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甲:图画书怎么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9 09:3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讲座:图画书怎么玩?
    主讲人:阿甲
    时间:2008年10月12日9:30-12:00
    地点:深圳银鹰第二幼儿园
    链接:图文版    照片版     谢谢大家!阿甲终于来了,前几天我在网上已经跟一些妈妈们交流了一些问题,来这里很紧张,杨园长说咱们这里妈妈们的水平也很高了,我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爸爸,来到这里很紧张,所以之前先到网上看了一下,也跟大家交流了一下,交流过程中有妈妈多多少少的怀疑这是阿甲吗?是真的吗?我只好到此验明正身,如假包换了。
    昨天我从北京到广州,今天赶到深圳,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我的话题是“图画书怎么玩?”“玩”听起来似乎显得不那么高,当然玩法是有高有低的,今天我们可以试试看,如果不够高我们可以往上拔一拔。
    今天分享三个话题:
    第一个话题是图画书与儿童阅读有何相干?为什么儿童阅读推广人老拿它说事儿?我们小时候没有读过这些东西,不还是好好的吗?为什么今天要大谈特谈它呢?
    第二个话题也是为今天讲座特意准备的——图画书的玩法十字诀,因为还在提炼之中,只能是V1.0Beta版,只是一个试用版,我对大家的基本情况也不是太了解,如果大家觉得讲座中有需要深入讨论的,或者有地方不清楚的,可以随便打断,随时提出我们一起探讨,其实一个讲座讲不讲完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能不能有交流、有收获。
    第三、我们煞有介事的讲半天怎么玩图画书,为什么这么玩?
    虽然大家已经有一些了解我,但说实话有时连我也不一定特别了解我,所以我得自我介绍一下,自我介绍可以有很多版本,我准备了三个版本,今天给大家讲两个版本,第一个是寓言版,阿甲是谁?谁说得出来?我也不知道,我到我女儿的小学二年级那个班:
    “你是谁?自我介绍一下”
    “我叫李子恒。”
    “李子恒是谁啊?”
    说不出来,“李子恒是某个班的学生,在北京上学的…,是地球人,是银河系的。”
    “那到地球上来玩什么呢?”
    他说“妈妈生我出来的,我也没办法。”
    “既然已经出来了,你总得找点事情做做吧。”
    玩、学习,等等,到底干什么呢?我们活了这么大到底生下来干什么呢?我本来觉得我这些问题已经是很傻的问题了,但我后来发现居然有一个家伙(兔子达利B)跟我一样傻,我除了没有它的大大的耳朵之外,当然它是很年轻、很健壮的,我算下来应该是“老兔子”了,它很困惑,跟我一样整天琢磨着,这就是图画书,如果不看封面的话多可惜?首先我们分享第一个玩的常识是必须从封面到封底,这个封面很好玩,这里还有书衣。
    这个一般大家通常都会漏掉,我们通常叫它衬页,也有的叫它蝴蝶页,往往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这样一个傻傻的兔子生活在这样的场合。《我不知道我是谁》,这一般叫书名页,一般我们跟孩子读书的时候还要读——(英)乔恩·布莱克/文、(德)阿克塞尔·舍夫勒/图,读这个干嘛呢?其实有一定的用处,大家对图画书比较熟悉的话就知道“(德)阿克塞尔·舍夫勒”还画过其他的书也许我们熟悉,比如《咕噜牛》、《咕噜牛小妞妞》、《小房子变大房子》等等,这是“聪明豆”的第一集。如果喜欢看小说的,有一本书叫《跑猪噜噜》,插图也是他画的。
    《我不知道我是谁》——这个画面很怪,见过这样的兔子没有?它坐在树上,就像我现在站在讲台上一样,很尴尬。
    达利B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是一只猴子吗?他说。
    “我是一只树袋熊吗?”
    “我是一头豪猪吗?”
    我也经常问我自己,我是谁?是一个爸爸?是一个专家?其实专家多多少少有点侮辱人的意思,因为我除了会儿童阅读之外,买菜做饭也会,不是说只会一件事情的,那么到底我是谁呢?最后我们只好说“儿童阅读推广人”,儿童阅读推广人是谁?人事局、劳动局都查不出这是一个什么职业,所以我很困惑。
    达利B不知道自己应该住在哪里。
    我应该住在山洞里吗?”他说。
    “我应该住在鸟窝里吗?”
    “我应该住在蜘蛛网上吗?”
    (只有在图画书里才能看到它住在不同地方,我也会问问自己,我应该住在乡下吗?我应该住在别墅里吗?我应该住在很豪华的大楼里还是住在普通的平房里?还是应该住在灾区的账篷里?其实我有时候也很困惑,最近我们专门去了一趟四川灾区,据说那个地方的状况现在更加差。其实我们是不是真的什么事情都如我们看到的那样确定呢?)
    达利B不知道自己应该吃什么。
    “我应该吃鱼吗?”他说。
    “我应该吃土豆吗?”
    “我应该吃虫子吗?”
    (我应该吃奶粉吗?我应该喝牛奶吗?我应该喝国产奶吗?我经常问自己“我敢吃猪吗?”现在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东西都陷入一种不可吃的状态,看起来好象是很确定的东西,突然有一天发现不是那么确定,人生有时不过如此,但达利B看起来就那么傻,我也看起来跟它一样傻。)
    达利B不知道自己的脚为什么那么大。
    “是用来滑水的吗?”他说。
    “是用来给老鼠坐的吗?”
    “是用来遮雨的吗?”
    达利B看见鸟住在树上,就决定自己也要住在树上。
    达利B看见松鼠吃橡子,就决定自己也要吃橡子。(我们有时候也真是这样,看见别人出国了我也要出国)
    达利B还是不知道自己的脚为什么那么大啊,
    一天,树林里的兔子们都慌慌张张的,他们跑到达利B的树下。
    “你得赶紧下来,达利B!”他们大喊。
    “洁西D来啦!”
    “洁西D是谁?”达利B问。(它连达利B都不知道是谁,怎么可能知道洁西D是谁呢?)
    兔子们急的没功夫回答,
    他们在草地上四处散开,
    消失在地洞里。
    洁西D往上看,达利B挥了挥手。
    洁西D开始爬树。
    其他的兔子都探出鼻子,
    浑身发抖。
    “你好。”达利B对洁西D说。
    “你是一只獾吗?”
    “你是一头大象吗?”
    “你是一只鸭嘴兽吗?”
    洁西D越爬越近。“不,我的朋友,”她低声说,“我是黄鼠狼!”
    “你住在池塘里吗?”达利B问。
    “你住在水坝上吗?”
    “你住在狗窝里吗?”
    洁西D爬得更近了。
    “不,我的朋友,”她边说边发出嘶嘶的声音,
    “我住在树林里最黑暗的角落。”
    “你吃圆白菜吗?”达利B问。
    “你吃昆虫吗?”
    “你吃水果吗?”
    洁西D爬到了达利B的身边。
    “不,我的朋友,”她用刺耳的声音说,
    “我吃兔子!像你一样的兔子!”
