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环画艺术的兴起与衰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9 23:0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连环画艺术的兴起与衰落
  中国连环画首先在上海产生。上海当时是中国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大都市,形成了中国的市民阶层。一无所有的工人兄弟,只要没有失业,包里还是有几个零花钱的。都市又没有湖光山色可以欣赏,一唱三叹的古诗古文也与劳动人民相去甚远,旧戏也有看得厌的时候,就人有寻找些新鲜的刺激。贺友直在《贺友直画自己》中生动地回忆过,解放前在工厂里干活,发月规钱的日子就是厂里放假的日子。这一天,剃头、沐浴,多下来的时光就去白相公司(游乐场)。倘如钱不够,就只有在路边的租书铺看连环画了。所以最初的连环画大多是根据戏剧、评书、甚至正在上演的电影、马戏改编而成。图的是快和大家能一目了然地看得懂。画者几乎都是拿连环画混饭吃,技术也几乎是自己瞎琢磨出来的。因而可以说中国连环画在艺术上的起点几乎为零。这时期在艺术上有成就的往往是其他门派的艺术家来连环画领域敲边鼓,像胡考的《西厢记》,李毅士的《长恨歌画意》等。
  解放了,三反五反反胡风反右倾,连环画自然要被拿入思想斗争的领域。得层层管起来。这时候中国虽然还一穷二白,但是看连环画的广大工农兵群众第一紧要的已经不是吃饭了,一度还有公共食堂托儿所呢(被说成是自然灾害的六一、六二年吃不上饭乃至饿死人不计算在内)。画家呢?一大批过去不画连环画的国画家也被强行分配来画连环画。毛主席就说过知识分子不为工农兵服务,就不给他们开饭。但是,只要你认认真真地画,饭还是有得吃的。而且还有功夫细细推敲,甚至国家还出钱让你去体验生活呢。于是就有了学院派的《我要读书》;慢功出细活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体验生活得来的《铁道游击队》;寄寓个人悲欢哀愁的《西厢记》;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山乡巨变》。接下来是文革的十年,政治上的爆裂几乎把中国连环画的艺术性还原为零。但是,毕竟连环画还能出版。于是,中国的搞艺术的青年就只得借连环画这条道出世了。既可以让自己作品面世,又可以换取一点劳动报酬。一时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几乎所有的青年美术工作者都在借连环画出道。黄全昌、陈全胜、徐恒瑜等后来中国连环画艺术复兴的中坚力量,纷纷在这个时候推出了既符合那个年代要求,又显示自己扎实绘画功力的作品,其间还流露出难得的艺术天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哲学命题,经过政治上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取得胜利,经过让中国人看到一片天空,虽然还只是坐在井底看见的一片小小的天空,但毕竟见到了天!艺术家们首先想到了要到天空中去翱翔,要看更加广阔的世界,于是中国连环画家们开始了个性的艺术追求。徐恒瑜变化出线条形式的千姿百态;陈全胜书写出线条的铿镪有力;胡博综在平淡中透露出空灵;黄全昌在夸张中显示了磅礴;戴敦邦在守旧,卢延光在思考……
  时代进入了新一轮的重整组合期,其中人心不免迷茫,在这种经济、文化新格局的等待中,艺术似乎也处于十字路口上了。
文:段兴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02:45 , Processed in 0.10166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