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为繁华易素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4 12:4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为繁华易素心
董文华
21年的教学生涯,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着,但它流过的印记,却无比清晰。岁月,让我在婉转中蜕变,不间断地告别过往,不间断地丰富自己。
路在脚下,更在心上
1992年8月,一纸调令把我带到一所“抬头只见巴掌大天”的乡村小学,我成了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走进一间不足50平米、屋顶可以“透视蓝天”的教室,踏上高低不平的讲台,看到的是斑驳的黑板、岁月熏染的四壁。
刚参加工作,徒有热情缺少经验。外出听课,不知道课“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孬”在哪里。连续四年参加区、市优质课大赛,想得最多的是“我怎么在课堂上展示教学技能与风采”,我对“学生是怎么想的?他们有什么认知困难?”缺乏了解,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那时赛课最好的成绩是市三等奖。
这自然不是自己想要的课堂。
为了让教学实践寻找到理论的支撑,我开始订阅杂志、购买书籍。当时没有复印机,看到好的案例、就及时摘抄,手抄的案例就有十几本。仅《认识角》一课,就有十几个案例,而且每个案例后面都附有自己的解读和分析。周末还要从学校借好多名师课堂的录像带拿回家,顺着倒着反复看,对每个细节进行揣摩,在名师和自己的课堂这两个场景中不断地切换、质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是最好的路径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走进同行的课堂中也不忘追问:让我来教,我将怎么办?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还有哪些更好的措施和方法……靠着这样的“笨法”积累了好多案例,慢慢从懵懂中走了出来,对课堂有了感觉。
随着教育视野的不断扩大,又引发了我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进一步追问:小学数学是什么?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数学还是学生的心灵?如何建构生命课堂?在不断的思考中,课堂教学的视角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关注“教师如何教”到关注“学生如何学”。即使站在省教学技能大赛的讲台上,我的心里装的只有学生,正是这种真实平和的心态让我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也正是这种目中有人、充满关爱的课堂显得更耐人寻味。这节课,顺理成章地拿到了大赛的特等奖。
从“数学教学”到“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区别,更是观念的更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进入学生的灵魂,涉足孩子的精神世界。于是,除了备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还要挤出时间看更多的不在常规检查范围的“学生作品”,听任何一个愿意说心事的学生“唠叨”,这太耗神。外人可以不理解,自得其乐就好。
在河南省“首届最具影响力教师评选”的颁奖现场,我展示的一张张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照片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课堂学习时的专心,课后作业的用心,课余玩耍时的开心……学生的作业更是有趣,不是常见的算式和应用题,而是一则则短文,一个个故事,一幅幅图画,这些深深浅浅的脚印都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多年后学的知识会忘记,但是这些细节也许会永远珍存在心底。
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一路走来,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需要努力才能超越的“瓶颈”。如果原地打转,是很无趣的事,只要你愿意用点心力,就可以打开另一扇窗,进到另一个层次,所谓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比如,上课时学生不听话,我感到很沮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去琢磨;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成绩差,良心上过不去,就要去反思;看到一个成功的经验很想试一试,更要去研究……把自己的教育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当研究对象,把如何让教育教学更美好更舒适作为研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当你负责地、深刻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发现、追踪、分析、思考、解决的时候,你会感到很有意思。这是一个比较“累人”的过程,但是时刻都能体验到“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再怎样做”“除了这样做教师还可以怎样做并做得更好”所带来的乐趣,也会深深地感受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教育教学境界。有时候我在想,让教育教学变得快乐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遇到了问题,通过研究和思考解决了一个困惑,收获了经验,内心会感到由衷的喜悦与满足。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整理的公开课《前后》教学设计发表在《中小学数学》杂志上,文字变成了铅字,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之后文字的触角伸向了教育更广阔的空间:那些课堂的场景、经典的案例、失败的教训、生命的晤对,都以爱和铭记的方式珍藏起来了。写,然后知不足。通过文字进行反思和回顾,把教育过程拉近或放大,从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了更明确的教育自觉,眼睛更明朗了,内心更安静了,步子更坚定了,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丰富和更新的过程。其实不是我的课讲得有多好,不是我的悟性有多高,只是我对教育投入了情感,这和绩效工资、评优争先没有任何关系。不让自己停留在现状,始终保持那份心灵的敏锐与开放,把日常的工作多想一点、多做一步,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追问,不断地探索,然后经由学习、实践,努力去“穿越”,从而探寻最好的自我。
笨笨地做,乐乐地做
“人生只是一个向往。”要过怎样的生活,得靠自己努力去赚取。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笨笨地做、乐乐地做。成长没有捷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需要一门心思放在学生身上,放在课堂中,需要吃别人不愿吃的苦,花别人不肯花的时间,下别人不愿下的功夫。任何的改变、再远大的目标也是从一点点做起:课堂教学从“一点点”开始改善;课题研究从“一点点”开始琢磨;读书和写作从“一点点”开始累积。
“人之幸福,全在心之幸福。”学生喜欢我,爱上我的数学课,那张三等奖的获奖证书再也阻挡不住我前进的脚步。研究课、观摩课上到了省里乃至全国,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也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教学专著《让小学生恋上数学》已经出版。教育是相互成全的,用自己的努力成全学生,同时也被学生成全。在三尺讲台上,在琐碎的教育生活中,在学生成长里,我享受到教师那份特殊的充实与幸福,拥有了一位普通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
不为繁华易素心,做人、做教育,宁静才能致远。我喜欢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感觉,慢的东西才能“养人心,修人身。”21年的教育生涯,回忆那些曾经被甩在身后的困顿和曲折,恰恰就是最美的风景,因为它磨砺了一颗日渐坚强的心。
于尔克•舒比格《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这样写道:“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这南瓜式的心灵,是一心一意;这世界上最温柔的力量,是坚守到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5 21:17 , Processed in 0.08988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