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澧:批判性思维哪里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 13:4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澧:批判性思维哪里来
从事科研但缺乏自己想法,原因或许非你所料
清华有位导师很中意的数学研究生,毕业前夕,对导师说不想继续做研究,宁愿去中学教书。导师大为失望,整夜无眠,写了篇劝喻长文《昨夜无眠》。学生回答:“没觉得自己是很有能力的人”,只是从小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导师给了课题就尽力去做。尽管研究成果突出,似乎只是一场美丽误会。网上的议论,新事例老套话,“钱学森之问”啊什么的又来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数学界的杰出人才,最高标准,可以是荣获号称数学诺贝尔的菲尔茨奖(Fields Medal)。不过,即使博士去教中学数学,也和大陆学者今后得不得菲尔茨奖无甚相关,那是高等教育的责任——“钱学森之问”是问高校。但教授中学数学,也是很光荣很重要。拙文《别裁美体谈留学》(见2012年8月30日《南方周末》自由谈)曾说:没必要将赴美读中学看得很重,“如果心思不在中国高中,就会错失很多知识,特别是有关逻辑和统计的那些今后最有用的数学知识。”逻辑和统计,虽然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显得太抽象,其实已为现代生活所必知。
中学数学只是教常识,但常识极端重要。只要上网看看,讨论中有多少不合逻辑的话,就知道我们的中学数学其实要加强(但不等于多做习题)。比如,张三上网说学英语有助于开拓思路。十有八九会遭人抬杠,李四质问:为什么非要学英语,我学越南语有没有同样功效?——这就是逻辑错误了。“学英语有助于开拓思路”,这里“学英语”是“开拓思路”的充分条件;但充分条件未必等于必要条件,从这句话里并不能逻辑地推出只有学英语才能开拓思路。张三根本没这意思,李四有什么可反驳的?如果李四的“逻辑”成立,吴某人今天晚餐吃了三个包子,难道这一事实雄辩地证明了只有吴某人才能一顿吃三个包子?
上段讲到的逻辑,中学课程里有,可查人教版高一数学课本“集合与简单逻辑”那一章。注意:这只是简单逻辑。但就是这样的简单逻辑,在网上笔者见过在北京学汉语的法国文科生用中文纠正大学程度爱国青年的类似错误。
现在大家都说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要教他们批判性思维。但是,如果大脑神经网络里的逻辑回路从小就搭错了,不管什么样的批判性思维,绕来绕去,只会绕进旁门左道。
中学数学要教好逻辑,这是任何思维的基础;但中学课程完全可以教授批判性思维。多次听美国人讲,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始自中学历史课。奥巴马总统的第一任办公厅主任、现在的芝加哥市长拉姆·伊曼纽尔,2012年跟市教师工会谈判工资时,就说他很尊重教师,中学历史教师教会他如何批判性思考;《华盛顿邮报》教育版记者杰伊·马修斯说过同样的话。想想也是,人们通常对本民族历史有某些先入为主的“迷思”(Myth)。当历史教师引进多种角度多种叙述,从女性角度来看美国历史上的个人机运迷思,从黑人角度来看大熔炉迷思,从印第安人角度来看西部大开发迷思……天资比较聪慧的学生,就突然有了《无量寿经》所说“天眼通达,无量无限”的感觉。
国内现在文理分科,理科学生到高中几乎不学历史。升大学后“没觉得自己是很有能力的人”,只是导师给题我就做。原因或许并不在中学理科教学,而是历史课上思想未受过冲击。都说西南联大在战时简陋条件下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这批学生,读中学时,正逢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人们大幅改写前朝旧史——本人并不是说旧史应该否定,而是指多了新的分析角度。这一思潮多元的优厚条件,似乎也该考虑进去。
那位清华研究生自愿教中学,就让他去吧。笔者在美国还见过刚拿学位即娶了餐馆老板的女儿并顺势当掌柜的。他说博士是为父母念的;运用所学知识,制作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才是他的真正研究兴趣。而且,我们或许真的需要学位更高的中学老师,才能教好那些似乎挺容易的常识。如果他能趁着在中学的机会,补习当年错过的文科教程,他就还能给今天的学生,作出更有益于明日的辅导。
(作者为旅美学者)


