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节特别策划:老师——节日快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4 20:0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节特别策划:老师——节日快乐

http://www.qhnews.com   西海都市报  2007-09-10

  今天是第23个教师节。《教育周刊》刊发这组稿件,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并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一个家庭七位老师
  寻找老师之家
  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致力于寻找教师最多的家庭,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昆仑路小学王副校长给我打来了电话,说王辉家有很多人都是老师。
  王辉,现任教于昆仑路小学。她的妈妈、大姨、姨夫、小舅舅、表哥、表嫂都是老师,她们家简直可以被称作“教师之家”了。
  家中年纪最小的老师———王辉
  王辉老师从教已经整整十年了,“我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妈妈对我的影响很大。从小我就在妈妈任教的学校上学,学校里的老师对我都特别好。一放学,孩子们就在院子里做作业,大人们在院子里择菜、做饭。饭后,大家还会在操场上打打排球……”这种快乐的记忆对王辉做老师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初中毕业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学校。
  “当老师最快乐的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的天真会让我忘却烦恼,尽管有时压力也很大。”王辉笑着说。 “记得去年春节,妈妈的几个学生来到我们家,他们现在已经是三四十岁的人了,邀请我妈妈去吃饭,看到学生对老师的这种感情,我觉得当老师挺好的。”
  妈妈对女儿说:对每个孩子都要一视同仁
  王辉的妈妈刘素兰退休前在二十三中任教,做了三十年的老师,教出来了多少学生她也记不清楚。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师家访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几乎班里一半学生的家刘老师都去过。刘老师至今还记得一位叫谭有昇的学生,他家的经济条件非常不好,母亲又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可是这个孩子非常懂事,老师交代他要做的每一件事情,他都会出色地完成,学习成绩非常好,后来考上了大学。这个孩子穿着非常朴素,但他用行动带动了很多同学主动学习。
  刘老师经常对女儿说:“父母把孩子送来学校,我们就要对每一个孩子一视同仁,不论成绩怎样、家庭环境怎样,我们当老师的都该好好教育他们。”她认为,成绩的好坏只是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家人相聚,学生是重要话题
       由于家中大多数人都是老师,过年过节家人相聚,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学校和学生。有的家人在外地的学校任教,就会把当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回来。
  这个时候,大家不免谈起自己的学生,有时候一个非常棘手的关于学生的问题就会在大家的三言两语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特校教师 守护天使
  每一刻都责任重大
    9月7日中午,我来到了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探访在这里辛勤工作的特殊园丁们。
  中午的校园显得很宁静,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在一起玩耍,我虽然不知道他们在表达什么,可是他们的表情很愉快。正在这时,我遇到了中午的值班老师之一郜桂梅,郜老师了解了我的意图之后,谦和地笑笑:“我从事特教工作已经二十年了,也算是老教师了。其实我们的工作也没有什么特别,就是相对普通学校的老师来说,要多操一点心。带习惯了、顺了就好了。每天中午学校都有专门的值班老师负责学生的安全,今天刚好是学生们洗澡的日子,我们就要在澡堂和校园里转转,看看孩子们洗澡水凉热。教育年龄大的孩子要照顾一下年龄小的,让他们互相帮助。智力上残障的孩子玩的时候不知道轻重,老师就要时刻注意他们,不要让他们磕着了、碰着了。”
  “在校园的每一刻,我都感到责任重大。”郜老师说。孩子的安全是老师们最大牵挂,就拿中午值班来说,值班老师会把任务分配好,谁在这里值班,谁在那里,责任明确。这些孩子不像普通孩子那样,可以说出遇到的问题,所以一切就要靠老师的细心观察,耐心呵护了。
  一个数字教数十次
  从教十九年的李长琴老师是培智二年级的班主任,同时带两个班的数学课和四个班的美术课。在李老师的办公室里,我看到了一张排得密密麻麻的课程表,除了周四和周五的后两节课外,整整一个星期的课程都排得满满当当的。
  “我因为带了班主任,课程还算是少的,不带班主任的老师课程就更多了。近几年,来学校的孩子多了,本来国家规定一个班级不能超过15人的,可是看到那些远自农牧区来的孩子,我们又怎么忍心把他们推出学校的门外呢,所以就收了。今年,我的班有19个孩子。”
  我简直无法想象李老师是怎样教这些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学数学的。“对平常的孩子来说,数数也许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普通学校的老师一节课可以教会孩子们的内容,我必须使用十节课甚至更多的课时去教。”
  在这些智障孩子的眼中,数字以及一切抽象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明白的,为此,老师们要把一切抽象东西形象化。比如,老师说:“5怎么写?”孩子们当然是不会明白的;如果这样说:“什么数字像秤钩啊?”孩子们就容易理解。一节课四十分钟,前二十分钟里老师会讲一个数字或例题,在接下来剩下的二十分钟内就手把手地教班里的每个孩子写数字。班里的孩子多了,时间根本就不够用,课间十分钟她还在教。下一节课的铃声一响,她告诉孩子们上什么课,然后飞奔到办公室拿所用的课本和教具匆匆赶往另一个教室。
  上午的课程结束了,老师要亲手把孩子交到生活老师的手上,并填好单据。这已经成了老师们下班之前的必备功课。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连1都不会写,每次都要手把手教他,这一次教会了,下次上课,他又忘记了。”
  “那怎么办呢?”我问。
  “没办法阿,这节课气得不行,可是下一节课又走到他的桌子前,手把手地教他了。”李老师笑着说。
  “也烦,也累。不过想想他们就又放下了。我的一个学生,去年毕业的,现在经常还给我打电话,有了好玩的短信一定会发给我看。”这时,老师似乎成了学生的亲人朋友,甚至更亲。
  手把手教孩子们发音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里,听不到孩子们特有的欢声笑语和叽叽喳喳,我们看到是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和手势。而这里的老师就是这些眼神和手势的解码者,是这些孩子的守护天使。
  说起话来,不由自主地就会打手势、眉飞色舞,这就是聋七年级的班主任杨青华。她的孩子曾经对她说:“我不是你的学生,你别对我打手势。”
  说话打手势,已经成了她的一种习惯,“没办法,习惯了。说着说着,就动手了。”班上的孩子们听不见,她偏偏要教他们发音。先自己发音,让孩子们看自己的口型,再把孩子们把手放在自己喉咙下感觉,如此反复,终于孩子们发出了第一声。杨老师说,最难的是交流,刚来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又听不见,老师要给他们上三周的生活教育课。老师准备一些写好字的纸板,然后带他们去今后生活必须要去的地方,比如:厕所、办公室、宿舍等,每到一地,就把纸板拿出来让他们认。“只要你仔细观察他们,不难发现他们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生活的程度与正常人毫不逊色。他们在某一方面有时会特别出色。”杨老师正说着,一个孩子推门进来说了几句话。在孩子含混的语音里我只能听懂几个字,杨老师却高兴地说:“你听,他的‘教室’发音发得多好。”
  特教老师除了正常的上课、备课外,课间、课间操、活动课都要教师看护照顾学生。不仅如此,特教老师还要比普通的老师细心百倍,哪个孩子病了,要领他去看病,看着他吃药,告诉他这个白色的几片,这个黄色的几片。由于他们的特殊,老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作者: 赵新丽)
走进您   倾听您   感谢您
我是老师我是80后
  在前营街小学的操场上,见到了1980年出生的王育晴老师,运动衫、牛仔裤愈发衬托了她年轻的脸庞。听说记者要采访她,躲在眼镜背后的眼睛明显大了一圈,在我说明来意后,她爽朗地笑了:“好,我要证明‘迷失的一代’中的我并没有迷失。”
  学会体谅
  已有3年教龄的王老师侃侃而谈:“作为‘80后’的一代,我喜爱一切年轻人喜爱的东西,通宵看韩剧、听MP3、玩游戏、喝可乐、吃汉堡;同时,我也具有‘80后’的一切特质,比如较为自我、注重个性等。记得刚带学生时,家长们会在我下班的时间询问作业,坦白地讲,那时觉得私人空间被占用,有些不耐烦。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老教师特别关心年轻的后辈们,他们说,家长平时也要工作,只有在休息时能与老师沟通,所以,应该多体谅一些。现在,我下了班接到的大部分电话都是学生家长打来的。”
