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學會思考,是人生最大的寶藏──專訪兒童哲學工作者陳鴻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0 00:2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學會思考,是人生最大的寶藏──專訪兒童哲學工作者陳鴻銘

陳鴻銘表示,教育必須從小扎根;但怎樣扎,就要用對方法。他堅信,哲學是能讓孩子學習獨立思考,一項很好的開端。

文=陳舒榆 攝影=黃念謹
在臺灣,念哲學系是一件很難向外人解釋清楚的生涯規畫,更別提二、三十年前,父母的殷殷期待與社會氛圍,總覺得畢業後必須能有好的出路。但即便讀了熱門科系,對未來感到茫然的,也是大有人在。
從事推廣兒童哲學理念已有二十五年的陳鴻銘,坦承自己高中時就不甚喜愛理工科目,原以為自己喜歡的是文學,但最終發現所涉獵的書籍卻多為哲學類。他有感而發地說:「要是小時候有老師、大人們能引導我提早瞭解並確立自己的興趣,就不會白白多走一遭。」
提到大學考上電子工程系,是為了符合父母的期望,殊不知讀了兩年,才發現自己的志向,做出降轉哲學系,進而深切影響到未來的重大決定。

跳脫常軌,找到自己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陳鴻銘勇敢地「出軌」,尤其社會的氛圍,也曾讓他不斷思索自己未來的出路究竟在哪?
考上教育研究所、當教育工作者,是他當初設定的夢想。但世事未如人意,他考上的竟是哲學研究所。當時的他,一心想將研究重心放在教育,直到遇上指導教授楊茂秀,才讓他接觸到「兒童哲學」這塊有趣的領域,進而進入兒童哲學的世界。
就讀研究所期間,陳鴻銘漸漸察覺到自己夢想的轉變。
眼見臺灣教育方針著重在答案的對錯,填鴨式的教學讓知識只進不出,著實令他擔憂起孩子即便長大,也未必能確立志趣,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兒童哲學讓我看到可以幫助孩子轉變的契機!」陳鴻銘表示,教育必須從小扎根;但怎樣扎,就要用對方法。他自此認為,哲學是能讓孩子學習獨立思考,一項很好的開端。

找到最愛「兒童哲學教育」
從二十三歲開始為小朋友講故事的陳鴻銘,提到兒童哲學的源起,來自美國一套從幼稚園到高中的哲學課程,由楊茂秀老師在1975年左右引進臺灣,但礙於國內教育政策,這套課程始終無法進到國中、小學。於是,在楊老師的號召下,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開始接觸幼稚園,一面尋找能配合哲學實驗教學的學校,一面進到校園,透過故事繪本,傳遞故事裡的哲學思維給小朋友。
往後的人生黃金歲月,陳鴻銘多奉獻在推廣兒童哲學,並陸續成就許多事蹟,像是站上1990年國際兒童哲學會議,當著十多國專家學者發表演說,並帶領孩子現場示範。
1994年,他為楊茂秀老師創辦的「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設計了一套培訓故事媽媽的課程,那是國內首度發表的故事志工培訓課程,就是希望藉由故事媽媽的傳遞,能讓更多孩子體會到有能力思考的喜悅。
而他最得意的,是2003年到北京參加兩岸四地語文教學觀摩。兩岸四地眾多教師的語文教學PK賽,著實讓香港、澳門、北京的老師們大開眼界,驚呼臺灣老師都這樣教的嗎?
當時,陳鴻銘回應:「沒有,只有我!而這其實不算是台灣正統語文教學。」於是,會後的休息時間,周遭圍滿一、兩百位急著提問的老師。
憶及那段既忙碌又成就感十足的時光,陳鴻銘顯得氣定神閒。當許多人嚷著想要圓夢但又感嘆資源不足時,從他身上卻可以看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要努力爭取,只要想做,再辛苦也不覺得累的豐沛動力。

