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考命题模式化:高中学科教学应试化的祸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30 22:2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考命题模式化:高中学科教学应试化的祸魁 

——以语文学科高考命题模式化为例
             江苏省泰州中学 董旭午

当下,大家都抱怨学科教学如何应试化、功利化和实用化,都对“高考指挥棒”深感无奈,但却又都在那里扎扎实实地大搞应试化的学科教学,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实事求是地讲,这种高中学科教学应试化的根子还在于当今中国的经济仍不够发达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过于单一(读好书,考好大学,今后做人上人)等。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高考命题的模式化难辞其咎,甚至可以断言,这种模式化就是高中学科教学全盘应试化的祸魁。下面,仅以语文学科高考命题模式化为例来加以阐明。
请看语文学科高考命题的基本模式:基础板块+文言文阅读板块+古诗赏析板块+翻译默写板块+现代文阅读板块+语言运用板块+写作板块。每一板块的题量和题型都是基本固定的。比如,基础板块一般有三到四题,主要考查注音、辨字形、病句、成语之类,文言文阅读板块一般考查实词释义、文意理解和判断、文言语句翻译等。就是古诗词赏析和现代文阅读也大都从命题者如何便于拟题、做答案的自我意愿出发,把文本肢解成词意、句意、意蕴、写法、风格来考查。命题模式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变或无大变,只见树木不问森林,只要分数不问语文能力和素养。不仅如此,每年还要出版一本《考试说明》,表面上是增强了命题宗旨、立意和形式的透明度以及备考起点的公平性,实际上也是一种“模式化权威利益”放大式操作,尽可能做大这种模式化的神秘感和权威性,以便把天下备考的师生甚至全体高中学校的领导乃至他们的上级管理者都牢牢地拴在这根模式化的指挥棒上,任其挥舞。一言以蔽之,这种高考命题的模式化危害大矣。
一者,这根模式化了的“高考指挥棒”早已把高中学科教学全盘拽进了应试化、功利化、实用化和僵死化的泥潭。就说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吧。高三紧盯着高考命题模式,不敢越雷池一步、一丝不苟地按《考试说明》严格操作。比如,模式化的语文高考试题上都有字音、字形、成语、病句、默写,文学类文本(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散文或小说)赏析,文言文阅读,写作等固定板块。于是乎字音、字形、成语、病句、默写等“死知识”的备考,就采取 “大海捞针”“分块切割”“地毯式排查”等手段,而且还随时把一个个“知识集装盒”冷冰冰地砸向学生,压着、逼着他们去一字字、一词词、一句句地死记硬背,而后再穷尽可能地轮番考测。就这样,死压,死逼,死砸,死考,再死压,死逼,死砸,死考,一年又一年,不问素养,不问学以致用,不问能力和素养的真发育与真提升,只问简单往复地死练思考死评,只问考试分数,直把学生压迫、折磨得厌烦透顶,直至几乎再也不想学语文。于是乎文学类文本赏析备考也是成年累月地大都紧抠着所谓的高考题型、高仿真地死练死考死评、再死练死考死评,简单、机械、僵化地恶性循环,还美其名曰“高仿真”训练。就是高一高二年级的不少老师也都不大正心教课文了,仅仅是照着练习册在那里“高仿真”地循环着“教考练评”。只求学生每天有仿真题练,不问学生是否与作者有过深度的心灵对话,是否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又为什么非要这样写,甚至常常连文本到底写了些什么都不甚清楚,更不去想到底压迫着学生做了多少无用功。至于文言文阅读备考,则更是教学全盘实用化和平庸化。高考只考查文言词汇释义、文言语句翻译和文本内容的理解,那就只“教考练评”到这个程度。这种教学,既没有学生与作者和文本的深度对话,也更不存在到位的艺术赏析和学生的自主思辨,因而也就谈不上如何考虑学生文化修养、精神品格、人文素养等的发育和提升了。作文备考则更是紧跟“高考指挥棒”,尤其是紧盯着高考作文命题的“风向标”,极力推崇甚至迷信如何快速提分,竭尽心力在“仿真术”“高分术”等方面大做文章。学生呢,则只管在那里被动应付作文训练,没话挤话,挤空话、假话,挤故作崇高、骗取高分的话。整个高三阶段的写作训练,几乎见不到写作本源的回归,立意与展开的真切体验,更是罕见学生的生命感悟、思维发展和文化积淀。至于学生感受习惯、思辨意识、思辨能力等的培养和提高,则几乎是零举措。学生在高仿真的备考写作训练中,只是在那里为公共大道理、为评分的考官、为一个所谓的高分而做作文,绝不是在为自己、为人生、为社会良知、为生活感悟等而真写作,写真我。