  爱听周杰伦的歌
  王老师今年带一年级班主任,班上的孩子多是在2000年以后出生的,她说:“现在的孩子更自信、更勇敢,但也更加自我,因此,在教育他们时,我们时刻都在强调集体主义,将班级比喻成小家,将同学比喻成兄弟姐妹,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的概念,弱化他们身上太自我的东西。他们是听周杰伦长大的,我也爱听;他们喜欢奥特曼,我就用奥特曼正义、保卫家园的精神教育他们,这样的方式孩子们容易接受,我也容易和孩子们交流。”
  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谈到和学生们的关系时,年轻的王老师脸上掠过一抹严肃,她说:“我和孩子们应该是朋友又高于朋友的关系。作为朋友,我们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影响、共同成长;高于朋友,是说在课堂上我以教师和朋友的双重身份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
  说到共同成长,王老师感慨地说:“现在的洋快餐非常流行,孩子都以吃汉堡、薯条为乐,互相攀比,长此以往家庭条件差的孩子们容易受到影响。为此,我们开了主题队会,告诉孩子们洋快餐对正在成长发育的他们是没有好处,也告诫家长不要经常带孩子去吃。此次队会后,经常去肯德基的我也减少了去的次数,即使偶尔去,心里也有几分忐忑,生怕孩子们看见。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成为合格的老师,因为孩子们也在监督着我呢!”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王老师说:“作为年轻的教师,我们与老教师相比,虽主动创新、充满激情,但老教师身上的奉献精神、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基本功是我们远远不及的,我们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在教师节之际,允许我代表‘80后’的教师们向我们的老前辈致敬,祝他们身体健康、永远年轻。”(作者:张晓娟)
“班头儿”黄卫
  黄卫其貌不扬,戴着早已过时的阔边近视眼镜,笑起来露出有如孩子般的天真气,是西宁五中的一名老师。然而,此人名气却不小,名气源于他的教学水平。他的一位学生在描述他时说:“卫哥,记忆力超强!平常讲课哪条概念在哪册书的第几页,他都不会说错;甚至看到一道题,他会说,在某某年的什么试题中出过,连题型题号都不会说错。我对他评价只有两个字:佩服!”
  “卫哥”是班里学生私下里对黄卫的称呼,男生们也叫他“黄头儿”,因为学生们习惯于把班主任老师称作“班头儿”。
         曾经对着墙练习教学
  “班头儿”黄卫并不是一当老师就是个教学能手。
  说起自己的第一堂课,黄卫至今还记忆犹新。1985年,青海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黄卫被分配到西宁市第十三中学当老师。第一堂课,他把自己在课下用了几十分钟准备的教案十几分钟就给讲完了。当时的学生和他的年龄相差只有几岁,讲台上的黄卫隐隐约约听到学生抱怨怎么会遇到这么一个老师。第一堂课就在尴尬和紧张中结束了。为了练好教学基本功,在之后的一个月里,黄卫每天回家就对着墙壁练习讲课。渐渐的,黄卫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成了今天受学生欢迎的“卫哥”。
  “有信心不一定赢,没有信心却一定输!”
  “在黄老师的班上,觉得没什么压力,黄老师做事情干脆利落。让你做一件事情,他就百分之百信任你,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让我充满信心。”吴栋剑同学这样评价自己曾经的“班头儿”。
  “有信心不一定赢,没有信心却一定输!”这是黄老师经常和学生们讲的一句话,他认为自信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他说:“高中的学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他们一定要具备自信心。自己都没自信,还怎么迎接高考呢!”他多年来所带班级高考成绩优异,特别是在1996年的高考中,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列全校之首,在1999年高考中所教学生高锦华(青海省理科状元)数学单科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在2003年、2004年的高考中所教班级高考数学成绩均获文科第一名。
  传播赏识教育的理念
  周弘关于赏识教育的理念给了黄卫不少启迪。
  黄卫买到《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一口气读完已经是凌晨四点了。他把这种观念运用在教学当中,刚开始是仿效,可是这种方法对一些孩子也不管用,于是他就不停地琢磨,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2006年11月开家长会,他把周弘的赏识教育介绍给家长:“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他的心里会更难过。请家长不要过多责备他们,更不要打骂孩子。”后来,一位家长打来电话说:“看到孩子考得不好,本想好好收拾他一下,想到你在班里说的话就忍住了,后来孩子主动和我说,要好好学了。”黄卫因为自己能够把这种赏识教育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而感到高兴。
  收集烟盒减轻心理压力
  当教师有压力,当高三的教师就更有压力。“班头儿”黄卫的减压方法就是收集烟盒。
  黄卫收集的烟盒多到一个人如果光念香烟的牌子都要一个多小时。有的学生毕业了到外地上大学,来看他的时候给他的礼物就是一书包烟盒。有一回,一个学生告诉他带来的烟盒都是在大街上捡的。尽管孩子带来的烟盒是随处可见的,但黄卫都当宝贝似的收藏着。烦了,压力大了,拿出来看看,想想孩子们真诚的心意,还有什么烦恼不能抛弃呢!
  “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喜爱教师这个工作,它带给我清贫而快乐的生活。这些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是学校领导长期关心培养、同事们长期支持的结果。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衷心祝福大家教师节快乐!成绩已经属于过去,我还将继续努力、虚心学习。”黄卫最后说。(作者:赵新丽)
  三尺讲台炫出美丽人生
  二十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是极“炫”的一代人,他们拒绝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80年代出生的人,一部分开始活跃于今天的教育舞台,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热爱教育事业,都热爱着孩子。
  与作家魏巍同名
  在红星小学,我见到了生于1986年的魏巍老师。“与作家同名?哈哈,不敢当,”小魏老师很爽朗地笑着。她随着歌谣有节奏地击掌,提醒孩子们坐好、保持安静,“1、2、3,快坐端!”“小嘴巴,闭起来。”同时,她身子不时向前微倾,似乎担心听不清孩子们的讲话,更担心与孩子们产生距离。小魏老师的班里有近六十名学生,大多数人的名字她都喊得出来,开学至今才不过几天时间。
  “平等许老师”
  生于1981年的许晓捷老师到红星小学不过两年,却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都称她为“平等许老师”。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不该是一个领导者,而应当是一个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更应当成为他们的朋友,”面对孩子们给的称号许老师如是说。提到新教师和老教师的区别,许老师笑得很温柔:“我也是80年代出生的人,有时候也会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冒出来,年轻老师与孩子们的距离很容易拉近,心里没有压力,新鲜的想法可以大胆实施。但与老教师比起来,我们显得急躁,没耐心,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还不足。”在许老师新鲜想法的引导下,孩子们在暑假设计出了一份份漂亮有趣的数学电子小报,“数学本来就很枯燥,让孩子们自己来动手找些有趣的数学题,自己设计一份电子小报,既可以让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动手能力。”许老师看着孩子们的作品,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尺讲台上运筹帷幄
  安庆市恺风职业技术学校的胡秀娟老师,2007年6月刚刚从青海民族学院毕业,上大学时便以桀骜不驯、学识丰富而赢得同学的喝彩,如今她登上三尺讲台,一样成为学生的新“偶像”。在课堂上,她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情绪高昂时,手臂也随之有力挥舞。胡老师不无激动地说:“当老师很累,但很有成就感,站在讲台上有一种运筹帷幄的感觉。”说起老师的责任,胡老师一改平时的玩笑口气,说:“我教的是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群体,我们都知道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大都具有良好的教育,但并没有尝到过磨难的滋味,我是1984年出生的,班上最大的学生和我差不多大,可我作为老师,我有责任尽我所能帮他们做好受挫折的准备,助他们一路走好。”(作者:王娜)

