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教师之友网》[校长网刊]专栏主题辑帖之一:特色学校建设参考文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策划研究和实践中的问题反思
教育策划是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策划理论,就学校发展的整体或某一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谋划,制订科学、合理、高效的教育行动方案,从而实现“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把握机遇、创造品牌”的教育最大效益。创意是教育策划的灵魂与核心,是策划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策划者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
  教育策划的一般程序包括:运用科学的工具与方法收集学校信息——分析学校的优势与机会——确定发展现状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提出具体策划目标和策划创意——制订与论证策划方案——实施策划方案并予以修订和完善。但具体到每所学校的策划创意过程,并没有统一的模式,策划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学校整体和单项的教育策划最终都是以形成供学校领导者决策选择的策划方案为标志。
  教育策划研究存在的问题反思
  由于我国教育策划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第一,理论建构方面,过多地模仿其他策划理论和管理理论,教育策划的独特性不够明显。第二,价值取向方面,过分关注学校的现实利益,忽视对师生本体的价值关怀。第三,研究内容方面,教育策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原理的研究居多,而教育策划方法和程序的研究比较缺乏。第四,研究范畴方面,几乎集中在学校教育策划,有个别的地区教育策划,而国家教育策划、家庭教育策划和个人教育策划很少涉及。第五,时间跨度方面,重视当前研究,欠缺历史研究和未来预测。第六,重视国内研究,忽视国际比较研究。
  当前,我国的教育策划研究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还需在如下方面努力:第一,就教育策划的理论体系和框架进行深入探讨,寻找教育策划研究的独特性和问题域。第二,对现存不合理的研究进行批判,要兼顾教育价值与经济效益,但反对研究中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倾向。第三,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的结合,特别是树立面向实践研究的问题意识。不仅要探讨“教育策划是什么”、“教育策划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也要探讨“教育策划怎么可能、如何可能”等问题。第四,研究方法上,注重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五,研究内容上,横向的综合拓展与纵向各领域策划的同步推进。第六,研究角度上,国际比较与本土研究的共同关注。
  教育策划实践存在的问题反思
  教育策划具备很强的实践应用性。目前,在教育策划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忽视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借策划来“忽悠”。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而全面的发展,生命的价值得到尊重和提升,应是教育策划要始终坚持的信念,为此,教育策划要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切忌心浮气躁、炒作虚夸。我们应当警惕围绕“教育策划”而出现的不良倾向,如一些急功近利又不尊重教育规律的策划者利用策划以牟利,这样的“策划”,不仅玷污了教育策划的名声,还可能使教育堕入世俗化、功利化的泥潭,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学生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利益。
  第二,忽视对办学理念的追寻,变策划为“包装”。学校发展整体策划应以研究并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为重点,专项策划则更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核心理念进行。在实施策划方案的各个环节中,也要不断加强和巩固核心价值观。遗憾的是,有些学校在策划过程中,往往忽视核心理念的定位,只重视外在视觉形象的策划,甚至是借策划来包装和作秀。这种策划无疑是没有生命力的。
  第三,忽视全体教职工的参与,使策划成“空谈”。学校策划只有校长个人的需求和全力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学校上下形成策划的氛围。没有对学校各个层面的广泛调研、领导班子集体和教育策划专家团队的共同研讨、全体师生的自觉认同,就不可能形成好的策划方案。特别是在学校策划方案的实施阶段,更需要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身体力行,否则策划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成为纸上谈兵。
  第四,忽视对个性特征的塑造,把策划当“跟风”。一些学校习惯于随大流,缺乏个性、缺少特色和优势。但是,面临激烈的竞争,又急于打造品牌。于是在学校策划的过程中,热衷于追逐和模仿其他名校。殊不知,没有两个学校能够有完全一样的积累和沉淀,学校的策划不能生搬硬套,只有立足于本校的实际,强调塑造学校个性特征的学校策划,才能真正打造出品牌。
  总之,教育策划在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出名校、出名校长方面的确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教育策划也绝不是万能的,如果没有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学校理念的精心设计、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学校个性特征的塑造,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策划的目标。所以,对教育策划的实践也需要有一个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和思考。
本文来源于 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香校园——特色学校建设实施策略  


本文转载自宽厚坦荡《书香校园——特色学校建设实施策略》


      重庆大同实验学校位于渝中半岛CBD核心圈,是一所闹中取静的“书香校园”。

走进大同实验学校大门,拾级而上,一块镌刻着孔子的“礼记·礼运·大同”的古色古香的巨幅牌匾映入眼帘,昭示着学校独特的“大同精神”。放眼看去,校园内绿意盎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知识相伴,让文明相随”,“打开一本书,我发现我有了一双翅膀”等读书格言随处可见,形成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隐性教育资源。

再看看每间教室设立的“好书推荐角”、“智慧加油站”、“流动图书箱”,学生在这里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教室黑板报专门开辟《读好书》栏,定期更换的中外名篇中的经典段落,时时刻刻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温馨舒适的“校园小书吧”设在每层楼道的平台处,孩子们课间随时可以在这里翻阅自己喜爱的书籍……

在这书香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学生们形成了热爱书籍、亲近书籍的习惯。我们在创建“书香校园”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为实现“让大同的孩子随时有书读,随处有书看,每天都有收获”的读书理想,不断追寻、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实施策略。

一、多角度全方位,开发校本课程

课程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我们把特色课程建设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实施策略,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多角度、全方位开发了“书香大同”校本课程。其中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拟订的各年段学生必读的“书香课程实教目录”,分年级设立教学目标,通过经典诗文诵读课、经典阅读课、名篇赏析课,向学生进行集中系统授课。此外,开设每周一节的“读书课”,专门组织学生开展诵读、赏析活动。各年段根据儿童特点布置课外阅读作业:低年级,摘抄精美词句,制作读书卡;中年级,摘抄好句好段,进行经典美文阅读训练,并仿写好句好段;高年级,了解中外作家,赏析经典佳作,撰写读书心得。

为将“书香大同”校本课程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选择地把《经典影视作品欣赏》、《书法大家谈》、《中外名画赏析》、《世界经典音乐欣赏》等课程内容引进课堂,以不同的形式让孩子接受书香润泽。在固定的“读书课”之外,还为学生设立了晨读、午间阅读、双休日大阅读,保障学生享有充裕的读书时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促进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们还将“书香大同”校本课程向校外延伸,调整学生的家庭作业结构,最大限度减少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必须阅读学校推荐的书目,静心读书半小时,由家长签字以督促孩子在家阅读。同时,把每周星期三定为“大同读书日”,这一天全校学生无任何书面作业,老师们只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学生们放学后可以尽情地在书海里畅游,高尔基的《童年》、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法布尔的《昆虫记》、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他们百看不厌。许多孩子在日记中写道:读书日是我们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同时也是收获颇多的一天。

二、多层次宽视野,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是建设“书香大同”特色学校的主体,他们承担着引领和指导学生读书的重任,需要具备高水准的专业素质和人文涵养。我们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书香教师作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又一重要策略。要求教师制订读书和专业发展规划,以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读经典、品书香、润情操”的活动,指导和鼓励教师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阅读。阅读的形式从图书,拓展到影视、音像等多媒体;阅读的时空超越了学校、图书馆、书店,走上立体、全方位的以互联网为标志的快车道。

近年来,我校教师开展了“同读一本好书”和“我读我爱的书”活动。许多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在汲取理论营养的同时,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大同百家讲坛”和每学期举办的2~3次读书沙龙活动中,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导读,如邀请了重庆师范大学熊笃教授做专题培训,解读孔子的“礼记·礼运·大同”等。

为了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进一步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我校开展了“两坛一研”的校本研修活动。“两坛”指“教师走进新课程论坛”和“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一研”指“课程研究100分”。论坛的主题从《细节决定成败》、《我为大同添光彩》到《讲述大同人的普通故事》、《我是这样成为今天的我》等,内容包括班主任的管理心得、学科带头人的独特见解、青年教师成长的感悟等。学校还要求教师们将读书心得、教育随笔,随时上传到校园网的“大同读书沙龙”,相互学习交流,并按点击率进行评比,培养老师“随想随写、随写随传”的习惯。现在阅读已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在阅读中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洋溢着诗情画意,迸发着思想与智慧碰撞的火花。

三、多种类广结合,丰富系列读书活动

培养“崇善、尽责、乐学、开放”的大同娃,是我校确立的育人目标。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根据这个目标,结合各年段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了多种类的“书香大同”系列读书活动。

如:“每周一诗”诵读活动。每周的晨会利用10分钟背诵一首经典诗词,引导学生“素读”,逐渐实现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转变,形成较深厚的诗文素养。通过“童话月”、“诗词月”、“人物传记月”、“科普知识月”等主题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博览群书的兴趣,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提高精神品位。利用寒暑假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建立学生“读书成长册”,将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订的读书计划,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成为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各类读书竞赛与交流活动,在书香校园里更是层出不穷。如:各班级开展的“读经典、品书香”师生诵读活动,“我写读书格言”比赛;各年级开展的赏诗会,读书小报评比等系列活动;全校的童话剧大展演,自然科学知识竞赛以及“读书成长册”展示评比等活动。我们还进一步拓展“书香大同”的内涵,结合艺术教育从琴、棋、书、画入手,相继举办了师生民乐和西洋乐展示、师生个人书画专场展览、诗歌现场朗诵、故事演讲等活动,为学生搭建提高艺术修养的平台。

