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优化编辑思想表达的重要路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9 23:2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化编辑思想表达的重要路径


——做好报纸封面导读版的实践与思考
  ● 刘兰明
  每一张成熟的报纸都有独特的编辑思想,而表达编辑思想的做法各家不尽相同。以往的报纸通常会将最重要、最显著、最具新闻性的稿件放在头版,编辑想要表达的新闻思想一目了然。随着《广州日报》1987年率先扩版,全国报纸渐入“厚报时代”,在厚厚一叠报纸中,读者往往更希望迅速找到感兴趣的新闻和实用信息,而头版有限的空间显然难以满足如此需求。
  于是,报纸导读版应运而生:头版除刊发大幅新闻图片外,借鉴网络超链接方式,集纳报纸内页的新闻标题,形成导读版。超市货架式的导读,尽可能方便读者“各取所需”,进入正版阅读。
  如今,读者通过导读版的图片选择与设计、标题字体的使用和字号的大小、色彩的运用、留白的多少,以及导读标题的内容指向,就可以大体判断一张报纸的风格。有的媒体编辑思想是强势型的、豪放型的;有的体现的是温和型的、婉约型的;有的报纸风格是紧凑型的,有的是疏朗型的;有的是粗犷型的,有的是精致型的……在具体实践中,封面版除了承载内容导读外,还透露出报纸新闻理念、办报风格等诸多内容,成为编辑思想表达的重要路径。
  
  封面导读版的创新实践
  实践之一:强调眼球效应
  导读版是一张报纸的“脸面”,这张“脸”是否生动活泼,是否精彩抢眼,不仅直接影响读者对报纸的第一印象,更直接影响报纸的市场销量。因此,导读版的第一要义是能够吸引人,强调眼球效应。
  《广州日报》的封面导读版在形式上,采用海报式的版面设计,彩色的跨栏大图片、粗标题,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远远望去,报纸浓眉大眼、气势磅礴、时尚诱人,轻易就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和购买欲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南方都市报》也选择了这种做法。封面导读版首先考虑的就是眼球效应:选取重要的、能引起读者关注和阅读兴趣的新闻,在版心位置编排大幅图片,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选用的标题字号比许多报纸都要大,图片安排常常足够大方,或横向通栏处理、或纵向整版处理。对苹果前CEO乔布斯去世的新闻导读,其封面版除了广告,就是一张整图——香港大学生设计的乔布斯纪念Logo,加超大标题:“传奇谢幕 乔布斯逝世”,版面极具强势效果。
  可以说《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报纸,把“图片+标题”组合导读的功能发挥到极致,重点突出,简洁醒目,冲击力强,传递的重要信息在第一时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强调眼球效应的编辑理念引导下,导读版以新闻图表和图片的醒目为终极目标。以前被认为是文字附属物的图片,一跃成为版面“视觉中心”,版面编排围绕新闻图片而展开。有时候,对于导读版图片的选择,编辑考虑更多的是版面的面貌和内在特质的需要,而不是新闻本身的深度。
  实践之二:善于创新突破
  报纸导读版上的内容,都是编辑根据媒体市场定位、读者取向、编辑部报道思想等,经过分析、比较、取舍后,做出的新闻推介。从导读形式上看,一般是大图片、大标题,加标题速览;从内容上看,本地的时政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国际重大事件、国内抢眼猛料等新闻集纳一版,有的还兼导服务性新闻,引起特定读者阅读关注。
  虽然版式不可谓不醒目,内容不可谓不丰富,但久而久之,读者仍然会出现“审美疲劳”。或因编辑囿于某种成法,不善于对特殊题材的驾驭与处理,这就要求导读版能够不断创新,勇于突破。
  《楚天都市报》通常采用“大图片+大标题”的导读模式,内容兼顾各方。但2008年5月13日,该报在封面导读版的制作上,完全“超常规”。首先,用超粗黑标题《汶川昨发生强地震,遇难人数已超过8000》导出汶川地震事实本身,版心则用三维立体图对地震发生地、人员伤亡情况、地震波及区等做了提要报道。这样一来,不仅把当天发生的重大事件真正做大、做足,也给报纸版面带来全新变革,令读者耳目一新。
  当年5月19日,国内许多报纸的导读版,更是勇于突破,有的报纸导读版只用一句话或几个字,甚至一个“悼”字,而导读的新闻主体则是全部报纸的内容——全国为汶川地震殉难同胞哀悼。这种创意与思维的突破,充分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可以说,导读一字胜千言。
  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灾后一周年纪念日。如何在封面导读版反映这一特殊的日子?《京江晚报》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包装。次日的导读版,该报打破常规,除去报头外,全部版面只刊发一张由专业人员设计的图片,画面以象征生命与希望的绿色为主基调,图片的背景是由学生组成的两个大字——重生。图片左侧,链接一首小诗《重生》。整个版面主题突出,节奏明快,寓意深刻,受到读者的充分肯定,该版面获得当年江苏省报纸好新闻评比二等奖。
  导读版的创新,还体现在标题的再制作,使其更具吸引力,或者表达信息更完整、全面。前者有助于吸引读者深入阅读,而后者有助于读者“读题知文”,帮助其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主要的新闻信息。
  
