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祥娟:PISA对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9 21:4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孔祥娟:PISA对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启示



【摘要】国际教育评价项目PISA在评价理念、技术手段、操作方式上大大超越了传统评价项目,不仅为公众了解学生学科能力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同时也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阶段,建构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势在必行。探讨并合理借鉴PISA的评价技术与方法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科学建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PISA;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借鉴
PISA是当前最主要的国际教育评价项目之一,每三年一次,以纸笔方式考察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旨在评估义务教育即将结束时的学生(15岁)为走向社会而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情况。除了纸笔测验,PISA还包括问卷调查,目的是收集有关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因素的指标,以期获得来自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的综合看法和观点,并为各国政策分析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
PISA的目的在于通过统一的评价框架,对各国即将毕业的在校初中学生进行部分学科的测评,以提供各国学生表现的比较结果。它与其他国际性评价,如国际科学与数学调查趋势(TIMSS)只关注“学校”的知识、主要考察学生对学校课程的学习情况,有着显著的不同。PISA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关注学生是否准备好去应对未来的挑战,他们是否具有有效地分析、推理与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强调在真实生活情景中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表现,以反映学生掌握关键能力的状态。
尽管PISA只涉及三个学科的评价,但它以衡量各国义务教育的产出为目标,根据测试结果提供教育成效对比的有效指标,向公众及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学生学科能力的描述性信息,并通过收集家庭、学校等方面的相关信息,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
和调整提供参考。这种强调科学性和过程性的测试项目对于评价和衡量我国正着手拟建的地方性和全国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我国建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必要性
2002年,第57届联大宣布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行动计划,该计划认为,有质量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首要的就是提高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2]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国家和省两级新课程的跟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的目标。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本上普及了义务教育,教育规模也得到了空前提高,保障和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开始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可以说,对教育质量进行大规模的监测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要求。从现实条件来看,我国建构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测体系显得迫在眉睫,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对基础教育进行大量投入的同时,也需要通过质量监控对教育的产出进行保障,这是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其二,当前的课程改革在课程标准、课程管理、教材选用、教学实施等方面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框架,但教育评价依然是薄弱环节,有待突破。其三,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将从本质上树立以基础教育为本的评价观,它与目前即将开展的基于学业水平考试的高考改革共同引领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二、通过PISA理解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科学内涵
首先,PISA虽然在评价手段上采取的是统一测试,但其本质目的是监测教育动态信息,因此它不仅仅关注学生某一次的测试结果,更重视的是通过三年一次的数据采集,形成学生纵向发展趋势的分析。另外,PISA的测试内容不但有学业测试,还包括有学生问卷、学校问卷和国家问卷,所收集的有关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因素的指标与学生的成就相联系,并注重从学习者、教学者、学校及教育体制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因此,PISA超越了对各参与国家和地区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对排名,涉及了范围更广的教育成果,如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信心以及学习策略等;与此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这些指标可以全方位考察学生和学校的特征,为各国进行政策分析和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这个方面来理解,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不是国家或地区统考的代名词,也不应被狭隘地理解为对学生测试成绩的监测。
其次,PISA的测试指标、测量工具和报告结果由参与国委员会负责确定,但项目的设计和执行则由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荷兰国家教育测量学会(Cito)及其他一些专业机构分别承担。参照PISA的项目开发流程,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中使用的学业测验不应等同于一般的经验型教师自编测验,其开发与实施不但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还需要由心理测量理论、教育评价技术、数理统计方法等专业系统支撑,并由专业考试与评价机构依据标准化的流程研发进而实施。
再次,从监测结果的使用看,一个有价值的教育质量监测项目需要在国家或地区政府的监管下进行,并有改进和问责机制的保证。PISA由于提供了国家和地区之间教育成就的可比较指标,因此监测的结果对很多国家教育政策的制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2001年PISA评估结果公布后,在参与测试的国家中,德国学生在三个学科上的测试分数都在OECD的平均分之下,与芬兰、挪威、英国等欧洲其他国家相距甚远,这一结果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德国政府开始实施教育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统一教育标准,建立最低要求;加强学前教育,提早入学年龄;增加教育投入,调整优先投资项等。又如,芬兰在2000年、2003年的PISA测试中,均取得了最佳成绩,这也在国际上掀起了“芬兰教育研究热”,各国教育专家纷纷研究并分析芬兰取得高质量教育的原因。[3]
