崭露头角的,多数是平时教育博客写作勤奋的教师。在这些教师中,有的成为区“名师之路”协会或区德育工作沙龙的成员,有的已经晋升副高职称,有的执教了多堂市、区级公开课,有的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有的已经成为市、区级“教坛新秀”……这些老师都拥有比较高的专业成长自觉。这些年来,他们的成长之所以比较好、比较快,教育博客的写作可谓功莫大焉。
    (二)教育博客——青年教师诗意栖居的家园
    1.教育博客是青年教师的精神家园
    教育博客的外延与教师生活的外延相等。除了专注于专业发展,教育博客还为青年教师的闲暇生活予以文化的观照,教育博客俨然成为他们在网络上构筑的精神家园。我片五接小学的黄明芳老师、赵甸小学的张秀平老师,撰写的日志当中有很多是雅致的浓情的生活美文。张秀平的多篇日志先后在《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广播电视报》、《通州大众》等报刊发表(甚至一周连发三篇)。而她的“我给女儿写情书”、“努力做一个思想者”、“禾颜悦色”、“五(1)班陈芝麻”“樟园印象”等系列,均引发了博友的普遍关注。这是一位有追求的农村教师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言说。
    值得关注的是,通西片教师博客日志的内容和形式业已呈现多元化倾向。赵甸小学张秀平,开博不满22个月,已发布日志1700多篇,访问量逾40万,年度排行、月度排行始终居“南通教育博客”前列。其博文不仅有优美雅致的文字,还有异彩纷呈的图片、音乐和视频。通西片青年教师的博客空间日渐丰富多彩,他们已经把南通教育博客当做自己心灵诗意栖居的家园。通过文字,他们把生活打点得情趣盎然,把教育装扮得芬芳弥漫。
    2.教育博客是传递温情的交流平台
    实际上,南通教育博客也是青年教师网上交友的平台。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老师们以文会友,陌生的生命因为写博而有了交集。博客给大家带了更为宽广的视域,也带来了深厚的友谊。这种网上的交流也成为生活中的相互关怀。在教育博客里记录了一些感人的事:有老师手上生了冻疮,几位博友在博上进行爱心传递,帮她寻找治疗偏方、药物;通南片南兴小学一位教师的女儿罹患重病,我片多名博友纷纷伸出援手。
    当博客写作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时,老师们的心中就充满一种期待:期待心与心的回应与共鸣。这种彼此相依、互相温暖的状态,让教师的心态变得更加积极,也有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即便是生活中有了暗礁,博友们的热情鼓励也带给彼此更多的温暖与信心。
四、教育博客写作存在的一些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
    教育博客,以网络平台承载着教师对教育人生的记忆与思考。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开博“赶时髦”,缺乏自觉与个性。
    部分教师开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赶时髦,或是为了应付检查;也不排除有个别学校管理者做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具体到每位博主,他们的写博心态、写博的意志也呈现千差万别。如此一来,教育博客应景而生,虎头蛇尾,善始不能善终,也就不足为怪了。在更多的时候,一些青年教师的博客写作凭的只是一腔热情,然而,“热恋”之后,马上迎来“七年之痒”。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给予切实的关心、有效的引领。
    (二)写博率性而为,缺乏内容与品质。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博客,就是纯粹的个人相册;也有的教师博客,内容零碎而缺乏规划;还有的甚至几个月都不更新。教育博客,内容上应多以教育叙事、资源呈现和教育评论为主。但即使是博客经常更新的老师,资源多是教学课件和教案的简单呈现,评论也多是缺乏严密思考的零碎感悟。
    (三)用博一厢情愿,缺乏互动与生成。
    一些老师的教育博客已然成为自我宣泄的网络平台,或是展现成绩,或是发发牢骚,或是简单的素材堆积。这在本质上都只是博主的单向活动,缺乏教育应有的互动与生成,自然难以承载教育博客的教研功能。如何在“个人行为”的基础上,使之逐渐成为学习研究的共同行为,进而真正构建起学习研究的“共同体”,并不断扩大这一“学习共同体”的效应,更大地发挥其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独特价值,这应该是青年教师教育博客写作的一个发展方向。
五、结语
    教育博客写作是一种个人研修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似乎无法也不应该通过行政的方式进行推广。但是,鉴于教育博客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独特“推拉”作用,用行政的方式来推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只是,教育行政应该如何作为?
    去年10月,我们组建了“通西教育博客群”,这是一个关注教育教学,并谋求自身发展的草根团队。我们以“读书、阅世、塑己、育人”为己任,倡导“书写生命精彩,享受教育幸福”,共塑人文情怀。创建这个平台,旨在帮助青年教师搭建一个舞台,引领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丰富自己、幸福自己、成就自己,为自己开辟一片生长的沃土。
    教育博客与青年教师成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的研究还很肤浅,我们的工作也只是刚刚起步。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通西督导责任区将引领广大青年教师,坚持把教育博客的写作自觉地与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让教育博客的更新常态化,更多地参与互动、交流、分享,真正构建起互利互惠的“学习共同体”,加快自己专业成长的步伐。
    愿更多的青年教师行走在写博这条开满鲜花的成长之路上。抱一腔热血,洒一路汗水,享一路花香!