  将办报理念更好地传递给读者
  作为优化编辑思想表达的重要路径,导读版的创设与运用,丰富了报纸的新闻实践。如何通过导读版将办报理念更好地传递给读者,从而赢得受众的欢迎和社会的好评呢?
  思考之一:把媒介信息选择权还给读者
  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强势崛起不仅增加了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同时也改变了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由选择媒体到选择信息。报纸导读版也为读者的信息选择提供了便利条件。不仅有利于化解信息日益膨胀和读者阅读时间日益减少的矛盾,也顺应了对话、互动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尊重读者、把媒介信息的选择权还给读者的编辑思想。
  自《南方都市报》1997年封面版推出导读以来,导读版已经历了从准导读版,到全导读版,以及从双导读版到多导读版的演变。《新京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都出现了多导读版,即除了主页版有封面导读外,各分叠板块也都有“封面导读”,编辑对新闻更多的是推介,而把选择权交给读者,体现了媒体自身应对竞争与服务读者的双重责任。
  思考之二:版面设计要追求规范精致
  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谁能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谁就是赢家。大众传播学理论将新闻传播的过程,即从记者采写到读者接受的过程解释为编码和译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如果存在“噪音”,就会影响受传者对传播者传递的信息的理解。因而这一过程越短、越简明,传播的效果就越好。所以,设计导读版必须服从于简洁易读这一原则,减轻读者视觉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这就要求导读版的版式相对规范,减少变化,以方便读者在熟悉的版面位置,获得内版链接的新闻与信息。同时,导读版的版式,要尽可能精致。从图片的大小到线条的粗细到字体的选择,都尽量规范统一,通过精致的修饰,着力去除阅读上不必要的视觉干扰。
  “美要眇兮宜修”,作为报纸脸面的导读版,只有做到注重细节,精雕细刻,才能确保版式在规范的基础上,达到精致的境界。
  思考之三:导读版广告量必须严格控制
  时下,许多报纸的广告“铺天盖地”。有人说过去是在报缝里找广告,而如今要在广告中找新闻。话虽刻薄,但反映出读者对报纸太多广告的反感心态。特别是作为报纸重要形象代言的导读版,广告的安排要有个度,不能出现导读被广告全面包围的态势。一些报纸的封面导读版,对广告的容量没有严格的控制,常常出现广告“卡”新闻“脖子”的现象,即封面导读版标题位置只剩报头下方一狭长区域,下面全被广告“占领”,封面版也就失去了导读的意义。
  作为直接体现编辑思想的封面导读版,广告“卡”新闻“脖子”的导读版多了就失去了服务读者、传播新闻价值的作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为镇江报业集团《京江晚报》副总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11月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23:27 , Processed in 0.10853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