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日记 怎样策划符合儿童需要的选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0 10:1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辑日记 怎样策划符合儿童需要的选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9d5a30100dtqm.html
  我的两点想法:
一、当今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和小朋友相处不好,不听老师的话,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力很差,等等。如果能把着一些内容用绘本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采取一种让孩子自己阅读的方式,则无疑既对孩子进行了教育,又解决了家长的燃眉之急,且给家长减轻了负担,岂不是一举两得?

案例: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时就开始阅读,而中国儿童则普遍要到2—3岁左右才开始阅读活动;美国儿童在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阅读阶段,而中国儿童平均到8岁(小学二年级)才能达到这个水平;虽然汉语阅读在阅读障碍发生率上比英语国家低,但是根据专家对城市儿童的测量,汉语儿童阅读障碍的发生率也在6%—8%左右。
想法:针对6-9个月孩子的图书
让4岁孩子独立阅读的图书

 一方面阅读量与西方存在这么大的差距确实有差异,另一方面适合中国儿童的读物有限。中国是一个文化古国,有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比如我们的文学名著,但这些书未必适合孩子们阅读,这样的书本也很难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目前,我们市场上最常见的、销量比较好的仍然是一些传统的文学性书籍,缺少功能性读物。
读文学名著学做事

而且这些读物主题相对单一,唐诗宋词、古典童话、新老三字经仍然备受推崇,小猫小狗仍然是常见的主角,扬善抑恶的道德说教仍是常见的主题,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的作品比较少。美国大概每5年更新一次系统的阅读系统调查研究,同时根据这个结果调整相应的读物产品;相对来说,中国取样调查的范畴不是那么宽,数据也可能不是那么准,没有按照孩子的阅读兴趣、对情节发展的要求来设置图书。

  在美国市场上各个年龄段的读物都有,而且不同年龄段的读物,都有不同的内容和呈现方式。比如说3岁的孩子能看到他们感兴趣的、适合他们掌握的词汇量的读物,8岁的孩子则又不同,看到的是符合8岁孩子的读物。

  中国目前缺乏明晰的段级的区分,尤其是面向低幼的读物极为缺乏。一般情况下,孩子8、9岁也就是小学三年级才能独立阅读,西方人则在4、5岁就进入了阅读状态。当然,这也和文字体系本身的一些特性有关。不同的文字系统,面临的阅读难度不同,汉语的特点是象形文字,形音义不能直接结合,这给阅读带来一些实际的困难。


社会将阅读功利化

  很多家长简单地将阅读作为教会孩子识字的工具,或过早地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孩子认识了多少字,很多校外补习班的宣传中就提到“能教你几岁的孩子认识多少字”,家长们也很关注这种信息,好像认识很多字是一种资本。

  这样做其实对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孤立地识字,没有具体的孩子可以接受的语境,对孩子来说,就是机械式的记忆,对于他们的整体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相伴随的写作能力都会受到压抑。

  阅读时,过早地把阅读当成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工具,这也是对阅读的认识存在的误区。早期阅读应该把阅读本身当成目的,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而获取知识信息应该是阅读的副产品。

  不过对家庭而言,确实存在阅读方法失当的问题。有些家长过早地让孩子接触一些与其年龄特征不适应、他们不感兴趣的文字,如4岁就开始读名著,或者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机械地背诵古诗、三十六计,读形形色色的“新三字经”等。

  对于低幼儿童来说这样的“开卷”未必有益。家长对孩子各个年龄段的阅读能力发展特点认识不够,开展方式针对性差,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传统的认识上,我们把阅读看得正儿八经。而早期阅读,就是让孩子有接触书的经验,增加他们与图书的亲近感,整个过程可以是快乐的、轻松的、游戏化的,而不是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

愿花钱不愿花时间

  有超过80%的家长是支持鼓励孩子阅读的,而且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已经占了家庭收入的40%,但他们非常缺乏在时间上的投入,如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即使是在北京这样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城市,比例也不足20%。

  家长的作用是学校里老师不可能代替的。家长很有爱心,但我们的家长求成心切,买什么书是由他们决定的,并不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的。我们曾经在活动中给家长推荐书目,结果家长怎么说?——“太简单了!”家长以为的成功只是他们自己想象的,而不是孩子的成功。


 分享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

  许多中国家庭环境的不利于早期阅读的开展,缺乏阅读氛围营造和场所建设,如有意识地为孩子准备书房、书橱和书桌。更没有家长愿意花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分享阅读”。

