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评选活动揭晓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来源:中国教育报
《留一块黑板――与顾明远先生对话现代学校发展》郭华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张文质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盏一盏的灯》 吴非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于漪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美]托尼・朱特著 林骥华译 商务印书馆
《教师第一课》朱永新 高万祥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一个人和一群人的教育漫话
  ■周伟芸(教师)
  不经意间,看到了《留一块黑板》,甫看书名,便觉此书犹如磐石,安住大地。近几十年的教育改革好像可浓缩在黑板的变迁中,现在的学校,黑板渐少,白板渐多,断了电,老师便不知所措,教学倏然停止。于教育现代化的潮流中留一块黑板,如同中国城市化中留一处乡村,隐隐然闪烁历史的穿透力。
  因为是漫话,系统性和理论性都不强,行文也没有固定模式,似乎想说就说,用书的形式记录一场信马由缰、或轻松或沉静的关于教育的聊天而已。它记录了一个人和一群人对教育的执着与热情。顾明远先生已近90高龄,依然精神矍铄,著书立说,并参与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一群人的身份经历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对教育的孜孜追求。
  它记录了一个人和一群人关于教育的做法及其中蕴含理念的思考。顾先生曾经教过小学、初中,最后成为教授学者,执中国教育之牛耳,以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在中外教育的比较视野下思考中国的基础教育。因此,他对这一群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及活动中的欣喜郁闷都有切身体会:私立高中的招生游学与高考、公立学校的择校、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课程建设、幼儿园的启智培德、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师德建设……学校是什么?学校不就是由这些问题组合而成的综合体吗?
  最让我感动的,是它记录了一个人和一群人之间其乐融融的情谊。顾先生是教育人都景仰的名人,而一群人中的许多人我们都未耳闻。可这种差别并没有阻碍一场教育漫话,而是成就了一场有意义的教育对话。字里行间,我们能够体验到这种情谊。是的,一种基于教育的情谊。
  留一块黑板,在繁华落尽之后,我们可以轻轻地给孩子写一个“人”字。教育,有些东西是一直不变的。
  回望我的课堂,在我和我的学生之间,不正在进行着一场一个人和一群人的教育漫话吗?
  为家庭教育目标“正本清源”
  ■陈文芳(教师)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出版之后,在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中广受好评,在很多报刊、网站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来自不同读者群体的、形式不一的书评。
  福建师大附中教师李华组织学校的老师一起读了这本书。她说:“‘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几乎成了我和我的同事们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时的口头禅。”
  一位理发师在读完这本书后,感慨地说:“这本书和别的书不一样,它是站在孩子的立场说话的。”
  为什么这本书能够引发读者如此深切的共鸣?原因之一,可能与作者张文质30年来始终在搞教育研究有关。张文质开玩笑说他在教育研究的道路上是 “节节败退”:他先是从事成人教育,后来到高中教书,然后开始研究中小学教育,最终才把研究重心转向家庭教育。通过这30年的研究,他认为教育之根本还是在于家庭,以不同视角来看待孩子的成长,也是本书的重要立场。
  基于对中小学教育的长期关注,作者发现,中小学生群体出现的不少问题,源头多在家庭教育。从这样的视角,一层一层扩展,本书的核心就在于强调家庭教育的起点,指向“培养一个正常的人”。培养正常人需要相应的方式,所以本书把重点落在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上,强调父母需要具有对人性的理解力,包括尊重与理解儿童的本然面貌,理解儿童的天然个性,同时,还要努力把孩子引导成他“应然”的样子。陪伴是家庭教育的底线,没有这条底线的保障,孩子的身心、学业方面就会潜藏更大的风险,极有可能出现问题。
  本书重在价值引领,重在告诉父母“为什么要这样教孩子”。这一价值判断既是基于儿童的、人性的,也是根据中国当今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的,作者努力为家庭教育的目标“正本清源”。也就是说,本书的着眼点不是方法论,而是价值论。本书重在反省今天的家庭文化、亲子文化,旨在告诉社会,家庭教育最基本的着眼点是先保证孩子成为一个正常人,然后再来谈如何做得更好。
  用心点亮一盏一盏灯
  ■午新生(编辑)
  作为教师,会有怎样的幸福与趣味?他们如何获得勇气和智慧?他们是怎样践行和捍卫常识的?带着这些疑惑与问题,一群教师写下了他们难忘的经历与思考。主编吴非对教师同行这样讲:我们也许不重要,但我们的工作关涉人未来的幸福,所以特别重要。
  《一盏一盏的灯》是几十位老师讲述的教育故事。它们就像一盏盏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故事以叙述为主,还原现场或情境,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爱与责任。每个故事前,都会奉上吴非老师的独到见解:有对故事本身的点评,有对故事细节的有感而发,更有从故事中延伸出的对当前教育的看法。虽然不是吴非老师自己的故事,但故事里的点滴真情和理念正是他所希望传达的。
  书中的故事并非单纯地叙述一件事,其中蕴含着教育的智慧。故事里的每位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方式、教学的方法各不相同,但老师们阅读后,都会感觉在自己身上也曾发生过这些事情:我当时用什么方式进行处理,与故事中的处理方法比哪个更好?我的教学方式有何不足,故事中的教学方式有何可取之处?相互比较,相互碰撞,会迸发出更多教育智慧的火花。
