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41|回复: 16

《教师博览》—营造教师的精神家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7 17: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师博览》—营造教师的精神家园

——答龙源期刊网记者问



薛农基



    《教师博览》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教育杂志。创办于1993年,1998年获全国统一刊号。办刊十余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第二届江西省优秀期刊”。《教师博览》“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寓思想性、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体,“博而不浅、综而不滥、专而不涩”,注重“以广阔的视野看教育,用教师的眼睛看世界”,为教师们提供工作、学习、生活所需的多方面的营养。它“可读、可用、可存”,在全国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被广大教师视为“教师手中的‘《读者》’”。

    2009年,在文摘版基础上,《教师博览》全新推出原创版。原创版以教育叙事作为主要特色,致力于服务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

    教育是一项慢的工程,慢的艺术,来不得轰轰烈烈,不能做应景文章

    龙源期刊网:在您看来,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对于教育,您都有哪些想法?

    薛农基:教育的真谛在于尊重、鼓励、激发、唤醒。每一位孩子的内心都有一台自己的发动机,只不过这台发动机常常会运转不良。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通过尊重、鼓励、激发、唤醒的方式让它能够高效运转起来。这样,每位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中国的教育,30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在规模和办学条件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今后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更好地按教育规律办事,学校及教育者严格按育人规律育人。在这些方面,问题还比较多。

    龙源期刊网:在当前成为热门话题的教育问题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似乎普遍被看成了一对对立范畴。于是便有了“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提法。循着这个思路,呼吁淡化考试、扩大保送、要求废除重点校的呼声不迭。对此,您怎么看?

    薛农基:“素质教育”的理念很好,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对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缺乏一个很严格的细分和界定,导致将一些不属于“素质教育”的东西当作了“素质教育”;不属于“应试教育”的东西当作了“应试教育”。在这种情况之下,许多问题就很难理清楚了。

    龙源期刊网: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内教育体制?它存在哪些弊端?教育体制改革重点应该从哪方面下手?对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前景,您是否乐观?

    薛农基:国内教育体制的弊端和管理体制的弊端之间有许多直接的联系。“对上不对下”的问题不很好解决,许多问题就会发生。教育是一项慢的工程,慢的艺术,来不得轰轰烈烈,不能做应景文章;但是,你要叫某位教育行政领导在五年、十年内默默无闻地去抓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权衡对他个人的利弊,他很可能不愿意这样去做,因为对他的仕途会有影响。

    龙源期刊网:教育类期刊真正走向市场,《教师博览》是成功的一例。对于其他尚未走向市场的兄弟期刊,您都有什么建议?您是否认为,这类期刊只有走向市场才有前途?

    薛农基:《教师博览》在走向市场方面能取得一些成绩,应该是取决于她独特的品质和较高的质量。中国目前的教育期刊(包括许多学生刊物)大多是由各地教育厅主管,市场化的程度还很低,仍然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以省为界、壁垒森严。这一点,与同是系统办的妇女类期刊(省妇联主管)、青年类期刊(团省委主管)有很大不同,后者的市场化程度要高很多。正因如此,才出现了《家庭》、《知音》、《深圳青年》之类的在全国发行量很大的期刊,甚至有过百万的。而教育类期刊(剔除学生类期刊)的市场发育程度则很低,能过20万就算很了不起了。

    前几年曾经有人说过,中国的教育系统是改革的“最后一块堡垒”。目前看来,中国的教育期刊也成了市场化过程中的最后一块堡垒了。但是,这个堡垒还能坚守住多久?我认为,时间不会太长,因为这种状态与社会发展的主流太格格不入了。今后教育期刊的强者,将是目前那些未雨绸缪、为市场化作好了准备的期刊。

    我们主张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人。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龙源期刊网:《教师博览》被广大教师视为“教师手中的‘《读者》’”,何以具备这样的影响力?一路走来,《教师博览》都取得哪些荣誉?如何评价自己?

    薛农基:《教师博览》创刊于1993年,是一本面向教师的综合性文摘刊物。当时,中国的大部分教育刊物都存在着面孔呆板、枯燥单调、可读性差的问题,且同质化现象十分普遍。基于这一现状,江西教育期刊社决定创办一份面向教师的综合性文摘刊物,刊物的内容根据教师的工作、生活、学习的需要而定。并确定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丰富教师精神生活”的办刊宗旨;“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的编辑方针;“可读、可用、可存”的办刊特点。

    由于对刊物的市场前景分析到位以及刊物独特鲜明的特点,《教师博览》自创办开始,就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许多教师表示,他们没想到,一份面向教师的刊物竟然能办得这样精彩好看。一些教师用“教师手中的《读者》”这样的话来对刊物进行评价,刊物也先后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教师博览》办刊人锐意进取的结果。只有永远保持这种锐意进取的心态,一份刊物才能不在时代的大潮中落伍。这,是我们要时刻谨记的。

    龙源期刊网:“《教师博览》的成功,勾起了广东的兴趣,他们目前创刊的《师道》杂志,路数和阅读对象基本与《教师博览》重叠,直接对抗性竞争初见端倪。”这是来自网格上的评论。《教师博览》如何看待这些模仿者?对此,是否感到压力而出炉相关竞争措施?

