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谢有顺:夏先生不只有知识谱系 也有很好的艺术修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31 12:4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谢有顺:夏先生不只有知识谱系 也有很好的艺术修养
2013年12月31日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于一爽






导语: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教授于2013年12月29日(北美时间)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92岁。夏志清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196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


导语: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教授于2013年12月29日(北美时间)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92岁。夏志清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196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作者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使此书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中国现代小说史》也是内地80年代“重写文学史”运动的最重要的动力。凤凰网文化第一时间连线了著名文学批评家谢有顺先生,他表示:“他(夏志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和大陆形成了另外一条线,是非常重要文学研究史论专家,角度、价值判断都和当时国内的不同。而且对我来讲最重要的是,他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很强,不是只有知识谱系,而是有很好的艺术修养。”
以下为对话实录:
谢有顺
夏先生不只有知识谱系 而是有很好的艺术修养
凤凰网文化:刚刚得知消息,您怎么理解夏志清和他的研究?
谢有顺:他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和大陆形成了另外一条线,是非常重要文学研究史论专家,角度、价值判断都和当时国内的不同。而且对我来讲最重要的是,他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很强,不是只有知识谱系,而是有很好的艺术修养。
凤凰网文化:国外环境提供给他的具体的研究条件是什么?
谢有顺:首先是自由空间提供了他不同的视角、他超越了一种政治偏见。当然,另外一个问题,也可能落入另外一种政治偏见,不是意识形态先入为主。
凤凰网文化:但是可不可以说,如果没有夏志清,张爱玲等人的地位还要等到一个历史时期之后再被发现?
谢有顺:因为国内读到夏志清都比较晚,当时张爱玲已经显赫的地位了,所以很难假设和反推。但是这不能否定她有有自己的眼光和艺术发现。当然,张爱玲的价值是迟早的,但是学术界怎么评价,在当时未必敢这么大胆,当然也有人认为夏志清对张爱玲评价过度。
李欧梵更以文学史角度研究 但他们都注重艺术感觉
凤凰网文化:李欧梵算是他的弟子了。也从国外反观国内文学,区别您讲讲?
谢有顺:李欧梵可能更以文学史角度研究,视野上更加文化的视角,着力点不是细致的艺术分析。但是他们都和国内评论家普遍的区别是不单纯讲观念、概念和运用已有的评论,更注重艺术感觉。
在国外看盖棺定论的作家有优势
凤凰网文化:在国外语境对于评论的优势是?
谢有顺:在国外,看盖棺定论的作家有优势,比如史料的掌握可以更加自由的分析。但是对于变化中的当代文学,还处于旺盛创作阶段的不断涌现的年轻作家的掌握是十分有限的。缺乏文学场的交流会对评论本身造成一种隔膜,这种隔膜不是能力的限制,而是因为看待作品更孤立。
凤凰网文化:但可能避免了一种普遍的尴尬,不牵扯人情因素。
谢有顺:但是评论家在国外火了之后也可能和国内的作家认识,所以这都不是根本的问题。我理解的评论的根本问题还是是否具备立场、独立感觉、问题意识,内在的禀赋。
批评也是一种写作 和作家的写作一样独立
凤凰网文化:那如何理解批评家和作家之间的关系?
谢有顺:批评也是一种写作,和作家的写作一样也是独立的,不存在需要鞭策推动。反过来作家也不需要,不是你说我好还是坏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智慧的、灵魂的碰撞、审视、交流、沟通。另外,作家可以从批评家批评别的作家文章里面受益,很多批评具有公共性、普遍性。
就算全中国都喜欢鲁迅 也不能否认有一种人就是不喜欢

凤凰网文化:您如何理解他关于鲁迅、五四的理解,是不是另外一种政治偏见?
谢有顺:我也不否认意识形态的偏见,但其实我能感觉到,他可能还真不是特别喜欢鲁迅,就算全中国都喜欢鲁迅,但也不能否认有一种人对鲁迅就是不喜欢的,比如钱穆先生认为鲁迅笔下的人物国语尖酸刻薄、缺乏温和敦厚,用阿Q对国民性的的概括也缺乏普遍性。
谢有顺:主要学术兼职有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终审评委兼评委会秘书长、广东省影视创作中心评审委员会委员。曾赴美国、英国、日本及台、港、澳地区开会、访问、讲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1:45 , Processed in 0.11549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