感受您   理解您   尊重您
  这堂课我是老师 
 噼噼啪啪敲贯键盘的手,在今天尝试着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书写;习惯了没有按时作息的生活,在今天7点就要起床赶往西宁市城西区新宁路小学;固定的一对一采访,在今天变成了一对N的讲授,9月6日,我过了一把当教师的瘾。
  讲课前的一天下午,我从新宁路小学三年级二班的数学老师芦苇丽处拿到了三年级数学课本、教案和参考资料,原本简单的除法运算瞬时变得困难重重。芦老师把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和如何讲授的方法逐一告诉我,剩下就得看我的了。
  如何导入正题是一节课的开局,怎样和陌生的孩子在最短的时间里亲切起来,是问题的关键。
  一夜忐忑,总怕第一次在孩子们面前“糗”了。
  9月6日上午,如约赶到了学校,这时,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到了。我的心里七上八下,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我回忆着学生时代老师上课的情形,走到讲桌前,面对69张可爱的面孔说:“上课!”
  “老师好!”孩子们稚气的童声回荡在教室里。
  “同学们好!请坐下。”我深深向孩子们鞠了一躬。
  这时,新课内容导入显现了神奇的功效。我说:“我们班一共有69名学生,今天下午我要带大家去郊游,现在准备了3辆旅游车,谁能告诉我每辆车上能坐几名学生?”这是上节课的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除尽)的除法,孩子们一听要去郊游,很感兴趣,于是我话音未落,马上有不少孩子举手,并给出了正确答案。而今天的课程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除不尽)的除法,于是,我把题目稍做改动,将旅游车的数量改成了4辆,除了极个别的孩子算出了答案,更多的孩子开始犯难。紧接着,我们进入了今天的正题。
  当我拿起三角板在黑板上给孩子们列出竖式计算时,已经会算的孩子就大声说出下一步的答案,而为了照顾大多数孩子,我只能一步一步耐心地讲解计算过程。也许是和孩子们接触太少了,我的语言里有太多纯粹成人的词句,孩子们在理解的时候有了困难。
  接着,我又举了一个水族馆把新买进的小鱼分别放进几个水池的例题,孩子们听得更加津津有味。正在这时,一名学生举手说:“老师写错了字,是67条鱼,而不是67尾鱼。”我又犯了“纯粹成人”的错,于是,我马上改正了这个“错误”,并对这位学生说:“谢谢你的细心。”
  正当我准备让孩子们在课堂作业本上做练习时,下课铃响了,我有些措手不及,因为原计划没有完成,这时,坐在后排的芦老师走上前示意:“下课时间到了。”于是,从容的开场,只能草草收兵。
  下了课,好奇的孩子们围在我身边问这问那,“王老师,您上课时说要去郊游是真的吗?”“王老师,您还给我们上下一节课吗?”“您要教我们一年吗?”“您是哪里的老师啊?”……我似乎有正在开新闻发布会的感觉,要面对这么多孩子的问题,并逐一回答。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最应该具备的美德就是耐心。
  走进芦老师的办公室,我们俩一起开始批改9月5日的学生作业。翻开作业本,有字迹整齐、计算准确的,有做了一半空下的,还有抄错题目的,每一道题我都认真地批阅。芦老师说:“作业写得好的孩子我都会用小红花鼓励他们,即便做得不十分好,我也以鼓励为主。”于是,我再碰到作业出错的地方,都会尽量划一个小叉,感受着为人师长的那份大爱。放学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操场排列着整齐的队伍,我回想起了儿时的顽皮。那时,老师让排队回家,可是还没等我们走到学校门口,队列就没了样,变得一团糟。如今,看着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听着芦老师一遍遍的叮咛,这才明白那时我的老师的良苦用心。(作者:王运卓)
  一句“老师,你好”足矣
  因报社要做教师节的专题报道,我被安排去昆仑路小学做一节课的老师,体验当老师的酸甜苦辣。学校安排我到六年级一班上一节英语课,因为第二天就要讲课,所以我赶紧去英语教研组,和苏晓妍、宋海丽、薛静、王婷几位老师共同备课。在几位老师的指导下,我大致知道怎样才能把课讲得更好一些。
  第二天一进班,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们简单介绍了一下,我就开始讲课了。“Good morning student!”我紧张地用英语向学生们问好。学生们倒是一点也不拘谨,很礼貌地对我说“Good morning teacher !”一听到他们说“老师好”,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力量,觉得自己不再是一名记者,而是一名老师!昨天熬夜备课的疲惫全都没有了,一下子有了精神。接下来就比较顺利了,我们简单复习了一下有关颜色和动物的几个单词,又让学生用这些单词造一些句子,学生们也很配合,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个子小的学生甚至站了起来,惟恐我看不到他举起的双手。看着学生们这么主动,我也放开了,课讲得越来越顺利。最后,检查了一下这节课中学生的掌握的情况,结果令人相当满意。我想不只是我,每一位老师看到他的学生学有所得,都会因为自己的汗水没有白流而欣慰。正当我意犹未尽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我的课结束了。
  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而我对老师的理解却刚刚开始。耳畔还萦绕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和“老师好“”老师再见”的稚嫩童音。“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而一节课下来,虽然学生们已经学到应学的知识,但我仍然感觉好像什么也没有给学生们传授,心存愧疚,顿生无以为师之感。我想那些奋战在教学一线上的老师肯定会像我一样,会为了一节课而准备很长时间,又因为一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自责不已,当然也会因为自己的学生成了才而倍感自豪。而一位园丁不需要太多的光环,他只需要他料理的花朵鲜艳、灿烂;一位老师同样不需要太多的赞誉,他只需要一句“老师,你好!”值此教师节之际,我也想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句,“老师,你好”!(作者:李通知)
  四十分钟体验另一种生活
  我的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记忆里,母亲的教师生活总是早出晚归、抱怨连连。也许从小耳濡目染,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敌意,考大学时,无论家人如何威逼利诱,我打定了主意坚决不上师范院校。以胜利告终的我以为从此就与教师行业绝缘了。可就在9月4日,我接到社里的通知,教师节要搞一个策划,而我的任务就是要到红星小学去教一节课,体验一下做老师的苦与乐。
  明确任务后,我硬着头皮找到红星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老师郝老师。我说明来意,郝老师放下手中正在忙的工作,热情地给我指导:“因为是二年级的孩子,所以要注意说话的表情、语气,随时记得你是在对孩子讲话,要找孩子说话的感觉,讲课文时要有语句停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像在讲故事。”
  从郝老师那里领了课本和教学参考资料,我马不停蹄地回家备课,可拿起笔又不知从哪儿开始,情急之下打电话给远在河北的妈妈讨要秘诀。从备课到讲课,妈妈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让我对讲课有了一点感觉。备完课已是深夜两点钟了,仅仅40分钟的课程,我却整整准备了一天。
  第二天,我匆匆忙忙赶到学校,却又忘了带课本,等我把课本拿到学校时,离上课只剩两分钟了。虽说有了郝老师和妈妈的秘诀,可望着讲台下黑压压的头顶,我还是紧张得头发晕、腿发软,一摸脑门,满满一头汗。大概五分钟之后,倒是不紧张了,却猛然发现光顾我自己讲得高兴了,把学生给忘了,又回过头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可我发现麻烦又来了,学生回答问题并不积极,那实在没办法我自己说吧。15分钟后,抢着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心里一下子踏实了,他们已经开始接受我了。能被这么多孩子接纳,原来是这样简单而又快乐的事,一直紧缩的心也像绽开了花朵。把最后一个生字教完,下课铃响了,听着孩子们稚气的声音:“老师休息!”我似乎真的就是一名老师。
  40分钟就这样结束了,可我一时还不能从老师的角色中走出来,耳边不时传来孩子们的问好声,被单纯的孩子们单纯地喜欢,我们的世界也跟着清澈起来,面对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感觉老师就是他们的知识,就是希望。难怪有人那么喜欢孩子,那么喜欢做老师。我也从此懂得为何母亲天天抱怨学生调皮,却依然几十年不后悔地做着老师。(作者:王娜)
老师   您辛苦了