    达利B非常吃惊,
    “我是……兔子?”(达利B在他生命接近最后那一刻,还在探讨这样一个本我的问题,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他现在终于认识了一下,结结巴巴的说,非常友好地讨论哲学问题,但是洁西D不给他这样的时间。)
    洁西D点点头……舔舔嘴唇……然后一跳!
    达利B想都没想,他像闪电一样转过身,
    用他的超级大脚使劲一踢。
    洁西D飞过天空,远远地,远远地,
    从哪儿来就飞到哪儿去了!
    其他的兔子们跳啊,欢呼啊
    还互相拥抱,
    “你是一个英雄,达利B!”他们大喊,
    “真奇怪,”达利B说,
    “我还以为我是一只兔子呢。”(还是没弄明白自己是谁,一会儿之前才知道,这会儿又不知道了)
    这是个寓言,有时候寓言比我们的真实还要真实。
    这里还要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版本——我来自红泥巴村,一个建村于2000年,在地球上几乎找不到的村落,但在网络上能找到的一个村落,在红泥巴上有一个这样的宣言,实际上在2000年初就有这句话——不能给孩子们玩的泥巴,不是好泥巴!大家问我这是什么,我都说是泥巴,书也是泥巴,是给孩子们玩的精神产品,泥巴跟其他的玩具不一样,现在一般的产品都要电,至少要电池,可这连发条都没有,泥巴不需要,连钱都不用花,拿起来一捏,你是一个艺术家可以捏成艺术品,看你是谁,不在乎它是什么。
    只能给孩子们玩的泥巴,也不是好泥巴!——我记得有一个问题问我“是不是孩子喜欢就是好的书呢?”其实不一定,但喜欢至少说明是适合孩子的,但真正好的泥巴,大人也能玩,当我说“我们来玩泥巴的时候”,并不是只能给孩子玩,我们大人也能玩。
    这是萝卜探长,我们是兄弟俩,特别交代一下,他是学化学的,我是学法律的,他发生了化学变化,我发生了物理变化,然后我们就来做儿童的事情了,都不专业,所以大家不用管什么高低。我们也写过一些关于电脑方面的书,《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是2003年出版的,今年要再版了,这本书的年龄跨越很大,可以一直读到十四、五岁,当然七、八十岁的人也可以读。
《儿童阅读100个关键问题》是我2005年和两位《父母必读》的老师合写的,大部分问题是我在02-05年之间回答的,这几天我在网站上看了一些问题,包括房地产信息网上的大多数问题基本上都是一些常见的问题。特别有趣的问题是讨论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太抽象的问题我们需要泛泛的讨论,因为讨论起来挺累,为了讨论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怎样帮孩子爱上阅读,我写上了厚厚的一本书《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很多人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因为他看的方式不对,他从头一定要看到尾,其实用不着,你翻到哪儿觉得有意思就看,实在没意思就跳过去算了。
    在《父母必读》杂志上我一直有参与一个“共读时光”专栏,我们每年都有评比“最好玩的10本书”,大家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到网站上去,这里透露一下,参加投票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得奖率很高。
    有人说你是一个作家吧,差不多写了十本书了,我说不行啊,我还不知道自己是谁呢。也经常参加一些评审活动,包括新闻出版署等等,但最好玩的就是像刚才那样说故事,跟孩子们说,(照片展示)这是在书店,这是在小学里面,这是跟儿童文学研讨会上的老头子们讲故事,第一位是80多岁的蒋风先生,蒋先生也觉得图画书非常好玩,今天没有准备跟大家分享这样一本书,但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玩,叫《有色人种》。这是在火车站上跟孩子一起玩,经常找不到座位,怎么办呢?很简单,一块钱买一份当地的报纸,往地上一铺,坐下来读书。读书就是这样一件很轻松、很愉快、很舒服的事情,这是在图书馆,这是在教室里面,这是我们在新公民学校,这是一个农民工子弟学校。
    这是我女儿四岁多时的照片,她出生不久红泥巴就诞生了,有一天她很自豪的跟我说她是99年底出生的,她比红泥巴大半岁。
    这个地方我非常喜欢,也推荐大家去一去,这在杭州,但去杭州的人不一定去这个地方,叫云栖竹径,一路上她都在读这本书,读给她听,当然不是她自己读,全是繁体字,4岁多的孩子哪看得懂?——乌龟在地面上翻个斤斗,化成一个又黑又丑的莽和尚,自恃本领大,起名叫法海,法海和尚到处行游,到了镇江,看看长江波澜壮阔,金、焦两山气势雄伟,金山寺宏大庄严,觉得真是一处好地方。
    我读的都累,但是在她4岁多的时候可以把整本书上下册背下来,到喜欢的地方反反复复地读,大概2-5岁的孩子都有这样一种很特殊的才能,就是吃语言的能力。
    这是在雷锋塔上,这么一个美的地方,像天堂一样的地方,你读给她听,她就享受了,也就能够融进去,怎么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怎么样让孩子获得最佳的效果?不一定是1、2、3、4、5、6……的读法,而是让她在最美好的回忆中享受这个过程,如此美妙的过程她一定会喜欢上阅读,一定会读的非常非常好。
    先讨论几个孩子读书的问题,今天以交流为主,我在网上看到有很多妈妈的留言,我摘了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在这里跟各位分享,这几位妈妈很有意思:——孩子四岁了,很少自己看;有的孩子就喜欢看画,不喜欢看字;还有的孩子都看完了,他就不照着书上讲的,而是自己新编一套等等等等,各种情况都不一样,哪一个算是正常的?其实我的意见是都非常非常正常,当然我非常能理解作为爸爸妈妈有时会有些焦虑的心情,特别看别人家的孩子都那样了,我家孩子还这样,谁都受不了,但你不想想你家孩子都这样了,人家孩子还那样,人家也受不了。
    其实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个性就是这么回事儿,有的孩子经常复述,张口就来,也有的半天都挤不出点儿字来,还有的孩子特别有个性,跟他讲半天水怎么样,孩子只说一个字“流”。其实这都很正常,能够把东西背下来,完整一字不落说的,那种孩子将来可能真的有复述的能力,比如做演员,有的人拿来之后,明明人家是这么讲故事,他非要自己重编一遍,也像那么回事儿,这是一个小说家的天分;有的人,洋洋洒洒两万多字的小说享受完了,只有一个字——流,哲学家;有的人不一定特别能干,他可以拿着书交换等等,他可能是个外交家。
    没有关系,孩子们的这些反应都很正常,不要说4岁的孩子,14岁的孩子认识字的太多了,几乎找不到不认识字的,但有多少个那么爱读书呢?有多少那么会读文字、会读图画呢?你要看那个时候,不要看4岁、5岁的时候,到时候都会认字,关键是每个人的个性、兴趣不一样,所以多样化、个性化非常重要。
    关于怎么阅读好等等话题。我的经验是选书。孩子的个性不一样,所以实际上没有最好的书,只是适不适合的问题,我只选择适合我讲的书,像《我不知道我是谁》我觉得它适合我。孩子也一样,我们了解孩子、了解书,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孩子读适当的书,这是最好的。
    怎样的阅读方式才是最佳的?
