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2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教育周刊》:投稿者的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7 17:3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投稿者的注意事项



下文是一编辑为投稿者所写的注意事项,个中观点虽不能完全赞同,却也是经验之谈。如果您认为说得有理,不妨照做;如果您的观点和文章中的不同,看看也无妨。



利用电子邮件给编辑投稿应该是目前大家都采用的办法。如何让编辑接受你的文章?是不是投稿发了邮件就可以了?如何和编辑沟通?作者投稿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事项?这一些问题一直有朋友问我,今天,根据我做编辑的感受,整理了一下应该注意的地方。

先申明一点,本注意事项只代表我个人观点,每个编辑处理稿件都不尽相同,与自己的责编做好沟通是最重要的注意事项。 



一、电子邮件投稿应该用什么格式?

主题:投稿栏目、文章名、发表笔名。

内容:文章的全部内容。

落款:您的真实联系地址、邮编、姓名、邮箱地址、固定电话、手机、 QQ 号码(注明 QQ 名)、其他您觉得有必要留的联系信息。除了以上内容,一概不欢迎。



二、为什么不欢迎使用附件?

大家知道,很多病毒是通过邮件附件传送的,就我知道,很多杂志社的电脑上都装了病毒粉碎机这个软件,就是说在处理电子邮件的时候,有附件的系统一律删除。这意味着您辛苦的文字永远不会被编辑看到。

另外,附件来稿格式不同,往往因为软件问题而打不开,或者,打开是乱码。

所以,为了您自身利益,别使用附件投稿。



三、来稿之前知道自己的文字适合什么栏目吗?

每个杂志都是由无数个栏目组成的。你在来稿之前,必须确定自己的文章适合哪个栏目。这样,在邮件的主题里列出来,编辑在看稿的时候,也有更强的目的性。此外,这么做,也代表着你对杂志的熟悉程度。编辑在文章归档的时候,也方便。编辑都很懒,喜欢省事省心的作者。
  

四、字数要求的含义是什么?简单点来说,能少就不要多。规定多少字那你就写多少字,不可以任性多写几百一千字让编辑删。毕竟,你字少了,只要文章不错,我空出来的版面还可以安排其他一些东西;但是,你字多了,虽然你文章很漂亮,万一我懒得删了,多出来的字数杂志放哪里?
  

五、为什么不能有错别字?

一个作者在线问我,我给你的信刚发过去,几百字的文章,你怎么几秒钟就看完说不要?你这是什么工作态度?我回答很简单:你的文章我没看就退了,答案是你去注意一下你的文章标题。其实,答案很简单,他的标题上有一个错别字。文章中的个别错别字可以原谅,但是,标题都写错了的作者,你觉得他的文笔和责任心会怎么样?文章中的错别字也别太多。多了,编辑会坏了胃口,不想再将你文章看下去的。所以,恳请各位,在发稿之前,至少将文章读三遍,没必要来考核编辑的改错字能力。请写手注意“像”与“象”,“的、地、得”等的使用区别。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问题。
    

六、是否应该要求编辑给自己修改文章?

可以要求,但是,做好编辑拒绝的准备。因为,编辑的工作重点是在编稿子和做栏目上,实在没时间。大哥大姐,我们一天看稿下来,也真得很累。

  

七、留用是否代表一定发表?

留用和发表是两个概念。编辑拿了你的稿子,是觉得你这篇适合刊物。但是,我们每一期刊物都会在好稿子中挑选最优秀的稿子。是否发表,要等刊物杂志定稿后才知道。一般编辑会通知您稿子已用,并寄样刊。  



八、是否应该按照编辑要求改文章?

必须。只有编辑才知道栏目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字。在这里别怀疑编辑的能力。一个好作者,必须要学会按照编辑的要求修改自己的稿子。我知道有一个女孩子写稿子还可以,就是对自己太溺爱了。编辑请她自己修改一下稿子,她抛下一句:你觉得我稿子不好,那么就别用啊,我给别人去。大家想想,这样的话说出来之后,编辑以后还会要你的稿子吗?
  

九、是好文章就一定可以上报刊吗?

不一定。好文章也要适合报刊栏目设置。栏目设置之外的文章,再好也没法用。毕竟,报刊不会随便迁就作者开栏目。



十、投稿需要使用你的幽默感吗?

一个写手给我来稿的时候,信的最上面有一句:字数多了,你删吧,我有点懒。很幽默吗?我相信这个作者在写的时候是微笑的,但是,我的回信很简单:抱歉,我比你更懒。虽然编辑删稿改稿是职责,但是,这么无聊地使用自己的幽默感有必要吗?编辑心情好觉得这是你的幽默,但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当你这是什么?
  

十一、为什么我们不欢迎文章发表之前贴网络?

文章不是不可以贴网络,但是,在发表之前你贴网络了,谁可以保证你的文章不被抄袭?我知道的一些地方小报经常在网络上拿文章拼自己版。



十二、一稿多投的概念是什么?

一篇文章给两家以上的媒体。从我个人的角度上讲,做写手写文章,非常希望可以一搞多投,而且我也这么做过。但是,我现在做编辑了,自然要为杂志的利益角度上考虑。毕竟,我们不希望自己做出来的杂志都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对于一稿多投的作者,一般我们会选择放弃。别到时候解释自己不知道,这个是行规,不知道也要接受处罚。



十三、需要如此宣传你自己吗?

一个作者给我来稿的时候,文章最后附着自己文章发过哪个杂志第几期,洋洋洒洒十多条;还有一个作者将自己的得奖经历一条条列出来,从区征文到企业工会比赛。我看稿子之后,觉得很奇怪,我又不招聘,你告诉我这么多做什么?你给我来稿,又不是投简历。说实话,一般编辑都不喜欢收到这样的信,收到了,也当笑话看。别说我们这样伤害了你的自尊,但是,你看叶倾城写文章需要告诉别人自己发过哪本哪期吗?用你的文章说话,不要靠你的履历发言。



十四、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询问稿费标准?

你是一线写手,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编辑主动请你写文章,那么你可以在写作之前问清楚稿费标准多少。如果不是,是你自己投稿,那么,在文章发表之前最好别问。毕竟,我想文章是否能发是最重要的。我建议一般作者别在文章还不怎么样的时候,就向编辑问这个栏目多少钱那个栏目多少钱。说实话,你没这个资格。



十五、可以和编辑成为文章之外的朋友吗?

可以。编辑也是人。很多时候,适当地和编辑聊聊文章之外的话题,能彼此更好地沟通。而且,就为个人而言,也很喜欢彼此之间可以分享除了文章之外的属于朋友之间的友谊和快乐。但是,编辑要是在上班时间,最好别随便打搅。



十六、编辑和你QQ上说话很简洁代表什么?

说明编辑忙,你最好别打搅。很多人问,你既然忙,那么你开QQ做什么?其实,这个问题问得很幼稚。你手机是不是一天到晚开着?我要是没事就打你的手机和你穷聊,你会很开心?并且,我们开QQ,很多时候是在和别的作者在做交流。



十七、公布多个邮箱地址就需要每个邮箱都将相同的文字发一次吗?

绝对不需要。我在网络上本来只公布一个投稿邮箱,后来因为一些朋友说投稿不很方便,所以,我又公布一个邮箱。但是,现在我每次收信都发现很多作者将一篇文章同时发至两个邮箱。我一天基本上收到稿子大概在一百五到两百之间,公布两个地址后,邮件暴涨。在这么多稿子中,有时候我真很难区别出来哪些稿子是发了两次的。有一次我看稿子,觉得文章似曾相识,莫非是抄袭?就在要将这个作者打进冷宫的时候,才想起来,似曾相识的原因是因为早上看过他这篇发到我网易的邮箱,晚上看到的,是他发到我QQ邮箱的文字。



十八、编辑误会你怎么办?