    薛农基:您这里引用的是几年前“天涯社区”网友的一篇文章。《师道》是否模仿了《教师博览》,我们不能随便下定评,我们只能说,《师道》追求清新可读的风格,与《教师博览》有相似之处。但是,两本刊物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教师博览》以文摘为主,《师道》以原创为主;《教师博览》的内容包含了“教育、社会、人文、科技”,《师道》则在其每期封面上标出了“一本承载着为师者的情感和智慧的刊物”的话,内容基本上只限于教育、教师。

    龙源期刊网:“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可见,教师使命的重大。作为面对广大教师的《教师博览》,自然也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教师博览》的使命是什么?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什么作用?

    薛农基:确实,教师承担着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的重大使命,而《教师博览》作为一份直接为教师服务的期刊,自然负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种责任和使命主要体现在刊物的办刊宗旨上,即“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丰富教师精神生活”。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就能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去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从而直接提高教育的质量,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同时,教师又是一个鲜活的个体生命,是一群文化素养较高的人,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比一般人群要高。而且,教师的思想和精神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常说的“教书育人”,绝不仅仅是指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更主要地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思想精神上的影响和引领。爱因斯坦所说的“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就强调了这一点。因此,对教师精神生活的关爱和帮助,受益的绝不仅仅是教师,更是学生。

    具体到《教师博览》对教师成长所起到的作用上,如果从“道”和“术”这两个层面上来做区分的话,我们更注重“道”的方面。即更注重从开阔视野、转变观念、陶冶情操、慰藉情感等方面对教师成长发挥作用。

    龙源期刊网:“这本杂志不仅名称新颖,而且名实相副,具有它自身独有的精神风貌,且文字清新活泼,令人喜爱”这是西北师大教科院博导胡德海的一番话,《教师博览》独有的精神风貌是什么?

    薛农基:我个人认为,《教师博览》独有的精神风貌主要体现在她是以一种大视野来审视教育,审视教师。我们主张“从教师的角度看世界,以社会的眼光看教育”,这就冲破了原来许多教育报刊只在教育圈内打转转,眼睛只盯着教材、教法、学法等的框框。

   龙源期刊网:江西师大传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钟志贤说:“《教师博览》的出现,一扫教育刊物千人一面的沉闷,独树一帜,给教育期刊界带来一种清新的景观,为千万教师带来一片希望的曙光”。“清新的景观”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薛农基:钟教授所说的“清新的景观”,我认为,它既包含了上面我所说的刊物内容的大视野在内,同时也是对刊物独有文风的一种评价。

    《教师博览》十分注重文章的风格,要求文章清新可读,倡导作者用明白晓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那些“论文体”式的、堆砌名词术语的文章不会在刊物上出现。其实,深刻的思想并不一定要通过晦涩的表述来传达。

    龙源期刊网:《教师博览》“求实、求活、求新、求精”,逐步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办刊风格。在办刊过程中,“实”、“活”、“新”、“精”这四点是如何体现的?

    薛农基:“实”,主要是指文章内容实在,不说空话套话。另外,也体现在敢发一些有观点、讲真话的文章上。我认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媒体人,应该把握好“政府立场”和“民间声音”之间的关系,对一些有违人类基本价值观的问题和现象,媒体应该敢于批评;对于一些长期以来被歪曲和掩盖的事实,媒体应该进行澄清和披露。西人有云:“政府是用来批评的。”当然,我们要完全做到这一点,还有难度。但是,我们的政府目前正在越来越重视民生,越来越尊重人类基本的价值观。对于国家在许多方面取得的进步,媒体当然应该进行宣传;对于公共事务管理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为民意传达重要渠道的媒体,不能置身事外。其实,许多公共事务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正是由于有了媒体的披露和呼吁,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才得以解决,甚至使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得到了废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孙志刚事件”,由于南方都市报的连续报道,政府最终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

    “活”,主要体现在文体和文风上,《教师博览》的文体多样,有散文、诗歌,小小说、议论文、说明文等。另外,文风也明白晓畅、或庄或谐,读来很轻松。

    “新”,一是指文章的观点新颖,二是指文章的内容新鲜,三是指文章有较好的时效性。

    “精”,文章精选:一篇文章的选定往往要经过百里挑一的过程;文字精练:编辑往往要对一篇文章进行精心删改,压缩水分,使之更精练;编辑精细:即使是已经在其他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编辑仍然要在标点符号、引文、史实等方面仔细核对,有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

    龙源期刊网: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以“博而不浅、综而不滥、专而不涩”称赞《教师博览》。《教师博览》是怎么做到这三点的?