许锡良:重要的是见识而不是知识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认为,为师要向弟子传道、授业、解惑,一些儒家学者以天下为已任——想为天下的老百姓,作之君,作之师。因此,对圣人王的素质要求自然也很高。要不,怎么会有“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上帝般全知全能式的要求呢。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的儒者还真做到了“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不过,那是靠什么做到的?靠“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做到的。也就是说,那“一事不知”的事,只能够是儒内的事,别的事不知道不仅不耻,而且反而显得正统与正经。儒外的事,那不算事,是需要禁绝的歪门邪道。而儒内的事,其实也就是“圣人之言”,而圣人之言,说白了就是那几部“四书五经”,再加上“皓首穷经”的功夫,因此,说“一事不知,儒者之耻”的底气就十足了。

到了今天互联网时代,那些昔日里,动辄“子曰诗云”,动辄“孔孟之道”,动辄“圣人教化”的人感受到威胁了。在这样的时代,已经没有人可以代圣人立言,也不可能来一个: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君与师们,也要在互联网上接受屁民们的检查与审视。靠熟读一本经书,熬几碗心灵鸡汤来取得帝王之师宝座的人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即使不是这样的情况,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也已经感受到威胁了。刘谦的近景魔术几乎是完全自创的,但是在央视春晚上表演完了仅十分钟后,他的魔术在互联网的网民智慧下,竟然就被揭穿了。说明在这样的年代里生活,要想一家独大,赢者通吃,已经是困难重重了。

更不要说,那些靠念教科书与发黄的讲稿站讲台的普通教师们,是越来越难以吸引住学生了。也难怪,现在学校纪律是越管越严,学生的自由自主空间越来越小,学校越办越像一个纳粹集中营,越来越监狱化。而且越是学校,越是要将互联网妖魔鬼怪化。想想这后面的联系,其实就清楚了。除了对学生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外,还有一个重要顾虑,就是学生上网,随便用一个百度、谷歌或者维基百科搜索一下,老师讲的那点浅薄的伪知识立即就会露出原形。要对学生洗脑恐怕已经远非易事。大学里老师的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差,靠传统的念发黄的讲稿,显然是不行了,目前抓在老师手中能够控制学生的法宝,主要是两个:一是考勤点名;另一是闭卷考试分数。你敢不来听课,就记你的名字,到一定课时数就可以上报让你受到处分,另一就是闭卷考试,而且就考自己的讲义,弄你个不及格,让你补考还不及格,最后无法毕业。如果不这样做,那就要像中国政法大学的杨帆教授那样,靠用武力将学生抓进教室听课,不服从就扭打在一起,这个时候,当大学教师首先要的不是知识与思想智慧,而是靠年青力壮,手脚麻利,拳头犀利取胜。

然而,在大学里也有极少数的教师还是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的。比如前几年去世的上海交通大学以讲师(讲死)身份病死在退休前夕,他的电学课被学生尊称为“魔电”的晏才宏老师,可惜这样的老师,在大学里是没有出息的。因为他不会像自己的领导陈进教授那样发明“汉蕊一号”这样的国家重点巨无霸超级课题,因此,只好当一辈子“讲死”。

现在更惨的是文科教师,文科教师所懂得的那点知识,即使是货真价实的干货,也经不起互联网的晾晒,原因很简单,网络为查寻知识信息越来越方便了,传播速度也是惊人的。现在靠垄断知识源头来取得学生尊敬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在中国古代,经书,只有老师才有,而且标答案也是在老师那里,你不服,不听是不行的。现在知识已经越来越成为公共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怎样来当?

