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是一朵绚丽的奇葩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北斗小学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研究室 刘玉青
一、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创始背景
2000年的新世纪曙光给中国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深圳特区教育》杂志在新年首期刊登了我们向全市同行《千禧之年的祝福》散文。伴随着新年的第一缕曙光,“语文网络情境”这个模糊的概念在我的语文课堂诞生。追溯起源,1982我在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目睹了大学的电化教学,中文国学、中共党史等课程的电影电视情境教学,给予我深刻的影响。1985年我在部属全国重点中专学校任教语文教研室教学(四川成都),参与了学校的电化教育教学研究。1995随先生来到深圳开始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参加了中央教科所的多媒体情境教学课题研究,承担了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验班研究,同年参加广东省的情境作文课题研究。2000年的互联网在深圳兴起,学生向往神奇的网络世界,网吧里最多的就是中小学生。此时,我开始面对着慢速的Web1.0网络感叹世界之大,网络之神奇,常常通宵达旦为语文经典情境资源搜索下载,备课、上课。将网络图片、文本、ppt、动画flash情境资源加工提取成为孩子们的语文课堂生动形象直观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内容,为语言文字训练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女儿方沁考入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读书,四年的大学光阴接受了现代母语教育和东西方文化的熏陶,找到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天职。毕业后又考入香港中文大学课程与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如今又成为深圳罗湖教育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深圳的“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绽放出一朵奇葩。
“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实践、实验论证,先后获得中国教育部电化教育三个一等奖,全国首届百佳优秀语文奖、中华语文特等奖、全国创新教育5个一等奖、广东省语文教育教育一等奖、深圳市语文创新教育3个一等奖、罗湖教育教学100个一等奖及特等奖成为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强区的典范。如今“云时代”到来,根据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语文教学亟待与时代音符碰撞。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影像、声音、互动对话平台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超媒体交互性拓展延伸等特点。而“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应允语文教学需求,变革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网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其中主动地自主地探究学习,优化语文课堂,切实体现高效的语文教学质量,绝不是单纯进行某些教学环节或某些教学方法的改革所能奏效的,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建构的网络情境学习平台感受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实践性!
二、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研究价值
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是语文教育生存智慧的载体内涵。语文老师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系统平台来研究网络情境中的语文审美教育,建构发展创新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网络情境教学可操作体系。培养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实现了创新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素质教育。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研究价值在于高效能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①互动:不是单向上传复制、机械重复。②生成:不只是预设知识的顺利传递。③合作:师生共同构建知识及行为态度的改变。④发展:师生共同发展,教师、学生都受益。⑤人文:文化情操、思维方式、人格提升。
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是我国古代语文教学优秀传统与当代先进教学理论的融合,也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精髓的体现。新媒体网络数字移动工具,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渗透,促使网络教学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传统教学中最多只能使用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等知识载体形式,而国际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集图、文、音、像于一体,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沃土。网络情境可以实现个别教学或协作学习,从而真正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实施价值。网络大潮汹涌而来,必然对语文教学产生影响。网络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互动性,也就是相互交流。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创设一种读写的成功情境。让孩子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文章,而让其他的孩子去阅读它。阅读别的孩子的文章,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别人的写作,这比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中讲评优秀学生的作文或者是作文园地的形式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面的主动性是在发表文章的学生手里,他不需要老师的点评或者是推荐。同样,孩子的阅读也是自主而自由的。当孩子给孩子的文章评论的时候,所带来的成就和交流感,是老师无法带来的。当他们通过blog、QQ、来交流的时候,他们的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也获得了最大的成就感。
三、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研究的目标
追逐国学古韵与时代音符和谐共鸣!影响教育文化发展,传承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建构心灵家园,汇聚浪漫又传送浪漫……驶向现代教育科学之海!关心数字移动时代的文化生活,研究课堂自主学习,建构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研究目标:
①问题化: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的设疑(以问题的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科学习品质。
②参与化:学案中要提供给学生较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③方法化:强化学法指导,明确告诉学生完成每项自学任务的路径、方式、程序,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④层次化:学案编制要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型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既要考虑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习,又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汉语拼音速读、计算机快速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同时正确工整地硬笔书写。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网络移动媒体电子书刊、欣赏音频动画,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体现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说话写作、互动对话。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具备移动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编辑制作、建构电子学习平台写作发表、鉴赏雅俗的能力。
