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的哲学之“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7 21:5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的哲学之“思”
(本文来自郑伟的博客)
昨天,一位广东的语文教师找到我,跟我聊起了语文教学。在我看来,语文包括了两部分——“诗”和“思”。所谓“诗”,指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情趣;所谓“思”,指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判断力、有独立思想,最终成为人格独立的人。“诗”或“思”的偏失,都是语文的不幸。
根据我的观察,部分语文教师还是会读书的。不过,他们的阅读仅局限于文学。凭着一点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他们也能写一点抒情文字。要说理论书籍,大多数语文教师是不读的,甚至是反感的。魏书生和李镇西都曾公开说过,他们不喜欢理论。据此可以断定,他们的语文教学只有“诗”的维度,他们搞的教育也只能是经验型的。这些“大教育家”都不喜欢理论,一般教师又会怎么样呢?
有一次,我校一位教师跟我说,“我不喜欢理论。我只知道当下如何做,我是一个务实主义者,不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言下之意,懂点理论便会成为务虚主义。我承认行动的重要性,却也知道仰望星空同样重要。仰望星空看似“务虚”,实际上是“大用”,是哲学的“无用之用”。只有仰望星空,我们才会不迷失方向,才会去思考和探索未知世界。诚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追求实用理性,只能活在“此岸”中。不过,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的悲剧还少吗?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进步都是从思想理念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没有多大发展,跟中国人只务实不务虚没有关系吗?
前不久,一位河南的语文教师也跟我谈到语文和写作。拜读他的文字后,我感觉他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文字颇显诗情画意,却缺乏一种思想的穿透力。这种文字风格,应该代表了多数语文教师的情况。对于这位语文教师,我建议他集中两年的时间读哲学。在我看来,有哲学背景的文学才是好文学。换言之,文学不只是讲故事或抒情,它背后应该表达着哲理思想。教师若没有理论素养,很难读出文学背后的深刻思想,也难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诚然,理论不是万能的。有时,我们还需警惕一些理论,比如那些宏大叙事的理论。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曾指出:“尼采公开赞扬权力意志,弗洛伊德突出性欲本能,马克思则推祟经济本能。每种理论都成了一张普罗克拉斯蒂的铁床,在这张床上,经验事实被削足适履地塞进某一事先想好了的模式之中。”卡西尔的警告是正确的。实践证明,为人类提供一套全景理论的想法都只是一种虚妄。归根结底,任何理论只是一种偏见,我们有必要警惕患上“理论狂想症”。
尽管如此,总的来说,理论还是一个好东西。波普尔曾说,理论是一张撒出去抓住世界的网。世界固然很大,却可用理论加以概括。理论,只是概括世界的尝试而已。这种尝试可能仅是偏见,然而,语文的问题,或者说文科的问题,怎么能有终极真理呢?每个文科问题,都不过是某个理论的推演。
对于文本解读而言,理论起着工具或手段的作用。教师懂得的理论越多,解读文本的视角就越多,文本随之呈现越丰富的内容。语文教师若没有理论素养,文本便没有了意义。在他眼里,一本世界名著便成为了一本《故事会》。此时,教师只能讲讲故事,依照教参画葫芦,甚至把语文教学简化为注音识词。这种现象,不能不说很有普遍性。
语文教师若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广征博引,学生的知识视野打开以后,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语文教师在吸引传统文化,凸显语文之“诗”的同时,还应努力实现语文的“思”。读一些理论,尤其是哲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中国人以混沌和直觉思维为主,不擅长理性思辩。中国人思辨上的先天不足,唯有哲学可以矫治。
1784年9月30日,康德在《什么是启蒙运动》一文中开宗明义地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我们常说,启蒙学生是教师的责任。那么,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性。可见,启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思”的维度,而不是“诗”的维度。教师有了思辩能力,有了独立思想,然后才可能启蒙学生。
最后说句题外话。我一直有个希望,想开设一门“哲学入门”或“通识”的选修课。在我看来,哲学层面的东西很广,可以涉及各个领域。在某种意义上讲,“哲学入门”课也就是“通识”课。我把课程目标设定为了四个:一是启蒙学生,二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让学生懂点哲学常识。简言之,我想通过介绍哲学常识,实现前面三个目标。在我的课程中,哲学常识只是一种媒介或手段。
当然,我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尚需学习很多东西。我愿把开课作为契机,让自己有个提升自己的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1 14:52 , Processed in 0.10859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