不着急,别激动,要相信,是误会,肯定会有解释清楚的时候。等几天给编辑信箱里发一封解释事情的邮箱说清楚自己的真实情况,我想编辑不会太不近人情的。但是,如果你四处散播编辑误会你这样的消息,那么,就算编辑有心想冰释前嫌,最后可能还是选择算了。



十九、一个杂志内部我需要联系几个责编?

一个足够了。很多杂志规定,一个作者只能联系一个编辑。这个是行规,愿意不愿意,都要遵守。除非编辑明确告诉你,他们不介意一个作者联系多个编辑。





二十、我直接给主编邮箱发稿好不好?

不好。一般主编都不亲自参加组稿,所以,除非你是主编私交非常好的朋友,否则,最好别发,因为,发了也等于白发。



二十一、可以请本杂志内非自己责编的其他编辑看文章吗?

最好别。别的编辑手里的作者请问看文章,有时候我真犹豫,因为,我不知道看了该怎么说。我说好,人家责编未必觉得好;我说不好,可是人家责编喜欢怎么办?再说了,你的责编知道我看了你的文章,他会怎么想?要是以为我是在抢作者,那不在编辑之间制造误会么?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7:33:36 | 只看该作者
诚 征 稿 件


《大家教育周刊》 办刊理念:教育走进大家,大家分享教育;办刊宗旨:纵观天下教育,关注教育民生;办刊目标:打造精品媒体,引领教育发展;办刊风格:大师般的风度,大众化的风味。

《大家教育周刊》由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湖北教育报刊社主办,意在打造全国一流教育媒体。“教育人生”栏目诚征下列稿件:

一、《师道》:在教育、师德方面有自己独特感受、感知及感悟方面的文章(用散文、随笔、故事的形式写自己从教生涯和求学生活的温馨回忆,师生情意,难忘的人和事),内容健康明快向上,以写实为主,题目自拟,不要太长,以小见大,富有文气,字数在 1 千字左右为宜。(欢迎报送选题)

二、《人间道》:主要发与教育有关的故事、随笔、感悟类的文章(能给人以启迪,或述说某个道理,或表现人间百态等)。

三、《文学风景》:主要发与教育有关的小说(千字小说)、散文、诗歌(控制在30行以内)等。

四、《文学摇篮》:主要发学生作文,以及与教育有关的短中篇小说(连载)。

现向您约稿,诚征您的得意之作!注:欢迎原创!拒绝任何纸质媒体或网络上发表过的文稿,文责自负!本刊不承担因文稿引起的连带法律责任。

投稿信箱 gslin2006@163.com    QQ:610609953

文末请附上您的详细通联方式,以便与您联系。

一经采用,即寄样刊,当然少不了稿费。



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7:45:28 | 只看该作者
20131125第45期总96期《大家教育周刊·教育人生》目录
P18师道——

“亲其师,信其道。”对于思想正处于混沌时期的孩子来说,老师的话无疑是最可靠最真实的。美国的雷夫老师说:“你就是榜样!”是的,我们教师就是榜样!纵观现今教育,我们的孩子最缺乏的并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爱心以及心灵的修复力和免疫力。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帮助孩子找回爱心的同时,别忘了以真情待孩子,清涤孩子们心上的每一滴“污垢”,常常“敲打”,让阳光永驻孩子的心田——



教育,请以真情待孩子

1、让爱在阳光里流淌(■李绪梅  湖北省远安县鸣凤初级中学)

2、教师之言,君子一诺(■李小琴  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实验小学)

3、优生也要常敲打(■ 胡小芳  湖北省秭归县归州中学)



P19人间道——

1、37°女人(■许会敏  辽宁阜新)

2、用苦难为人生引航(■范立志 湖北武穴)

3、父亲的短信(■李蕾红 山东荣成)



P20文学风景——

1、爱心不打折(小小说)(■龚知栋  湖北麻城)

2、乡间诗行(■张金刚  河北保定)

3、我听到了那声惊雷(诗歌)(■李雪非  湖北武汉)



P21文学摇篮——

1、【学生作文】草根(■胡可凡湖北省武昌水果湖高级中学高三(3)班)