    在讨论过程之中我听到了几种声音,“米色迷恋”简直太幸福了,人家送了一堆爱心树系列和信谊世界精选画本;有一个觉得书上的字不太好,编编语言,其实也可以,读图画书没有一定要怎么读的,但特别经典的图画书,往往它的中文翻译已经充分照顾到适当年龄的阅读和听力方面的孩子,照着书本读一读,效果也许是最好的,当然我不敢说所有书都能做到这一点,有的书很好,本来目标年龄就是4、5岁的,但你的孩子1、2岁,你照着书本读给他听,他当然听不下去。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9:36:0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分享怎样让图画书变的更加有趣,成为我们帮助孩子爱上阅读的特别好的媒介?帮助孩子爱上阅读最好的方法是大声为孩子读书。不是说今天来了一个孩子,我大声读半个小时,读完了他就爱上阅读了,而是指坚持每天,不要时间太长,经常性的为孩子读书,零岁开始,到了小学他都认识字了还照读。我今天下午还会去一所小学,明天会在另一所小学泡一天,就是为孩子读书。读到什么时候?至少到小学毕业,大家记不记得“9.11”的时候布什在干嘛?他就在小学里给孩子们读书,那么大的总统,人家都要炸他大楼了,他还跑到小学读书,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因为美国孩子上学都不认识字,所以总统给六年级的孩子读书,它代表一种方法。    在所有的为孩子读书的书里,最适合的是图画书,哪怕他是五、六年级的孩子。我也很喜欢到处为老师、孩子们读一读各种类型的书,但是我一般建议高年级,在他还没有养成倾听习惯之前先读图画书,五、六年级也一样,因为图画书你可以在五分钟、十分钟读完。如果每天读十分钟小说,孩子却没有倾听习惯,很快就跑了。
    图画书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让它能让孩子爱上阅读,甚至让成年人不可救药地爱上“童书”,喜欢童书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妈妈爸爸。
    松居直先生去年曾经来过,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老头,81岁了还特意来一趟中国,在上海、北京、深圳演讲,他被称为“日本图画书之父”,50年代图画书在日本是空白,在这样的状况下,以他为代表的一群出版界人士精英,慢慢使得日本图画书成为世界顶尖的国家,他曾经说过“专家一致公认:日本战后教育的成功完全归功于图画书。”是不是他说的太过了,是不是有人以讹传讹传过了?没有,他就是这么说的。他是学国际政治的,还有很多哲学背景、文化背景,在现代生活之中,比如口传文化,传统的耳熟能详的东西,从口到耳朵,耳朵到口,再传下去的文化渐渐没落,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常识往往都是从电视、电脑上获得的,但在我们小时候,再上一代,是从民间口头故事里传播下来,这种东西现代没有,而什么让这种传统保留下来呢?能够同一本书、同一个故事,一代一代读下去呢?图画书!我这里想告诉大家的是松居直先生这句话没有说错,至少他是这么认为。
    图画书在学校、图画书在幼儿园。银鹰幼儿园条件非常好,有非常好的硬环境,软环境方面也很重要。孩子们每天都有享受到大师级作品的机会,这是一个美丽的事情。
    还有读书会,这是广州、北京的读书会,这是家庭,是蓝袋鼠上的,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陪孩子一起读书,孩子能不喜欢阅读吗?在书店、在图书馆,在账篷学校,我们在账篷学校一个多月,跟孩子们分享,在这样的泥巴地里搭起账篷,孩子们迷恋这样的书。
    图画书玩法十字诀,其实说起来有很多玩法,每一个专家或者号称专家的人都有很多玩法,大体上我比较倾向于从读者的视角来看,至少有这么几点:
    唱、念、说
    做、画、演、吃
    破、聊、想
    我跟探长最近研讨觉得这句话不能这么说,应该像元曲一样:
    唱、念、说
    做、画、演、吃、破、聊、想
    几点重要声明:
  •   十字诀中每个字代表一类玩法,但它们只是常见的一些,并不涵盖全部,还可以升级为2.0版、3.0本;
  •   既不是说每一本书都适合各种玩法,也不是说每个人都适合用各种玩法,它们更像是一种启发性的范例,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使用适合的书采用适合的玩法;比如有的人特别擅长做手工,有的人特别擅长逻辑分析,一本书破解一下特别有意思,图画书有时候可以玩破案游戏,如果你的艺术感觉非常好,可以带着孩子画画,如果你的语言表达非常非常棒,当然有的玩法是通用的,比如念。
  •   这些玩法并不专为孩子而设计,大人想玩也可以玩,真正的好“泥巴”,大人孩子都爱玩。有时,孩子从你听起来好象很柔美、很漂亮的声音里听出了隐隐的不耐烦——孩子的东西,读给你听吧——自己读得不耐烦,孩子也听得出来,实际上孩子们对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极其敏感,所以当你不喜欢或者不耐烦的时候不要给他读,免得把不耐烦传递给他,不要让他觉得原来读书是如此不耐烦的事情,而是要让他觉得你自己也觉得很好玩。
    第一、唱&诵
    有些图画书是可以用唱的,如《苏武牧羊》、《黎明》、《拔萝卜》、《约瑟夫有件旧外套》,有些是歌词,今天我带来的《苏武牧羊》就是歌词,当然唱起来不太容易,我们可以试一下;
    还有的书是根据可以唱的某某东西改编的,在英文图画书里有很多,我记得有一本英文书《Five Little Ducks》就是这样的形式——
    Five little ducks went out one day
    over the hill and far away
    mother duck said "quack,quack,quack,quack"
    but only four little ducks came back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分享的不是英文的唱法,而是分享几本中文书的唱法。
    举几个可以诵唱的书的例子,比如《黎明》,这本书看起来就不像为孩子设计的,封面黑黑的,孩子们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的东西呢?《黎明》这本书的作者和画家都是一个人——乌利·舒利瓦茨,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这本书可以被列入图画书创作教学中,他给我们一个这样的场景:
    静
    止
    又冷又湿
    湖边的一棵树下,
    老人和他的孙子缩在毛毯里。
    月光照亮了岩石、树枝和树叶,
    山站守在那里,黑黑的,静静的,
    没有一点动静。
    这时,吹来一阵微风,
    湖水颤抖了。
    雾气开始缓缓地、懒懒地升起。
    一只孤独的蝙蝠静静盘旋,
    一只青蛙在跳,又是一只。
    一只鸟在鸣叫,
    另一只在回应。
    老人叫醒了孙子,
    他们从湖里打来了水,
    然后生起了一小堆火,
    他们卷起了毛毯,
    把他们的旧船推下水。
    他们把船划到了湖心,
    船桨吱嘎作响,
    脚底片片水花,
    突然之间,
    山和湖变成一片翠绿。
    这似乎不是一个故事,完全像是一篇散文,黎明的过程,绘画方式按照中国画的点染模式,因为它取自于一首唐诗——柳宗元的《渔歌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首诗也是可以唱的,大家可以试试看,学会了可以教孩子,有很多古诗都可以带着孩子唱,如果有图画书的话,真是非常一件开心的事情,我们这次在四川基本上可以实现每两天教孩子唱一首古曲歌,其实不一定要求调子准,主要是找那个味儿。
    有一本书大家在市面上也能找到——周翔的《一园青菜成了精》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成了精。
    绿头萝卜坐大殿,红头萝卜掌正宫。
