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0|回复: 1

我们为何感谢失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3 17: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为何感谢失败

有时生活就像一场梦。我们为之倾注所有热情,友谊,工作,甚至爱情,却可能会瞬间崩溃。然而,这些失败很可能就是某种新契机的开始,就像等在下个路口向我们微笑的情人。那些接受了命运挑战的人们为你见证。
什么是失败?
有人问科学家:“你想发明一种新电池但总是失败,为什么还要继续试验?”科学家回答:“失败?没有啊?!我只是知道了5万种不能制造这种电池的方法。”
我们都想尽量远离失败,但失败却是人生最重要而丰富的经历。在从中受益之前,我们却先要穿越失望、羞耻、愤怒、负罪感等等组成的黑色森林。我们的自尊像破鞋子一样进了水,失恋的打击或者职场上的失败对我们而言,如同一场海难。
这是人生中最失望的时刻。要从迷失中找到振奋的力量,就要学会承担失败的责任,接受其中可贵的信息,从不幸中换取成功的能量。让我们学会重新看待失败的意味。
给过去的自己举行一个葬礼
失败后,我们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和罪犯的样子。“我什么都做不好”,“人们都在批评我”……总之一个结果:思前想后,消沉沮丧。如何看待失败?专攻个人和职业发展的心理治疗专家简·特纳(Jane Turner)说:“失败者应该给过去的自己办一个葬礼,以赋予自己全新的形象。最好把‘失败’这个词从脑海里赶出去。”
没有失败,只有信息的反馈
“没有失败,只有信息的反馈”,简·特纳提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段经历中总结出教训,从充满负罪感转向负起责任。”无须将过去推翻重来,而是分析那些美好的规划为什么没能实现—我的目标是不是太理想化了?我的方法是不是不合适?如何利用这次经历矫正偏差?……这些问答完全可以成为一张作战地图,合乎实际,也更切中要害。于是失败变成了一块跳板,可以将自己的对策向着更有效率的方向重新定位。失败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我们的自我认识越健康,越严密,越成熟,我们就越能迅速重整旗鼓,投入下一件事情。”精神分析学家玛丽-劳尔·可罗娜(Marie-Laure Colonna)说。
用不幸换取收益 <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荣格认为,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不幸都是自我的阴暗面,但不为我们所知。意思是说,失败挫败了被意识到的那部分自我愿望,但揭示出性格中的另一面。”玛丽-劳尔·可罗娜认为:“还有很多时候,是失败打开了通向心灵的真正的渴望之路。”
这种渴望平常并没有被意识到,反而被希望得到认同的需要压制了。痛苦的经历让我们明白自身的状况。“失败通常是用不幸让人受益的。”
我的独立从失去他开始
王晴,28岁,曾任媒体编辑、主编,《明星那事儿》一书作者
我以前特别多思,什么都要求完美,希望都能自己掌控。现在我终于发现,越是完美主义,心门越窄,越无法把握现实。
我和男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他出国的签证居然办下来了。开始我们没把签证当回事,而且能签的概率很小,所以根本没想过会分开。但办下来后他家人的压力就来了,他左右为难,最后还是抛下我,走了。失恋,加上身体不好,特别烦,无心工作。于是我出门旅游,结果却出了车祸,脊椎骨折。回京后,我在床上整整躺了3个月。情感、健康、事业……过去拥有的一切仿佛瞬间变得一无所有。一天,我站在13层的阳台上,感觉自己就像一粒尘土无依无靠。过去关注我的朋友现在也全都不能来陪我,我感到被他们遗忘了,实在承受不了那种彻骨的悲凉,犹疑着要不要跳下去……记不清站了多久,最后还是心底的一个声音把我拉了回来:“无论谁抛弃了你,都不要自己抛弃自己。”
《圣经》中有句话对我很触动,大意是,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唯独遵行神旨意的长存。我以前特别多思,什么都要求完美,希望都能自己掌控。现在我终于发现,越是完美主义,心门越窄,越无法把握现实。
但如果把自己放心地交付给自然,凿壁偷光的时候,就会看到光明,然后顺着那道光亮,把自己引导出来。慢慢地,失恋之后的我变得平静了。我不但接纳了从前恋人的行为,也能在内心送出一分祝福。我自己都觉得奇怪,过去那种希望彼此完全拥有、不离不弃的任性哪儿去了?真的是在这次重大的打击之后,我变得独立起来。现在,我已经开始重新写作。不但如此,而且作品频出,生活充实。如果不是经历了这种内心的锤炼,我可能还像从前那样,只在文字中体察人间百味。但是现在,生活的平静和充实是如此真切,因为这完全是我独立而真实的生命。