2、【学生作文】品读诗句(■吕夏清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高二(6)班)(指导老师:曾俊芳)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21:05:17 | 只看该作者
《写手三十八个注意》小园丁 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
   利用电子邮件给编辑投稿应该是目前大家都采用的办法。如何让编辑接受你的文章?是不是投稿发了邮件就可以了?如何和编辑沟通?写手投稿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事项?这一些问题一直有朋友问我,今天,根据我做写手的经验以及现在我做编辑的感受,整理了一下应该注意的地方。我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有不足的地方,请各位补缺。
    一、 电子邮件投稿应该用什么格式?
   主题:投稿栏目、文章名、发表笔名。
   内容:文章的全部内容。
   落款:您的真实联系地址、邮编、姓名、邮箱地址、固定电话、手机、QQ号码(注明QQ名)、其他您觉得有必要留的联系信息。
   二、为什么不欢迎使用附件?
   大家知道,很多病毒是通过邮件附件传送的,就我知道,很多杂志社的电脑上都装了病毒粉碎机这个软件,就是说在处理电子邮件的时候,有附件的系统一律删除。这意味着您辛苦的文字永远不会被编辑看到。
   另外,附件来稿格式不同,往往因为软件问题而打不开,或者,打开是乱码。所以,为了您自身利益,别使用附件投稿。
   三、来稿之前知道自己的文字适合什么栏目吗?
   每个杂志都是由无数个栏目组成的。你在来稿之前,必须确定自己的文章适合哪个栏目。这样,在邮件的主题里列出来,编辑在看稿的时候,也有更强的目的性。此外,这么做,也代表着你对杂志的熟悉程度。编辑在文章归档的时候,也方便。编辑都很懒,喜欢省事省心的作者。
   四、一个月来几篇稿子比较适合?
   个人觉得,不要超过五篇。有一次,一个作者一下子给我发来二十多篇文章。从好的方面想,这是作者信任你,将他的文章全部都给你挑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如果你这么多文章都是没发表过的,那是否意味着这些都是被其他编辑筛选下来的?别的编辑不要的文章,我要来干什么?考我水平?
   五、截稿时间是什么样的概念?
   截稿时间分为两种,一是杂志每月交稿时间;二是临时征稿截止时间。对于第一个时间,我个人觉得写手没必要太计较。因为杂志是做长线,你这一期赶不上,放到下一期好了。对于第二个时间,那么就是说,在截稿之前你可以去按照要求来写,但是,一旦过了时间,就没必要再写再投稿了。因为时间一过立即定稿,就算你写得再好,也不会用。个人经验是宜早不宜迟,因为我们在临时组稿的时候,往往时间没到就取得了适合的好稿子而提前定稿了。
   六、字数要求的含义是什么?
   简单点来说,能少就不要多。规定多少字那你就写多少字,不可以任性多写几百一千字让编辑删。毕竟,你字少了,只要文章不错,我空出来的版面还可以安排其他一些东西;但是,你字多了,虽然你文章很漂亮,万一我懒得删了,多出来的字数杂志放哪里?
   七、为什么不能有错别字?
   一个作者在线问我,我给你的信刚发过去,几千字的文章,你怎么一分钟就看完说不要?你这是什么工作态度?我回答很简单:你的文章我没看就退了,答案是你去注意一下你的文章标题。其实,答案很简单,他的标题上有一个错别字。文章中的个别错别字可以原谅,但是,标题都写错了的作者,你觉得他的文笔和责任心会怎么样?文章中的错别字也别太多。多了,编辑会坏了胃口,不想再将你文章看下去的。所以,恳请各位,在发稿之前,至少将文章读三遍,没必要来考核编辑的改错字能力。请写手注意“像”与“象”,“的、地、得”等的使用区别。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问题。
   八、编辑是否有义务给作者回信?
   应该回每一封信,但是,做起来,不现实。虽然我现在依然做到每信必复,但是,我也怀疑我自己能坚持多久。你要问答案?随便你去一个论坛,一天回两百个帖子看看就能理解我的感受。毕竟,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编稿子和做栏目上。我不给你回信,不是不尊重你的劳动,是我实在没时间。大哥,我一天看稿下来,也真得很累。
   九、是否应该要求编辑给自己修改文章?
   可以要求,但是,做好编辑拒绝的准备。理由同上。
   十、我请编辑在线看我文章有错吗?
   没错。但是,做好编辑拒绝的准备。因为很有可能编辑在看其他的稿子,在和其他的作者做交流等等。你临时插上一脚,编辑怎么可能会随便分心来满足你?
   十一、留用是否代表一定发表?
   留用和发表是两个概念。编辑拿了你的稿子,是觉得你这篇适合杂志。但是,我们每一期杂志都会在好稿子中挑选最优秀的稿子。我个人也有稿子在印刷之前被拿下的经历。是否发表,要等杂志定稿后才知道。一般编辑会通知您稿子已用。要是一个月都没通知,那就意味着稿子被毙了,赶快给别家吧。
   十二、是否应该按照编辑要求改文章?
   必须。只有编辑才知道栏目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字。在这里别怀疑编辑的能力。一个好作者,必须要学会按照编辑的要求修改自己的稿子。我知道有一个作者写稿子还可以,就是对自己太溺爱了。编辑请她自己修改一下稿子,她抛下一句:你觉得我稿子不好,那么就别用啊,我给别人去。大家想想,这样的话说出来之后,编辑以后还会请你写稿子吗?
   十三、是好文章就一定可以上杂志吗?
   不一定。好文章也要适合杂志栏目设置。栏目设置之外的文章,再好也没法用。毕竟,杂志不会随便迁就作者开栏目。
   十四、什么是再好杂志也不用的文章?
   敏感话题、太颓废故事、畸恋等等等等。杂志要求有十不准。
   十五、网络语言和杂志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比如:“我*”、“昏倒”等等网络词汇不要随便出现在杂志上。网络上喜欢用的碎句子,杂志也不喜欢。非网络题材栏目,也最好别在文章中用太多的网络专用词汇。其他的自己多看杂志,慢慢领会。
   十六、为什么杂志喜欢用名家的文章?
   第一期杂志定稿名单出来后,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你们那么喜欢用名家?为什么不多给普通人机会?我反问了一句,你看过卡拉OK冠军开演唱会的吗?名家之所以是名家,那是他文章里的确有一般写手没有的东西。但是,究其实,我们对待用稿还是坚持只看文章不看人。第一期稿子也毙了很多名家的文字,但是,也发了几个写手的杂志处女作。有这个疑问的人,建议还是多勤奋多努力,学会提高自己。毕竟,所有的名家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别嫉妒别人眼前的光环而忘记别人背后的艰辛。
   十七、投稿需要使用你的幽默感吗?
   一个写手给我来稿的时候,信的最上面有一句:字数多了,你删吧,我有点懒。很幽默吗?我相信这个作者在写的时候是微笑的,但是,我的回信很简单:抱歉,我比你更懒。虽然编辑删稿改稿是职责,但是,这么无聊地使用自己的幽默感有必要吗?编辑心情好觉得这是你的幽默,但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当你这是什么?
   十八、谦虚一点有必要吗?
   没必要,除非你硬要让编辑相信你写得很烂。谦虚是美德,但是,你自己将自己的文章说得一无是处,那么,还给编辑看什么?对自己有信心一点,兄弟。
   十九、引用和抄袭的概念是什么?
   引用只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小片断,一个闪光点。但是,你拿人家的文章来改头换面说是自己的,自己心里亏不亏?我在征求职场故事的时候,收到不下于二十篇讲自己在应聘的时候,地上有张纸屑、有个拖把、有一毛钱等等,因为自己做了举手之劳的事情,而被老板看中,一跃而成为公司上层精英。我不管这个故事真还是假,但是,大家N年前就看过有这样的故事出现,现在又拿出来,你说算是引用还是抄袭?
  二十、 为什么我们不欢迎文章发表之前贴网络?
   文章不是不可以贴网络,但是,在发表之前你贴网络了,谁可以保证你的文章不被抄袭?我知道的一些地方小报经常在网络上拿文章拼自己版。我自己的随笔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本来一家杂志已经决定发了,但是,在定稿之前发现当地的报纸上抢先登了出来。开始怀疑我一稿多投,但是,我自己压根就不认识这家报纸。我能说什么?自己撤稿了。
   二十一、一稿多投的概念是什么?
   一篇文章给两家以上的媒体。从我个人的角度上讲,做写手写文章,非常希望可以一搞多投,而且我也这么做过。但是,我现在做编辑了,自然要为杂志的利益角度上考虑。毕竟,我们不希望自己做出来的杂志都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对于一稿多投的作者,一般我们会选择放弃。别到时候解释自己不知道,这个是行规,不知道也要接受处罚。
  二十二、 需要如此宣传你自己吗?
  一个作者给我来稿的时候,文章最后附着自己文章发过哪个杂志第几期,洋洋洒洒十多条;还有一个作者将自己的得奖经历一条条列出来,从区征文到企业工会比赛。我看稿子之后,觉得很奇怪,我又不招聘,你告诉我这么多做什么?你给我来稿,又不是投简历。说实话,一般编辑都不喜欢收到这样的信,收到了,也当笑话看。别说我们这样伤害了你的自尊,但是,你看叶倾城写文章需要告诉别人自己发过哪本哪期吗?用你的文章说话,不要靠你的履历发言。
  二十三、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询问稿费标准?
  你是一线写手,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编辑主动请你写文章,那么你可以在写作之前问清楚稿费标准多少。如果不是,是你自己投稿,那么,在文章发表之前最好别问。毕竟,我想文章是否能发是最重要的。一般我们都会向大家公布一个稿费标准,比如200-500,我建议一般作者别在文章还不怎么样的时候,就向编辑问这个栏目多少钱那个栏目多少钱。说实话,你没这个资格。
  二十四、 可以和编辑成为文章之外的朋友吗?
   可以。编辑也是人。很多时候,适当地和编辑聊聊文章之外的话题,能彼此更好地沟通。而且,就为个人而言,也很喜欢彼此之间可以分享除了文章之外的属于朋友之间的友谊和快乐。但是,编辑要是在上班时间,最好别随便打搅。
   二十五、和编辑QQ交流说什么都可以吗?
   不可以。有一个作者给我来信,在QQ上说他向我的两个信箱里发了三次信,但是,都被退回来。随后,说了一句,你用的是什么破邮箱?说实话,平时我们彼此交流还不错,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话还是少说为好。你的信发不出来,难道就是我的邮箱有问题?就算是我的邮箱有问题,也轮不到你来指责啊。
   二十六、编辑和你QQ上说话很简洁代表什么?
   说明编辑忙,你最好别打搅。很多人问,你既然忙,那么你开QQ做什么?其实,这个问题问得很幼稚。你手机是不是一天到晚开着?我要是没事就打你的手机和你穷聊,你会很开心?并且,我们开QQ,很多时候是在和别的作者在做交流。
   二十七、公布多个邮箱地址就需要每个邮箱都将相同的文字发一次吗?
   绝对不需要。我在网络上本来只公布一个投稿邮箱,后来因为一些朋友说投稿不很方便,所以,我又公布一个邮箱。但是,现在我每次收信都发现很多作者将一篇文章同时发问两个邮箱。我一天基本上收到稿子大概在一百五到两百之间,公布两个地址后,邮件暴涨。在这么多稿子中,有时候我真很难区别出来哪些稿子是发了两次的。有一次我看稿子,觉得文章似曾相识,莫非是抄袭?就在要将这个作者打进冷宫的时候,才想起来,似曾相识的原因是因为早上看过他这篇发到我网易的邮箱,晚上看到的,是他发到我搜狐邮箱的文字。
   二十八、编辑误会你怎么办?
   不着急,别激动,要相信,是误会,肯定会有解释清楚的时候。等几天给编辑信箱里发一封解释事情的邮箱说清楚自己的真实情况,我想编辑不会太不近人情的。但是,如果你四处散播编辑误会你这样的消息,那么,就算编辑有心想冰释前嫌,最后可能还是选择算了。
   二十九、一个杂志内部我需要联系几个责编?
   一个足够了。很多杂志规定,一个作者只能联系一个编辑。这个是行规,愿意不愿意,都要遵守。除非编辑明确告诉你,他们不介意一个作者联系多个编辑。
   三十、不满意现有的责编就可以随便换编辑吗?
   在你的文章没在这家杂志发表出来,那么你可以选择新编辑,但是,选择了新编辑必须要告诉对方自己为什么要离开过去的编辑。如果你的文章已经在过去的责编手里发表了,那么很抱歉,就算你们合作再不愉快,也不可以随便换。真要想换,打电话给主编,陈述理由,主编同意后,方才可以更换。
   三十一、我直接给主编邮箱发稿好不好?
  不好。一般主编都不亲自参加组稿,所以,除非你是主编私交非常好的朋友,否则,最好别发,因为,发了也等于白发。
   三十二、可以请本杂志内非自己责编的其他编辑看文章吗?
   最好别。别的编辑手里的作者请问看文章,有时候我真犹豫,因为,我不知道看了该怎么说。我说好,人家责编未必觉得好;我说不好,可是人家责编喜欢怎么办?再说了,你的责编知道我看了你的文章,他会怎么想?要是以为我是在抢作者,那不在编辑之间制造误会么?
   三十三、想写非自己责编负责的版面文章怎么办?
   给自己的责编发过去,我想任何责编都会帮你转的。但是,人家已经申明谢绝非自己作者参与的栏目,那么你就别写了。因为你写了,发给自己责编,不是叫责编为难吗?
   三十四、有问题我直接打电话找编辑谈好不好?
   好。我个人觉得,作者应该多主动和编辑交流。编辑给你回信,往往只说你文章问题一个大概,你自己主动打电话给编辑,交流会更顺利直接明了。
    三十五、 我可以向编辑索取杂志吗?
   可以。但是,我们自己手里的杂志也是一定的,不是谁要都可以送一本的,一般是先来先得。所以,编辑说对不起的时候,那只能说明要求太晚了,他手里已经无杂志可送了。但是,你只要在杂志上发过文章,一般编辑以后都会按月给你寄杂志的。
   三十六、作者和编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互为上帝的关系。编辑没有了作者,那么编辑水准再高也没办法展现;作者没有了编辑,那么文章写得再好也只能自娱自乐。所以,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劳动,作者也要理解编辑的辛苦。你可以是天下所有编辑的作者,但是,我们不能强求我自己是编辑手里的唯一的作者。除了和自己责编搞好关系之外,也别轻易得罪非自己的责编的其他编辑。你想啊,你得罪了别的编辑,编辑们在一个办公室坐着,你真以为编辑会因为你而和同事闹矛盾?一般的结果是,你得罪了其他编辑,你的责编也无奈要放弃你。
    三十七、编辑一定要给你一个没录用的理由吗?
   有的写手总是问编辑,为什么我的文章比别人的好,但没有用我的而用了别人的。多次向编辑讨一个说法。其实这个说法不必讨了。一篇文章没有发表,其原因非常多,也许风格不对,也许时宜不适,也许字数太少或太多,也许版面被占……总之,编辑和稿子,就是女孩挑男朋友一样,挑中的当然有理由,但没挑中的也不见得这个男朋友不好,当然也说不上什么理由。你硬要这个女孩子说一大堆的理由,岂不伤害了男孩子的自尊。天下好女孩多着呢,再去找一个不就得啦,何必多费口舌而耽误自己再次找女孩的时间呢?因此,你的文章没发表,就不要问为什么了,也许你还等着发表下一篇呢?呵呵!
   三十八、投中的概率有多少
   许多朋友问:一篇文章投到编辑部,发表的概率有多少?实话说吧,当你投稿的时候,你必须作好你的稿子被“毙”的思想准备。现在投稿者如过江之鲫,而报刊版面非常少,何况每一篇刊发的文章,要经过一审、二审、三审,最终能通过三堂会审的,是精华中的精华,是精品中的精品。因此,你的文章发表了,相当于买了一张彩票,中了一次大奖;如果没发表,只当为撰稿事业做了贡献吧。写作要像超女一样,真正能做到想写就写,心态平和就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21:09:2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教育报刊的选稿标准作者:姜太公钓鱼yzhshg
              教育报刊的选稿标准(丁昌桂)


