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天生是诗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1 19:2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童天生是诗人



本报记者 林姗

邱锶洁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  邱锶洁 绘

    在上个月举行的“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中,王勇英、商晓娜等儿童文学作家在福州、泉州、漳州、宁德等地举行巡回讲座,一些本土知名教师也轮番为小读者们带来精彩讲座,借纯美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开拓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在他们的心灵中植下爱与美的种子。
    没有诗意润泽过的童年是不圆满的。童诗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童诗来自童心
“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
  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
  大树从哪里来?需要种子;
  种子从哪里来?需要果实;
  果实从哪里来?需要花朵;
  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
  
  “啊!这是个多么美妙的答案!”福建教育学院一附小的雷劲老师赞叹道。她的学生们也为这份惊喜而雀跃,孩子们自发鼓起掌来。
  这首由世界级儿童文学泰斗贾尼·罗大里创作的《需要什么》,让孩子们也萌发了创作的冲动。
  一名叫做倪安琪的女孩,写出了自己的《需要什么:“做一碗米饭/需要谷粒/要有谷粒/需要水稻/要有水稻/需要种子/要有种子/需要果实/要有果实/需要汗水/做一碗米饭/需要汗万滴。”
  “太棒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雷劲老师的眼中充满惊喜与感动。
  “经典的童诗,就是这样富有感染力!它必是以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孩子的口吻表达情感。一个好诗人,即使到了老年也要力求保有一颗童心。”雷劲说。
  “漂浮在茫茫楼海间/我看不清远方的山/似乎可以听见群鸟在歌唱/山是那么遥远/鸟鸣将山拉得很近/一朵云的影子在楼顶踱步/云离它很近/偶尔一片云跌落/夹在楼与楼的缝隙/不知云痛吗?”
  “你或许可以想象出一朵云跌落在楼群中间的情形,但小诗人高粲却把这种景象化作了一种肌肤的感觉,反问道:‘不知云痛吗?’”福建省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的郑伟老师感慨地说,“事实上,我们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这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除了儿童具有天才的想象力外,儿童与成人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儿童的思维缺乏理性,不会抽象地认识事物。其思维具有模糊性特点,且拥有成人难以企及的形象性。
  而儿童的思维迥异于成年人,还体现在语言上。其语言前后具有很大的跳跃性,表达形式也异于常规语法。这与诗歌的语言有共通之处。正因如此,孩子们的语言常常如沙砾中的珠贝,采集出来都是富有灵性的精美小诗。
童诗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有人说过,‘学诗的孩子聪明,聪明的孩子学诗’。” 童诗和所有儿童文学一样,有着独特的文学特质,对孩子的精神健康成长、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有着其他文学形式不能复制的功能。
  著名诗人、翻译家韦苇先生告诉记者,“童诗诗文体的非功利性,是童诗需要独立进行教学的理由。”
  “诗也有大教育的内涵,譬如比利时卡莱姆的《善良》:要是苹果只有一个,/它准装不满大家的提篮。/要是苹果树只有一个,/挂苹果的树杈也准覆不满一园。/然而一个人,要是他把/心灵的善良分给大家, /那就到处都会有明丽的光, /就像甜甜的果儿挂满了果园。”
  “与其他文体相比,诗一下就能感染和打动孩子的心灵,直接作用于孩子的灵魂。”韦苇先生说。
  “朱光潜先生说过,‘一个人若只是喜欢读小说、戏剧而不喜欢读诗歌,那么这个人的审美能力必然低下,他也必然难以发现小说中写得最妙的地方。因为任何一门艺术,其最精妙的地方都是富有诗性精神的。’诗歌是培养学生高尚心灵的重要途径。”福州华南实验小学校长张嘉泉告诉记者。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的根基与核心。童年时代赋予的东西,会永远潜隐在人们的身心中,持续影响一生。一个经常诵读童诗的儿童,他的耳中装满了竹笋般活泼的生命旋律;他的眼里装满了鸟鸣蝶舞、云开花笑的真趣;他的心中,必然拥有更多的天真、单纯、爱与神圣。他观察周围的世界,他看待自己的生活,都会罩上一层美丽的光晕。葆有这样的诗意之心,也意味着生命底色的健康美丽。