我的生命在崩溃中重生
朴树,32岁,创作型歌手。代表作《我去2000年》、《生如夏花》、《白桦林》
那种脆弱得近乎崩溃的气息就是我真实的青春印记,现在却成了我不可替代的音乐符号。感谢这些惨痛,这些失败。
我从小在北大的校园里长大,家庭优越,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备受肯定的好孩子。大学里我所学的专业是外语,但是我越来越不喜欢,觉得人生之路走错了。我的苦闷日益加重,变得懒散而低落。我开始逃学,旷课,成天拿把吉他在学校里乱晃。大二的时候,我干脆学会了喝酒,常常一个人坐在未名湖边的长椅上,望着湖水发呆。这样的结局,就是成绩直线下滑。后来,我退学了。
退学在家的日子可以用“暗无天日”来形容。父母更是忧心忡忡。以他们的身份,我的表现与他们的期待相差太远。虽然我也写歌,但无人欣赏,又不敢向家人要钱,日子过得特别辛苦。天之骄子的我竟然落魄成了一个困顿的无业游民,我感到非常痛苦。
一个偶然,我看到了母亲插队时写的日记,里面谈到了她跟父亲的爱情,十分动人。我仿佛看到了燃烧在父母那一代人心中激情的火焰。他们对爱忠诚,对事业充满奉献,那种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瞬间击中了我。我的创作灵感像火山一样爆发,脑海里飘来了几句旋律,于是我连忙用笔把它记录下来。之后,我埋头创作,终于写出了《白桦林》。这首歌充分表达了我的苦闷和希望自由的心声。
歌曲创作完后,我感到一种超乎想象的释然。之后的结局似乎顺理成章。我认识了音乐人高晓松,签约“麦田音乐”,开始走上专业歌手的道路,发行的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年》获得成功。
有人说,是我音乐中的忧郁气质吸引了大批的歌迷。其实,这种忧郁的气质并不是我故弄玄虚。那种脆弱得近乎崩溃的气息就是我真实的青春印记,现在却成了我不可替代的音乐符号。感谢这些惨痛,这些失败。
我终于懂得换一种心态,我完全可以大度一些
雯艳,36岁,某美资公司职员
现在我发现互利互惠并未使我付出更多,相反,却大大降低了对他人的敏感和苛求。我很高兴,我终于能对自己负全责了。
几年前,我在一家外企做事,如鱼得水。但一切都在一个新同事进来之后改变了。她的业务能力乏善可陈,但是公关技巧却可圈可点,尤其懂得如何博得男性客户的青睐,因此谈成了几笔不小的订单。用我老公的话说,她的眼神十分勾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把男人催眠。而我长于做事,却短于人际关系,她的长项正好是我的软肋。渐渐地,我发现她在公司的势力越来越大,而自己却日渐孤立。我特别不服气,对她的不屑逐渐成为和她公开的矛盾。为了证明我不屑与她那样的女人为伍,我赌气辞掉了那份薪水很高又前途光明的工作。
失去这份工作后,我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和丈夫的感情也出了问题。丈夫埋怨我不懂人情世故,我却觉得他助纣为虐不爱我。这成了导火索,两个人的关系越闹越僵,最后竟离了婚。此后,我在后来工作中总是因为人际关系不断碰壁。前夫的一句话至今很刺激我,他说:“你怎么就不能像她那样做一只蝴蝶,既吸尽了蜜,又占尽了便宜?”我开始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这个不断思索和求助的过程痛苦而漫长——5年。
我反省到:事业上的不顺,主要是自己的不包容和情绪化造成的。情绪化让我总是会为了争一口气,做出非常冲动的行为;而不包容则让我不能跟与自己不同的人共事。我想,当时如果换一种心态,我完全可以大度一些,跟别人达成某种合作。我要感谢这段经历,感谢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在这样的反省后,我找到了现在的工作。工作中,我尽量与别人互利互惠,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收获与别人分享。我发现这并未使我付出更多,相反,却大大降低了对他人的敏感和苛求。我很高兴,我终于能对自己负全责了。
为了让爱情开花结果,我一改过去的被动
子琪,38岁,某珠宝行老板
我发觉自己像一只疲惫的水鸟,连停靠的礁石都没有。现在,这分来之不易的爱让我又鼓起生活的勇气。
前夫的性格专制,婚后的我逐渐发觉自己像一只疲惫的水鸟,连停靠的礁石都没有。8年后,我提出了离婚。当时儿子才4岁,由我独自抚养。于是,曾经在父母激烈的反对声下争取而来的婚姻,让我投入了无限期待与爱的婚姻,就这样崩溃了。