现在关键的不是要有知识,而是要有见识。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是说明见识远比知识重要。所谓要有见识就是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有问题意识。同样的是大家都知道的知识信息,只有你的解读视角不同,你的见识不同一般,能够在错综复杂的乱象中找到一条清晰的线索,说明问题的本质,这个时候,才是你的实力所在。这样的老师,才堪称“人师”,而不仅仅是“经师”。

一个教师有见识,有天赋的因素,但是,也不仅仅是天赋。见识的后面首先是有胆略,在心理上不盲从迷信,心理上没有权威主义的负担,这样才能够发现一般人无法发现的东西。人们的心灵智慧之眼,常常是因为权威的威压而被蒙蔽双眼。但是,艺高才胆大。不畏惧权威,常常是因为他受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导。如果一个人的思想里有帕斯卡尔的所说过的那种理念:人是会思想的芦苇。那么,他就不会在权威面前轻易放弃自己的发现,更不会放弃用自己的大脑作出思考与判断。人,不畏惧世俗的权威,常常是因为后面有对生命的畏惧,对上帝的畏惧,对真理本身的畏惧。当世俗的权威颠倒了黑白,故意混淆了是非,灭绝了人性,践踏了常识的时候,他就会用他的直觉与常识来与权威对抗。因此,一个人的见识与胆识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一个人,对掌握知识的意义,越来越体现在为他的见识服务上。没有见识而所掌握的所谓的知识,其实只不是过是伪知识。所有的知识都必须用一个问题来贯通其中。但是,中国目前的学校教育,最大的威胁就是通过所谓灌输知识而消灭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从而让学生没有了问题意识。中国的大学,教师往讲台上一讲,从头讲到尾,仿佛一幅真理在握的样子,美国的大学教师往讲台上一讲,从头追问到尾,真理只在讨论中呈现。中国的教育,要的是一个结果,或者标准答案,或者干脆一个分数。美国的教育,要的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与欲望,要的是探讨与发现的乐趣。因此,中国的教师,害怕学生懂得比自己还多,一本教材发给学生,而对于自己除了教材还比学生多了一本印有参考答案的教参,这本教参是要保密的,以免让学生知道了之后,自己再无出奇制胜于学生的秘密武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中国的教师,常常感受不到思想智慧的乐趣,没有探究的魅力,只有照本宣科的枯燥乏味与控制学生的劳苦功高。

如今,开放时代与互联网信息平台告诉我们,教师首先是以思想智慧,而不是靠对知识与标准答案的垄断来压服学生的,是以胆识见识赢得学生尊敬的。生命在场,智若泉涌,其乐融融,才能够把教师当得有滋味有尊严。

2010-3-18



2#
发表于 2014-4-12 08:38:06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黎加厚老师创新读书参考目录作者:吉奀
    每次黎加厚老师的课上,总会有一个一个的关键字冒出来,那么那些词语从哪儿来?
    首先就来看看这些在老师课堂上出现的书名吧,只要是看过读过这些书,你就会明白这些新名词到底从何而来,有何深意了。
    故此将加厚老师推荐研究生读的一些书做了小小的总结,当然老师思想的活跃性是所有知道他名字的人都有目共睹,所以书目也是流动的,还在更新。大家在读书时也要有选择性的去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最好是看过之后有所感悟和提炼,能够和同学们,和我也行,进行交流,欢迎欢迎。


1、《全新思维
~ 平克 (作者), 林娜 (译者)
内容简介
《全新思维(Whole new mind : mov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conceptual age》一书中丹尼尔•平克开创性地向我们展示了引领未来的六种基本的能力——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这些在信息时代常常被忽视和低估的能力,正是每一位希望在未来获得职业成功和实现个人梦想的人需要了解并提升的。全书的语言生动平实,包含了丰富的资源和有效的建议。
近一个世纪以来,社会被一种过于简单和重分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所统治,使得这个时代到处都是“知识工人”,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某些工种将在强大的技术力量面前逐渐弱化和消失。律师、会计师、软件工程师,这是以往父母期待我们长大以后从事的职业,但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的思维的人,“左脑”统治的逻辑、线性、计算能力为主的“信息时代”即将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以创意、共情、模式识别、娱乐感和意义追寻等“右脑”能力为主导的“概念时代”。
曾经有两本同样颇具影响的书,《情商》(EmotionalIntelligence)和《现在,发现你的优势》(Now,DiscoverYourStrengths)。
2、《让大脑自由
~ 约翰·梅迪纳(John Medina) (作者), 杨光 (译者), 冯立岩 (译者)
内容简介
《让大脑自由》内容简介:他,华盛顿大学的发展生物学教授、西雅图太平洋大学脑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却总是被镁光灯追逐,有自己的网站和粉丝……。他,引爆了原本冷僻的脑科学在美国的流行,有人甚至称他为“西方的易中天”……。他,用专业的态度和幽默的文笔告诉你,在职场、家庭、学校中,你的大脑如何工作?如何让大脑更好地为你工作?
杨雪老师在自己的博客中展示了她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用ppt版本的形式和文字版本的两个形式,在她的博客和好看部中都有显示。
【新浪发布的文字书评】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b996f70100ltor.html
【豆瓣相册中的书评-上】: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684406853/
【好看簿发布的书评-全】:http://yangxue.haokanbu.com