16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01:11:23 | 只看该作者
构筑理想的精神家园
                     ——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唐国均    李旭东
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根基,是教育质量提升的保障,归纳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可简括为他律和自觉两大类。他律即专业培训,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的他律式专业成长模式,借助外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自觉即专业自觉,是教师生活中自觉能动式的专业成长模式,依据内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一个理想的开放空间,为教师的专业自觉服务,这是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初衷。
教师专业成长即教师专业发展,之所以称之为教师专业成长,是因为教师专业发展首要是人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在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专业个体和专业群体的成长过程,是专业情智与生命价值的提升过程。这是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增长、演变、提升、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生命的过程,是随着教师职业而不断延续、传承的生命过程;更是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过程,是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享受教育幸福的完整过程。
“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关注教师生命成长的过程,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过程,是教师专业自觉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所以,“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是借助博客平台建设培育教师的专业自觉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动态的生命成长研究。
博客是一个自由的网络空间,学校在营造博客网络学习平台的过程中,主要从网络阅读、网络写作、网络学习管理、网络专业共同体建设等角度促进教师的专业自觉。
专业自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隐性课程,虽为隐性课程,仍需积极的氛围营造,课题组主要通过主持人引领、学校营造、骨干示范、全体参与的课题组织形式来推动博客课题的深入开展,首任校长唐国均为课题主持人,积极撰写博客,始终如一,升任如东县教育局局长后,仍自觉撰写博客,为学校营造专业自觉成长氛围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继任校长乔海燕坚持在博客写作的第一线,每年均有几十篇博客上传,现任校长韩明积极参加到博客团队中,从专业学习的角度引领专业阅读,连续推出阅读教育理论的心得博客。在主持人及校级领导的引领下,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学校博客氛围,为学校全体教师的自觉学习和写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课题负责人李旭东老师与网络技术支持人张羽老师,不断优化校园博客平台,先后三次对博客的界面进行重组,每学期对博客网络升级,由初期的松散型博客过渡为学科发展博客,从博客课题管理、教育教学网络学习管理、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管理以及教师心理健康成长管理等方面进行整合,结合学校“协进课堂”高效教学模式建设,强化校本专业学习的管理,逐步完善了网络建设,科学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网络技术支持。
专业自觉既是隐性的,同时又是显性的,课题组对博客质与量方面提出显性建设目标,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上传博客不少于二十篇,每篇博文不少于三百字,显性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发挥了管理外力的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自觉。新版博客界面倡导“书写生命精彩,享受教育幸福”“唾弃不正文风,弘扬文责自负”,从学术诚信的角度提升专业素养,养成诚信的学术氛围。在显性建设中,博客从专业自觉、个体成长、学科发展等层面,引领教师的专业自觉,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科学管理。
教师专业成长首先需要教育理想与精神的支撑,缺失教育理想与精神来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是不现实的,只有在精神的引领下,在理想的召唤中,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智慧才能发自内心,源于自觉。因此,学校定期推出主题博客——人生感言博客、师生感恩博客、教师成长博客、师德师艺师风论坛等,这些主题博客为教师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加大教师道德和自我修养的引领,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自觉地肩负起人类文明传承的重任。
博客张扬着生命尊严。博客虽然只是一种媒介,但博客媒介很好地契合了教师专业由单一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向多元的教师专业智慧和精神的成长规律,又为教师的个体生命的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发展平台。博客是一个互动交流学习的开放性平台,每一位教师一个网络账号,一个网络管理的学习记载平台,或公开交流,或私密保存,高度地尊重了教师生命,更有利于教师个体成长的叙事管理。
博客书写着教师精彩。写作是一种与人分享的方式,写作将睿智蕴涵在平易和朴素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真诚的文字表述,健康的个性张扬在文字之中,灵动的情怀在表述中显露出来。教师用文字的形式在博客中率真地表达自我,以细腻的情怀培养教师特有的魅力情操,博客叙写的是教师生活,但培养的是教师率真的个性,养成的是诚信的品质。
博客引领着教师精神。教师是将人类的精神文化传承给年轻一代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文化薪火相传者。博客为教师精神的健康理想成长创建了成长的平台,博客书写教师的理想,博客讨论为师的风范,在引领和互动对话中使教师的精神健康成长,从而做一个德艺双馨的好教师。博客叙事,因教师的生活和心灵幸福而美好;教育叙事,因教师的观察和反思细微而深刻;主题讨论,因教育现象得到剖析而教育措施更加得力;博客互动,因教育同行出谋划策,教师、家长、学生群策群力而满意于社会。
博客延续着教师的生命价值。博客的叙事功能是对教师生命的人文关怀,在日常的博客叙事中,激发了教师对日常生活的记述,每一篇博客都是对教师职业生命的美好和教师职业的魅力的体验和感悟。博客的表述功能留下教师的生命轨迹,虽然表述的是一段教育生活,但这是教师生命过程的永远印迹。博客的反思功能改变了教师教科研的行走方式,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博客的互动功能不仅提升自我,更帮助了他人,在互动对话中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教师是一个学习化的群体,需要有一个科学的、不断发展的信息化学习管理平台。但由于教师被认为是奉献、给予的代名词,所以,也造成了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专业自觉缺失的问题,基于此,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目的正是力争通过网络日志——博客来养成教师的专业自觉,形成自主的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博客养成教师专业自觉主要的途径是专业写作,校园教育博客平台的搭建,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写作提供了互动交流、对话引导、相互激励的虚拟空间,在校园博客空间里有对教师专业的讨论,有对教师道德情操的叙写,有对高效教学的探讨,有对教师生活的随笔札记,信手拈来,皆成趣味,良多的生活趣味,良多的教师趣事,良多的教育感叹,良多的教学记录,良多的教学反思,在自觉不自觉之间,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博客成为了灵魂的张扬和教育理想的守望,在守望教育理想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自觉成为了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师博客的核心是基于教育教学的问题,而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所以,教师专业成长指向两条最基本的路径:一,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教师应该将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教学的基础才能成为专业化的教师。