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系列读书活动,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知识带来的无穷的快乐,为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摘自《人民教育》2009年第10期。作者:单位系重庆大同实验学校   李铁  刘奕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力培养的新探索——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查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调研组
上千名学生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科竞赛中获得大奖;校足球队、国际象棋队、围棋队、健美操队多次获得世界级中学生大赛冠军;交响乐团获得国际青年音乐节第一名,舞蹈团、合唱团、武术队等连续8年受国家委派赴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交流演出……与此同时,学校连续7年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榜首,成为国内重点大学的重要生源校……人大附中以自己的创新实践,创造了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开辟了一条既符合教育规律、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之路。
    人大附中原是北京市的一所重点中学,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通过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探索素质教育新路,以先进的育人理念和突出的办学业绩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在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
    2010年教师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人大附中,实地考察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对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实践给予了肯定。胡锦涛说,这些年来,人大附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开展素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希望你们坚持育人为本,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把人大附中办得更好。
  创新教育模式,把素质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
    人大附中确立“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的办学思想,遵循“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并具有突出特长的学生为目标,构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广度深度兼顾的课程体系,打造了一支高水平教师团队,开辟了超常教育的试验田,创建了第一个中学校园网和中学生足球俱乐部,获得了学科、科技、艺术、体育等诸多方面的几十项世界冠军和20多个世界金奖,把我国中学教育带上了国际舞台。这是一所素质教育和考试升学双赢的学校:连续7年高考成绩在北京市名列榜首,6次摘得北京市高考文、理科状元;2009、2010两年,全校有360多人考入北大清华,80多人被哈佛、麻省理工等世界顶尖大学录取。
    人大附中在办学过程中,一手抓继承性的常规教学,一手抓改革创新,形成了一整套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做法,开辟了一条既符合教育规律、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之路。
    第一,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开放多元、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人大附中着眼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整合开发课程资源,鼓励教师在国标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教材改编重组和深度挖掘,开发适应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目前学校开设了包括创造发明、科学实践、现代少年、心理健康、外教英语等校本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4个领域的150多门选修课程,形成了多元开放、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一是拓宽必修课内容。按照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严格执行国家必修课程以外,挖掘潜力,开发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思维的系列校本必修课程。二是在努力创造条件,开足、开齐国家选修课以外,自主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程,具体开设科目由学校、老师和学生来决定。三是开设贴合学生实际的德育课程,将班会课与德育联系起来,所有教师都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四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潜能。
    人大附中把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一是转变育人理念。强调课堂要从传统传授知识的地方转变为发挥学生潜能的舞台,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开启学生心智的引领者,课堂教学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二是将课堂还给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系统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训练、课题研究、社会实践设计与实施。三是将超常教育实验取得的经验向一般教学领域辐射。如通过弹性化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个性化辅导发展学生特长,开放的课堂培养科学精神和文化素养等,这些做法被扩展到学校教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四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出“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学生培养目标,重视考试成绩,更重视学生的道德、情商、意志和动手能力,为整个教育教学树立了全面发展的导向。
    第三,突出“动手”和“创新”,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学校从解决传统教育方式带来的动手能力不强、创新精神不足等问题入手,将创造教育融入课程教学,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类科技活动和科学研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大附中的科技创新教育以“普及+提高”为宗旨,现每学期开设科学与技术类课程近90门,成立了发明创造协会、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少年科学院。聘请科学家、院士、教授、航天员等到学校举办讲座,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国家实验室,与科学家一起开展科研。学校有12名学生参与了破译人类基因图谱的研究实验,研究成果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近年来,人大附中学生参加各类国际青少年科技发明竞赛,共获得国际金奖6项、银奖5项、国际特等奖1项。在世界中学生科技创新最高水平的英特尔国际工程大赛中,人大附中有10人次参加并获奖。
第四,丰富课外活动,为学生施展各类才华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人大附中把学生放在广阔的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课外活动,使各类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在快乐成长中全面提高素质。由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发建立了近100个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定期举办艺术节、电影节、文化节、体育节等校园系列文化活动。
    近年来,人大附中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管乐团、行进乐团、电子轻音乐团六大艺术团多次走上国内国际舞台,交响乐团在第35届维也纳国际青年音乐节上获得交响乐组金奖第一名,国际象棋队四次获得世界中学生国际象棋竞赛团体赛冠军,围棋获得世界围棋棋王赛冠军。“三高”足球队多次获得世界青少年足球比赛冠亚军,创造了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新模式。
    第五,拓展对外交流,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和国际交往能力。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人大附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是开设内容丰富、门类多样的外语选修课。学校首先从建设国际化水平的教师队伍入手,外籍教师从外聘兼职发展到专职兼职并存,教学内容从单纯教授外语发展到相关学科外语授课。开设10种第二外语以及英语数学、英语戏剧等18门学科英语课。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与友好学校开展校际交流,参加国际化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国际青少年夏令营,与世界知名中学合作实施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三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去”。开办澳大利亚三一文法学院短期学习班,与新加坡莱弗士书院、美国菲利普斯等名校定期进行学生交流。四是强化语言能力实践锻炼。鼓励高中生以班为单位,排演英语话剧,拍摄英语电影,让学生实际运用外语。
    第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人大附中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独生子女的特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到了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早、措施实,对于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丰富心灵和健康心理的学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有心理咨询室、宣泄室、测评室。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开放,通过正规的咨询与治疗制度、案例记载与讨论制度、同辈督导制度,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二是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系列课程,建设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同时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沙龙、团体训练、团体辅导、同伴教育、家长学校等活动,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建立由校长、书记、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处、住宿处、保安处和心理教师参加的危机干预机制,在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及时启动。
    第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
    人大附中在自身搞好素质教育的同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探索帮扶途径,把优质资源放大到社会。
    通过托管薄弱校、帮助培训校长、接收薄弱校学生、开展远程教育、教师结对、学生结对等形式,努力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帮扶中西部教育落后地区,与宁夏六盘山中学以及云南腾冲、河南新密、四川什邡等地区多所学校建立帮扶关系;为促进北京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延庆县永宁中学合作办学,选派骨干教师到永宁中学支教,并通过网络延伸至延庆所有高中;派出优秀干部教师代管北航附中、接管海淀区薄弱校兰靛厂中学,帮扶农大附中、翠微中学。发起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联合全国多所知名中学,将优质课件输送到联盟覆盖的各学校,目前已有1000多所学校受益。积极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建立“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训基地”。作为承担教育部国家级“国培计划”任务的唯一一所中学,先后为全国7个省市及北京远郊农村中小学培养优秀校长、优秀教师近百人。
人大附中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保障
    人大附中能够全方位地开展素质教育,关键是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营造了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学校不仅找到了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且从领导力量、师资配备到硬件建设、科学管理,建立了完备的保障体系。
    第一,打造高水平专业化教师团队。
    人大附中把打造高素质专家型教师团队作为落实办学理念的关键环节,实施名师工程,形成了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
    一是以名师为核心建立高水平教师团队。将名师的传帮带作用直接体现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集体备课和青年教师拜师等制度,表彰优秀教师和特殊贡献者等激励制度,带动教师整体水平提高。二是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岗位培训和进修培训,构建针对性强、自成系统的校本培训体系。三是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在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视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进行“一标多本”的比较研究,提高教师对教材二度开发能力。专门成立科研中心,每年召开一次科研年会,提倡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困惑筛选后立项为研究课题作深入研究。四是敞开入口广揽人才。在基础教育领域率先引进和培养博士群体和科技教师群体,形成了以“博硕士群”、高级教师、国家和省市级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队伍。五是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教师是人格之师,实行“师德欠缺,一票否决”制。
    第二,完善科学管理,构建强有力的干部团队。
    人大附中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把岗位责任制作为规范管理的重要抓手。1997年开始,经过民主选举和上级考察等形式,对全校中层干部重新选拔,形成执行力强、独当一面的管理队伍。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让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学校重大事件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决定。高度重视家长意见,校长和校务会成员定期与家长沟通。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主人翁意识,成立学生代表机构,每年召开的学代会上,学生代表就学校各方面工作提出提案,学校专门开会研究解决。
第三,实行教育家办学,建设卓越领导团队。
    人大附中成为国际一流学校,离不开校长刘彭芝先进办学思想的引领,离不开一个热爱教育、尊重教育规律、锐意改革创新的领导团队。
    坚持教育家办学。刘彭芝校长懂教育、善管理、有胆识、能创新,务实忘我、清正廉洁,是教育教学改革一线的实践者和引领者。她强调用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看教育,率先提出世界一流中学的“十个一流”条件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思想,并落实到育人全过程和学校管理的各环节。
    领导团队发挥引领先行作用。健全学校领导机构,领导团队作为示范者、发动者,规划设计学校发展目标,打造精英教师队伍。         
    落实和创新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学校法人实施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管理权,与党委监督、教工民主管理有机配合,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功能。定期召开校务会议,日常工作由校务委员会集体讨论决策。设立校内副校长、校长助理岗位,每位校内副校长和助理负责学校工作的一方面,使学校管理更有效率、更为民主,基层的意见更容易得到反映和采纳。
    第四,建设现代化数字校园,占领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
    人大附中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工程,推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了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图书馆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成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加入国家级“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的唯一中学。
    一是发展远程教学和交流。学校开通与北京市十个远郊区县中学的远程教学,与湖南两地三校远程教学,将课程教学资源以网络形式辐射到全国。学校还通过网络开展与世界名校的教学交流活动,开中国中学远程教学先河。与加拿大渥太华理科高中远程视频电话教学,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进行网络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试验,与美国堪顿中学进行英语、数学和生物等学科的远程经常性双向教学,开通与日本的远程教学,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共享教学资源。
    二是建立特色实验室开发学生综合素质。与中科院院士和科学家共同设计建设虚拟科学实验室,使用极为先进的ICT信息交互技术。建设平面设计教室,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从任意角度观察物体的内外结构,将想像中的东西设计出来。建立全国首个无线网络实验班,网络阅览室可方便地实现多媒体教学和阅览。
    三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建成学科教学资源库、课件库、音像资料库、书目数据库和学校网站,成为教师备课的好助手。
人大附中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经验
    人大附中作为示范学校的代表,其创造的丰富经验不仅是广大中小学校层面可学习、可操作、可效仿的,也给整个基础教育发展带来了深刻启示。
    第一,基础教育阶段也需要办学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学校。
    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价值取向,就是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差距,推进均衡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强校往往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努力,并且由一系列关键性要素集合而成的。发达国家也有许多特色鲜明的名校,在引领整个基础教育水平中发挥着领头羊作用。因此,缩小差距不能简单地削峰填谷,推进教育均衡应抬高底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同时鼓励强校办出特色和水平,使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只有薄弱学校提高水平,优质学校办出特色,基础教育才能健康发展、充满活力。
    第二,促进教育均衡要坚持政府和学校两手抓。
    促进教育均衡既靠政府主导,也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政府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中小学发展作出统筹安排,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区域内流动,特别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但是,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强校有能力有义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从人大附中这几年帮扶薄弱地区和学校的实践探索中可以发现,校际合作蕴含着巨大潜力。可以鼓励强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结对子,对口支持,以强带弱;也可以组建教育集团,或采取托管的办法,以名校为核心,实行教案、教学方法等优质教育资源共用共享,对薄弱学校教师进行培训。
    第三,在学习国外经验时不能放弃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
    当前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存在两个现象,西方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与科学能力,中国强调加强素质教育,这都是立足于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我国的基础教育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其中,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科学、数学和阅读能力强,是全世界普遍赞誉的优势,这是未来我们培养世界级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所在。现在,在美国、日本等国,把提升学生数学和科学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比照我国和这些国家的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既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彰显、素质全面发展,又要培养扎实的科学数学等基础能力,才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我们在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已有的好传统和优势决不能丢。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并重,知识基础与综合素质同步提升,才能构筑起科学全面的素质教育体系。
    第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承受能力应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成长环境宽松,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但是,他们往往背负家长的殷切期望,课业和考试压力较大,同时又会受到社会、家庭各种因素的干扰影响,诱发心理问题的因素日益增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到了必须认真面对的时候,心理教育应该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学生才能快乐地成长、自由地发展、活跃地创造;只有抓住人生的黄金时期,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塑造未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第五,教育家是教育发展极其宝贵的资源和重要支撑。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格和发展质量。一个好的校长应当能够对学校发展做出前瞻性、科学性、全局性的思考设计,以卓越的领导力、开拓性的探索突破制约素质教育的瓶颈,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力量,引领和创造新的办学模式和教育业绩。应把教育家办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真正造就一批优秀的教育家校长。要探索优秀校长发现机制和培养模式,为教育家的涌现提供制度保障。对于已经作出卓著办学业绩、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教育家,可以采取更加宽松灵活的办法,使其在能力和精力能够保证的情况下,更长久地直接发挥作用。
                                   h ttp://onsgep.moe.edu.cn/edoas2/website7/level3.jsp?id=1299049464937048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色实验班“集群效应”引领多样化发展
北京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助力首都教育现代化
日前,北京市教委新批准了北京市第142中学、166中学、八中、北师大附中等9所普通高中举办各种特色实验班,它们与之前6所示范高中推出的特色实验班一起,组成“实验班集群”,为即将参加中招的学生们提供了多元、独特的选择。
415日,记者走访部分实验校时发现,学校着眼于教育规律,聚焦人才培养观念的现代化,以实验班特色课程建设为引领,整合教育内外优质资源,带动个性化人才培养。这一“集群效应”悄然引发一场教育观、人才观的现代化变革,北京市普通高中将实现“多样化”发展的新跨越。
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一所学校,两块牌子”的北京142中学,同时也是宏志中学的所在地。由于地处北京市东城区——国家批准的两个中医药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同时坐拥北京中医院、东直门中医院、中医科学研究院等大型中医药研究机构。142中学“中医药实验班”的成长在这片土壤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作为东城区指定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试点学校,142中学在校内建立了“一地、一区、一园”的中医药教育实践基地。其中,“一地”指中草药种植基地,“一园”指中草药植物观赏园,“一区”指中医文化宣传展示区。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国粹传承、延续,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弘扬中医文化。”142中学校长熊劲告诉记者,中医药实验班的开设,实际上是把孩子对中医药兴趣的培养、学习和研究前移了,无形中拉长了学生学习实践的维度,是培养中医人才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142中学将实验班的办班宗旨确定为:普及中医药科学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中医药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扎实的中医知识基础和宽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实验班的建设从本质上看就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思想和制度上创新,在发展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创新,真正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熊劲对实验班充满信心。
北京35中是今年新批准成立特色实验班的9所学校之一,学校同样将实验班的开设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
200994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35中调研,提出了中国教育的两个深层次问题:一是借“钱学森之问”,重提“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二是“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温总理的追问,引发了朱建民校长及所有35中人的深思。
朱建民认为,我们的教育基本属于“预备升学教育”——以选拔一部分人、淘汰一部分人作为代价,而且教育“同质化”现状非常严重。“在一本大纲、一套教材、一套考试试卷、一个评价标准下,培养出来的人都是一个模子,难以适应人才成长、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为了落实温总理的讲话精神,求解“钱学森之问”,35中启动“科技创新实验班”项目。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是“五有人才”,即: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中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正义感和责任心、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0111月,北京35中“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即“科技创新实验班”的前身)的学生前往云南,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英才云南科学探索活动。学生们参观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动物学家的引导下,亲身感受动物世界的魅力;在生态学博士的带领下穿越热带雨林,学习野外生态环境关系和野外求生的技能……这一活动已经是35中科技班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科技班其他学生还在中科院北京地区的科研院所进行实践活动,在遥感所、微生物所、地理所、自动化所等多家院所,向科学家们直接学习前沿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参与智能交通技术等高端课题研究。
“特殊人才培养需要特殊课程”
如何进行特色课程设计,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脚手架”?实验班各显其能。正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所说:“特殊人才的培养需要特殊课程的支撑。”
在十一学校“科学实验班”,学校精心设计课程结构,加强了与自然科学类内容有关的课程。例如,增设了科技论文的写作、科技英语、德语、俄语等课程模块;设置了大学先修课程和经济学课程;为对工程类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语言、手工制作和数控机床技术等技术工具类课程等。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实验班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设计开发不同的课程,按照不同的发展方向,在班内组成不同的“学习模块”,对接不同的升学目标,通过一个又一个动态的组合,把一些对科学研究有激情、有相同兴趣的孩子聚在一起探讨问题。
比如,物理竞赛小组、微生物发酵俱乐部、未来经济学家论坛、机器人智能小组等,随着学业的推进,还可以组建新的模块。学校对各种类型的“模块”和“分组”,在实验室、图书资料、自习室的使用和专业指导教师的配备、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等方面提供针对性的帮助。这一举措,使传统意义上的所有学生“读一本书、上一样的课”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科学实验班”带来了高中课堂的悄然“变脸”:学生由过去的听讲、记笔记、大量做习题,变为自学自研、教师点拨、集体研讨,一种真正充满活力的学习出现在高中课堂。
101中学同样将课程设置作为实验班建设的关键,专门为“人文实验班”打造了“一体多元化”的课程,要求实验班高质量地完成全部必修课程,参加学校组织的高中自主会考,在此基础上学习专为实验班定制的“专长能力课程”。
“专长能力课程”,是学校把有共同专长、兴趣和发展潜力的学生组建专长修习团队,并为这些团队提供所需要的课程模块及指导教师。课程模块包括鲁迅文学研究、当代散文名家、中国古典诗歌、国学知识、中国哲学史、政治经济学、20世纪的战争与人物等。
学校十分注重校本选修课程建设,推出了心理健康与自主规划、艺术审美与休闲健身、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中华文化与国学知识、西方文化与中西比较等丰富的特色选修课。学校除开设“中国科学院京区科协与北京市101中学科技人才早期培养课程”外,还将聘请著名专家学者开设高端讲座课程,借鉴清华、北大等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在高一年级将开设通识课程,为高二年级开设“专长能力课程”做好准备。
高中对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
整合并充分发挥首都优质教育资源、人才资源,成为催生北京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的“孵化器”。
“中科院强大的人力、智力、硬件和信息资源,是‘科技创新实验班’得以顺利开展的强大后盾。”35中朱建民校长欣喜地告诉记者。
中科院为35中“科技创新实验班”专门设计了一套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基础科学、生命科学、自然环境科学和高技术科学四大领域172个课程单元。同学们可以走进中科院研究院所,开展中科院周末实验室课程、寒暑假野外科考基地考察、学校实验室课程,借助中科院的“软实力”,由中科院专家直接授课,与科学家零距离交流,开展科学考察和研究,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培育科学精神。
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7中推出了“传媒特色实验班”,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创立了“播音主持和广播电视编导”两个专业方向。前来报考的学生在面试时就提前体验了类似大学的专业考试选拔。实验班在保证正常高中课程开足开齐的前提下,由中国传媒大学选派教师,对实验班进行专业教学指导。专业课每两周上一次,每次授课4节;平时,两类专业学生在同一班级上平日的高中课程,专业课时则分专业授课。
在北京普通高中“多样化”进程中,首都高校、科研院所在特色实验班的建设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验班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直接对接,充分拓展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将为高中、大学联合探索特色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乃至形成人才可持续培养的“绿色通道”积累有益的经验。
特别观点
大气 平实 优质
□罗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需要和首都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市开展了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截至目前,市、区县和学校三级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完成,并通过专家论证,各项试验工作正稳步实施。
首都教育的特点,可以用三个词做简单的概括,即“大气”、“平实”和“优质”。所谓“大气”就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以丰富的教育实践实现首都基础教育的包容性增长;所谓“平实”就是不人云亦云,不标新立异,不狂妄自大,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好目前每一项工作;所谓“优质”,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引领基础教育发展方向。
总的来看,目前,首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呈现三个趋势: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由重点发展向优质均衡发展转变;由一元发展向多元发展转变。
当前,北京高中教育面临着同质化现象的挑战,这似乎是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首先,学生及家长的升学需求的趋同。这种升学的刚性需求促使高中学校不得以把升学列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其次,教育方针政策的统一性,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高校人才选拔方式的统一性决定了学校多样发展的空间不足。第三,普通高中肩负着为人才成长打基础的教育职责,办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不可避免产生同质。
同时,高中教育发展也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高中多样化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也提供了物质保障;北京市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实现,减缓了一部分学校的升学压力,为学校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北京市高校众多、科研院所遍布,为学校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智力支持;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中不乏一些百年老校和名校,一大批有思想、有影响的校长成长起来,为高中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队伍保证。
综合考虑全国,尤其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需求,我们提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的工作方针,坚持统筹规划和因地制宜相结合,统筹规划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格局,着重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与实施、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坚持改革试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以试点和项目为抓手进行重点突破,注重基层探索,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与学校自主探索相结合,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大胆探索与创新,形成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格局。
希望通过3~5年的实验与探索,北京市普通高中能够初步形成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具体表现在:一大批普通高中能够拥有自己卓越的领域并逐步形成自己在该领域的特色;一批普通高中依托原有的学科优势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一部分普通高中根据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形成独具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部分新型综合高中应运而生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形成办学特色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氛围。
我们的想法是以“开展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为龙头,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为依托,以“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实验项目”为试点,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项目”为侧重点,统筹上述四个项目的实施,形成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有主有次、主次兼顾的试验局面。通过确定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试验项目学校,着重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办学体制上进行探索,促进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特色展示
北京市第166中学高中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
“十二五”规划伊始,166中学将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具有国际视野、高品质、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学校。要在未来的发展中:秉承育人本真,构筑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服务。
基于学校近10年高中科学俱乐部的科学实践和近7年的初中校园科普的研究,166中学于2011年成立了“高中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旨在发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国际交往能力和对科学持久的志趣。
实验班课程建设将着力在以下方面突破常规:三级课程整体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拓展课程国际化、心理教育课程化。
实验班课程分为五类:国家课程、校本必修课、校本选修课、短假期拓展课和长假期拓展课。其中,国家课程对数学、科学和技术课程实现模块教学融通、部分相关学科融通(如生物化学、生物信息等)。
校本课程主要包括:科学类、艺术类、人文类、语言类、德育课程等。
短假期实践课程:让学生作为课程资源,为社区、低年级学生开设课程,如儿童科学课、科学发现日等。
长假期科学实践课程:利用寒假、暑假时间,所有学生都要至少完成一次在中国、美国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的科学实践等。
北京市第12中学钱学森航天实验班
北京12中学举办“钱学森航天实验班(以下简称‘钱学森班’),旨在探索早期拔尖创新人才以及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培养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也是对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与合作,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化、多样化发展的有益尝试。
优化教育资源。在“钱学森航天班”,每一位学生都是 “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学员,全员享受“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与中科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五院、航天一院、哈工大、北邮、西工大等单位共建“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先进的科学实验室、场所和专家资源,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拥有包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等12位院士在内的53位航天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学生均能得到导师的辅导。
