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题目出到儿童的心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8 18:3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把题目出到儿童的心里作者:小学语文教学
把题目出到儿童的心里
——中高年级阅读题该考什么?
    纵观现行的阅读试卷,字词句篇,样样都有,考倒了学生,也难为了老师。阅读考试“绑架了”阅读教学,使得老师们在平时教学中,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阅读教学脱离了学生的阅读需要。我们不禁思考:当前的阅读教学存在哪些没有考“阅读”的现象?阅读教学应考查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如何命题才合理有效……《小学语文教学》编读QQ交流群(198814695)在“星期五话题”中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主持人兼整理人:安徽王芳老师
参与人:陈新福(福建)  曹爱卫(杭州)  陈  坚(绍兴)  杜修丽(湖北)
        方德佺(安徽)  方西河(湖南)  范崚瑱(南通)  顾建平(甘肃)
        李斩棘(河南)  黎  淼(湖南)  刘千里(云南)  李声智(湖北)
    梁庆梅(江苏)  李竹平(安徽)  梅志军(江苏)  梁庆梅(江苏)
    田晓军(浙江)   肖晓旭(重庆)   吴福雷(安徽)  王文国(安徽)
    杨卫东(江苏)  赵宏军(黑龙江)张东兴(河北)赵正江(江苏)
一、该不该考“基础知识”?
正方:“基础知识”考查应该有
河南李斩棘:基础题的考查在阅读中也是要体现的,毕竟字词句的理解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要联系上下文才能促进理解和阅读,还能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黑龙江赵宏军:阅读过后对字词的识记和应用应该列在考查范围之内,基础能力不过关,就直接指向理解和表达,似乎有一点拔高的嫌疑。
反方:“基础知识”考查不该有
杭州曹爱卫:一个很简单的评判标准:离开文章还能做的题目都不是在考阅读能力。“划去不正确的字词”等都不属于阅读能力的范畴。
江苏梅志军、湖南方西河、安徽方德佺:字音字形的考查基本上属于“非阅读”,
阅读中基础知识的考查与一份试卷前面的基础知识板块的考查重复了。
安徽吴福雷:阅读能力的考核有时被语文知识的考核绑架了。字词教学是为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运用打基础的,不是核心的阅读能力。有时阅读能力考核也会被写作绑架。在习作板块有专门的对此能力的考核,何必一定要在阅读考核中嫁接。
主持人: 吴忠豪教授曾说:阅读试题需要指向阅读能力的检测,试卷在保留基础、习作板块的前提下,必须严格控制阅读板块中考查基础和写话的试题,努力保持阅读考查的信度。综合两方观点来看,在阅读题中不是不能涉及词语,而是看设计的指向是什么?如果仅仅是理解一个词语,或是积累一个词语的话,是与阅读能力考核不相干的。涉及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哪些题目是真正指向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考察哪方面能力?
甘肃顾建平、湖北李声智: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江苏赵正江:阅读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解、欣赏、评价等能力,
安徽吴福雷: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可以考察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梳理内容能力,语言感悟能力,揣摩思考能力,综合拓展能力。
江苏梁庆梅:小学阶段在阅读方面对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过少,导致孩子升入初中以后,一开始很难适应初中的语文学习。应该由浅入深地增加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训练,增加语文知识、修辞、语法等方面的渗透,让孩子学好深层次地阅读文章。
河北张东兴:阅读能力的考察还包括能不能把文本读下来,能不能读通,读顺,读懂。这个过程是考察学生对字词的认读水平。如考试时让学生带着工具书进考场,看看学生能不能借助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这跟前面的基础知识板块的考核不一样,这是考察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还可以考察学生边读边想象、勾画批注的能力。
主持人:考查得依据明确的目的来设计题目,不分年段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考一考,肯定不可取。整体改革语文考试与评价是认识阅读试题的根本,从课标的“实施建议”的认识体会出发,来有效命题。比如中年段可以侧重于学生对重点词语的关注与理解,揣摩文字背后的画面,形象和情感;第三学段: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文学作品阅读)。
三、如何有效命题?
(一)判断命题真伪
主持人:四年级阅读材料《昆虫学家法布尔》中五道命题是否合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如痴如醉”一词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请再仿写三个。
    3.在第三自然段最后的横线上补上合适的内容。
    4.第二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5.文章围绕“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的习性”,写了法布尔的哪三件事?
湖南黎淼:第一题和第二题在其他条件同样可以出,没有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三题还是可以的,第五题有点小瞧四年级的学生了,三年级就可以做了。
黑龙江赵宏军:第5题还是指向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就能找到答案,没有理解,也没有指向表达。
江苏梅志军:我们在编制阅读题时,要讲究循序渐进,有梯度,主要是考虑到学生阅读的顺序。最后一题可改为:品味三件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江苏杨卫东:还可以抓“如痴如醉”,让学生画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
河北张东兴:
    1.阅读文本的中间出现让学生选择字音和补充内容的做法是不妥的。虽然目前的中考题和高考题都是如此出。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出题的需要,而忽视了生活中真实的阅读,忽视了阅读的本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见到的就是文本,我们就是去阅读,我们不是去做题。如果把阅读等同于做题,就是对阅读的本质的背离,这是我们需要警醒的。
    2.关于文章的结构。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表达,而不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可改为:作者写法布尔醉心观察昆虫,写了哪几件事?这样其实总分的结构就体现出来了。
    3.这篇文章本身是有问题的。我们让学生去阅读,不能光是接受性的阅读,还要批判性地阅读。我觉得文章的问题在于标题和文章的内容不合适。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三个标题,让他们思考哪个更合适,并简单说出理由。这三个标题是:(1)昆虫学家法布尔(2)痴迷昆虫的法布尔(3)昆虫学家法布尔趣事。
主持人:中高年级阅读试题的编制,脱离阅读内容的试题不应有。基础知识类的题目应尽量避免。试题编制,除了有指向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多应指向表达方式理解的试题,因为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毕竟是体现语文教学本体任务最主要的特征。此外,还应有评价类试题的编制,因为这类试题最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最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这些试题所占比例往往很少。
(二)把题出到学生心里
主持人:以《清平乐·村居》为例,我们应该怎样设计题目?
