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书法大讲坛之一:陈忠康讲座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1:59:07 | 只看该作者
二、练习要求:
    观察:眼看字帖,观察每一笔画时都要估测其笔画与米字轴线方向的关系------是趋于平行还是不平行?是趋于直线势还是趋于曲线势?(只判断这两点就够了),但要注意的是:临习时要求对字帖的线方向作概括性处理,尽可能直线化,若遇较明显的曲线、波状线时也应减少细节以突出其方向的主势(图16)。
操作:眼对上述关系判断清楚后,手即以中锋线(如第一单元练习)果断书写,注意:写的过程眼睛不要看手的操作过程及结果,要让手训练到完全的按照大脑的指令去把握操作的过程。(这一点类似于“打字”中的“盲打”,只要稍加训练即可获得)。
检核:临写完后以“方向检测法”对结果进行校对(“方向检测法”见第一单元的第8页)。检测出错误要及时反复重写(只要求方向准确,线长度及线位置先不要考虑),直到写准为止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1:59:24 | 只看该作者
二、练习方式及分解步骤:
    A、单个笔画临准后,可逐渐过渡到看两三笔写两三笔或看一字写一字,直到随看随写,边看边写。
    B、按笔顺写,可先将一个字中的同一基本方向的线写完再写其它方向的笔画。比如先写横向线,再写纵向线,再写斜向线。
    注意:做这种练习时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所临的线向与米字轴的关系(是平行还是不平行),二是在一个字中那些同基本方向的线、相互间的关系(是平行还是不平行?)
    C、慢速能临准后就可以逐步加快临写速度。速度快而准确率高说明眼手的协调能力及对方向的控制能力强,线向感好,反之则弱。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1:59:43 | 只看该作者
二、线的长度及分解训练
    任何一根线除具有一定的方向之外还具有一定的长度,线长度的性能与作用一方面决定着线势(即线方向伸展之势)的强弱,线长则势强,线短则势弱。(图18)另一方面,线长度的变化往往也决定着字结构的基本形状。
    (1)横向线的长度
横向线的长度决定字结构的宽度,横长则字形呈宽呈扁,横短则字形呈窄呈长。(图19)
在横向线群中,长度均等则其形体呈方,长度不等则其形体呈梯形(或倒梯形),故线与线的关系就具有或“仰”或“覆”的视觉倾向(图20)
    (2)纵向线的长度
    纵向线的长度决定字形结构的长度(或高度)。纵长则字形呈长呈窄,纵短则字形呈宽呈扁。
    在纵向线群中,长度均等则其形体呈方,长度不等则可以使形体产生高低参差等视觉倾向
    (3)斜向线的长度
    斜向线的长度变化决定字角的方圆,长则角锐呈方,短则角钝、呈圆。(图23)
练习要求:
    观察:线长度的观察不是对单根线条长度的考察,而是对线与线之间(线群组织)的长度的比较结果的判断。因此,线长度的观察有两方面:一是同向线的长度比较,而是异向线的长度比较。(必须注意的是:线的长度都是有起止点决定的,因此,对各线条起止点的正确判断即可获得准确的长度关系。从而,对线长度的观察其实质就是对各线起止点所形成的方向、角度关系的判断。
    操作:眼对上述关系判断清楚后,手即以中锋线果断书写。注意:线长度的练习不宜“盲写”,因为对各线起止点的落笔位置需要眼睛的帮助才能进行。
    检核:临写完后以“方向检测法”对结果进行校对,检测出错误要及时反复重写,直到写准为止。
练习方式与分解步骤:
A、同向线群的长度临写(图25)。
对同向线群的起止点判断无非两点:1、各线起或止点是齐平还是不齐平?不齐平的话其形成的角度有多大?