设置特色课程。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突出航天教育特色,设置个性化课程体系。必修基础课程方面,适度加强数、理、化、生、信息技术等学科基础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开设航天发展史、钱学森精神与思想、航天基础知识、航天飞行原理、卫星结构及原理、航天概论等课程。必修提高课程方面,实施在院士专家指导下的“航天器创意设计”、“载荷搭载方案设计”、“人造天体观测”、“航天虚拟仿真实验”和“生命科学实验”五个高水平研究性学习项目。选修拓展课程方面,开设理化生探究实验、科技讲座、国际技能拓展和大学先修课程等。
创新培养方式。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小班化授课,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创新科学的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多元选择的空间。适度延长实验课、讲座课和学科必修课程的课时,每年假期安排学生进行短期野外考察、科技实践与国际交流活动。实行每位学生“成长、学业、学术”三导师制,师生比达到1:2。资助优秀学生赴海外著名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实行跟踪评估制度,引导学生在校内合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名校的真经怎么取?
去江苏洋思中学考察, 该校副校长在与我们交流时的一席话,引人思考。他说,洋思中学有几多 其中一多是去洋思中学考察学习的多。可是,真正学懂了的、学成了的, 或者说学出了一些规模、档次的,又有几所学校呢?碰巧,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校领导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难道是别人掖着藏着没有把真经示人?肯定不是。经验他们苦口婆心地介绍了,做法他们一丝不藏地交流了,课堂原汁原味地奉献出来了, 可以说他们没有任何保留,把原貌现状、改革历程、困难遭遇、改革体会、经验心得和盘托出了。可是为什么就学不到手、学不好呢?是别人的东西真的不可学,还是不得要领呢?
观察学习者回校后的学法, 基本上是采取线块学习法,学习别人某一方面的做法,或者仿照别人模式中的某一点、某一块的改革, 都想以 从外在的看得见的操作形式下手,追求速成, 期盼速效。比如,学学别人的校园、走廊、班级视觉文化建设,学学别人课堂学生的围坐, 学学别人编写导学案,学学别人某一方面的考核措施,等等。这种线块式的学习借鉴, 要么不能落地生根,要么缺少相应的土壤,缺少了深入推进的,最后结果便是半途而废, 少有成气候、成规模的。
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成功的改革,更是一个培育过程。别人任何一个点上的做法,都在别人已经营造起来的那个运转场域里发挥着功效。这个场域是处在改革系统中各因素共同作用生成的一个能够支持成功的隐形圈层。离开了那个场域,离开了那个圈层,某些做法的效能可能失去产生的逻辑力量, 其生命力便会大大削弱,其功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采取圈层学习法
据笔者对课改名校的分析, 居于最里层,也就是处于核心层的是信念。包括以改革谋求质量,推动发展的信念,坚持改革就能成功的信念。这些信念是定海神针,是坚持吃苦、战胜困难、破解难题、推进改革、取得成效、得以成功的根基与原动力。
信念的外围是理念。改革需要有先进的理念、理论的指导。不仅需要来自外在的理念、理论,尤其需要从信念核心层自生自长出来的理念。比如,对改革的信念, 衍生出的科学、系统、持久的改革观; 对高品质教育追求的信念,谋生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事实上,一切教育理念和理论,其本质上都来自于对教育、教学所持的一种信念。
理念的外围是管理。管理是保证理念得以变成现实的载体和措施。好的管理来自于好的理念。好的理念最终要转化成管理制度、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发挥效力。
管理的外围是模式。因为管理让先进的理念得到了实化、固化,走向了持续化,发展成了自动化, 变成了一种生产力,于是形成了模式。模式让教育教学信念、教育教学理念和真实的管理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得以充分提炼、描述、表达和外显。
模式的外围, 就是文化了。文化既具有渗透性、内隐性的品质,又具有一定的载体性和宣泄性。如校容校貌、师生精神风采、课堂学习气氛、校园视觉文化等,可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感官的冲击。
文化的外围, 才是品牌。品牌是行业声誉,是社会影响力,它是各圈层因素的综合效应以及综合效应所带来的学校变化、质量提升、发展优势、竞争实力。
学习, 首先就要从核心圈层学到文化圈层,或者叫做螺旋立体化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其对教学、对改革的信念、精神和魄力。其次才是学理念、管理、模式等。这么学,还不能是完全照搬, 因为仿人者死, 学人者活,超人者兴 要结合本土本校已有的积淀,将信念、理念、管理、模式、文化之间的关系逻辑化哲理化根系化机制化。这么学了做了,才有希望向榜样靠近,或者站在巨人肩上走得更高, 才有希望取得成功, 才有真正创立自己品牌的可能。
也许别人经历了, 觉得持有那样的信念理所当然,在介绍经验时, 轻描淡写, 显得从容自然,这就往往不能引起学习者的重视和深究。在接触别人的理念时, 也往往不会有很明显的新鲜感,因为理念总是揭示本质,总是简单朴素的。其实,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没有学到信念这个核心层, 没有学到理念这盏明灯, 只是学点视觉文化,只是学点模式, 或者管理上的一点举措,那只是触及皮毛,没能领会其精髓,只能将自己的改革建立在沙滩上。没有信念支撑、没有魄力保证、没有理念支持,在改革推进过程中, 稍微遇到困难和障碍,就犹豫摇摆, 打起退堂鼓。如此学习借鉴, 如此改革,何以能够冲出山重水复达及柳暗花明?
所以, 向名校学习,最应该学的是别人的信念———急于改变现状的信念,履行教育责任的信念,坚持改革的信念,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因为只有这个坚固了,才会自创新理念, 才会接纳内化新理论,才会想办法去消灭痼疾, 突破重围,也才会把新理念指导下的做法坚持下来、固化下来,成为各层、各环节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所谓的模式,彰显为文化。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1年4月26日 伍阳斌)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特色发展的三点认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如平
201011月,济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日前公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关注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
          ——学校生命周期论
汇报提纲
?1、学校特色发展利于克服高原现象
?2、学校特色发展具有多元共生性。
?3、学校特色发展需要整体建构。
一、特色发展利于克服高原现象
?学校特色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以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提出的学校要办出各自的特色为标志。
?——进入新世纪后,学校特色发展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新趋势。许多地区和学校提出坚持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强校,以特色取胜,在如何确定特色、发展特色、强化特色上下功夫。显现出学校特色发展的强力趋势。
一点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样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一是,条件已达一定水平的学校应该怎样进一步发展,出路何在?
?二是,条件较差的学校应怎样克服困难,找到发展自我、突破自我的道路?
?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学校依据校情,办出各自特色,实现特色发展,既是学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实现稳步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促进学校发展方式的四大转型
?转变学校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学校的数量变化,更强调和追求学校发展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总之,要实现四大转型。即:
?外延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
?外控式发展        自主式发展
?同质化发展        特色化发展
?间断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
1、外延式发展vs内涵式发展
?外延式发展:
?学校规模的扩大,如学校面积的增加、学校建筑的扩大、设备的添置、师生人数的增加等。
?强调外在的、物理环境的改变。
?内涵式发展:
?强调学校文化内涵。
?注重学校文化建设。
?注重人文管理。
2、外控式发展VS自主式发展
?外控式发展:
?关注上级领导的需求。
?学校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上级行政部门的压力。
?自主式发展:
?学校的自主规划、自我管理。
?重视教师的参与和自我发展。
?关注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3、同质化发展vs特色化发展
?同质化发展:
?千校一面。学校无特色。
?千生一面。学生无个性。
?特色化发展:
?强调学校发展的特色。
?学校有明确的办学特色目标。
?学校有特色教育、特色项目和特色活动。
4、间断性发展VS可持续发展
?间断性发展:
?发展不稳定,有时呈现跳跃性。
?特色项目不连续,经常发生变动。
?可持续发展:
?稳定。
?世代延续。
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应当坚持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强校,以特色取胜,在如何确定特色、发展特色、强化特色上下功夫。
?美国前教育部长说:凡是名牌学校具有几个特点,首要是有优秀的领导者和学校的风气、声望和办学特色。
?实践证明,学校发展一定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只有形成了学校发展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凸现自身的价值,保持永不衰竭的生机和活力。
二、学校特色发展具有多元共生性
?学校特色发展的多起点。
?学校特色发展的多元性。
?条条道路通罗马
学校特色乃学校之个性
?特色: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 ——《现代汉语词典》
?由此推理,学校特色应该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是学校办学过程的特殊性或学校个性的体现。
?学校特色表现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教学、 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学校特色涵盖面广
?学校特色体现在很多方面,既包括德育特色、课程特色,教学特色,教育科研特色,教师发展特色,国际交流特色,学校管理特色,也包括校园文化的特色、校园环境的特色和校园建筑的特色。
?它不只表现为学校具有个性化的外显环境、校本化的课程体系、明显优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更表现在凝聚在学校每个成员身上的一种精神品质,它不因校长的更换而改变,不因教师的调动而弱化,也不因学校的变迁而消亡,它深入学校每个成员的骨髓,影响人的一生。
学校特色发展的特点
?1、项目的独特性。指学校所选择的创建特色的项目显示出鲜明的个性,为其他学校所没有或所不及。
?2、水平的先进性。指学校所选择的创建特色的项目具有很高或较高的水平,为其他学校所未能企及。
?3、时空的广泛性。指学校所选择的创建特色的项目在开展活动时,时间和空间都有广泛的延伸,为其他学校所未曾做到。
?4、认同的社会性。指学校所选择的创建特色的项目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有较高的回头率。具体表现:一是在兄弟学校间经常被提及、引用;二是经常被上级领导部门所提及、表扬;三是家长、社区对特色的认可;四是新闻媒介经常有报道。
学校德育创新
?创新德育内容和形式
?整体德育: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门,将其放在核心位置;
?全员德育:强调全体成人的德育责任。导师制
?渗透德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活动德育:保持节日、团队、主题等传统德育活动的活力。
?网络德育。
?科研德育。
案例:北京宣武区南菜园小学的课题研究
?过去十年,该校开展了两轮校本研究,为整合学校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创建资源效益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五期间,该校开展了区级课题《综合运用教改科研成果,提高学校教育效益的研究》,对对先进教改科研成果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和教师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探索,是建设资源效益型学校的初始研究。
?十五期间,该校深入学科教学领域开展了区级课题《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校教学效益的研究》,对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进行了探索,促进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是在教学领域围绕建设资源效益型学校的系统探索。
?我校立项北京市十一五校本研究课题《整合学校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研究》,将研究的侧重点深入到现代学校管理领域,系统探索学校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是我校九五十五校本群体科研实践的必然发展,是实现学校三年规划、创办资源效益型学校的全方位探索。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开展文献与学校资源现状调查研究,建构学校资源系统,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操作框架和逻辑起点。
?2.开展学校资源等级框架研究,建立学校资源库。
?3.开展学校教师资源开发研究,探索总结促进教师生涯发展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4.开展学生资源开发研究,增强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5.开展学生家庭教育资源开发研究,探索总结开展家长培训、实现家校互动、提高学生家长教育能力、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有效措施,提高家长队伍教育学素养。
?6.开展社区(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研究,建立学校与社区的经常性联系,实现学校与社区(社会)资源互动,建设开放式学校。
?7.以深入开展雷锋精神教育特色项目为主要依托,开展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探索总结校内外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的有效策略。
?8.开展十五研究成果的开发研究,推广应用与丰富完善十五研究成果,撰写出版专著《高效益课堂教学策略、模式与评价》。
?9.开展资源整合效益评价研究,构建学校资源效益测查指标体系。
案例:深圳南油小学的小学生学习社团
?成功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小学生学习社团的培育及其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20105月顺利结题。
课题研究目标
?小学生学习社团培育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的基础,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技能操作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等,在活动中探索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在社团形成的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地作用于课堂教学,推进活动教学课堂模式的创新。
南油小学学习社团组建图
南油小学学习社团活动展开程序
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的要素:
?精通本学科;
?精心设计课程;
?激情(让你的情绪感染学生);
?友爱(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
?倾听(尊重学生意见);
?严格要求学生;
?参与(让学生参与备课);
?合作(教学互助);
?自我充电;
?分享教学的快乐;
?责任心。
案例:山东邹平黛溪中学的做法
?——建校8年的一所初中。
?——主要特色:
?师师科主任——生生科代表(项目经理制)
?有奖游学——师生捆绑式评价(团队评价)
?——“激情教育:激发师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案例:北京市密云县穆家峪小学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策略
?契约同盟。
?双A计划(双优计划)。
?读书报告会。
?学习小组。
三、学校特色发展需要整体建构
?厦门大学潘懋元先生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
?特色必须是自己内在生发出来的,外在的不能代替你定特色。
?特色是怎样搞出来的呢?第一,看历史;第二,看客观环境;第三,看主观条件。
?特色不是主观设想出来的,如果没有历史、没有客观环境、没有主观条件,只是领导说要这个特色,那个特色,你的特色搞不起来。
学校特色发展的若干策略
?重视科研引领
?坚持理念创新
?教育专家引领
?加强教育创新
?推进整体建构
整体建构基于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的重要主张。
?系统思考模式提出:应屏除僵化、片面的思考方式,以整体性为视野,观察事件发生的环境因素和互动关系,避免为了追求问题的迅速解决而忽略了问题的整体性。
学校发展的整体建构模式
?整体建构模式包含三个层面内容:
确立理念(学校核心价值观)
理论建模(教育体系框架)
操作模式
(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活动建设、
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建设)
1整体建构的核心在于梳理和提炼办学理念,挖掘和解释教育内涵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 。在国外一般把办学理念称作学校哲学school philosophy)。
?办学理念是全体学校成员(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教育观念或哲学观念,它反映了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
好的办学理念的基本特征
?要充分体现核心的教育价值观;
?要符合科学性,有明确的理论支撑;
?要考虑学校的地域、学校特色、学校的层次、培养对象等,有鲜明的个性;
?要有一定的超越时空性和稳定性,保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不变;
?集中校长、教师等学校成员的意愿和智慧;
?有一个稳定的语言结构形式。
核心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办学理念的结构
办学理念的结构分析
办学理念的内容体系
?——学校领导理念。
?——学校质量理念。
?——课程设置理念。
?——课堂教学理念。
?——教师发展理念。
?——学校文化理念。
?——学校建筑理念,等。
办学理念的语言表述方式
?直白式。
?对仗式。
?藏头式。
?喻意式。
当你看到这些东西时……
?合格+特长;优质+特长;
?科研兴校;
?培养一个站直了的中国人;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六年影响一生;
?有教无类,出类拔萃。
?每位学生都是好的。
?绿色成就人生。
?……
经验分享:
成都武侯区磨子桥小学的阳光教育
?阳光教育理念:
?阳光是一种态度;
?阳光是一种关怀;
?阳光是一种和谐;
?态度代表该模式的指向。(崇高、朴素、积极、向真、向善、向好)。对事物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加以对待。关怀代表该模式的行动。和谐代表该模式的结果。
理解阳光
?阳光:在人们的心目中,阳光代表着光明、温暖、和谐与生机。在教育中,我们需要的是阳光的特征:
?——光明(真善美的力量);
?——温暖(幸福、快乐的情感);
?——多彩(对价值多元化的尊重和创新精神的肯定);
?——和谐(互相包容、互相映衬所体现的美丽);
?——生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师
十二
项修炼
?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
?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
?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
?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
?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
?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有如涌泉;
?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
?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
?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
?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
?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
?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
对学生的?°十六知晓?±
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
知晓学生的生活习惯
知晓学生的个性特点
知晓学生的行为方式
知晓学生的思维方法
知晓学生的爱好兴趣
知晓学生的困难疑惑
知晓学生的情感渴盼
知晓学生的心路历程
知晓学生的知音伙伴
知晓学生的成长规律
知晓学生的家庭情况
知晓学生的上学路径
知晓学生的社区环境
知晓学生的家长思想
知晓学生的家长愿望
大连金州新区开发区七中的卓越教育
?卓越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教育追求,而非具体的标准。
大连金州新区开发区九中超越教育
?超越是一种教育本质
?超越是一种教育精神
?超越是一种教育目标
?超越是一种教育品质
?超越自我,超越梦想,超越无止境
2整体建构的关键在于理论建模
?理论建模的策略要点:
?(1)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系统,并作分析。
?(2)这个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包含诸多相互联系的要素。
?(3)建立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4)描绘并呈现结构化框架。
试用三维结构来分析学校管理要素
案例:成功教育模型
案例:智慧型学校模型
3整体建构的重点是建立实践平台和操作载体
?人力资源建设
?课程建设
?活动建设
?制度建设
?文化建设,等。
?可按照工程学的方式,设计和建立实践平台和操作载体。
——以大连开发区的实践探索为例
?一中:适合高中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平台建设(八大本校课程:学科竞赛、科技活动、社会文化、音乐舞蹈、体育运动、美术书法、戏剧影视、国际交流
?七中:卓越教育(三大支柱、六大特色平台)
?六中:责任教育德育新体系(六大责任,走向未来)
?九中:超越教育
?松林小学:松林素养工程(人文、科学素养)
?格林小学:格林文化工程(八大工程)
?金源小学:生命成长七色光工程
?童牛岭小学:三童教育(童心、童性、童趣)
?滨海学校:九九工程(九九工程,奠基一生)
案例:格林文化八大建设工程
?(1)读书工程。
?(2)班级标识工程。白雪公主班,等。
?(3)学校标识工程。太阳花太阳娃
?(4)班级网站建设工程。
?(5)校本课程建设工程。
?(6)校刊工程。
?(7)童话艺术节工程。(写童话、说童话、画童话、演童话)
?(8)评价工程。
大连金州新区格林小学:格林文化建设
创建三廊四园
?——“三廊
?阳光长廊:笑脸墙、金太阳师生榜、金太阳评价榜、小矮人爱心超市
?梦想长廊:梦想墙、梦想剧场、开放书吧、卵石创意园
?飞翔长廊:飞翔墙、校史录、荣誉座位、糖果屋、童话创意角、赏意茶吧
?——“四园
?小红帽卵石创意园、水晶球科技创意园、心理健康糖果屋、小矮人爱心书屋。
讨论:未来学校制度设计
?建立适合学生个别需要的教育方案;
?实施弹性课程;
?开展无年级班级教育实验;
?以教学为中心,设置教学实施、教学辅助、教学发展三类机构;
?施行选师制;
?强化班主任制,实行导师制
?淡化干部身份,实行中层助理制;
?改革教师评价方式,试行绩点制。
题外话: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一门职业,需要无限之爱
?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求真务实
?教育是一门技术,需要临床能力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超常机智
谢!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特色发展的三点认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如平
201011月,济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日前公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关注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
          ——学校生命周期论
汇报提纲
?1、学校特色发展利于克服高原现象
?2、学校特色发展具有多元共生性。
?3、学校特色发展需要整体建构。
一、特色发展利于克服高原现象
?学校特色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以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提出的学校要办出各自的特色为标志。
?——进入新世纪后,学校特色发展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新趋势。许多地区和学校提出坚持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强校,以特色取胜,在如何确定特色、发展特色、强化特色上下功夫。显现出学校特色发展的强力趋势。
一点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样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一是,条件已达一定水平的学校应该怎样进一步发展,出路何在?
?二是,条件较差的学校应怎样克服困难,找到发展自我、突破自我的道路?
?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学校依据校情,办出各自特色,实现特色发展,既是学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实现稳步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促进学校发展方式的四大转型
?转变学校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学校的数量变化,更强调和追求学校发展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总之,要实现四大转型。即:
?外延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
?外控式发展        自主式发展
?同质化发展        特色化发展
?间断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
1、外延式发展vs内涵式发展
?外延式发展:
?学校规模的扩大,如学校面积的增加、学校建筑的扩大、设备的添置、师生人数的增加等。
?强调外在的、物理环境的改变。
?内涵式发展:
?强调学校文化内涵。
?注重学校文化建设。
?注重人文管理。
2、外控式发展VS自主式发展
?外控式发展:
?关注上级领导的需求。
?学校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上级行政部门的压力。
?自主式发展:
?学校的自主规划、自我管理。
?重视教师的参与和自我发展。
?关注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3、同质化发展vs特色化发展
?同质化发展:
?千校一面。学校无特色。
?千生一面。学生无个性。
?特色化发展:
?强调学校发展的特色。
?学校有明确的办学特色目标。
?学校有特色教育、特色项目和特色活动。
4、间断性发展VS可持续发展
?间断性发展:
?发展不稳定,有时呈现跳跃性。
?特色项目不连续,经常发生变动。
?可持续发展:
?稳定。
?世代延续。
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应当坚持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强校,以特色取胜,在如何确定特色、发展特色、强化特色上下功夫。
?美国前教育部长说:凡是名牌学校具有几个特点,首要是有优秀的领导者和学校的风气、声望和办学特色。
?实践证明,学校发展一定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只有形成了学校发展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凸现自身的价值,保持永不衰竭的生机和活力。
二、学校特色发展具有多元共生性
?学校特色发展的多起点。
?学校特色发展的多元性。
?条条道路通罗马
学校特色乃学校之个性
?特色: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 ——《现代汉语词典》
?由此推理,学校特色应该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是学校办学过程的特殊性或学校个性的体现。
?学校特色表现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教学、 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学校特色涵盖面广
?学校特色体现在很多方面,既包括德育特色、课程特色,教学特色,教育科研特色,教师发展特色,国际交流特色,学校管理特色,也包括校园文化的特色、校园环境的特色和校园建筑的特色。
?它不只表现为学校具有个性化的外显环境、校本化的课程体系、明显优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更表现在凝聚在学校每个成员身上的一种精神品质,它不因校长的更换而改变,不因教师的调动而弱化,也不因学校的变迁而消亡,它深入学校每个成员的骨髓,影响人的一生。
学校特色发展的特点
?1、项目的独特性。指学校所选择的创建特色的项目显示出鲜明的个性,为其他学校所没有或所不及。
?2、水平的先进性。指学校所选择的创建特色的项目具有很高或较高的水平,为其他学校所未能企及。
?3、时空的广泛性。指学校所选择的创建特色的项目在开展活动时,时间和空间都有广泛的延伸,为其他学校所未曾做到。
?4、认同的社会性。指学校所选择的创建特色的项目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有较高的回头率。具体表现:一是在兄弟学校间经常被提及、引用;二是经常被上级领导部门所提及、表扬;三是家长、社区对特色的认可;四是新闻媒介经常有报道。
学校德育创新
?创新德育内容和形式
?整体德育: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门,将其放在核心位置;
?全员德育:强调全体成人的德育责任。导师制
?渗透德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活动德育:保持节日、团队、主题等传统德育活动的活力。
?网络德育。
?科研德育。
案例:北京宣武区南菜园小学的课题研究
?过去十年,该校开展了两轮校本研究,为整合学校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创建资源效益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五期间,该校开展了区级课题《综合运用教改科研成果,提高学校教育效益的研究》,对对先进教改科研成果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和教师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探索,是建设资源效益型学校的初始研究。
?十五期间,该校深入学科教学领域开展了区级课题《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校教学效益的研究》,对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进行了探索,促进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是在教学领域围绕建设资源效益型学校的系统探索。
?我校立项北京市十一五校本研究课题《整合学校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研究》,将研究的侧重点深入到现代学校管理领域,系统探索学校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是我校九五十五校本群体科研实践的必然发展,是实现学校三年规划、创办资源效益型学校的全方位探索。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开展文献与学校资源现状调查研究,建构学校资源系统,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操作框架和逻辑起点。
?2.开展学校资源等级框架研究,建立学校资源库。
?3.开展学校教师资源开发研究,探索总结促进教师生涯发展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4.开展学生资源开发研究,增强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5.开展学生家庭教育资源开发研究,探索总结开展家长培训、实现家校互动、提高学生家长教育能力、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有效措施,提高家长队伍教育学素养。
?6.开展社区(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研究,建立学校与社区的经常性联系,实现学校与社区(社会)资源互动,建设开放式学校。
?7.以深入开展雷锋精神教育特色项目为主要依托,开展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探索总结校内外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的有效策略。
?8.开展十五研究成果的开发研究,推广应用与丰富完善十五研究成果,撰写出版专著《高效益课堂教学策略、模式与评价》。
?9.开展资源整合效益评价研究,构建学校资源效益测查指标体系。
案例:深圳南油小学的小学生学习社团
?成功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小学生学习社团的培育及其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20105月顺利结题。
课题研究目标
?小学生学习社团培育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的基础,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技能操作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等,在活动中探索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在社团形成的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地作用于课堂教学,推进活动教学课堂模式的创新。
南油小学学习社团组建图
南油小学学习社团活动展开程序
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的要素:
?精通本学科;
?精心设计课程;
?激情(让你的情绪感染学生);
?友爱(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
?倾听(尊重学生意见);
?严格要求学生;
?参与(让学生参与备课);
?合作(教学互助);
?自我充电;
?分享教学的快乐;
?责任心。
案例:山东邹平黛溪中学的做法
?——建校8年的一所初中。
?——主要特色:
?师师科主任——生生科代表(项目经理制)
?有奖游学——师生捆绑式评价(团队评价)
?——“激情教育:激发师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案例:北京市密云县穆家峪小学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策略
?契约同盟。
?双A计划(双优计划)。
?读书报告会。
?学习小组。
三、学校特色发展需要整体建构
?厦门大学潘懋元先生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
?特色必须是自己内在生发出来的,外在的不能代替你定特色。
?特色是怎样搞出来的呢?第一,看历史;第二,看客观环境;第三,看主观条件。
?特色不是主观设想出来的,如果没有历史、没有客观环境、没有主观条件,只是领导说要这个特色,那个特色,你的特色搞不起来。
学校特色发展的若干策略
?重视科研引领
?坚持理念创新
?教育专家引领
?加强教育创新
?推进整体建构
整体建构基于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的重要主张。
?系统思考模式提出:应屏除僵化、片面的思考方式,以整体性为视野,观察事件发生的环境因素和互动关系,避免为了追求问题的迅速解决而忽略了问题的整体性。
学校发展的整体建构模式
?整体建构模式包含三个层面内容:
确立理念(学校核心价值观)
理论建模(教育体系框架)
操作模式
(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活动建设、
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建设)
1整体建构的核心在于梳理和提炼办学理念,挖掘和解释教育内涵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 。在国外一般把办学理念称作学校哲学school philosophy)。
?办学理念是全体学校成员(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教育观念或哲学观念,它反映了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
好的办学理念的基本特征
?要充分体现核心的教育价值观;
?要符合科学性,有明确的理论支撑;
?要考虑学校的地域、学校特色、学校的层次、培养对象等,有鲜明的个性;
?要有一定的超越时空性和稳定性,保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不变;
?集中校长、教师等学校成员的意愿和智慧;
?有一个稳定的语言结构形式。
核心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办学理念的结构
办学理念的结构分析
办学理念的内容体系
?——学校领导理念。
?——学校质量理念。
?——课程设置理念。
?——课堂教学理念。
?——教师发展理念。
?——学校文化理念。
?——学校建筑理念,等。
办学理念的语言表述方式
?直白式。
?对仗式。
?藏头式。
?喻意式。
当你看到这些东西时……
?合格+特长;优质+特长;
?科研兴校;
?培养一个站直了的中国人;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六年影响一生;
?有教无类,出类拔萃。
?每位学生都是好的。
?绿色成就人生。
?……
经验分享:
成都武侯区磨子桥小学的阳光教育
?阳光教育理念:
?阳光是一种态度;
?阳光是一种关怀;
?阳光是一种和谐;
?态度代表该模式的指向。(崇高、朴素、积极、向真、向善、向好)。对事物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加以对待。关怀代表该模式的行动。和谐代表该模式的结果。
理解阳光
?阳光:在人们的心目中,阳光代表着光明、温暖、和谐与生机。在教育中,我们需要的是阳光的特征:
?——光明(真善美的力量);
?——温暖(幸福、快乐的情感);
?——多彩(对价值多元化的尊重和创新精神的肯定);
?——和谐(互相包容、互相映衬所体现的美丽);
?——生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师
十二
项修炼
?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
?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
?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
?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
?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
?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有如涌泉;
?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
?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
?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
?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
?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
?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
对学生的?°十六知晓?±
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
知晓学生的生活习惯
知晓学生的个性特点
知晓学生的行为方式
知晓学生的思维方法
知晓学生的爱好兴趣
知晓学生的困难疑惑
知晓学生的情感渴盼
知晓学生的心路历程
知晓学生的知音伙伴
知晓学生的成长规律
知晓学生的家庭情况
知晓学生的上学路径
知晓学生的社区环境
知晓学生的家长思想
知晓学生的家长愿望
大连金州新区开发区七中的卓越教育
?卓越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教育追求,而非具体的标准。
大连金州新区开发区九中超越教育
?超越是一种教育本质
?超越是一种教育精神
?超越是一种教育目标
?超越是一种教育品质
?超越自我,超越梦想,超越无止境
2整体建构的关键在于理论建模
?理论建模的策略要点:
?(1)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系统,并作分析。
?(2)这个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包含诸多相互联系的要素。
?(3)建立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4)描绘并呈现结构化框架。
试用三维结构来分析学校管理要素
案例:成功教育模型
案例:智慧型学校模型
3整体建构的重点是建立实践平台和操作载体
?人力资源建设
?课程建设
?活动建设
?制度建设
?文化建设,等。
?可按照工程学的方式,设计和建立实践平台和操作载体。
——以大连开发区的实践探索为例
?一中:适合高中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平台建设(八大本校课程:学科竞赛、科技活动、社会文化、音乐舞蹈、体育运动、美术书法、戏剧影视、国际交流
?七中:卓越教育(三大支柱、六大特色平台)
?六中:责任教育德育新体系(六大责任,走向未来)
?九中:超越教育
?松林小学:松林素养工程(人文、科学素养)
?格林小学:格林文化工程(八大工程)
?金源小学:生命成长七色光工程
?童牛岭小学:三童教育(童心、童性、童趣)
?滨海学校:九九工程(九九工程,奠基一生)
案例:格林文化八大建设工程
?(1)读书工程。
?(2)班级标识工程。白雪公主班,等。
?(3)学校标识工程。太阳花太阳娃
?(4)班级网站建设工程。
?(5)校本课程建设工程。
?(6)校刊工程。
?(7)童话艺术节工程。(写童话、说童话、画童话、演童话)
?(8)评价工程。
大连金州新区格林小学:格林文化建设
创建三廊四园
?——“三廊
?阳光长廊:笑脸墙、金太阳师生榜、金太阳评价榜、小矮人爱心超市
?梦想长廊:梦想墙、梦想剧场、开放书吧、卵石创意园
?飞翔长廊:飞翔墙、校史录、荣誉座位、糖果屋、童话创意角、赏意茶吧
?——“四园
?小红帽卵石创意园、水晶球科技创意园、心理健康糖果屋、小矮人爱心书屋。
讨论:未来学校制度设计
?建立适合学生个别需要的教育方案;
?实施弹性课程;
?开展无年级班级教育实验;
?以教学为中心,设置教学实施、教学辅助、教学发展三类机构;
?施行选师制;
?强化班主任制,实行导师制
?淡化干部身份,实行中层助理制;
?改革教师评价方式,试行绩点制。
题外话: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一门职业,需要无限之爱
?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求真务实
?教育是一门技术,需要临床能力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超常机智
谢!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构建学校“特色链条”  本文转载自《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构建学校“特色链条”》