    薛农基:柳斌同志说:“博则易浅,综则易滥,专则易涩,但《教师博览》很好地处理了这三方面的问题,做到了博而不浅、综而不滥、专而不涩。”柳斌同志确实把《教师博览》办刊中的关键问题点出来了。

    做到“博而不浅、综而不滥、专而不涩”是《教师博览》办刊人永远的追求。我们在这三方面做得比较好,是由于比较好地把握了刊物的主要读者对象——中小学教师的阅读需求和知识水平。而这些,又与我们平时与中小学教师接触较多有关。编辑部同志经常会到中小学去与教师们见面,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刊物的意见和建议;还经常会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读者对刊物的意见建议。另外,我们还建立了专家审读制,每期刊物都要送专家审读,反馈意见。

    龙源期刊网:“教育有悔”是《教师博览》曾举办的一届征文活动的主题。“忏悔”是否为《教师博览》提倡的教育理念之一?此外,还提倡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薛农基:“教育有悔”是《教师博览》2003年举办的征文活动的主题。这次征文的效果很好,反响也比较大,优秀征文还结集出书。“有悔”的“悔”,是“悔恨”、“忏悔”的意思,在这里,我们想向教师倡导的,与其说是一种“忏悔”意识,不如说是一种“反思”意识更为准确。我们是想通过对“失败”的教训的总结来寻找通往“成功”的途径。

    这个想法还是富有创意和价值的。所以,直到2006年,还有学校把我们这个创意拿去,在教师中开展“教育有悔”征文。自我们首先提出“教育有悔”这个词之后,“教育有悔”的说法也渐渐流传开了。

  龙源期刊网:“喜欢《教师博览》,喜欢文中闪烁的人文精神,人性光辉;喜欢文中折射的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反思。”一读者如是说。在选稿中,“人性”、“反思”类的文章是否特别受青睐?

    薛农基:教师的工作性质是以心灵影响心灵、以人性濡养人性,因此,教师的人格十分重要。《教师博览》中设有“人生”、“人文”栏目,发表了不少倡导人文精神、反映人性光辉的文章。我们也把“陶冶情操”当做刊物的一个重要功能。

    至于该读者说的“对社会的反思”文章,《教师博览》也发了不少。不仅是对社会的反思,也包括对教育的反思,对教师自身的反思,都是我们很关注的问题。我们主张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人。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龙源期刊网:广大教师是《教师博览》的主要读者群。在这个群体里,是大学教师居多,还是中学教师或者小学教师居多?除了教师这个群体外,有没有考虑把哪一个群体发展为第二读者群?

    薛农基:中国目前有1300万教师,其中,70%左右是中小学教师。这个群体,是《教师博览》的主要读者群。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有一些不同,他们的专业方向分得很细,科研任务较重,与学生的交流接触也比中小学教师少,阅读的专业性比较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教师很难成为《教师博览》的主要读者群。

    除了中小学教师外,目前在读的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学生可能成为《教师博览》的第二大读者群。因为这部分人毕业后大部分要走上中小学的讲台上,对《教师博览》有内在的阅读需求。

    龙源期刊网:创刊以来,《教师博览》一直在“真实地理解教师,贴近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求,走进教师的心坎”方面作尝试,这种尝试已获得了成功。接下来,会在哪些方面再去作一些新的尝试?

    薛农基:《教师博览》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如何走进全国更多的教师队伍当中去,仍然是我们需要努力去做的事情。

    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人生给予多方面的引导

  龙源期刊网:“视野”刊登关于国外教育理念的文章,为《教师博览》较有创意的栏目,读者对它的反响如何?“专稿”栏目对于刊登的文章,都有什么样的要求?

    薛农基:“视野”栏目一直是《教师博览》的重点栏目,以介绍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为栏目宗旨,所占页码也较多。这个栏目的文章,较好地体现了《教师博览》开阔教师视野、转变教育观念的功能。许多文章读后都能在教师心里产生震撼,深受教师喜爱。

    “专稿”栏目也是《教师博览》的重点栏目。而且,这是《教师博览》为数不多的专发原创稿件的栏目。所刊登的文章一般为反映教育的重大事件和观点的文章,文章字数一般在4000-7000字左右。

    2009年起,因为《教师博览》原创版的创办,“专稿”栏目将从目前这个版本(今后将称为“文摘版”,以示区分)转移到“原创版”去。

  龙源期刊网:“生活”栏目刊发大量反映普通教师生存状况的酸甜苦辣的生活故事,成了教师倾吐心声的园地,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这一栏目,是否考虑辟出原创的空间,让教师能拿起自己的笔,一吐为快?

    薛农基:“生活”栏目是专门反映教师8小时之外生活状况的栏目。所发的都是反映教师原生态的文章,故事性强,生动、真实,很受教师的喜爱。

    这个栏目除刊登文摘文章外,也会发表教师自己的原创文章。欢迎教师朋友们将自己值得一写的生活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龙源期刊网:“教苑”、“耕耘”分别为《教师博览》的重点栏目之一,栏目设置的宗旨是什么?此外,《教师博览》还有哪些栏目,比较吸引眼球?