 对经常向教育报刊投稿的作者来说,要想提高投稿的命中率,除了要有读者意识、产品意识和编辑意识(详细内容请见2011年2月21日本报“视野”版《教育报刊投稿应有三种意识》),还需要了解教育报刊编辑的选稿标准。

  一般说来,教育报刊编辑的选稿标准无非是三条: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语言文字标准。政治标准就是稿件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符合党的方针政策。这一点不需多说。业务标准一要看内容,二要看体裁。比方,教育论文要看创新性,教育新闻要看新闻性和指导性,教育叙事要看故事性和教育性,教育随笔要看思想性和艺术性等等。语言文字标准就是文字表达的水平。但实际上,编辑在选稿时并不是一开始就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进行实际操作。一般而言,编辑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采取扫描阅读的方式,从众多的来稿中进行浏览,把扫描阅读中发现的有亮点的文章放在一边,或再细看一遍,然后确定是否可以进入备选文章的行列。如果进入备选文章,则做上记号,储存起来。之后,根据栏目要求和编辑出版计划,确定文章大体的安排刊期,到需要编辑时再从备选文章中挑出来进行编辑,并按照审稿的标准进行初审,仔细推敲是否符合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语言文字标准,然后再按照版面或栏目的要求进行编辑加工直至送审。在这一过程中也许还会有些进入初选的文章被筛选掉。因此,要提高投稿的命中率,非常重要的是在初选时能够进入编辑视野,并作为备用稿储存起来。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编辑初选稿件,很大程度上是凭直觉判断而不是拿政治、业务、语言文字的全面标准来衡量,但直觉判断不是没有标准,而是一种带点朦胧、有些感性的标准。笔者认为,编辑初选稿件经常使用的是以下一些标准。