文/段昱婧
        特色学校的创建,是学校根据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把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符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国家教改纲要》的要求。特色学校的创建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但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一个学校“特色链条”,在特色校长、特色教师、特色学生这个“特色链条”的带动下,特色学校才能得到和谐持久的发展。

特色校长
富有特色的校长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因此,校长是学校的领头人,是学校发展的“火车头”。创建特色学校,校长更是关键,特色学校能否有特色,就看能否有着特色的带头人。
        第一,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特色校长的灵魂。办学价值观的形成主要由教育思想构成,对于特色学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校长鲜明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独特的教育思想,这是校长在多年办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概括的思想结晶。因此,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于特色校长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如,尼尔的“自由快乐”的教育思想创建了闻名于世的以自由为特色的夏山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相信孩子”的教育思想缔造了具有国际意义的以和谐为特色的帕夫雷什中学;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的教育思想创立了具有“开朗、平等、实干”风格的晓庄学校。正式由于独特的教育思想才创建出如此著名的特色学校,这对于我们今天特色学校的创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校长要结合本校实际特点,大胆提出自己办学主张,找到办学优势和突破口,形成独特教育构想和教育信念,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第二,独特的管理风格是特色校长的标志。受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影响,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把这种独特的思想就表现在管理行为方式上,形成独特的管理风格,这是特色校长的一个标志。校长独特的管理风格是形成特色学校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在创建学校特色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校长一定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管理方式,并在学校实践管理活动中内化为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并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附注于实践。以自己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以及独特、科学化的管理,推进学校特色教育不断的深入发展。
        第三,影响力和号召力是特色校长的关键。校长在特色学校的创建中谋篇布局,运筹帷幄,并引领师生将特色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这就要求校长具有一定感召力和号召力。虽然这种感召力会受校长自身权力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来自于校长自身良好的素养,这种素养被称为人格魅力。校长的人格魅力是形成特色学校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办学实践中,校长通过充分展现自己在性格、品格、气质、修养等极具个性特征的因素来对学校师生产生影响,引导他们共同进取的意向行为,并产生共鸣。这样,校长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管理风格才能在特色学校创建中得以实现。
        第四,实践是特色校长形成重要条件。特色学校的形成不仅需要校长自身管理风格和管理理论的支撑,更需要校长要把特色学校创建付诸于实践,校长不仅仅是特色学校创建的“举旗人”,更应该是特色学校的实践和推动者。校长通过学校规划、计划,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落实到学校建设中去,同时自己也要身体力行。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校长要与教师一起研究学校具体情况,落实创建措施,促进师生自主发展,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师生学习发展共同体,努力使每一个人都能主动和谐地发展,使学校教育凸显出“全面渗透、文化建设和持续发展”的教育特色。