  书中字里行间无不在向老师们传递着这样的讯息:写作并不难,只要你不给自己找懈怠的理由;静下心来,先把从教以来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一节课写出来,读给你的同行听,读给你的学生听――如果他们的眼睛亮了,你的灯就亮了。当一盏一盏的灯都亮起来的时候,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幸福。
  每一个故事都是用心点亮的一盏灯。这本教师讲述的故事,体现着教育教学常识,展示着教育者的思考与智慧,鼓舞着教育同行者。
  中华教师魅力的文化之根
  ■闻道(编辑)
  教师的教育魅力是个世界性命题。何为教育魅力,何为教育?在今天,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教师都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教育魅力》由特级教师于漪主编,直面当下的教育问题,旨在对青年教师进行通识教育。青年教师从走上教师岗位起,就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因此,他们必须明白教育的工作性质,知晓教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塑造自己的教育魅力,思考自己身为教师的职业价值。
  本书重点关注中华文化,关注教师的代际传承。人类的文明进程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经典教育思想,东方的孔子和《论语》,西方的苏格拉底和《理想国》,这些都是教育思想的起源,至今仍然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与魅力。然而,我们对中华几千年文明传承的教育魅力梳理有限,因此,本书从孔子等先秦智者入手,梳理先秦至两汉唐宋明清那些名垂千古的文化传授者,以及近现代教育大家蔡元培、陶行知,他们的教育思想,他们的教育名言,他们践行的教育范例,这是中华教师魅力的文化之根。
  本书提出,今天教师的使命在于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活出生命的意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承担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教师的事业始终是对人的一生有所影响的事业,教师要经常自问:对学生的影响积极还是消极,有益还是有害,促进其发展还是阻碍其发展?尽管学生不完全被教师左右,但教师的教育会成为一种力量,可引导人前进和向上。教师可能对个体的发展变化造成深刻影响,在转折的关键时刻发挥一定作用。这样的教师,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者。
  因此,本书呼唤,每位教师都要修炼自己的教育魅力,不能只满足于日常教学工作。教师是伟大的创造者,勇于去蔽,才能成就真性情;勇于去惰,才能成就真学问;勇于去庸,才能练就真本事。有真性情、真学问、真本事的教师,才是富有教育魅力的教师。
  为观照当下世界提供启示
  ■胡杨(书评人)
  《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由24篇长书评组成,曾被《福布斯》评为“思考20世纪政治、外交、社会与文化历史的最伟大的著作”,深切地介入现实,评议时事,立场鲜明,有深重的忧患意识,在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主题之间建立起发人深省的联系。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令人愉悦的。
  读者热爱作者朱特的理由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共识是:朱特的说服力来自于洞察力和道德节制。因为朱特来自于这样一类知识群体:整个20世纪,当世界发生巨变时,他们身处其中,审视世界时,曾经受过的精英教育始终发挥着作用;由于来自东欧和中欧的犹太社群,警惕而审慎,对各种主义持怀疑态度。他们带着挫败感在流亡中坚守悲观和怀疑主义的使命,以西绪弗斯式的信念捍卫挥之不去的记忆,并贡献反思的成果,期望人类能够吸取历史教训从而有所进步。因此,朱特之于历史的在场经历,他的历史研究、他的书写都给我们观照当下世界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这本书里,朱特重新考察了一系列重要的知识分子和事件,有已经广为人知但未必真正被正确理解的,如阿伦特,也有本不该被忽视的,如莱维。在揭示这些知识分子对20世纪的重要问题发表重要见解的过程中,朱特令人信服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如此有力,以至于足以重构我们的旧有认识。无论是对人对事,整本书都有理有据,给出了发人深省的判断和见解。2009年,他因“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奥威尔终身成就奖”。
  朱特曾说:“历史真正能帮助我们懂得的是,问题的复杂性永远存在。”而阅读朱特,阅读《重估价值》,却令我们深信,即便过往的问题纷杂无绪,但倘以他那般郑重而饱含忧思、理性而不失“理解的同情”进行思考,我们无疑将会获得理解并认识历史的智慧,并经由这智慧无限地逼近那些复杂问题的核心。
  教师职业修炼的智慧读本
  ■叶湘瀚(教师)
  面对生无所息的职业倦怠,面对教师职业的尊严与价值危机,教师当如何抉择?是自甘沉沦还是自我救赎?阅读《教师第一课》,给人以一种理想再次被点燃的感受,并产生通过促进自身的改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期待。
  本书的作者既有朱永新、高万祥、朱小蔓等著名学者,也有徐飞、邵统亮等在基础教育一线从事教育和研究的佼佼者。他们把多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融于本书,将一批教育大家的教育精华高度浓缩,以通俗流畅的讲述,以简明生动且极富启发性的事例,表达了对理想教师及其成长所需的素养、途径的思考和建议。