第一阶段(2000年─2005年)
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性、创新性、与时代性,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实际,从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过程中解决问题。解决当前课堂教学领域内忽视教学手段研究的弊端。在理论上,对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原理、特征、功能和操作方式、措施等进行系统的梳理,明确方向,探寻规律,研发物件,归纳方法,力求以发展性教学新理念对课堂教学在教学手段使用过程中的事实、行动和经验进行系统的研究,为课程改革提供课堂教学手段方面的支持。在实践上,加强应用性和实证性研究,注重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突出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操作系统的设计。发挥教学硬件设施、网络情境教学平台、教学信息flash音画视频资源的最佳效能,①研究目标高效: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手段、问题设计,考题等这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②备课目标高效:目标适切,情景创设恰当,教学设计科学,有教学效果的检测。③课堂目标高效:有充分的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师生互动效果明显,课堂作业考试化,目标达成度高。④课后高效:教学拓展延伸持之以恒,复习巩固家长社区参与,问题补救检测有效。
第二阶段(2006年─2010年)
在阅读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应提倡探究性阅读,使学生不能仅满足于文本表面的东西,应当更加深入的体会文本背后的真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是浅层次的,而应是深入的,探究性的对话。教师应在对话中,帮助学生去挖掘、体会,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向纵深开掘,启发他们不断攀登。
探究性阅读打破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的限制,发挥了学生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⑦因此,提倡探究性阅读,就能激活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捕捉“战机”,因势利导,从而形成合作探究的氛围。使阅读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探究,互相对话的过程。
Internet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是“一个改变时代的革命性工具”。它使我们改变技能、知识、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学习方式,并且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网络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障碍,使学生随时、随地方便自如地学习。在Internet创建交流平台《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就是必然的产物。现代信息技术引发语文课程的五大“质变”: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师生角色的变化。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模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展。
第三阶段(2010年─2015年)
从计算机诞生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课堂之变,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进入课堂,成为新的教学资源情境,网络新媒体能提供文本、图形、Flash动画、DV短片、MV音画等多元资源集成网络情境学习空间,更具有形式灵活、交互性等特点。学生发展、互动对话、合作探究等学习情境资源信息,在网络情境探究活动中赋予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升国学语文素养。这项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如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正是课堂教学所亟待解决的学习新方式和教学支架结构方式的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课堂,已经颠覆了你心中的印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继多媒体教学广泛推广后,移动终端的触角也进入校园,使得课堂“潮”起来。
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了本国现代化的教育信息网络。从重视教育教学和重视管理,转向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重视信息技术向重视教育本位回归;从重视硬件建设转向重视应用建设;更加重视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正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网络情境教育智慧,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建构情境教学模式。目前国外的网络情境还没有人提出“课堂网络情境教学”。国内有李吉林老前辈提出的“情境教学”对深入研究“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奠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策略,对培养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以及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创新发展。最终形成“网络情境——课堂读写——社区交流——师生对话互动”的多元化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
四、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植于现实,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语文课程是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情境教学理论(1)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情绪心理学脑科学)(2)认识的直观原理(3)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4)人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5)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动与惰感活动)统一的过程。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情境教学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相对移动数字时代,形式都比较单一,情境的内容比较滞后现代孩子的思维发展。“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是将国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科学性、网络移动性、生活性、对话互动性完美的传承和谐的统一。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研究。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3.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利用网络移动教学平台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4.语文教学的多元智能发展理论。