特色教师
拥有特色教师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前提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的特色、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特色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教育是立国之本,而师资则是教育之本。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依靠力量,没有教师,再独特的思想也无法变成现实。特色学校的形成,除了教师的整体水平和个体能力要强之外,还必须要具备富有特长的这一专项要求。没有特长的教师,就没有学校的特色,也就难以形成特色的学校,拥有特长的教师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前提。
        第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必要条件。学校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和协作来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的教育目标不仅无法实现,特色学校创建更是无从谈起。在创建特色学校中,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学校教师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还必须不断的强化与本校特色教育所需要的相一致的素质。学校要根据创建特色教育的实际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并积极创造机会去提高教师的这方面素质,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形成了群体的特色意识、特色风格,才能保证学校的特色教育得以顺利的开展。
        第二、教有所长的教师群体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充分条件。校长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是通过全体教师努力实现的,教师是特色学校实践的中坚力量,培养大批个性特色突出的教师,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前提之一。教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处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在对教师的整体水平和个体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之外,教师还必须具备拥有特长的这一专项要求。为此学校必须积极提供机会引发教师的特长,提供机会各展所长。
        第三、教师特有的教学特色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充要条件。“有了有特色的名师,才能真正成就特色学校。”让课堂有特色,让教学有特色,这是特色学校建设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如何才能形成这种特色呢?校本教学研修是一种发展教师特色,促使其专业化发展的好方式。校本教学研修能让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和学校实际,创建生动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也是很多学校工作运营的重点。当教师有了特有的文化,则特色学校也就形成了。