    薛农基:“教苑”是《教师博览》专门报道反映教育界重大事件的栏目;“耕耘”则专门反映教师的职业生涯,包括名师的教育人生、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师的教育故事等。这两个栏目,贴近教育、贴近教师,也很受读者欢迎。

    另外,反映海外教育状况的“瞭望”栏目、专发与教师生活相关的精美散文诗的“情思”栏目也很受读者喜爱。

  龙源期刊网:“不刊发学科类教育教学论文,可读性强”使得《教师博览》在教育期刊里鹤立鸡群。自创刊以来,《教师博览》就在可读性上下足了功夫。对于这一点,明年的《教师博览》在栏目设置上,会在哪些地方去加强?

    薛农基:2009年《教师博览》会有所变化:新开设了“海外名校”和“专题”两个栏目。“海外名校”以图(照片)文并重的形式介绍海外的名校(主要是中小学),让中国的中小学教师能更好地了解海外学校的办学特点、学校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专题”则就某一教师们感兴趣的话题,集中选取多篇文章,多视觉、多侧面地进行反映,形成新的“看点”。相信这两个栏目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龙源期刊网:《教师博览》的内容由三大块组成:一为教育类,二为社会类,三为文史科技类。除了教育类外,增设社会类和文史科技类,是否出于“丰富教师精神生活,提高教师全面素质”而考虑?

    薛农基:教师既是职业人,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生活,不应该游离于社会之外。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也决定了他们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人生给予多方面的引导。这些,都意味着教师不能只成为一个光懂得自己专业知识,而对社会人生等方面的知识所知很少的人。

  龙源期刊网:《教师博览》一直关注教师的心灵世界。目前,教师都有哪些心理问题值社会重视?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博览》是否尝试着去引导?

    薛农基:作为一份教师刊物,关注教师是《教师博览》分内的事情。而关注教师,则不能不关注教师的心灵世界。由于教育生态的恶化,教师当中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相当普遍。为此,《教师博览》于2007年专门开设了“健康”栏目,从教师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两方面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引导。

  龙源期刊网:《教师博览》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主题征文活动,吸引了全国大量作者的积极参与,加强了编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每年的主题都不同,是如何确定的?明年的征文活动是否已确定?它和往年有什么不同?

    薛农基:《教师博览》一直是一份以文摘为主的刊物。文摘刊物存在着读者参与度低的先天局限,为了弥补这一局限,《教师博览》常年举办了征文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教师的参与。

    我们的征文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周期长(一般是一年);二是免费(目前许多征文活动都是要向教师收钱的);三是以故事为主,注重可读性。

    每年征文主题的确定,是在编辑部充分征集教师的建议,结合教育的走向特点确定下来的。《教师博览》2009年的征文主题已经确定——“师生关系一例”,欢迎广大教师踊跃参与。

  龙源期刊网:上述您提及,《教师博览》将于2009年全新推出原创版。原创版的推出,都有哪些精彩点值得读者期待?原创版推出后,现有的文摘本的内容是否会做相应的调整?

    薛农基: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服务教师,《教师博览》将在2009年推出原创版。原创版以“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宗旨,以“叙事”为主,由教师讲述自己精彩的教育经历和教育故事。依托《教师博览》15年积累的办刊经验和资源,原创版将会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亮丽登场。

    为了确保新刊的质量,原创版在2009年将只出6期(双月刊)。待运作一年后,2010年再转为每月出一期(月刊)。

    原创版推出后,现有的文摘版的内容会作相应的调整。主要体现在现有版本的原创文章会大为减少,将相关的原创文章转到原创版去。

    原创版面世后,与文摘版之间将出现“一广博,一专精;一文摘,一原创”的格局,“互补、共荣”的局面有望呈现。

  龙源期刊网:《教师博览》分别进入2007年度、2008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分类阅读(教育教学类)TOP10期刊,这与《教师博览》与时俱进、注重与网络等新媒体的合作是分不开的。《教师博览》与新媒体的合作都有哪些?如何看待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

    薛农基:《教师博览》分别与龙源期刊网、清华大学学术光盘等期刊网络平台有合作关系。说实话,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我现在还比较迷茫。任何媒体生存的第一要务是要能盈利养活自己,而目前国内的纸质媒体成功向网络媒体转型的事例还没有出现,好像国外成功的例子也不多。

    纸质媒体向网络媒体转型后,它的盈利模式会有许多变化,最关键的是你不能在网上一本一本地“卖”杂志,一定要有一个规模效应。像你们龙源一样,两千多种杂志一块打包卖,这个平台才能凝聚起人气来,才能盈利。而像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一旦建立起来以后,会形成马太效应,后来者很难超越它。而且,纸质媒体向网络媒体的转型,对很多报刊社来说,是一件脱胎换骨的事,难度很大。当然,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网络媒体是否会取代纸质媒体?如果会,这个时间要多长?