基于这样的认识,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必须坚持三个根本点:在教育中、基于教学、为了学校。首先,博客是“在教育中”的博客,从性质上界定为校园博客,从服务对象而言是教师博客,从内容而言是教育博客,因此,“在教育中”的博客是提升教师个体成长和促进教师群体发展的有效研修机制,学校通过教育科研氛围的营造以及教师精神文化的引领,推动了校园博客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博客现有二百一十多万的访问量,发表了近两万篇博客,有近两万条互动评论,每天都有博客上传,每天都有博客更新,博客创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外磁场。其次,博客是“基于教学”的博客,这是博客的性质,“基于教学”的博客才能肩负“育人为本”的神圣重任,肩负建设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的神圣使命,结合教学实践,依托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快乐、健康、情趣、文化的舞台。第三,博客是“为了学校”的博客,这是目的,“为了学校”的博客首先是积极践行学校“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的理想和“学会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积极帮助学校营造浓厚的教育文化氛围,增强学校凝聚力,厚实教师归属感,形成浓郁的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了学校”的博客积极推动教师个体成长,促进教师专业自觉,提升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为了学校”的博客多层次地建设一支高素质、全方位的教师队伍,迅速提升办学品味,办人民满意教育。
校本研修的真正目的是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博客业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深入推进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借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协进”三种形式全方位、多层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专家引领——创设教师专业成长氛围。课题组主要通过四种途径来实施专家引领,有效解决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氛围营造问题。专家引路——引领教师专业智慧,朱永新、曹文轩、李镇西、孙云晓等专家报告会积极提升教师智慧。书籍引理——引领教师专业理念,依托博客平台上的“读书俱乐部”引领专业阅读,提升专业素养。主持导向——引领教师专业成熟,课题主持人唐国均始终坚持博客撰写,从教师生活到教师情怀,从师德师风到教师文化建设,从教学技巧到教育理想,从教育现状到教育未来,有微观细谈,有宏观探微,坚持中积极引领,引领中科学导向。骨干展示——引领教师专业魅力,通过榜样情结扬起教师专业成长的风帆,分别开展了“名、特教师展示活动”“教学风格研讨活动”等个体成长范例,学习身边的名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自我反思——全面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激发教师参与教学叙事研究的积极性。广泛倡导教师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叙事研究,关注教学细节,研究有效教学,构建“协进课堂”,反思教学智慧,升华教学生命。自我反思是一种教育精神,只有在反思中不断完善个体形象,追求更加美好的教师生活,在不断追求中,教师的专业成长诉求落在实处。教育要进步,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成长,这一切都需要落实在自我反思中,在自我的专业成长诉求中实现。
同伴协进——互动学习,共同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发展奠基。博客写作需要善思,博客研究需要敏行,“善思协进”是学校的教风,而教师的这一风尚完全吻合了博客课题的研究,课题根植于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和课题互长共赢。敏行是校训,学校的校训是“馨德、博智、精业、敏行”,博客写作本质上有利于敏行,博客阅读本质上促进了敏行,而敏行也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同伴之间的互勉既是鼓励又是督促,这样的双重性,决定了教师写博客的职责,同伴之间的互动对话,教育教学的协商探讨,这更是同伴协进的关键,博客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有箴言,有讪语,但不管是良药苦口,还是糖衣炮弹,同伴留言能起到帮助和督促的作用,网络评价能起到唤醒和深思的作用,博客的互动交流以及对话探讨的特性,从行动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借助网络功能放大了互动的时空,为教师的展示搭建了更宽更广的平台。一篇博文上传到网络上之后,不断有人阅读,一直有读者评判,其影响深远,这就是博客在信息化的今天所表现出的特质。
学校的发展根本在教师专业成长,只有教师成长了,学校才有可能发展,“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课题业已成为校本研修方式,同时也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学习化管理的手段。
教师专业成长根本是教师的专业自觉,而学校氛围的培育在外力上促进了教师专业自觉的程度,同时也在教师教育教学学习化管理方面提供了便利,教师的专业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加强。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校”,因为博客是“在教育中”的,博客的教育功效加强了;因为博客是“基于教学”的,博客的教育科研作用强化了;因为博客是“为了学校”的,博客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发展奠基。基于这样几点认识,“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课题成果的展现主要集中在学校发展、师资建设、校本研修、个体成长、教师文化等五个方面。
校园博客没有一个终极点,没有一个永恒的数据,博客数量每天翻新,博客评论每日更新,博客阅览流量日日创新,这就是学校的成长,这就是教师生命的成长再现,这就是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
博客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漫步在教师的精神家园中,诗意地栖息在教育大地上,做一个快快乐乐的生活者,做一个有情有义的教育者,做一个持之以恒的学习者,做一个学有涵养的思想者,做一个问心无愧的社会人。
                            (原载《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第11期A版)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BetterExplained]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By 刘未鹏
– February 15, 2009Posted in: 学习方法, 思维改变生活
(一)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写一个博客有很多好处,却没有任何明显的坏处。(阿灵顿的情况属于例外,而非常态,就像不能拿抽烟活到一百岁的英国老太太的个例来反驳抽烟对健康的极大损伤一样)
让我说得更明确一点:用博客的形式来记录下你有价值的思考,会带来很多好处,却没有任何明显的坏处。Note:碎碎念不算思考、心情琐记不算思考、唠唠叨叨也不算思考、没话找话也不算思考,请以此类推。
下面是我个人认为写一个长期的价值博客的最大的几点好处:
1) 能够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自己既写博客,也读别人的博客,在这个时代,对于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拓宽朋友圈子的途径几乎只有一个,通过网络,而如何在网络中寻找到气味相投的朋友,如何判断别人和自己是否有共同语言?显然,通过天天在SNS上碎碎念的那些日记是难以做到的。我佩服的一些朋友几乎全都是长期用博客记录想法的人,因此,和他们即便不打照面,也是心照不宣。即便素未谋面也能坐下来就聊得热火朝天。