特色学生
特色学生是特色学校创建的最终目标
        学生是“特色”的最终载体和体现者,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这个学校教育的“产品”质量高低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这个“产品”有特色,才可以说学校教育有特色。而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师资建设、课堂教学建设、后勤服务建设等都是为这个终端“产品”服务的。我们如果放弃学生这个“产品”而去追逐其他的特色,那是舍本逐末之举,违背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看一所学校是否有特色,要以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发展的特色来分析和定位,要看学生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能力和思想道德情操及综合人文素养等方面中某些方面的强势凸显程度。我们不能抛开学生这个学校教育的“终端产品”谈特色学校,这样无疑与缘木求鱼。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校教育特色,实际上表现为一种有特色的教育,这种特色教育不仅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最终更应该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其标志就是培养出一大批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
        一些学校比较积极地开设某些特色班和特长班,对某些学科进行超前性的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意志、习惯方法等方面,这样明显造成了学校特色教育的不平衡状态。应该说,学生的个性特长不仅仅在智力因素中表现出来,而且更应该在各种非智力因素中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在兴趣意志、方法习惯等方面的特长,比知识、技能方面的特长更有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只在知识教学或技能训练上体现学生特色,也不能仅仅从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优势上来评价学校的教育特色,而要关注学生人格培养等教育内容上。尤其不能只注意到学生的显性特长,而忽视学生的潜在特长。学校特色建设中,我们不能完全用学生当前表现出的特长来评判学校特色教育的成效。
        建设一所特色学校,首先必须进行常规建设,在此基础上,学校选择特色教育的切入口,进行教育特色的建设。特色学校建设,要突出重点,突出教育性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校“特色链条”的相互作用下,学校将走上和谐发展的特色之路。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内涵式发展浅论  
本文转载自教育思考园《学校内涵式发展浅论》
一、什么是内涵式发展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内涵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即概念的内容;另一层是指内在的涵养。与内涵相对应的概念是外延。外延是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二、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关于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解释。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使用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概念,我认为更多地是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讲的,前者表示内容和实质,后者表示外观和形式。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发展比较注重外在形式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教学楼一幢幢拔地而起,学校规模不断扩张、占地面积不断扩大、绿化面积不断增多、橱窗不断改变、马路越来越宽、各种文体活动和庆典活动越来越勤越来越隆重,甚至出现一些学校负债经营,负债建设,结果是“硬件硬了,软件却软了,学校美观了,教学质量却下来了”。
      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学校内涵式发展,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强化优质教学,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优质教学,即在先进理念的观照下,运用科学的课程教材和合理的途径、方法(合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结果,使学校工作的中心重回到抓好课堂教学工作上。
      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原则,将学校中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教师素质提升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
      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是对近年来一些学校盲目攀比外在形式发展的校正,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具体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学校才能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才真正是以科学发展观办事。