离开校园后,你是否看望过自己的老师?教师节到了,你是否想起给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老师打个电话、发个信息,或者去拜访他们,并送上一声节日的问候?
  在接受采访的近五十位读者中,有一半人毕业后看望过老师,10%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从来都没看望过老师,20%的人只看望过一两次,还有20%的人每年都坚持在教师节或者春节去拜访老师。“忘记去看望老师”的回答比较普遍,有的人即便是在教师节也想不起曾经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这种忘却是值得深思的。
    师恩难忘
  难忘恩师孔宪武先生
    人物档案:
  朱世奎,曾任湟川中学教师、青海大学特邀教授、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195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原西北师范学院)生物专修科。
  朱先生的老师大都作古了。早些年,朱先生在毕业之后,只要有机会就会去拜访他的老师。每一位曾经教过他的老师都让他难忘,但对他后来人生影响较大的是朱先生大学时的生物系系主任孔宪武教授。孔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20世纪30年代,孔先生深入深山老林发现了忍冬(一种植物)的新种,被植物界命名为“孔氏忍冬”。他著有《兰州植物通志》《树木志》《甘肃草原植物志》等。兰州盛产百合,孔先生多方鉴定这种百合的药用价值、种属分类,使兰州百合如今驰名于世。
  朱先生说:“孔老师廉隅自重,其高风亮节令人高山景行,堪称师者楷模。”
  朱先生回忆,20世纪50年代初,有一次,孔先生召集了全系师生检讨了一件事。事情的起因是孔老师随身用的一把掘根器,这是做植物标本时必备的工具,那是他在数十年前参加科学考察队时配发的,孔老师恳切地检讨,说:“我不应该把这把掘根器占为己有二三十年,不能占公家的便宜。”时隔多年,老师的这一举动也许早被人遗忘,但是,朱先生记忆犹新。朱先生说:“反映孔老师师德的这件小事,对我影响很大。后来我走上工作岗位,时时记得老师的那次‘检讨’,并以老师的清廉作风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直到今天。”
  孔先生的敬业精神,体现在课前认真备课,熟烂于心;讲课时,则厚积薄发,要言不烦。朱先生记得上大学时,有的老师上课总是带一大摞参考资料摆在讲桌上,以示彦博;而孔老师上课只带两只粉笔。简洁而有逻辑的板书,至今令朱先生难忘,尤其是孔老师讲授植物分类学、植物实验、植物生理的同时,还开辟了第二课堂,让学生受益匪浅。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千米处,孔先生的第二课堂就在这座山里。朱先生回忆说:“孔老师在第二课堂时,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学习知识,每到一处,孔老师就实地给同学们讲解大家看到的植物。我是青海的学生,他就找一些青海有的植物问我这些植物在青海当地老百姓都怎么叫它们。像俗名‘猪耳朵’‘刺疙瘩’‘鼻邋遢’的植物,我永远都忘不了孔老师教我的“车前草”“曼陀罗”“巴天酸模”的学名。这也使我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找到了捷径。”
  朱先生说的“捷径”,就是后来他在湟川中学(原青海一中)任教时,在校园的一角开辟了一亩菜地。在那里,朱先生带领学生种了很多蔬菜瓜果,同时,教学生采集植物制成蜡叶标本,使书本知识变得生动。朱先生不仅带学生去大通老爷山采集标本,而且还亲手在冬天用自制的土温箱培养出草履虫,使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季,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活蹦乱跳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这在当时的青海,是前所未有的。
  1956年,孔宪武先生去新疆考察橡胶草时经过青海,朱先生前往宾馆拜谒了恩师。朱先生回忆说,当时他陪恩师在人民剧院看了一场话剧《孔雀胆》,然而,此次会面竟成了师生今生的最后一次相见。1984年,孔宪武先生与世长辞,工作繁忙的朱世奎先生发去了唁电,聊表哀思。朱先生说:“尽管先师已去,但是恩师高洁的人格是我人生的一面镜子,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永远是我们的楷模。”(作者:王运卓)
  老师依旧是我前行的明灯
  人物档案:李强,海博律师事务所律师,39岁,1990年大学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
  问候老师是我每年都会做的事,无论有多忙,我都会去看望老师,小学、中学包括大学老师。尤其每次去西安,我都会去看望我的大学老师。我学的是法律专业,现在的工作也从事这个专业,因此,和大学老师的沟通会更多一些。针对一些有争议的法律问题我经常和大学老师探讨,由于角度不同,每个人对法律现象、条文的理解也是不固定的,我们有时会激烈地争执,但是最终我都会从中得到提高,有更多收获。尽管我已经离开校园很多年了,但是我的老师仍然是我事业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王老师,你还好吗
  青海省武警总队二支队 王栋
  小学时,有一天轮到我和我的同桌周星做值日,一大早我就来到学校,但是不见周星来,我把卫生打扫完累得满头大汗,才看见他摇摇晃晃进了学校大门。这时全班的同学已到了一大半,我见了他就没好气的问:“你不是说好了要早点来吗,怎么现在才来呀?”他只简单的说了句:“我感觉有点不舒服。”下午他请假回家了。我也没有管值日的事,放学就径直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我刚来到学校就被班主任王老师叫了过去,批评我没有当好值日。
  我感到很委屈,把事情给王老师说了一遍,他说:“你小小年纪不要学得那么自私,要懂得理解他人。周星同学今天生病了,你怎么能这样呢!只有人人相互理解,相互体贴,才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充实、更温暖,我们班才能更团结。不要斤斤计较,知道吃亏是福的道理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朋友。”我当时不理解老师的意思,长大了才明白。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想问候王老师一声:“老师!你还好吗?”(作者:王运卓)
  祝福教师节
  “教师节快乐!并希望老师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特别想对小学的班主任老师说:“老师,我永远记得那一年瓦窑沟发大水时,班长家的房子被水冲了,您到他家里去看望他。那时,我觉得班长是最幸福的人。如今我也做了一名老师,您对我们那份深深的爱感染了我,使我坚定地在教育战线继续走下去。”
  ———西宁第二十八中学(原铁二中)校长卜晋萍(43岁)
  “还记得教我们政治的女老师姓罗,我们班一些调皮的孩子背地里称呼罗老师为‘罗老太’。在一次班主任老师对任课老师的民意测验中,一位同学顺口说出了‘我觉得罗老太讲的课……’还没等他说完呢,班主任老师脸色‘晴转多云’并打断了这位同学的话说:‘放肆!你们太大胆了,怎么能这么称呼老师呢?’今天,我想特别向罗老师说声:老师,请您原谅我们的放肆和大胆,并祝您节日快乐!”
  ———青海金诃藏药集团公司工程师石敏(34岁)
  “讲台上,书桌旁,寒来暑往,播下心血点点。辛苦了,我的老师,爱是不能忘记的!老师,谢谢您!希望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教师节快乐!”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研究生柯丽萍(24岁)
  “我曾经当过老师,有幸过上了第一个教师节,如今虽然我改行了,但是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向我的老师表达最真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同时,我也向仍然兢兢业业承担着重大责任,可敬的老师们问声:你们辛苦了!”
  ———青海电视台影视部葛建中
  “老师,您辛苦了!祝您工作顺利!老师,我们以后再也不调皮了,以后再也不上课说话、做小动作了。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西宁市新宁路小学三年级二班学生
  李思佳(8岁)、邓祖武(9岁)、柴博玮(8岁)、王嘉硕(9岁)(作者:王运卓)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20:19:27 | 只看该作者
第21个教师节特别策划:感念师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燕赵都市报
  策划人语
  每每提及“老师”两个字,牵动内心的总是感动。平日里习惯了老师的点滴就像晨起的阳光,普通的温暖而不夹杂丝毫激情和壮烈,也只有到教师节的这一天,那普通的光辉才被习惯的目光注意。经历了21载的教师节承载着切切师情的浓重和莘莘学子的感恩,回首那每一段,都是深入肺腑、切入骨髓的感动。