  重塑教师的职业理想。作者以诚挚的心,怀着理想的热情,站在教育思想家的高度,以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语言重申教师职业的使命,重建教师的职业认同,以此激发教师的向上精神。教师应是实践家,在探索中成长,教师要“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要在学生心中播撒善良和爱的种子,为学生打好生命成长的底色。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教师应当是真正的读书人,应让写作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借助思考和研究抗拒平庸。书中介绍了孔子、柏拉图、夸美纽斯等 9位教育家及其对教育的精彩论述,回答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艺术、教学的艺术、教师的职业生活及儿童的成长等问题,帮助教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修炼教师的职业技能。书中概括了为师者不可或缺的心理学知识,学科专业素养的修为、教育科研的方法、如何锻炼口才、如何建立温暧的师生关系,以达到教育教学上得心应手的自由之境。
  《教师第一课》,让人走进更为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书写个人的生命传奇,进而书写中国教育的传奇。

52#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45:06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病的一张张彩超和CT杨东平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1月01日   10 版)
《科场现形记》,郑也夫编,中信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一版,48.00元

    看惯了教育学科的论文,看到郑也夫教授指导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的教育调查,不由得眼睛一亮,心生惊异。这些稚嫩的学术新手,训练有素地操弄着社会学的手术刀,从一个个很小的切口入手,对教育切片取样、扫描透视。基于社会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以叙事、描述为主,加以归纳和分析,几十篇论文如同对教育病的一张张彩超和CT,不动声色而深刻入微,呈现出清晰的病理,时有令人触目惊心的发现。
    中国的教育病由来已久,甚至对教育的愤怒和批判都已经过时。尽管如此,并不能认为“是什么”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确定真问题就成为有价值的研究一个基本前提。这一册调查的诸多选题都在人所共知之外见人所未见,令人耳目一新。例如:示范性高中的进入,竞赛班学生的高中生涯,本科毕业生被就业,大学生入伍的收益风险,军事化的初中生活,一个高中生早恋的故事,一所乡村学校的迎检过程,政治课在北大,奥数行业中的北大人等等,都不是从大而无当的国家话语、政策宣示中产生的,来自活生生的日常生活,来自率真清澈的学生之眼。
    与之相连的,是自下而上的底层视角。如同趴在地上取景那样,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绝大多数调查是对在校学生的采访,这不仅是一种便捷的途径,同龄人之间的采访,学生采访学生,更容易获得外人难以获知的真实。这使得这些研究具有不一样的深度和感染力,不止得到一些真知灼见,而且有触手可及的质感和温度,令人感受到在冷静的记录背后那些挣扎的鲜活生命,这是特别难能可贵的。
    例如,对于那些制造着高考神话的超级中学,作者揭示了它精确到每一分钟的教学管理,34分下课,38分下课之类。还有这样的细节:有的学生睡觉不脱衣服,因为早上没有时间叠被子。高中三年没有脱过衣服睡觉的学生居然不在少数!
    关于复读与中学声誉的制造,作者揭示了学校通过压缩学生分母,制造升学声誉的内幕,由此出现大量的转考和弃考。老师动员一本、二本无望的学生转学,为什么是可行的呢?因为其他学校的“校绩”是以三本或专科上线人数来计算的,这于是成为一种“双赢”。
    在这种考试工厂,复读生甚至是受到优待的。学校的教育目标变得这样赤裸裸:任何课外活动都是浪费和多余的,因为“复读班和应届班不一样,复读班是来学习的!”为实现学校“北清率”的师生博弈同样冷酷无情。老师利用信息优势,形成一整套对付学生的策略,为取得自身的经济利益,千方百计动员高分考生报考清华北大而罔顾学生的风险,他们一旦落榜就成为学校有利可图的高分复读生。
    幼儿园的智育同样令人震惊。在基本没有竞争压力的北京郊区幼儿园,大班的知识学习包括清华少儿英语、数学、语文等。数学不仅要掌握20以内加减法、100以内顺数、倒数,还要学会数字排列、几何图形等等。最为焦心的是珠心算,要达到100以内的数字连加七八次的难度——我完全没有想到珠心算已然成为幼儿园的“奥数”!然后,是频繁的评估、比赛,珠心算要求10分钟内完成80道算术题,所有测试和比赛成绩都与幼儿园排名和教师绩效奖金挂钩。据作者调查,“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畏惧的情绪,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
    在许多中小城市和县城,都存在学生在老师家寄居的现象,寄居成为教师创收的“合法”渠道。被采访的学生告知,在她们那里,老师私下把这种现象称为“养猪”,一般交流都是问“你养了几条?”!
    这种比较是十分强烈的:产量巨大的教育学论文正在新一轮科学化、专业化、新潮理论的洗礼之中,突显着一种流行中的单一。教育经济学的定量研究方法如同其学科重要性那样不断膨胀,社会学、人类学方法和定性研究则明显旁落,它显示的其实是教育研究中人文性的旁落,复杂社会关系中人的命运、情感和温度,日渐为“纯科学”的数据、模型取代和湮没。也许,这就是非教育学科的北大社会学的青春学子对教育研究所做的最重要的启示和贡献?
    开辟“批判的教育社会学”的也夫兄,抱负当然不止于此。在这本书的姊妹篇《吾国教育病理》中,他对教育沉疴做出了“学历军备竞赛”的诊断,很有说服力。至于教育“怎么办”,是否能够走出“囚徒困境”,进入一个正常状态,则需要更多的人、更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也是我们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53#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22:19:2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今天揭晓。这个凸显教师视角的好书评选是对2013年度图书的检阅,也是对教师阅读趋向的描述。为引领广大中小学教师给学生推荐优秀少儿读物,鼓励出版机构为孩子出版更多优秀图书,本次评选增设“教师推荐的十大童书”。
  何谓好书?