      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途径
      1、确立并形成“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人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人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我们的教育不仅关注物、更关注人,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价值追求,它应该是统帅全校师生思想和行为的灵魂和精髓。就其内涵来说,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心理追求,是激励全校员工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是学校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从其外延看,它体现在每位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体现在员工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价值准则和性格特征之中,体现在学校的政治生活和文化形态之中。“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想基础。
      2、提高教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先导;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变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低耗费”,学校教育的发展不是建立在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无限耗费上,而是通过减少投入,降低损耗,提高效率来促进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只有通过科研来反思教育行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探索新途径,总结新规律,才能改变“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
      “耗时、耗量、耗精力”的外延式发展。
      3、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不仅是传播文化的场所,也是发展和创新文化的园地。文化是学校最丰富、最迷人的内涵。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所学校由历史传统积淀而成的文化,彰显着学校团队成员的人格意识和道德实践意识,对他人、对社会有着持久的吸引力。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素之一。
      4、提高管理水平。管理出效益。主导和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不是外部的力量,而在于系统的内生动力。内涵式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内在禀赋、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创造力的不断优化重组,注重对教育资源整合力、组织执行力、教学力、科研力等的整体提高。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内在关系”的自发组织、自觉调控、结构调控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教育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优秀的学校不是被管出来的,而是靠制度和文化发展起来的。管理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管理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人才观。管理文化不仅表现在师生日常不易觉察的语言和行为中,更表现在师生对“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幸福和爱”的自觉刻意追求中。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建设科学、人本的管理文化,使师生都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积极幸福地工作或学习。
      四、我校在师资建设中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偿试
      (一)师德引领,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形象。
      我认为,加强师德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造就一支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高尚、心理素质健康的教职工队伍,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确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努力开创师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还应该明确加强师德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1、全面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2、培养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4、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决纠正教师思想政治倾向淡化、敬业精神弱化、功利倾向严重的行为;坚决纠正教师育人意识淡薄,师表形象模糊,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坚决纠正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坚决纠正在招生、考试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败坏教师声誉的违纪违法行为。
      我们应该明确加强师德建设的重点是培养教师的四种精神,即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爱生精神;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奉献精神;奋发进取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
      尤其是奉献精神。唯有奉献,方能自觉抵制铜臭的侵蚀、权势地位的引诱和各种思潮的影响;唯有奉献,方能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唯有奉献,方能真情、真心、真诚地投身教育,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学生的发展当做自己的努力目标;唯有奉献,方能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唯有奉献,方能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科研兴校之路
      从学校管理来说,主要依靠学校的干部队伍;从学生管理来说,主要依靠班主任队伍;从各科教学管理来说,主要依靠学科组长队伍;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来说,主要依靠一支教科研队伍。为了打造这样四支精锐队伍,我们坚持科学管理,走科研兴校之路,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平台。
      普通教师的境界无非三个层次:一是在做好分内事的前提下,努力追求专业上的突破;二是兢兢业业想着把分内的工作做好;三是本职工作得过且过,知足常乐。理想的制度体系下,大部分教师会努力追求第一种境界;在以监控为目的、并得以公正执行的制度下,大部分人可以做到第二个境界;如果制度是若有若无的、或者是为某些人服务的,大部分人都会停留在第三个境界,甚至更糟糕。
      因此,我们为了建设一个理想的制度体系,形成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先后制定了《灵璧一中教学工作基本规范》26条,《灵璧一中教学工作考评细则》《灵璧一中课堂教学质量跟踪制度》等,重抓考试分析和学生评教活动,坚持开展“三课”“三评”活动。“三课”,即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各年级已经形成惯例,每周必有三类课对外开放。“三评”,指学生和家长评教、优秀教师评选、论文评比。尤其是在学生和家长评教中,对学生和家长反映强烈的个别老师,我们都是认真对待,限期整改,在限期内整改效果不明显的,便从教学岗位拿下,绝不姑息迁就。在每年一度的评优评模和评职晋级中,总是坚决执行“师德问题否决权”、“师德高尚优先权”,通过制度和措施保证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
      2、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前进。
      我们一直坚持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帮教活动,可一徒多师,也可一师多徒。指导教师要定期队新教师的教案编写、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处理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指导。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帮教下,要求“一年合格”、“三年成熟”、“六年骨干”、“十年名师”。学校鼓励和支持参加省级以上的:(1)高规格的校外培训;(2)高水平的教学比赛;(3)高层次的科研课题研究;(4)高级别的名誉、荣誉、有影响力的活动,力促成为一方名师。老教师也在指导新教师的同时,吸收一些新思想新理念,以达到互帮互学共同促进的作用。
      3、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学习和教育活动。
      学校组织教师尤其是新上岗的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领会《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条例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学习和了解学校关于教师方面的相关政策和规则。始终贯穿"以人为本,敬业奉献"这样一个核心内容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强化了这样一种认识,即:在承认"知识就是力量"的同时,也认识到道德也是力量,人格、理想、情感都可以产生力量。在全校启动了"树形象、铸师魂"工程,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高尚师德,为学校发展做出新贡献”征文活动和“教师素质的内涵与教师形象的树立”专题大讨论,交流师德经验,加强了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抢占信息技术培训的制高点,我们明确提出了“建网就是建学校”的理念,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给每个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购置教学应用软件,利用节假日、星期天对全体教师进行电脑技术培训,鼓励教师制作课件和利用课件上课。为使教师迅速抢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头班车,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教师全部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形成先进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改革的进程。
      4、加强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不研则浅,学不深则浮。为了推动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提出了几点新思路:(1)发挥团队精神,构建学习型教研组、学科组。充分发挥教研组、学科组的作用。学校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教研、合作交流、行为反思,共同成长。(2)创设校本教研氛围,焕发教师主人翁意识。在课改理念下,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给他们以开放的自主权,鼓励教师推出校本课程。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创设了人人是研究之人,处处是研究学习之地,时时是研究学习之时的良好氛围。(3)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提高教研质量。骨干引领示范,同伴互助提高。完善备课组“研讨课”制度,发挥评价作用,为教师开辟了共同成长提高的“沙龙”平台。并通过以上措施的贯彻落实,我们学校教研氛围浓厚,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的同时,更增加了深度和厚度,教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
      5、设立教学成果奖,在教育教学中作出特殊贡献者,学校给予特殊奖励。
      (三)坚持师德引领的的几点体会
      第一,领导班子、党员教师率先垂范,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前提。俗语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上行下效。因此,作为学校党政领导,首先要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遵守纪律,廉洁自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良好的修养和职业道德行为影响教师群体,树正气,压邪气。
      第二,把测评与考核相结合,是加强教师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作为一个群体,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单靠宣传和说教是不够的,必须相应地建立有效机制,约束人的行为。一是要建立相应的师德规章;二是要建立监督机制,如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使教师的行为受到各方面的监督,学校随时掌握师德动态;三是在建立教师工作考评办法时,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重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第三,良好的环境是师德培养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是社会价值取向的晴雨表。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随着教育行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师德教育的外部环境逐步优化。学校内部要教育与管理并重,相互促进。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引导教师奋发向上,形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良好风气,用群体的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影响并激励后进教师进步。
      第四,明确的目标是加强师德教育的巨大动力。催人奋进的办学目标,能够焕发群体的活力和激情。我校在制定“五年教育发展规划”中,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要求教师经过自身努力达到“四个一流”,即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师德水平,一流的教育能力,一流的工作成绩。使得全体教师具有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促进自我加压,自我提高。
      第五,善抓敢管是加强师德教育的保证。善抓就是防微杜渐,抓苗头,抓倾向。教育管理学认为,看不到问题的领导,工作只能被动维持。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不能发现倾向性问题,尤其是不能发现实质性问题,就不能主动出击;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完全能够靠主动的思想工作予以解决,靠不断完善的工作制度予以约束。敢管就是要管理到位,管理不良现象,管理关键环节,对牵动全局的问题要拧住不放,敢于碰硬,领导班子要团结一致,敢树正气,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师德环境,造就一支师德过硬的教师队伍。