3、《紫牛(新版):从默默无闻到与众不同》
~ 赛斯·高汀(Seth Godin) (作者), 施诺 (译者)
内容简介
《紫牛(新版):从默默无闻到与众不同》内容简介:具有生命力的产品或服务应该像黑白奶牛群中冒出的紫牛一样,让人眼前一亮——只有拥有与众不同的产品或者创意,你才能在市场中处于领跑者的地位,你才能取得非同凡响的业绩。如果你希望在市场中甩开那些默默无闻的黄牛,你就得不断改良自己的“紫牛”,并提供充足的养分喂养你的“紫牛”。这,也是未来营销人员应该走的路:创新产品,设计独一无二的营销技巧。
    如果你不希望在市场中成为一头默默无闻的黄牛,而是成为受众人瞩目的“紫牛”,那就读读营销大师赛斯?高汀是如何发现一头头“紫牛”的。赶紧拥有你的“紫牛”,让你在制造产品的同时制造需求,让你的产品与众不同,让你不再有卖不出去的产品。
4、《百万大决定: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 詹姆斯·索诺维尔基 (作者), 孟永彪 (译者)
内容简介
《百万大决定:世界是如何运作的》由詹姆斯•索诺维尔基编著。在这本令人赞叹不绝的《百万大决定: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中,《纽约客》杂志的专栏作家索诺维尔基致力探讨一个认知上虽很单纯,但实质上却极具复杂度的想法:一大群人比一小群菁英份子,还来得聪明,不论这群菁英份子有多聪慧,前者更擅长解决问题,更能酝酿出革新,更能做出智能决策,甚至能更准确地预测未来。这是一部聪明绝顶但又容易理解的传记,传主是一个点子,这个点子可以教导我们如何过日子、如何选择领导人、如何做生意、以及如何思考这个世界。

5、《紫牛2
~ 塞斯·高汀 (作者), 李智 (译者), 崔校宁 (译者)
内容简介
《紫牛2》里有大量实用的点子,可以帮助你创造一些不同寻常并能够自我营销的紫牛产品。阅读《紫牛2》,学会创造让顾客难以抗拒的非凡产品的方法,其实也便学会了创造奇迹!创造一个有创意的新产品实际上比为普通商品做广告划算得多。记得买早餐麦片时会有免费赠品吗?就算你已经很喜欢麦片了,但仍然是这些免费赠品-一些小巧但很珍贵的东西-令人难以抗拒。塞斯·高汀真的发现了下一个主流营销思想-一个如何一步步快速、低成本地创造免费赠品的可靠方法,一个找到绝妙的点子,并说服别人帮你付诸实现的简单战略。
6、《99头紫牛》
~ 塞斯·高汀 (作者), 崔校宁 (译者)
内容简介
《99头紫牛》案例全部是精挑细选的点子,其共通之处便是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他们都是“边缘优势”的典型代表,是能够推动你不断前行的动力。如果你相信塞斯·高汀,就请尽情享受这些点子吧!紫牛,是一个标志,是指引企业变革市场营销战略乃至经营管理战略的灯塔。紫牛,是一种理念,是企业不顾一切创新产品、全力以赴聚集“喷嚏人群”、群策群力释放“创意病毒”的发展哲学。紫牛,是一套方法,是教会企业如何闪亮登场、如何中流击水、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的操作规程。

7、《大声牛》
~ ()塞斯·高汀 (作者), 筱莙 (译者)
内容简介
《大声牛》中的故事,融合世界上最优秀的商业理念,通过一系列故事,令人难忘的顾客服务、大胆的设计、加上传奇的领导风范,帮助你变得不同凡响,创造惊人的改变。这里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商业智慧,它们将带给你改变局面的创新灵感,倾听大师们讲述的小故事,在故事中将传授你变得不同凡响的秘诀,只要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你就可以创造一头大声牛,从而一“哞”惊人!