为什么博客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方面的潜力要远胜于原始的交谈方式?很简单,第一,博客无地域限制,整个互联网上从A到B只有一个点击的距离,而传统的建立朋友圈子的方法则受到地域限制。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即如果按照以前结交朋友的方式,需要互相聊天,交流观点,然后才逐渐熟悉起来,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更糟糕的是,当你遇到另一个陌生人,又要把整个过程重复一次,表达你已经对老友表达过的那番想法。可博客却做到了“一次表达,无数次阅读”,当我看到一个写了好几年的博客,看完了之后我仿佛和这个人交谈了很久,用程序员们喜欢听的话来说就是,“博客极大地增强了话语的复用性”
我曾在CSDN上写了近六年的博客,在一年半前建立了一个Google Groups(TopLanguage),由于我的博客的长期阅读者都是互相有共同语言的,因此这个Group一开始就热火朝天,而高质量的技术讨论则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牛人的参与,雪球滚起来之后,就很难停下来了,将近一年半下来,从这个Group的讨论中我获益良多[1]。而对于非程序员朋友,科学松鼠会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 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我在《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里面详细总结了书写的好处,这里就不拷贝粘贴了。有些想法如果不写下来,也就忘掉了,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数学牛人们的轶事》(荣耀属于ukim)里面讲了希尔伯特的一个故事:一次在Hilbert的讨论班上,一个年轻人报告,其中用了一个很漂亮的定理,Hilbert说“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wunderbaschon)的定理呀,是谁发现的?”那个年轻人茫然的站了很久,对Hilbert说:“是你.……”。
3) “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绝大多数人应该都知道在程序员行业面试官经常要求你讲解一个东西给他听,他会说他不懂这个东西(他如果真的不懂的话效果其实是最好的),而你的任务则是说到让他理解为止。
为了让一个不明白的人做到明白,你必须要知道从明白到不明白他究竟需要掌握哪些概念,这就迫使我们对我们大脑中整个的知识体系来个寻根究底,把藏在水面之下的那些东西统统挖出来,把大脑中的那些我们知道、但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潜在概念或假设(assumptions)都挖出来,把它们从内隐记忆拉扯到外显记忆中。因为只有完全知道、并知道自己知道一切来龙去脉的人,才能真正把一件事情讲得通通透透
但是,你可能会怀疑,那除了能够讲清楚之外,弄清自己到底知道哪些东西还有其他什么好处吗?如果没有其他好处,那我又何必费这个劲呢?我又不当老师。
TopLanguage上的一位朋友sagasw曾经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据说在某个著名软件公司里,开发组的桌上会放着一只小熊,大家互相问问题之前,先对着小熊把问题说一遍,看能不能把问题描述的清晰,基本上说的比较有条理以后,答案也就随之而来了。当然,你不一定要对小熊说,你可以在大脑中虚构一个听众,一个不懂行的听众,然后你说给他听。这是可行的,我经常在路上用。不过如果你能坐下来,我建议你还是说给实际的听众听——即写下你的思考,因为书写是更好的思考
我们的绝大多数知识在绝大多数时候都隐藏在潜意识中,其实我们意识的窗口很小,我们的工作记忆只能容纳寥寥数个条目(记得那个“看你能够记住屏幕上同时闪现的多少个数字”的flash小游戏吗?),我们平时所作的推理过程很大部分都是自动的,发生在潜意识中,而我们只能感知到一些中间结论。不信你回忆一下你在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有多少次觉得“反正就是这样,我感觉得到它是对的,但是你问我,我也说不清到底怎么回事”,对此你不觉得很奇怪吗?如果你都不能从逻辑上支持你的结论,你怎么就能确信它是对的呢?仅仅因为你的直觉强烈地告诉你它是对的?那如果旁边有另一个人,他和你持相反的观念,而他的直觉也强烈地告诉他他是对的。这时候你又怎么想?“他的直觉错了,我的直觉是对的”?难道你这么自信你的直觉是世界上最可靠的?
我自己则是非常珍惜类似这样的机会,即当“我强烈地觉得它是对的,但我却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时候往往是到大脑中翻箱倒柜的时候,弄清来龙去脉的时候,深入反思的时候,纠正一直以来错误的潜在前提假设的时候。另一方面,“我强烈地觉得这个说法有问题,但我却说不清它为什么有问题,到底哪有问题”,这也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瞬间,它几乎总是意味着你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有潜在的偏差,肯定是在你自己都没有觉知到的地方引入了一个潜在的假设、偷换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等等。而这种时候就是深入反思的时候,当你终于潜到问题的底层,触摸到问题的实质,把水面之下的冰山整体看清了的时候你会有一种通体舒泰的感觉。
为什么说以上这些?因为刚才说的是你必须等待这样的反思机会,但如果你选择经常总结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说出来给你的读者听,你就会发现你自己创造了这样的机会。如果我们平时不反思,我们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当然的,但结果如果要你一开口说给别人听,常常会发现事情就开始变得不那么明显了,你说着说着,就开始莫名其妙地发现自己需要用到“反正”这个词了。
于是,反思的机会就来了。
一旦你把自己潜意识里面的东西从幕后拉出来,你就有了面对并反思它们的可能,而不是任它们在幕后阴险地左右你的思维。很多时候我们的思路出了问题并不是我们不会反思,而是不知道自己的思维中有那些隐含的假设(assumptions),如果你只感觉到答案,却不知道你大脑得到这个答案之前做了哪些推理,你又怎么知道哪一环可能出了问题呢?另一方面,一旦你弄清了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离意识到问题就不远了,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别人和你争辩的时候总是只摆立场,你就很难和他辩,但如果他把自己的推理过程原原本本暴露给你,批判起来总是容易得多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有很多人总是把逻辑藏在背后,不敢暴露出来)
绝大多数时候其实我们都会不假思索地得出一些结论,就像上了发条的自动机,但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结论到底怎么来的,在思维的背后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故而当我们发现我们的结论错了的时候,一头雾水,没法着手寻找到底在哪错了。如果你注意一下很多人的发言(论坛、博客等等),如果你把他们的发言分为“前提”、“假设”、“逻辑”、“结论”这四个部分,你会发现一大堆人只会不停地下结论,摆立场,却见不到这些结论或离场的前提、假设和个中逻辑,倒也不是他们不愿意写出逻辑,而是因为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实在是一件困难非常的事情,我们的推理过程很大一部分发生在意识的水面之下,只有当有了重要结论的时候这条逻辑链才会浮出来冒一个泡,让我们的意识捕捉到。更何况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用的其实并不是完整严密的逻辑思维,而是思维捷径
去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则是一种最最强大和彻底的反思途径——因为他没有任何预备的知识,所以要让他弄懂你所知道的,你就必须彻底反思你的知识体系,弄清这座大厦的根基在什么地方,弄清它的骨架在什么地方,一砖一瓦到底是怎么垒起来的,你不能自己站在11层上,然后假设你的读者站在第10层,指望着只要告诉他第11层有那些内容就让他明白。你的读者站在第一层,你必须知道你脚下踩着的另外10层到底是怎么构造的。这就迫使你对你所掌握的、或之前认为正确的那些东西作彻彻底底的、深刻的反思,你的受众越是不懂,你需要反思得就越深刻
4) 讨论是绝佳的反思。另一方面,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有机会说给完全不懂的人听,更大的可能性是说给同领域有一定基础的人听,这个时候并不代表就不能促使反思了,实际上,你会发现,如果你公开你的想法,几乎总能看到与你持不同意见的人,然后你通过比较你和他的观念之间的差别,会发现你们在一开始的思路上就存在差异,差异从哪里来的?在进一步讨论中你们就会不断地迫使对方拿出更深层次的理由,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促使自己反思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双方的理由自然会变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接近问题的本质,一些平时难以注意到的深层面的差异性就会逐渐浮现出来,你也就多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去审视自己的思维中到底存放了哪些错误的信息
5) 激励你去持续学习和思考。如果你没有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你的博客很快就会没有内容可写,就只能整点碎碎念或者转载,然后你就会失去读者,然后你就会关掉博客,然后一旦关掉博客之后你也就死了写博客的心,然后就少了一条激励你去思考和总结的途径,然后你变得更不高兴总结和思考,然后…