恕我实言,不管大家是否情愿,教学的全盘应试化、功利化、实用化和僵死化确确实实是“模式化指挥棒”下高三语文备考的常态。不仅如此,这种常态甚至还天经地义地自然蔓延、扩展到了高一和高二年级。主要表现为:课文教学被淡化甚至取消,悄然变成了练习册教学,成了学生做仿真练习、教师讲仿真练习的机械往复;课后练习高仿真化,完全模仿高考命题的模式和板块来做练习、考查教学成效;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怎样考就怎样教,教学主流依然堕入应试化、功利化和实用化的泥潭。
更为可怕且可悲的是,这种全盘应试化语文教学,竟还常常会受到一些管理者的好评,认为“这是高一就有高三意识,早做准备早对接,早些适应早出成果”,甚至还会得到某些教科研部门的嘉许、包装甚至推介。纵是有些教师不想这样做下去,但他们还是怕自己一旦因“归真返本”失利(实际上,严酷的现实环境根本就不允许教师进行什么改革)而影响了学生的高考(包括平时考试)成绩,吃不了兜着走。一旦失利,轻者会遭到管理者的批评和同行的蔑视,重者还很可能会“身败名裂”——至少会影响自己那点可怜的收入。于是乎,大家也就都只好“随大流”了。这样一来,高中语文教学的主流就陷入了长期功利化、应试化、实用化、庸俗化、僵死化的境地,几乎没有什么归真返本、健康发展的出路了。
二者,这根模式化了的“高考指挥棒”已经导致“仿真化考辅”泛滥成灾。不信,就请走进大大小小的新华书店去看看,什么《仿真题王》《仿真题霸》《仿真秘籍》《仿真内参》《仿真同步》《仿真兵法》等等,可谓“繁荣兴旺”,乱花眯眼。打开来一看,往往是东拼西凑,你抄我我抄你,换个体例或书名就又出来蒙人骗钱。现在,“仿真化考辅”出版和销售也早已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业已形成了一个根脉发达的“利益链”。有“国字号”的也有“民字号”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只搞得铺天盖地,熙来攘往。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尽管各地教育部门严令禁止,尽管“雷声”阵阵,但市场依然在“高定价大回扣”的潜规则下一派生机盎然。总之,你出你的政策,我想我的对策,不合法的可以合法,不规范的可以规范,不光明正大的可以光明正大,就看谁的人脉广、网络宽、本事高了。只要能把考辅资料推销出去,只要能赚钱盈利,只要能满足一己私利,谁还管这资料质量如何,谁还管这繁多的资料会压得学生都喘不过气来,谁还顾及这些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主人的身心健康究竟怎样!更搞笑的是,大家还都紧跟教育界的流行口号,打着如何科学指导学生高效学习、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旗号,在那里炫耀自己的资料如何能减负、高效,鼓吹自己是在如何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做贴心服务。这种种的怪想象,似乎也只有在中国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才能诞生!
前几年,举国都在控诉、声讨黄色网络,痛恨其简直毁了我们的下一代。但细想一想,哪个不晓得黄毒会毒害青少年,但为什么一些人、一些网站偏偏还要那么做?据报道,国家管理网络的最高机构每年要有2.6亿元的网络注册管理费进账,可他们却曾把网络域名注册权层层下包,只要交域名注册管理费就可以注册网站。后果呢,后果也只能是直接导致网络域名注册管理的混乱,甚至一个人可以注册几十个域名。请问,是什么东西在使一些人竟视下一代人的灵魂健康于不顾呢?恐怕只有两个字——利欲!利欲熏心,天大的窟窿都敢捅出一个来看看,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又算什么!