  乘着童诗的翅膀飞翔
  童诗有益儿童成长。首先,读童诗可以激发儿童奇特而多姿的创造性想象。
  “丰富的想象力正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写诗需要想象,读诗也需要,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诗。先在自己心中做一个想象游戏。”郑伟老师说。
  “比方说,你看到了‘阳光’这个题目,闭上眼,驰骋想象,调动语言才华,想一想‘阳光’这个词在脑海里的景象。然后,再来看一看小诗人高粲是怎样想象《阳光》的——‘阳光很慷慨,又很吝啬。他有一身金子的礼服,一顶金子的帽子,还有一对金子的靴子。’”
  “要知道,只有沐浴着大自然恩泽的孩子,才会有这般清丽质朴的心灵世界。因此,读童诗的第二个好处是,可以让儿童体味生活,走进大自然。”郑伟说。
  孩子的天性就是热爱大自然、热爱花草树木、热爱鸟兽虫鱼。他们赋予大自然生命,让一草一木都富有灵动的色彩,让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自己亲密的小伙伴。
  “经常读诗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一定会更丰富。”雷劲老师说,童诗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有着跳跃的思维。阅读童诗,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保护他们的童心。
  第三,从语言教育的角度来说,读童诗能提升孩子的语言品位,激发其语言潜能。因为,童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它只需寥寥数字,就可表达浓郁诗情。
  “星星是天空的眼睛,对我眨巴着眼睛。我也朝着星星眨眼睛,我是地上的星星。”郑伟老师告诉记者,儿童对节奏韵律的敏感优于成人。童诗语言精练、音韵优美的特点,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对于规范孩子的语言也就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诗心比成为诗人更重要
林姗

“阳光灿烂/我把它抓在手心里/送给妈妈”,“星星在天上/我在地上/我要回家了/太阳公公也回家了/找它自己的妈妈”。

  刚满2周岁的女儿,有时会说出这种“诗”一般的语言。初次听到,颇感惊喜。后来我才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譬如“小鸟在唱歌,蝴蝶在跳舞”。

  儿童诗作家丁云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他们能关注大自然的每一次心跳,他们能捕捉到翅膀的每一次振动,他们能听到花香飘荡的声音。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他们把迷路的蚯蚓送回家,他们小心地穿过雨后的树林,生怕惊扰了雨点在叶片间的游戏,他们轻轻扶起跌倒的小木凳。”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生活的世界本来就像诗一样懵懂。单纯的思想、美好的情感,其实都可以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语言本身就是一首诗。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只是我们成人的情感太复杂,在他们身上寄予了过多的期望,于是在我们的“改造”下,他们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习惯用成人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美好世界。

  在笔者看来,一颗诗心比成为诗人更重要。诗教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有一双敏锐而明亮的眼睛,能够透过喧嚣的世界,看到更深更远的地方。”


和童诗亲亲嘴

本报记者 林姗

“小猫走路没有声音,小猫知道它的鞋子是妈妈用最好的皮做的,小猫爱惜它的鞋子,小猫走路就轻轻地轻轻地,没有声音。”雷劲的学生们用诗句代替了“不能在走廊上乱跑、喧哗”。
  福州市教育学院一附小的雷劲老师惊喜地发现,童诗中有太多的真、善、美,对孩子的品行有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
  若干年前,雷劲开始教学童诗的原因不仅于此。
  因为,她发现“不少孩子早在幼儿园就已熟读了拼音,也掌握了一些写字的本领。课堂上的读书常常是有口无心的。怎样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呢?”
  此外,“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夏天的下午特别爱打瞌睡。怎么办呢?不停地提高嗓门儿?一遍遍地拍手提醒?”
  “还是来一起读童诗吧——《瞌睡虫》。读着读着,小嘴笑了,小眼睁开了,小手放好了,心也回到课堂上来了。这样的童诗还有《作业机》、《小鸟读书》等等。”
  “我们还可以在学习《静夜思》时,读圣野的《磨刀石》;在学习《四季》时,读李少白的《哪去了》、张秋生的《我来了》;在学习《找春天》时,读任军的《给春天写一封信》……”
  作为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的成员,雷劲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广童诗教学。
  谈到学童诗的具体方法,她告诉记者,“让孩子听童诗,感受其特有的语调情趣,是童诗教学的起步。让学生学会听重读、听弱音;听一气呵成处、听余音绕梁时;边听边想象画面,边听边打节奏,边听边配上动作……”
  “再让孩子自己反复吟诵,将诗歌声音层次的美凸现出来。从语音节奏里感知到诗人情感的律动,也获得了进入诗歌意境的一把钥匙。”
  “在教师引领学生多角度赏析、品味之后,‘说’出童诗的精妙之处就显得尤为重要。” 雷劲说,通过“听”、“读”、“说”,孩子们已经激发起“诗情”了,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创作”。
  “但是,我们面对的是1-6年级的孩子。如果要他们提起笔,端端正正地坐着写诗,那真是天方夜谭。孩子身心的特点告诉我们,教育一定要依托生动的形式。”
  雷劲喜欢和孩子们做联想游戏。例如,“牙齿—笑容—快乐”,“树叶—小手—招呼—欢迎”,“饼干—沙漠—太阳—星系—自由”……联想最多最妙的那个孩子就能带上“诗泡泡大王”的王冠。
  在不断的实践中,她总结出经验:“写童诗,一定要设计梯度,循序渐进,注意趣味,在游戏中写,在画画中写。发现生活中令人心动的瞬间,用诗的语言和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诗。”
  “乘着童诗的翅膀飞翔,我们再欣赏周围的世界,它们仿佛都闪着神奇的光。童诗真的很美妙,孩子也回馈给我很多精彩。”雷劲说。
[size=+0] 相关链接>>>
读童诗与读唐诗、读绘本有何区别?
  作为中国的孩子,自幼接触唐诗是必须的,纵然孩子对诵读的唐诗并不能透彻领会,记住一些、囫囵吞咽一些也是应该的。但唐诗毕竟内容或形式上都与孩子的生活相距甚远,孩子应该多读些当今大诗人写的诗。
  孩子读绘本,主要是读故事。读故事不能替代读诗。诗是要“品”方能心领神会,品出情韵和意蕴,从而加深对人、对社会、对世界、对大自然的诗性理解。从读诗活动中收获的意味、语言、韵律和精神营养,不能从故事讲述中获得。对于一个人,获得诗的涵养是另一种必要。
多大开始读童诗?
  一般来说,年龄幼小的孩子宜于儿歌的听读。童诗则到小学二年级应该能开始学会欣赏了。当然,好的童诗是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包括成人。
  孩子所读的童诗须老师和家长、亲人代为选择、购买,这时,教师和家长自己欣赏诗的能力就要受到考验。
  孩子越大就应该读得越多,读多了,就自能无师自通,破解并悟得意象里所蕴蓄的诗情、诗境和诗意。
    专家推荐书目:《世界金典儿童诗集》、《中外儿童诗精选》、《日有所诵》、 《中国最美的儿童诗》、《哈默林的花衣吹笛人》、《一个孩子的诗园》
[size=+0]