为了打破这个死循环,不要永久停止更新你的博客,就算你两个月,三个月都不写,只要你每篇都是写自己思考的产物,写有价值的东西,在互联网上,金子的确总是会发光的,因为有无数的信息聚合平台在期待这些有价值的内容,有搜索引擎为你的内容提供海量的潜在读者,有海量的人肉在手动挖掘和转载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所能做的最差的一个决策莫过于停止做一件没有任何坏处,却有一大堆好处的事情
为了让你的博客有价值,你必须不断总结自己学习的结果,你必须不断思考,给出比别人深刻、独到的见解。这看起来有点本末倒置,但很快本和末就会正过来。
6) 学会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很多人在生活中容易觉得迷失,不知道想要做什么,是因为没有一件能够持续地做的事情,用俗话来说就是没有主心骨。用积极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一件能够创造流体验的事情,而书写自己的思想则是一件容易产生流体验的事情,在书写的时候,特别是理性地书写的时候,大脑逐渐进入推理分析模块,一切不愉快的情绪,烦躁感都会逐渐消隐下去。不过前提是你得开始,并且坚持过一开始的困难期,以后的一切便成了习惯成自然。
7) 一个长期的价值博客是一份很好的简历。这里的“简历”并非是狭义上的求职简历,毕竟现在还没有到价值博客的时代,很多人写博客都是到处转载或者干脆碎碎念,正因此面试官未必拿个人博客当成了解一个人的更可靠窗口。这里的“简历”是指一个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窗口,虽然我们未必做得到像罗永浩、Keso这样的博客,个人的影响力已经足以支撑出一份事业(牛博和5gme),但至少你会因此而结识更多的人,你的博客价值越高,你结识的人就越牛,跟牛人交流又会让你的眼界得到极大的开阔,打开一扇又一扇你原本不知道的门,于是你就变得更牛…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二)怎么做到长期写一个价值博客
注意到我并没有说“怎么做到长期坚持写一个价值博客”,因为当思考和总结成为习惯之后,诉诸文字以及借助书写来进一步思考就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变成了一件“因为你在思考和总结从而必须书写下来”的事情,博客就变成了副产品。
一开始的时候你是因为要写博客而去使劲地思考和总结,指望给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到了后来,就变成了因为你习惯了思考和总结,因为你意识到书写是更好的思考,你就必须使你的想法成为文字。至此本和末就会各归原位,不再颠倒。
怎样做到长期写一个价值博客?也许有人会给出很多有趣有用的小技巧来提供动机和激励,譬如如何做SEO,如何鼓励读者留言等等,但是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最最重要的,那就是:
让你自己成为一个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人,并只写你真正思考和总结之后的产物,其他一切就会随之而来。
就像那句经常被人传阅的话:只做你最感兴趣的事情,钱会随之而来[2]。
这方面的具体例子大家可以留意一下,随处可见,就不一一举了。我想再重复一下的是,千万不要碎碎念,我能理解每个人都想偶尔发发牢骚的冲动,但是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窗口:twitter,所以立即停止在你的博客上碎碎念,阅读博客的人希望得到信息而非噪音。如果实在忍不住想碎碎念的话不妨换一下位置,这么来告诉自己:如果你看到别人博客来上这么一段,你会有兴趣看吗?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应付
即便上文给出了N条写博客的理由,但有时候只要一条不写的理由就会让人停止做一件事情。所以我特别加上一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应付”,《影响力2》[3]第五章雄辩地证明,“Much of Will is Skill”,意志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有正确的方法,而非天生
1) 担心别人认为没有价值。事实是,你面临过的问题总会有人面临过,你独立思考了,别人没有,你的文章对他们就会有价值。当然,肯定会对某些人没有价值,他们早就知道了,但就算你再厉害,也总是有人比你厉害的,不能说因为这些原因就不记录你自己的想法了,你自己思考了之后理解得最深刻,就算有别人想过了,总有人没有想到的。况且,思考成了习惯,你的思考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你的文章也会越来越有价值。重复,无论你面临什么困惑,总会有很多人同样面临过,于是你苦苦思索之后的结果,肯定会对很多人有意义。
或者,你想通了之后觉得其实也很简单于是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写了,但要知道,问题在想通了之后总是简单的,问题的困难程度不在于想通了之后还觉得有多难,而在于从你觉得它难到你觉得它简单需要耗费多少思维体力,你耗费的时间越长,说明有越多的人最终还是没有想明白(路越长走到底的人越少)。
最后,虽然我现在看一年前的文章觉得挺不成熟,但是如果没有那些不成熟的思考,也不会有现在更成熟的思考,我几年后来看现在写的东西,还是会觉得不成熟。
2) 担心想法太幼稚或有漏洞等等被别人笑话。人非圣贤。正是因为单个人的想法总是有漏洞,才值得拿出来交流(《书写是更好的思考》,讨论是绝佳的反思),被别人指出问题正是改进的空间,藏着掖着的想法永远不可能变得更成熟。
Much of intelligence is knowledge,有这么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经典心理学实验[4]:
将孩子们分成两组,通过给他们不同的阅读材料让一组相信智力是天生的,不可在后天改变的,另一组则让他们相信智力其实只是知识和技能的代名词,完全是后天习得的。接下来让他们做一组任务,那些被相信智力天生说的孩子,倾向于回避困难的任务,选择较容易的任务,这里的逻辑想必是这样的:如果做困难的任务,就增大了失败的几率,就在降低了自己在别人和自己心目中的智力的值。为了保护这个智力的值不被降低,应该避免那些有失败风险的项目。而另一组孩子则对于有挑战性的事情跃跃欲试,并且在失败的时候明显没有前者沮丧,因为失败也是学得新的东西,不管怎样都是“智力”的提高。
况且,只会批判乃至嘲笑别人的人是最不知道怎么建设的人,忽略他们。
3) 得不到激励。这其实是个最无聊的问题了,只有写碎碎念的博客才会面对“激励”的问题。如果写自己的总结,写自己独立的思考,那么书写下来、理解通透,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就算放在自己的私密笔记本里面也一样有成就感。况且,如果你真做到了书写价值博客,那么绝对不用担心你的观点得不到传播,也许一开始会耗时长一点,但是这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必要的初始阶段,Gmail小组的核心人物、FriendFeed创始人Paul Buchheit,和编程界名博Coding Horror的博主Jeff Atwood都曾经感叹过:Overnight success takes a long time ((1)(2)),不过对于价值博客来说,现在网络上的聚合类服务这么多,机器的、人肉的、半人肉的都有,情况又要好得多了,而且我相信情况还会越来越好。
4) 写不出来。这个问题也比较无聊,思考本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长期订阅我的博客的朋友知道我一般发文频率在一个月三五篇,实际上有不少次我个把月也不发布文章,原因很简单,要么是有手头的事情要处理思考的时间被压缩了,要么是遇到比较大或者比较困难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积淀,没有关系,如果没有想清楚就再想想,爱思考的人和不爱思考的人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前者在生活中总是挂着几个问题在大脑中,它们时常都会冒出来骚扰你一下,让你琢磨琢磨,不爱思考的则是没事不主动想问题,遇到问题还要先想想是否能找捷径(找人帮忙)解决。
无论如何,不用急于求成,在一个主题上深入下去思考,总能挖到别人挖不到的角落。你能让一个问题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就越是能够发现新的东西,一般来说,我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我会让他在意识或潜意识中待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视问题大小而定),利用走路吃饭的时间琢磨(我发现很多我佩服的人也都有这个习惯),有时即便已经想通了写下来了发出去了,大脑仍然还是会在回味问题,还没有把它撤出潜意识,然后看到某篇文章或某本书的时候忽然又有所新的感悟
能够把问题长时间停靠在潜意识中是一种技能,能够带来很大的好处,停留得越长你越琢磨得透彻,比别人看到的就越多。我们必须要带着问题的眼镜看待事物才能发现新的视角,否则就会出现视而不见效应,别的不说,广为人知的例子是阿基米德的“尤里卡!”,如果不是长时间琢磨着一个问题,一直把它放在思维中,是不会从洗澡领悟到“排水测体积”的,否则他洗了那么多年澡怎么不早发现呢?[5]
所以,如果你习惯了思考问题,就总会有东西写,先有思考,然后有总结,然后在总结中进一步思考。
当然你也可以试试把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试图整理成条理清晰的文字,然后看看能否在整理的过程中走得更远。这往往是可行的。比如这篇文章在我的简记里面原本其实只有三行字(包含大约十来个备忘关键词),而最初在我的大脑里面其实只有一个走路时冒出来的问题——为什么要写博客?