河北沧州张东兴:
    1.《清平乐》中的“乐”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哪种读音?为什么?
    2.这首词中一共写到了几个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词中写到了三个孩子,他们各自在做什么事情?在诗句上勾画出来,并标上序号。
    4.这首诗词给我们描绘的画面让我们很喜欢。如果给这首词配上一幅插图,你认为应该在图上画些什么?给这幅图确定一个什么标题?
江苏梁庆梅:我认为还应该增加写作方法考查的题目,如针对这一段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设题。
安徽李竹平:对比喻句的考察需要注意让学生知道这里为什么是这个比喻句,到底妙在哪里,了解文本表达的秘妙。
重庆肖晓旭:我认为还可以有“根据你最喜欢句子或段落仿写一句或一段话。”
江苏梅志军:模仿表达特色,进行仿写之类的练习,容易将阅读理解窄化成写作的附庸,表面的模仿没有发展语言能力的价值。得经过思考,然后再涉及表达,这样会更好一些。
江苏杨卫东:可以问问学生喜欢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场景,再说说理由。也可以让学生给这样的画面想一个题目,这个词就能看出他们是怎么理解内容和如何对待这样的生活了。
安徽吴福雷:能不能在题目的设计中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性?比如,清平乐中的最后一题,可以构想一幅画,可以作一首诗,可以进行一个人物评述,可以作个导演设计一个剧情,可以作一次对话设计,可以描画二位老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写三个儿子,总之要写出一个“醉”字,这是主题。让学生自由选择。此诗若是考核阅读能力的话,重点就是体会那一个醉字,即使是中年级也未尝不能考,关键是评价标准问题。不是用学术的眼光看,而是用相应层次学生的能力目标来观察。在自由选择与构建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与运用能力才会彰显出来。
江苏梅志军:对,“醉”为“诗眼”,“溪”为线索,溪上,溪东,溪头,一条小溪从词头流到词尾。
河北张东兴:我还想从另外一个新的角度谈点个人的看法。为什么我的第四题那样出呢?其实我们还要考虑阅读的社会功能,要弘扬主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村居》中弘扬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放开思路去体会,我觉得主要的就是“和谐”。
    你看,老夫妻是多么和谐!老夫妻和孩子们又是多么和谐!三个孩子之间是多么和谐!人与景物,人与自然是多么的和谐!这样如诗如画的生活,不是我们应该羡慕的吗?应该追求的吗?还有他们是那么的热爱劳动,劳动之美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命题可以简单,但是简单中可以让学生悟出很多的人文的东西来。我觉得,这样的阅读才有益于人生。
    我们只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很美好就行了。立足高远,但是又要立足现实,出手高与不高,看我们命题人的站位,出题难与不难,看我们是否心中有学生。
主持人:张老师的第1题考查了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能力。第2题考察了对诗词的理解,不清楚就找不到人物关系。第3题考查了学生的勾画批注能力,理解感悟能力。第4题考查学生整体知识、评价和拓展能力。其实,张老师设计的题目中将理解内容、情感把握、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学科整合、文章立意等诸多方面都涵盖了。一道小题大概5分左右,却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完成,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主持人:结合四年级阅读材料《我爱邮票》,谈谈您会设计哪些题目?
河北张东兴: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邮票?用上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标注出来。
    2.作者介绍了邮票带给他的哪些益处?请你摘抄文中作者的原话,写在下面。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请你以为内容设计一张书签。
    第一题是读懂,了解内容,勾画标注即可。省时间,抓住主要信息。第二题:关注主要内容,关注文本表达,关注每段的第一句话,做摘抄是一种也读方法。第三题:谈感受,读写结合,由邮票到书签,渗透文化。书签一题,从内容上是感受,从形式上是文化,书签和邮票有共通之处。把书签的样子设计出来了。
河南李斩棘:还可以让学生找出写得美的句子,旁边写批注。
河北张东兴:如果真的是文本有问题,让学生找出有问题的地方,用上修改符合加以修改也可以。但是最好在五六年级的时候这样命题。其实今天提供的文本都不太经典。可以让学生去批判地阅读。找碴找错,为的就是将来的“正确使用”。
主持人:选文要考虑学生,选题设计也要考虑学生,既然是测试,考察的不是学情,而应是这个年龄段孩子应达到的阅读能力,阅读题,从题型看,尽量用选择、判断和开放式问答题为主。
四、为“常态阅读”松绑策略
主持人:阅读承载太多,失去了本色。我们如何为“阅读”松绑?
湖北杜修丽:1.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方式要准确,让孩子在关键点上多思考,发挥问题的价值性。2.思考方法的指导要明确。3.对学生思维概括和语言表达的训练要精确。多人解决,生评价比较归纳,注重思路的开拓和语言的锤炼,特别褒扬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河南李斩棘、安徽方德佺:教材重要、教参重要、我们老师自己的思考更重要。特别是教师对于新理念的把握。
主持人:阅读考试“绑架”了阅读教学,谁也不会像做现代文阅读题那样去读书,而阅读教学却偏偏教给学生“作业式”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脱离学生的阅读需要,使学生形成了贻害终身的纠缠字词、断章取义、错误解读、虚假阅读等阅读习惯。做为一线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思路,重新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习得、掌握阅读的方法与能力,使其一生受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1:19 , Processed in 0.1120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