  读者说,对教师而言,好书就是和教师做同一种梦的书。
  作者说,好的文字一定是从血管中流出,是以心相许。
  出版者说,要做有“心”的书。
  “教师喜爱的100本书”评选是一次寻找,我们寻找的是最好的“教师之书”。
  TOP10
  《教育魅力》 于漪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留一块黑板》 郭华 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盏一盏的灯》 吴非 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 [美]托尼·朱特 林骥华 译 商务印书馆
  《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 [美]张道龙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忠告中层》 郑杰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 张文质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俄]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 著  刘文飞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第一课》 朱永新 高万祥 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艾丽丝·门罗作品集》(7册) 艾丽丝·门罗 著  殷杲 张小意等 译 译林出版社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6日第9版




5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4:58:02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评选揭晓 60种书获殊荣
  新华网北京1月8日电 8日下午,由新华网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跨媒联合主办的“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评选揭晓了结果。小说类、非小说类、商业类、文史类、社科类、科普类、生活类、艺术类、教育类、童书类共50种图书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另有10种书目获“年度荣誉推荐”、“年度读者推荐”、“年度最佳影视改编”、“年度影响力阅读品牌”、“年度最佳创意营销图书”殊荣。同时,在200种候选书单中有50种图书获得“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提名奖。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繁忙的社会里,公众需要借助专业人士的品味、判断与眼光帮助阅读,选好书、读好书,是我们坚持举办‘影响力图书推选’的动力之一”,新华网副总裁白林指出。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社长孙月沐认为,“所有的书单,自古以来都是选家的眼光,我们追求的就是有自己的特点与权威性。大众和精英双方都能认可,国民和政府都觉得不错。希望这份书单让最大多数国人在思想领域上走得更远。”
  以“影响力”为概念网民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在轻阅读和快阅读大行其道的当下,特别是从国内每年出版40多万种中选适合大众阅读的图书颇有些难度。因此,主办方以“影响力”为概念,在推介和评选各类有影响力的图书时,不仅更好地凸显出版界的出版时效和出版动态,而且还可以很好地与那些“常销书”和再版书分开。 “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评选活动主题为“阅读,点亮梦想之旅”,立足创新,视野更为宽广和全面,推选更为客观和公正,力图打造一个推进国民阅读的中国好书年选品牌。这是一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一家行业权威媒体强强联合开展的文化惠民活动,积极为广大读者创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联合进行优秀出版物的推荐和推广。2013年12月16日~31日在新华网为期半个月的投票过程中,广大网民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份好书单是对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出版业成果的全面梳理,也是对中国出版人的一次集体致敬。 “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的各项评选或推介发布主要以专家评审和媒体评审组成评审委员会全程组织评选,以保证入选图书具有专业品质,广受业界、社会和广大读者认可。
  活动评选凸显五个特点分类更科学标准更明确更实用
  “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评选从2013年11月29日开始启动,评选范围是2013年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新书,分小说、非小说、商业种、文史、社科、科普、生活、艺术、教育、童书10类。此次评选凸显几个方面的特色和特点。
  其一,分类更科学更实操。在评选奖项的分类上,比上届有所增加,由上届的6大类增加到10类,分别为:“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小说类”;“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非小说类”;“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商业类”;“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文史类”;“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社科类”;“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科普类”;“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生活类”;“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艺术类”;“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教育类”;“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童书类”。
  其二,荐选更全面更广泛。活动组委会根据读者反馈和建议,本届特别设置了5项“2013年度影响力图书特别推荐奖”,分别为“年度荣誉推荐图书”、“年度读者推荐图书”、“年度最佳影视改编图书”、“年度影响力阅读品牌”、“年度最佳创意营销图书”。
  其三,备选更细致更扎实。本届年选是基于新华悦读每月的好书榜及《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阅读周报》2013年度好书季选。从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阅读周报》即启动了“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活动,到2013年12月10日,四个季度的推展活动全部结束,为了弥补遗漏,还专门增加了年度补遗书目40种。
  其四,特色更鲜明更突出。本届“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候选的200种书单呈现出4个特点:第一,关注潮流和大众。如,随着影视播放带动不少图书的热销,书单上有多种图书,就与影视有关。第二,候选书单翻译与原创平衡。第三,候选书单凸显出版社之间相对平衡。即原则上每类候选书单中,一个出版社入选图书中不得超过3种。第四,为了避免较为冷僻但有重大价值的书籍遗漏,评委会还融合各位评委和专家的相关建议予以统筹考虑。其五,标准更明确更实用。