B、异向线群的长度临写(图26)。对异向线群的起止点判断只有一点:即形成的角度。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2:00:03 | 只看该作者
三、线的位置及分解训练
    C、异向穿插形态的位置变化
    异向穿插指不同方向的线的穿插形态,穿插位置的不同可以使其情调产生极大的差异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2:00:26 | 只看该作者
四、练习:
1、间距练习       2、交接练习        3、穿插练习
步骤与要求:
间距练习:  眼睛正确判断字帖处于同向线时的间距关系。  检查习作的间距正误(间距检测主要看线间空白部分的宽窄)
交接练习:  眼睛正确判断字帖的交接关系(即哪一种交接方式或类型)。  果断临写。   检查习作的交接关系是否正确。
穿插练习:  眼睛正确判断字帖的穿插关系(即哪一种穿插方式或类型)。  果断临写。  检查习作的穿插关系是否正确。
第一次作业1、综合线方向临摹练习一张。2、线长度临摹练习一张。
第二次作业3、线位置临摹练习一张。
2、线方向、长度、位置综合临摹一张。
(本单元内容分2节,第一节请交第一次作业,第二节再交第二次作业)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2:00:4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单元    笔墨形态的形式要素
    笔墨形态是指书法形象中线条(笔画)自身所呈现的形态。如果将字型  架比喻为房子,那么线条(笔画)就是建材,房子的外观无论如何漂亮,倘若建材的品质低劣,那么,这个房子始终是一个无法入住的危房。而反过来,如果建材优良,但房子的外观不够美观,那么它所导致的不过是美感上的遗憾而已。由此可见,在传统的书法审美观念中,线条的重要性要强于字形的重要性,即使在今天,许多书法美学理论也是将线条笔画视为书法最为本质、最为核心的要素,而将空间形态的字形、章法等视为次一级的东西。之所以有这样的  法,是因为字形、章法等空间内容是视觉艺术、绘画艺术共同的基本命题,而惟独对书写性的线条笔画品质高度重视则是书法特有的要求。因此,在书  的一般认识中,也往往将线条笔画视为形式层面的“内功”,而将字形间架视为“外功”。
    书法的线条形态内容由两方面构成:一为反映在人们视觉中的线条外观想象;二为呈现这一外观形象的笔墨调控技术。前者我们称为“线条”,后者称为“用笔”。“线条”的外观由线形状与线质感所体现,而“用笔”的技术我们则从毛笔调控与笔法规范这两点去加以区分。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2:01:00 | 只看该作者
一、线的形状及分解训练
    任何一根线(笔画)除了具有一定的方向与长度之外还具有一定的面积(也可以理解为线的宽度),线形状即指由笔画面积的边廓所形成的形状
线形状(各种字体、不同的书法家的线形状差异很大,这是形成不同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线形状是由毛笔在纸上运动时的形态决定的,因此,人们习惯将其称为“笔画”,并总是用“粗线”,“细线”、“方笔”、“圆笔”来对其进行描述。“粗”、“细”说的是笔画的宽度,指的是线条整体的宽窄效果[图二];“方”、“圆”则将特指线条两端的形态特征[图三]。
楮偏细而颜偏粗                     行草书的线型变化往往很大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任何一个笔画的形状都是尤其起止形态(左右轮廓线的方与圆)以及除起止点外的笔画段落形态(上下轮廓线的宽与窄)决定的。也就是说,在临摹过程中、在观察一个笔画时,只要对其宽窄及其起止的方圆进行准确的判断,就可以对其形状作出正确的认识[图四]。
图4) 横画的线变化
(大家可以做这样的练习:找一种晋唐法帖如兰亭序,仔细观察字帖中每一笔横画的线形状的变化,晋唐书法要比宋以后书法变化丰富得多)
1、 形状的基本类型:
A、起止方面:方。圆。上方下圆。上圆下方。[图五]
图5) 横画起止的方圆变化
B、 笔画段落方面:粗。细。粗—细。细—粗。粗—细—粗。细—粗—细。[图六]
(图6) 横画的粗细变化
    2、线形状的视觉分析:
线段粗则面积大、视觉性强[图七]。线段细则面积小、视觉性弱[图八]。起止方,线则方峻刚猛、其势外张[图九]。起止圆,线则圆浑饱满、其势内敛[图十]。
    3、线形状与用笔的一般对应关系:
书法线条是以毛笔书写出来的,所有的线条形态也都是毛笔作用的结果。毛笔在纸上的基本运动方式主要是提与按,重按其笔画则粗,轻提其笔画则细[图十一]。渐按则笔画渐粗,渐提则笔画渐细[图十二]。露锋时笔画起止易呈方尖,藏锋时笔画起止易呈圆厚[图十三]。
(毛笔的弹性与手腕的动作,所产生的渐提与渐按的组合变化导致了笔画粗细的细腻变化,这是书法的艺术产生的重要原因)
    4、线形状的分解训练:
    a)观察清楚每一笔画形状的概貌——既笔画的粗细宽窄和起止处的方圆。
    b)估测好每一笔画的用笔方式——即起止时笔锋的藏露和行笔时的提按轻重。
    c)按观察与估测好的结果进行书写。
