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届第二次诊断测试语文科分析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5 06:5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届第二次诊断测试语文科
分析报告
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   松
一、试题特点总体分析
     本次考试是首次按照四川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的诊断考试,本次试题的考查范围为必修一到必修五、选修1A全部内容。本次试题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按照四川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二是体现了四川命题传统与新课改地区高考特点的结合;三是在考查内容选材与考点选择等角度体现了第一次诊断考试的衔接与互补。试题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教材特点与新高考的要求:
    1.试卷结构、命题形式等方面严格按照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的要求,同时注意体现了基础与教材之间的联系。
    本次命题认真研究了考试说明的知识、能力要求,认真研究了题型示例的特点,如在语言基础和语言表达的选材上体现了四川高考历年来的重视常见常用,重视教材的特点,体现考之有据,这也是二诊语文命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如在语言表达类试题中就命制了一道典型的论述类题目,在现代文阅读中命制一道典型的探究类试题。本次命题中语音、错别字、词语和病句都能从教材中找到依据。在语言运用的考查中,本次也延续了四川高考近年来直接选用教材语言材料的特点,选用了必修教材写作部分中的一个语句。
    2.在选材上体现了对最新的时事的关注
    在词语运用和病句的各选项设计中十分重视对时事的关注,如出现了城乡一体化、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出版业转型、中国梦等。在论述类文本材料的选材上选用了关于汉字简繁之争的论述(该文出自于2013年2月19日《光明日报》),这些都体现了对时代的关注。
     3.选材上和考点上体现了与第一次诊断考试的互补
     本着将两次诊断考试作为整体考虑的命题思路,本次命题从这样几个方面体现了两次考试在考点和选材上的互补:一是病句类型的选择;二是文言文阅读的选材上,一诊命题选用的是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选文,二诊则选用了人物传记,同时从虚词选点上也与一诊考试不重复;三是论述类文本的选择,一诊选用的是评传类文本,二诊则选用了一篇典范的论述类文本;四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一诊选用的是小说文本的阅读,二诊则选用散文文本的阅读,同时在具体的考点上也与一诊互补。
    4.从全卷整体上看,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考查
     新课程高考将阅读能力分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两个部分,每套试卷应该体现对这两类文本的阅读的考查。实用类文本又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形式,在本次测试除了体现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阅读能力的考查之外,在语言表达题目中选用了新闻的阅读,设计了新闻标题的撰写与新闻内容的点评,既体现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又体现了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的考查。
     5.作文题目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好的作文题目是只给材料而不给观点,而且材料的指向是多向的,能够给予学生以最大的思维空间和写作空间。本次的作文试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从题型上也体现了当今高考作文命题的最新趋势。本次作文采用了一则寓言类材料,从题目思考的角度上,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分析,可以从章鱼的角度、也可以从题目中的小瓶子,还可以从渔民的角度,学生审题并不难,但要写出深度却不容易,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对思维能力不同层次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
     表一:各小题得分情况统计

