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欣赏中国绘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8 02:2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样欣赏中国绘画


作者:余辉   时间:2005-11   来源:文通网



  演讲人:余辉
  演讲者简历:余辉,男,1959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83年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硕士学位。童年赴故宫博物院从事书画陈列与研究工作,现为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主任、研究馆员。曾在大英博物馆、法兰西研究院、巴黎第七大学、巴黎大宫殿、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师范大学等地讲学,应邀在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鉴定中国书画。发表研究论文四十余篇,论文集有《画史解疑》(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出版),其他学术专著有《张萱·周昉》、《蓝瑛》(文物出版社出版)、《人马画图典》(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和《晋唐宋人物画》、《元代绘画》(均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等,并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美国、英国、法国、韩国等国家的专业书刊上。
  中国古代绘画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近代,在东亚绘画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大大影响了日本、新罗(今朝鲜、韩国)的绘画形成,后来影响了越南及东南亚国家。中国绘画的发展不是封闭的,她在与域外文化交流时,也获得了许多的文化养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今天,我所讲的内容是怎样欣赏中国绘画,具体地说是怎样欣赏画中的人的精神、绘画主题和绘画技法等。这里所介绍的都是古代绘画的精品,又称之为传统绘画。我们所欣赏的绘画大多数是两百七十年前清朝的乾隆皇帝最珍贵的收藏品,他是中国历史上最酷好绘画的皇帝之一,也是收藏绘画最多的大收藏家。这些绘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十四多万件书画藏品,是世界上藏中国书画最多的博物馆,占世界公立博物馆藏中国绘画的四分之一。
  一、 中国绘画的起源、种类和工具。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特别是在河南安阳小屯大量出土了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这些甲骨文十分成熟,在此之前应有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绘画与文字的区别尚不明显,象形文字其本身就是简略的绘画,起到叙事的功用。故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当文字以符号叙事,绘画则承担以造型叙事,文字与绘画渐渐有了区别。