    江南反了白莲藕,一封战表打进京。
    豆芽菜跪下奏一本,胡萝卜挂帅去出征。
    白菜打着黄罗伞,芥菜前面做先锋,
    小葱使的银杆枪,韭菜使的两刃锋。
    牛腿葫芦放大炮,绿豆角子点火绳。
    轰隆三声大炮响,打得辣椒满身红,
    打得茄子一身紫,打得扁豆扯起篷,
    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黄瓜上下青,
    打得豆腐尿黄水,打得凉粉战兢兢。
    藕王一见害了怕,一头钻进稀泥坑。
    唱起来很好玩,但更好玩的是结合另外一个玩法——画,带着孩子们到菜园里真正拿小葱、韭菜、茄子、扁豆、大蒜画出来,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玩到生活里去,很有趣,又有传统的味道,还能够长见识。
    第二和第三我放在一起,念和说,“念”就是有字读字,无字翻书;“说”可能还得“添油加醋”一下,但不像我刚才说的《我不知道我是谁》那样,在这里声明一下,我们跟孩子讲故事时,一般用书,而不用PPT,除非了几百个孩子,没办法才用PPT,第一遍讲故事尽量用原话,完整的讲故事是最基本的读法。
    好作品读出来的味很过瘾,看起来是最简单的方法,实际上我们认为它也可以是最高级的玩法,通过读的过程,让孩子体验到语言的味道。
    《换一换》是一种拟声的故事,这个故事我还没有来得及做PPT,但也可以讲一讲,这个故事比较适合低幼,孩子在1、2岁左右比较适合,在孩子小一点的时候对象声词很感兴趣,故事很简单,一只小鸡想出去外面看世界,发出“叽叽”的声音,结果看到一只青蛙,青蛙的声音很好,换一换吧,她叫“呱呱”,青蛙叫着“叽叽”跳走了;后来发现老鼠的“吱吱”声很好玩,又跟老鼠换了换,最后又换成狗的“汪汪”声,结果猫跳出来的时候,她对着猫“汪汪”叫两声,把猫吓跑了,然后她就“喵喵”的走了,转了一圈又回到家。大概就是这样的故事,我看到6、7岁的孩子也演过,小孩子对于叽叽、吱吱、呱呱、汪汪…非常喜欢。
    还有一本书是《三只山羊嘎啦嘎啦》,这个故事其实也很简单,三只山羊中的小山羊走过桥去,山怪要吃掉他,山羊说“后面还有比我更胖的,你吃它吧。”山怪就等,结果后面的山羊又说“后面还有最壮的,你吃他吧。”好不容易等最壮的过来了,那只山羊就把他灭了。很简单的故事,但在反反复复重复的过程中,不断的对话,邀请或者是发出威胁等等语言串在一起很有意思。
    宫西达也画的《你看起来好象很好吃》,在我没有办法的时候,我会用这本书,所谓没有办法就是这群孩子我不了解,我不知道怎样吸引他们,比如我“六一”到灾区时跟他们分享,那里的孩子从来没有听过图画书,哪怕三、四年级的孩子也没有听过,我觉得可能这个故事他们会喜欢。
    以前,以前,很久以前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
    嘭嘭嘭嘭,嘭嘭嘭嘭,
    山嘭嘭嘭的喷火,地咚咚咚的摇晃,
    甲龙宝宝出生了,可是,
    在那么大的地方就只有他一个。
    甲龙宝宝觉得好孤单,抽抽答答的哭起来,
    一边哭一边走。
    “嘿嘿嘿嘿,你看起来好象很好吃。”
    霸王龙滴滴答答的流着口水,一边猛扑过去,
    就在这个时候
    “爸爸!”甲龙宝宝一把抱住了霸王龙,
    “我好害怕哟!”
    霸王龙吓了一大跳,不由得说:“你怎么知道我是你的爸爸呢”,
    “因为你叫我的名字呀,知道我名字的,一定就是我的爸爸。
    这本书充分考虑到给孩子念的过程中的趣味以及每个角色的趣味,他说话的方式、语气、语调,你能把握得住,只要照着读就可以了,这本书从头到尾读完,该翻页的时候翻页,该等的时候等,知道什么地方孩子会很感兴趣,等一等,什么地方能抓住他,等一等,这是叙述式的方法。
    还有是带有一定诗意式的,这是我翻译的《小房子》,美国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书,在我所有参与过的书里,我最喜欢这本,这本书非常美,衬页也非常漂亮。我第一次跟我们家女儿读完这本书,感觉好象重新过了一辈子一样,恍如隔世,不信大家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夏日午后或者是一个比较好的天气给孩子读一读。
    很久以前,在城外很远的乡下,有一座小房子。
    这座小房子盖的很好,
    她非常坚固也非常漂亮。
    那位把她盖的很好的主人说:
    “这座小房子永远也不能卖,
    出多少钱都不卖,
    我要一直看着我们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
    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住在里面。”
    小房子坐在山冈上,
    非常开心的看着她四周的乡村田野,
    清晨她看着太阳升起,
    黄昏她看着太阳落山。
    一天又一天
    每一天都有一点儿不一样……
    可小房子总是老样子。
    每到晚上,
    她看着月亮渐渐地从一弯瘦瘦的新月亮变成一轮满月,
    然后又变回一弯瘦瘦的老月亮,
    没有月亮的时候,
    她就看星星,
    在远远的那边,
    她可以看到城市的灯光,
    小房子对城市很好奇,
    她很想知道住在那里会怎样。
    时间从小房子身边悄悄溜走,
    她只是看着乡村田园,
    跟随季节的脚步慢慢地变模样,
    春天来了,
    白天一天天地加长,
    太阳也暖和起来,
    她等待着第一只知更鸟,
    从南方飞回来,
    她看着草地慢慢变绿,
    她看着树枝上抽出嫩绿的芽儿,
    苹果树开满一树的花儿,
    她看着孩子们在小溪里玩耍
    ……
    故事我就读到这里,后面的情节——夏天、秋天、冬天,过着很好的日子,可是有一天来了一个测量员,测量路线,然后又来了很多没有马拉的大车,然后铺好了路,然后附近有了很多小房子,然后后面有了公寓楼、住宅楼,但是她不能卖,她白天呆在那个地方,她的周围没有了苹果树,有了不熄灭的路灯,然后来了有轨电车、高架电车,还有地铁,在整个城市中间房子不断的更新,挖掉了老房子,建起新的高楼大厦,在这样的季节,在这样的环境里,她只有在中午才能看到一小会儿太阳,她的外面都已经破旧,但里面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好房子——
    于是在一个春和日丽的早晨,
    有一个人站在这里看着她,
    这个房子好象很熟悉,
    她看上去就像我奶奶小时候住的房子,
    原来这个人就是奶奶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女,
    这个孙女发现她可以搬,
    于是她把她搬走了,
    交通停顿了两个小时,
    看着她搬走
    于是找啊找啊,
    又找到一个新的地方,
    与之前很相似,
    窗户和百叶窗修好了
    再一次,人们给她涂上了漂亮的粉红色彩漆
    当小房子在这片新地方安顿下来时,
    她高兴地笑了,
    再一次她可以看着太阳、月亮和星星,
    再一次她可以看着春天和夏天,
    秋天和冬天来来去去,
    再一次有人住进小房子了,
    又来照顾她,
    她再也不会对城市好奇了,
    她再也不想到那儿去了,
    天上的星星对着眨着眼睛,
    弯弯的月亮升起了,
    这是在春天,
    乡村处处安静、平和。
    我当时翻译这本书时觉得特别感动,翻译完了有点像达利B一样,我到底应该住在哪里呢?从来没有听过图画书的孩子我也试过读给他们听,听众里我最喜欢一个小女孩,她听图画书时很安静,听完后这个小女孩情不自禁地说“好美啊!”确实跟我感觉一样,真正好的作品你是可以一字不落的读的,读有不同的读法,比如《勇气》就像是格言诗的方式。
    还有一本书非常难读,《小恩的秘密花园》,我很喜欢这本书,整个格局是书信体的模式,几月几号谁谁谁给谁谁谁的信。
    这本书是宣言式的:《西雅图酋长的宣言》,是最后一个被美国政府收购土地的西雅图酋长用非常优雅的姿态,用他本民族的语言说,后来翻译过来。他不得把土地卖给白人,但卖之前他作出了这样一番宣言:
    你们怎么能买卖天空?
