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茶居:欢迎您到邮局订阅2015年《教师月刊》

[复制链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1:23:08 | 只看该作者
前言
建构一个“世界交换体系”

文 _ 林茶居

近期在创作一组以“兄弟”为主题的诗歌,其中写到老家渔村的一个老大哥:

这也是他的书房和会客厅
除了门与窗,一本书打开也有足够的光明
作为渔家汉子,他更为习惯
与朋友交换蔚蓝和开阔
有多少次拥抱,就有多少对人世的深情
……

我有一个体会,诗歌写作总会把我带进一个新的“人世”场景,或者说,诗让我重新认识人世与世界。“与朋友交换蔚蓝和开阔”,这是我从老大哥身上看到的气度,它使我意识到,这样的心灵状态多么重要:与大海、天空交换蔚蓝与开阔。我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懂得与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产生连接和呼应,让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深深卷入整个世界交换体系当中。它同时意味着对故步自封、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真理在握的拒绝。
这个醒悟也让我对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有了新的认知。2001年,中国加入WTO,走上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轨道,一方面,它承担起新的国际义务,也享受到新的贸易权利,另一方面,它通过修改相关法规,调整体制和结构,变革落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促进和鼓励更多的资金、技术、信息等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并与其他国家或组织产生多元而积极的交互反应,从而逐步建立起与世界接轨的市场经济体系。另外如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性活动,虽然存在规模依赖、过度消费等问题,客观上造成不少虚假的繁荣,但其对中国元素的充分建构,对外部文化的大胆接纳,包含了融入世界、与世界发生更多联系的国家冲动和期待。
一个现代国家,自然应该秉持这样的发展样态,而这同样应该是一个现代人必要的存在方式:抱持开放、容纳、吸收、对话、分享的生命机制和生活态度。它类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既是与世界交换能量,亦是自身的能动发展。他就是遗世独立,也依然在自然万物当中,在他自身的关切当中。除了自然、社会这些要素,寄寓于“环境”中的各种历史、文化、艺术的因子,同样也应成为其世界交换体系的一部分。
所以,如何为自己建构一个世界交换体系,并非空泛的问题,它事关一个人的视野、眼光、胸怀和精神格局。或许,只有在这样的体系中,他才可能知道什么是核心的价值,什么是珍贵的人性;才可能明确自己的责任,明识自己的心性,看见自己的局限,看清自己的边界。
教育越来越难,育人越来越不容易,这是很多教师的共同感受。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具有越来越多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当中,各种似是而非的风潮,各种令人目瞪口呆的事件,影响着他们的感知和判断。如果学校教育无法提供理解这个世界的方法与路径,他们就只能“向外”寻找,同时产生越来越多的“不信任”。这个时候,一个教师是否拥有自己的世界交换体系,将决定他是否可以教给学生多元文化理解和现实问题判断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不是出门旅行、出国观光,也不是广交朋友、熟读诗文,就是与世界产生了联系。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语言知识》一书中提出两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其一,为什么我们获得的材料如此之少,而产生的知识却如此之多——他称之为“柏拉图问题”;其二,为什么可资利用的材料如此之多,而我们的知识却如此之少——他称之为“奥威尔问题”。按照乔姆斯基的看法,任何国家都存在“奥威尔问题”。而在作为个体的人的身上,是不是也存在“奥威尔问题”?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所了解的信息,所拥有的知识,可能都是被篡改或重组的。
从这个角度说,建构一个世界交换体系,可以让我们既保持视听敏锐,又不被流俗所裹挟,对集体动员和那些一呼百应的东西具有警觉性,减少甚至避免陷入“奥威尔问题”。我们需要经常抬起头来,看看自己,看看自己与世界的距离,看看世界在往何处走,看看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世界被建构成什么样子。
写作此文,正是北方十二月的深夜。天寒地冻,山河发呆,这也是世界的样子——它是夜色,是星语,是一个人“优美地走着”的身影,是我年关渐近的愈来愈绵密的乡愁……



目录

专栏
老师,你的教育生活美好吗 _ 周勇
旁观其外,还是置身其中 _ 李政涛
时间镜子里的观念 _ 朱永通
教育中的“等待” _ 叶菊艳

封面
程红兵:从上海到深圳

名家
章启群 什么是健全的教育 _ 李节

现场
记事  身边的“提灯” _ 周益民 | 发泄本 _ 张如卿 | “我怎样让我的女儿对我笑一下?” _ 书华 | 阳光露脸了(日记连载 _ 刘发建
师道  漫谈“教师的魅力” _ 马国新
杨文学:写一本“给学生的书”
课堂  学生为什么不举手 _ 陈大伟
吴非说  学习不是为了“竞争”
朱永新答  小学大学问——答冯莉芳老师问

话题
儿童应该背诵什么
儿子,这篇课文你可以不背诵 _ 桂杰
这篇课文为什么“可以不背诵” _ 吴礼明
到底要不要背诵 _ 高子阳
儿童需要背诵经典 _ 桂杰

阅读
为什么阅读是迷人的
做一个开放的教师 _ 陆晓红
阅读的乐趣 _ 朱煜
“为什么要读经典” _ 蔡朝阳
因为阅读…… _ 王木春
我需要阅读吗 _ 戴曙光
在阅读中建设自己 _ 段艳霞

人文
被哈三中往史“烫”到 _ 关文丽当年的诗 _ 杨建英

视窗
校园  厦门市海沧区绿苑幼儿园
答问 _ 卢望军 _ 石军
图片  厦门海沧:阅读是迷人的
江苏常州:一本书的聚会
大夏  展现教育细节之美

2014年《教师月刊》全新改版,欢迎继续订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9 02:32 , Processed in 0.1590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