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0 22:2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研?(2012-04-13
)


    前不久,第三届长三角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在南京举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同仁和长三角地区大市教研室主任200余人齐聚美丽的十朝古都南京,共话教研发展。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到会致欢迎词,并作专题报告。本次论坛还特别邀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任田慧生教授作《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的特点与精神》主题报告,上海、浙江、江苏三地教研专家围绕论坛主题“转型·创新——教学研究的时代诉求”,对当下教研工作作了深刻剖析。

  
归真:课堂教学改革的时代诉求

  “最近几年,大家不约而同地关注草根式的教学改革,回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十年进展,我们还是回到转变育人模式的核心问题上来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缪水娟认为,教研回到了“原点”来审视教研创新的真谛。

  缪水娟说,精致课堂在过去一个阶段十分风行,教师们课堂研磨的重点在于自己的课堂语言,力争丝丝入扣、酣畅流利,令听课者叹为观止,“然而在惊喜与佩服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这种以展现力为基础的公开课能推广开来吗?”她介绍说,近年来,浙江省义乌市、安吉县等地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有的以“展示课堂”为抓手,有的以“学习指导”为突破,有的以“作业改革”为载体,推动学生从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走向自主、探究、合作、多元的学习方式。“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特征。”缪水娟说,这些实践也使教育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唯有深入到日常,深入到课堂,深入到学生学习,而不是外加的“新招式”,才能取得真实而有广泛借鉴意义的成功。

  
求证:用证据意识和项目研究来做科研

  每年都有很多教科研成果出来,但往往很难推广和复制,这是为什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认为,深刻剖析当下教研工作的时代诉求,只有用项目组织教研,用证据来支持教研,才能凸显研究的推广价值。

  “实践过程中的各种证据是保证项目推广可行性的重要依据。”徐淀芳说,强调证据的教育研究,要“利用科学的测量方法,搜集大量的更为客观的数据作为证据,对于一些非证据的数据收集,可以通过科学的问卷、访谈、观察、调查来获得。”

  近年来,项目研究已经成为上海市基础教育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与策略。徐淀芳表示,根据上海经验,用项目研究的方式来推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教研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项目研究,不仅有助于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而且由于项目研究和教研工作的特点十分接近,对促进教研员岗位实践和专业发展也非常有利。

  
探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研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 “转型·创新——教学研究的时代诉求”。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杨九俊告诉记者,这是对30年基础教育发展提出教研新要求的理性探索,也是对当前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提出教研新要求的现实思考;是长三角区域教研工作创新实践的智慧交流,更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协同探索。

  自2010年“长三角教研发展共同体”成立以来,苏、浙、沪三地教研室每年举办一次专题论坛和若干学科性的教学研讨活动,探寻教学研究工作的发展路径。“从教研系统自身看,如何从整个社会和基础教育的体制改革方向出发,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方向出发,更好地进行职能定位,这个任务变得更加迫切。”杨九俊说。

  他认为,要明确教研系统的体制定位,必须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出发,在坚持“研究、指导、服务”的同时,把教研系统的改革发展放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当中,进一步强化教研系统的“公共服务”性质:一是“向内转”,走向教育的内涵发展;二是“连底兜”,追求教育公平;三是“向上走”,促进基础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19:24 , Processed in 0.1092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