  要“论题新鲜”的不要“论题陈旧”的。编辑拿到文章首先是看论题,如果论题新鲜就可能多看几眼,有时即便写作水平一般,但如果是文章发现了新问题,或涉足了新领域,或提出了新思想,都会令编辑眼睛一亮。相反,如果是论题陈旧,又缺少新的发现,即便文字通畅也不会进入备选稿件的范畴。比如,2008年,《模糊理论与语文教学》《灾难,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①这两篇文章,无论让哪个编辑来筛选,选中的肯定是后一篇文章。因为把模糊理论引进语文教学这样的文章在几十年前就有了,且该文章没有新的角度或新的发现。而2008年我们遭遇了太多的灾难,灾难给我们民族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创伤显而易见,但是,灾难也带来了人们对民族、自然、国家和社会的全新认识,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关于人情、人性、人文乃至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于是作者提出把灾难这个材料,引进语文课堂,开展人文教育,这一观点,不仅涉足了新的领域,而且有些新的思考。

  要“老题新探”的不要“老生常谈”的。有些选题看起来不新鲜,但是,文章能在老话题上说出新观点,或者从老题材上挖出新内涵,也能让读者感到有新鲜感,受启发。相反,如果是老调重弹,说别人早已说过的那几句话,没有新的发现,就难以进入编辑视野。比如,学习是一个老的话题,有作者以《信息时代人类学习概念与目标重构》②为题进行论述,从题目上至少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老话题新挖掘的文章。扫描下去发现,文章从“学习”这一古老的概念入手,认为信息时代的学习是“资源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时代新的学习目标。尽管文章有些学院气,但是在学习这个问题上的分析和思考的确有一定新意和深度。

  要“小题大做”的不要“大题小做”的。比如《关注留守儿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初探》这两篇稿件,从文题可以看出,属于大题小做,大题浅说。留守儿童、独生子女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其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怎么可能在一篇数千字的文章中论述清楚?相反,有篇文章《儿童玩伴危机及教育对策》③只是讲到了独生子女现象中出现的一个问题:没有玩伴,调查分析没有玩伴对儿童成长带来的危害以及教育应当采取的对策。这个问题就属于小题大做,小题深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切口小、开掘深。围绕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这一问题深入研究下去再写成文章,不仅有思考的意义,还有实践的指导价值。

  要“理论照耀”的不要“穿靴戴帽”的。现在的论文写作有一种倾向,喜欢引用国外的理论,但是,有些作者只是接触了这些理论的皮毛,就拿来说事儿。不要说有些理论在中国水土不服,即便是引用外国的理论分析问题,也要真正吃透理论,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问题。但不少来稿做不到这样,只是穿靴戴帽,生搬硬套。先引用一个概念,再生硬地联系一个案例,理论和案例之间缺少深入的分析阐述,犹如油水分离。比如《从分形理论到班级整合学习力》这篇来稿就是这样。又如《工作单评价的应用价值》,文章单单是介绍工作单评价这一做法就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工作单是一种有效评价科学过程的技能工具,工作单分为开放性的、结构性的、引导性的等等,非常繁复。像这样的文章不要说一线教师,就是编辑也要费劲才能阅读。一个考虑市场和读者的报刊一般不会发表这样食而不化生搬硬套洋理论的文章。

  注释:
  ①见《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年第19期。
  ②见《江苏教育》管理版,2010年第3期。
  ③见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0年第3期。
  要“田野草根”的不要“经院庙堂”的。比如有两篇文章的题目请大家看看:一篇是《苏格拉底的教学启发艺术》,一篇是《接了乱班怎么办?》④。从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看出,前者是经院式的文章,后者则来自教育的田野。文章的内容也的确如此。前一篇文章充满了概念术语,从本本到本本,除了概念还是概念。后者则非常草根,谈了接了乱班要做10项技术准备等内容。这类文章体现了现在大力提倡的行动研究、应用研究、田野研究、草根研究的精神,当然会受到编辑和读者的青睐。

  要“富有时代性”的不要“一味追求时尚化”的。教育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当具有时代精神,但这种时代性应当主要通过论题和内容反映,而不是通过社会流行语或网络术语来反映。有的作者受时尚化的潮流和网络语言影响很大,在文章的选题、标题等方面总喜欢跟风,追求表面的热闹。比如“绿色”满天飞,绿色课堂、绿色语文、绿色活动……搞得到处都是“绿色”。一般说来,社会流行语和网络语言总得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淘汰,富有生命力的词语才有可能进入书面语。因此,对这些文章编辑会比较慎重。

  要“提出问题”的更要“解决问题”的。现在不少作者长于批判性思维。文章谈到教育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常常批判的情绪高涨,甚至失之偏激。这种文风,偏重理性的教育报刊一般不提倡,因为感性的批判并不能解决问题。人类总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前行,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因此,编辑总是希望来稿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同时,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比如同样是关于校本教研的两篇文章《试论当前校本研训存在的问题》和《城市小规模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的困境与解径》⑤,前者只是摆问题举现象,后者则在分析困境的基础上介绍了解决的办法,当然是后一篇更符合编辑的要求。

  要“个性化”作品不要“千篇一律”的官样文章。除非是工作指导类报刊的规定动作,一般报刊是拒绝千篇一律的官样文章的。比如《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科学发展》《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扎实推进评价改革》都是我们收到的文章题目,这样的文章多为正确的“普通话”,不符合报刊新闻性、学术性、实用性的要求,除特稿外,一般也会被拒绝。

  要“生动具体”的不要“肤浅抽象”的。教育报刊不同于文件报告,它是需要读者自愿购买的,或生动具体或有实用价值,读者才会自觉掏钱。所以,编辑们希望来稿不能是肤浅的、空洞的、抽象的。比如《不能以分数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依据》与《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⑥两篇文章涉及的是相同的话题,但前者只是泛泛而谈,后者则是非常具体的做法和依据,谁好谁差不言而喻。

  要“讨论争鸣”的不要“跟风扛旗”的。洋思中学是江苏的名校,对于它离开原来的办学地点进入县城办学,很多文章大加赞赏,但是《江苏教育》发表的《拥抱洋思的不全是繁华》《洋思进城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⑦以及《谁在包围洋思?》⑧等文章却大受读者欢迎,原因就在于这些文章不是简单跟在后面说好话,而是冷静客观分析“洋思进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样的逆向思维更能给人以启发。由此可见,编辑们在选稿时会考虑读者心理,对于那些逆向思维、能够引发思考甚至争议的文章,只要言之有理,就会厚爱一筹。

  以上我们只是简单列举了一些编辑们在浏览来稿、初选文章时可能采用的一些标准。这些标准处于编辑的直觉判断与理性思考的交叉地带,算不上完整全面,也不深刻,但它们客观存在,而且正是这些标准决定了投稿的初步命运。因为只有在初选之后进入编辑视野的稿件,才有可能进入最后的编辑流程。

  注释:
  ④见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校管理》,2009年第11期。
  ⑤见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08年第10期。
  ⑥见《中小学管理》2010年第1期。
  ⑦见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08年第3期。
  ⑧见 《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6月18日第1版。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21:10:0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投稿的技术细节作者:贾相忠教育教学博投稿的技术细
  怎样投稿是有些讲究的,笔者认为,在稿件写好之后,有些最后的细节也不可忽视,它们同样关乎稿件的命运。以下一些细节值得投稿者注意:

  擦亮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最先进入编辑视线的文字,富有表现力的标题无疑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吸引编者将文章读下去。不要老是浅议、略谈、试论、刍论、初探之类,即便是论文也可以将文章标题拟得生动一点。比如正题形象生动,再加副题进行内容的限定。《走过倦怠的理想——教师教育理想丧失的反思》这篇论文的标题就是这样。好标题也是需要锤炼的。比如一篇讲述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文章,原来的标题是:《用班主任所有的爱成就学生的精彩未来》,编辑在加工的过程中,就将文章题目改为《爱到花开》,不仅与内容很贴切,而且富有韵味。