我对男人心灰意懒。于是我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从普通职员做起,做到了外企管理层,再到后来开自己的公司。但在感情上,我对男人依旧心存疑虑。后来我遇到一个男人。他性情温和,对我也很平等,跟前夫的霸道形成鲜明对比。这分来之不易的爱让我又鼓起生活的勇气。过去在感情上我是个特不主动的人。也许是失败的婚姻中不被理解的滋味太过苦涩,所以为了能让这段爱情开花结果,我一改过去的被动附和,变得主动而用心。起初,他非常不习惯,但渐渐地,他也被我“改变”了。我常常先提出一个沟通的话题,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后来,这种关于某个论题的沟通成了我们之间的“游戏”,他越来越喜欢跟我交流,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现在,我们已经结婚了。为了避免过去婚姻中的刻板,我还会偶尔制造浪漫,比如出门前的吻别。失败的婚姻并非一无是处,它让我成为婚姻中更加智慧的女人。
面对失败的对策:从失败的惊慌失措中平静下来
第一步:接受现实,承担责任
成功不是给所有付出者准备的蛋糕,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出乎我们的意料。失败来临时最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其中的信息,但这个过程往往要超越巨大的情绪障碍。暂不要进行外部归因,让自己承担责任,这才是下一步积极对策的开始。
第二步:区分失败类型
方向错误。
比如自己工作足够努力,不但达不到预期,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这时你就该停止自责的痛苦,转而思索另一个问题:是否自己“误入歧途”?借助职业兴趣量表和专家的帮助,可以提高自我觉察,调整方向,重新定位。
方法失误。
确认自己的确是在做一件喜欢而适合的事,如果仍然没有达到效果,就要检查一下方法。老办法常常有一种惯性,它带给我们能掌控局面的假象,但却会在关键时候阻碍成功。此时,最好的做法是不故步自封,向他人学习。
第三步:做一个决定
无止境地沉浸在失意的痛苦中,只会让失意放大。也许一个新的目标更适合你恢复生气。做一个决定,哪怕一个很小的愿望,都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正面暗示。不断加深对新定位、新方法的心理感知,并循序渐进而成一个新的行动计划。
第四步:让自己在行动中胜任愉快
成就感的获得不一定就是愿望的实现,也可以是行动中不断获得的愉悦体验。所以,关注目标的得失成败,不如提高自己感知愉快的能力,这是我们为下一次危机来临提早而做的最重要的准备。
来源:心理月刊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05: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怀疑更利于成功


    你能帮助自己达到目标吗?最近,由伊利诺伊大学教授阿尔瓦拉辛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问自己能否胜任一项工作的人通常比那些告诉自己能胜任这顶工作的人干得更好。

  阿尔瓦拉辛的小组对50名自愿者进行了调查,鼓励他们用一分钟的时间考虑自己能否胜任这项工作,或确切地告诉自己能够胜任。参与者的表现显示,在颠倒字母和重新组词的比赛中,那些问自己能否胜的人比那些告诉自己能胜任的人做的更好。

  进一步的试验让参与测试者在执行任务前先写一句话,写“我能”,或者写“我能吗?’尽管两组任都不知道要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但写“我能吗?”这组的测试者完成工作的效果比另一组强。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阿尔瓦拉辛教授的研究小组怀疑这与问题带来的潜意识暗示有关。“我能吗?”这个问题会产生自我鼓励的作用。

  阿尔瓦拉辛说:“流行的看法是,自我肯定能够提高人们达到目标的能力。但现在看来,面对一项具体工作时,问自己能否做到是一个更能使自已实现愿望的方法。”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6月1日文章】题:我们能成功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03:17 , Processed in 0.09104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