语言一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人类智能的卓越典范”,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才能使他们频繁地动口说话、讨论以及解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才使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和少数语言智能发达的学生一枝独秀的“讲坛”。语言智能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言智能。如此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以人为本”是多元智能和语文教学共同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促使语文教师拥有智慧的头脑、策略的眼光。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仅针对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而言,忽视了大批其余智能类型的学生,这不能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学。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经过多年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的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通过大量的心理学的实验数据和实例的观察分析,对传统的智商理论和认知理论进行了反驳,并提出了与此相对的智力定义。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是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多种不同的智能。根据加德纳的观点,人的智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智能的普遍性──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只是某些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而已,且智能经过组合或整合可以在某个方面表现得很突出;智能的发展观──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智能的差异观──既有个体间差异,也有个体内部的差异;智能的组合观──智能之间并非彼此绝对孤立、毫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以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多元智能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有这样几个教学层次:能力的感知──通过手、耳、口、鼻、眼等多种感官经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的多种特征;能力的沟通──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感体验,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能力的传授──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学习方法与策略,把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程度,发展潜能;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评估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多元智能观与语文教学理论关系密切,但其内涵比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更加丰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已经成为21世纪语文教学的重要举措。多元智能应用于新课程语文教学,设计多元教学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优势智能,并利用其优势智能来发展语言智能。
五、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研究的基本过程方法
(一)语文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对教学过程方法的重视,以方法改革过程。语文网络情境教学重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听、说、读、写、思”的语言感知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思维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参与,体验。尤其强调语文教学过程的:平等、互动、对话、探究、协助、拓展延伸等课型模式。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学思有路,遵路斯识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在入情入境的网络情境中学习语言,十分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良好心理特征。具体实施过程方法如下:
1.建构语文网络情境与儿童多元智能思维发展教学互动平台。
师生建构一个语文网络情境教学载体:教学互动平台,根据“三维”教学目标需要的多个学习情境,依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核心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教学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活动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建构中的作用。我们在长达10年的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研究中,建构了语文教学平台、语文主题社区学习群,实践研究儿童多元智能的语文思维发展。
范例一:
“语文网络情境教学”互动平台(Blog)是网络与文化碰撞的产物。2006年崛起,并成为时髦的文化概念。而作为教育这个永恒的主题,如何同时代大潮的IT脉搏一起跳动?这将考验每一个教育研究者的智慧与品格。“语文网络情境教学”互动平台为寻求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为新课标的探索者和实施者,在罗湖教育教研博客建立了的“网络情境教育”工作平台。2007年获“全国中小学NOC创新与实践”教育博客决赛一等奖,2009年获得教育部部电化教育主题社区教育平台一等奖。2006年至2012年先后获深圳市、罗湖区制作、设计、教学博文、教学互动平台一等奖、特等奖。并在市区粤港澳做教师培训、专题讲座、论文演讲达30次。 http://yqliu.blog.luohuedu.net教育教学平台访问总数:四百八十万人次,教学互一万五千多次,文章发表五千多篇。2008年1月建立了社区主题阅读学习圈子,开辟了语文课堂教学交流社区群、合作研究学习交流社区群、网络情境研究交流社区群等等。如今教育BLOG的发展已经走过初期的教育叙事、有意识的教育功能开发和激发教育智慧的教育创新三个阶段。随着教育Blog实践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教育Blog的认识也更加深化。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开拓一片新的天地。从群体的影响和社会长远的历史演进来看,已经是一种教育社会结构的变革。2008年1月“网络情境与语文教学研究”博客圈在《青青小水点》博客建立,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和知识分享,打破了传统的信息隔离难以沟通的状态。形成横向的交流社区或主题社区,分享、交流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综合研究小组的合作学习收获。2012年11月在首届全国中小学创新应用展演大会上,儿童多元智能发展教育研究实验:主题社区互动教学平台“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成为“云时代”的教育领跑者!
2.创设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静态动态互化情境”教学模式。
在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实验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获得新知的具体形象(画面,声响等),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
〖模式定义〗
我们利用网络移动媒体具有的文本、图形、音频、flash动画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即课堂教学中的“动态”与“静态”相对的一个情境,在教师、学生、情境、资源等不断变化,且多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比较复杂而多变的“场域”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情境,即静态动态互化情境。
〖操作程序〗
多元目标→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生成新资源→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在偶发性、不确定性、随机性等静态动态互化情境教学产生过程中,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生新因素的动态变化过程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过程。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创设高效教学课堂。
范例二:
在教学《搭石》一课时,应用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平台,创设网络情境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作者的家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深深地体会到了美,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学也就在这浓浓的美中开展起来了。在理解“协调有序”的时候,导入到孩子们亲身体验的真实记录走搭石情境 http://blog.luohuedu.net/Blog/Vi ... 6770&BlogID=801在动感的景色情境中感悟山村的静态之美。通过音画朗读,来“身临其境”的体会,从而由衷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协调有序”。我还让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不仅仅感受乡亲们的纯朴、美好的情感,还进一步体会纯真的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又如在教学《梅花魂》与《梅花雪》时,通过声情并茂网络Flash音画情境,孩子们不仅体会静态动态互化情境的美丽,还认识了梅花的高洁以及寄托着思念之情。
3.创设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课堂提问只能照顾到个别学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网络教学平台创设问题学习情境的交互作用交流工具解决了这个问题。
〖模式定义〗
网络教学平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程序〗
问题提出→情境探究开放→网络情境论坛讨论→汇报分析→结论
〖教学策略〗
(1)教师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成员,适时地提供自己所占有的资源,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2)儿童多元思维的培养在于观察事物中发现问题,在于阅读文本的感悟中提出问题。教师应在孩子们碎片阅读的开放世界里给予引领,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或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3)问题情境的设计从“封闭式问题”向“开放式情境”转化,通过网络情境论坛讨论真正让学生经历探索、归纳、猜想、实话实说、演讲辩论,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实现互动。
范例三: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实效性。如古诗《泊船瓜洲》课后的思考题:“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绿”字。作者曾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我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接着让学生利用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材料,展开研究讨论。讨论时,不再是教师指定,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取所需,多向互动,协作学习。又如:《落花生》教学时,在网络情境教学平台论坛提出:花生与落花生有怎样的含义?问题提出则有学生自己通过查找网络资源整理小组交流合作。最后展现汇报给大家的是图形文字的载体资源。
4.创设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协作情境”教学模式。
教学平台的建构优化了语文教学,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实现了全面革新,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
〖模式定义〗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创设协助交流协作化学习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优化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作用。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操作程序〗
创设主题社区交流群→网络情境教学载体→碎片化阅读→协作交流→拓展评价。
〖教学策略〗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协商、对话、讨论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加深对认知内容的认识。
同学之间不再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个性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伙伴之间讨论与协商,可以是学生,也可以由计算机充当。由计算机充当的学习伙伴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持,即根据一定的策略,由计算机模拟的学习伙伴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进行判断,对学习者提出问题或为问题提供答案。
范例四:
小学网络博文互动是一种情境。课堂教学延伸是现代小学生最喜欢和接受的一种方式。尤其是经济发达,信息技术前位的城市。孩子们家家都有电脑,引领孩子在知识的殿堂遨游,是网络情境教学的一个最好的见证。通过留言板的多种方式引用,培养孩子们的多元思维。论坛的讨论和学习情境是非常感人的,有“综合性实践”学习的讨论的情境,有学生的感悟情境,还有资料信息的情境。学习《慈母情深》后续链接──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进一步让孩子们理解课文“热爱、崇敬、感激母亲”的深深之情。学生在网络教学互动平台讨论写出自己的语言认知,老师家长参与评价,让孩子在母爱的伟大之中学会感恩。
5.创设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新课堂写作”教学模式。
〖模式定义〗
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平台,为学生创设一个新颖、实践性强、充分发挥自己想象,自由驰骋创作自己作品的交流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云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操作程序〗
创设开放教学网络平台→学科主题习作社区→flash音画情境→观察想象情境→发现交流情境→拓展延伸自创情境→互动评价情境→推选优秀作品展示。
创设作文网络情境教学,课堂会变得极为有趣。乐趣写作先乐趣说,循序渐进发展学生语言的训练序列。为学生提供移动数字网络工具,创设一个网上的创作情境,可浏览查询丰富的数据资源库。为下一步写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也拓宽了学习的渠道,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更为便捷有效的是,学生作文之后马上在网上互相评议,修改,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创作的喜悦,激起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策略〗
(1)把观察说话训练和掌握基本句式、多元发展智力结合起来。节课创设观察条件,让学生观赏网络flash音画情境、看实物、看表演,在丰富多彩的形象观察中认识客观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特定的句式进行表述。
(2)边想象。如观赏网络flash音画情境,想象有关的人和事;观察实物,想象实物的来历;通过欣赏、听说,在头脑形成画面,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记忆、观察、想象的能力,促进听、说、读、写的技能的发展。实验半年收到良好效果。
(3)从说作文到写作文,这是一个思想的升华过程。往往孩子的创新思维的写作火花就在课堂的瞬间诞生,抓住孩子的灵性引入网络情境平台共同创作,共同交流。
(4)延伸写作评价再创作,这是语文网络情境教学与传统作文教学的最大差异。
范例五:
小学四年级语文《导游词》的写作教学情境。我从5个方面进行教学:
①创设网络情境习作平台:搜集整理资料(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庐山、黄山等)
②创设网络flash音画情景,激趣开启创作心路。
③阅读审题,引导写作技巧。小组交流,体现个性。
④初次说文:介绍一处文化遗产,模拟表演导游词,重点介绍景色特点。
⑤在习作平台交流互动,拓展延伸家长、师生参与评价,推出优秀导游词,创造网络资源。
这样的网络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新颖、实践性强、充分发挥自己想象,自由驰骋创作自己作品的交流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也是为“云时代”培养人的需要。
6.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经典诵读”教学模式。
〖模式定义〗
“情境诵读”模式是在学生进入网络情境教学平台体验教师创设的各种声光音画情境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国学经典诗文”这一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情感体验感悟、诵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创设网络情境→理解悟情→引导朗读→经典诵读
〖适用范围〗
这一模式适用于各个年级的学生;适用于描写优美景色的散文和感情色彩丰富、浓郁的课文、国学经典诗文。
〖教学策略〗
(1)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蕴含的情感因素,利用各种手段(图画、音像等)创设情境,并要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动情、入境。