  写好摘要。摘要一般写在标题之后,正文之前,所以有人形象地把它比为“男人的领带”。请看这样一篇文章的摘要:“你是否已经发现,可能你的孩子在现今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会缺少一丝童趣,仔细观察,他(她)的周围没有合适的同龄玩伴,他(她)也无法体会当年你放学后,同伴们一起闹哄哄回家的乐趣……玩伴危机正在悄然袭击我们的孩子,何谓危机?如何化解这种危机?就是本文所探讨的。”这篇摘要,寥寥数语,提纲挈领,活泼生动,起到了引读的作用。可见文章的摘要也是可以多样化的。

  长文章要提炼小标题。有些文章较长,千万不要大块文章到底,让人透不过气来。长文章最好分成几个层次来论述。尤其要重视小标题的提炼。有些编辑看文章就是从大标题和小标题进入,如果大小标题提炼得好,有吸引力,就会再深入阅读文章内容。

  学会自我推销。在投稿时附上简短的文字,适当介绍文章的写作缘由,在不经意中介绍一下自己也是一种技巧,但这种介绍要适度。建议尽量介绍业务的成果,不要介绍行政的政绩,如发表过什么文章、有些什么样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层次的人才等。介绍行政的业绩有的编辑会反感。

  控制篇幅。文章因题材不同,篇幅长短不一样,但都不能太长。投稿给报纸尤其如此。报纸的文章,哪怕是理论文章,一般以1500字为宜,即便是投给对开的报纸最长也不能超过3000字。这样排版才好看,也符合报纸的特点。投给期刊的文章最好要方便排版,每版大约2000字左右,所以,像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最好在1500—1800字,留下排版的题区,教育论文以3000字为宜,最长不宜超过5000字。

  精确投稿到位。有的作者喜欢投稿到人,其实不如投到版面或栏目。因为版面或者栏目是报刊编辑的分工单位,投稿到版面和栏目,证明你对所投报刊是熟悉甚至是有研究的,这样就会引起编辑的无意注意。有的版面栏目不止一位编辑,投稿到任何一位编辑手中总比石沉大海好。而且,投稿到版面或栏目,属于精确投稿,免去了编辑部拆信分稿的手续,稿件可以更快地到达编辑的手中。

  专投专报。现在电子邮件技术发达,有的作者喜欢群发稿件。这样做有人幻想东方不亮西方亮,其实这种做法编辑最反感。因为编辑要是将在其他报刊已经发表过的稿件再重复发出来,就是责任事故。因此,对于可能一稿多投的稿件,哪怕质量尚可也不大敢采用。所以,要提高命中率,最好表明是专投该报刊,这表示你对该报刊的尊重和信任,编辑为此就会高看一眼。

  少用数据表格。有的作者喜欢在文章中插用数据表格来论证,增强文章的科学性,这当然可以。但是,这种表格在编辑排版中比文字要麻烦得多。因此,除非真的是文章需要,教育类文章尽量少用数据表格之类的材料,这样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作者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总编辑)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21:10:46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转帖:教育编辑的忠告作者:贾相忠的教学博客
   亲爱的教师朋友:
作为一名编辑,我非常了解大家的处境和困难——大家投稿多半是为职称评定或各类评比。因此,我非常愿意帮助大家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以下是我根据广大教师朋友的投稿情况,并结合自己的编辑实践,给大家提供的一些参考意见,希望您能在认真阅读后有所收获。

一、教师朋友们的投稿情况
1.大多数教师朋友的稿件为临时抱佛脚之作,未经深思熟虑。主要表现为:文题和各级标题空泛、繁琐、不确切,或缺乏新意和概括性;立论肤浅或过于宽泛;结构安排不够条理;逻辑联系时有混乱。(注:此类稿件一般被编辑直接舍弃。)
2.稿件虽然立意有一定的指导性和推广价值,但结构安排不够条理,逻辑联系时有混乱,语言和材料也比较粗糙。主要表现为:叙述繁琐零乱,病句、错别字和引文错误较多,大段“借用”他人的文章且不作任何修饰。(注:此类稿件一般也不会被采用。一是,这类稿件修改起来很费劲;二是,编辑常认为此类稿件的作者态度不够端正或文笔有问题,即使要求修改也不会提高多少。)
3.稿件很长,但只有一小部分内容有价值。(注:此类稿件一般也不会被采用,但如果稿件有价值的部分值得挖掘,且编辑又认为作者能胜任此项工作的话,编辑有时也可能提出修改意见。)
4.稿件立意一般(很多人都在论述),但作者文笔很好(稿件语句通顺,结构合理,体例和字数符合刊发要求,很少病句,无错别字)。(注:此类稿件一般会被采用,但常存在多选一的情况,因此时常要看编辑对作者的认同度和熟悉度。)
5.同一作者投了很多作品。(注:一般情况下,编辑会很重视这类作者,他们的稿件常会得到认真审阅。具体处理方式常有以下几种:(1)所有稿件都不符合发表要求,但文笔还可以,对于此类稿件的作者,编辑会给予鼓励,并特别关注其以后的稿件,有时甚至会帮其修改后发表;(2)稿件中有部分较好(立论和文笔都可以),编辑一般会安排一篇发表;(3)稿件质量都很高,编辑一般会选择其中的最有价值且文笔最好的几篇发表,但同一年内一般会控制在5篇之内。)
二、教师朋友投稿时应注意的问题
1.心态要摆正,千万不可投机取巧,也不要抱试一试的态度投稿。因为这会使您不认真,不严谨。
2.立意、语言和行文,始终是写文章的基本立足点,一定要深研之,甚思之,精琢之,细改之。因为这是您的稿件能否打动编辑的根本所在。
3.所写稿件一定要符合所投报刊的要求,主要是版面要求、体例要求、字数要求。因此,您要时常关注准备投稿报刊的要求,最起码也要在准备写作时关注一下相关要求。
4.稿件写作前,要做好相关工作,如立意、标题结构、材料的选择和推敲;写稿件时,立论要有启发性和推广价值,论证要准确、条理、完整,行文一定要简练,过渡要自然;稿件写好后,则要认真修改,主要是检查体例、字数是否符合要求,行文是否流畅简练,稿件是否有病句和错别字等。
5.稿件投出后要关注编辑的反馈信息,但不要影响编辑的正常工作。因此一般不要用电话联系。
三、关于稿件写作和投稿的一些技巧
(一)稿件立意的确立
这是稿件是否具有发表价值和能否发表的第一要素,也是广大教师朋友最难把握的问题。在此,我给大家提供几点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
1.推介最新教育教学理论。
2.关注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3.实践最新教育教学理论,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
4.捕捉自己教学中的优缺点,为他人提供借鉴的实例。
5.发现他人教学中的优缺点,阐释或反思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
6.思考当前教育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探寻不合理的或有待改进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7.以某一典型实例,阐述特定的教育教学理念,或引发大家对特定教育教学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8.研讨推介国外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9.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科学方法。
10.抒发自己的教育情怀。
以上几点,只是一个大概的范畴,广大教师朋友要确立真正有价值的立意,还必须勤思考,多阅读,多记录。其中,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大家可在他人的著作或作品中寻找立意的灵感和突破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因此,大家一定要多关注新的教育理念,多阅读教育论著和教学刊物,并将自己的点滴体会和一时的灵感及时地记录下来,然后再去不断思考和收集相关材料。
(二)稿件的体例和行文
1.稿件的内容一定要符合相关报刊的版快内容要求;稿件的体例也一定要符合相关报刊的体例要求。否则,编辑会认为您是一稿多投或投机取巧(因为您根本不了解您投稿的报刊),因此随意处理。
2.稿件通篇要尽量语言简练(切忌繁琐的论述和无必要的叙述);结构紧凑;过渡自然,语句完整通顺,简洁明了,无病句、破句,无错别字;手写稿则要字迹工整清楚。否则,编辑会认为您态度不端正,稿件无修改价值,进而把您的稿件直接舍弃。
3.稿件的叙述方式要尽量采用授众面广的方式,如推介理念、推广经验、介绍方法、研讨问题、呈现事实等的方式,切忌为一人或一校立说。因为这是大多数报刊刊发文章的大忌(特别您还是一位普通教育工作者时)。否则,您的稿件将会被直接舍弃。
4.稿件中的叙述主体和叙述方式要始终一致,特别是“借用”他人实例和写教学设计(教案)时,叙述主体一定要同一。否则,您的稿件将被视为剽窃而被直接舍弃。
(三)作者与编辑的交流和沟通
1.作者和编辑交流和沟通的最好媒介就是稿件。因为,稿件不仅是展现作者教育教学素养和水平的最好载体,还是编辑判断作者的语文素养、写作水平、事业精神和生活态度的依据;而这些又常常会左右编辑对作者稿件的取舍。
2.编辑的工作一般都比较忙,因此和编辑交流或沟通,应尽量不打扰编辑的工作。
3.与编辑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增强编辑对自己的认同度,是作者提高稿件刊发率的有效方法。
4.编辑要求修改的稿件,作者要按要求认真修改。否则,编辑会认为作者不具培养价值而放弃对作者的支持和关注。
5.在与编辑交往中要摈弃功利思想,更不可投机取巧。
以上几点粗浅建议,是我在编辑工作中所获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朋友有帮助。
顺祝各位教师朋友合家康乐,事业有成!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21:11:4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怎样写出好文章?——给青年教师的信作者:教育心道
各位好!
      这两天看到庞建杰、秦冬梅、陈潇斐写的几篇文章,虽然在不断进步,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现在从如何写的角度提出来与你们讨论。这可以看成是前一次指导写教育案例的升级版。同时,附上我写的两篇文章,是为《校长》杂志写的专稿,仅供参考。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写?解决动机问题。
      我们写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创作,不只是写给别人看,去感动别人,去影响别人,更是通过写作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领悟能力,修缮自我的内心。我们每个人虽然有一颗善心,但是必须拥有甘泉来不断浇灌,才能让心田滋润,产生幸福感。写作就是一种探索,一种发现,在细微处去感悟,就能将美好的事物化成自己享用的甘泉。所以,写作真是为我们自己,“用心去写”,其实就是“写为我心”。