[1] 你可以看一下我收藏的一些精彩主题
[2] 尽管我并不完全同意这句话本身,但它这种解决问题链上更基本环节的问题的精神是我赞同的。
[3] 《影响力2》这个名字起得很聪明,其实它并不是《影响力》的作者写的。
[4] 我忘了这则实验的出处了,但实验的精神是记忆犹新的,哪位同学记得原始出处的麻烦提醒我一下。
[5] 对于阿基米德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有争议的,毕竟几千年久远的事情谁弄得清呢。但是故事的道理是很本质的,我们平时也经常有类似的体验,加上阿基米德的“尤里卡”实在太出名了,所以我相信用用无妨。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7:00:1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公布首届福建教育博客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教师教育博客的质量,充分发挥教育博客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作用,决定表彰首届福建教育博客大赛中涌现的十个优秀教育博客,现将名单公布如下:
     一、 庄秀宽的个人博客
     二、 黄惠安教育博客
     三、 明牌历史工作室
     四、 林水英的个人博客
     五、 龙岩中学化学教研网
     六、 惯有你的个人博客
     七、 仰望星空
     八、 欧文化学园地
     九、 百合的个人博客
     十、 无人舟的个人博客
                                  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六日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7:01:44 | 只看该作者
首届福建教育博客大赛表彰会举行