(2)虽然这一模式以朗读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但是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同时,朗读训练要和其他语文训练(如理解重点词语、品味优美语句、仿写片段等)综合运用,避免“一读到底”的呆板模式。
范例六: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美妙的网络flash情境,学生便会如痴如醉地体验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意境;用饱满的激情吟诵“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诗词,学生体验到的是诗中闪烁的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用惟妙惟肖的体态,尽情、大胆地表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句便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大胆想象诗的意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梅花的多与少,“莲动下渔舟”中“下”的不同意思,“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天上是否真的有人的思考,都能让课堂上出现激烈的思想交锋,智慧的碰撞。诗歌中有些是描写自然界美景的,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感悟自然界的美。有些是抒写爱国情怀的,如“元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有些是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要让学生懂得友谊的珍贵……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理解的诗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一篇作文因为有了一句或几句古诗而更加精彩。“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最是书香能致远。教师充分利用网络flash音画情境挖掘经典诗文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动情、入境。让积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经”、“典”熏染学生的心灵,唤醒孩子们的智慧灵气,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7.语文网络情境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这种模式基于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平台,创设自主探究学习情境。
〖模式定义〗
“自主选择探究”模式是以尊重并发挥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和学习风格、方法为目的,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强调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要特征的阅读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自定小组目标→自选学习方法→自读探究→检测评价→拓展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策略〗
(1)均衡教育强调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各个环节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引领,尤其是前期的学习小组建构、探究学习方案的设计、切实地让小组每个成员明白自己要探究学习的目标和主题。这也是孩子们“读—说—写”的一个训练过程。
(2)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师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可提供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供学生选择,如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有感情地朗读、对比课内课外阅读的特点、小组合作研究、根据课文后的习题独立学习检测等。
(3)实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去“想、看、画、问、说、写”开放学生的口语交际、语言思维的交互能力训练。积极创设语文网络情境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矛盾冲突,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范例七:
第八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阅读自主探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阅读”策略为指导,以“战争与和平”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第八册第四组课文:《今天是儿童节》、《鸡毛信》、《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以及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1.网络flash情境
2.语文网络情境教学互动平台
3.小组合作2—4台移动电子工具
【教学步骤】
导入主题阅读
走进课文,看看战争中的人们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期望什么?呼唤什么?
主题回顾
在这单元的四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
《夜莺的歌声》──机智勇敢《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呼唤和平
《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呼唤和平
阅读概览
1.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篇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三篇(出示课件三篇文章题目)。检查完成“同步阅读卡”情况。请小组相互交流,讨论。
2.从这三篇文章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说,师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今天是儿童节》──呼唤和平
《鸡毛信》──机智勇敢
《珍贵的教科书》──舍身护书
3.孩子们通过主题阅读讨论,对战争中又多了一些认识和感受。
片断分享汇报
1.学生通过合作互动交流,对感兴趣片段情况深入探究。
2.小组可应用平台展示汇报。
《鸡毛信》
1.十四岁的海娃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时,海娃是怎么处理鸡毛信的?“鬼子越来越近……朝着鬼子赶过去。”这一段动词运用好:抢、抱、折、拧、绑
2.海娃恨透了鬼子,他一定要想办法把鬼子干掉,接着看,海娃又做了大快人心的事。“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打呀!赶快打呀!”我们能从朗读中感受到海娃的机智勇敢:能感受到这个小英雄、小八路的机智勇敢!
3.海娃送鸡毛信,可以说是历尽艰辛,那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出虎穴,又入龙潭呢。但每一次险情他都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
《珍贵的教科书》
1.为什么说是珍贵的教科书?是因为当时的孩子们学习有很多困难。所以,有了书的他们怎能不欣喜若狂?
(1)“快卧倒……被鲜血染红了。”重点指导好“快卧倒……”和“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
(2)完整无缺的书是什么样的?这捆书为什么会完整无缺?又是怎么被压在了指导员的身子下面?这一切问题的答案是指导员用生命来解答的。
(3)鲜血染红了教科书。指导员的鲜血换来了孩子们的书,怎能不说这教科书珍贵呢?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不知道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指导孩子深情朗读这一段。
2.先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我们是幸福的。可是,世界还有很多国家在经受战争的折磨,(多媒体课件师解说:阿富汗战争让无数的妇女、儿童无家可归;伊拉克的人民,至今都生活在恐慌之中。)他们国家也有很多为国家、世界能和平、安宁而牺牲的人,但他们的牺牲并没有换来和平,就连孩子们的节日也不能很好地庆祝。
《今天是儿童节》
这本该是一个高兴的节日,可是,他们只能用“呼喊”来庆祝,他们用稚嫩的声音,来──生接:呼唤和平。
主题探究拓展
(1)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让崭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2)第一次探究学习小组:围绕“机智勇敢”阅读主题,概括《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鸡毛信》《小兵张嘎》主要内容。
(3)第二次探究学习小组:主持“小小新闻发布会”,发布有关战争与和平、H7N9新闻。我是小小记者!