题目题号

满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1

3.00

2.10

3.00

0.00

1.37

0.70

0.32

2

3.00

1.29

3.00

0.00

1.49

0.43

0.30

3

3.00

0.76

3.00

0.00

1.30

0.25

0.25

4

3.00

1.38

3.00

0.00

1.50

0.46

0.21

5

3.00

2.03

3.00

0.00

1.40

0.68

0.33

6

3.00

2.36

3.00

0.00

1.23

0.79

0.32

7

3.00

2.18

3.00

0.00

1.34

0.73

0.27

8

3.00

2.18

3.00

0.00

1.34

0.73

0.26

9

3.00

1.17

3.00

0.00

1.46

0.39

0.33

10-1

6.00

3.46

6.00

0.00

1.07

0.58

0.48

10-2

4.00

1.31

4.00

0.00

0.88

0.33

0.34

11

3.00

2.49

3.00

0.00

0.83

0.83

0.49

12

4.00

2.17

4.00

0.00

0.97

0.54

0.35

13-1

2.00

0.98

2.00

0.00

0.59

0.49

0.33

13-2

6.00

2.72

6.00

0.00

1.05

0.45

0.49

14

6.00

4.79

6.00

0.00

1.48

0.80

0.53

15

4.00

3.14

4.00

0.00

1.11

0.78

0.31

16-1

2.00

0.89

2.00

0.00

0.55

0.45

0.29

16-2

2.00

0.73

2.00

0.00

0.64

0.37

0.15

17

6.00

3.05

6.00

0.00

1.08

0.51

0.37

18

8.00

3.33

8.00

0.00

1.29

0.42

0.43

19

4.00

2.58

4.00

0.00

1.04

0.64

0.32

20标题

2.00

0.83

2.00

0.00

0.86

0.42

0.30

20点评

4.00

1.85

4.00

0.00

0.91

0.46

0.28

作文

60.00

41.37

57.00

0.00

5.90

0.69

0.72

第一部分

27.00

15.46

27.00

0.00

5.15

0.57

第二部分

123.00

75.67

100.00

0.00

10.36

0.62

全  卷

150.00

91.13

123.50

0.00

13.26

0.61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次试题全卷难度0.61,信度0.65,标准差达到了13.26,中等难度试题占68%,区分度0.48,这说明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从各小题的难度分布看,试题中没有无效题。从总体情况看,反映出以下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够扎实
     具体表现为:本次考试中的错别字、词语、病句类试题的得分率分别为:43%、25%、46%,均未达到50%,而其中词语试题中对“学力”一词的考查选材就直接选自于各科《考试说明》中对“考试性质”的解说,而该题的得分率仅为25%,这一词语应该非常常见。
(二)对题干答题指向理解与答题规范的能力亟待提高
     第一轮复习对答题规范的训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本次考试中出现问题最典型的题目一是现代文阅读的探究类的第18题,不少学生在答题时没有准确理解题干中所包含的信息,因而没有正确地结合自身的实际谈出自己的生活体验造成失分;再如第20题是要求写新闻点评,新闻点评是要求对新闻内容进行点评,而有的学生却去点评新闻的写作形式;新闻点评应该是议论性的,而有的学生却写成了抒情性的。再如在诗歌赏析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答题中术语的运用不规范和答题步骤不规范,没有体现出清晰的答题思路。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能力亟待提高,文体写作亟待规范
    2012年全国18套高考试题中有17套均为材料作文,新课改省区多年来的作文试题均为材料作文。因此材料作文的训练十分重要。本次作文表现出在一诊中暴露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主要表现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学生读不懂材料,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二是学生不会恰当地使用题目所提供的材料,部分学生所写的作文基本与所提供的材料无关;三是文体不规范,写得四不像。新课改作文的评价对文体的规范有明确的要求,希望各校对文体的规范要进行认真的训练。
表二:分数段情况统计

分数段

人数

比例%

累计人数

累计比例%

120-129

15

0.08

15

0.08

110-119

653

3.60

668

3.69

100-109

3,794

20.94

4,462

24.62

90-99

6,627

36.57

11,089

61.19

80-89

4,490

24.78

15,579

85.97

70-79

1,733

9.56

17,312

95.54

60-69

470

2.59

17,782

98.13

50-59

144

0.79

17,926

98.92

40-49

50

0.28

17,976

99.20

30-39

33

0.18

18,009

99.38

20-29

26

0.14

18,035

99.53

10-19

12

0.07

18,047

99.59

0-9

74

0.41

18,121

10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次测试人数各分数段的分布较为合理,100分以上的人数占比28.39%,90—99分数段的占比32.8%,80—89分数段占比24.78%,各分数的分布较一诊更趋向合理,100分以上的人数一诊仅占到了9.21%,本次达到了24.62,在平均分变化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这说明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对于学生的总体提高还是很大的,这同时也说明不少学生在后期复习中还有较大的潜力。
表三:各校情况统计

学校

考生人数

平均分

最高分

本次名次

一诊名次

眉山中学

1,772

97.87

123.00

1

3

仁寿一中北校区

418

97.54

118.00

2

1

仁寿一中南校区

1,250

96.31

123.50

3

2

眉山一中

1,596

94.68

121.50

4

7

洪雅中学

1,318

94.06

123.00

5

4

铧强中学

1,130

92.60

121.00

6

9

华兴中学

579

92.15

119.00

7

5

文宫中学

606

92.08

118.00

8

10

禄加中学

298

91.70

116.00

9

8

仁寿中学

773

91.54

116.00

10

13

彭山一中

843

91.50

123.00

11

6

仁寿二中

708

90.87

119.00

12

17

龙正中学

308

90.77

115.00

13

11

青神中学

964

90.25

116.00

14

14

富加中学

526

88.98

113.00

15

15

思蒙高中

390

88.57

114.00

16

16

丹棱中学

692

88.35

115.00

17

18

永寿高中

308

88.31

113.00

18

12

龙马中学

371

87.93

114.00

19

20

映天学校

125

87.45

110.00

20

23

中保高中

285

86.80

114.00

21

21

车城中学

323

86.77

113.00

22

26

彭山二中

347

86.74

110.00

23

19

眉山外国语学校

45

86.46

102.00

24

22

金马高中

268

85.21

112.00

25

30

汪洋中学

261

84.92

112.00

26

27

禾加中学

260

84.84

110.00

27

28

清水中学

207

83.95

109.00

28

25

钟祥中学

187

83.44

109.00

29

24

多悦高中

385

82.91

117.00

30

29

育英学校

130

81.73

111.00

31

31

万胜高中

220

81.13

107.00

32

32

太和高中

163

78.47

104.00

33

33

     从上表可以看出,校与校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平均分最高的学校与最低的学校之间相差19.4分,比一诊考试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又有所扩大;在33所学校中高于全市平均分的学校仅有11所,占比仅为30%,应该说多数学校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三、对后期复习的几点建议
    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夯实基础,注意查漏补缺。新课标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一定要重视教材,夯实基础,注意查漏补缺,对考试说明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要合理安排,做到让每一个学生篇篇过关,牢固树立文本意识,对在二诊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答题方法缺漏等要进行认真梳理,及时补救。
    2.重视对题干审读能力的训练,强化对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本次考试中暴露出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注意对题干的审读,对题干中的隐含信息不会分析而造成失误;因此后期复习中首先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强化训练,可以用同一考点的不同的题干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其次每一类试题都有相对固定的答题格式,在后期复习中应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格式,形成基本的答题规范,特别是诗歌赏析和现代文阅读中文学类文本中各种典型题型的答题规范应该特别予以重视。
    3.加强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新材料作文将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也是学生写作的难点,要注意选用不同类的材料进行训练,要特别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如应该有序地训练学生对寓言类材料、时事类材料、名言类材料的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材料的多向理解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存在的一个难点,在后期复习中一定要充分重视。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6:59:23 | 只看该作者
2013届第一次诊断测试语文科
分析报告
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   松