8、《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Malcolm Gladwell) (作者), 季丽娜 (译者)
内容简介
《异类》一书中,美国的怪才格拉德威尔对社会中那些成功人士进行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一连串颇感意外的统计结果:
★英超联赛大部分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不信,你可以查查英格兰两大前锋欧文和鲁尼的生日);
★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
★纽约很多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开创者竟然都是犹太人后裔,并且他们的祖辈大多是在纽约的服装行业谋生。
为什么对那些成功人士进行的统计结果会这样一致“意外”?这是因为:
★英超球员注册时间是9月。在同龄的球员中,9月份出生的人实际上比8月份出生的人几乎大了一岁,一岁的差距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1955年前后正是计算机革命的时期,如果你出生太早,就无法拥有个人电脑,如果出生太晚,计算机革命的好机会又被别人占去了;
★犹太人律师事务所的成长,是因为他们正赶上企业重组的法律诉讼出现革新的时候,而他们移民到美国的祖辈们的经历又让他们出色地掌握了抓住机遇的能力。
    因此,从《异类》一书中,你能体会到机遇对成功是如此的重要。格拉德威尔为读者指出了成功之路的方向,但怎样把握这份机遇,每个人都需要仔细思考,毕竟,不同人拥有不同的机遇。
9、《引爆点
~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作者), 钱清 (译者), 覃爱冬 (译者)
内容简介
《引爆点》讲述了: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大家都叫他小新。我们都曾供职于《经济观察报》,他是IT部和商业评论部的记者,而我是隔壁评论部的记者。作为一个报道领域集中在跨国公司及其领袖的记者,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集中在跨国公司的产品上了。必须承认,他不愧是我们身边“Google'’式的人物,我们从他那里获知各种产品信息,比如有趣的Google。map,比如新款的苹果电脑,比如iPod的新款式。
10、《决断2秒间
~ 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 (作者)
内容简介
《决断2秒间》讲述在《引爆点》中,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为我们揭示了认知世界的过程,现在,他的另一力作《决断2秒间》,革命性地为我们展示了如何明了我们自身的内心世界。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是充满睿智的决策者,而其他人却错误频出?为什么有些人跟随直觉的指引便能抵达成功的胜境,而有些人却在艰难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再有,为什么有些英明的决策常常是那些无法向人解释的决策呢? 《决断2秒间》是一本关于“不假思索”的著作,是一本让我们无需冥思苦想、在转瞬之间便作出决策的著作,不过,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在办公室,在教室,在厨房,在卧室,你的大脑到底是如何运转的呢?《决断2秒间》让我们见到了这样的心理学家——只需观察几分钟的时间,就能预测一对夫妇是否能白头偕老;我们还遇到了这样的网球教练—— 在网球与球拍接触之前,就能断定这次发球是不是双误……当然,《决断2秒间》也让我们看到了“灵光一闪”的恶果——它“造就”了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它让“新可乐”成了商业史上最大的笑柄之一,它让一个无辜青年葬送在警察的枪口下……《决断2秒间》揭示出,最优秀的决策者并不是那些掌握最丰富信息资源的人,不是那些殚精竭虑、终日冥思苦想的人,他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11、部落:一呼百应的力量 (平装)
~ 高汀 (Godin.S.) (作者), 刘晖 (译者), 欧阳 (译者), 杨建英 (译者)
内容简介
《部落:一呼百应的力量》让你思考一种机会,一种领导由网民、顾客、投资者、信徒、业余爱好者、读者等构成的部落的机会。这也许不容易,但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部落指的是任何一群人,规模可大可小,他们因追随领导、志同道合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人类其实数百万年前就有部落的出现,随之还形成了宗教、种族、政治或甚至音乐。互联网消除了地理隔离,降低了沟通成本并缩短了时间。博客和社交网站都有益于现有的部落扩张,并促进了网络部落的诞生——这些部落的人数从10个到1000万个不等,他们所关注的也许是iPhone,或一场政治运动,或阻止全球变暖的新方法。那么谁来领导这些部落呢?如果你不相信自己会成为领导,请再想一下那些行行色色的领导们,他们生来就是领导吗?如果你忽视领导的机会,你极有可能变成一个十足“绵羊”——就是不计一切代价维持现状,只能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害怕变化,对未来充满恐惧。