  中国绘画在一千六百年前的魏晋时期,成为一门独立的、可供欣赏的艺术,因为有许多文学家参加了绘画活动,绘画的技术性和文学性加强了,增加了欣赏的功能。最先出现的艺术性绘画是人物画,这是一千六百年前一位叫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其内容是画王子与水中神女相恋却不能成婚的爱情故事。画中的山水与人物不成比例,山水是人物的配景,有一些符号的特性。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原先作为人物画的配景独立成为山水画,大约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唐代,作为人物画配景的花卉独立成为花鸟画。中国绘画的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终于在一千三百年前基本形成了。但最初的山水画作品已不存在了,这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游春图》卷,是一个叫展子虔的画家绘于一千四百年前。最初的花鸟画作品也没有了,我们可以从一千年前的宋代名叫赵昌画的《写生蛱蝶图》卷欣赏到较早时期的花鸟画水平。
  中国绘画按照技法来分类,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兼工带写。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三幅画都是工笔画,写意画是一种草草而成、富有天趣的水墨画,有点像西方的速写,它是文人画家最喜欢运用的绘画技法。如这件绘于七百年前的《秀石疏林图》卷是元朝宫廷最著名的文官赵孟頫的作品。还有一种近似疯狂的大写意画,如四百多年前明末画家徐渭的《墨葡萄》轴。兼工带写具有既工整、又有些随意的特点,这是一个叫崔白的画家绘于九百多年前的《寒雀图》卷。在古代中国,从事绘画活动的人主要是皇帝及其皇室、朝廷里和地方上的文官以及艺匠三大类,在艺匠里面还包括许多宫廷画家,他们是以绘画为生的画家。人数最多的是文官和艺匠,到20世纪中叶,历代有名字记载的画家大约有十多万人。
  中国的绘画工具是独特的,即用狼毫和羊毫制成的毛笔,黑颜色的墨,用矿物质和植物的汁制作的颜料,各种渗透程度不同的宣纸,往往是用渗透性能较低的纸或绢画工笔画,反之,画写意画要用渗透性能强的纸,具有半渗透性能的纸画兼工带写。
  二、 中国绘画的造型语言――线条。
  几乎世界各个民族的绘画在原始时期都是以线条来描绘物像,此后,出现了两个趋向,以明暗、色彩为主的造型语言形成了西方绘画,以黑色线条为主的造型语言形成了东方绘画,中国的绘画线条是东方绘画中最具有魅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由于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字的书写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绘画的线条风格与书法线条颇为相近。在两年多年前,画家为表现各种物质不同的质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线条,线条在中国绘画中不是细细的长线,粗厚、宽阔的墨笔同样也是线条。如描绘衣纹就有十八种线条,每一种线条都有一个非常形象化的名字,如游丝描、蚯蚓描、铁线描等,各自都有不同的用途,如用游丝描表现水流、云彩的动感、丝绸衣服的质感,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用铁线描展现建筑、船舶的细微结构等等,如六百多年前的元代画家夏永的《岳阳楼图》页。
  还有一种是变化了的线条或者说是扩大了的线条,古代画家称之为皴,象开裂的皱纹,专门用来表现山石、树皮的纹理,用斧劈皴画石头、悬崖,如八百多年前的南宋宫廷画家马远的《踏歌图》轴。用披麻皴画土坡、丘陵等,如一千多年前南唐董源的《潇湘图》卷,表现了中国长江南部丘陵的地貌状况。
  可以说中国绘画丰富的线条具有无穷的表现力。
  三、 中国绘画的色彩――独特的色彩、独特的墨。
  中国古代画家的色彩观念是讲求简练,这是受到中国古代朴素的唯我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这是东方绘画共同的色彩观念。中国绘画有其独特的色彩法则,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提炼描绘对象的固有色为主,这种设色绘画,画中的颜色是经过高度概括,不表现物像所受到的光源、环境色彩的影响,古代画家们认为固有色是物像的本质色彩。另一种是以墨为主,画面基本上是一种颜色,有点像西方绘画的素描。而西方绘画的色彩真实地再现了物体因光源、照度和环境中出现的反光给物体颜色带来的变化。