引文来源  学校内涵式发展浅论 - zg588890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文化进校园
宜宾晚报记者 蒋昭玉
  要打造“竹韵君子”特色校园文化,必须深入开展竹文化教育,而培育翠竹精神,必须让竹文化教育切实走进校园。在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中,李端镇中心校将围绕“竹韵君子”的主题,探索一条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和地方经济特色,能对学生实现人文教育目的的新途径,将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明确生活目标、高尚审美情趣,又能创造、懂得生活的人。
  学科教学融入竹文化
  学科教学是传授文化知识、开发学生智能的主阵地,也是培育学生人文教育的主阵地。翠屏区李端镇中心校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将学科教学与竹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根据每门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融于学科教学,努力实现学科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自2008年底启动“竹韵”校园文化特色创建活动以来,翠屏区李端镇中心校已逐渐将竹文化融入到了各门学科中,如以古往今来与竹有关的诗词歌赋为基础,编写校本教材,融入到语文学科中(该校本教材2010年春期即可正式走进课堂);让葫芦丝、竹笛等竹乐器走进音乐课外活动,让竹竿舞等走进体育课;让学生在科学课上了解竹的整个生长过程及其特性;实践课上教学生编制竹篮、竹扇、竹玩具等竹工艺;美术课上写生以竹为对象等。
  德育渗透竹文化
  为了让竹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树立并增强全校师生创建“竹韵”文化特色学校的主人翁精神,翠屏区李端镇中心校本学期以来已将竹文化渗透到日常德育工作中。
  如建立“竹韵之声”校园广播站,广播站围绕竹文化设计内容丰富的播音内容,如每周二播放关于竹的诗词歌赋的录音,周三播放用竹笛、葫芦丝演奏的音乐,周四朗诵学生写竹的范文,周五总结当周特色学校创建的成果;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与竹有关的活动,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艺术节,从今年起,艺术节中将融入与竹有关的舞蹈和音乐,并以此形成学校固定的艺术特色。
  环境体现竹之韵
  为了在全校营造浓厚的竹文化氛围,翠屏区李端镇中心校将努力加大投入,以“竹韵”文化为主题,在校园环境的美化、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宣扬竹文化,营造处处彰显竹之幽、竹之坚、竹之直、竹之谦等特色文化的育人环境。
  如开辟“竹韵长廊”;设计制作“竹韵文化走廊”;装饰具有竹韵特色的校门;修建“竹韵心灵小屋”;利用已有花园,科学、精当地栽种各类竹;鼓励学生养竹,形成浓郁的班级竹韵文化;积极开辟课外实践基地等。
  学生发展目标
  “让生命绽放光彩”,创建“竹韵灵动”校园,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有灵魂”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最好的发展。为此,翠屏区李端镇中心校将通过大力实施竹文化教育,在品德方面以竹的文雅、顽强、谦虚、正直等要求学生;在智育方面,以竹的诗词歌赋画等充实学生;在美育方面,以竹的宁静美、生命美等感染学生;在体育方面,以竹舞运动等强健学生身体;在劳动方面,积极利用竹资源,制作竹工艺品等锻炼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合力下,使每一个李端小学生都以“竹韵”为楷模,积极进取,正直谦逊、优雅高节,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情操高尚、体魄健壮、敢于实践的合格小学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18 11:17 , Processed in 0.1528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