  
一、试题特点总体分析
    本次考试是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第一次诊断考试,同时本次考试也是在四川高中新课改高考方案尚未公布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本次试题是在结合四川命题传统与新课改地区高考的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命制的。本次试题的考查范围为必修一到必修五、选修1A全部内容,试题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教材特点与新高考的要求:
    1.重视必修教材中语言基础、运用与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
    近年来四川高考和全国新课改高考都十分重视对教材教学的引导,重视教材中出现的语言基础知识,体现考之有据。这也是一诊语文命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本次命题中语音、错别字、词语和病句都能从教材中找到依据,有的材料还是直接改编出自于教材,如“眉山市图书馆藏有各类图书几十万册,其中以政治和文艺方面的书籍居多”一句就改编自教材《语言文字运用》第82页的例句。在语言运用的考查中,本次也延续了四川高考近年来直接选用教材语言材料的特点,选用了必修教材三写作部分第75页中的一个语句。
    2.重视必修教材中古诗文名句积累
    在四川高考方案对古诗文名句考查尚未最后明确的背景下,本次考试侧重考查了必修一到必修五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句。
    3.在选材上体现了对最新的时事的关注
    在词语运用和病句的各选项设计中十分重视对时事的关注,如出现了袁隆平、颜艳红虐童、上海“国八条”、中国式改革等。在传记类文本阅读中选用了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自述,这些都体现了对时代的关注。
    4.选材上还体现了对地方文化现象的关注
    在语言表达的试题中,本次选用了最能体现眉山特色的眉山城市标志评选征集活动中一幅优秀作品作为读图的材料,从考查点来说考查学生读图的能力,要求能提取要点同时有顺序地进行说明,体现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考查。同时在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中,选用了苏轼的一篇作品,在苏轼的作品多次进入全国各地高考试题的今天,作为东坡故里应该体现对苏轼作品的关注。
    5.从全卷整体上看,体现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考查
    新课程高考将阅读能力分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两个部分,每套试卷应该体现对这两类文本的阅读的考查。实用类文本又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形式,在本次测试考查了传记和新闻的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本次考查了小说的阅读,在命题上体现了对小说文本阅读核心能力的考查,如人物形象的概括与探究、细节的分析等。在文言文阅读中本次考查一篇论述类文本的阅读,
    6.作文题目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好的作文题目是只给材料而不给观点,而且材料的指向是多向的,观点是正方两个角度都应该成立的,能够给予学生以最大的思维空间和写作空间。本次的作文试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从题型上也体现了当今高考作文命题的最新趋势。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
表一:各小题得分情况统计

满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1

3.00

1.25

3.00

0.00

1.48

0.42

0.21

2

3.00

1.20

3.00

0.00

1.47

0.40

0.29

3

3.00

0.64

3.00

0.00

1.23

0.21

0.13

4

3.00

1.08

3.00

0.00

1.44

0.36

0.18

5

3.00

1.89

3.00

0.00

1.45

0.63

0.33

6

3.00

2.06

3.00

0.00

1.39

0.69

0.26

7

3.00

2.48

3.00

0.00

1.13

0.83

0.30

8

3.00

1.57

3.00

0.00

1.50

0.52

0.31

9

3.00

1.19

3.00

0.00

1.47

0.40

0.24

10

3.00

1.62

3.00

0.00

1.50

0.54

0.31

11-1

4.00

1.70

4.00

0.00

0.85

0.43

0.32

11-2

3.00

1.61

3.00

0.00

0.67

0.54

0.27

11-3

3.00

1.41

3.00

0.00

0.97

0.47

0.30

12-1

5.00

2.35

5.00

0.00

1.11

0.47

0.42

12-2

3.00

1.03

3.00

0.00

0.70

0.34

0.25

14

5.00

1.04

5.00

0.00

2.02

0.21

0.22

13

6.00

3.48

6.00

0.00

1.57

0.58

0.47

15

6.00

2.88

6.00

0.00

1.07

0.48

0.43

16

4.00

2.04

4.00

0.00

0.76

0.51

0.33

17

7.00

2.90

7.00

0.00

0.91

0.41

0.40

18

4.00

3.11

4.00

0.00

0.84

0.78

0.28

19

6.00

3.00

6.00

0.00

1.21

0.50

0.42

20

4.00

1.61

4.00

0.00

0.95

0.40

0.20

21作文

60.00

43.35

60.00

0.00

4.74

0.72

0.67

客观题

35.00

16.01

35.00

0.00

5.63

0.46

0.21

主观题

115.00

70.48

93.00

0.00

8.30

0.61

0.00

总  体

150.00

86.50

118.00

0.00

11.40

0.58

0.33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从各小题的难度分布看,试题中没有无效题。从总体情况看,反映出以下主要问题:
(一)各校的语文基础复习对新课标教材的重视程度不够。
    具体表现为:本次考试中的语音、错别字、词语类试题的选材范围均为必修教材和全省所要求的必选教材。这三道试题的得分率分别为:42%、40%、21%。近年来四川高考在这几道试题的选材均十分重视教材,不少语音材料均出自教材。完全出自必修教材的古诗文背诵试题的得分率也仅为58%。
(二)对题干答题指向理解与答题规范的能力亟待提高
     第一轮复习对答题规范的训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类试题的答题要素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从一诊答卷的情况看,这一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不少学生不能理解题干的命题指向,导致答题不规范而失分。这一点在古诗词赏析和现代文阅读试题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如古诗词赏析的第2小题要求回答的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少学生却去回答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第15题要求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具体语句,有的同学却是去回答句子所表达的含义等等。再如在语言表达试题第19题中,题干中明确要求是对这幅图标做简要说明,有的学生却采用了描写与抒情的方式,去揭示这幅图标的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后期的复习中予以重视并且得到切实的解决。
(三)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亟待提高。
    提取信息,概括信息是新课改高考中所要求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在各类试题中都有所体现。本次测试中一道对新闻阅读的试题,要求学生提取并概括信息,本题得分率仅为40%。主要表现为有的同学抓不住要点,有的同学抓住了要点但不能概括。
(四)材料作文的审题能力亟待提高,文体写作亟待规范
    2012年全国18套高考试题中有17套均为材料作文,新课改省区多年来的作文试题均为材料作文。因此材料作文的训练十分重要。本次作文中主要表现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学生读不懂材料,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二是学生不会恰当地使用题目所提供的材料,部分学生所写的作文基本与所提供的材料无关;三是文体不规范,写得四不像。新课改作文的评价对文体的规范有明确的要求,希望各校对文体的规范要进行认真的训练。
表二:分数段情况统计