  1、色彩绘画。在有色彩的山水画里面,最突出的是青绿山水,在青绿山水中,最伟大的作品是绘于九百年前的宋代宫廷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画这张画的时候,他才十八岁,画完后不久,他就去世了,非常遗憾,也说明画这种工笔画要耗去画家的许多精力。画家表现了中国北方的伟大山川,场面非常宏大,空间也极其开阔,画家彷佛是座在飞机里,一边飞行、一边俯瞰大地,可见画家丰富超人的想象力。画中,用金线勾勒物象轮廓,或用浓重的青绿色敷染山石,青、绿两色是画家对山林苍翠之色的高度概括,画幅更显雅致而无浮艳之弊。画中群山起伏,左右、前后相呼应,画中人物虽小,但他们的出游、渔猎等活动历历在目,舟桥楼阁等工细精整绘,使观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出要进入画面旅游、居住的念头。九百多年来,这幅作品成为画青绿山水画家的范本。
  2.水墨绘画。中国绘画并不因为色彩不多而影响了它的表现力,恰恰相反,有限的色彩给观众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在中国绘画里,最有限的色彩是一种,黑色的墨,但是,它可以让欣赏者感受到一个绝妙无穷的水墨世界。如南宋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卷,图中的丘陵和树林均用墨笔画出,但并没有给人以黑山、黑树的感觉,相反,给人以绿郁葱葱的色彩感觉,特别是雨后苍翠欲滴的青山、灰蒙蒙的天空,浮动的彩云,因此可以说,中国绘画有许多物像不是靠画家一笔一笔画出来,而是靠观众去感觉到、体会到,如画中出现的空白,虽不画一笔,但只要与周围的景物联系起来,可使观者感觉到像天空,像江河等等。因而观众在欣赏绘画时具有更多的艺术想象力,因而就更具有主动性。
  四、 中国绘画的画面结构――诗书画印。
  与西方绘画不同的是,在700年前,中国有许多担任文官的哲学家、文学家从事业余的绘画活动,给绘画构成带进了新的内容。中国绘画的画面结构除了绘画本身之外,还必须具备另外3个要素,诗文、书法、印章。这几个要素在作画之前,必须构思好。我们以六百多年前的元代画家吴镇的《渔夫图》轴为例。
  1.诗文。因为是诗人参与绘画活动,他们就提出绘画要有诗意,这就增添了绘画的欣赏性,可以表现前人的诗意,也可以表现自己的诗意。在这幅画中题有作者的诗,内容是称赞在自然山川里垂钓、饮酒的乐趣,这位作者的心态是不愿意做官,喜好自由自在地生活。
  2.书法。画家常常要将他画中的诗意直接题写在画上,还要写上作画的日子,作者的籍贯和姓名等,书写的艺术风格应当于绘画风格相协调,体现了画家的精神情绪。这就需要书写的功力,又增添了一个欣赏内容。
  3.印章。画家画完画,要署名,最后必须盖上自己的印章,表明自己是这件作品的作者,也是供他人鉴别的依据。此外,为了使画面构图达到平衡或形成呼应关系,还要加盖几方印章,印章上的文字大多是一些文人的格言,或者是画家对艺术的认识,也可以是补充介绍画家的身份。印章的颜色接近红色,虽然很小,但十分鲜明。印章本身也是一门艺术,他讲求文字的布局,刻刀的技法,有的是画家自己刻,有的是请专业的篆刻家刻。往往要求画家的绘画风格与印章的风格相近。
  此外,绘画上还留有收藏家和鉴定家的题文或收藏印。
  五、 中国绘画的空间处理――散点透视。
  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一样都讲求画面的透视效果,所不同的是,西方画家的透视是焦点透视,也就是说,画中只有一个视点(即人的视角)和一个消失点,这是符合人类观察自然界的实际状况。而中国绘画并非如此,它有许多个消失点,画面中,画家的视角是随意移动的,因而产生了许多个消失点,这叫散点透视。这样,画家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从无数个角度描绘客观景物,画家和欣赏者就像坐在船上,景物随着船的移动而移动。
  最著名的绘画就是绘于九百年前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
  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为杰出的艺术精品,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张择端,年轻时喜好读书,后来到当时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读书,渐渐热爱绘画艺术,一说他曾是宋徽宗朝翰林图画院的画家。张择端长期生活于市井之中,详细观察过社会生活中的各类民情风俗。他擅长画宫殿、舟船、车轿、街肆、城廓,所画点景人物虽不足寸,但举止、神情、身份、地位历历具足,他的绘画才能全部体现在这件《清明上河图》里。