  本届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评选的基本原则,仍以“媒体认可度、市场销售表现力、专家推荐率、读者票选率”为标准,追求“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评选的具体参照系是:一是以市场上较多为读者熟知的销售榜单等为参照;二是特别强调大众阅读、精英阅读或经典阅读并举。三是渠道影响参照,特别邀请了图书营销人员参与推荐评选。  




5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4:58:26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获奖图书
  小说类(5种)
  《带灯》贾平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繁花》金宇澄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哈扎尔辞典》[塞尔维亚]米洛拉德·帕维奇著 南山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出租车司机》薛忆沩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
  《为奴十二年》[美]所罗门·诺瑟普著 吴超译/文心出版社2013年11月版元
  非小说类(5种)
  《看见》柴静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故乡有灵》花如掌灯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出梁庄记:中国的细节与经验》梁鸿著/花城出版社2013年4月版
  《诗里特别有禅》骆玉明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版
  《谁的奋斗不带伤》赵美萍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版
  商业类(5种)
  《贫穷的本质》[印度]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埃斯特?迪弗洛 景芳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4月版
  《博弈与社会》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吴晓波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任志强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9月版
  《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张化桥著 黎木白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文史类(5种)
  《抢救维纳斯:二战时期艺术品与古建筑的遭遇》
  [美]伊莱利亚·达达尼·布瑞著黄中宪译/漓江出版社2013年2月版
  《我的父亲韩复榘》韩子华、周海滨著/中华书局2013年4月版
  《谁收藏了圆明园》刘阳著/金城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美]孔飞力著 陈兼、陈之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0月版
  《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徐志频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社科类(5种)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黄苇町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13年4月版
  《社交网络改变世界》[加]弗雷泽[印]杜塔著谈冠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神堂记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力与道德》景军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7月版
  《造假的知识分子:谎言专家们的媒体胜利》[法]巴斯卡尔·博尼法斯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8月版
  《个人印象》[英]以赛亚·伯林著 林振义等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科普类(5种)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贾兰坡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1月版元
  《自然的魔法》[英]理查德·道金斯著李泳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4月版
  《孟山都眼中的世界》[法]玛丽-莫尼克·罗宾著吴燕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科学外史》江晓原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
  《信息简史》[美]詹姆斯·格雷克著 高博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生活类(5种)
  《爱自己,好好吃早餐》蜜思编著 萨妮儿绘/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4月
  《Lonely Planet:云南》澳大利亚Lonely Planet公司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13年6月版
  《观照》林谷芳 孙小宁著/作家出版社2013年6月版
  《相性》[日]三浦友和著 毛丹青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7月版
  《本色:活出真实的自己》乐嘉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艺术类(5种)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上下)[英]迈克尔·苏立文著 陈卫和、钱岗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版
  《摄影之魂》李济山、钟山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5月版
  《瓷之纹》(上、下)马未都著/故宫出版社2013年9月版
  《摩天大楼》[美]罗杰·谢菲尔德等著 夏鹏等译/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设计与死》[日]黑川雅之著 何金凤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教育类(5种)
  《迈向云时代的教育变革》彭红光林君芬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
  《我们因你而改变》佟丽华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5月版
  《疯狂的科举》潘剑冰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版
  《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孙云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
  《做温暖的教育》陶妙如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童书类(5种)
  《羽毛》曹文轩著[巴西]罗杰·米罗绘/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3年9月版