分数段

人数

比例%

累计人数

累计比例%

110-119

107

0.59

107

0.59

100-109

1,573

8.63

1,680

9.21

90-99

5,706

31.30

7,386

40.51

80-89

6,849

37.57

14,235

78.08

70-79

3,016

16.54

17,251

94.62

60-69

703

3.86

17,954

98.48

50-59

132

0.72

18,086

99.20

40-49

45

0.25

18,131

99.45

30-39

21

0.12

18,152

99.56

20-29

27

0.15

18,179

99.71

10-19

6

0.03

18,185

99.74

0-9

47

0.26

18,232

10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次测试人数最集中的分数段为80—99之间,占到了总人数的68.87%,100分以上的人数仅占到了9.21%,这说明本届优秀学生所占的比例偏低,同时也说明不少学生在后期复习中还有较大的潜力。
表三:各校情况统计

学校

考生人数

平均分

最高分

本次名次

四期末名次

仁寿一中(北)

412

91.02

114.00

仁寿一中(南)

1,245

90.99

118.00

1

1

眉山中学

1,693

90.85

115.00

2

2

洪雅中学

1,326

89.44

114.00

3

5

华兴中学

592

88.76

115.50

4

4

彭山一中

832

88.63

116.00

5

7

眉山一中

1,566

88.20

115.00

6

3

禄加中学

305

87.96

108.00

7

18

铧强中学

1,182

87.40

113.00

8

6

文宫中学

620

87.28

118.00

9

11

龙正中学

312

87.03

108.00

10

10

永寿高中

314

86.44

110.00

11

17

仁寿中学

799

86.23

110.00

12

12

青神中学

960

86.12

113.50

13

14

富加中学

527

85.43

109.00

14

16

思蒙高中

387

85.41

111.00

15

19

仁寿二中

713

85.30

112.00

16

8

丹棱中学

711

84.74

111.00

17

24

彭山二中

392

84.45

117.00

18

22

龙马中学

377

84.39

104.00

19

15

中保高中

312

83.46

104.00

20

20

眉   外

43

82.44

98.00

21

13

映天学校

125

82.41

101.00

22

9

钟祥中学

190

82.20

107.00

23

28

清水中学

216

81.84

103.00

24

26

车城中学

330

81.10

107.00

25

21

汪洋中学

276

80.54

105.00

26

25

禾加中学

266

80.27

106.00

27

23

多悦高中

399

79.57

106.00

28

27

金马中学

287

79.21

108.00

29

31

育英学校

128

78.80

111.00

30

29

太和高中

145

77.70

101.00

31

30

万胜高中

209

76.01

101.00

32

32

    从上表可以看出,校与校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分化是较为严重的。平均分最高的学校与最低的学校之间相差15分,在32所学校中高于全市平均分的学校仅有11所,应该说多数学校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与第四学期末的成绩相比较,名次有提升的学校有洪雅中学、彭山一中、禄加中学、文宫中学、青神中学、永寿高中、富家中学、思蒙高中、丹棱中学、彭山二中、钟祥中学、清水中学;而下降较大的有仁寿二中(由第8位下降到了16位)、映天学校(由第9位下降到了22位)。应该看到,语文和任何一个学科一样,如果不重视,学生成绩的下降同样是很快的,如果认真负责,学生的成绩也同样可以得到提高的。
三、对后期复习的几点建议
    1.重视教材,夯实基础。新课标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一定要重视教材,夯实基础,牢固树立文本意识,扎扎实实抓好人教版必修教材的复习,对这套教材出现的任何知识点和能力点要进行梳理并认真复习。
    2.重视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整合,特别要注意对选修1A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运用》等选修教材中对语言基础、语言运用、阅读鉴赏能力的要求要进行整理归纳。
    3.要加强各类文本阅读的训练,做到全面有效。后期复习中要注意现代文阅读的分类复习,要加强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的复习,把握每一类文本命题的基本题型与基本特点,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4.加强材料作文的训练。新材料作文将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也是学生写作的难点,要注意选用不同类的材料进行训练。一是要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如应该有序地训练学生对寓言类材料、时事类材料、名言类材料的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材料的多向理解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存在的一个难点,在后期复习中一定要充分重视。二要加强文体规范的训练,新课标教材必修一到必修五的作文训练序列中可以看出,训练的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要能写好记叙文,二是要能写好议论文,应该强化这两类文本的规范写作训练,要改变学生作文体裁四不像的问题。
    5.紧扣新考纲特点,随时关注四川高考方案的新动向。新课改的高考不会去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而会更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内涵。如果说新课程高考与过去有所突破的话,将会是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这两点上,新考纲在阅读题部分增加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且分值较重。这在2012年的四川高考试题中已经有比较明显的体现,在2013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将会继续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既要抓学生阅读理解文本能力的培养,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养成观点鲜明、言之有理的习惯。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01:55 | 只看该作者
2013届第四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语文科试题分析报告
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   松