  《清明上河图》的伟大之处是因为它表现了场景最开阔、画面内容最丰富、描绘人物最多的宏伟巨制。画家以散点透视的手法把绵延几十里的首都城内外展现于五米多长的画幅里,这在西方绘画中是无法实现的。该图涉及到宋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图像,如商业经济、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文化娱乐等许多方面。张择端在图中绘有各行各业、各种等级的人物共500余人,各类牲畜50余头、车、轿20余辆,舟船20多艘,店铺百余家,所绘宋都汴京在清明时节中的市相百态,场景之大、人物之众,亦为世界绘画史之最,全卷按内容可大致分为三大段。
  ①城郊,画汴京东南城外的郊野之景:古柳开始吐芽,冰雪消融,河冰全开,一派万物复苏之景,将欣赏者引入了清明时的季节特征。卷首,一群驮队渐渐由远及近,溪流把观者的视线沿河上溯,穿过村舍和空荡的打麦场,出现了两队踏青回府的富豪,有的轿上还插上了采摘的野花。整个气氛平静而富有生气。
  ②入城、展卷至此,小溪注人了汴河,这是一条汴京乃至宋朝北方的生命线,四方物资大都用船舶在汴河上运输,汴京是当时最大的货物中转站和集散地,在画中,绘有很长的泊位,民夫在装卸靠岸驳船上的粮食,粮商在岸上清点麻袋,货物卸空的驳船吃水很浅,吃水很深的货船则刚刚驶入。岸上的商肆鳞次栉比,热闹非凡,有临河的茶楼酒肆,路边的车行香铺等,店主和过客各尽其态,离城门越近,商肆越繁华,临近城门的虹桥连结了汴河两岸,形成这一段,乃至全图的高潮,画家以矛盾冲突的手法使这段高潮更富于情节化,桥上,行人摩肩接踵,轿骑相争,熟人相遇,好不热闹,更扣人心弦的是,一艘大型货船在疾驶时大概忘了放下桅杆,在即将穿过桥洞时,慌忙放倒桅杆,船工为争取时间,将船呈“Z”字行驶,以求减速,岸上的百姓们为这一险象捏着一把汗,有的呼救,有的议论……,经过这一段紧张的喧闹和吵杂声,又恢复了正常的商贸景象,穿过一个十字路口,就到城门口,在这里,可以看到护兵在门口懒洋洋地坐等主人出行的生动情形,还绘有车行修车、茶客闲聊,文人上轿等生活细节。
  ③、城内、城门口的护城河桥上,有许多百姓抚栏观流,这是当时清明节的风俗。方形的城门和高耸的城楼是典型的宋代建筑,这里不见兵戎把关,可谓盛世平安之缩影。城门口,一支驼队正缓缓穿行,继续他们的商业旅行,城内的繁华景象略胜城外,酒楼药店,僧俗医卜各显其貌,画中还有给王员外家送酒的牛车和酒保、弓箭店里试弓的武士、来赵太丞家求医的患者,街上的百姓或围观、或散坐,有结伴而行者,有相互打招呼的,所有的人都融进了画家笔下的北宋社会里,全图在熙熙嚷嚷声中结束。
  全卷构思缜密、布局严密紧凑,画中有“戏”,“剧情”起伏跌岩,引人人胜。无论是宏观把握情节和布局还是细微刻划个体事物,均体现出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精到的表现能力。
  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细腻,除了树干和坡石用于笔皴擦外,其余诸景诸物和人物均用线条勾勒而成,人物线条结构精练简括,行笔方硬坚凝,人物形态生动有致,屋字楼台、车桥舟船等用平直匀细的线条刻划出,结构清晰明朗,全图略用淡墨和花青赭石等渲染,画风古厚淳朴。
  六、 中国人物绘画的叙事手段――独幅画和连环故事画
  中国人物绘画的叙事手法分独幅绘画和连续绘画两种。在叙事性的人物画中,都体现了作者画肖像画的艺术才华。
  1,独幅叙事。独幅叙事往往选择故事发展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一幕。
  在一千五百年前的魏晋南北朝,卷轴画日趋成熟,柔细的丝绢更利于细微地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一千三百五十多年前的唐朝右相(相当于副总理)、也是宫廷画家阎立本画了一幅《步辇图》,这是一件表现中国历史上民族友好的佳作。这是一件肖像性的纪实绘画,它记述的故事是:吐蕃(今西藏)赞普松赞干布遣使臣禄东赞来唐都长安拜见唐太宗,迎接文成公主人吐蕃与松赞干布成亲。该画类同当今用摄影记录史实的作用。