  龙源期刊网:《教师博览》曾开过一个叫“白鹿洞” 的论坛,凝聚了非常高的人气。为什么后来关闭了呢?是否还会考虑推出类似的论坛?

    薛农基:“白鹿洞” 的论坛是《教师博览》杂志所在的单位——江西教育期刊社原来所开设的一个论坛。江西教育期刊社当时共有五种期刊,这个论坛是五种期刊共用的论坛,《教师博览》只是在其中有一个分论坛。因为《教师博览》的影响比较大,编辑部的同志对分论坛打理得比较勤,吸引了不少人,大家就误以为“白鹿洞” 论坛是《教师博览》的论坛了。

    这个论坛后来因为管理不严,经常被“轮子功”分子在上面发帖子,被公安部门关闭了。今后,我们会考虑把它恢复起来。

  龙源期刊网:“发行手段强劲有力,渗透很厉害”,有媒体对期发量在7万册以上的《教师博览》如此评介。《教师博览》市场成功的操作经验请您介绍一下。

    薛农基:呵呵,那是个误会。其实,发行一直是《教师博览》杂志的一条“短腿”。除了在本省我们会通过刊社的发行部门做些工作之外,对外省市场,我们并没有做多少推广工作,都是读者自己在邮局订阅的。而《教师博览》80%以上的订户都在外省。

    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是适合自己做的事情而且又符合自己的爱好,那这个人是很幸运的。我很高兴自己能成为这种为数不多的幸运者

  龙源期刊网:“一个沉思性的学者,为中国教育的推进不断呐喊”,有人这样描述您。您的“呐喊”都通过哪些途径?“不断呐喊”是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遇到不少困难,您是否有过犹豫、困惑的时候?

    薛农基:我还不知道别人对我有过这样的描述,过誉了。作为一个办刊人,如果说有过什么“呐喊”的话,也主要是通过刊物来传达的。刊物对读者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的,一个编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自己所编辑出版的刊物能对读者产生正面的影响和作用,甚至改变他们的人生状态。

    办《教师博览》15年来,我经常能享受到这种喜悦和激动,我的许多分布全国各地的朋友,都是《教师博览.》的读者和作者。我曾经对朋友说: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去做很多工作,但总有一件事情是最适合你做的;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多爱好,但这些爱好往往与工作无关。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是适合自己做的事情而且又符合自己的爱好,那这个人是很幸运的。我很高兴自己能成为这种为数不多的幸运者。

  龙源期刊网:您是个美食家,按理说,应该对饭菜很挑剔。但生活中您,对此却很随意。怎么分析您这种性格?您眼中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亲朋好友眼中的您,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薛农基:呵呵。美食家谈不上,只是对厨艺有些涉猎而已。吃饭的目的无非有两个:果腹,享受。能够将两个目的结合在一起,当然是最好了。但在目前我们这种工作环境下,中午经常要吃工作餐,只能要求果腹即可。人要学会随遇而安。

    如果要作自我评价的话,我觉得自己是个宽厚、爱思考、有主见的人,对很多别人很在乎的事情不在乎,对很多别人不在乎的事情很在乎。亲朋好友眼中的我,应该是个善良、稳重、大气的人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7: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8: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订阅2014年《教师博览》!



一本有看头的杂志!
一本越做越精彩的杂志!
一本越来越受教师欢迎的杂志!

2014年报刊征订季来到了!
原创版,邮发代号44-76,每册5元,全年价60元;
文摘版,邮发代号44-70,每册5元,全年价60元;
科研版,邮发代号44-32,每册10元,全年价120元。
可随时去邮局订阅或向编辑部邮购,
喜欢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了!



教师博览,
温暖您的教育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8: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博览》,最是书香能致远
  

立德树人传智慧,教改实践启真知。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

开阔视野,提高素养,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服务。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

我之所以喜欢他(《教师博览》),是因为他身上散发着田野的气息、泥土的芳香。他是那样贴近教师,教师的课堂内外,油盐酱醋;教师的婚姻爱情,人际交往;教师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他的关怀之中。
我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身上呈现着着理论的锐利、思考的光芒。他是那样敏锐,中国教育的热点问题,世界教育的发展动向,他都努力地把握,及时与一线教师分享。
——本刊顾问、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

《教师博览》20周岁了,玉树临风,英姿勃发。20年来,《教师博览》以其独特的文化雨露,滋润着广大教师读者,引领、扶持着他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健步前行。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总编辑刘堂江

在当今眼花缭乱的杂志中,《教师博览》的品位是显而易见。它朴素而不花哨,从不以先声夺人的炒作或华而不实的包装来“抢眼球”,而是以言之有物的文风和俯身服务的真诚赢得读者。它有理论深度但不装腔作势,而是紧贴教育教学的实际,娓娓道来,侃侃而谈,给老师们以思想的启迪。它正直而有风骨,直面当今教育的种种弊端,凛然正气,扬清激浊。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李镇西