  《无比美妙的痛苦》[美]约翰?格林著卢宁译/接力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下雪了》[美]尤里·舒利瓦茨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爸爸给我讲故事——父爱让我更强大》[美]迪士尼著/童趣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10月版
  《天空中为什么有个大洞》[英]肖恩·卡勒里著弈胧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5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4:58:46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特别推荐类
  年度荣誉推荐图书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成思危、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等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版
  《大数据时代》[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 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年度读者推荐图书
  《试金石》孙建江著林焕彰绘/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1月版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徐泓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年度影响力阅读品牌
  商务印书馆“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
  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年度最佳创意营销图书
  《植物大战僵尸》系列高洪波、金波、白冰、葛冰等改编/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社交红利》徐志斌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9月版
  年度最佳影视改编图书
  《万箭穿心》方方著/重庆出版社2013年7月版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辛夷坞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

5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4:59:09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50种提名书目
  小说类(5种)
  《沙海》南派三叔著/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2月版
  《返城年代》梁晓声著/东方出版中心2013年4月版
  《宝贝》六六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版
  《街猫》[加拿大]伊夫·博歇曼著 胡小跃译/漓江出版社2013年9月版
  《安德的游戏》[美]奥森·斯科特·卡德著 李毅译/广西科技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非小说类(5种)
  《莎士比亚书店:巴黎左岸,一个女人和她的传奇书店》[美]西尔薇娅·毕奇著陈荣彬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孔子传》鲍鹏山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打工女孩》[美]张彤禾著 张坤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3月版
  《朴槿惠:嫁给韩国的女人》[韩]姜尧植著 杨帆 郭汉东译/龙门书局2013年3月版
  《与撒旦的约定》[波]布鲁诺·舒尔茨著 乌兰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年11月版
  商业类(5种)
  《欧洲的经济改革》裘元伦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大融合:东方、西方,与世界的逻辑》[新加坡]马凯硕著 韦民译/海南出版社2013年5月版
  《微创业三十六策》章勇 罗懿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版
  《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华生著/东方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厉以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文史类(5种)
  《抢救维纳斯:二战时期艺术品与古建筑的遭遇》[美]伊莱利亚?达尼尼?布瑞著 黄中宪译/漓江出版社2013年2月版
  《李鸿章传:一位晚清在华外交官笔下的帝国“裱糊匠”》[英]罗伯特?道格拉斯著 李静韬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版
  《海盗简史》[西]西尔维娅·米格恩斯著夏侯珺、周默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13年4月版
  《帝制的终结》杨天石著/岳麓书社2013年7月版
  《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郭静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社科类(5种)
  《国学纵横》宋定国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潘剑冰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版
  《民国乃敌国也:政治文化转型下的清遗民》林志宏著/中华书局2013年6月版
  《爱欲与城邦:希腊政治理论中的欲望和共同体》[英]路德维希著 陈恒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
  《王元化晚年谈话录》吴琦幸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版
  科普类(5种)
  《通往诺贝尔奖之路——彼得·杜赫提的科学生涯》[澳]彼得·杜赫提著 高福译/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众病之王:癌症传》[美]悉达多·穆克吉著 李虎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2月版
  《生态农场纪实》蒋高明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5月版
  《数字乌托邦》[美]弗雷德·特纳著 张行舟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5月版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古田山册)方腾陈建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版
  生活类(5种)
  《只有医生知道》 张羽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家庭真验方——小药方 大健康》《大众医学》编辑部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1月版
  《爱上简单菜》月亮晶晶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5月版
  《京范儿》崔岱远著/中华书局2013年9月版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华彬、华楠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艺术类(5种)