8.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模式定义〗
“个性化”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需要和促成其个人成功为主要目的。强调以个别差异为出发点,以学习者兴趣与需要为中心,以每个学生能力与个性的最大发展为目标。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爱好等个别差异难于测量,学生的学习过程难以掌握,所以使得个性化的教学实现起来难度较大。但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善于挖掘学生的个性差异,支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
〖操作程序〗
阅读文本范围→确定问题→细读深思→合作探究→检测练习→应用迁移。
〖适用范围〗
这一模式适用于说明深刻道理、人物性格比较复杂或能够引起某些思考、争议的课文,如《尊严》、《落花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草船借箭》以及《整本书阅读》、《课外书阅读》等网络碎片化式阅读。
〖教学策略〗
(1)教师要在建构教学平台的同时让学生充分质疑、发表意见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确定探究讨论的问题,对有研究讨论价值的问题,在网络情境教学创设孩子们学习的共同主题社区群。对于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讨论辩论最后达成共识,这一个性讨论过程资源记录在语文网络情境学科主题社区群交流供教学研究者、学习者不断分享资源。
(2)在学生讨论、发表意见时,教师注意观察分析学生与学生互动的交流情况,尊重并善于吸纳不同的意见,尤其是语言表达讨论要以理服人,尊重他人。强调在碎片阅读中说完整的一句话,读完整的一段文本,写完整的一句话、一段话。
(3)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改进学习技能和加强在线学习关系。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网络情境教学平台会通过收集数据、追踪学习进程等等,进行数据挖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精确地鉴别学习者的学习倾向,为学习者做出更有力的帮助,让学习者感觉到,就像真正地有一个教师在幕后指导他的学习一样。
范例八:
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碎片阅读教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数字化阅读”为标志的、电子书和纸质书。碎片化阅读教学,就是以阅读文本情境为主线,以拓展延伸学生探究、交互、讨论问题为主要过程,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合作讨论、语言表达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在于挖掘深层的影响学习行为的心理方面的因素,推测将何种学习内容传递给学生。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学习倾向呈现不同的学习内容,追踪学习进程,收集数据,进行数据挖掘,自动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者进行即时互动,将学习效果即时反馈给学习者,并能为下阶段的学习做出推论和建议。表现在①学生电子练习本定位确认。②交互学习。通过做调查问卷、填写表格及发表评论文章等,以此鉴定他们的偏好及其获得他们的一些普通属性。③分组学习。根据人数、地理位置、心理特征或者其他的一些信息将学生分组。④基于认知。从认知的视角,抽取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以此构建其学习内容。例如,有的人喜欢听而不喜欢阅读,所以他可能会选择音频;有的人喜欢知识的线性呈现,而不喜欢超链形式的随机呈现;有的人喜欢视频等等。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的学习方式操作起来,简单易操,它只需要考虑学习者的多方面交互属性,与家长、同学老师互动,提供评价依据,并且要能够预测学习者下一步喜欢做什么。
9.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教与学双主体验”教学模式。
〖模式定义〗
叶老教育思想中的“双主”指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与学双主体验”模式是以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动物)的感受和体验为基础,通过充满情趣的网络Flash情境角色体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高效能摄取、贮存和创造教学信息,把学生始终置于中心地位。
〖操作程序〗
“揭示目标、网络情境感知故事──自主学习、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巩固运用──小组展示角色表演、反馈交流──当堂检测语文素养”
〖适用范围〗
这一模式适用于故事性、趣味性强的寓言故事或其他适于分角色表演的课文,如《丑小鸭》《小蝌蚪找妈妈》、《狐狸和乌鸦》、《巨人花园》、《去年的树》、《夜莺的歌声》等。
〖教学策略〗
(1)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理解、朗读课文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文本,观察网络Flash音画情境,分角色表演。一定避免课文还没有读通顺、读流利就急于让学生观赏音画或表演角色的现象。
(2)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以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可适当进行一些词语比较、复述、背诵等其他语文训练。
(3)表演不要占用太多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
范例九:
七年级语文《丑小鸭》双主教学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2)认识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平台互动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的良好习惯。
(2)通过自主探究,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通过网络情境flash音画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2)通过学习,懂得在逆境中不气馁,拥有信心是走向成功的一个条件。
教学问题分析:
(1)目标指向应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但这一目标基本指向学生学习后的状态,如“认识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
(2)行为动词要清晰、可把握,但这一目标的行为动词含糊其辞,表现程度不具体。“认识”“懂得”都不可作为学习结果评价的依据──怎样的学习结果是“认识”,是“懂得”,“体会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结果如何认定。
(3)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教师考虑到”三维“目标,就将此列为目标。但是,这一的“目标”不是某一节课的学习结果,况且一节课也不可能达成。
(一)双主教学体验