《教师博览》二十年如一日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丰富教师精神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衷心祝福风华正茂的《教师博览》继续成为每一位教师的阅读挚爱、成为最好看的杂志!
——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总编辑兼副总裁穆广菊

在林林总总的教育刊物中,有《教师博览》这种情怀和担当的,不多,所以,我敬重于这本刊物为教育所做的努力,并以自己能够效力于这本刊物而自豪。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谢云

《教师博览》伴随着艰难变革中的中国教育、负重前行中的中国教师,不离不弃,不急不躁,亦步亦趋,若即若离,责任自当,谦卑自牧,赤忱自守,于无声时听惊雷,于铅华处见素颜,虽居江西一隅,却闻名遐迩,蔚为全国名刊,在办刊特色上赢得了体制上下、教育内外的普遍尊敬,在办刊效益上获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重丰收,在办刊质量上取得了专家叫好、读者叫座的难得双赢。
——南京特殊教育学院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长、编审、教授马建强

邂逅一本好书,如同在春暖花开的园子里,邂逅一个人,拈花微笑,眼波流转,岁月安然。《教师博览》就像一泓蕴涵无限生机的清泉,给一个麻木与倦怠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滋养,而我就像一只迷途知返的羔羊,涉水而来,尝到了清新可口的嫩草。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黄丽娟

我作为一个读者,对于《教师博览》的评价有四句话,那就是:唱响曲子,守住位子,培养苗子,结出果子。杂志始终弘扬素质教育主旋律,坚守高雅文化品位,推出一批教育大家,推出一批教育新人,培养出一大批教育文学和理论作者,广结善缘,成果丰硕,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杂志。
——江西省武宁县教育局翁还童

回想有《教师博览》陪伴走过的路,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份优秀杂志真得可以对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她能滋养一个个普通教师的灵魂,提升一个个普通教师的理念,树立一个个普通教师的教育理想。
——安徽省芜湖县陶辛镇保沙学校小学部庄华涛

教师的心灵花园,读者的精神寄托
——读者出版集团《读者乡土人文版》杂志社

以情感炙热为教,以思想深邃为师,以知识蕴含为博,以视角独特为览
——意林传媒集团《意林12 》杂志编辑部

《教师博览》,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特别关注》杂志社

廿载辉煌从头越,百年基业立师风
——《格言》杂志社
  

欢迎各位订阅——

《教师博览》文摘版,以广阔的视野看教育,用教师的眼睛看世界。年定价60元,邮发代号:44-70。


《教师博览》原创版,以“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为特色,以“点亮教育智慧,陪伴教师成长”为宗旨。年定价60元,邮发代号:44-76。


《教师博览》科研版,突出基础教育理论的发展变化,致力呈现基础教育研究中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的学术成果。年定价120元,邮发代号:44—32。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教师博览》杂志社,邮编:330038
联系电话:0791-86756072/8676597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8: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22: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23: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20: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国外期刊网站的成功之道