三者,也是最可怕的一点,就是这根模式化了的“高考指挥棒”正在导致高中教师队伍整体化平庸,正在一点点毁掉我们一代甚至几代的高中教师高考命题模式已定,模式化的教辅和考辅资料又资源丰富且答案详备。这样一来,教师也就省心了,尽管照本宣科就是了,“宣”不好或“宣”不了的,还备有答案详解呢。这样一来,谁还管学生死听死吞、死考死练、大量重复之后的效果如何,谁还管试题的答案合理性与完备性如何,谁还管孩子们的过重的负担之后身心发育如何。毫不夸张地讲,现在很多教师所在乎的仅仅是教辅和考辅有没有详备的答案,能不能既偷懒又很有尊严地讲解、灌输下去;仅仅是我如何用最权威的方式把“死知识”和训练题压给学生去背,去练,去考;仅仅是如何教给学生一些应试、解题的秘籍,以图考试得到高分;仅仅是整天抱着练习册和教辅书,忙于应付教参上怎么讲我就怎么教,答案上怎么说我就怎么讲;仅仅是如何盯着高考命题“风向标”来猜题和押题,如何一旦撞大运,一举成为专门培训“考王考霸”的“无敌名师”,等等。在这样的背景和心态下,教师一般都不订阅什么专业刊物,也不读什么经典(只有教科书、参考书和练习册之类),不愿意搞教学研究(就是搞一点的也多为了评职称或应付年度考核),甚至连备课和上课都不想用心去做。(照着教辅材料直截讲练习,有的教师多年留在高三年段,竟几乎都不会给基础年级上课了)。这样一来,也就导致了教师素养的整体化平庸。有教师就抱怨:自己忙得连带孩子去趟公园的承诺都大半年得不到兑现,还哪有什么时间来读书。纵使偶尔得闲,还惦记着到哪里去玩耍、休闲或宣泄呢,还读什么书啊。试想,一个教师(尤其语文教师)长期不读书,甚至连学生心理、自身修养、专业研究和发展等方面的书都不读,焉能不一天天地平庸下去。况且很多教师总是满足于答案上怎么说就怎么讲,难免会养成了不去深究答案的惰性和惯习,而这种惰性和惯习反过来又助长教师不学习、不探究等不良惯习。如此恶性循环,就是当初有一定素养的教师也难保不平庸了。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青年教师一踏进高中校门就被卷入这一全盘应试化、功利化、实用化的教学主流,整日疲于奔命地应付考练,读书甚少,读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类书更少(甚至根本不读),这又造成了很大一部分青年语文教师素养的平庸化。长期这么整体平庸下去,怎能不一点点毁掉一代甚至几代高中教师!更为可怕的是,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共识,更没有引起教育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这不仅仅是一个观念陈旧的问题,更应该是一个是否真心对孩子、对民族、对未来负责的大问题。
最后,我还必须还得强调一点,在这种应试化的大背景下,学生真的全成了任人施压、考练甚至蹂躏的弱者,甚至简直就成了一台台只会应付考练的机器,一枚枚仅供大大小小的应试主义者藉以炫耀的奖章。他们是课上做,课下做,考试做,不考试还照样做,学校逼着做,教师逼着做,甚至一家几代人都逼着、守着他们做。最可怕的是,他们大多不晓得为什么必须要这么做,更不晓得一旦考上名牌大学后还该怎么做,他们只是在被动地为管束、压制、推动他们这样做的机构和人在做!学生的自主体验、感受、想象、联想、思考、思辩、探究和感悟等,几乎统统被虚假的形式主义和严酷的应试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给剥夺了,几乎就不存在发育自主精神、独立人格、健康体魄和健全心理的条件、机会和环境,尤其是他们的想象力、思辩力、批判力和创造力等,更是被这残酷的现实给冷漠地阉割殆尽了。教学成了死教学,师生成了“活死人”,教育成了死教育,那么国家和民族自然也就成了死国家和死民族。这绝非危言耸听!
其实,要想改善甚至扭转这种极端被动的局面,就高考命题这个环节而言,还是不难大有作为的。命题只认考纲和大纲的范围,不再沿袭模式化的思路,更不搞什么《考试说明》考前解读之类,而是每年高考命题的板块都有所取舍和创新(包括听力、交际能力等的考查)。如,语文学科可以年年考查作文(但作文命题形式规避延续性),而其他板块则年年有所取舍和创新。总之,就是彻底拒绝命题的模式化,彻底规避考前出版命题方与备考方进行沟通的《考试说明》这种事,就是不让备考方知道命题方下一次又命制怎样的板块和题型,反正就在大纲和考纲范围内。这样来命制高考试题,不再为教学、备考、考辅等几方面的极端模式化、应试化、功利化和实用化等制造土壤和环境,当然就会逼着“一线教学”归真返本、务实健康地向前发展。果真能如此,扭转当前这种极端被动的高中教学和教育的局面还是有望的。实际上,只是我们肯转变观念,就不难做到并做好这些,只是我们必须摒弃那种一刀切、图省事的思想观念和惯习心理,必须彻底革除那种凭借这种“模式化权威”来谋取某种利益的私心。为此,真的很希望我的这点儿想法能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各级领导和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很深刻反思。
                               (见《新课程研究》2014年第3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06:54 , Processed in 0.11039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