  要知道,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目的。不可否认,阅读可以增加阅读者的知识,开拓阅读者的视野,但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分享阅读”是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儿童不以学习为外显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的游戏的活动,应该从早期就开始,这种早期阅读方法对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激发儿童的阅读动机有着独特的作用。


  由于我们的社会还处于特定的转型时期,早期阅读的社会支持系统也存在不足。大家都在说潜能开发、神童、天才教育,专家和家长非常推崇,但对孩子一些基本素质的培养,如阅读能力和兴趣,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传播媒体的多元化,尤其是电视卡通,吸引了孩子相当多的注意力,所以很大一部分人休闲宁可看电视;在语言教育上,普遍存在重外语,轻本国语言的倾向;社区的图书馆普遍缺乏,未能在阅读的方便获得上发挥作用;

  针对阅读的社会组织发展不健全,读书类的社会组织、兴趣小组非常缺少,2004年是国际阅读协会成立40周年,中国尚未加入会员国。

第一步:单项朗读

  不管宝宝能不能听懂,这都无关紧要。关键的是,妈咪坚持给宝宝朗读了,这种看起来没有交流的单项的读书活动至少可以让宝宝欣赏妈咪朗读的声音,并因此对图书产生兴趣,在妈咪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对阅读产生兴趣。

  第二步:亲子共读

  1岁之内的宝宝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妈咪可选择一些简单有趣的图书,和宝宝一起阅读玩耍。2岁以内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妈咪可以尝试为宝宝读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图画书。在和宝宝一起阅读时,妈咪可以一边朗读一边用手指着所念的文字,让宝宝理解文字所代表的意义。

  第三步:创意阅读

  2-3岁的宝宝词汇量打打增加,正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在与宝宝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妈咪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可以时不时的来个停顿,让宝宝猜猜后面的情节,或者穿插一些游戏等让宝宝将精力集中在书本上。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0:18:44 | 只看该作者
桥梁书:少儿图书新势力登场
记者:李子木
2008-06-1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6月19日
 今天,图画书的热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经过多年的沉寂之后,这个品种已经成为出版社、书店和读者纷纷追捧的目标。根据有关机构统计,截止到今年4月份,图书市场上的图画书动销品种已经达到600多个,涉足图画书出版的出版机构达到41家。有关专家认为,今年还会有更多的出版机构进入该领域,出版品种有可能超过1000种。因此,2008年也被称为中国少儿出版的图画书年。
 然而,在这一番买卖皆忙的红火景象的背后,正在酝酿着崭新的变化。在今年郑州书博会期间,一种过去不为人所知的童书品类悄然登场,并开始向中国书业要求自己的市场份额。“桥梁书”来了,然而很多书业人士还不知道。

 从天而降的“桥”
 “桥梁书”是什么?连日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带着这个话题求教了诸多业内人士,回答颇为相似:不是不知道,就是没听说过。即使像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郑重这样的知名的图画书专家,也遗憾地表示对这个概念听说不久,还未来得及深入研究。应当说,得到这样的反馈本在记者的意料之中,因为“桥梁书”的出现确实有点突然。
 在两个月前由新浪网和海豚传媒组织召开的“献给孩子的‘桥梁书’——儿童阅读专家三人谈”的专场推广活动中,“桥梁书”这个词才第一次被灌输进中国内地读者的耳朵里。按照这次会议的解释,“桥梁书”其实就是介于图画书和文字书之间的一种图书形式,它有图但比图画书要少,也有字但比文字书少,其目的就是要在亲子阅读和儿童独立阅读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由读图画书到读文字书的过渡。
 究竟“桥梁书”的名称起于何时?从何而来的呢?根据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的查询,发现如同图画书的概念一样,“桥梁书”也是舶来品,其英文名称是Bridging Books, bridging顾名思义就是架接,我国台湾地区诚品书店的《诚品报告2003》曾刊登的《在图与字之间——孩子的阅读也要有阶段性》一文,该文清楚说明,“西方国家为不同年龄层的孩童发展设计童书,架构划分得十分精致”图画书向下分为婴幼儿图书,故事书又依年龄层分为“转接读本”和“简易读本”。后面两种经常被称为“桥梁书”,即透过图文的比例、内容叙述的繁复性、生活性、趣味性,以渐进的方式,让孩子建立自我阅读的自信的图书品种。“在这类图书中,插图已退居辅助角色,不再像图画书中的图像,占据书籍页面至少3/4的比例。而“桥梁书”的出版使得出版社在填补阅读空缺,以及进行更细部的分龄出版时,成为衔接从图像进入文字的重要阶段性读物。”
 那么,既然“桥梁书”是由图画书衍生出来的新品种,二者间应当怎样区分呢。根据一些儿童阅读推广人的说法,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首先,是年龄层次上,前者的读者群是学龄前儿童,后者主要针对小学低中年级孩子;其次,是图文比例上,一般来说图画书是以图为主,图文比例是2比1,而“桥梁书”正好相反,文字内容有所增加,图文比例应为1比2。第三,前者主要是由家长带领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而后者则要求家长给孩子留出自己默读的时间,鼓励他们逐步走向独立阅读。
 在我国台湾地区,有些少儿读物出版人给“桥梁书”定下了三条标准:故事的文字长度和插图要适中、适量;从适合亲子共读的大开本或精装的绘本,变成平装或与成人书相近的开本,方便于孩子翻阅因文字量增加,故事情节应当比较丰富,并且有章节的形式,特别注意遣词用字的难易度和句子的长度。