三、借鉴PISA经验,有效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作为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国际评价,PISA在评价理念、技术手段、操作方式等方面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科学构建与有效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制订科学严谨的理论构架
PISA设计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它具有严谨科学的理论构架上。首先,阅读、数学、科学素养是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学生具备终生发展潜力的必备核心能力,PISA以这三种能力作为评价的基本内容,符合学生评价的发展趋势。其次,PISA汇集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学术专家,对各学科的测试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制订出科学且具有操作性的测试框架。
因此,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PISA的有益经验,其中,研究制定科学严谨的理论架构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一方面要选择好关键学科和关键年级进行测试;另一方面,要制订清晰、有效的测试框架,为后期工作奠定基础。
2.体现命题的真实化取向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认知或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情境性。这种趋势同样反映在教育评估中。当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传统测试中那些抽象的、孤立的试题,缺乏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学生在这种测试中所得的分数,对他们未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很少有预见价值。例如,学生在代数测验中也许知道如何计算方程式,但却不知道如何处理非代数情境中的等量关系问题。而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表现,更在于学生在非学校情境中的表现以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测试题时,应充分考虑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加强测试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察学生面对真实情境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PISA中的测试题由各参与国共同研制开发,测验题目新颖灵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尤其是它强调情境的真实性,把测试的内容巧妙地融入真实的问题情境,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察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毫无疑问,这些做法值得我国研究人员在构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时借鉴。
3.运用现代教育测量技术
在测量理论的应用上,虽然经典测量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公认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技术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以项目反应理论为代表的现代测量理论却有较大的突破,已有逐渐取代经典测量理论之势。如果要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借鉴PISA经验,以现代测量理论作为技术支撑。
比如,为了保证测试内容尽量覆盖所有考察范围,以进行全面评估,PISA命制了13套试题册。参与评价的学生只需要随机作答其中的一套即可,时间为两小时。在处理数据时,评价组通过现代测量理论中的等值处理技术,将各套试题册相互链接,从而使得做不同题册、不同难度题目的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比较。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测试的效率,保证了测试内容的覆盖面,而且由于参与评价的学生不用做完全部13套测试题,可以避免测试数据被不恰当地用于学生个体的成绩报告,甚至名次排队。
4.做到操作程序的规范一致
PISA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全部按照标准化程序执行,以尽可能地减小测试误差,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在学生抽样方面,采取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测试组织方面,为不同工作人员提供各种详尽的指导手册,尽量做到操作要求和标准的一致性;在评分方面,开放题的评分规定了详细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并在评卷过程中通过阅卷员试评、抽样复评等手段提高评分者一致性。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测验误差,保证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毫无疑问,这对我国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5.保证结果分析重点突出
PISA不仅关注各参与国的整体比较,而且在全部分数范围内划分出相对等级,并计算各国处于各等级的人数,进而深入了解每个国家学生的情况。例如,在PISA2006报告中,科学学科专家组共设定了6个能力等级,他们认为具备基本的能力(即第2等级)对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非常重要,但具备更高层次的能力(即第5和第6等级)则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一些科技领先的国家,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人所占的比例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这些国家的教育部门对高能力层次学生的评价结果极为关注,会特别作出详细的分析。再比如,PISA不仅关心学生的实际成绩,更重要的是把注意力投入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上,力求有效解释差异形成的原因,并作为改进教育质量的客观依据。
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的开发和实施虽然在国外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但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教育评价概念。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已经基本完成了“量”的扩张,开始转向“质”的提高,因此,建构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持续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显得既重要又迫切。通过深入研究PISA体系,掌握国际教育评价体系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操作方法,为我所用,无疑会大大推动我国教育评价技术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蕾.PISA在中国:教育评价新探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8(2).
[2]辛涛,李峰,李凌艳.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杨希洁.PISA特点分析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19:05 , Processed in 0.12570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