  卷首,六位宫女抬着坐在辇上的唐太宗李世民,(辇是古代一种没有轮的载人交通工具,以人抬为运行方式,)另有二女持扇、一女打着伞盖,仪仗虽由宫女们主持,但不乏肃穆威严之势。唐太宗端坐辇上,目光炯炯而不失诚善,在他的正前方,是着红袍的译员,手持笏板,引荐身后的禄东赞入朝,禄东赞身着吐蕃朝服,正向唐太宗施礼,卷尾着白袍的男子应是内府太监,导引吐蕃使臣人宫,也点明了这一发生在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的重大历史事件地点是唐宫的后宫,后宫仍是皇室处理家政的地方。据卷尾北宋大臣的跋文,得知当时有禄东赞和唐太宗的一段佚闻,禄东赞是吐蕃的丞相,太宗见他对答合旨,颇为欢心,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相许,禄东赞以家有妻室和身负为赞普求亲的重任为电、婉言谢绝了太宗的美意,成为当时的美谈。
  图中未出现文成公主的形象,更加突出主宾之间的关系。我们注意到了画中的色彩不多,但给欣赏者的感觉却十分丰富。
  2.连环故事画。中国画家在表现事物的空间是自由的,在表现事物的时间也是自由的,画家可以在一张画上表现多个故事情节,甚至描绘出一个事件发展的全部过程。而西方画家只能在一幅画上描绘一个事件的一个瞬间,如同一幅摄影照片。
  最生动的例子就是传为顾闳中绘制的《韩熙载夜宴图》卷。这张画的背景发生在1000年前中国南方一个被称为南唐的小王国。当时,国家正面临亡国,国王想启用一位名叫韩熙载的大臣为宰相,韩熙载深知亡国已不可避免,他既不想担当亡国的罪名,又怕违抗君命惹来杀身之祸,故装做自暴自弃的样子,天天与朋友和歌舞伎们饮酒作乐,通宵达旦。国王听说后,就派宫廷画家顾闳中在晚上悄悄地到韩熙载的官邸去观察他放纵的程度。顾闳中凭借其默记的功力,回家后绘成此图。最后的结果是,韩熙载不久忧郁而死,南唐被北宋灭亡,国王被俘。现在让我们欣赏顾闳中在那天晚上看到了什么。
  画家把顾闳中晚间的5个娱乐的过程全部画在一幅手卷上,整个布局有起伏,有高潮,并不是简单地排列,形成了一个整体:1、听乐,由静到动。2、击鼓观舞,进入高潮。3、休息,情节低潮。4、清吹,再起小高潮。5、散宴,尾声。全图高潮起伏,富有节奏变化。每一段以家具、屏风隔开,自然巧妙。画中所有的人物都确有其人,许多人物重复出现,特别是韩熙载,形象统一,一直流露出忧郁的表情,如在第3段休息里,他满腹心事,洗手的时候,都若有所思,只用手指蘸了蘸水盆里的水。显然,晚宴并没有给他带来乐趣,他只是想通过他的这种放浪的行为婉转地告知国王,他不想过问政治。最后的结果是:韩熙载没几年病故了,一个叫“宋”的北方大国灭了这个南唐小国,国王躲到井里,被士兵发现后抓走。
  七、 中国山水画赏析
  与中国山水画相对应的是西方绘画中的风景画,但是,翻译家在翻译的时候决不会将两者混淆起来,其中的妙谛就是,西方的风景画家描绘的是一个具体的实景实地,中国的山水画家画的不是某个具体的地方,而是将他所见到的许多自然景观中诸多最优美的部分加上自己的想象集中于一图,因为他与实景有相当大的距离,故称之为山水画。
  我们现在看到的三百多年前一个叫石涛的和尚画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以半抽象的形式把自己一生所经历的山川集中在一幅图中,如图上绘有长城,意味着这一段是取景于北京北部的群山,画家并不是以堆砌的方式集中各地的自然风光,而是汇集了大自然给画家带来的种种精神感受:激励、振奋、坦荡、豪迈。因此,在现实生活里找不到这张画,是画家理想的美景,而理想的美景来自于大自然,这是他最杰出的浪漫之作,无论是创作思想、还是笔墨艺术,都体现了画家的浪漫情怀。这种绘画思想比西方的现代派绘画理论要早三百年,因此石涛的绘画思想和作品很受当代西方美术家的欣赏。
  八、 中国花鸟画赏析
  花鸟画包括花卉、瓜果等植物和昆虫、鸟类、鱼类、走兽等动物题材。西洋画中画花卉、鸟雀的绘画称之为静物画,画家以写实的方法对着景物写生,甚至画僵死的猎物。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绘画中的花鸟画,完全是凭借记忆默画花卉和动物,也称之为写生,与西方绘画的写生概念不同的是,中国绘画的写生是表现自然物像的生命活力。此外,中国花鸟画家借画花鸟表达了自己的许多寓意,如画家往往将动植物的自然属性赋予人的社会属性。如高大的松树不畏风寒,将它喻为英雄,而矮小的荆棘多刺,将之喻为小人,竹子、梅花、菊花都比较耐寒,故将它们比作君子。有的花鸟画表达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也有的花鸟画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怀。