 开启独立阅读的钥匙
 一位儿童教育专家在谈到“桥梁书”的作用时说,作为学龄前的小孩子,他的最好读物当然是图画书,可是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小孩子应该渐渐向阅读文字书过渡。这个中间就需要一种读物来起到桥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桥梁书”的作用就是帮助教育者把孩子从图画书这一岸送到文字书的对岸去,让他们有能力去攀登更险峻的高峰,看到更加广阔美丽的风景。
 儿童心理学家徐榕则认为桥梁上至少四个层面上对儿童的成长产生重要且积极的影响:
 “桥梁书”首先是一个阅读的桥梁,通过这样一个桥梁,让孩子逐步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然后他的行为慢慢巩固下来,变成了一种习惯。
 其次,“桥梁书”应是帮助孩子转变的桥梁。这个阶段的孩子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在此期间他会遇到很多麻烦,会产生一些烦恼,“桥梁书”可以帮助他完成角色转化。
 第三,“桥梁书”也是帮助孩子培养独立和自信品德的一个桥梁。在这之前孩子的阅读享受是听来的。通过“桥梁书”可以自己进行阅读了,在心理上会产生成就感,所以“桥梁书”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独立、自信的品质。
 第四,对于我们这些做儿童出版、搞儿童教育的人来说,通过“桥梁书”的引进,在头脑中多了一个儿童分级阅读的意识和概念,也是一种促进和提高。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徐鲁认为,“桥梁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往往由有趣的故事来启迪孩子的思维,小孩子读这个故事之后,他会体会到或者说受到一些启发。“桥梁书”的范围很宽泛,它包括一些科普知识、历史知识、甚至一些人物传记,都可以涵盖进“桥梁书”的范围。因此“桥梁书”可以寓教于乐,故事穿插在知识中。“桥梁书”可以成为文学桥梁、科普桥梁,人文知识的桥梁。
 台湾地区著名的童书评论家柯倩华认为,阅读不止为了表达感情、获得知识,也为了学习道理。西方的一些畅销的“桥梁书”往往以问答形式,运用逻辑推论和辩证程序,跟小孩讨论自我、情感、求知、好坏和人生等议题。文图富创意有幽默感,使思考性的论说变得美味可口。适合小孩自己读,也可用来讨论。建议要跟小孩做思考与讨论活动的大人可用这些书自修,先锻炼自己的思路,自然发展出协助小孩的能力。理性思考的能力对大人和小孩同样重要。