  平凡中所流露的伟大让我们按捺不住去敬慕去缅怀: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享受崇敬和祝福,因此,在这一天———第21个教师节,我们征集了21位感恩使者送去一份最真切的谢意。
  释放所有的情怀,让我们以感恩的心,一起祝福:老师,您辛苦了……
  1山路如歌
  本报记者 许静
  感恩使者:刘小杰,现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幼教专业
  感谢恩师:尤连玉,唐山遵化市铁厂镇中心小学教师,2003年受到遵化市政府“嘉奖”;2004年被唐山市政府记二等功,同时被评为唐山市“十佳教师”;2005年被唐山市政府记“振兴唐山”三等功
  在刘小杰给尤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老师,当年要不是遇上您让我充分发挥特长,也许我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我能有今天,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您。等我毕业了,我一定要回到家乡,做一个像您一样的好老师,让更多的山里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每次读着这些感人的话语,尤老师都很欣慰。
  1994年毕业分配时,19岁的尤连玉是班里54名同学中惟一一位服从分配到山区任教的毕业生。铁厂镇位于遵化市区东南70多里的县界上,是遵化市惟一一个省级贫困镇,交通闭塞,经济十分落后。
  怀着对走上讲台的渴望和初为人师的激动,尤老师踏进大山。看到新来的音乐老师,孩子们既好奇又兴奋,有几个学生半信半疑地问她:“老师,我们以后每周都上音乐课吗?”因为以前,大山里的这所小学没有音乐教师,虽然课表上安排了音乐课,但都被其他课占用了,音乐课也就成了孩子们的奢望。尤老师点了下头,孩子们高兴得又蹦又跳。就是这一幕,让她真切感受到大山需要她,山里的孩子们需要音乐。
  从没上过音乐课、没出过大山,到组队参加市中小学艺术节、登上遵化市汇演的舞台,尤老师付出的努力大山看得到、孩子们记得祝刘小杰记得,1998年为了迎接遵化市汇演,尤老师拖着7个月的身孕带孩子们坚持排练。晚上回到家里,浑身像散了架一样,双脚和小腿早已浮肿。她一直坚持到了演出的最后一刻,硬撑着给同学们化了妆,送上了车。当天下午,她就住进了医院。
   2送上365只纸鹤
  本报记者 李家伟
  感恩使者:沧州市十四中九年级(初三)全体学生
  感谢恩师:孙国瑞,沧州市十四中九年级(初三)九班班主任
  孙国瑞手里抱着的鲜花还没放下,又有两名学生代表走到身边,这一天他们献给老师的是一份特别的礼物———365只纷飞的纸鹤。学校政教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知本报的祝福行动后,孙国瑞任教的九班有10来名同学代表同学们赶制了这份凝聚着全班66名同学祝福心愿的既“便宜”又“贵重”的特殊礼物。
  孙国瑞1998年参加工作,2003年担任九班班主任。他对记者说,当老师酸甜苦辣都有,但更多的是感动与责任。一名女生告诉记者,家里遭过一次火灾,当时,孙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很快就赶到了她面前,还对她进行了爱心捐款。在危难时刻,老师在精神上的支持让她感动。
  而其他学生也说起了孙国瑞老师在学校运动会上的表现:班里的运动员在场上跑,孙老师在场下挥舞着“班旗”也跟着跑。那“班旗”是全班同学设计的,上面有全班所有同学的签名。也许正是孙老师的“疯狂”呐喊让同学们增加了力量,反正九班第一年运动会得了第五名,但第二年他们就拿来了个第一名。
  几名女生仍然对孙老师的一个小邪细节”念念不忘:那次她们几个思想有波动,被孙老师在办公室里开导了好长时间,中午时还给她们买来包子吃。让学生们感动的是,孙老师将自己用的水杯仔细地洗了洗,接满水放到她们面前:喝吧,我已经洗过了……
  同学们告诉记者,孙老师也有发火的时候,也有“啰嗦”的时候,当时觉得烦,可过些日子不听他讲讲“大道理”反倒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对学生应该尊重、理解”。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个“秘密”,那就是九班的同学们已经对教师节时的活动“预谋良久”了。全班同学已经制订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科目老师的祝福方案,包括课间十分钟时出其不意的举动和自己动手做的礼物。
  记者离开前学生们簇拥着孙国瑞再次站到了记者的镜头前,他们笑得真是开心。孙国瑞说,当一名老师的付出得到回报时那是最幸福的时刻。
   3您是我人生的幸运
  本报记者 冀保珍
  感恩使者:李振华,邢台医专中西医结合系04普中1班学生
  感谢恩师:王平,邢台医专中西医结合系04普中1班的辅导员
  李振华来自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芝麻洼乡三所村,是王平“一帮一”的帮扶对象。在一年的师生相处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李振华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其弟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从小体弱多病,后来又发展成为肝硬化、肝腹水,父母长年为弟弟四处奔波,求医问药,耗尽了家中的积蓄,妹妹被迫辍学,他靠叔叔资助才得以求学机会,他说:“进入邢台医专又遇到王平老师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学校给了我求知的希望和机会,王老师给了我乐观向上的勇气和信心,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没有理由不去用好成绩回报社会、回报恩师1在王老师的帮助下,他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五名,被同学们推选为学习委员,还是中西医系学生会主席。
  在李振华看来,该系该班的其他许多学生也同样是王平老师的眼中宝,白秀玲、李文芳、赵运涛来自河北、河南、邯郸等不同地区的学生都在王平的脑子里建立了档案,哪个学生家庭境况不好,需要哪方面的关注,她都记在心里,安排得井井有条。正是这平时的点滴关爱,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敬佩,谁有了困难首先会和王老师说,谁有了心事首先要向王老师倾诉。
  王老师告诉记者,每一个学生都是她心中的最爱,在自己的节日到来之际,全班209张笑脸面对她就是学生给她的最好礼物,有了这些学生,她的生命才会如此精彩,她爱她的职业,更爱她的学生们。
  4从不施压的老师
  本报记者 马利
  感恩使者:郭亚林,王老师的学生,现已毕业
  感谢恩师:王维澜,从教10年,曾任20中学初中历史教师
  上初中的时候,王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逼着我们学他这一科,即使我们考试考得不好,他也不会大发雷霆,还常常在他的课上,教育我们要全面发展,注意身体,培养多种兴趣等等。当时觉得不太理解,想不通他为什么这样做,现在走上社会,终于明白,他的“好好做人,身心健康”是需要一生铭记并遵守的。现在想起他的良苦用心,真觉得感动。
   5当老师就不能讲实
  本报记者 许静
  感恩使者:杨俊清,在驻我省某部队工作
  感谢恩师:安宝林,平山县小觉镇扶峪小学高级教师,执教28年
  1989到1993年,在平山县梨树坪小学读书的4年杨俊清一辈子都忘不了。安宝林老师是他的启蒙老师,不但传授知识、开启心智,而且向处于困境面临辍学的他伸出援手,把他留在校园。
  当时,杨俊清家中有三个小孩子、家境比较困难,他上小学后每次交书费、杂费都让父母发愁。安老师每次对他说的一句话都是,“没事,别着急。”然后自己拿出钱给他垫上。也许现在看来二三十块钱书费算不上什么,可想想看,当时安老师刚从民办转为公办教师,妻子务农,他每月挣的120元钱既要奉养生病的老母亲,又要抚养一双儿女,经济并不宽裕。
  杨俊清只是安老师资助的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在平山扶峪小学任教时,班里有一名学生叫张芹芹,父母长年生病家境贫寒,想让她退学到外地打工,安老师得知后,登门家访耐心细致的开导张芹芹的父母,并主动承担了张芹芹的全部学习费用,使她重返校园。还有沙洼小学,安老师为建校舍捐款500元,资助贫困生一千多元。
  1977年,安老师在地处平山西部深山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的三条占小学走马上任,28年来,他先后在6所学校工作,每个地方都是孤军奋战,教的都是复式班。有的学校二十多名学生,从学前班到五年级,有六个不同层次的复式教学班。白天上课、辅导学生,夜晚备课、批改作业,工作辛苦不必多说。在每个地方,安老师都有一个想法:决不让一个学生失学,一定让他们进得来、留得注学得好。如今,20多年过去了,他在工作过的第一个学校三条占小学教的学生中,有2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辛勤工作回报安老师。
   6老师能读懂我
  本报记者 马利
  感恩使者:马博阳,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
  感谢恩师:张瑞素,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五年级一班班主任,语文老师,从教14年
  在马博阳眼里,张老师是最了解她、最能及时发现她优点的人。
  刚上一年级时,博阳坐在教室里听课,张老师的一句:“看阳阳坐得多像个小舞蹈演员”,让她一下就爱上了学校,爱上了老师。一次期末考试,她语文考了99分,心里当然不高兴,张老师打电话告诉马博阳的妈妈:“孩子只是一个字写得不太标准,不要批孩子。”那时的马博阳很感动。
  二年级的教师节,博阳仰着小脸问:“老师,我送你什么礼物啊?”张老师笑盈盈地搂着博阳说:“宝贝,你的画那样棒,给我画一张贺卡就是我最高兴的事了。”贺卡上有一句让妈妈都有点嫉妒的话:“老师,我爱你就像爱妈妈一样。”
  张老师不仅让大家喜欢语文课,还努力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张老师讲的语文课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在愉快的学习课堂上有一种令人悠然陶醉的感觉。