一、试题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高中新课改第二学年的期末考试。本次考试是在四川高中新课改高考方案尚未公布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本次试题是在结合四川命题传统与新课改地区高考的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命制的。本次试题的考查范围为必修四与必修五的全部内容,试题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教材特点与新高考的要求:
    1.重视教材中语言基础与语言积累。
    2012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语言基础和语言积累部分十分注重对教材的引导,这是高考的一个明确导向,要求重视教材中的语言基础部分的内容。本次试题中语音试题和词语试题,其考查点都立足于教材,语音考查试题中的所有词语都直接出自教材,词语考查试题中的语句虽然出自课外,但考查的词语都是出自教材。命题的意图是引导老师和学生应该注重对教材中语言基础的重视。
    2.重视对新教材中“名著导读”与“梳理探究”的考查。
    “名著导读”与“梳理探究”都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这一部分是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拓展,在课改区的高考试题中也以不同的形式对这一部分进行了考查。如本次试题中通过语句排序的形式(第4题)考查的是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21题考查的是推理,这两个考点都是必修四中“逻辑和语文学习”的内容;通过对名著内容的概括正误的辨别形式(第5题)考查对名著基本内容和评价的了解,四个选项涵盖了必修四和必修五中的四部名著,体现了很广的覆盖面。
    3.重视对教材中阅读教学重点的考查。
    必修四和必修五的现代文阅读部分主要体现为社科类论述文本的阅读、小说阅读、戏剧作品阅读;文言文阅读部分主要体现为传记作品阅读和文言抒情散文阅读,古诗词赏析主要体现为宋词的赏析。这些在本次试题中都较好的体现了出来。如现代文阅读(一)《论中国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文是一篇文艺评论,是一篇典型的社科类论述类文本;现代文阅读(二)《摆渡老人》是一篇小说阅读,其考查点体现了必修五第一单元中小说阅读的基本要求。文言文阅读选取了李密的传记,既体现了传记阅读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体现了与教材中李密《陈情表》的呼应。宋词赏析晏几道《思远人》中题目设计中“红叶黄花”中的意象考查直接出自于教材“李清照词二首”后的思考和练习三中,体现了对教材内容迁移能力的考查。
    4.重视对学段写作训练重点的考查。
    新教材的必修三和必修四写作训练的重点都是议论文,而从第三学期议论文写作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本次考试仍然以议论文写作作为本次写作考查的内容,题目明确要求写作议论文。从阅卷的基本情况来看,与上学期相比很多学生进步明显,多数学生能够写出相对规范的议论文。这就引导我们在高中阶段的写作训练中一定要体现出各个阶段的训练重点。
    5.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语文学科开放性探究性的特点。新课程高考语文试题中大多在阅读试题中设计了一道探究性试题,这道试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得出不同的答案,只要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本次阅读试题第18题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表一:各小题得分情况统计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1

3.00

2.59

3.00

0.00

1.03

0.86

0.31

2

3.00

1.43

3.00

0.00

1.50

0.48

0.17

3

3.00

1.78

3.00

0.00

1.47

0.59

0.39

4

3.00

1.68

3.00

0.00

1.49

0.56

0.27

5

3.00

2.32

3.00

0.00

1.25

0.77

0.33

6

3.00

2.30

3.00

0.00

1.27

0.77

0.33

7

3.00

2.39

3.00

0.00

1.21

0.80

0.28

8

3.00

2.41

3.00

0.00

1.19

0.80

0.29

9

3.00

2.54

3.00

0.00

1.08

0.85

0.40

10

3.00

2.08

3.00

0.00

1.38

0.69

0.24

11

3.00

1.27

3.00

0.00

1.48

0.42

0.32

12-1

5.00

2.60

5.00

0.00

0.86

0.52

0.32

12-2

5.00

2.80

5.00

0.00

1.15

0.56

0.46

13-1

4.00

2.34

4.00

0.00

0.77

0.58

0.41

13-2

4.00

1.46

4.00

0.00

0.78

0.36

0.40

14

5.00

3.78

5.00

0.00

1.38

0.76

0.54

15

4.00

3.12

4.00

0.00

1.62

0.78

0.25

16

4.00

2.00

4.00

0.00

0.84

0.50

0.32

17

6.00

2.34

6.00

0.00

0.85

0.39

0.41

18

6.00

2.81

6.00

0.00

0.90

0.47

0.40

19

6.00

3.13

6.00

0.00

1.36

0.52

0.35

20

4.00

1.99

4.00

0.00

1.05

0.50

0.32

21

4.00

1.59

4.00

0.00

0.83

0.40

0.30

作文

60.00

43.17

56.00

0.00

5.37

0.72

0.70

客观题

37.00

25.91

37.00

0.00

6.11

0.70

0.00

主观题

113.00

69.99

94.00

0.00

8.86

0.62

0.00

 全卷

150.00

95.90

128.00

0.00

12.73

0.64

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全卷得分率最高的题目为第1题,得分率为86%,得分率最低为13—2,得分率为36%,从各小题的难度分布看,试题中没有无效题。从总体情况看,(1)学生存在较大问题的是语言表达部分,19、20、21三题的得分率都没有超过60%,主要体现为信息要点的提取能力不足,如20题不少学生抓不出特色与品牌这两个关键词,不会从材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中提取表达的重点;如19题不少学生不能从例句中分析出例举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在组织观点与材料的语句时显得逻辑混乱;再如第21题的推理,不少学生不能从已知推出结论。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强化的内容。(2)学生对探究类试题做答还不够理想,得分率47%,主要表现为学生找不准答题的角度,找不到分析的依据。实际上本题从正反两个角度答题均可,关键是要能从文本中找到自己答案的依据。
表二:分数段情况统计