 “桥梁书”并未缺位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因为儿童文学发展比较早,这个板块的产品相当成熟,像美国哈珀·柯林斯公司的《我能阅读》、《青蛙和蟾蜍》就是很成功的作品,而日本也有《平底锅爷爷》、《黄色水桶》等脍炙人口、长销不坠的读本。而在我国,虽然很多人对这一概念还没完全弄清楚,但这并不意味就没有自己的“桥梁书”品种,郑重就认为,如果按照现在对“桥梁书”的定义,那么浙少社过去出版的一些图书就可以列入这个板块。著名儿童图书推广人阿甲则认为,二十一世纪社过去推出的《不一样的卡米拉》就是非常成熟的“桥梁书”。海豚传媒的许杰也表示,其实市场上销售的许多图画书都可以算做“桥梁书”,只是出版这些品种的出版社并没有意识到而已。
 据记者了解,目前明确打出“桥梁书”概念的只有海豚传媒公司推出的“我爱阅读丛书”和贵州人民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即将推出的蒲公英“桥梁书”。此外,红泥巴网站在其开设的“桥梁书”专题中,一口气列出了将近30个品种,像《八仙的传说系列》、《童话莎士比亚系列》等也被列入,令人颇感诧异。
 目前国内真正打出“桥梁书”旗号并取大张旗鼓进行营销活动的好像只有海豚传媒的“我爱阅读丛书”。记者从该书编辑室了解到,这套“桥梁书”每一册都是海豚传媒从巴亚出版社原有的100多个品种中精心挑选的。全套丛书故事类型多样,贴近儿童生活,涵盖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故事、魔法故事和童话故事。精美的插图使孩子们首先爱上阅读,然后逐渐由“亲子阅读”走入“独立阅读”,最后慢慢适应文字阅读的世界。依照儿童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将这套“桥梁书”精心分为了“蓝、黄、红”3个阅读级别,根据故事篇幅长短和难易程度分别适合从学龄前到小学中高年级的小读者阅读。“蓝色系列”针对的年龄层次最低,适合学龄前儿童阅读。书中图大字少,文章篇幅较短,孩子可以借助夸张形象的图画,独立读完幽默有趣的小故事。“黄色系列”适合小学中低年级的儿童阅读,针对具有一定词汇量的孩子。书中文字增多,幽默有趣的情节有效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生动的图画将孩子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世界。“红色系列”将孩子引入一个真正的文字阅读领域,让孩子逐渐适应篇幅较长、情节性强的故事阅读。辅助的可爱插图会增强阅读的吸引力,让孩子徜徉在文字和图画营造的美妙氛围中。
 为了营销自己的“桥梁书”,除了海豚传媒制作宣传手册,推广“桥梁书”概念、介绍这些作品之外,还配合做一些教学方案,指导老师运用“桥梁书”辅助教学,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推荐。不久以前该机构策划了“我爱阅读丛书”的图书漂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该系列的3万套丛书已经售罄。许杰表示,今后他们还会陆续推出这个品系的后续品种。

 桥梁书出版攻略
 在“儿童阅读”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桥梁书”是一个绝对不应该被忽视的重要阅读品类。虽然现在还没有受到更多的重视,但长远来看,这种图书一定会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何才能打造一本成熟的“桥梁书”呢?西方发达国家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又各有特色。相比而言,日本对“桥梁书”最为重视,其插图之精美不亚于绘本,印刷也十分讲究。题材温馨感人,或充满想象力。字体大,版面设计非常轻松,阅读完全没压力;美国则多数是黑白印刷,插图也较随意。题材比较正经,但欠缺创意。字体大,但版面较拥挤;欧洲国家的“桥梁书”则插图前卫,印刷也十分讲究,但页数多在48页~64页之间,不特别强调阅读年龄和考虑字体大小。题材五花八门,不特别设限,作者发挥空间较大。
 我国台湾地区近年来“桥梁书”市场也比较红火,当地的出版人认为,出版“桥梁书”要有“形式主义”思想,从装帧上要与普通图画书区别开,其具体做法为:由图画书的“精装”与“大开本”,过渡到平装、正常(与成人书近似)的开本(可独自掌握);页数由图画书的30多页扩展成更多页数,过渡到章节形式,初步呈现出“故事书”的面貌;“亲子共读”的开本要大,而“独自阅读”的“桥梁书”则开本不宜过大,要让孩子的小手拿得住。台湾悦读学堂执行葛琦霞则从教学的角度对“桥梁书”提出建议:“桥梁书”的故事较长,所以比绘本更容易进行策略的教学;在故事叙述的过程中,可以在中间暂停,让孩子进行情节的预测,从简单的预测开始建立思考的技巧。
 徐鲁认为最优秀的“桥梁书”应该具备下列的一些条件:
 一是每一本书都是为一些特定的年龄段“量身定做”,全书的总体篇幅和每一个小章节的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阅读能力;
 二是书中的用字遣词是否艰深,语句是否复杂,都应有细致和周全的考虑;
 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书中所传达的“概念”要为小读者所熟悉。“桥梁书”一般不应灌输深奥的“概念”,而是以接近儿童的经验,采取有趣甚至幽默的童话故事形式,帮助孩子从喜欢阅读开始,然后慢慢去适应字数增多、篇幅加长的文字书。
 最后,“桥梁书”的内容,应当从贴近儿童生活的幽默故事、学校故事或家庭生活故事出发,再陆续拓展到现实世界之外的魔法、想象、奇幻和冒险故事。
 徐榕则指出现在的儿童书市场令人眼花缭乱,面对众多的图书不少家长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出版社应该好好想一想,在这样的一个市场里面,究竟应当怎么样去讨好孩子、怎么样去引领家长。我觉得需要一种姿态。什么姿态呢?就是蹲下来,再蹲下来一点,教育者需要对孩子说就是:别害怕,孩子,没关系,这里有一座桥,你慢慢走过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6月19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21:02 , Processed in 0.2055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