  


    十多把椅子围成弧形,老师们手持奖状坐在椅子上,面带微笑对着镜头。这是2月19日下午举行的首届福建教育博客大赛表彰会上的一幕,这一幕或许将永远留在获奖教师的心中,难以忘怀。
    十名获奖教师大多数来自一线,受邀参加本次活动带给很多老师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接受电视台采访,第一次获得省里表彰……激动的心情自是难以言表。本次博客点击率第一,被称为最活跃的老师庄秀宽,在面对镜头时也变得紧张。
    “草根”可以大放异彩,也成为大树。获奖者有的来自边远的农村,学校中只有零星的几个老师拥有电脑,他们是幸运者之一,抓住机会利用博客促进教学;由于事务太多,有的老师在写博客过程中,文章很少有一气呵成的,即使一小段也时常要被打断几次,甚至一句话都不能写完整;有的老师为学生建立作文博客,而且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一等奖;还有些教研员利用博客促进区域教研,带动教师写博并获奖。
    去年1月8日,福建教育博客网(http://blog.fjedu.gov.cn)正式开通,至今已有400多名博主注册登记。本届博客大赛的主办方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筛选了10名优秀博主进行表彰奖励,并举办以“博客·见证·梦想”为主题的教育博客论坛。据悉,今年我省将举行第二届福建教育博客大赛,相关信息将在福建教育博客网上公布。
    附件:  
首届福建教育博客大赛获奖名单   
序号
博客名称
姓名
单位
1
黄惠安教育博客
黄惠安
龙海市港尾中心城外小学
2
龙岩中学化学教研网
杨梓生
龙岩市教育局普教室
3
欧文化学园地
黄一文
连城一中
4
无人舟的个人博客
赖天浪
龙岩市永定培丰中学
5
仰望星空
颜金怀
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
6
习惯有你
连忠友
南平市浦城县枫溪学校
7
明牌历史工作室
高明爽
泉州市城东中学
8
庄秀宽
庄秀宽
泉州市惠安县净峰中心小学
9
林水英的个人博客
林水英
晋江市陈埭镇西滨小学
10
百合的个人博客
吴丽荫
泉州市晋江尚志中学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7:03:1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校讯通杯”第三届福建教育博客大赛获奖(2013-01-07 )   
博客新秀(10名)
博客名称
博客用户名称
姓名
所在学校
乡村百合的博客
乡村百合
叶枚举
德化第三实验小学
张劲松的博客
张劲松
张劲松
晋江侨声中学
北方人
沈彦春
漳州市诏安县四都中学
无影神剑
魏昌成
南平胜利小学
如梦令
吴秀聪
晋江希信中心小学
晨曦
苏雪铃(学生)
晋江尚志中学
春信使者
曾毓梅
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
甘露
杜丽蕴
晋江陈埭镇西滨小学
红枫叶
刘双凤(学生)
晋江尚志中学
炫情,音符
苏煌镪(学生)
晋江尚志中学
博客人气王(1名)
博客名称
博客用户名称
姓名
所在学校
张劲松的博客
张劲松
张劲松
晋江侨声中学
教学新锐(15名)
博客名称
博客用户名称
姓名
所在学校
庄尔
庄秀宽
惠安县净峰中心小学
lucky
黄惠安
龙海市港尾中心城外小学
YQS003
杨庆生
三明市梅列区陈大中心小学
语斋微语文
鲍国富
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
gms
高明爽
泉州城东中学
如梦令
吴秀聪
晋江希信中心小学
百合
吴丽荫
晋江尚志中学
姚耶
姚金旭
福建省晋江市尚志中学
叶连发
叶连发
泉州市城东中学
习惯有你
连忠友
福建省浦城县枫溪学校
颜金怀
颜金怀
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
上树的鱼
施明算
晋江市深沪镇狮峰中心小学
(*^__^*) 嘻嘻………
林水英
林水英
晋江市陈埭镇西滨小学
界外田戈
黄鸿彬
莆田市秀屿区平海山星小学
无人舟的个人博客
无人舟
赖天浪
永定县培丰中学
名师名博(5名)
博客名称
博客用户名称
姓名
所在学校
张劲松的博客
张劲松
张劲松
晋江侨声中学
连城县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工作室
黄一文
黄一文
福建连城一中
lypjhx
杨梓生
龙岩市教育局普教室
龙岩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
fjlychzhhx
陈美钗
漳平三中
紫藤萝
紫藤萝
李长直
晋江梅溪中学
博文佳作(25篇)
博客名称
博客名称
姓名
所在学校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乡村百合的博客
叶枚举
德化第三实验小学
《感恩父母  与爱同行》班队活动设计
乡村百合的博客
叶枚举
德化第三实验小学
让学生唱主角,  培养学习的主人
张劲松的博客
张劲松
晋江侨声中学
我与张老师的故事
张劲松的博客
张劲松
晋江侨声中学
关于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之思考
龙岩中学化学——杨梓生
杨梓生
龙岩市教育局普教室
让评课、议课活动有理有据地进行
龙岩中学化学——杨梓生
杨梓生
龙岩市教育局普教室
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要关注三条主线
连城县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工作室
黄一文
福建连城一中
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品德与生活课题教学
习惯有你的个人博客(连忠友)
连忠友
福建省浦城县枫溪学校
优化课堂教学,追求有效“数学化”
习惯有你的个人博客(连忠友)
连忠友
福建省浦城县枫溪学校
博客带给我什么?
起跑线上——黄惠安教育博客
黄惠安
龙海市港尾中心城外小学
信息技术让科学探究更“智慧”
《仰望星空》教育博客
颜金怀
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
福建省语文高考—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观性题目解题方法探讨  
北方人—的个人博客
沈彦春
漳州市诏安县四都中学
福建省语文高考——文化经典模块简答题方法探讨
北方人—的个人博客
沈彦春
漳州市诏安县四都中学
汗水铺就课改路--南平胜利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延平湖畔
魏昌成
南平胜利小学
勤劳节俭好少年
延平湖畔
魏昌成
南平胜利小学
在书写中积累在感悟中升华
杨庆生的个人博客
杨庆生
三明市梅列区陈大中心小学
“管”出?“惯”出!
人生若只如初见——庄秀宽
庄秀宽
惠安县净峰中心小学
心若在,梦犹存——年度汉字“福”
人生若只如初见——庄秀宽
庄秀宽
惠安县净峰中心小学
赏识教育,学生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百合的个人博客
吴丽荫
晋江尚志中学
相信你到哪里都能闪光
百合的个人博客
吴丽荫
晋江尚志中学
不同风格 同样精彩 不同版本同样高效观摩2012年全国中学历史教学评比心得体会
明牌历史工作室
高明爽
泉州城东中学
如何落实写字教学目标
界外田戈的个人博客
黄鸿彬
莆田市秀屿区平海山星小学
校本教材《凭海听潮》
界外田戈的个人博客
黄鸿彬
莆田市秀屿区平海山星小学
写字教学不容忽视
如梦令的个人博客
吴秀聪
晋江希信中心小学
优化导学案的方向与策略
无人舟的个人博客
赖天浪
永定县培丰中学