  在马博阳看来,张老师对班里的每个人都很用心,她的鼓励总会让同学的学习劲头更足。
   7无声世界爱无
  本报记者 许静
  感恩使者:王冉,石家庄市特教学校五年级学生
  感谢恩师:韩书君,石家庄市特教学校教师,教龄20年,从事特教工作14年
  和小王冉用纸笔沟通的过程中,“说”起班主任韩老师,她漂亮的大眼睛就亮闪闪的。“上次我难受吐了,韩老师送我去看病;以前不会写日记,韩老师就一句一句教我们;语训时韩老师特别耐心,现在我会说好多句话了;上次我们班一个同学长疱疹,韩老师每天给他抹药,一个多月以后他就好了……”
  “第一眼看到孩子们,心里一动,觉得他们可怜又可爱,交往越久就越觉得他们的可爱。”韩老师告诉记者,干特教这么久,她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学生要么考上大学、要么找到工作,能自食其力、开开心心地生活。
  8师恩比天高
  本报记者 庞永力
  感恩使者:陆维权,19岁,广西壮族人。曾就读于廊坊市第四中学,2004年,由于文学成绩突出,被北京黄埔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
  感谢恩师:以语文教师冯淑娟为代表的廊坊四中老师
  陆维权生长在广西的大山里,家境贫寒,但他学习刻苦,并酷爱写作,小学四年级就发表了作品。为了不辍学,他奔波千里来到廊坊投奔亲戚,进了廊坊四中成为冯老师的学生。当时,冯老师主持校文学社,陆维权很快成为骨干,在冯老师的指导下,初二、初三两年发表了26篇作品,获得多种奖项。2003年,他参加了鲁迅文学院函授学习,2004年,赴西安向著名作家贾平凹请教,得到了多方面的指点。初中毕业后,陆维权被北京黄埔大学中文系破格录龋
  在校期间,陆维权的贫困引起四中老师的关注,了解情况后,四中陆续给他减免了学杂费、住宿费、饭费,师生们还捐给他衣物、学习用品。冯老师更是两次接他回家过年,让他充分享受到家的温暖。上大学后,学费成了天文数字,他不得不暂时休学打工,四中了解到这一现状后,校长带头给他捐款。
  谈起母校的老师们,陆维权难抑激动:"母校给我的爱比天高、比海深,我会加倍努力,用更多的作品赞颂师恩。"
   9 老师,我们的朋友
  本报记者 马利
  感恩使者:王嵩,现在河北科技大学读大三
  感谢恩师:王毅,从教6年,石家庄市第15中学高三数学老师
  或许由于年龄差距不是很大,王老师总能说一些让学生们心服口服的道理。
  有一次,同学们说到厌学,王老师没有责怪学生学习态度有问题,而是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学生高三上学期有两个月没来上课,到北京打工去了,后来这个学生在北京给老师打电话,想回学校继续读书,因为他路过清华大学的时候,看到校园里穿梭的大学生,感觉那才是属于自己的生活。王老师说:"这件事让我感悟很深,厌学可以说是中学生的通病,其实同学们并不是都不想学习,只是缺乏一种社会的历练,等他们经历过之后,就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前途有一个清醒而真实的认识,找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王老师看问题很深刻,可又特别理解我们这些学生的心。"
  10 好脾气老师
  本报记者 马利
  感恩使者:戎紫琪,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六年级学生
  感谢恩师:李亚敏,从教10年,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
  李老师脾气好,对我们特别和蔼,我们全班同学都喜欢她。有一次李老师因为有事上课晚到了一会儿,当她走进教室时,说话声还在继续,大家并没有觉察到老师来上课了。李老师那次是真的生气了,站在讲台上一句话也不说。看着老师生气我们就知道自己错了,就开始传纸条,同学们依次在上面签名,上面写着:老师,我错了,原谅我们吧。体育委员喊了一声起立,全班同学刷地站了起来,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错了。老师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我们也哭了,因为老师是爱我们的。
   11 来生还当班主任
  本报记者 许静
  感恩使者:蔡彦生,河北省机械进出口公司员工
  感谢恩师:王忱,承德一中语文教师,教龄32年,曾先后获得省优秀园盯承德地区优秀知识分子、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二十多次
  1984年中考后,蔡彦生向班主任王忱老师表示要报考中专,留下一个地址后就到姥姥家。王老师帮忙填好表格报了名。没过多久,河北外贸学校到中学面试,王老师及时通知了蔡彦生。由于交通不便,中专招生老师已经要返程了可他还没有赶回学校。当时,中专招生很热、优秀学生争相报考,蔡彦生报考的中专在承德只招收一名学生。王老师急忙说好话、央求招生老师再等等,又忙不迭介绍自己的学生如何优秀,恳切和诚意终于打动了对方。接下来,王老师一直陪着招生老师说话,直到下午5点多蔡彦生回到学校。
  "王老师就是那种把学生当自己孩子的人,他会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为你考虑,责任心特别强,对每个学生都极其负责。"马上就出差离开石家庄的蔡彦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他们班同学只要回承德都会去看望王老师;遇到大事也会询问老师的看法,那是师生间的"信任"。
  尽自己所能为每个学生负责,没有桌椅,他就带着学生脱土坯,晾干后垒成坯墩,把从老乡家借来的棺材板搭在上面,学生听讲时它是凳子;写作业时它是桌子。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王老师和同事一方面挨家挨户动员,一方面努力勤工俭学,到了1975年,他所在的学校已经做到了学生上学不花一分钱。他工作的五年里,生产大队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百,他所教过的四个班级从没流失过一个学生。
   12老师像妈妈
  本报记者 张娜
  感恩使者:宁萌、董泽清、苗江伟,河北大学工商学院02级日语专业学生
  感谢恩师:高银玲,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部02级英语和日语专业的班级辅导员
  "高老师对我们好的事情太多了,虽然她很年轻,但对我们就像妈妈一样。"班长宁萌说:"比如放暑假前,很多同学因为即将升入大四,而变得迷茫。细心的高老师发现了问题,告诫我们,要看请自己的优势。最后还发给大家每人一封信,让我们带给家长。信中她向家长分析了就业形势,希望和家长一起努力,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比我妈妈想的还要早、还要多呢!开学后高老师收到了很多学生家长充满感激的回信。一些学生家长还专程来到学校,与这位贴心为我们着想的老师面对面交谈。"
  9月17日,是02日语专业学生董泽清、梁杰、庞栩、法雷、苗江伟赴日本留学的日子。"就是因为我们几个要去日本留学,高老师都成了日本留学知识的专家了,我们将会遇到的一切问题都为我们想到了,她告诉我们如何面对陌生的环境,忠告我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教我们如何自我保护。"董泽清说道。
   13感谢四小老师
  本报记者 庞永力
  感恩使者:戴文霞,75岁,银行退休职工,其三个孙女、一个孙子都曾就读廊坊第四小学
  感谢恩师:以窦继敏为代表的四小老师们
  戴奶奶的三个孙女、一个孙子都曾在廊坊四小就读,如今大孙女已中央民族学院毕业,二孙女正就读河北师范大学,三孙女读高中,小孙子今年四小毕业。和四小相处十几年来,没有任何不愉快,每一个老师都言传身教、兢兢业业。戴奶奶说,她的孙子曾因阑尾炎做手术,在家休养一个月,班主任窦继敏老师每晚来家补课,结果孩子非但没因养病留级,在期末考试中还拿了好成绩。
  "如今孩子们都离开四小了,我的感激之情怎么也得表达出来。"戴奶奶说。
   14 老师陪我中考
  本报记者 马利
  感恩使者:王爱林,毕业于石家庄12中学,今年中考,以优异成绩考入石家庄一中
  感谢恩师:董和平,初中数学老师,现执教于石家庄12中学
  王爱林回忆中考前两个月的点点滴滴,不仅百感交集:考前两个月母亲生病住院,老师把他接到自己家中,安排他的生活作息;考前两天,爷爷不幸去世,为了让他安心考试,老师隐瞒了这一事实,中考两天,全程照料……他的成功,凝聚了班主任董老师太多的心血。
  今年4月下旬,王爱林的母亲突然患病,需要马上做手术,而此时王爱林的父亲又远在哈尔滨工作,但王爱林的学习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董老师不忍心他在冲刺的时刻无人照料,在自己家收拾出一间卧室,把他接到自己家,看着漂亮的落地灯、整洁的写字桌、整齐的书橱、舒服的小床……王爱林说不出的高兴。
  董老师为他安排了细致的作息时间:每天晚上8点30分,准时来到老师家,休息10分钟,开始复习,晚上11点钟按时睡觉,早晨7点起床,7点10分吃早餐,7点25分上学。
  刚到董老师家是4月底,当时天气还有些凉,董老师担心他晚上盖不好被子着凉,经常半夜起床,给他掖被角;每天早晨,董老师给他做早餐时,都特别注意营养,一大杯牛奶、两个鸡蛋,"吃得好,上课才有精神"。
  在董老师家的日子里,王爱林进步很快,第一次模拟考试进步到年级第三名,二模考了全年级第二。
  中考前一天看考场,王爱林的考点在师大附中,董老师陪他一起看考场,"我的儿子明天中考,当然要陪他看考场了",董老师的话,让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考试这两天,董老师和爱人变着花样给王爱林做饭,找了一个同学每天和王爱林搭伴一起去考点、回家,董老师故意讲一些轻松的话题逗他开心……中考最后一科结束,董老师长舒了一口气,10天后,中考成绩公布,王爱林考了全校第二名。
   15 老师走进我的心
  本报记者 许静
  感恩使者:韩赛娇,小学一至三年级在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读书,现转学到西安
  感谢恩师:赵永玲,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教龄10年