  中国古代皇帝最喜欢画的就是花鸟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九百年前的宋朝皇帝赵佶画的《芙蓉锦鸡图》轴(绢本设色,纵81.5、横53.6厘米),在古代中国,皇帝是国家的所有者,也是道德的化身。这个皇帝画鸡、题诗的目的是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个道德品性,一,鸡身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二,雄鸡的模样很英武。三,雄鸡打架很勇猛。四,母鸡护小鸡很仁慈。五,雄鸡报晓很守时,表示守信用。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攀上木芙蓉枝上,锦鸡的重量压弯了芙蓉枝,表现了鸡的重量感。
  五百七十年前的明代皇帝朱瞻基的《苦瓜老鼠图》卷(纸本墨笔,纵28。2、横38。5厘米)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写意画,看到这只机敏可爱的老鼠,使人忘记了它可憎可怖的一面。朱瞻基最早将老鼠作为美好的艺术形象来描绘,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老鼠美感的艺术家。由于老鼠一胎多子,苦瓜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因此将它们作为繁育能力最强的动物和植物。在这一年,即1427年,28岁的朱瞻基盼望生子多年了,终于生了第一个儿子名叫朱祁钰,后来成为明代第七个皇帝。朱瞻基画此图正是为了记录下他最幸福的一年。
  四百多年前明末画家徐渭的没有前面的帝王那样的心态,更没有优裕的生活,他的一生非常坎坷。在古代中国,做官以前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一次成功,徐渭很想为社会作出贡献,因为怀才不遇,最后得了疯病,他想起自己这一辈子,发出了癫狂般的感慨和愤怒,于是画了这件作品,比喻自己是个明珠,象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他辛酸的泪珠。
  比较不同身份、地位的画家,他们的花鸟画有着不同的情感,这就是中国古代绘画内在不同的精神所在。
  九、中国绘画的保存和装裱形式
  中国绘画作品的寿命是:纸本可保存一千年左右,绢本可保存八百年左右,目前,故宫博物院的早期书画已大大超过了它的寿限,我们采用许多高科技的手段如恒湿、恒温、无红外线、无紫外线、甚至无氧的手段来保存他们,最近,还采用了高位数码摄影的办法储存、展示图像。综合采用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将大大延长古代绘画的寿命。
  西方油画画完后,需要装入镜框,悬挂欣赏。中国绘画完成后,因为纸绢是柔软的,必须装裱,使之增强硬度,以便于长期保存。装裱后的绘画可以卷起来保存,便于收藏和运送。中国绘画的装裱起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成熟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丰富于一千年前的宋代。在日本一直保留着中国唐代的装裱形式,在朝鲜、韩国、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华裔文化圈,均有大体相近的装裱形式。
  装裱的形式主要有如下四种:
  一、立轴,主要用于竖式构图,悬挂欣赏。画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题字赞赏。
  二、镜片,即简化了立轴的装裱形式,也可以是横幅构图。用于装在镜框里悬挂欣赏,中国的镜框设计讲求简练,不重雕饰。
  三、手卷,主要用于在桌面上欣赏,前、后特别是后面留有相当长的空白,供欣赏者题写赞语或鉴定意见。
  四、册页,将绘画装裱成书的形式,在桌面上欣赏,有的册页是页页相连的,有的是活页。
  中国绘画,博大精深,是一本形象化了的大书,从中可以读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看到中国的古代社会、看到千百年来大千世界的一切变化,其中包括心灵的律动、大自然的变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13:25 , Processed in 0.15191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