12、《六顶思考帽》
~ 爱德华··博诺 (作者), 冯杨 (译者)
内容简介
《六顶思考帽》中所强调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它只能允许思考者在同一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思考者要学会将逻辑与情感、创造与信息等区分开来。这一概念就是六顶思考帽的方法。戴上任一顶帽子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类型的思考方式。我将在此书中分别描述每一种思考方式的性质和作用。六顶思考帽将使得我们指导自己的思考如同指挥一个乐队一般,我们可以唤起自己想要的。同样在任何会议上,六顶思考帽都有助于使人们脱离思维的俗套而对事物产生新的看法。六顶思考帽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们非常便于思考。
13、《世界是平的
~ 托马斯·弗里德曼 (作者), 何帆 (译者), 肖莹莹 (译者)
内容简介
《世界是平的》3.0版中,托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在印度和中国创造爆炸式增长的财富;挑战我们中的一些人,比他们更快占领地盘。本书3.0版新增两章,更新了报告和注释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采自作者考察世界各地特别是整个美国中心地带的见闻,在美国本土,世界的平坦化正在剧烈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世界是平的》3.0版一书中,托马斯•弗里德曼首先展示了“全球化正在滑入扭曲飞行的原因和方式”(罗伯特•莱特),揭开这个世界的神秘面纱,深入浅出地讲述复杂的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为读者释疑解惑。作者通过其对复杂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的非凡的解读能力,解释了世界的平坦化趋势是如何在21世纪来临之时发生的;这个趋势对于国家、公司、社会和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政府和组织如何才能接受而且必须接受;为什么恐怖分子仍然想继续妄为。
    世界变得平坦,是不是迫使我们跑得更快才能拥有一席之地?
14、《IT不再重要
~ 卡尔 (作者), 闫鲜宁 (译者)
内容简介
《IT不再重要》提出的观点会让你难以想象。你需要的大部分东西都在互联网上——而且还是免费的。其实,很早就有人警告说,传统的微软软件将失去对市场的控制力。今天的计算就如同当年的电一样,正在完成从工具向效用的转变。未来,企业将不再需要自己的数据中心或是桌面软件。类似Google之类的公司将托管全球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其它企业只需付费即可使用。
    这是一场在互联网领域引起轩然大波的激烈论战。这场论争涉及到:IT真的不再重要了吗?我们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云计算能够“称霸”信息产业领域吗?面对这场论战,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英特尔CFO贝瑞特、通用电气董事会主席杰弗瑞•伊梅尔特等各业界巨头纷纷参与其中,一时间互联网领域“剑拔弩张、硝烟四起”。