童诗教学缺位之忧
本报记者 林姗 赵晓音


[size=+0]乘着童诗的翅膀飞翔赵晓音 图

  “小学的童诗教学可以称得上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的雷劲老师说。
  “一是数量明显不足,二是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三是没有充分体现诗歌的体裁样式。”雷劲老师认为,当前教材中,有一些诗歌选择得不够理想。从内容上看,与儿童生活脱节,过分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钟情于宏大叙事,语言僵硬,思维固化。例如,一说“儿童”就是“花朵”,一说“教师”就是“蜡烛”;从作者来看,涉及面不广,尤其国外的优秀诗歌很少入选。两种版本24册语文课本,只有人教版在第十一册安排了叶赛宁的《白桦》。
  雷劲认为,提倡孩子读童诗,刻不容缓。“据我所知,现在不少学校都开始为孩子们选定诗歌朗读材料,经典诵读之花开遍八闽,我们可以在早读、在课前3分钟带着孩子们读童诗。可有的老师还推脱说,课本的知识,我都教来不及,哪有时间读童诗、品童诗、甚至是写童诗啊?”
  同样作为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的成员,来自泉州市洛江区河市中心小学的王妤娜老师告诉记者,在农村地区推广童诗教学更是阻力多多,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制约因素有很多,如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也有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氛围、孩子的素质和基础、家庭与社区的环境等因素。”
  “现代诗歌的缺席,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严重缺失。”福州华南实验小学校长、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成员张嘉泉告诉记者。
  “十几年来,中考高考的作文一直有一条要求,那就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直到前两年,这条要求被无声无息地取消了。但是到了2002年高考作文又加上了一条,字数800字以上。”
  “我没有做过调查,不清楚具体有多少语文教师无法欣赏新诗。但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的语文老师欣赏不了新诗,也很少关注新诗,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写诗了。为了避免广大语文教师在中考高考阅卷时看不懂新诗而无法打分,便横下心来,把诗歌一脚蹬出了中考高考。这一现象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里可不是一个小问题。”
  “究其原因,这与整个中国语文教师队伍的审美素质严重滞后有重大的关系。”张嘉泉说。 “诚然,新诗的出现至今不过近一百年的历史,有其不成熟的地方。然而,在泥沙俱下的情况下,作为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和文学的传导者,更不能逃避,更应该有着高人一等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热爱诗歌,而不该做出把污水与婴儿一起泼掉的行为。”



链接分享: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2-05/09/content_324948.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23:42 , Processed in 0.15139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