16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7:04:33 | 只看该作者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7:05:2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届福建教育博客大赛表彰会举行


发表时间:2012-2-11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网

“朋友不一定常常联系,但一定常挂心间。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昨日,在厦门举行的第二届福建教育博客表彰会上的这番话,道出了很多获奖者的心声。

    首届表彰会带给老师的是激动和难忘,这次的见面却倍感亲切,不仅源于曾经获奖的9位老师再次入围,更是因为“读博客,不相识却相知”。福建教育博客,还让两位师生重新认识,这就是网络的魅力。 

    教育局把博客大赛提上议事日程

    第一次参加表彰会的三明市梅列区陈大中心小学杨庆生老师,用六个字总结内心的感受:幸运、感动、期待。他说:“第一届大赛结果公布,就吸引我的加入,感谢信息中心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被在座的各位老师所感动,大家其实是不认识的,但是我们已经相知,因为通过博客认识了。被这次大会的氛围所感动,感到特别亲切。”

    出席这次会议前,陈大中心小学校长在学校期初大会上,宣布了博客大赛的结果,并让全校教师向杨庆生报以热烈的掌声,享受如此待遇,杨老师感到近一年的努力特别有意义。据校长介绍,教育局开校长会时,局领导对博客大赛特别重视,已经将它提上议事日程,决定在梅列区各校开展此项活动。

    晋江三实小4名教师获奖

    本次25名获奖者15位来自泉州地区,占获奖人数60%,其中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占4席。去年1月6日,该校启动首届博客大赛,并提倡在福建教育博客网站建博,要求首次创建博客参赛的教职工,必须是在福建教育博客注册的用户,这次成为获奖人数最多的学校也在情理之中了。

    据晋江三实小办公室主任颜金怀介绍,学校首届博客大赛,近一半教师参加,还邀请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有关技术人员帮忙评分。当时,学校已经建立博客的老师很多,这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内容丰富,打破时空的界限,有助于促进校本教研的创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所以想充分利用这个平台。

    该校获奖教师曾毓梅说:“博客是个很好的载体,特别是这样一个教育博客,对老师有帮助和促进作用。在这里我们可以交流教育教学心得,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积累了一些珍贵的教育教学素材,这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天的表彰会上研讨了教育博客(微博)创新与发展,开展数码摄影基础和构图用光讲座,获奖教师还接受省教育厅网站专访。值得一提的是,首届10名获奖者,除了一位升级为母亲的老师,其他9位无一例外再次入围本次获奖者之列。2010年1月8日,福建教育博客网(http://blog.fjedu.gov.cn)正式开通,第二届博客大赛于去年2-12月举行,670人参加,参赛博文总数14720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4 01:37 , Processed in 0.13245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