分数段

人数

比例%

累计人数

累计比例%

120-129

40

0.24

40

0.24

110-119

1,523

9.12

1,563

9.36

100-109

5,581

33.42

7,144

42.78

90-99

5,576

33.39

12,720

76.16

80-89

2,662

15.94

15,382

92.10

70-79

823

4.93

16,205

97.03

60-69

261

1.56

16,466

98.59

50-59

88

0.53

16,554

99.12

40-49

49

0.29

16,603

99.41

30-39

25

0.15

16,628

99.56

20-29

27

0.16

16,655

99.72

10-19

15

0.09

16,670

99.81

0-9

31

0.19

16,701

10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次测试人数最集中的分数段为90—109之间,占到了总人数的66.71%,90分以上的人数占到了76.1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达到必修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表三:分数段情况统计

学校

考生人数

平均分

客观题平均分

主观题平均分

最高分

仁寿一中

1,292

101.82

28.61

73.21

128.00

眉山中学

1,161

101.36

28.60

72.76

123.00

眉山一中

1,262

100.10

27.47

72.63

123.00

华兴中学

620

100.09

26.97

73.12

121.00

洪雅中学

1,066

98.66

26.90

71.76

123.00

铧强中学

933

98.48

26.98

71.49

122.00

彭山一中

750

97.89

27.03

70.86

120.00

仁寿二中

739

97.80

25.86

71.95

120.00

映天高中

113

97.66

27.89

69.77

112.00

龙正中学

262

96.32

25.54

70.78

117.00

文宫中学

514

95.97

25.65

70.32

120.00

仁寿中学

664

95.93

25.94

69.99

125.00

眉山外国语

45

95.76

25.91

69.84

109.00

青神中学

946

95.37

25.48

69.89

120.00

龙马中学

390

95.17

25.21

69.96

119.00

富加中学

443

94.80

24.52

70.28

121.00

永寿高中

368

94.77

24.59

70.18

116.00

禄加中学

364

94.32

25.52

68.79

117.00

思蒙高中

425

94.31

24.10

70.21

115.00

洪雅中保

339

94.06

25.41

68.65

117.00

车城中学

355

93.63

25.45

68.18

117.00

彭山二中

431

92.70

24.61

68.10

118.00

禾加中学

302

92.19

24.81

67.38

119.00

丹棱中学

721

91.80

24.36

67.44

120.00

汪洋中学

291

89.86

23.71

66.14

115.00

清水中学

263

89.74

24.08

65.66

114.00

多悦高中

460

89.16

24.28

64.88

112.00

钟祥中学

224

88.54

23.13

65.41

116.00

育英学校

143

86.87

22.62

64.24

115.00

太和高中

183

86.46

22.49

63.97

119.00

金马高中

305

86.16

21.77

64.39

113.00

万胜高中

305

81.45

20.52

60.92

107.00

     从上表可以看出,校与校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分化是较为严重的。平均分最高的学校与最低的学校之间相差20分,在32所学校中高于全市平均分的学校仅有12所,应该说多数学校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三、几点教学建议
    1.重视教材,夯实基础。新课标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并没有本质的变化,一定要重视教材,牢固树立文本意识,扎扎实实抓好人教版必修教材的复习,对这套教材出现的任何知识点和能力点都不能轻易放过。
    2.重视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整合,特别要注意对《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运用》、《外国小说欣赏》等选修教材中对语言基础、语言运用、阅读鉴赏能力的要求要进行整理归纳。
    3.紧扣新考纲特点,特别抓好新考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新考纲在阅读题部分增加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如本次阅读题中的第18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且分值较重。从平常的练习来看,这类题目虽有较大的开放性,但学生解答时要么没有明确的观点,要么徒有观点而缺乏结合文本的言之有理的分析,往往失分严重。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既要抓学生阅读理解文本能力的培养,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养成观点鲜明、言之有理的习惯。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02:59 | 只看该作者

眉山市高中2012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科试卷分析报告

李   松

一、试题的总体情况分析:

(一)从试题命制的构思上,语文科的两次诊断考试的试题是一个整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次诊断考试试题从考点上形成互补。如第4题“语病类”试题,一诊的考查点为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句式杂糅,二诊的考查点则为语序不当、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和成分残缺;再如第5题,一诊考查的是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二诊考查的则为对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第7题,一诊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二诊考查的则是对原文信息的推断;第9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一诊考查的虚词为:“之、而、者、以”;二诊考查的则为:“也、为、乃、以”。

2.两次诊断考试试题在试题形式上形成互补。如第1题“语音”题,一诊考查形式为给汉字注音的形式,二诊的考试形式则为“加点字注音相同的一组”;再如语言表达类试题,一诊考查的形式为一句话新闻、开放式评论、对比式仿写;二诊考查的形式则为看图写话、意象与意境的扩写、比喻类仿写;再如作文,一诊采用的半命题形式,二诊则选用了给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

3.阅读文本的选材类别上形成选文类型的互补。如文言文选材,一诊为典范的史传类文本的阅读,二诊则为文人撰写的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科技文阅读文本的选择上,一诊为社科类的文本阅读,二诊则为自然科学类文本的阅读;文学作品类阅读文本的选择上,一诊为写景状物类散文的阅读,二诊则为叙事写人类散文的阅读。

鉴于以上特点,因此建议各校在分析二诊考试情况和评讲二诊试题时,应将两次诊断考试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对比评讲,这样更能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更能有针对性的解决。

(二)本次试题着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基础性和运用性,以引导高中语文教学扎实语文基础,强化语言运用。