15、《本能: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
~ 特里·伯纳姆 (作者), 杰伊·费伦 (作者), 李存娜 (译者)
内容简介
《本能: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内容简介:也许我们绝对信任自己的理智,但是,如果我们能理性地支配自己的生活,那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决定又常常与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我们希望控制过度的消费,但我们却带着信用卡随时疯狂花钱;我们期望忠贞不渝的婚姻,但我们却常受着背叛婚姻的诱惑;我们知道应该远离毒品,但很多人依旧执着地寻求毒品的刺激。
    为什么我们的行为总要和我们的理性过不去?为什么我们总难控制自己的行为?把生物学、心理学应用于经济学分析的领军人物特里·伯纳姆和生物学家杰伊·费伦在这本行为学的经典力作中给我们寻到了答案:不是我们的理智故意和我们闹别扭,而是这个时代实在变化太快。
    我们生活在知识丰富的信息时代,但我们体内却依旧保留着大量远古人类遗传下来的基因。我们其实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洞穴男”或者“洞穴女”,还受着来自动物的原始的诱惑:贪婪、喜欢冒险、不忠或者好斗。
    这绝不是对我们现代人理智的诬蔑,而是一种关怀。《本能: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是透视我们现代人身上弱点的一面透镜,通过这面透镜,我们能够更精确地观察我们所处的世界,以便在人类的本能控制我们之前先下手为强。这样,我们就会生活得更心满意足。
16、《谁有故事谁胜出》
内容简介
《谁有故事谁胜出》内容简介:讲故事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人们向别人讲述他们是谁,来自哪里,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相信什么。故事可以抓住回忆,畅想未来,可以对人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力。要想成为卓越的营销人,打造卓越的企业,学会讲故事,把故事讲精彩将会帮助你加深对别人的影响,使人们对你和你所在的公司印象深刻,从而提高成功率。
17、《故事的领导力
~ 史蒂芬·丹宁(Stephen Denning) (作者), 杨斌 (丛书主编), 宋强 (译者)
还写了另一本《故事的影响力》
内容简介
《故事的领导力》内容简介:同样是领导者:为什么小布什这个说话有些结巴、英语并不规范的西部牛仔能当选美国总统?而其竞争对手艾尔·戈尔这位号称是演说家的美国副总统,动用了一系列的叙述方法却依旧落选!为什么甘地这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利用他的语言魅力成功带领印度实现民族独立?而富兰克林这位被人称为“美男子”的美国第14任总统,无论演说多么慷慨激昂。仍然不能促进国家的统一!为什么史蒂夫·乔布斯把苹果公司的经营状况搞得一团糟却仍然赢得员工的爱戴?而约翰·斯卡利为该公司创造了卓越的经济效益.却不能得到员工的支持。最终被迫让出首席执行官的席位!
18、《说故事的力量:激励、影响与说服的最佳工具》
~ 安妮特·西蒙斯 (Annette Simmons) (作者), 吕国燕 (译者) 还写了另一本《故事赢家》
内容简介
《说故事的力量:激励、影响与说服的最佳工具》整合了本来就同源的三个潮流。首先,讲故事的艺术在发达国家正在复兴,说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心灵和情感。其次,企业界人士逐步意识到,步入上升期的公司和企业需要人员全心投入——少一点都是对公司和个人的欺骗。最后,应用心理学正在帮助我们借由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赢得长期的影响。
19、《粘住:为什么我们记住了这些,忘掉了那些?
内容简介
《粘住:为什么我们记住了这些,忘掉了那些?》内容简介:一个生物老师花一个小时来解释有丝分裂,一星期后只有三个学生记得那是什么。一位经理在演讲中介绍了一套新的战略方案,员工们都在热情地点头称是,然而第二天我们发现坐在前排的员工仍在无动于衷地执行旧的战略。为什么有些创意能铭刻在他人的脑海,有些却不能?那些成功的创意是天然有趣,还是被某些方法改造得有趣?
    现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奇普·希思在他这本充满奇思妙想的书中,不仅揭示了能够“黏”在脑中的创意特征,还对能让创意具有黏着力的方法做了阐释。事实上,这也是一本关于后天改造培育创意的书。我们中间许多人竭力使自己的创意能够有效传播,使自己的创意与众不同。这本书在向读者保证:不管你的天生创造力如何,只要一点点努力,几乎所有观点都能够更具黏性;让你的观点粘住别人。
    多人相信能在太空中看到万里长城,很多人深信可乐能腐蚀人的骨骼,但是,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会明白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为什么这些荒谬的结论能深深印在我们脑海,并且广为流传?而我们对一些不该遗忘的事却轻易忘记:一个生物老师花一个小时来解释有丝分裂,一星期后只有三个学生记得那是什么。一位经理在演讲中介绍了一套新的战略方案,员工们都在热情地点头称是,然而第二天我们发现坐在前排的员工仍无动于衷地执行旧的战略。