    西雅图酋长这样问。
    你们怎么能拥有雨和风?
    我的母亲对我说,
    我们族人相信大地的一切都神圣不可侵犯。
    每一根松针,每一片沙滩海岸
    树林深处的雾气
    辽阔的草原和嗡嗡鸣响的昆虫
    这一切,在我们族人们的记忆力都圣洁无比。
    他用一连串非常美丽的语言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本书的文字现在选入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但实际上你会发现这样一本图画书,当孩子5、6岁时你读给他听,他一样可以听得很清楚,因为它是图画书。
    念。几乎所有识字的人都会念书,所以人们常常会小看“念”这种玩法,在我看来,它也是图画书的诸多玩法中最高级的玩法(我特意把“之一”删掉了),真正的高手应该拿起来就能念,自己也作为一名特殊的听众,与其他听众一起看着图画、听着声音(自己发出来的)进入原汁原味的图画书故事世界。这需要勤学、勤念、勤琢磨,当然还要真心喜欢。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9:36:35 | 只看该作者
说。有些图画书我们不得不说,比如无字书。但还有很多很多图画书,除了念一念之外,还不妨说一说。比如《苏武牧羊》、《京剧猫》这样的书,不说上一说,听众是不易明白的。    《米菲的梦》适合年龄低一点的孩子,没有字,很简单的线条,实际上画这幅画需要很长时间,反反复复减画面,让孩子一看就知道她是谁,她想干什么,这时候有经验的人不妨跟孩子一起分享说一说,我觉得说一说没有坏处,当然不是告诉孩子“你看这有几个兔子?”“两个。”这种说法是没有意义的,而是一种游戏的,故事性的,不是一般认知性的,她是谁呢?为什么她会有不同颜色呢?如果我们问孩子“这是什么?”他是会有反应的,孩子会很准确地说“它是星星”,如果看不懂是星星的时候,可能会说“她们在云上玩游戏”,这是流星,流星可以当做马骑着玩,这是月亮,这是滑滑梯,米菲和最好的朋友一起睡着了,这种很好玩、美丽温馨的故事,比较适合低幼一点的孩子。
    还有比较适合大一点孩子的,比如《莫妮克的老鼠无字书》,这本书有些中学生都在玩,在大陆图画出版史上已经很老了,是2003年出版的书,一只小老鼠钻进书里,看到了颜料,尝尝颜料香不香,太难闻啦,还有别的用途,加上另一种颜色,越来越带劲了,最后屁股都上来了,洗个澡。像这种书你不得不说,但最好是邀请孩子一起说。
  这里有一本书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故事大家熟悉吗?如果熟悉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因为这个故事我经常跟孩子们要说一堂课,从公元前100年说到公元前81年,就是苏武流落到匈奴的这段故事,有人根据这段故事编了一首歌,这个人叫蒋荫堂,他是1916年左右编的这首歌,现在有一个画家熊亮把它画成了一部图画书作品,这样一部作品里包含很多符号,光读光念孩子听不懂,不要说四、五岁的孩子,四、五年级的孩子未必听得懂:
  苏武牧羊北海边,
  雪地又冰天,羁留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
  野幕夜无眠,
  心存汉社稷,梦想救家山,
  历尽难中难,节落尽未还,
  兀坐绝寒,
  时听胡笳耳声痛酸…
    这些文字其实都是有典故的,如果是中学生的话,可以说多一些典故,如果是跟小孩子讲,可以简单说一说苏武牧羊的故事,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集》里有很详细的一段,写的不错,当然我在网上也写过很详细的《苏武牧羊》的故事解说,这里不细说。
    最后有些比较难的,如“三更徒入梦…羝羊未乳,不道终得生随汉使归”,当时匈奴人让他去北海牧羊,给他公羊,说当公羊生出小崽子的时候,或者它哺乳小羊的时候,你就可以回国了,其实就是不让他回国。后来汉武帝死了,他的儿子即位了,汉武帝的儿子又想起他,派人到匈奴找单于要人,结果单于说“他已经死了”。第二次去的时候,当时苏武原来的一个手下常惠就买通了匈奴人,与汉使讲好,定了一计,如此这般。汉使又找单于要人,单于说“不是跟你说过了吗?苏武已经死了,没有办法了。”汉使说我们皇帝最近在上林苑打猎时打下了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绑着一个绢丝,绢书上写着“我在北海牧羊——苏武”,当时单于想连鸟都被苏武感动了,我们还能说什么?赶紧把苏武和其他人送回去。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唱这首歌,曾经在上世纪20年代到五、六十年代之间是非常流行的一首歌,甚至当国民党到台湾之后,据说国民党也唱这首歌,因为“心存汉社稷,梦想旧家山”,但我们今天还适不适合唱这首歌?孩子还会不会欣赏?我觉得还是应该传下来,你会发现今天我在选择书的时候特意选择了一些传统文化的书,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我们其实有很多故事是可以传下去的,当然它也许没有那么让人哈哈大笑,但还是很值得传。我给大家唱一遍,会唱的跟我一起来:
   苏武牧羊北海边
   雪地又冰天 羁留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
   夜幕夜孤眠
   心存汉社稷 梦想旧家山
   历尽难中难 节落尽未还
   兀坐绝寒
   时听胡笳声痛酸

   群雁却南飞 家书欲寄谁
   白发娘 倚柴扉
   红妆守空帏
   三更徒入梦 未卜安与危
   心酸百念灰
   大节仍不少亏
   羝羊未乳
   不道终得生
   随汉使归
    希望通过我们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为孩子传递下这些东西,我们在2002年开始做阅读推广,包括图画书,当时图画书非常非常少,不要说这样的图画书,连西方的经典图画书,我们可以在香港、国外见到的很多图画书,当时在国内都见不到。可是现在,你上红泥巴也好,当当、卓越也好,你会挑花眼,而且本本都说是什么大师名作,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必须得考虑一下我们给我们的孩子继续流传下去是什么?所以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侧重于这方面的书。
    插播一下网上交流,有妈妈问:读《婴儿画报》上的故事,感觉不出他有没有理解,怎么给他阅读?