  3年前,小姑娘韩赛娇是个沉默、自卑的"丑小鸭",而身边的人都能看到她在这3年中的变化。一年级时,韩赛娇没有朋友,也很难看到她笑,在班里同学们几乎注意不到她的存在。有一天她捡到一条红领巾并交给了老师,设立在教室门外的尊重橱窗第一次出现了"韩赛娇"的名字。那以后,运动会上参加接力跑获年级第一名,尊重橱窗里第二次出现她的名字。写生字全对,她又上了橱窗……
  "那时候每节课下课,我都会跑出教室站在橱窗前盯着自己的照片看。赵老师总是夸我变得活泼多了。我也觉得和同学说话没那么可怕了"。转学到西安的韩赛娇在暑假期间几乎隔一天给赵老师打一个长途电话,她实在太想念老师。
  在韩赛娇看来,赵老师经常会用一句在成人眼里微不足道的鼓励,来温暖学生的心灵,所以她能俯下身去了解学生的世界,聆听他们的声音,进行真情的沟通。
  16老师姐姐
  本报记者 马利
  感恩使者:赵翔,石家庄市第11中学高三学生
  感谢恩师:张景娥,从教15年,石家庄市第11中学地理老师兼心理教师
  和张老师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放松。张老师家就在学校院里住,学生上晚自习时要在学校吃饭,有的同学从家捎东西过来,大家就去她家倒热水,有时还聊会儿天。
  元旦的时候,张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节目,朗读了她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把全班56个同学和她的名字都串在里面了,张老师还自己出钱把这篇文章给同学们每人打印了一份,那天晚上,同学们送祝福时,叫她姐姐。
  17孩子,你不孤独
  本报记者 许静
  感恩使者:刘言,现就读于天津航空学院
  感谢恩师:王桂君,秦皇岛市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曾六次获秦皇岛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刘言曾经很叛逆,1997年刚转入王老师所带班的时候,泡网吧、打群架……王老师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嫌弃他。记得有一次,他拿着纸折的小飞机恰巧扔在王老师脚上,以为老师会大发雷霆,谁想到王老师问:"真够复杂的,哪学的?""幼儿园。"王老师笑了,还用手轻轻拍了拍他沾满灰尘的校服。那以后,生活中王老师总会用放大镜找刘言的闪光点,班会上表扬他的进步,学习上及时给予辅导,他不回家时给他买饭,放学晚了送他回家,就是要让他知道:所有生活上的困难老师都可以帮你,你一点都不孤独,只要你有决心改好……刘言是个聪明的孩子,中考时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高考考入了天津航空学院。
  "如果没有王老师,我可能就是父母离婚的牺牲品,现在也许成了街头的小混混。"
  和"早恋"的女生做好朋友,使她能全身心地回到学习中去,最后她以高分考入重点高中;费尽周折得到"网虫"男生的QQ号,和他聊天打游戏,了解他真实的想法,把男生从虚拟世界拉回到现实中……这种事情,王老师做了太多。
   18启蒙恩师终难忘
  本报记者 许静
  感恩使者:檀荣琪,75岁
  感谢恩师:张久堉,96岁,离休教师,从上世纪30年代初到1973年离休执教40余年
  说起找到恩师的过程,檀荣祺老人很是激动。今年6月,看到本报《老夫妇结婚80年有望破纪录》的报道后,檀荣祺觉得文中的老人可能是自己的启蒙恩师。骑车20多华里找到方北小区打听一番后终于确信没找错。"没有张老师我们都和父母一样目不识丁呢。"
  1909年出生的张久堉老人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曾于1948年石家庄解放后,执教于南马路小学、新华路小学、新开街一小;1954年,石家庄市第四中学成立,张老又当了五六年初中教师;二职中成立后,他担任职业中学教师直到文化大革命终止了他的工作生涯;1972年,教师有了重新工作机会时张老因年岁大了只能退休回家安度晚年。
  "花甲之徒共祝颂,八旬恩师寿南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几位学生在分别50多年后再次找到张老师时送上的一副对联。那以后每年春节他们都会登门拜年,不顾年事已高、身体不便,循旧例磕头谢拜,直至几人先后去世。
   19老师助燃艺术火花
  本报记者 陈国营
  感恩使者:李喜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全国"五一文化奖"
  感谢恩师:武元贞,邯郸中学教师
  又到了教师节,每到此时,在书法界小有成就的李喜泰就会想起一个助燃其书法艺术火花的老师---武元贞。
  武老师是李喜泰的班主任,是一位中学数学老师。虽然李已过不惑之年,已有20多年的教龄,但在他的脑海里还时时浮现老师中年时的样子:中等身材,白皙的皮肤,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洪亮的声音,讲课时潇洒利落的手势。武元贞老师说,那时,李喜泰是一个个性较强的学生,在所学的功课中,他的文科成绩明显好于理科。那个时代,正好是恢复高考后不久,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在同学中影响甚烈,理科成绩不好,往往被同学们小视,李喜泰的思想中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心理上也很自卑。看到这种情况,武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与他长谈了两个多小时。全面分析情况后说:"你的文科较好,正好有助于你的爱好---书法,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大都是文豪,理科成绩暂时不好,并不会影响你的成才。"
  老师的一句话,李喜泰还记得清清楚楚,并一直在其成长道路上起着很大的激励作用。老师说:"一个人是否成才,关键要把握自己的强项,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李喜泰目前在邯郸网通上班,他说:"武老师关心我的学习,关心我的爱好。那时候,我的家庭生活窘迫,她还经常发动同学把草稿纸集中起来让我练习书法,还常常鼓励我说:'学习再紧张也不能丢了书法,哪怕每天只写一篇字。'"
  如今,李喜泰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说,这些都与武老师那番分析和鼓励分不开。至今他还记得有一篇文章写得很好,"老师是一片阳光,是乌云也挡不住的阳光,老师是雨滴,滋润着我们茁壮成长,它无私地发散着自己的光和热,让世上万物取得成长的养料。"
  教师节到了,李喜泰将一束美丽的鲜花献给尊敬的武老师,他说:"武老师已是白发苍苍,我衷心祝愿她健康长寿!"
  20高墙内送出的一束鲜花
  本报记者 李海菊
  感恩使者:徐伟(化名)因为职务犯罪被判了14年有期徒刑、正在省某监狱服刑
  感谢恩师:王玲玲,从教25年,病前任阜城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教师,今年查出患乳腺癌,随后做了左乳房切除手术,现正在进行化疗
  徐伟从小没母亲,父亲脾气暴躁怪戾,王玲玲老师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看到他的衣服破了,给他缝缝补补;他生病了,王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给他买来药,亲自看他吃下;下雨下雪的,路不好走,王老师就让他住到她家中;过年过节了,王老师总是记得给他买来新衣服……
  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挣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他就去看王老师,告诉王老师报答她的时候开始了。可是时间不长,他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因职务犯罪锒铛入狱,被判刑14年。大墙内徐伟痛心疾首,他感到最对不起的就是对他寄予厚望的王玲玲老师,他想王老师肯定也不会再认他这个学生了。没想到时间不长,王玲玲老师竟换乘了几次车、带着营养品到百里外的他服刑的监狱来看望他,王老师还带了一篇她亲自抄写的余秋雨的文章《为自己减刑》,并说相信他只是一时犯了错误,依然是一个出色的孩子,鼓励他好好改造,早日出来,成家立业。
  但徐伟怎么也不相信,还没等他出来,慈爱的王玲玲老师得了癌症。他在教师节的这一天,给王老师送上一束花,让王老师度过一个温馨的教师节,祝她早日康复。
   21老师影响我一生
  本报记者 马利
  感恩使者:底建梅,现任东马路小学班主任
  感谢恩师:刘纯,1980年走上讲台,执教于石家庄市第20中学
  刘纯老师是底建梅的初中班主任,当时的底建梅只有十多岁,毕业20年了,现在想起自己的老师,依然情绪激动。
  底建梅说刘纯老师的眼神很独特,但是只要一见,就会铭刻在心。
  当时学校要求同学们早上7点40到校,每天同学们快到教室时,刘老师就会站在教室门口迎大家,用独特的眼神与每个同学打招呼。
  一次,底建梅突然肚子疼,事后才知道是肠胃炎,刘老师看她上课表情不对,把她叫到办公室,倒了杯热水递到底建梅手里,让她躺到办公室里几个老师共用的单人床上,又跟别的老师借来暖水袋,灌上热水,一边抚摩着她的头,一边询问病情。老师这不经意的动作,温暖着学生的心,让底建梅至今想起来,还热泪盈眶。
  对于刘纯老师,除了想念,底建梅还有深深的愧疚,那是当年中考没考出好成绩的事情。一向学习突出的底建梅中考意外失手,没能进入自己喜欢的重点高中,"感觉辜负了老师的期望,刘老师对我这么好,期望也挺高,"因为这个缘故,初中毕业后,底建梅只与老师见过一面。
  底建梅大学毕业后,也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和刘纯老师一样她也教英语,"因为刘老师当时教得好,给我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不管是教学还是教育方面,底建梅都向自己的班主任学习,对学生严爱有加,让孩子们从心底感受到老师的温暖。
  刘纯老师在电话中回忆,底建梅大概是1987年初中毕业的,"现在也有30多岁了,只要真心对学生好,事后他们会明白的"。从教20多年,育人无数的刘纯老师笑言自己"只会当班主任",刘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踏实工作,"行行出状元"。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20:22:28 | 只看该作者
打开心窗,让每个老师心里都洒满阳光