本次试题在命题思想上继续贯彻重视基础,强化运用的基本思路。如第1题“语音类”试题和第2题“错别字类”试题,选取的词语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词语,这体现了对最基本的语言基础的重视;第3题“词语类”试题分别考查了双音节词语“原型”、虚词“把”、成语“不绝如缕”和“有口皆碑”,这些词语既体现了重视基础,又体现了基本词语的语言运用;第18题体现了图文转换的语言能力,既考查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又考查对漫画寓意的理解与概括;再如第20题,本题采用扩写的考查形式,考查了学生对特定意境的想象能力与再现意境的表达能力,这是对诗词鉴赏能力的拓展与延伸,体现了对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具体的问题的能力。

(三)本次诊断试题体现了对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这是本次命题所体现的一个显著特点。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本次诊断试题在科技类文本阅读着力体现抽象思维的考查,如第6题的关键句句意的理解,第7题对文意的概括与分析,第8题结合原文内容的推断,这三道试题都体现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考查;文学类文本着力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如第15题对心理活动的想象与描写,第16题对原文的补写则体现了对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第20题根据意象和意境的扩写也体现了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写作试题则体现了让学生从形象的表述中抽象出具体的道理,化形象表述为理性思维的考查。如第一则谚语“沿着圈子走路的人,永远也不会走到尽头”,就应该从中理解出要敢于突破常规,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第二则谚语“最甜美的葡萄挂在最高的树梢”,就应该从中理解出目标在高处,理想在高处,树立起远大的目标才能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四)本次诊断试题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

引导和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不仅是语文教学本身的任务,也是语文测试中应该体现的内容。如本次试题中,科技类文本阅读中所体现对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文言文阅读中既胸有大志,又能恬淡自守的主人公形象,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母爱胜过金钱的价值观,语言表达试题中的读图试题对做人应该言行一致的引导,作文试题中要勇于突破局限和敢于树立起远大目标等,这些都在有意识地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应该具有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本次诊断试题继续体现了对教材的重视,以引导学生重视教材,以引导老师在复习中应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次试题命制与一诊一样,十分重视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这也是2009年以来四川高考所体现的基本特点。本次测试的创意是将句式、修辞的仿写与对名著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试题中出现的四部名著都是高中教材中出现过,但又容易被教师和同学所忽视,仿写中既要求能名著的基本特点,又要求能概括出作品的主题,这就是真正体现了对名著阅读的引导,这样的要求也正是高中新课改所倡导的。

二、学生答卷基本情况的分析:

通过对下面三个图表的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本次考试中学生答卷的基本情况,分析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我们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表一:总体情况与分析

考生人数:

20191

平均分:

92.54

最高分:

124

最低分:

0

标准差:

12.24

信度:

0.65

效度:

0.36

难度:

0.62

难度题比例

难题

中等

容易

8%

88%

4%

区分度

不理想

优秀

0.29

0.46

0.25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本次测试中除难题部分的区分度不够理想外,其他的各项数据都较为理想。试题难度与近年高考语文试题的难度基本一致,主要试题集中呈现为中等难度,中等难度的试题分值比占到了全卷的88%,这就体现了较好的区分度;从试题12.24的标准差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同时,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较好的信度。
表二:分数段统计情况与分析

分数段

人数

比例%

累计人数

累计比例%

120-129

4

0.02

4

0.02

110-119

660

3.27

664

3.29

100-109

4,911

24.32

5,575

27.61

90-99

7,805

38.66

13,380

66.27

80-89

4,821

23.88

18,201

90.14

70-79

1,428

7.07

19,629

97.22

60-69

285

1.41

19,914

98.63

50-59

83

0.41

19,997

99.04

40-49

37

0.18

20,034

99.22

30-39

38

0.19

20,072

99.41

20-29

36

0.18

20,108

99.59

10-19

22

0.11

20,130

99.70

0-9

61

0.30

20,191

100.00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本次测试的高分人数偏少的情况较为严重,全市最高分仅为124分,120分以上的人数全市仅为4人,110分以上所占的比例也仅为3.29%;这与阅卷过程中,教师对作文高分掌控较严有密切的关系,作文50分以上的作文偏少,最高分为57分。对于作文,很多老师不敢打高分,这对于优生是不利的。绝大多数学生的得分集中在80——99分之间,占到总人数的61%左右,如何提高这一部分考生的成绩应该是后期复习的重点,要对这两个分数段的学生答题情况认真分析,找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在后期的复习中强化训练,力争做到有针对性的提高。
表三:题目得分情况与分析

题号

分值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标准差

二诊试题难度

一诊试题难度

1

3

1.27

3

0

1.48

0.42

0.52

2

3

2.03

3

0

1.40

0.68

0.52

3

3

1.16

3

0

1.46

0.39

0.23

4

3

1.93

3

0

1.44

0.64

0.57

第一题

12

6.39

12

0

0.53

0.46

5

3

1.87

3

0

1.45

0.62

0.33

6

3

0.98

3

0

1.41

0.33

0.69

7

3

1.63

3

0

1.49

0.54

0.89

第二题

9

4.48

9

0

0.50

0.69

8

3

1.64

3

0

1.49

0.55

0.67

9

3

0.85

3

0

1.35

0.28

0.48

10

3

1.65

3

0

1.49

0.55

0.28

第三题

9

4.14

9

0

0.46

0.47

客观题

30

15.01

30

0

5.89

0.50

0.52

11-(1)

5

2.15

5

0

0.86

0.43

0.55

11-(2)

5

2.56

5

0

0.85

0.51

0.58

11

10

4.71

10

0

0.47

12-(1)

4

2.80

4

0

0.77

0.70

0.44

12-(2)

4

1.68

4

0

0.84

0.42

0.39

12

8

4.48

8

0

0.56

13

5

3.38

5

0

1.37

0.68

0.57

第四题

23

12.57

23

0

0.55

0.51

14-(1)