①预习指导:应用网络情境教学平台,既能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新课学习的重难点,又能初步了解和认识基本概念(内容),扫除基本知识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优化教学方案,落实以学定教,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②小组探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同位商量、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网络情境教学平台的延伸拓展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的相互启发,消除个体疑点,有利于教师迅速发现学生中普遍操作的疑点和难点;对于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或点拨──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或精讲──教师要抓住要害问题,一语道破天机,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率。
③练习巩固:教师应用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平台设计恰当的训练习题,也可落实当堂与延伸课后反馈,巩固教学效果,达成新课当堂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有效性的落实。
④归纳反思:以网络情境平台为支架、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进行知识归纳,将重点内容梳理成线、成网,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反思的习惯。
(二)小组展示、巩固强化
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每个学生都介绍自己的探究结果,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生可学会不同的方法或者多种有意义的答案;然后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展示疑难问题,典型问题,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合作,达到对知识进行巩固强化的效果。
(1)小组展示的内容(展示:丑小鸭怎样变成白天鹅的?):交流、探究中的疑难问题,典型问题。
(2)展示对象的确定:小组交流讨论,形成小组答案,确定小组发言人(展示人):较简单的问题一般由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或讲解,较难的问题一般由能力稍强的学生解答;同一问题,可先由差生展示,再由优级生补充。小组发言人一般由学生自行担当,也可由组长按一定规律指定或老师临时指定。
(3)展示方法:以网络情境教学平台互动交流记录的探究学习过程展示。承担某一任务的小组发言人分别展示──没有承担此任务的小组成员补充或质疑追问──其他学生讲解或老师点拨。如B、C层学生展示,A层学生或老师作点评。主要由B、C层学生展示,以B级为主。没有展示任务的小组则根据课堂情况自主学习,如进行组内小组展示,组内一帮一互助。或者认真倾听、准备点评;已掌握本节内容时,可关注展示内容或演练展示内容。教师根据课堂展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有益的“生成的课堂资源”进行适度的开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纠正,对课堂中“生成的课堂资源”进行深度发挖掘。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做好学习评价工作。它是合作学习有效性开展的关键,教师尽量少用无助于形成学习的团体信赖感和个人责任心的评价方式。用统计小组发言的人次和计算小组积分的方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形成对团体的评价机制,从而营建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的氛围。
①以每个小组在课堂中发言的人次、回答问题的正确度、提出的有智慧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对每个小组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
②成绩检测。在小组学习完成后,全班同学参加相同内容的测试,学生独立的完成测试,教师借助基础分或成绩分阵的方法统计出每个小组的提高分或积分点数,然后对提高分或积分点数高的小组进行表扬或其他形式的奖励。
(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效能的关系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归纳起来有七种:“读、听、看、边看边听、说、辅导他人、做”。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流程的分析认为:当人在读的时候,能记住知识的10%;当人在听的时候,能记住知识的20%;看的时候,能记住知识的30%;当人在边看边听的时候,能记住知识的50%;当人能够说出来的时候,能记住知识的70%;如果能辅导他人,能记住80%;如果自己做出来,则能记住90%。学习效能=有效学习时间×参与率×不同学习方式的效能比例。如一个具有55名学生的教学班级,在课堂教学听的环节过程中,有52名学生参与这一学习过程,有效时间为5分钟,则听的效能为(52/55)×5×20%。
10.“言语学习”教学模式
〖模式定义〗
“语言”,是一个社会集体共同拥有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系统。而“言语”,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说或写)和结果(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言语学习”模式是以引导学生从感知言语表达形式入手,领悟言语表达的精妙。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言语学习方式。学生在言语积累、言语运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语感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强烈的理论意识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是言语教学的最大特色
〖操作程序〗
移动平台中感受言语→领悟言语→积累言语→运用言语→延伸评价
〖适用范围〗
这一模式适用于各年级学生;适用于文字优美、语言运用精妙、语言形式特点突出的课文。内部条件则包括:(1)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更改,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教学策略〗
(1)教师运用移动平台创设言语学习情境,帮助学生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过程进行迁移评价,习得和积淀语感。
(2)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潜心阅读文本,珍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独特感悟和体会。
(3)可以运用摘抄、背诵、听读记忆、观赏等方法,依靠文字、画面、情景、事件等有机结合积累言语;重视言语的迁移运用,可以安排仿写片段等环节习得言语表达经验。
教学范例:内部条件则包括:(1)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更改,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范例十:
对意义的理解也涉及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根据语言和言语相区分的理论,意义可以分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两类。语言意义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本身具有的意义,换句话说,就是词、短语、句子等单位的字面意义。这种意义是固定的、抽象的,处于静态中。言语意义是语言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时所产生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临时的、具体的,处于动态中。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很有必要把这两种不同的意义区分开来。例如: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鲁迅《祝福》,小说)