    妈妈:孩子喜欢看书,但感觉什么都翻过看过,但不记得,不知道怎样让他记住,怎么办?
    第一个妈妈的问题,我觉得需要增加不同风格种类的图画书,图画书有很多种,《婴儿画报》太单一了,孩子没感觉也很正常,我也没感觉,国内外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而且在读的时候,关键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很快乐。我们被封为专家也好,号称专家也好,其实孩子到底怎么回事儿,我们知道的远比我们不知道的少,比如有人说3岁的秘密,我不觉得蒙特梭利就比我们现在的人掌握了更多的秘密,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过去的孩子和将来的孩子也不一样,我们不必为孩子到底怎么样、有没有收获做一些技术性的分析,因为我们日常是不需要的,但专家需要不断努力,科技要发展,但我们不用太关注这个,关键是孩子是不是以此为乐?是不是乐在其中?孩子能听懂《苏武牧羊》吗?哪天他说“爸爸,我要睡觉了,给我唱一段《苏武牧羊》吧”,她觉得很好听,把它当成睡前曲也挺好,我女儿就是这样,我也不管她到底懂不懂,其实没关系,她真的很喜欢,听着听着就注入她的回忆,人的学习是在不断的留在回忆里的东西支撑起来的,对她将来产生帮助的。
    这位妈妈说:书里的内容,如果小孩子理解错了,违反了常识,要不要纠正?
    如果类似太阳是从西边升起的错误,当然需要探讨纠正,但大多数情况未必就是孩子错了,我们多听听孩子的想法,特别是他的观点我觉得没有必要太强烈的纠正,比如《宝葫芦的秘密》,她觉得我要有个宝葫芦该多好啊,你说这是资产阶级不劳而获的想法,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就不跟你谈话了,你就失去了机会。
    怎么样帮助孩子进入故事?
    好的念法、好的说故事以及好的其他的玩法,我们呆会儿会介绍。
    这位妈妈说“儿子五岁了,经常给他读书,但他现在基本不自己看书”
    还有一位妈妈说“小姑娘现在上一年级了,很喜欢听大人给她念故事,也认识不少字了,想让她慢慢自己阅读,可她就是不太愿意。
    其实从听到读故事,这个过程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有的人像刘翔一样跑,有的人像我一样跑,没关系,都能跑到终点的,人生不是奥运会,他始终会跑到终点,而且刘翔那么跑,跑那么快,他可能会受伤,我慢慢跑可能更好一点,只要我们不把金牌看成唯一的标准的话,生活怎么过都行,所以早一点、晚一点没关系,我们早早的让孩子自己读书:你都认识70%的字了,还不自己读书?那孩子可能打死都不读了,但你说这本书太好玩了,我读给你听,在来的飞机上我跟女儿读《和甘伯伯去游河》这本书,她很开心,我们读了两遍,其实她自己都能读小说了,她最近在读《纳尼亚王国》,但是没关系,当你读的越多,她抓起书来自己读的机会就越大,这是经过反复调查的,首先是倾听的能力。读要保持下去,但路终归要孩子自己走,这多多少少有一点技巧,我在网上看大家在谈到给孩子读书时,有极端的,一种觉得孩子差不多了,自己读吧,或者是得空就读一读,没有空就算了,还有一种是得空就给孩子读,一次恨不得把一本小说给读完,他说我的孩子不爱自己读书,什么书都听过了,我说“他吃的太饱了,他的功能都被你替代了。”所以也不能替代孩子,路终归是要孩子自己走的,每天5-10分钟,20分钟,半个小时了不得了,不要给自己增加那么多负担,一方面我劝大家读,一方面劝大家不要读太长,等孩子慢慢长大,你会发现孩子每天都“喝”一点,但老“喝”不饱,他老想听故事,但你每天只读那么多,没办法,他只好自己看了。把心态调匀,把节奏调好,度要适度,孩子就会自己读。
  前面是三个比较重要的、核心的方法,后面是很好玩的,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主要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反应。比如“做”,我们把很多东西都放在“做”里面,因为我发现实在归纳不过来,比如《花婆婆》买包花籽种花,读完了《拔萝卜》后来玩拔河,如果体验不出拔萝卜的过程怎么办呢?一个一个的上,最后总有一个人能拉过来,感觉到人多力量大,当然不是为了懂得这个道理玩。《小黑鱼》和《一园青菜成了精》等等。
  刚才一位妈妈送给我一个小册子,“爱、孩子、阅读、生活”,拉开以后变成“欢迎阿甲来到深圳”,这是一种魔法书的方法,我不会,但我知道有人玩的很溜,方素珍老师就玩的很好,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擅长。
    举几个例子,《拔萝卜》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是托尔斯泰根据俄罗斯的民间故事编写的:老爷爷种下一棵萝卜,萝卜长大了,又大又壮,嘿哟嘿哟拔不动,叫来了老奶奶,嘿哟嘿哟拔不动;又叫来小孙女,小孙女拽着老奶奶,老奶奶拽着老爷爷,老爷爷拽着大萝卜,嘿哟嘿哟嘿哟还是拔不动;又叫来小狗,小狗拽着小孙女,小孙女拽着老奶奶,奶奶拽着老爷爷,老爷爷拽着大萝卜,嘿哟嘿哟嘿哟嘿哟还是拔不动;……最后叫来了小老鼠,嘿哟嘿哟嘿哟嘿哟嘿哟嘿哟,终于拔出来了。
    《拔萝卜》还有一首歌,也可以一起唱。这是我们最近刚玩过,一边放一堆孩子,其实人数都差不多,先抓住绳子,一个一个来,逐步的加,然后有音乐伴奏,最后拔出来,还可以唱着歌谣,嘿哟嘿哟的拔出来。
    《小黑鱼》这个故事有点长,小黑鱼的家人小红鱼被大鱼吃掉了,然后它到处跑,跑到最后又发现一群小红鱼,他发现很多很美好的海底世界,可是他的同类不敢出来,怎么办呢?教你们一招,先排排队,排成一个这样的形状(大鱼的形状),然后小黑鱼当做眼睛,变成一个巨大的鱼,这样满世界溜达,所有大鱼都吓跑了。
    这个故事怎么拿来做游戏呢?按照人数放置凳子,每回合少放一个凳子,音乐响起转圈,音乐停下抢凳子,最后获胜者就是小黑鱼!这是一种玩法,是萝卜探长发明的。
    还有一种玩法需要准备道具,红帽子和一两个黑帽子,黑帽子代表小黑鱼,红帽子代表小红鱼,在音乐游戏中舞蹈、游玩,这都属于运动量比较小的游戏。
    运动量大一点的有《猫捉老鼠》的游戏,还有一个游戏我建议给男孩子推荐,因为我觉得现在的男孩子不够我们那时候“猛”,我觉得可以推荐这样的游戏“擒主帅”(碰拐游戏),分成两组各有一名主帅,每组再分出两拨人马,一组主帅卫队,一拨负责发起进攻。
    给大家讲讲画,一本本优秀的图画书就是一座座纸上的美术馆,不但可以让读书欣赏到各种风格、各种文化背景的佳作,而且还自然产生一定的刺激,诱使一些读书也拿起画笔来表现。不过一定要理解,图画书上的图画主要是用来表现故事和情绪的,因此对于小读者而言,最能激发他们创作欲望的往往不是那些在大人看来很华丽的图画,而通常是那些简单、朴拙、直白的作品。这是小孩子的作品《蚂蚁和西瓜》,颜色构图非常简单。
    这是孩子自己画的《月亮,生日快乐》,孩子喜欢到必须把这本书全部画一遍,这是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
    大家一起来做蔬菜画,比如《一园青菜成了精》,用茄子、苦瓜、扁豆、黄瓜、辣椒、胡萝卜等等蔬菜做的。你会发现当你真正把孩子激发起来时,他非常富有创意。
    石头画——石头画其实很简单,有块地就行,抹上泥,然后捡各种各样的石头,(幻灯片),这是比得兔,、《你看起来好象很好吃》、爱心树、丑大鸭、我不知道我是谁?只要你有足够的创意可以做很多事情。