2

1.16

2

0

0.64

0.58

0.26

14-(2)

2

1.01

2

0

0.32

0.51

0.47

14

4

2.17

4

0

0.54

15

8

4.28

8

0

0.95

0.54

0.43

16

4

2.34

4

0

0.83

0.58

0.34

17

6

3.10

6

0

1.03

0.52

0.41

第五题

22

11.89

22

0

0.54

0.39

18

5

3.37

5

0

0.76

0.67

0.64

19

4

1.84

4

0

0.67

0.46

0.75

20

6

3.61

6

0

0.88

0.60

0.47

第六题

15

8.82

15

0

0.59

0.62

21

60

44.26

57

0

5.16

0.74

0.73

主观题

120

77.52

96

0

8.98

0.65

0.61

全  卷

150

92.54

124

0

12.24

0.62

0.59

    从表三看,本次考生总体难度略低于一诊,试题难度大于一诊的试题有第1、6、7、8、9、11、19等7题。试题难度最高的为第9题,难度为0.28,难度最低的为21题,难度为0.74。全卷没有难度值高于0.8的试题,没有无效题,体现了较好的区分度。试题难度值在0.3以下的有1题,分值为3分,试题难度值在0.30—0.39之间的有2题,分值为6分,试题难度值在0.40—0.49之间的有3题,分值为17分,试题难度值在0.50—0.59之间的有8题,分值为39分,试题难度值在0.60—0.69之间的为6题,分值为24分,试题在0.70以上的有1题,分值为60分。下面对一些重点题目做具体的分析:
    1.全卷21个题目中,难度最高的为第9题,难度为0.28,这也是全卷中唯一得分率低于30%的题目,主要原因应该是复习不到位,在复习中对文言虚词的复习不够细化,多数学生对A项中的两个“也”字的用法分辨不清,可能主要是因为“也”在虚词考查中出现的几率较小,复习中没有重视;其实“也”字用法的归纳在教材的“研讨与练习”都曾经出现过,从答题情况看,应该是多数学生无法区别“也”表示陈述语气与判断语气的用法,这是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而同样,一诊考试中测试难度为0.28的第10题(文言文阅读的文意理解与概括试题),在本次考试中就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次难度值为0.55,应该说从试题本身来看,两题的理解与概括的难度基本相当,这就体现了在复习中如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是会取得较好的效益的。
    2.本次测试中难度增加最大的为第二大题科技类文本的阅读,一诊本大题的难度为0.69,本次考试本题的难度为0.50,得分率降低了将近20%,应该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本次考查的文体为自然科学类的文本阅读,选自于2012年2月9日的《参考消息》,语言简明,信息点多,其中涉及到了多人的多个观点,体现了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的欠缺可能是造成本次测试中本题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需要重视阅读中的分类、比较、对比分析和概括等多种能力,在后期的复习中应该注意强化学生对这类文本阅读的基本能力。
    3.本次测试中直接链接教材的两道题目的得分率都不高,体现了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或者是对教材复习的不重视,或者是对教材复习的不得法。如第19题的仿写题,这道试题既是一道语言仿写题目,更是一道考查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名著的特点与主题的理解题目,要求用比喻的方式概括出名著的两个特点,用对作者认识的方式概括作品的主题,本题形式新颖、内涵丰富。从学生答题情况看,主要失分原因是不能准确的概括名著的特点与主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阅读过这些名著,即使对教材中的节选部分也没有认真阅读过,老师在复习中也没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熟悉教材,运用教材。在一诊考试后的分析会上和高三教研会上,我们都曾强调过这一点。
    4.本次测试中文学文本的阅读主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语句作用类试题的分析,多数学生仅仅只从结构上的作用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其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分析;二是第15题中混淆了心理描写与事件叙述的区别,在审题上不够细致;三是在第17题中鉴赏对比的表现手法,不少学生没有在文中找出具体的对比点,而只是空洞的分析。
    5.本次测试还表现出学生写作能力堪忧。一是体现为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欠缺;本次测试作文的材料为比喻性的材料,要求能从形象的比喻中抽象出作文的立意来,这是此类材料审题立意最基本的要求。而不少学生就材料论材料,无法从中得出属于自己的观点;二是文体意识欠缺,本次作文比较适合写议论文,而不少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缺乏最基本的规范,这应该引起老师们的充分重视,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擅长的写作类型,同时要对学生各种文体写作的基本规范进行强化训练。
三、后期复习的几点建议
     1.继续扎实基础。建议对第一卷1—4题和背诵默写试题能够做到天天见面,语音、文字、词语类、背诵默写类试题不断积累,不断纠错,尽可能地扩大积累的面;对病句类试题不断反复,形成类型意识。从2011届采用这种方法的学校复习的效果来看,这样做是十分有效的。
     2.强化答题规范的训练。对文言文翻译类试题,要强化全句意识和关键词意识;对诗词鉴赏类试题要强化对不同提问方式的答题角度的训练,如词语品析类与句子鉴赏类答题角度的不同,写法分析与情感分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对现代文阅读试题,同样需要强化每一种提问方式答题的基本要点,如对某一语句的表达作用,就需要让学生形成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去分析的基本意识。
    3.后期复习不可忽视作文训练。现在不少学校对于作文缺少必要的训练,这是造成当前学生的写作能力低的主要原因。后期的作文训练主要要强化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审题立意的训练,二是文体的规范训练;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在强调开放性的同时,也在强调各种文体的规范性,“自选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按照自己选择的文体进行规范的写作。三是将仿写与作文语言的美化结合起来训练;四是通过现代文阅读丰富文章写作体式与积累语言的训练结合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5 18:40 , Processed in 0.1510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