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记文学应该成为独立文学文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1 18:0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记文学应该成为独立文学文体
来源:中国作家网 郭久麟
  当前,文学文体划分比较混乱,在各种文学史及文学理论教材中,在各类文学评奖中,在各种文学选本中,对文体划分都不尽一致。在这里,笔者慎重提出:传记文学应当从散文中分离出来,与纯散文、报告文学并列,成为独立的文学文体。由此,文学文体亦应分为七大类:即诗歌、散文、小说三种纯文学文体;由文学与表演艺术结合产生的戏剧文学文体(即戏剧剧本);由文学与历史结合而形成的传记文学文体;由文学与新闻结合而产生的报告文学文体;由文学与美术、音乐、舞蹈、建筑及表演艺术及新兴的影视科技结合产生的影视文学文体(即电影电视剧本)。
  对文学文体的划分,古今中外有不同的标准和方法,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结果,各式各样的类别。但大体说来,对文学文体的分类,20世纪初叶以前,主要有三种:即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中国古代的二分法,是把文字表述的作品分为韵文与散文,凡是押韵并表比较讲求韵律的,都称为韵文;而把不分行押韵的文章都叫做散文。汉魏六朝以后,文学意识日益增强,作家们把文学性的散文逐渐同历史、哲学等非文学著作区别开来,划分开来,强调散文的文学性、情感性和形象性。西方古代运用的是三分法,按文学作品的性质和表现方法,将文学分为叙事文学、抒情文学和戏剧文学三类。四分法则是在小说、戏剧兴起后,将二分法与三分法综合起来,把文学作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体裁。应该说,四分法既吸收了中国古代二分法的优点,又借鉴了西方古代三分法的长处,并考虑了小说这个新兴文体的地位,将文学作品的表达内涵、表现手法、语言运用与外在形态等方面的特征都结合起来了,是比较科学,也适合当时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因此得到大家公认。
  但是,文学文体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对它的分类也在不断深化、变化、发展。20世纪以来,电影电视迅速发展,为其写作、供其拍摄使用的影视文学剧本也应运而生,且逐渐蔚为大观,并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手段,于是,影视文学逐渐成为文化界共同承认的一种文体。20世纪20年代前后,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运用文学手法和文学语言报道生活中的新人新事的报告文学文体迅速崛起,愈来愈繁荣,逐渐得到大家的首肯,遂从散文中剥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文体。但是,古以有之的传记文学,其独立文体地位却至今未得到文学界的公认。现在,不少文学史,文学理论教材,乃至各种评奖(如鲁迅文学奖)和多种文学选本(如《新文学大系》)或者是根本不提传记文学,或者是把它划入报告文学(甚至列入回忆录),我觉得,这是欠科学合理的。我觉得,传记文学也应该从散文中分离出来,获得独立的文学文体地位。其理由如下:
  首先,传记文学历史悠久。两汉时期,中国传记文学就已经诞生。司马迁《史记》中的大量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写的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却非常讲究文学的构思和立意(如廉蔺列传、屈原列传),讲究文学的人物描写和刻画(如项羽本纪对项羽的刻画),讲究文学语言的运用和文学氛围的渲染(如荆柯刺秦对悲剧气氛的渲染),取得了高度的文学成就。司马迁的《史记》比西方最早的传记名著《希腊罗马名人传》早100多年,且博大精深、结构完美、人物众多、个性鲜明、感情充沛、文采焕然,其中的许多传记作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优秀的传记文学佳作。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充分揭示了《史记》中的传记文学高度的历史性与文学性。以后,班固撰写了《汉书》,陈寿写出了《三国志》,范晔创作了《后汉书》。以上4部史书合称“前四史”,其中大量传记文学作品代表着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最高成就。汉魏以降,各朝各代的断代史中的人物传记因受皇权制约,作者的个性减弱,传记的文学性式微,逐渐失去传记文学的特点,反而是民间的一些作家却运用文学的手法写出了大量文学性、情感性较强的传记文学作品,如《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方山子传》《徐霞客传》《影梅庵忆语》《李姬传》《浮生六记》等。而在清末,王韬、梁启超、蔡元培、张炳麟等人的传记文学作品,尤其是启超以《殉难六烈士传》《李鸿章传》等传记文学作品,完成了从中国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文学的嬗变。“五四”以后,胡适、郭沫若、郁达夫、沈从文、朱东润、张默生等传承《史记》为什么代表的传记文学传统,吸取西方传记文学的优点,倡导并创作了大量优秀传记文学作品,把中国传记文学提升到新的阶段和水平。
  其次,传记文学在当代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势头和潜力。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传记文学更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展现出兴盛繁荣的局面,对读者和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第一,传记作家的大量涌现和传记作品的大量出版,这些年,传记文学作品发表和出版的规模和数量几乎与长篇小说接近,超过了其他文学文体;据初步统计,仅1984年至1990年,我国内地出版的人物传记就多达3700多部,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人物传记更以每年超千种的速度递增,而主要发表传记作品的《人物》《中华儿女》《名人传记》《传记文学》《中国传记文学》等刋物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见《传记文学:当代中国热读》——《荆禁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6期)。而且,传记文学创作的质量大大提升,高水平的传记文学精品不断涌现。第二,传记文学的评论、理论研究和传记文学史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巨大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专家,如韩兆琦、杨正润、李祥年、陈兰村、赵白生、朱文华、张新科、俞樟华、郭久麟、全展、王成军、朱旭晨等。第三,传记文学的创作研究组织: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和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第四,传记文学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灿烂的远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们个性的充分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写作传记和自传的人会越来越多,阅读传记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传记文学将越来越兴旺发达,成为各类文学体裁中的大家族,成为文学的主流文体。陈建功认为,传记文学已进入“黄金时代”,“传记文学正充分显示着他的文体上的优势,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的确呈现出比其他文学品种更为生气勃勃的前景。”(见《憧憬传记的黄金时代》——《文艺报》2000年9月19日);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长赵白生预测:“传记文学可能成为21世纪标志性文类。”(见赵白生:《传记文学怎样才能成为新世纪的标志性文体》)南京大学博导杨正润在其《现代传记学》中乐观地预言:“今天传记已成为最重要的文体之一,可以预言21世纪是属于传记的时代”。因此,更需要给它独立的文学文体地位,以促使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把有两千多年传统而且在当代越来越兴旺发达的、以文学手法描写真实的历史人物或现实的真实人物的传记文学作品,划入散文甚至只有几十年历史的报告文学文体之中,显然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不合适的。比如,中国作家协会提出并已经组织100多位作家写作10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的传记文学著作,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写的是传记文学,难道写出以后,能归入散文或报告文学文体吗?评奖的时候还是以报告文学作品(因为现在的鲁迅文学奖没有设传记文学奖)来评奖吗?
  综上所述,我认为,传记文学应该成为独立文学文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12:04 , Processed in 0.1292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