    演。有角色的图画书一般都是可以演的,最简单的演法就是“分角色朗读”,比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爱心树》,但如果能配上一些道具演起来会更好玩。新近出的“小笨猪和大坏狼”专门配了面具供表演,相当体贴。
    今天我特意带来一些小道具,比如《京剧猫》,这是张飞的脸,这是曹操的脸,这是夏候杰。最近有一本书《小红帽》的道具做的比较好,时间可长可短,在家里演可以角色少一点,但在幼儿园和学校可以准备多一点角色。
    给大家看一些剧照,这是一年级的孩子,这是每一个人的“嗯嗯”,“嗯嗯”是他们的巴巴,一团泥就可以演。
    这是在演《我爸爸》,每个人表演一下我爸爸是怎么样的。
    这是演《我有友情要出租》,这在演《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这是六年级的孩子在演《咕噜牛》。
    这是我们在灾区的时候,还有音乐人在伴奏,图画书、表演,孩子非常喜欢,他融入到角色里,他分担着一个部分,然后去表现,他就知道这个故事是怎么构成的,如此简单。
    这是前几天在北航演的长坂坡,它没有那么复杂,不是一定要有服装、道具,要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演,其实很简易的方式也可以演。
    吃。这是最需要创意的一种玩法了,因为说到吃的图画书可多了,而且你会发现当图画书谈到吃的时候往往是孩子最喜欢的图画书,但真正能拿来吃的好象还没有,需要自己想办法。比如说读《绿鸡蛋与火腿》,你或许真的就想做一道来试试?还有《云朵面包》,面包容易,云朵难求!《石头汤》这本书也是我翻译的,你可以专门找一些石头回去煮一煮,(照片展示)像这些孩子煮的石头汤,我们首先找一堆鹅卵石洗干净,然后放进去一起煮,很好玩的游戏,野炊的时候可以做,很简单。
    破。这是看起来技术性最强的玩法,适合喜欢玩技术、玩侦探游戏的读者。所谓“破”,就是破解、破谜之意,“破”是很多人很迷恋的话题,一本图画书你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看它,封面、封底、材质、色彩、光纤以及它里面充满的符号,每个符号代表着什么,有一种图画书的读法非常重要,就是找细节,这是比较通常的做法,当一本图画书你没有找到细节的时候,你会觉得它非常平淡,但是当你把它的细节找出来之后,它就会变得非常有趣,比如安东尼·布朗的作品,几乎本本都大有文章,如《大猩猩》,当我们看到大猩猩的画面(封面)经常是一下就翻过去了,但是你只要碰到安东尼·布朗的作品就一定要破,不破无趣。
    这个画面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故事发生在几点已经告诉你了,这个故事里可能隐藏着一部电影,很多符号概念的引入,哪部电影看得出来吗?——《金刚》,时间是午夜12点,发生在月圆之夜,巫师出没的时刻。而且这是一本非常奇怪的书,你不能用常理去看它。比如这个人在上面,腿在下面;这个窗户居然是棋格游戏;这里有很多细节,这个人的脑袋在帽子的上面;这里有一个瓶子,一切都在告诉你这是一本很奇怪的书,你不能用常理去看待这本书。而这个大猩猩带着帽子,打着领结暗示这个故事讲的是女孩和它的关系,而它可能暗示一个人,而这个人显然是男性。这个画面已经告诉你那么多东西了,但你会发现我们经常碰到这样书的时候一下就跳过去了,你可能还会问这个孩子翻来复去看了几十遍不知道在看什么,你没有看进去当然不知道孩子在看什么,如果我们喜欢玩的话,你就会发现这里面充满了乐趣,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东西。当然这是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和甘伯伯去游河》是印象派作品,《黎明》是中国古典文化美术风格的作品等等,每种作品都携带着特殊的符号,所谓“破”,趣味就在这里。
    《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书很多人都看过,爷爷做了一个毯子,毯子变成了外套,外套后来变成了小手帕,然后又变成小钮扣,小钮扣最后不见了,但书里面有,因为我们一般只看上面的故事,如果我们不去破解它的话,我们的乐趣只能在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但要破解的话你得看下面,你得看非中间、非焦点的部分,细节的部分。再这样看的话,小老鼠一家是怎么样开始生活的,上面跟下面的关系,以下面为主再看上面,老鼠生了两窝孩子,这是第一窝,后来又生了第二窝孩子,最后当钮扣丢的时候,特别提醒一下大家,当钮扣丢的时候,钮扣其实在下面已经出现了,这个钮扣拿来做了特殊的用途,如果这本书你没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回去好好看一看。当我们投入了那么多,买了那么多好的作品回到家,好多地方没看到,真亏了!为了这个我们也一定要好好看一看,最后钮扣做成一个椅子的面,当上面的人在读故事的时候,下面的老鼠也在讲故事。扣子是不会丢的。当你破解完之后,会发现这又是一个故事。
    《母鸡萝丝去散步》也还得重新看一遍,上次我跟北航的大学生一起分享了半个小时。
    聊。这是看起来最容易的玩法,实际上在日常人们最常用此招,但往往用得不大好。
    如何与孩子们聊天?这是一门大学问,钱伯斯曾经专门写过一本书《说来听听》,中文版收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之中,不过即使读过这本书,也未必就适合开聊。看过之后你就会知道跟孩子聊真的是一门学问,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真正对所聊的书感兴趣,像孩子一样感兴趣,如果没有做足功课,没有真正的兴趣,最好不聊。大多数情况下我不建议每本书都拿来聊,因为这会害人的,台湾有一个小大读书会,他的建议就是有字读字,无字静静翻书,因为他们认为大多数、绝大多数家长可能都会把这变成考问问题的活动,所以提出这个方案。当然,如果暂时放下“通过这本书要教一个孩子什么道理”这样的想法,随便聊聊倒是无妨的,比如读到狼的书,就聊起来效果时候山里面家乡闹狼的故事……夸张了一点吧,其实意思就是要聊得有趣一些、与自己的生活关联一些。
    想。联想、想象、漫无边际的瞎想……这是最具个性的玩法。有一次在开研讨读书活动座谈会时(显然没有小孩子参加),不知怎么聊到了《鼠小弟的小背心》,一位研究哲学的朋友很激动地说:这本书就是在讲老子的哲学,随遇而安,不是吗?当时大家愣了愣,但回头想想也颇有道理,有人也许会问:这种道理孩子能懂吗?”《鼠小弟的小背心》这本书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
    “妈妈给我做了一件小背心”鼠小弟说,“很好看吧”,然后鸭子跑来了,“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然后就给他,鸭子挤上去了,后来猴子又来了“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猴子又穿上去,后来又到了海狮、狮子、马,之后又到了大象,想象一下大象撑破了背心,鼠小弟一看“噢,我的小背心”,小老鼠的小背心,已经变成长长的一大溜的东西了…。如果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可能是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最后画面出来了,大象用鼻子吊着已经长长的小背心,鼠小弟在上面荡着秋千,不能穿了,没关系,做秋千就好了,其实读书也是一样,这位朋友很激动“这不就是老子的哲学吗?”