来源:人民网 | 作者:何海林

  当前,数字出版已呈现出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并将成为未来出版的主流方向。但是,囿于体制、观念等因素,加上资金、技术、人才及市场等方面的限制,国内期刊社的网站大多停留在树立刊社形象,推广介绍杂志内容,为读者提供互动平台的附属地位。网站没有自己的采编力量,内容与杂志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功能与服务单一,经营模式落后,缺乏资金与技术,市场营销手段不多,发展后劲不足??那么,外国期刊的网站情形如何?它们的网站是否办得成功?又有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在期刊出版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 绝大部分期刊,特别是消费者杂志,都建有以品牌或刊名而命名的网站,并以其丰富多彩的网上内容及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网民的关注。例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7年夏天对其网站进行了改版,读者在网站的“你的照片”频道里可以将自己拍的照片发给杂志网站,由图片编辑每日从中选出12幅最好的照片,发布在网站上,由网友对候选照片进行投票,每月得票最高的照片将刊登在《国家地理》杂志上。而读者只要将自己拍的照片向网站投稿,就可成为网站“我的照片”俱乐部的会员,在网站上建立自己的影集,存储100张照片,还可以上传自己的拼字游戏等。自推出此项新的互动服务以来,《国家地理》网站的访问量直线上升,2008年1月,网站“你的照片”频道的页面浏览量从每月的14万飙升至近1400万!
  另外,2007年,美国有200多家杂志宣布采取更为积极、全面的数据化建设举措,在杂志网站的内容整合、服务创新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大力度,为网友提供更多的视频、社区交友、博客、播客、个性化内容、电子产品、手机应用等网络服务。一些著名期刊出版公司也与全球的知名网站建立了合作关系,如康泰纳仕出版公司与YouTube合作,为该公司旗下的所有杂志整合内容资源,重新策划市场推广计划,推出网络社交、在线视频等新项目。赫斯特杂志公司与MySpace合作,共同开发内容发行、电子游戏、个性化内容、手机及网站收购等,而且像梅里迪斯杂志公司一样,也将创办自己的视频制作公司,专门为其杂志网站创作视频节目,提供网络应用服务。
  在全球范围内,期刊网站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国际期刊联盟(FIPP)在2003年和2005年曾对世界各国的一些消费者期刊的网站做过专项调查。2007年,FIPP又对美国、德国、瑞典、英国、荷兰、法国、捷克、南非、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的杂志网站进行了最新的同类调查,结果显示,办得比较成功的杂志网站在实现网站盈利、创办网络产品、推广在线品牌和吸引杂志在线订阅等方面都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建立网站的目的。绝大多数期刊建立网站的主要目的和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作为长远的目标,拓宽收入渠道,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 通过增加在线读者(含非纸介杂志读者),扩大杂志的读者人数与规模;
  ● 利用网站吸引新读者购买纸介杂志;
  ● 为杂志品牌建立网络社区;
  ● 为杂志的目标读者提供一个更为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
  ● 为杂志的广告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登载网络广告;
  ● 方便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出版商提供的内容;
  ● 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更为有效的服务及项目;
  ● 延长公司的产业链。
  网站的资金及收入来源。大部分杂志网站的资金主要来自公司或相关杂志提供的拨款,或是杂志网站本身运营的收入。而杂志网站在线经营的收入有超过一半是来自刊登网络广告,其他的收入来源包括赞助广告、招聘广告、其他分类广告、搜索排名、网上订阅、电子商务、内容加工,以及手机墙纸、视频、游戏和铃声下载等。
  在接受FIPP2007年调查的杂志中,所有的出版商都对建设和开发杂志网站相当重视,一改以往的观望和犹豫,在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上毫不迟疑。2/3的杂志网站表示,他们在人力资源上的投入比2005年增加了20%以上,其他的网站在这方面投入的增长虽不足20%,但没有一家杂志减少投入。在杂志网站的经营方面,实现盈利的大约有一半,收支持平的约为1/4,而自称亏本的则不足1/5。
  访问网站的人群。访问这些杂志网站的注册用户,视不同的杂志品牌及读者人数,差距比较大。一些大的国际品牌杂志的网站每月的注册用户有五六百万之多,而小的细分市场的杂志网站每月不足2万的也有;网页的浏览量也从每月的1000万到20万不等。当然,这些数据的多少并不一定就说明某个杂志网站是成功或是失败。更为重要的是,访问杂志网站的网民数量总体呈强劲上升趋势。大约2/3的杂志网站的注册用户在过去的一年内增长了20%以上,其余的1/3增幅虽不足20%,但没有一家杂志网站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网站的内容及服务。 杂志网站靠什么内容和服务来吸引和留住“网络新读者”呢?大部分杂志网站都通过提供网络社区和个性化信息来吸引网民,聚拢人气,而且每天都对网站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主要内容和服务包括:
  ● 网络社区: 包括论坛、个人网页、网民博客、专家意见、真实故事、民意调查、投票等;
  ● 互动内容: 如在线游戏、测验、考试、评估等;
  ● 丰富的内容资料:如影集、视频、播客、滚动新闻、独家采访、幕后故事、记者博客、娱乐或其他活动的节目表等;
  ● 供搜索的资料档案和数据库:如过刊查询、在线餐饮推荐、旅游名胜介绍、烹饪、菜谱、购物指南、视频数据库、新车、二手车报价等;
  ● 简便、即时的互动通讯:如聊天室、留言讨论、公开辩论等;
  ● 其他信息及服务: 包括电子简报、RSS服务、电子商务、手机服务、PDA/便携式电脑接入、Flash新闻、搜索引擎、杂志订购、数据版订阅、会员优惠、网站链接等。
  网站的广告客户。虽然大部分杂志为鼓励广告客户在杂志网站上投放广告,推出了多种广告套餐,如纸介杂志与杂志网站的联合广告,在多本杂志或多家杂志网站刊登广告的优惠,甚至包括手机或其他平台的广告机会,但是杂志网站在吸引只在网站上投放的广告主方面仍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或许是因为杂志网站的流量大,浏览杂志网站的网民比较年轻而深受青睐,加上网站的互动性强,在网站刊登广告的费用相对便宜,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广告效果监测程度强等因素,杂志网站在吸引只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新的广告客户上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增长,从2003年的53%上升到2005年的66%,而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已增长至80%。