    d)对书写的结果进行检测:a、用方向检测法对线条起止边廓的方圆所形成的角度进行检测[图十四],b、用方向检测法对上下轮廓线所呈现的水平或倾斜角度进行检测[图十五] 。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2:01:17 | 只看该作者
二、线的质感及分解训练
线质感指由墨色在纸面上所呈现出的肌理质地效果。人们谈论线条时所作的“软”、“硬”、“厚”、“薄”以及由此引申的“苍劲”、“秀润”、“枯涩”、“浮滑”等描述指的就是线质感给人所带来的视心理感受。从而,线质感就是线的质量、品位与格调的显现,人们对一切工具材料的选择以及对一切用笔方式、方法的追求其目的就是要获得合乎个人审美情趣的线条品质。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作者笔性的优劣,同时还可以体现出作者的审美品格。这一点,也可以说线质感就是用笔、线条存在的目的。线质感决定于笔墨纸张等工具材料以及书写时的力度、速度的选择,不同的工具材料及不同的书写力度、速度将产生不同的线条品质(图十六)。
因此,从形式技术层面出发,对线质感的学习首先就是对工具材料的测试及书写效果的辩识。
    (1)线质感的分类:
    线质感一般由力度感与速度感两方面构成,力度感即线条品质所呈现出的力量,比如“轻”、“重”、“厚”、“薄”等 (图十七) 。
    速度感即线条品质所呈现出的速度,比如“快”、“慢”、“疾”、“徐”等 (图十八)。
    (2)线条感的视觉分析:
    一般而言,线细其笔画易显“重”(图十九),速度快其笔画易显“薄”、“滑”,速度慢其笔画易显“厚”、“涩”;墨薄则“轻”,墨浓则“厚”,线枯则“浮”,线润则“实”。中锋与偏锋的综合运用也会产生十分丰富的对比效果。然而这些都是相对而言,在具体的线条情景中,“轻”、“快”、“淡”的线也可能显示为“清润”、“飘逸”(图二十)等等。
张旭、怀素的草书线质感的变化十分丰富,请注意观察“戴”字线质的变化。
    (3)线质感的分解训练:
    A.通过不同程度的提按书写去辩识其线条的质感差异,并在其中选择与确定最接近原作效果的线条及书写动作(图二十一)。
    B.通过不同程度的书写速度去辩识其线条的质感差异,并在其中选择与确定最接近原作效果的线条及书写动作(图二十二)。
    C.墨色质感与纸张的选择也可通过以上的方法去进行确定。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2:01:36 | 只看该作者
三、用笔与笔法的分解训练
    用笔即指对毛笔的使用与调控,它泛指以毛笔来表现的所有形态结果及方法,笔法则专指合乎书法传统规范的毛笔使用方法。之所以要在这里专门地定义这两个名词,是因为我们把用笔看成用笔方式的无限可能的总集合,这种用笔可能是为一般人所接受的书法的用笔,也可能是国画上合理合法但在书法上可能令人难以接受的,甚至是其它可能使用毛笔的任意一种方法;而同时,我们把笔法看成是一个有限的用笔方法的集合,这些用笔方法是为书法界所普遍接受的、合乎传统规范的用笔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笔法虽然是一个有限的用笔方法集合,但这个集合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开放性的。例如,黄宾虹晚年所作山水的题款书法十分的精彩,完全是以画山水的  擦点染的用笔方法来作书法,大量地使用宿墨也是以往所无的。林散之晚年的草书中也有大量的类似的画法的用笔。由于他们书法实践与创作上的艺术成就,他们实际上为笔法体系增添了新的类型,探索出了新的可能。更重要的是,透过严格形式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晋唐人的笔法要比宋以后书法的笔法要丰富的多,这是我们今天的书法学习与探索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际上,常见的普通书法教程上关于笔法的说明都是准确的,但都只是说明了最基本的用笔方式和规范。诸如中锋与偏锋、藏锋与出锋、提按与转折等,都是用笔的最基本的方面,这些最基本的用笔方法的丰富细腻的组合构成了书法线条的变化就非常的丰富。
    现在我们来对这些字的每一个笔画对照中锋—偏锋、藏锋—出锋、提—按、转—折的用笔方式进行分析: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2:01:52 | 只看该作者
(1)根据笔画形态,分析每一个笔画到底应当是中锋还是偏锋写出的,我们可以看出,王羲之使用偏锋的频率远远说明清书比明清书家多的多(实际上晋唐名帖中偏锋的使用频率非常大,尤其是二王体系的书风,如孙过庭《书谱》)。由于偏锋的较多使用,线形状上方、尖  形较多,视觉上的刺激性非常强,同时,要注意到有些笔画是从中锋过渡到偏锋,而有些则是由偏锋转成中锋。因此,关键在于中锋与偏锋合理的的组合使用,可以使线形状的变化丰富,对比强烈,也使得线条的质感形成变化,形成对比,更富于立体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0 04:07 , Processed in 0.1021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