  当然除了这种想象之外还有孩子式的无边无际的幻想,有时候我们在问一个问题——孩子能懂吗?其实孩子懂的东西我们不一定懂,如果以孩子为标准答案的话,你会发觉孩子很天才,如果以我们为标准的话,你会觉得孩子很笨。
    这里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和甘伯伯去游河》。
    今天来到幼儿园让我想起了一件我女儿上幼儿园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幼儿园组织我们一起出去玩,我喜欢跟孩子玩,我骑着双人自行车,本来要还,结果没还,带着一帮孩子玩,孩子一个一个的上,其实法定上两人的,后来上了十个左右,其中有一个很壮的男孩儿跟我一起在前面踩,我们一帮人往前跑。在路上他们看见那边有孩子在玩新的游戏了,一帮人都跑过去了,旁边跟我骑车的孩子,他是那种反应比别人慢一点的孩子,我说你挺好的,别人都去玩了,你跟阿甲叔叔一起骑车,结果他也跑了,他跳下车的时候,结果对面一辆车过去,当时我都傻了,其实倒也没多大的事儿,车一看他来了,停住了,但孩子自己撞上去了,蹭了一下,但是所有人都看见了,从阿甲车上下来的一个孩子撞到了车,他妈妈那天也有点激动,后来把我臭骂一顿,我也一直觉得很内疚,幸好孩子没事儿,但我那天回去之后想了两天,想起一本书,当时这本书还没有出版,是英文版,我手上有一本,我说去跟老师商量一下,我能不能够作为对孩子的道歉去给他们讲一个故事,所以当时就想起了这本书——《和甘伯伯去游河》文/图:约翰.伯宁罕翻译:林良。
    他就是甘伯伯
    甘伯伯有一条船,他的家就在河边,
    有一天,甘伯伯正要乘船去游河,
    两个小孩儿说“我们跟你去好不好?”
    甘伯伯说“好是好,只要你们不吵闹”。
    野兔说“甘伯伯,我也一起去好不好?行不行?”
    甘伯伯说“行是行,但是你不能乱蹦跳”。
    猫说“我很想坐一回船”。
    甘伯伯说“好吧,但是你不能追兔子”。
    狗说“可不可以带我一起去?”
    甘伯伯说“可以,但是你不能招惹猫”
    猪说“甘伯伯我能去吗?拜托,拜托!”
    甘伯伯说“来吧,但是你不能来回晃”。
    绵羊说“还有空位让我坐吗?”
    甘伯伯说“空位有,但是你不能咩咩叫”。
    鸡也说“我们也去行不行?”
    甘伯伯说“行是行,但你们不能扇翅膀”。
    牛说“能腾出一个位子给我吗?”
    甘伯伯说“可以呀,只要你不乱踩东西。”
    山羊说“甘伯伯,我能加入你们吗?”
    甘伯伯说“欢迎欢迎,但是别乱踢。”
    一开始大家都很高兴
    但是刚过一小会
    山羊乱踢
    牛踩东西
    鸡扇翅膀
    绵阳咩咩叫
    猪来回晃
    狗招惹了猫
    猫去追兔子
    兔子乱蹦乱跳
    小孩大吵大闹
    船就翻了
    大家都掉进水里了
    甘伯伯跟山羊、跟牛、
    跟鸡、跟绵羊、跟猪、
    跟狗、跟猫、跟兔子、
    跟小孩儿一起游泳到岸边
    再爬上岸让太阳把身子晒晒干
    甘伯伯说我们只好穿过这片草地走路回家了
    我请你们到我家喝喝茶
    (他们喝了一顿标准的下午茶)
    甘伯伯说“再见啦,下次再来游河吧!”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简单,一位诺德曼教授写了一篇很长的论文,没讲别的,只是讲这本书的第一页,他为这一页写了这篇论文,如果你要研究起来有很多可以研究,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我很难判断,但是在那样的时刻我想起了这本书,讲给孩子们听,大家能理解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吗?这是我记忆中对我很特别的书,我相信对那群孩子,特别是对撞到的那个孩子也是一个特别的回忆。
    甘伯伯起来的时候没有说“你们怎么这样呢?叫你不要叫你要叫,叫你不要闹你要闹”,只是说“起来吧,我们只好穿过草地回家了,喝完茶,我们下次一起玩吧”!
    图画书为什么要这么玩?最大可能的发挥图画书的妙用,这个妙用包括语言上的妙用,包括艺术上的妙用,包括多元智能上的妙用,包括多元读写能力的妙用,还包括健全的人格等等等等,但是怎么用最好?其实我这里只是做了一个示范而已,它骨子里就是一个字——玩,带着孩子一起去分享、享受这个过程,去体验,它就会发挥最大的妙用。
    小结:
  • 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当以快乐为本;比如怎么读最好?怎么让你跟孩子最快乐怎么就最好,如此简单,但做起来真的不容易。
  •   图画书为阅读提供了无限可能性;这样一类作品为阅读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你会发现在幼儿园可以用,在家庭可以用,在学校甚至在大学教书都可以用,它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关键不在于用什么书,关键是我们怎么用,怎么玩。
  • 图画书的阅读之乐并不专属于孩子;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要是我家的孩子听了就会喜欢,我就算了吧,那么这个故事一定还没有真正打动你,一定还不是最好的故事,只有这个故事在我听来也非常非常有价值,非常非常受用,有很多可想的地方,那么这才是一本真正的好书,至少对于你来说非常有价值。
  • 当然,图画书并非儿童阅读的全部,但它当之无愧为“幸福的种子”!图画书要选择不同的风格,阅读各种书籍也要选择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主题,特别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图画书是当之无愧的“幸福的种子!”当他年纪还小时,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玩法与他一起分享,他获得的是非常非常美好的记忆,我觉得是为他一生的幸福种下的种子。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么多,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7 16:23 , Processed in 0.5743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