    为什么有些事情能铭刻在他人脑海,有些却不能?现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奇普?希思和他的兄弟丹?希思在他这本充满奇思妙想的书中,揭示了其中的奥秘,那便是能让人们过目不忘的事情往往具有“黏性”,例如克林顿竞选时的口号、好莱坞大片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治疗胃溃疡新药的有效推广。它们都遵循着让创意更有黏性的原则。只要你掌握了这些原则,不管你的天生创造力如何,只要多付出一点点的努力,你几乎所有观点都能够更具黏性,紧紧粘住别人的心。
20、《思维导图 》
~ 东尼·博赞 (作者), 巴利·博赞 (作者), 叶刚 (译者)
内容简介
《思维导图》特别提供了一系列刺激练习和大量颇具启发性的图片集和演示这种技巧的原创性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本在全球销量达百余万册的畅销书。书中的思维导图方法将放射性思维和开拓性笔记技巧结合在一起,被人称为“大脑瑞士军刀”。它的出现,在全球教育界和商界刮起了一场风暴。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5亿以上的人在使用它。
21、《长尾理论》~ 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 (作者), 乔江涛 (译者), 石晓燕 (译者)
内容简介
《长尾理论2.0》书中提到的长尾理论无疑是当代商务人士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曾经,克里斯•安德森在《连线》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首次探讨了“长尾”问题,现在,这篇文章已经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文章之一,而《长尾理论》也以汹涌之势横扫全球。不论是关于长尾理论的溢美还是论战,都代表了其备受关注的程度。如今,关于长尾的一切争执都可以停止了!
    《长尾理论2.0》是克里斯•安德森对所有问题最明确的回答。在此书中,他详细阐释了长尾的精华所在,揭示了长尾现象是如何从工业资本主义原动力——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矛盾中产生出来的。长尾现象虽然是明显的互联网现象,但其商务逻辑本身,却是从工业经济中自然而然“长”出来的,网络只是把酝酿了几十年的供应链革命的诸多要素简单地结合在一起了。同时,长尾理论转化为行动,最有力、最可操作的就是营销长尾,通过口碑营销,长尾理论将在不可能情况下实现销售。所有的行业都有无限多样化的顾客。品种多样化趋势推动了从机构到个人的权利转移,在这一过程中控制着网络对话的人不是营销人员,而是用户。营销长尾带来了可信任的、真实的、自然发展的、自下而上的、基层民众的意见,并最终影响到21世纪消费者的行为。
    建议所有的商务人士都仔细研读这本“杰出而又及时的著作”。长尾理论是众多企业成功的不二法门,它将改变企业营销与生产的思维,带动新一波商业势力的消长。而长尾理论的影响不仅限于企业战略,也将左右人们的品位与价值判断。大众文化不再万夫莫故,小众文化也将有越来越多的拥护者。唯有充分利用长尾理论的人,才能在未来呼风唤雨。
22、《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 杰夫·豪 (作者), 牛文静 (译者)
内容简介
《众包》是继《长尾理论》之后的重要商业书籍。《众包》回答了《长尾理论》遗留的一大悬念。在长尾中作者详细阐述了长尾之所以成为可能的一个基础,但是没有详细解读,《众包》就是对这一悬念的详细回答,是《长尾理论》作者强力推荐的图书,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众包”这一概念也成为一个标准术语被商界广泛重视。《众包》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介绍众包的现在、过去和未来,解释了它的缘起、普遍性、力量以及商业上的适用性,通俗易懂,精彩异常。众包缘起于互联网,当一些公司在网络上公开其产品源代码时,这些产品却意外地得到了大众创意的改进,这些免费的群体智慧促进了商业的飞速发展。如今,众包的事例比比皆是:从维基百科的诞生到2.8 万人通过互联网集资购买低迷中的英国艾贝斯费特联足球俱乐部……众包不仅是一种商业可能,更是商业的未来模式。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大众创意的产品已经超越世界顶尖公司创造出的最好产品。不仅如此,众包还提供了一种假设:人人都是艺术家、科学家、建筑师、设计师……它使人释放出无限潜力,使每一个人得以在不止一种职业上追求卓越。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IBM投入10亿美元开发众包模型、宝洁组织14万名科学家成立“创新中心”利用众包解决所有员工遭遇的技术难题。假如解决商业社会最大问题的方法已经出现,并存在于活跃的网络中,那我们该怎样去做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1 02:31 , Processed in 0.118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