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教学研讨活动简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0 12:2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武汉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教学研讨活动简讯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

5月28日上午,武汉小学报告厅,来自全市各区的小学语文教研员和教师共400多人云集一堂,参加由武汉市教科院小学教学研究室举办的“武汉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教学研讨”活动,湖北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段宗平和李作芳老师到会指导,武汉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罗昆霞、李天恩和张凤英老师也亲临会场。




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小学王凌主任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活动伊始,李天恩主任充满激情地阐述了本次研讨活动的意图。他引用一位卓有成就的教研员所说的话,“亲自开车,才会熟悉你要走的路,否则你会常常为路在何方而迷茫。”强调教研员只有躬身实践,不断寻找理论和实践的切入点,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教学。

首先登台执教的是武汉开发区教研室的徐秀莲老师。她执教的内容是六年级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她的教学追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追寻文言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在引导学生“读准——读懂——读好”的各个教学环节,以教师的“示弱”引发学生的“逞强”。教师的课堂话语因无为而有为,在“让学”和“顺学”的教学活动进程中,学生经历了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之甚多的过程,课堂洋溢着儿童生命发展之美。


第二节课,是由汉阳区教科研中心的朱玉林老师执教阅读课《“诺曼底”号遇难记》。他的阅读教学设计独运匠心,在取和舍、疏和密、思维和情感、内容和形式、语言运用之术和处事立人之道上有着趋向于完美的融合。学生在朱老师幽默风趣又不失激情澎湃、朴实严谨又灵动自如的引导下,紧紧依托文本,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品读,感受到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英雄形象。


最后展示的是东湖开发区教研室主任沈爱华老师。沈老师的这节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课,不是写作课,不是口语交际课......但它,是一节融听、说、读、写于一体的真实的语文课,是一节视域开阔、资源整合的超文本语用课,是一节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有着极大突破的改革创新课。他紧紧围绕 “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目的,颇有创意地将《你不要问我这是为什么》诗歌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这不同体裁的文本,构成一个主题相关的超文本,利用这些文本不同的特点进行“听说读写”的圆融操作,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位教研员在课堂上精彩亮相,展示他们对教学的深刻见解和成功实践,给听课教师以“忽逢桃花林”之美感,值得大家认真领会和学习。课后,省教研员段宗平老师用“不拘一格”“以学定教”“学有所获”这三个词对这三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教研员,教师中的教师,一群可敬可爱的小语人。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彰显独特的生命姿态:挺立,引领课改风向标;端坐,展望教育理想图;俯身,助推教师成长路。他们总是把星光闪耀的机会留给一线老师,但他们坚守一份美好的愿望,怀揣一份执着的奉献,用实干诠释着语文教学的价值,用智慧注解了职业生命的意义。本次活动不仅是呈现三节课,它还彰显教研员的一种教研文化——扎根课堂,实现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无缝对接。

                     ( 撰稿:  武汉小学  熊春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19:58 , Processed in 0.1316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