  2001年7月13日,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是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2001年5月7日,江苏某市区一名30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

  今年3月19日,河北曲周县某村办小学代课教师刘丽娜,
强迫她的41名学生伸出手来,然后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

  ……

  一边是教师自己心理不堪重负,英年早逝;一边是因学生的小过失招来残酷的体罚与辱骂……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校园里。每个案例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错综复杂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福州市心理学会常务副会长、闽江学院心理学教授陈晓荆在接受采访时说,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其完成正常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今天是我国第20个教师节,我们推出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专题,是为了让全社会的人都来关爱身边的老师。因为关爱他们就是关爱我们的孩子。

  这些天,本报联合福建省心理学会、福州博智市场研究公司,对我省中小学教师展开了心理健康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的心理问题调查表作为工具,涉及工作状态、工作压力、角色、人际关系、情绪等部分。

  此次调查共获得265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教师128人,女性教师137人;中学教师151人,小学教师114人。

  【调查结果一】

  四成教师常常焦虑

  SCL-90调查发现,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9.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58.1%的教师感到压力大,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高达42.5%的老师常常感到疲劳,38.1%的老师处于烦躁、焦虑之中,33.8%的老师出现了失眠或睡眠状态不好,30.6%的老师觉得不安。还有的老师出现了过敏、多疑、抑郁、精神不振等症状(见图1)

  因为情绪上的波动,38.4%的老师“有时会在工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21.9%的老师“感觉到上课也很烦”。无疑,他们把这种情绪带入了课堂。

  当老师感到自己情绪不良时,运动和睡觉成为老师舒缓的方式,各占比例53.7%、41.5%。但有23.8%的老师找不到宣泄的方式、方法,同时,3.6%的老师对药物产生了依赖关系。

  心理不健康核心

  反映是不良情绪

  解读者:福州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系主任教授何少颖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心理产生问题或症状的最核心表现就是情绪上的反映。而不良情绪主要的表现症状是焦虑、抑郁、不安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小学教师产生焦虑、感到疲劳、不安等不良情绪比例都很高。同时,调查还显示,不少老师会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影响教学质量。这就说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视。

  一个人的情绪是无法控制的,只能调解。对于强度稍弱的不良情绪,老师选择运动、睡觉等方式进行缓解,这是正确的,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如果强度很大且持续时间长,这时候老师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控制进行调解。

  【案例】

  好强女老师患上癔症

  闽侯一位小学女教师,有一段时间,情绪发生了令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现象。如当她坐在办公室里,这时如果有同事来到这间办公室,没有和她打招呼,她就会感到非常难过,认为同事是不是看她不顺眼。甚至,如果有时感觉同事或领导冷落了她,她就会故意搞破坏,引起别人的注意。

  专家称,她患的是典型的癔症,这是神经病的症状之一。因为这位女教师个性非常好强,对学生要求很高,都要争第一。同时,她平时也非常在意同事、上级领导对她的看法。久而久之,她对自己估计过高,以自我为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调查结果二】

  八成老师压力巨大

  备课,上课,改作业,这是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那么,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有多长?调查显示,只有32.5%的老师“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下”,除此之外,41.3%的老师每天工作8~10小时,17.8%的老师每天工作10~12小时,还有8.4%的老师每天工作甚至达到了12小时以上。

  与此同时,26.5%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已经是“超负荷”。对于工作的付出,有44.9%的老师认为自己“付出超过回报”。

  在对工作压力的调查中,只有21.5%左右的老师认为“没有什么压力”,另外八成左右的老师认为压力巨大。其中,47.1%认为“压力很大,但可以承受”,31.4%的人已“无法承受”。

  从研究教师工作压力的源头来看,升学率当之无愧地成为“罪魁祸首”。收入低、工作量太大、人际关系紧张与同事竞争紧随其后,成为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四大原因(如图2显示)。

  令人欣慰的是,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仍有58.2%的老师表示“能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也有37.6%的人“发牢骚,不情愿地工作”,4.2%的人想“辞职或提前退休”。

  工作压力是外因个性是内因

  解读者:福州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系主任教授何少颖

  相比之下,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就少得多,其中原因就是两者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着升学率、职称评聘、同事竞争、教学成绩不理想等因素,往往产生巨大的工作压力。这种巨大的工作压力是造成他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主要外在因素。

  个性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内在因素。从事教师行业的群体在性格上往往倾向完美主义者、敏感等,这样的个性造成他对事事都在意、追求完美、不容自己有小小的过失等。

  【案例】

  新手老师半年就打“退堂鼓”

  刚从师专毕业的青年教师王某,分配到福州一所中学教书。由于缺乏经验以及天性腼腆,几堂课下来,学生上课吵闹使他无法安心讲课,学生对他的冷漠与生疏,使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开始,他还只是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到底该怎么去教学生?经过多次尝试之后,仍无起色。渐渐地,因为工作不顺利产生的压力使他失去了信心,他开始问自己,自己是不是适合当老师?他变得越来越急躁。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半年里,他就开始打退堂鼓,想离开教师这个岗位,经常夜不能寐,精神不济。

  【调查结果】

  教师地位受到撼动

  “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那么,在老师眼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地位?统计显示,认为教师地位“一般”、“不太受尊敬”和“很不受尊敬”的比例竟然高达59.7%。(如图3显示)

  超高荷的工作量、强大的压力、社会地位的变化影响了老师对本职业的喜爱程度。只有8.9%和30.6%的老师“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教师职业,37.1%选择“一般”,16.5%选择“不喜欢”,还有6.9%的老师“非常不喜欢”这种粉笔生涯。

  但是,如果再给老师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选择“会”的比例仍超出“不会”的比例。

  角色落差产生职业倦怠

  解读者:福建省心理学会秘书长心理学教授连榕

  教师之所以出现本次调查结果中的低职业认同感、低喜爱度,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社会舆论也常把教师比喻成“红烛”、“人梯”等等,但是在目前社会急剧变迁的形势下,教师待遇之菲薄,工作之繁重,责任之重大,是其他行业所难以比拟的。

  一位长期处于严重工作压力下的教师,势必抱持着消极的情绪,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易感到心力交瘁,甚至有放弃角色的意愿,进而可能直接降低教学热忱,间接影响学生身心平衡与发展。

  【案例】

  优秀教师毁于“一句粗话”

  三年前,福州某重点小学一名深受爱戴和尊敬的教师,因为面对一个“问题孩子”,忍不住在课堂上对孩子说了粗话。此事媒体报道之后,一时间,这位老师成为社会和市民的指责对象,人们纷纷谴责这位老师心态不正。这位老师陷入了无尽的困扰当中,她请了半年病假在家休养。半年后,她的心理还是没有脱离沉重的阴影,失去了先前的干劲,人也渐变憔悴。

  【调查结果】

  家校关系不尽如人意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一群未成熟的孩子,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然而,30.6%的老师承认自己曾经骂过学生,29.5%的老师会因情绪低落而上课没精神,还有的老师会偏心、因心中烦恼而迁怒学生。这些不当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如图4显示)

  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师生之间关系淡漠的现象。15.9%的老师认为,“对学生好,但是学生不理解我”;21.7%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背后议论我,甚至说我的坏话”;24.8%的老师认为“师生关系淡漠”。

  同时,在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上,问卷结果显示,家校关系并不尽如人意。老师们认为,有些学生一出现问题,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向老师兴师问罪,26.3%的老师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还有21.2%的老师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闻不问,家校之间的联系几乎荡然无存。

  夹在学校和家长间教师两头受气

  解读者: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副教授傅晓华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教师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有四方面:同事之间、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家校之间。

  由于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尤其是实行学科成绩考核后,学科之间争时间,同教材之间资料保密,唯恐你考好了,我落后,影响到考核。有时学生违纪违规,你批评教育他(她),不但不听,还顶撞你,向家长反映,有时家长还偏袒子女,教师两头受气。这些问题很容易造成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焦虑。

  【案例】

  “绰号老师”怕见学生

  给老师取绰号是一些调皮学生爱干的事,老师往往一笑置之。可带人身攻击的绰号可真让中年教师林某大受其伤,平时在路上碰见学生也感觉到丝丝恐惧。

  林老师是某普通中学的政治科老师,因牙齿不齐并略有外凸,被学生取名“地包天”。这个绰号很快在学生当中流传。林老师平时对学生比较严厉,一些调皮学生就对他颇有微词。个别被他曾“教训”过的学生远远地见了他,甚至会高喊“包是什么包,地包天的包……”自从有了这个绰号之后,林老师越来越怕上课,有时讲课时如有学生在交头接耳,他就感觉是不是在嘲笑他的牙齿。甚至在课余时间在路上碰见班上学生,他就会早早地躲开。

  心理健康六项指标

  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

  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

  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

  4.抗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5.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6.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20:26 , Processed in 0.22018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