      第二,我们怎样写?就是八个字,解决写法问题。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教育案例的写法,这样的案例不是研究性文章,不是论文,但也不是散文,它基于三个基础:真实、学术和经验。真实是我们不需要去掩饰,不需要去拔高,但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在细微之处看到大问题,这就需要学术和经验支撑。
      具体而言,有两个要求,分别有四个字:
      一是要有全局观,即宏观的美。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起、承、转、合。
      起: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开头,这样的文章或者案例需要的是从一个细节入手,既能吸引眼球,又要引导下文。这种开头可以千变万化,可以从一句话开始,也可以从一个动作开始,也可以从一个场景、一个眼神、一种感受开始,等等。
      承:引导下文,适当议论,点出文章的主题。这个部分需要向深处去挖一点,但是不要说破,最重要的评论要逐步展开,特别是在文章最后显露出它的价值来。因此,这里要围绕着细节逐步深入下去。最好是一边深入,一边提出新的问题,或者从事件发生过程逐步深入,或者从事件涉及的人物之品格深入。
      转:即变化,前面是一条线索,这里需要改变原来的线索,增加新线索,使文章的视野一下拓展开来,但是新线索并不是与主题毫无关联,而是逐步会合,实际上是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阐释主题,这有点像交响乐,铺垫了一个新的乐章,但是最后会与前面的乐章一起冲向高潮。那么,需要几个乐章来引起变化呢?这要看文章本身涉及的主题,一般的小文章可以是两三个,也可以多一些,四五个,但是太多就显得拖沓,要注意精选。
      合:即会合成文章的高潮,可以是集中议论,用深度来提升内涵;可以是抒情,将前面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也可以是对话,将问题的核心揭示出来,等等,但是,最后不要忘了与前面有所呼应,引起人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二是要有细节的美,让每一个句子变得生动有趣,这就是要简、洁、雅、趣。
     简:这个要求就是能用一句话说明的绝不用两句,能用五个字表达的,绝不用六个(字-这个就要去掉),不要重复,不要拖泥带水,不要用很多装饰的词语,但是不能表达不清,说不明白,让读者去猜。
     洁:就是干净,这就是不要有错字、错的标点符号、错误的抒情、错误的逻辑、错误的修辞,这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文字反复看几遍,也需要我们相互提出来,不断修改。
     雅:就是正,就是美,情趣言辞都不粗俗,合乎道德。没有谎言,没有过度夸张,没有恭维拍马,没有低俗,没有指桑骂槐,没有消极贬损,没有嫉妒怨恨。有的是恰到好处的优美。
     趣:这个好理解,但是不容易达到。有一些基本方法可以提醒一下。如设疑,及提出疑问,并且不要急着回答,可以逐步挑明,也可以在最后回答;如幽默,这需要发现人们的行为或情感中的有趣或滑稽的细节,并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起承转合——主要是谋篇和思路;简洁雅趣——涉及文采和文品,当然还有一些方法也要注意,如文章的节奏和张力,不要平铺直叙,而要留出空白,留出疑问等。大家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多写作,多修改,一定能成为写作的高手,且能从中得到乐趣。

                                                王 雄敬上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21:28:1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教学科研与论文写作作者:黄河浪
    3月30日,《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长,金连平先生来我校讲学,以下是整理的笔记:
一、培养一种意识
    问题是教学科研的起点和心脏,对问题要敏感,进入任何教育情境都要善于发现捕捉问题。当前教师论文的问题是找不准问题。我们要敏感地捕捉问题,善于从已经暴露的问题发现更深入的问题,善于从看起来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
    孙孔懿(省教科所)老师便是自学成材。他有着非常强烈的问题意识,写成了《教育失误论》。
    因此,我们提倡做一个“有问题”的老师。一个没有“问题”的老师肯定有问题。
    1960年,胡适应邀去台南成功大学为毕业生作了一场题为《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的讲演。胡适先生的“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到底是什么?
    一是“问题丹”
    二是“兴趣散”
    三是“信心汤”

二、形成一种品质
    教师的思考有两个基点:实践 阅读
    1.离开教育实践的思考很可能变成胡思乱想;
    2.一线教师的优势;
    3.品尝到工作加研究的双重乐趣(梁启超)
    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是“反思性的实践者”
    勤于思考的品质。我们曾经对特级教师做过研究,发现他们都具备反思与思考的品质。于漪老师长期写两个教案。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27岁就荣膺特级教师称谓的苏派代表人物薛发根老师的起点非常低,刚上的《爱若茉莉》一课非常成功。他们的成功都是他们做到了原于实践且不拘泥于实践去思考。
    老师们工作压力本就非常之大,常常从鸡叫忙到鬼叫,单调、平乏、枯燥的生活早已让老师不堪重负。
    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就应该用研究的态度与眼光去对待。
    米罗(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般知识点由认识到记忆应该需要7~8遍左右。
    建议:布置作业应该有沟通协调,或者由老师、班主任协调,或者由教务处沟通协调,只要我们用研究的态度和眼光看待事物,定会收获多多。
    然而思考的品质是基于读书。建议老师们要读两类书籍:一是垫底的书,即古今中外各学科门类的经典名著;二是要读专业的书,要注意开阔读书视野,也不能只读教育书籍。关键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读书方法:把手洗净;把心空出;放慢速度;反复咀嚼。
    教育与监狱的区别在于:叶澜教授研究表明,教育是促进人的主动发展,而监狱是被动。