  网站的宣传推广。大部分杂志都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手段,对其网站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宣传推广,其中主要的途径包括:直接在杂志上进行宣传,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网站广告,在其他网站上付费或免费链接,在公司旗下的其他杂志上做广告,举办包括杂志网站在内的推广活动,在其他搜索网站上付费竞价排名以增加流量,在报纸、杂志、手机或其他媒体上刊登宣传广告等。
  网站发展的障碍。尽管世界各国的期刊网站在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大部分杂志出版商坦言,发展杂志网站存在着不少的现实困难,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来自纸介杂志的员工对发展网站的抵触情绪,其次是__公司集中资源大力发展纸介杂志的压力和开发网站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其他的问题还包括:缺乏既掌握先进技术又懂得期刊出版的复合型人才,网站投入初期回报率过低,甚至有可能完全没有产出,公司内部管理层对发展电子产品的接受过程太过漫长,以及所处细分市场竞争激烈、变幻莫测等。
  网站成功的经验。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时,绝大多数杂志出版商都表示,愿意将他们发展网站的一些做法和建议与世界各国的同行进行分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策略方面
  ● 杂志品牌在网络上的发展至关重要。杂志网站不仅可以帮助提高杂志品牌的知名度、可信度和忠诚度,而且为目标群体提供巨大的互动潜力,带来非常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 网络发展策略必须灵活多变,否则只能仓促上阵,犹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想在网络上有所发展,必须持之以恒,积极进取,并且要不断调整策略。不仅仅是在网站上刊登精彩的内容就可以了,更多的是要给网络使用者营造一种如家一般的环境。
  ● 投资建立公司的网络发展策略与平台,优化资源,同时发展多个其他项目,让现有的杂志网站从中获益。
  ● 一个没有更新的“ 静态” 网站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投资。杂志出版商建立网站不应仅仅是为了在网络上有一个“门面”,在网上树立所谓的形象,而是应该将目光放得长远一点,在设备、人员和最新的技术等方面进行投资,并确保足够的资金维持后续发展的需要,以便将来获得收益。
  ● 网站团队和杂志团队之间的良好合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杂志网站建立初期,没有纸介杂志团队的支持,有可能导致网站的失败。
  (2)在人才方面
  ● 设立一个与纸介杂志出版人和杂志主编相同级别的专职数据出版人和数据出版主编,并将其纳入你的管理团队。
  ● 杂志网站应由网络专业人才而不是纸介杂志团队的人来运营,但是公司的管理层必须介入管理,以便熟悉和了解这项新的业务,并在编辑和业务方面做出战略决策。
  ● 确保维持网站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在人员架构上采取灵活的办法,避免因人才不足而不能及时提供精彩的网站内容。
  (3)在内容方面
  ● 如果不能给网络上的读者提供任何增值信息的话,那网站毫无前途可言。仅仅是将纸介杂志的内容照搬到网上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 简易操作性对网站来说是一项重要内容。网站的设计必须直观、一目了然,网民可以轻易导航进入不同的频道或社区。
  ● 在网站建立互动社区,便于网民参与和互动,从中开发盈利渠道。
  ● 像了解你的读者一样去了解你的网民,倾听网民意见,研究网民的访问习惯。
  (4)宣传推广方面
  ● 宣传推广与网站发展同等重要。
  随着网络及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国际著名期刊出版公司或品牌杂志在加快其数字出版的发展和拓展杂志网站的经营上,也不断创新,各显神通。例如,康泰纳仕公司旗下的著名时尚品牌杂志《Vogue》,与知名移动社会网络服务商JuiceCaster公司合作推出了宽带娱乐网络――“Vogue电视购物”手机视频。消费者只要拥有一部带视频功能的手机,发送信息“SVTV”到84462,就可以立即接收到“Vogue电视购物”的视频,内容不仅包括《Vogue》杂志上的广告,还有广告客户制作的原创视频节目,如《时尚60秒》、《镜头背后》和《潮流观察》等,而且消费者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对广告和视频节目进行点评、打分和共享等。
  2008年2月,赫斯特杂志公司宣布,该公司旗下负责在线及手机业务的数字传媒公司,将加入全球手机巨头诺基亚的传媒网络。作为美国最大的手机杂志出版商,赫斯特杂志数字传媒公司拥有9个手机版杂志网站和9个文字版杂志网站,平均每月的手机网页浏览量超过400多万。通过与诺基亚传媒网络的合作,该公司将实现其品牌杂志的广告客户与诺基亚全球1亿多的手机用户之间的“无缝对接”,从而有机会在快速增长的移动广告市场占得先机。据著名市场调研公司InformaTelecoms & Media预测,到2011年,全球移动广告市场的收入将从2007年的15亿美元飙升至113.5亿美元。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期刊大国,各家杂志公司在以网站为平台的数字化建设上的大力创新和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杂志网站访问量的持续上升。据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提供的美国320家消费者杂志品牌网站的一项数据,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平均每月访问消费者杂志网站的注册用户为6750万,占全美国网络人口的41.9%,与2006年同比增长8.1%,增幅为美国网络人口增长的三倍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杂志的在线品牌正变得愈加显著,杂志一向是以印刷页面吸引读者的大师,而今以精彩的内容、创新的应用和充满活力的网络社区,吸引网络用户并为其提供数字化的杂志品牌体验,我们同样做得非常出色,”美国杂志出版商协会(MP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奈娜 林克女士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年来,在杂志网站在线访问量大幅上扬的同时,杂志核心印刷品牌的读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3: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8 21:44 , Processed in 0.15458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