  《贰零壹叁范曾新春书画》范曾编/荣宝斋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拒绝光滑》张俊东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年1月版
  《设计灾难》[美]史蒂文·海勒编 徐烨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李楠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年3月版
  《艺博会时代》[西]帕科·巴拉甘著 孙越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5月版
  教育类(3种)
  《教育的经济学批判》刁仁德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版
  《遭遇美国教育》高钢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
  《守望音乐教育》郭声健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童书(6种)
  “我的第一本日记”系列丛书 单瑛琪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3月版
  《五只小兔子的远方》吕丽娜著 友雅绘/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版
  《养天使的方法》[日]中川千寻著张桂娥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版5月版
  《中国第一套儿童情景百科》[德]艾娜·鲁特尔布斯、伊娃·迪斯、萨宾·舒克等著
  [德]埃丝特·冯·哈奇、德克·亨尼格等绘 任铁虹译/海豚传媒策划、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5月版
  《王子的奇境》秦文君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7月版)
  《潘宫的秘密1·受诅咒的黑暗古宅》司徒平安著/上海童石策划/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7月版




5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0:42:42 | 只看该作者
史金霞:2013,我读过的5本书
1、《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美国】卡伦·霍尼 著  译者:冯川  译林出版社出版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尼,是与弗洛姆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也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是社会心理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认为用社会心理学阐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伊德的性概念更适当。本书最早出版于1937年,是其代表作,书中对于“焦虑”、“爱的病态需求”“病态竞争”、“病态受苦”等问题的阐释,当今读来,仍然有振聋发聩之效。
2、《我的自由选择:原来经济学像诗歌一样美》
苏小和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
如果说哈耶克、阿玛蒂亚森、德索托等人的名字,对于大多数教师实在陌生,如果说茅于轼、杨小凯等人的文字,让大多数教师读来兴味索然。那么,对于那些还想了解一些经济学的教师来说,苏小和的《我的自由选择》以及《我们怎样阅读中国》两本书,则会使其在像诗歌一样优美的文字中,了解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并对现实世界,产生更为理性准确的认知。
3、《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
许倬云 著  新星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辑录许倬云先生10篇文章,系其在台湾清华大学所做之讲演。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观察,第二部分是讨论近代科学革命的背景及其未曾在中国发生之原因的一些讨论。许先生认为,“历史是我们对于过去的知识,是我们取舍整理对我们有意义的事件,以我们自己的认识加以贯串,用我们能够理解的逻辑,组织为一个对于过去的解释”。也因此,他明确表示:“每个史学工作者,隔几年有一番省思,至少有助于梳理自己的思路。再隔几年,我的观点必然又会有改变。因此,这本小书也不过是一己心路历程的里程碑而已。”
4《念楼学短》合集(《念楼学短之一:逝者如斯》、《念楼学短之二:桃李不言》、《念楼学短之三:月下》、《念楼学短之四:之乎者也》和《念楼学短之五:毋相忘》)
钟叔河 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钟叔河先生是大出版家,他主编的《知堂书话》、《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等,都曾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其学识胆识均受人敬重。黄裳先生为钟叔河《书前书后》写的序里说:“作者又是善于文章的。很沉痛的话,却闲闲落墨,别无渲染。如果寻根溯源,这种笔路风致,可以到东坡、山谷、放翁的题跋里去找。有如人的面目表情,有的只是一微笑,一颦蹙,而传达情愫的力量却远在横眉怒目之上。”这个评价,用来形容他的《念楼学短》,自是恰切。冬夜读此书,或微笑,或蹙眉,或发浩叹,或掩卷思,个中滋味,难以尽言。
5、《思想文丛系列》(《直面转型时代:<东方>文选19931996》,《回到启蒙:<方法>文选1997-1999》,《常识的立场:<书屋>1996—2001)文选》)
傅国涌、周仁爱主编、钟沛璋顾问;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读此三本书,梳理一个时代的精神脉络——《东方》、《方法》、《书屋》,三本杂志,串起一个时代;李慎之,李锐,王力雄,李泽厚,资中筠,杨继绳,李正涛,肖雪慧,王小波,李银河,秦晖,杨小凯,何清涟……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奏出一个时代的交响。从这个时代走过的人,阅读这套书,追昔抚今,自当感慨深系,不熟悉这个时代的人,这套书,会成为一座精神指南针。

备注:应《中国教育报 书评周刊》王珺女士之约,选5本书推荐,匆匆回想,选了这几本。

5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0:47:06 | 只看该作者
姜广平老师为《中国教育报》开列的私人书单
    姜广平老师推荐书单理由:
1、《农历》(长篇小说)。作者:郭文斌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阅读感悟:
这本书中有两个人物形象与我们的教育直接相关,这就是两个孩子:五月、六月。作家郭文斌在我们的对话里说:“好的文字,都是神来之笔,从本质上来说,我们都是上苍唇边的一只长笛,只要我们的笛声来自上苍的意愿,那么它就会动人。……不久前,有一位读者让我联系一下出版社,批发给她两千册书,她要捐给一些愿意接受捐助的学校,让孩子们去读。说来惭愧,当时我的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这个人要么是富翁,要么是一时冲动。如果是一时冲动,几万元花掉,家里成员找我的麻烦该怎么办,就没有急着联系出版社,心想等两天再说。不想过了两天,她又打来电话,问联系得怎么样了。我就提出到他们家,和他们家人商量一下再说。大概是她感觉到我想探究虚实,就让我到他们家,说儿子在家里。结果让我大吃一惊,也羞愧不已。房子面积不到六十平方米,很旧的楼,却收拾得很温馨。儿子刚刚大学毕业,居然特别支持家人做这件事,而且买了包书纸,要把这两千册书包好皮,然后在扉页上盖上‘像五月六月那样成长’的章子,然后送给孩子们。真是非常感动,也非常惭愧。我这些年也做一些公益,但和他们比起来,真是太差劲了。同时,作为一个作者,觉得自己的书能够被一位读者用她微薄的工资收入购捐,真是非常安慰,同时,我在想,这些年我出了那么多书,她为什么偏偏选中《农历》?”