堅信孩子總會走出自己想走、能走的路
「先當朋友,再當父子」是陳鴻銘與兒子的相處之道,尤其提及從小愛發問的兒子,更是滿臉驕傲。他說,那時還在讀幼稚園的兒子,有天在玩積木,媽媽喊吃飯,兒子便一腳把堆好的房子踢垮再收拾。當兒子坐上飯桌突然問:「爸爸,會不會有人也在玩我們,就像我玩積木那樣?」
又有一次,夫妻倆帶著孩子到山上散步,行經一座聚集許多野狗的寺廟,兒子問:「狗能當和尚嗎?」媽媽回他:「狗如果可以自己蓋廟,就能當和尚。」沒想到兒子接著問:「那些廟都是和尚自己蓋的嗎?」
面對這些問題,陳鴻銘從不急著給答案,反而會先思索問題背後,孩子想知道的是什麼?
課業也是如此,陳鴻銘夫妻倆並不積極要求孩子有傑出表現,即使成績吊車尾,也不以無意,認為孩子願意學才是關鍵,學校裡反覆練習的試題做多了,只會適得其反。
反倒是學校老師注意到做父母的學歷與職業,轉而向某次數學僅考八分的孩子施壓,令孩子身心受創,回家哭訴。這時,陳鴻銘才為兒子買來生平第一本數學參考書,一題題地練習,結果下一次考試就考了八十分,足足進步10倍之多,自信心也就油然而生。
「當孩子瞭解到不是自己笨,只是缺乏練習,等下次同樣面臨難題時,自然會瞭解到學習的樂趣。」就像他兒子從小愛畫畫,考進復興美工是一心的嚮往,所以面臨基測時,知道自己沒有退路,只能為了圓夢奮力一搏,最後不僅考取了,分數還高出不少。又像前年,他讓讀高一的兒子獨自去紐約旅行,一回來就知道語言的重要,不用再督促……。
始終堅信孩子總有一天會走出自己想走、能走的路。陳鴻銘很慶幸兒子從小就懂得思考,瞭解自己的優點在哪,因此不致受到升學壓力的荼毒。

工作在自己的天賦裡
每當有人問陳鴻銘:「為什麼到處都有人免費說故事,你卻要收費?」他總會耐心溝通,並拿「石頭湯」的故事來妙喻帶領小朋友思考的過程。
有三名戰敗的阿兵哥,在返家途中又餓又睏,好不容易經過一個村子,想向村民要點東西吃。但村民遇到太多這樣的阿兵哥,家家戶戶都緊閉門窗,不願回應。此時,其中一位阿兵哥就說:「那我們來煮石頭湯吧!」一旁孩子聽到就問:「石頭能煮湯?」阿兵哥回答:「可以啊,只要你借我一個鍋子就行。」
阿兵哥拿到鍋子後,就放石頭加水下去煮。水滾後,差不多能吃了,但少了鹽巴,味道不怎麼好。於是就有小孩說:「有有有,我家有。」轉身回家去拿鹽給阿兵哥。
「若有蘿蔔,滋味一定更棒」、「加上肉絲,湯頭就更豐富了」……,阿兵哥在聊天的過程中,讓村民自願回家把食材通通拿來,煮成一鍋湯。
他說,那顆石頭就是他跟小朋友講的故事,故事本身有沒有說完不重要,重點在孩子能自願掏出內心想法和大家分享。所以,他常花許多時間與小朋友建立關係,他要讓孩子相信,他與其他老師是不一樣的,是歡迎發問、喜歡小朋友中途插嘴的。即便一堂課下來,滿是孩子的發問,陳鴻銘也不以為意,對他來說,只要能為孩子帶來一丁點的改變,就是最大的收穫。
回憶這一路走來,陳鴻銘甘之如飴,一想到上課能面對一群天真無邪的小孩,坐在地上為他們講故事,他就開心得不得了。唯有回家看到長大的兒子時,才會驚覺:「噢,我不再是二十五歲了!」
年少時,或許小小辜負了父母的成就期待,但陳鴻銘兩手一攤,覺得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上哪找這樣快樂的工作。他很慶幸自己很早就知道未來的方向,清楚自己想做什麼,並樂在其中,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成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07:27 , Processed in 0.1304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