从字面意义看,四婶说的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就是不要祥林嫂去拿祭祖所用的酒杯和筷子。但祥林嫂听了这句话后,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从此失去生活的信心。为什么?因为四婶这句话的意思内涵十分丰富,远不是字面意义所能反映的。实际上她是嫌祥林嫂先后嫁了两个男人,两个男人又都死了,是个伤风败俗,不吉利,不干净的人,所以不许她去碰祭祖的东西。这个意思是当时的黑暗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礼教观念的反映,是在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言语意义。如果单纯从语言意义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就会得不到正确的答案,从而影响学生对鲁迅先生这篇小说的理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需要区分语言和言语的问题,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语言研究中区分语言和言语的必要性。把复杂的人类活动中不同性质的现象区分开来,分别加以研究,能够促使学术研究进一步科学化,精密化。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正起到了这种作用。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就是言语教学模式的一个典型的实现载体。
(二)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读·写”策略研究
在近10年的“语文网络情境教学‘读·写’策略研究课题”实践中,我们界定了: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策略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语文网络情境教学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创始的、付诸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情境教学的特点是直观的演示。而网络情境教学最大的创新亮点是变革课堂教学!孩子们在网络情境中不仅感受到语感语境的氛围,更能感受语言文学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在网络情境中体会语言魅力的同时,对语言表达有较强的冲击性。
在教学人教版十册下《钓鱼的启示》时,先让孩子们默读课文,在语言文字中找感觉,5个字就是钓鱼时得到的启示。于是我即刻将网络Flash情境播放:父子钓鱼时的情境,配有背景音乐,没有语言的描述。可孩子们马上能描述出情境中的故事,只是语言表达不精练。于是我们让孩子们默读课文,再找感觉!课堂气氛还是不够活跃。这时我把钓鱼的启示结果告诉了孩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我和孩子们共同研读这段哲理性的文字:我先示范朗读,孩子以机械记忆的方式从慢读到中读最后到快速朗读。我还让全班的孩子们站起来快速朗读,进一步体会语感!这时我发现孩子们进入了读书的状态。于是我再次将网络Flash情境播放,此刻孩子的兴趣、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无语的动画情境之中。我抓住孩子课堂学习制高点,进行语言思维能力训练:人物表情、神态有哪些变化?呵,孩子们抢着进行描述,从兴奋—疑惑—明理,具体是孩子的心理变化。一下子就道出了文章的思路意旨。教学还没开始,文章的内容就知晓了。那么文章的词法、语法、章法就直奔到了语感思维训练了!又一节轻松的语文教学课堂在孩子们恋恋不舍地下课铃声中完成了其教学任务。我也和孩子们在心理变化的描写中期待着下节课的探究分析。
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但对此不能作机械理解。阅读文章,“用分析的工夫,辨认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这个工夫同时就训练了咱们的思想习惯。再说……注意他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同时就训练了咱们的语言文字的习惯。写作可以从读物方面得到益处主要在这些地方,并不在模拟仿作,依样葫芦”。依据年级和不同类型、题材、体裁课文的特点,分别建构中高年级阅读、写作教学模式。
①低年级组: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网络情境美的渗透,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②中年级组:通过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研究、实践,要创建出艺术化课堂的模式、结构以及评价标准,并把其作为我们教研的独有的一种教学模式。
③高年级组: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高激励功能探究性、创造性上,突出课题的研究发展既有时代性,又有超前性。进一步在复习中的作用上体现其实践性、应用性。
(三)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行动研究
在深圳市罗湖区软科学教育优秀课题研究中,“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突出了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互动拓展延伸到社会家庭主题学习社区。把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生活学术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创建习平台、主题社区群探究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帮助学生运用信息、分析信息、创造信息,让学生明确主题,带着问题,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通过深入课堂,认真记录教学的过程(描述性的),掌握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不同资料进行交叉验证,如观察、访谈、录音、录像、活动等;在初步建模阶段,通过现场研究,剖析典型课例等。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绝大部分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使参与研究的教师树立“为改善实际教学行为而研究”的观念,使参与研究的教师“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教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欲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需要“接受式学习”变“探究式学习”,“封闭式教育”变“开放式教育”,“流水线生产人才”的方式变成“个性化教育”,解决新课标倡导的、长期无法落实的问题,改变教与学的模式,颠覆传统教育。研究人员对网络教学资源库进行管理跟踪、反馈,推进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平台常态化。创立师生网络情境教学资源库,实行“一人库制”教师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师是这个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感悟、发现,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最终目的达到“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是我国古代语文教学优秀传统与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理论的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