2、《中国文化的重建》。作者:【美】余英时  中信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阅读感悟:
余英时说:“这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自动撤退到中国文化的边缘,另一方面又始终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好像大海上迷失了的一叶孤舟,两边都靠不上岸。”“我们希望重建的文化,也必须靠日积月累的工夫,不可能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
这本书,好在能够帮助你在文化坐标轴上找到你自己的位置,找到教育的位置。
3、《我在“最中国”的学校》。作者:柳袁照  文汇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阅读感悟:
这是一本来自我们身边的书。作者是我们中的一员,他在苏州市第十中学校做校长。他是一个诗人,又是一个教育管理专家。这两者,非常奇妙地结合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在这本书里,柳袁照除了让我们认知什么是“最中国”元素,同时,他还告诉我们,费孝通、李政道、贝时璋、杨绛、何泽慧、王季玉、苏雪林,这些光辉的名字,有可能是我们的学生,也有可能是我们的先生,同样也有可能就是我们的同事。
当然,这里,柳袁照并不是在论述教育的可能性,而是在指认教育的确定性。这才是“最中国”这一教育命题中最感动人的地方。
4、《文化与价值  维特根斯坦随笔》。编者:冯·赖特  海基·尼曼  译者:许志强。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阅读感悟:
作为流浪汉,维特根斯坦的一生都在尝试不同的事情。最后,他选择了做哲学家,他要解决哲学的问题。这本书告诉我们,他从什么地方来,要到什么地方去。似乎很少有一本书能像这本书那样拥有数量如此之多的思考对象。这是高质量的思考,是无限地逼近可能性之边缘的思考。唯有诚挚严肃的心灵,才能使思想具有提升一个世界的力量。
能够提升一个世界,就一定能提升我们和教育。
5、《本体论批判》。作者:谢维营等。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阅读感悟:
本体论所思考的问题,就是那些无法被科学“证明”或“证伪”的“大”问题。
有人认为,本体论这一并不来源于中国的哲学名词,也可以翻译为“存在论”“存有论”“是论”“本是论”。这一来,问题就非常明显,所谓本体论,我更偏向于它是关于存在、存在物的学说。譬如教育,我们应该建立起我们的教育本体论,将教育视为一种存在和一种存在物,甚至,将教育视为一种有机物。这样,教育的意义才与生命相关。
我基于这样的哲学理解,建立了自己的文学理论:文学有机本体论。在此基础上,我建立了我的“中国语文学科论”的基座:语文,是一门学科,而不是一门科学。在此基础上我建立了我的语文观:语文,其实是一门并不存在的学科,我们在一切实践中消解语文,也在一切实践中构建语文。
6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3:07:21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的5本书2014-01-01, 作者:黄集伟

◎《古拉格:一部历史》|(美)安妮-阿普尔鲍姆著|新星出版社
据本书现有资讯,套耕、独立出一本类似“古拉格词典”之类的“别册”应该不难,而这种脱胎于一部大书繁复详尽考察论证记述而来的“词典”,会更具说服力——它会会同本书一起成为有关“古拉格”的一部“历史书”“遗产书”和一部“生活书”。
语词之重常需要漫长的时间区隔,距离太近,匆忙的步伐和厚重的功利心会像雾霾般遮蔽双眼,而来自本书中诸多语词自身规律的发掘,对我们加速脱离愚昧的进程大有裨益。
比如,这本大书告诉我们,听起来相似的语词,其表达的内容很可能完全相左;比如,欧洲左派更容易在潜意识的导引下为苏联斯大林暴行辩护,因为他们同宗;比如,以经济建设、经济增长的口号曾在斯大林时代遮掩了无数恶行,而这些恶行的“反人类”胎记本质上与纳粹恶行无异……
“以史为鉴”是一句老话了,而它的细末层面现在可以本书为例,说,“以史为鉴”的起步是“以词为鉴”。

◎《裸命》|陈冠中著|天地图书
本小说是2013我读过的小说里最特别的一本——从故事情节到人物设定,用惯常的阅读经验去虚拟期待,基本没有。书中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半生不熟的汉语——作者以“拟误修辞”贯穿这个人物的始终,以此强调强巴的特别处。
用拟误修辞提示或点明人物个性的方法乔纳森在他的小说《啥都瞭了》里也用过,陈冠中的不同是,他将拟误修辞缩小到“成语”范畴。小说主诉者强巴搞不懂好多成语的字词选项,误会着,懵懂着,将就着,试探着用,用着用着,脾气、秉性、隐喻之类,也就“用”了出来。“强强,北京是不是气派不凡?”“不烦,一点不烦”……这个“烦”字好神啊。
这种似非而是的拟误修辞法也曾被郭小橹用在她的英文小说《简明中英爱情词典》里。在那部小说里,那些生涩别扭的英文反被一些评家视为该小说的语言创意:既紧贴角色命运,又复现文化隔膜。以此反观《裸命》中强巴将“临时起意”误读为“临时起腻”之类,其生动已不再只是恋人间的亵语,而成为一种氛围,很高级。
这样,选择“拟误”修辞的陈冠中以一种俭省直接的方式将主人公强巴直不楞登推到读者面前——他生性的直接与他遭遇的委曲互衬,他为人的单纯与他经历的繁黑互文,而他原始、懵懂的爱,则成为他跌跌撞撞命运里离奇的一根稻草——它被神秘之光包裹了一层又一层裹,没人知道它所预示的会是天堂,还是牢房。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禁书的审查与传播者》|齐格弗里德-洛卡蒂斯等著|社科文献出版社
书为多人同主题文字合集,读的过程,就像去旁听一场研讨会——一群过来人围坐一圈儿,回溯往事。他们腔调各异,视角百样,却围绕同一主题——用序者齐格弗里德-洛卡蒂斯序文标题说,本书讨论的主题即“在专制下读书”……这本书我年根儿上才从卓越买来,还没读完。
初步的感想是,在一个监狱般的语境里,人们对精神生活、精神滋养的渴望反是更茂盛、更挑剔、更着迷……它让阅读变成一次僭越,一种反抗,一场鸦雀无声浩浩荡荡的游行。
《德国档案》对本书给出的评语说:本书的“独特魅力在于,时代见证者们发言分享自己曾经缄口不语的许多内容,阅读时,人们有时会觉得,自己在俯瞰一个超现实主义世界。”

◎《摩西五经》|冯象译|三联书店
个冯译版“圣经”是2005年牛津初版出版7年后的修订版。
译者说,这一版“译文的变动,将近五千处。大多是进一步节俭文字、锤炼风格,但也有勘误、取别解或新说的。夹注,增添两项内容:一是简要补充古代近东宗教、历史文化跟经文串解的知识;二是列出中文旧译一些有代表性的舛误——主要是和合本,因其流传较广,常被引用——方便读者对照查阅。另有少数拗口的人名地名,做了减字换字或谐音意译。”
在在一篇旧文里,冯象曾说,“圣经”属于“不上书架的书”,意思是说,事实上,反而是那些不上书架的书被我们翻烂、翻旧,因为它更需要反复揣摩、研习,而那些码放得整齐壮观的书架上的书常常落满灰尘。
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孜孜不倦、耗时经年的译本,是出版者与译撰者奉送给读者的福利——不论是世界文化爱好者还是世界文学爱好者而言,《摩西五经》都算是一份优质的礼物。
从另一层面说,每日被微博、微信折腾得沸反盈天,脑子里的字词句篇个个沸腾激昂劲爆屌炸,晚上回家, 读几行冯译,是洗眼,也是洗心、洗耳。

◎《文章读本-三岛由纪夫文学讲义》|三岛由纪夫著|译林出版社
读之前,我觉得,像“文章读本”这么端庄的事儿,怕是跟看大闷片一样,读得人气喘吁吁吧?结果倒不是我想多了,是我想错了。
我甚至觉得,用“娓娓道来”这个俗词都无法比拟谈到文学的一些基本范畴时,三岛由纪夫的“洞穿”和“精彩”。
比如p191,三岛由纪夫谈文学中的优质比喻。他写“得当的比喻能够使小说免于过度的抽象乏味,令读者耳目一新,并在一瞬间掌握到事物的本质。另外一方面,比喻的缺点是将小说好不容易结晶起来的统一单纯的世界,分化成不同想象的领域,所以比喻的使用过度就会显得轻佻浮薄,有让坚实的小说像烟火一样炸开的危险。”
用一个精到的比喻讲解比喻的分寸和得体,这大概就是作家与文论家最大的不同。说得更加直白,这本书是一个水性极佳的游泳教练写的“游泳细则”,而不是一个旱鸭子口述的“入水须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5 16:21 , Processed in 0.1208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