三、选好一个题目
    选题原则:新颖性、真实性、可行性。
    选题方法:
    1.从现实的难题中选择切入点。
    2.从成功的经验中选择生长点。(杜绝止于经验和鄙视经验良种倾向)
    3.从自己的成长中选择立足点。(坚守好自己的阵地,搞好阵地战)
    4.从各种矛盾中寻找突破口。
    a 、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如:全面发展和片面发展(如何理解全面发展?如何解决孩子负担太重的问题?体操运动员、篮球运动员姚明是否是全面发展?)
    b 、同一理论内部矛盾。
    c 、理论和时间的矛盾。

四、夯实一个基础
围绕题目夯实研究的基础。
1.要学会打持久战,不企图速成,要不断积累和历练。好比是中国人熬粥,越久越香,快餐是没有内涵的。
2.要注意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关键是要分类整理。
3.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买几本关于研究方法的工具书)
4.做好积累。相关文献资料,重要的教育事实与问题并有初步分析,专业成长的感悟。
5.要规定自己每天写且只能写3000字。要学习魏书生把教育当成道德的长跑。
6.要写出新意。

五、讲就一点策略
新意是文章的灵魂
a、选题新。
b、观点新。
c、材料新。
d、角度新。
e、做法新。(特别要注意真实有效,不能凭空捏造。要给人以借鉴和启迪意义)
一定要有亮点。做不了太阳可以做月亮,星星、萤火虫也可以,总之论文必须有亮点才行。

六、避免几种倾向
1.博士卖驴,书卷三尺,不见“驴”字。要开门见山,戛然而止,可以尝试一句话开头,一句话结尾。
2.泛泛而谈,“四话”连篇。既大话、空话、套话、废话(普通话),避免说普通人说的话。避免多打井,少挖池现象(不够深入)。
3.就事论事,浅尝则止。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避免“排骨”文章。
4.要学会深入浅出,四种境界: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深出→浅入浅出。
a、慎重使用名词术语。(自己创造术语时更要慎重)
b、自己要先搞懂术语。
c、不仅自己要搞清术语,还要让读者也弄明白才行。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21:28:5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阅读写作应成为教师的一种精神自觉(余志明)作者:启良春华
一、教师应有阅读的自觉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87条建议《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说道:教师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读罢此段文字,我就想到了我最近读的《中国语文人》这本书,《中国语文人》推出了于漪、魏书生、李镇西等21位名师,这些人也可谓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他们的工作地域不同,文化起点不同,人生际遇不同,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也很不相同,但有一些十分相同的东西,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研究。
从《中国语文人》提供的信息中可以了解到:21位名师中起点较高,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有8位(于漪、陈钟樑、洪宗礼、顾德希、李镇西、李海林、张玉新、程红兵),第一学历为专科的5位(吴心田、欧阳代娜、陈军、程翔、严华银),第一学历为中师或高中的有6位(宁鸿彬、蔡澄清、李震、蔡明、黄厚江、余映潮〈高中〉),初中学历的有两位(钱梦龙、魏书生)。21位名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起点学历高低与取得成就不成正比,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始终坚持学习,坚持实践,坚持思考。
但审视当下我们的老师,真正视读书为生命的又有几人?据《中国教育报》2011年对教师做的一项最新阅读调查显示,每年读书10本以上的教师只有4.6%,有43.1%的人每年只读1—3本书,大部分教师虽然认为读书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大,但是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却是寥寥。由于不读书,很多教师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偏低,思辨能力不足,想教好学生也就无从谈起了。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谁都懂得读书的理儿,可没有时间啊。这一点,我不敢苟同。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第二条关于时间的建议”中就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读书的时间问题。他从一个有着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为了上一节公开课,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进行准备的例子谈起,告诫我们作为教师应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想一个教师每天抽半小时的时间读书应该是没问题的,关键是内心想不想读,能不能坚持读,要知道名师都是修炼出来的,不是打造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就是最好的明证。
二、教师应有思考的自觉
台湾大学有一口钟叫“傅钟”,傅钟每天响21下,这源自台大老校长傅斯年的一句名言:“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的3小时是用来深思的。”傅先生的话道出了思考的重要性。
人之可贵在于有自己的思想,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思想麦田,必须去追求成为一个敏锐的深情的思想者。如果整天的都是在机械地重复着一种劳动,那教师的工作就会单调乏味,教师与机器也就别无两样。
我们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为什么会产生无比亲切的感觉?因为透过那些文字,我们能够清晰地看见,其中的智慧之源,既不在缥缈的天际,也不在封闭的大脑,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无一例外地都是源于实践,源于对实践的思考。
但思考什么呢?我的想法是要学会记教育教学日记,并不时地进行反思、梳理、归类。苏霍姆林斯基在第46条建议《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和第90条建议《我怎样写教育日记》中非常明确的指出了教师写教育日记的重要性,他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日记记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可以把它记入记事簿里。苏霍姆林斯基在记日记的过程中,每记几页就要留下一段空白,用途是记录自己的一些思考,久而久之,一本影响世界的教育经典《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就诞生了。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用心思考,用心记录,我们的教育教学一定会天天精彩。
三、教师应有写作的自觉
著名学者肖川先生说:“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他还坚信,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所以,作为教师一定将写作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但写日记还不同于写作,日记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格式要求,而写作却需要素材,需要思考,需要技巧。我常常看到身边老师的苦恼:看到别人发表文章很羡慕,也想动笔写一写,可就是没有写作素材,结合自己的体会,想说几点看法,谨供艰难跋涉在文章发表路上的教师朋友们参考。
1. 从听课记录中找回忘却的“记忆”。 一学期下来,我们总会听上同行或名师十几节课。那些记录在听课记录本上的“意见或建议”栏目上的文字,往往会给我们留下写作的论题或素材。
2. 从他人的言谈中意外“拾荒”。课余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同事、领导、家长……与他们的谈话中往往涉及到关于教育孩子的话题,这些话题里面往往就蕴藏着写作的素材。如果你能做个思考者,就会从中获益。
3. 从教育教学的困惑中“探求”。每个教育者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因此在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产生种种困惑,如果能抓住疑惑,努力寻找困惑的源头,深入思考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既解决了教学的难点问题,又能给自己的教学研究添上一笔重彩。
4.从各种公开课、教研课、班队活动中“寻觅”。自己的一次公开课、教研课、班队活动的打磨过程,或是聆听的别人的公开课、教研课、班队活动,一定会引起你许多感触,这些失败或成功的感触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5. 从业余阅读中“触发”。读是写的准备。阅读与写作是须臾不可分离的,没有了读书,写作也不会走得很远。阅读不仅滋润人生,还可以为你的写作论题寻根、找据,解决心中难解之谜。经验表明,当某个问题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时,当面对一个题目感到无话可说时,偶尔看到一份材料、一段话甚至片言只语,都可能“眼前一亮”,思路得以开通。
当然,素材的来源还有很多很多,不管哪种渠道获得,我们都可以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但我想要说的一点是一定要分门别类,用心梳理,细心收藏。现在条件好了,都是电脑办公,收藏就更为方便了,你可以在你的电脑中建起许多不同命名的文件夹,比如:班主任工作叙事、优秀教育案例、优秀教学课例、教研感悟、工作随想等,只要坚持,假以时日,你也一定会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那样,积累成一本你自己的教育教学宝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05:23 , Processed in 0.1627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